一、网络化技术在汽车多路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雅明,袁国伦[1](2022)在《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国内外汽车制造行业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系统阐述了目前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研究难点与发展重点,提出未来我国汽车机械制造行业自动化技术应该向多元化、智能化及标准化方向发展,研究结果对于汽车机械制造行业自动化及智能化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技术支撑。
宗德媛,朱炯,李兵[2](2021)在《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文中指出电工学是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电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电工学教学中,将EWB虚拟仿真技术、传统实验技术及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EWB仿真软件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理论,同时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3](2016)在《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促进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从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交通设计、交通服务设施与机电设施、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停车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评价11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交通流理论方面综述了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微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中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宏观交通流理论、网络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方面综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出行行为特征、交通调查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综述了交通安全规划、设施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行为、车辆主动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等;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综述了交通信号控制、通道控制、交通控制与交通分配、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车辆系统等;交通管理方面综述了交通执法与秩序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非常态交通管理;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交通网络设计、节点交通设计、城市路段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地面公共交通方面综述了公交行业监管与服务评价、公交线网规划与优化、公交运营管理及智能化技术、新型公交系统;城市停车交通方面综述了停车需求、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停车管理与政策、停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交通大数据方面综述了手机数据、公交IC卡、GPS轨迹及车牌识别、社交媒体数据在交通系统分析,特别是在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中的研究;交通评价方面分析了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
邓桂芳[4](2016)在《微机控制系统在汽车上运用》文中认为CAN是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的简称,是由以研发和生产汽车电子产品着称的德国BOSCH公司开发的,并最终成为国际标准(ISO 11898),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在北美和西欧,CAN总线协议已经成为汽车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嵌入式工业控制局域网的标准总线,并且拥有以CAN为底层协议专为大型货车和重工机械车辆设计的J1939协议。随着科技的飞速
朱俊[5](2008)在《诠译现代汽车的微机网络技术》文中研究指明1汽车已经进入了电脑控制时代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微机在汽车上应用后,给汽车工业带来划时代的变化。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本着"科技以人为
