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环境结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蓓蓓,欧颖君,李水军,李国强[1](2022)在《基于数据仓库的“审计魔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在经济结构性调整与大数据技术飞速发展并行的时代,多变的外部环境、复杂的经营活动、海量的数据、扩展的审计要求,对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本文通过论述与解析一种建立在数据仓库基础上的创新审计方法论框架——"审计魔方",结合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为审计人员解决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更快速与准确地定位审计线索、更全面与客观地评价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的任期绩效提供思路,并通过审计应用案例进行探讨。
韦凌峰[2](2021)在《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研究 ——以Y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各国政府的支持能力却在变弱,经费不足是各个大学面临的共同难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大学基金会在充实高校办学经费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大学基金会发展较晚,自身治理经验不足,尤其是其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其筹资功能的发挥。因此,对于我国大学基金会的治理结构展开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结合政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利用文本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基于协同理论和治理理论的视角,通过对大学基金会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大学基金会与相关治理主体之间关系的考察,以实现对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的深入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系统梳理中国大学基金会发展情况,从宏观上得出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的一般特征,即在内部治理结构上呈现出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秘书处执行的特征;在外部治理结构上呈现出政府监管、高校管理、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特征。然后以Y大学基金会为个案,具体展现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的现状,通过梳理相关资料,发现在内部治理结构上理事会、监事会、秘书处与大学之间分别存在着行政隶属、人员交叠、组织依附的特点。在外部治理结构中基金会与政府、Y大学、利益相关者之间呈现出行政约束、资源依赖和松散联结的特点。据此总结基金会中出现了理事会效能弱化、监事会独立性丧失、秘书处非专业化、政府和大学的双重管理、捐赠渠道制约等问题。进而通过对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不难看出在管理者层面,内部治理群体职能分散,制度层面受制于制度环境的约束,在资源层面,对资源环境过度依附。最终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优化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的路径:加强理事会的决策职能;优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提高执行层的专业化;优化制度环境,加快基金会的“去行政化”改革;摆脱资源依附,提升治理能力。本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为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持,并进而促进大学基金会筹款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高大学基金会治理能力,吸引持续性的教育捐赠。
孔文青[3](2021)在《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随着2014年人大常委会颁布《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实施债务限额以及预算内管理、硬化预算软约束等一系列配套管理措施,显性债务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隐性债务治理成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难点,潜在的债务风险仍然存在。目前我国进入“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大、结构不合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仍有待解决,如何合理地对地方政府债务适度限额,合理地安排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问题对地方经济稳步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14年《新预算法》债务限额管理的背景,首先,对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地方政府债务特点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其次,详细介绍2014年《新预算法》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内容,并通过有息债务法对省级政府债务相关指标测算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债务规模盲目扩张、债务结构不合理、不良债务率较高等问题;再次,通过债务限额、预算内管理、硬化预算软约束来分析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设;最后利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采用省级面板2009年-2019年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限额政策实施的外化作用即财政透明度、审计力度以及硬化债务约束和政府预算内管理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在债务结构合理化的基础上能更有效地控制债务规模,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治理比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控更重要;(2)规避债务限额会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增加,而增强财政透明度和审计力度有助于约束政府的预算外活动,进而控制政府债务总规模,降低不良债务率;(3)对中央政府预算软约束和预算内管理的依赖过强会增加地方政府预算外活动,进而扩大政府债务总规模,提高不良债务率;(4)相较中西部地区,财政透明度和审计力度对东部地区债务管理的驱动作用更强,硬化预算软约束对东部地区的驱动作用更强。根据限额管理作用和区域异质性提出政策建议以控制债务规模、改善不良债务率,从而防范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李露曦[4](2021)在《内部控制视角下G大学资金支出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促使高等院校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不断紧密相联系,改变单一的政府管理办学模式,转型为自主管理。