曹万科[6](2008)在《CAN协议车载网络若干关键理论研究》文中认为安全、节能、环保以及汽车智能化的需求推动了汽车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网络化成为近年来汽车电子领域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车载网络是基于分布式控制理念采用数字化网络作为汽车电子系统互连的手段,实现汽车控制系统的高效集成、实时协作以及可靠的综合性能监控,是汽车电子系统网络化设计的平台、汽车智能化的关键。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协议是最先被国际ISO组织标准化的车载网络协议,是汽车电子系统互连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深入研究CAN协议车载网络的关键理论及其应用对于汽车进一步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意义和经济意义。CAN总线已经成为当今最成功的车载网络标准,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汽车控制中,但由于汽车应用环境的复杂性,CAN协议车载网络的安全(容错)性、实时性、可靠性以及带宽资源利用能力至今仍未能满足实际要求与发展需要。因此,除解决汽车强电磁干扰问题和网络本身电气故障外,如何提高网络的高效集成、如何针对不同应用设计网络调度算法提高网络实时性与灵活性、如何分析网络性能以保证网络可调度性与可靠性、如何提高带宽资源利用率,以及如何实现网络分析方法的可视化等问题都是CAN协议车载网络有待深入研究和解决的关键理论问题。本文开展了CAN协议车载网络若干关键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取得了一下成果:1.车载网络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工程问题,涉及到节点开发、系统集成,信息交换、时间同步、功能协作和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本文在分析现场总线集成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AN协议的多层次车载网络集成策略,并在文献所提的总线级系统开发流程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CAN协议车载网络级系统V字型系统工程开发方法,完善了整车网络级系统的系统集成策略。2.面对汽车车身电子系统网络要求高扩展灵活性,高带宽资源利用效率和软实时特性,对比研究了单信号帧装载与组合信号帧装载RM调度算法方案,并针对经典RMA分析指标不具备评价网络扩展灵活性指标问题,提出扩展灵活性因子,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证明了组合信号帧装载RM调度可扩展灵活性、带宽资源可利用裕度、信息实时性均优于单信号帧装载方案。3.面对汽车动力传动系统网络要求严格实时协同、闭环时间触发以及高速容错特性,针对经典CAN方案不具备时间触发功能导致的信息协同能力差、传输不具有确定性、容错性差等问题,研究了时间触发的CAN (TTCAN)方案,并针对TTCAN系统矩阵构建多维复杂性问题,提出基于调度表的AL调度算法;进一步针对闭环时间触发应用,提出周期最糟糕抖动评价指标,经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案在周期性信息传输确定性、实时性、容错性以及带宽资源利用方面优于经典CAN方案。4.在3、4研究工作基础上,面对汽车整车网络不同应用,分别研究了单一TTCAN网络方案和CAN-TTCAN双网组网方案,针对前者提出混合调度算法及相应分析理论,针对后者提出分网调度策略,并导出了相应性能分析方案,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单一TTCAN网络调度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集成度好;双网方案结构信息间冲突机率小、成本较低。5.针对经典CAN协议扩展灵活性好、传输确定性差,TTCAN传输确定性强、灵活性差此类不平衡问题,为结合两方案优点,本文深入研究了柔性时间触发CAN(FTTCAN)协议原理,引入动态规划概念,设计了基于规划的调度策略,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案在保证信息传输实时性能的前提下,具有扩展灵活性和确定性兼顾的平衡性、综合性特点。6.针对调度算法及性能分析理论过于复杂、难以应用问题,本文采用了可视化技术,针对经典RMA递推复杂性问题,推导出等效单步递推关系式,采用Matlab设计了可视化分析软件。汽车信息综合监控系统由于集成了多种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送,传统的分立系统很难实现。针对此情况,本文设计了基于CAN网络互联的分布式结构,并采用上诉可视化分析软件分析了基于DM算法的网络性能,并依据上诉所提V字型开发策略,设计了实验测试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际实验系统运行验证了该方案的优越性。
储浩[7](2007)在《一种车用记忆存储式后视镜和座椅控制器的设计》文中认为汽车后视镜是与汽车行驶安全相关的主要部件,良好的后视镜视野能保证驾驶员的行车安全。驾驶员座椅是与驾驶员身体健康相关的部件,良好的座椅位置和角度能防止驾驶员长时间驾车后出现过度疲劳而引发脊椎或者其他病症。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的越来越高,汽车电子控制技术逐渐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各汽车企业竞争的焦点。传统的汽车机械控制相比于电子控制无论是在控制精度还是响应速度上都存在明显的劣势,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使用甚至已经成为汽车设计研究部门考虑汽车结构革新的重要手段。现有的后视镜和座椅产品不方便使用,其可用性即方便使用的性能需要提高,所以在后视镜和座椅的设计与开发中需要贯彻以客户的使用方便性为中心展开。汽车后视镜和座椅仅仅使用手动调整甚至是电动控制是不够的,还需要使用电子控制技术,在电动的基础上增加位置存储和恢复功能,以使驾驶员操作更为方便,可以提高后视镜和座椅的可用性。本文研究开发了一种记忆存储式后视镜和座椅控制器。该控制器能电动调节后视镜上下转动、左右转动两个角度和座椅前后滑动、前椅面高度、后椅面高度和椅背角度四个位置或角度,能在调整后记忆存储位置信息,并且可以在需要时调用位置信息。本文在探讨了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的基础上分析并对比选择了本控制器采用的控制模式,并结合控制器需要实现的功能讨论了本设计的记忆存储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ECU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核心,ECU的正确选择是硬件电路设计的基础。本文讨论了ECU选择的环境指标和技术指标并选择了摩托罗拉半导体公司的M68HC908GT8车用微处理器。随后本文详细阐述了该ECU的技术特性和引脚的使用。在ECU选择的同时,需要展开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程序流程的设计。本文深入探讨了与ECU结合实现本控制器所有功能的硬件电路。软件程序流程是本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工作的流程。本文在讨论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后对软件程序流程进行了介绍。本控制器在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流程设计完成后,开发了相应的原型系统,并且进行了功能试验和精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顺利完成所要求功能,而且控制精度也符合驾驶员日常应用要求。本控制器的研究开发对国内后视镜和座椅控制系统的改进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有一定的工业应用价值。
裘玉平[8](2007)在《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车载网络系统的汽车已遍及商用汽车和家用轿车,并已成为汽车制造业作为推销产品的一个亮点。由于车载网络技术在汽车的应用属直接引进型实用尖端技术,汽车运用行业和职业教育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对其深入系统研究,因此企业和学校急需有人研究车载网络实用原理及诊断技术。为了解决研究过程中零距离接触和相关设备高成本的矛盾,研究在学校实验室台架结合汽车维修企业实车上进行。通过研究不同的车载网络系统协议和网络结构,将不同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加以分析比较,从而得出各自特点;同时通过典型的故障模拟试验,提出了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的有效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综述了我国现有在用车上使用的车载网络系统类别、结构、原理和特点;并指出了车载网络系统的发展方向。2.重点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在用车上大量应用的CAN、LIN、WAN、MOST等车载网络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检测项目、检修注意事项和诊断步骤。3.通过试验和诊断案例分析,验证了故障码读取、万用表检测、数据流分析和波形分析等综合应用对车载网络故障诊断的有效性。4.分析了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现状,提出了应对车载网络技术的对策。
金海松[9](2005)在《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代轿车电子控制单元多为相互独立的系统,各单元间又往往存在着关联性和时序性的控制需求。如何对这些电子控制系统实施有效、有序和安全方便的集中控制,综合利用它们的信息己成为将电子技术应用于轿车上和轿车技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应用问题。 本文以多个项目为支撑,特别是在法国洛林国家信息及其应用研究实验室(LORIA:Laboratoire Lorrain de Recherche en Informatique et ses Applications)实验室的技术支持下,针对轿车电子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提高轿车整体性能,基于将轿车中各种独立的功能系统关联信息集中传递和控制的思路,采用当前先进的车载网络,研究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CICCS:Car InformationCentral Control System)及其主要关键技术。 在研究CICCS定义、特征和构建准则的基础上,构建CICCS的总体结构和节点结构,通过比较分析,确定了CICCS结构中的网关模型。 提出了CICCS的控制方法——基于规则和分级递阶的控制方法。对于带有轿车信息集中控制器的CICCS两种方法都可以采用;而对于在网关中没有集成轿车信息集中控制功能的系统,只能采用分级递阶控制方法。 在对轿车行驶外控因素进行分类分析的基础上,对交通环境进行了分类,建立了CICCS控制规则的层次结构;在对制动过程进行合理的分解后,研究了轿车直线行驶和坡路行驶时的安全制动距离:提出了轿车撞车、火灾事件的控制规则;以环型交叉路口和非环型交叉路口为例,研究了轿车转向的控制规则,从而说明了CICCS控制规则的产生过程与主要方法。 在对CICCS实时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Bosch公司开发的供不同等级网络通信用的通用工作负荷特性表,设计了若干状态下CICCS需要传递的信息;分别采用RM算法和DM算法分配信息优先级,依此计算出系统的worst-case响应时间,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当高速CAN(ControllerArea Network)上的速率达到500Kbit/s,低速CAN上的速率达到100 Kbit/s时,不论是采用RM(Rate Monotonic)算法还是采用DM(Deadline Monotonic)算法,所有的信息都能满足其截止期要求。 采用分布式实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分析了CICCS的故障类别和可靠性要求,提出了CICCS的可靠性体系,得出了CICCS的可靠度计算公式。 选用Kvaser Navigator作为CICCS性能分析仿真平台,面向事例,对CICCS进行了实时性和可靠性仿真。其结果验证了CICCS的可行性、实时性和可靠性。对比了下坡行驶时驾驶员和CICCS制动的安全制动距离。计算结果显示,在同等条件下,采用CICCS制动能明显改善轿车的制动情况。