地方高校资金主要依赖于地方财政,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地方财政吃紧导致高校资金紧张。如何确保各项资源配置的高效利用,克服高校支出管理控制中的缺陷,促进高校健康发展,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资金支出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强化资金支出管理,压缩运行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于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非常突显的意义。资金支出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G大学作为案例对象,通过梳理G大学近5年资金支出规模及结构、资金支出相关制度规范、资金支出业务内容、支出审批流程等,分析G大学资金支出及其管理现状。对G大学资金支出情况分析,围绕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与执行力进行,从资金支出管理制度规范、资金支出审批流程、资金支出效率与效果等方面提出管理制度规则缺陷、预算执行缺乏刚性、部分专项资金支付进度效益低以及往来款积压较多造成资金占用等问题,并分析成因。以内部控制为视角,通过资金支出管理制度规范、人员资金支出风险意识、管理责任、监督管理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对策,强化高校资金支出管理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未来发展。G大学作为地方普通高等教育院校,在地方高等教育行业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对G大学内部控制视角下资金支出管理提出的优化建议,有助于提高G大学资金的使用效益,完善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强化资金支出管理水平,促进G大学未来发展,将为我国高等院校资金支出管理及内部控制管理实施提供参考。
邱静[5](2019)在《基于财政审计的大数据采集与审计分析系统》文中研究说明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审计环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出现了很大的变动,审计工作的难度加大。从财政审计角度来说,随着金财、金税、金保等工程的发展,不仅涌现出大量的信息,而且系统数据层出不穷,审计人员一直采用的人工审计方法以及现场审计软件表现出显着的滞后性,难以应对繁杂的审计工作。由此可见,必须在财政审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这样才能提高财政审计效率。本文所涉及的大数据采集与审计分析系统由多个不同模块组成,其中包括采集与转换数据模块、数据预警模块,还包括构建审计分析模型模块、审计疑点管理模块,还包括审计分析展现、审计业务协同模块。实现对财政业务数据的采集、整理、转换和分析,依据财政支出的整个过程,找准财政业务中可以控制的关键部分,全程监督财政资金支出,确保全部财政支出合理、有效。构建本系统是在切实符合“金审工程”的整体规划基础上,实现了一种新型审计模式的探索,不仅加强了对被审计单位的日常监督能力还能够实现“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真正达到以计算机手段切实提高审计生产力的目的。
王靖[6](2020)在《多元化扩张下的MS公司财务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往往通过多元化扩张的方式来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和更好的业绩。固然,成功的多元化扩张可以使企业涉足新的领域,在不同业务之间形成协同效应,达到战略转型的目的。但多元化扩张亦有很大的风险,不合理的扩张不仅无法获得各个业务间的协同效应,还容易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甚至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其中,MS公司作为一家新能源上市企业就正在面临这样的窘境。自2015年采取多元化扩张战略以来,其通过大举并购等方式带来的效益一直备受瞩目。然而,企业近期的经营业绩、财务数据均断崖式下跌,当前MS公司已经陷入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的财务困境中。在上述背景下,本文将从多元化扩张的视角研究MS公司财务困境的成因及对策。首先,本文从财务数据和资本市场两方面对MS公司财务现状进行了诊断。研究发现,企业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也严重不足,资金链濒临断裂,MS公司已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处理。因此,MS公司已陷入财务困境中。Z-score模型检验与上述结论一致。其次,本文从多元化角度探究了MS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分析发现MS公司的多元化导致了诸多财务问题:多元化扩张速度过快,导致企业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偿债压力过大,主营业务却缺乏内部现金造血能力;企业为其众多子公司提供担保,但子公司亦陷入困境更是拖垮MS公司;市场环境的骤变和补贴政策的取消使主营业务的经营更加艰难。而股权结构的高度集中,企业决策无法民主化等则导致MS公司激进多元化的不当决策。因此,MS公司的激进多元化扩张是导致其财务困境的重要原因。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对策:应对已经形成的财务困境,尽快清理对公司产生严重负盈利的业务,并调整以债务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是重中之重;公司还应立足于其核心业务,逐步提升公司的获利能力,为实施多元化扩张战略提供保障;在走出财务困境的过程中,公司应不断完善其治理机制、增加董事会成员,以确保公司决策能够做到民主化与科学化。本案例研究有助于其他新能源企业在多元化发展中借鉴经验,以规避多元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本案例研究还可以为其他上市公司管理层计划实施多元化时提供参考,考量企业自身能否多元化,避免盲目多元化造成财务风险甚至陷入财务困境。
李雅静[7](2020)在《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成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自从2011年起开始强制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情况进行披露,该制度旨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在近十年的发展过后,仍有企业存在内部控制失效的情况:在2018年度,我国有75家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了否定意见,比去年增长了将近一倍。是什么原因导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被频繁出具否定意见?对企业出现的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探寻其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根源并做出调整,减少内部控制缺陷,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本文基于2018年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企业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原因是什么?是在财务方面或是非财务方面出现了重大缺陷?(2)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出具的否定意见的行为,是否严格依据了准则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相关规定?