李响[10](2005)在《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QoS及其仿真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轿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轿车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子技术在轿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轿车中使用的电子控制单元种类繁多,它们在轿车中共存并各自独立,如何对这些功能控制系统实施有效、有序和安全方便地集中控制,已成为轿车技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是集中控制轿车上各种电子控制单元的一种控制模式,利用CAN建立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顺应了轿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本文基于已建立的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对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QoS(服务质量)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是典型的分布式实时控制系统,其最主要的两个性能是实时性和可靠性。本文根据现场总线技术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理论,建立了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QoS体系;在对实时系统的定义和实时应用中任务的特征分别进行了阐述的基础上,就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实时性的特征和系统的实时性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实时性算法;基于分布式实时系统的可靠性技术对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体系、分类模型和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算法;根据所建立的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实时性算法,针对轿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关键信息,采用Kvaser Navigator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当CAN速率达到一定大小时,所有信息都满足它们的最终期限要求,并且当CAN速率越高时,响应时间越短,实时性越好。最后,用建立的可靠性算法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估,通过计算得到系统的可靠度为0.990044883,满足安全性SIL标准第2等级,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可靠性。
二、网络化技术在汽车多路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化技术在汽车多路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汽车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发展意义 |
1.1 提高生产效率 |
1.2 满足安全与稳定要求 |
1.2.1 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精度与响应程度: |
1.2.2 增强安全性能,消除危险隐患 |
2 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 |
2.1 集成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
2.2 机械组装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
2.3 检测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 |
3 汽车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发展难点 |
3.1 重型汽车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
3.2 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
4 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策略 |
4.1 加强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 |
4.2 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
4.3 机械控制智能化发展 |
4.4 加快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 |
5 结语 |
(2)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计算 |
2 EWB仿真计算 |
3 实验验证 |
4 理论、实验、仿真对比分析 |
(5)诠译现代汽车的微机网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已经进入了电脑控制时代 |
2 汽车微机网络LAN的发展变迁 |
3 汽车微机控制网络技术的功用特点 |
4 汽车微机控制的分类和基本组成 |
4.1 汽车微机控制的分类 |
4.2 汽车微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
4.3 网络汽车使驾乘者时刻享受网络信息的氛围 |
5 汽车多路复用系统通信协议及微机网络的开发与运用 |
5.1 汽车多路复用系统通信协议 |
5.2 汽车微机网络LAN拓扑形式 |
5.3 汽车微机网络的开发与运用 |
5.4 网络技术在汽车内部的应用 |
5.5 网络技术在汽车外部的应用 |
6 汽车的网络化、数字化走向未来 |
(6)CAN协议车载网络若干关键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汽车电子系统 |
1.1.2 汽车网络系统 |
1.1.3 汽车CAN总线系统 |
1.2 本论文研究的工作与主要内容 |
第2章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网络 |
2.1 汽车网络及其分类 |
2.2 CAN协议原理与特点 |
2.2.1 典型的CAN总线拓扑结构 |
2.2.2 CAN总线的网络分层结构 |
2.2.3 CAN的性能特点 |
2.2.4 CAN的帧结构 |
2.2.5 CAN总线的通信机制与位填充 |
2.2.6 CAN的错误检测与错误管理 |
2.3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网络系统结构 |
2.4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网络系统结构集成与开发任务 |
2.4.1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网络系统集成 |
2.4.2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网络开发任务 |
2.5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网络开发流程 |
2.6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网络开发集成环境CANoe |
2.6.1 项目管理主功能窗口 |
2.6.2 各具体功能窗口 |
2.6.3 CANoe编辑器 |
2.7 小结 |
第3章 汽车车身CAN总线系统设计与分析 |
3.1 汽车车身电子系统 |
3.2 低速CAN协议 |
3.3 RM算法原理及其可调度分析 |
3.3.1 总线利用率 |
3.3.2 信息帧的最长延迟时间 |
3.3.3 总线扩展灵活性因子 |
3.4 基于RM方法的车身CAN网络设计 |
3.5 车身CAN总线性能分析与仿真 |
3.5.1 总线利用率分析与在线试验结果 |
3.5.2 信息最大延迟时间分析 |
3.5.3 方案扩展灵活性因子计算 |
3.6 结论 |
第4章 汽车动力控制TTCAN总线设计与分析 |
4.1 汽车动力系统消息网络模型 |
4.2 TTCAN协议 |
4.2.1 TTCAN的ISO模型 |
4.2.2 TTCAN时间触发机制的原理与特点 |
4.3 TTCAN总线网络的设计方法 |
4.4 汽车动力控制总线系统的信息调度设计 |
4.4.1 基于CAN的汽车控制总线系统信息调度设计 |
4.4.2 基于TTCAN的汽车控制信息调度设计 |
4.5 汽车动力总线性能分析与仿真 |
4.5.1 汽车动力总线性能分析原理 |
4.5.2 汽车动力总线的性能分析结果 |
4.6 结论 |
第5章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整车网络系统设计与分析 |
5.1 汽车整车电子控制系统及消息 |
5.2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整车网络的方案 |
5.3 基于单一TTCAN的汽车网络设计与分析 |
5.3.1 基于单一TTCAN的汽车网络拓扑结构 |
5.3.2 基于单一TTCAN的汽车网络调度设计 |
5.3.3 汽车控制系统的网络实时性分析 |
5.4 汽车CAN-TTCAN双网系统网络设计与分析 |
5.4.1 汽车CAN-TTCAN网络拓扑结构 |
5.4.2 汽车双网络调度策略 |
5.4.3 汽车控制系统的网络实时性分析 |
5.5 结论 |
第6章 汽车FTTCAN网络系统动态规划设计与分析研究 |
6.1 FTTCAN协议原理与特点 |
6.1.1 FTTCAN协议原理 |
6.1.2 实时性分析 |
6.1.3 网络带宽利用率 |
6.2 汽车动力控制系统网络消息模型 |
6.3 基于动态规划的汽车FTTCAN总线设计 |
6.4 汽车FTTCAN总线性能分析与仿真 |
6.4.1 FTTCAN网络实时性分析 |
6.4.2 仿真运行与台架实验 |
6.5 小结 |
第7章 基于CAN的可视化与汽车动态信息综合监控实验系统实现 |
7.1 汽车CAN总线实时分析原理 |
7.1.1 总线负载 |
7.1.2 信息帧最坏传输时间特性 |
7.2 汽车CAN总线可视化设计方法实现 |
7.2.1 计算算法规划 |
7.2.2 软件的具体实现 |
7.3 软件的应用与分析 |
7.3.1 汽车CAN总线信息系统 |
7.3.2 CAN总线信息通信实时性分析 |
7.4 基于CAN协议的汽车动态信息综合监控实验系统 |
7.4.1 汽车综合监控系统的功能与构成 |
7.4.2 基于CAN的汽车综合监控系统开发步骤 |
7.4.3 基于CANoe的汽车综合监控CAN系统仿真 |
7.4.4 CAN总线系统性能分析 |
7.4.5 CAN节点模块设计与实现 |
7.4.6 汽车监控系统CAN总线实验系统集成及测试 |
7.5 小结 |
第8章 总结 |
8.1 主要结论 |
8.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一种车用记忆存储式后视镜和座椅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汽车后视镜和座椅的发展与研究应用现状 |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二章 记忆存储式后视镜和座椅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
2.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
2.2 记忆存储式控制器的功能 |
2.3 控制方式的选择 |
2.4 基本工作原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ECU 的选择与使用 |
3.1 ECU 的选择 |
3.2 ECU 主要特性 |
3.3 ECU 结构模块 |
3.4 ECU 引脚功能与使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硬件电路设计 |
4.1 硬件电路设计概述 |
4.2 记忆存储电路 |
4.3 后视镜调节电路 |
4.4 座椅调节电路 |
4.5 键盘控制电路 |
4.6 信号采集电路 |
4.7 其他电路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程序流程与原型系统试验 |
5.1 软件程序流程 |
5.2 原型系统试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车载网络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
1.1.1 汽车传统线束的缺陷 |
1.1.2 车载网络系统的应用 |
1.2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原理分析 |
2.1 车载网络系统类别与协议 |
2.1.1 A类网络协议 |
2.1.2 B类网络协议 |
2.1.3 C类网络 |
2.1.4 D类网络 |
2.1.5 E类网络 |
2.1.6 汽车故障诊断协议 |
2.2 常见车载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 |
2.2.1 车载网络数据传输技术术语 |
2.2.2 LIN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3 VAN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4 CAN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5 MOST网络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6 蓝牙技术 |
2.2.7 下一代的车载网络: FlexRay |
2.3 车载网络系统总体拓扑结构 |
2.3.1 网络层次结构 |
2.3.2 网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试验设备与试验分析 |
3.1 试验用车载网络系统台架和车辆 |
3.2 诊断设备和仪器 |
3.3 实验方案 |
3.4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的检测与诊断试验 |
3.4.1 CAN系统故障的检测与诊断试验 |
3.4.2 LIN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 |
3.4.3 VAN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 |
3.4.4 光纤系统通信中断实车检测试验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车载网络系统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 |
4.1 汽车电系故障诊断基础 |
4.1.1 不同控制方式汽车电系的类别和特点 |
4.1.2 车载网络系统的检测特点 |
4.2 车载网络系统检测项目 |
4.2.1 公共电源电路的测试项目 |
4.2.2 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项目 |
4.3 车载网络通信链路环节故障诊断 |
4.3.1 CAN-BUS通信环节故障诊断 |
4.3.2 MOST中的光纤故障检测与诊断 |
4.3.3 蓝牙传输故障诊断与检测 |
4.4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注意事项 |
4.4.1 CAN网络故障检测与诊断注意事项 |
4.4.2 VAN多路传输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注意事项 |
4.4.3 光导纤维维护注意事项 |
4.5 车载网络系统诊断的一般步骤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实例 |
5.1 日本车系 |
5.2 欧州车系 |
5.3 北美车系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现状和应对网络技术的对策 |
6.1 我国汽车维修业的现状 |
6.2 应对网络技术的对策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高校教师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概述 |
1.1 轿车功能控制系统和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2 车载网络的研究现状 |
1.3.3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课题支撑和主要工作 |
第2章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结构 |
2.1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概述 |
2.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主要特征和构建准则 |
2.3 CICCS的网络平台——控制器局域网络(CAN) |
2.4 基于CAN的CICCS结构 |
2.4.1 CICCS的结构模式 |
2.4.2 基于CAN的CICCS总体结构 |
2.4.3 基于CAN的CICCS中节点结构 |
2.4.4 基于CAN的CICCS网关结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 |
3.1 基于规则的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
3.1.1 基于规则的系统 |
3.1.2 基于规则的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
3.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分级递阶控制方法 |
3.2.1 分级递阶智能控制系统 |
3.2.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分级递阶控制模型 |
3.2.3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分级递阶控制模型控制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若干控制规则 |
4.1 轿车行驶的外控因素分析 |
4.1.1 道路交通的影响因素 |
4.1.2 交通环境的分类 |
4.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控制规则的层次结构 |
4.3 若干状态下轿车的安全制动规则 |
4.3.1 制动过程的分解 |
4.3.2 直线行驶时的安全制动距离 |
4.3.3 坡道行驶时的安全制动距离 |
4.4 轿车撞车、火灾事件的控制规则 |
4.5 轿车转向行驶状态的控制规则 |
4.5.1 车辆实现正常转向的条件 |
4.5.2 轿车转向全过程的分解 |
4.5.3 转向准备阶段的控制规则 |
4.5.4 转向起始阶段的控制规则 |
4.5.5 匀速转向阶段的控制规则 |
4.5.6 转向回正阶段的控制规则 |
4.5.7 转向结束阶段的控制规则 |
4.6 城市交叉路口轿车转向的控制规则 |
4.6.1 非环型交叉路口轿车转向的控制规则 |
4.6.2 环型交叉路口转向事件的控制规则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
5.1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实时性概述 |
5.1.1 实时系统 |
5.1.2 实时应用中任务的特征 |
5.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分析 |
5.2.1 轿车功能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分析 |
5.2.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网络实时性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
6.1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
6.1.1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定义 |
6.1.2 系统可靠性函数 |
6.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体系 |
6.2.1 系统的损害和可靠性方法 |
6.2.2 系统的可靠性参数特性 |
6.2.3 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分类模型 |
6.3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研究 |
6.3.1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中的故障类别和可靠性问题 |
6.3.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计算 |
6.3.3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保密性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面向事例的性能分析 |
7.1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性能仿真平台 |
7.1.1 主窗口 |
7.1.2 程序编辑器 |
7.1.3 数据库编辑器 |
7.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面向事例的实时性仿真 |
7.3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面向事例的可靠性仿真 |
7.4 下坡行驶时驾驶员和CICCS制动的安全制动距离对比 |
7.4.1 驾驶员控制下坡行驶时的安全制动距离 |
7.4.2 下坡行驶时CICCS制动的安全制动距离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QoS及其仿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轿车电子控制系统 |
1.2 车载网络系统 |
1.3 控制器局域网(CAN) |
1.4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及其QoS |
1.5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QoS及其体系 |
2.1 QoS的基本概念 |
2.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QoS体系 |
2.3 本章小节 |
第3章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
3.1 分布式实时系统 |
3.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实时性的特征 |
3.3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信息传递实时性分析和实时性算法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
4.1 系统可靠性定义 |
4.2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体系 |
4.3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损害和防范方法 |
4.4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参数特性 |
4.5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分类模型 |
4.6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可靠性的算法 |
4.7 本章小节 |
第5章 轿车隹自习集中控制系统QOS的仿真 |
5.1 Kvaser Navigator专业CAN仿真软件介绍 |
5.2 行驶过程中的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关键信息描述 |
5.3 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实时性的仿真 |
5.4 系统可靠性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四、网络化技术在汽车多路集中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分析[J]. 王雅明,袁国伦. 内燃机与配件, 2022(05)
- [2]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J]. 宗德媛,朱炯,李兵. 电子世界, 2021(22)
- [3]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6(06)
- [4]微机控制系统在汽车上运用[J]. 邓桂芳. 办公自动化, 2016(09)
- [5]诠译现代汽车的微机网络技术[J]. 朱俊. 城市车辆, 2008(05)
- [6]CAN协议车载网络若干关键理论研究[D]. 曹万科. 东北大学, 2008(05)
- [7]一种车用记忆存储式后视镜和座椅控制器的设计[D]. 储浩. 上海交通大学, 2007(06)
- [8]车载网络系统结构原理与诊断技术研究[D]. 裘玉平. 长安大学, 2007(06)
- [9]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 金海松.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8)
- [10]轿车信息集中控制系统QoS及其仿真的研究[D]. 李响.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