(3)被连续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为何在整改后还会出现问题?是内部机制产生的影响还是外部机制的影响?研究发现:(1)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出现否定意见的重大缺陷中,存在财务相关问题和非财务相关问题,二者产生的原因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共同作用。(2)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媒体的关注会放大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结果带来负面影响。(3)对连续被出具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企业来说,往往在企业内部存在股权结构、董事会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相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整改政策往往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本研究的创新点和贡献在于: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现否定意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将其内容联系到企业的出现的具体情况中,从根源解决其内部控制失效的问题。在研究视角上,本文以内控审计结果为着眼点,探究了否定意见的内控报告出现的根本原因,为企业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提供新的视角。在研究思路上,本文主要以“结果”联系“原因”,从防范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视角,寻找解决的途径。
张继东[8](2020)在《BIM技术在高铁站房设计阶段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恰逢国内大力建设高速铁路网络,各地对于高铁站房等公共建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传统设计流程中,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图纸的二维表达、建筑清单编写以及深化设计的重复建模上,造成设计周期虚耗、设计质量长时间停滞不前。BIM技术以其特有的共享性及可视性等特点,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情况,但目前我国BIM技术的发展与推广中,结构专业相较于建筑及设备等专业,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且缺乏针对BIM技术制定的设计流程和统一的设计规范,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建筑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进行了以下工作:(1)结合文献及多方资料,整理了国内外BIM技术发展情况,介绍了国际主流机构对BIM概念的定义。(2)针对BIM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整理出解决思路。并根据BIM技术特点及实际设计出现的情况及BIM技术的设计流程,总结出BIM技术协同设计作业的标准化规范。(3)以某地高铁站房结构设计为例,建立了BIM建筑、结构数据模型,将模型与有限元软件ETABS进行了双向链接,对建筑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将分析结果与传统设计软件PKPM进行了多项数据比对,证明了BIM设计流程下建筑结构的可靠性,为实际工程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4)基于建筑项目设计优化的需要,对高铁站房模型进行了碰撞模拟,并基于模拟结果,充分利用BIM技术数据共享化及统一模型的优势,对建筑初步设计进行优化与深化,为实际工程减少了大量不必要的浪费。(5)利用Fuzor高自由度及可视化功能,与BIM建筑模型数据链接,探讨了增强项目各参与方在设计阶段参与度方案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结合我国高铁站房建设热潮的背景,提出关于BIM技术在高铁站房结构设计领域的应用方案,并提出相关的BIM设计流程及BIM技术在实际工程的优势,并通过实际工程与传统设计流程相比较,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在BIM技术建筑信息化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阶段各专业之间协同作业及后期深化设计中冲突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对该方案进行了碰撞模拟实验,且基于模拟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实际效果,证明了该方案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图[47]表[10]参[50]
方学军[9](2020)在《WT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国有企业不断通过兼并重组来聚焦蓄能,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大批国有企业规模得到了快速扩张,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越来越多,企业的管理层级也越来越复杂,对国有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消化不良的现象,公司治理能力跟不上,企业自身调整适应机制短时间内跟不上规模的扩张,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在发展质量和风险把控方面还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WT集团公司是安徽省重要的国有资本投资经营主体,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业务范围较为广泛,包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资、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等。公司自成立以来,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子公司的数量也不断增长。截至2019年末,WT集团公司的子公司数量达到了21家,数量庞大的子公司为其公司治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对WT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WT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治理优化方案,并针对优化方案,提出了保障措施。本文以个别国有投资公司内部治理的关键要素为主线,进行案例分析,提出问题,给出办法,目的是解决较大型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张过程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是对相关研究的补充。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WT集团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着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能够对于同类公司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薛红[10](2020)在《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日益紧张的资源、人口和环境形势下建筑产业发展方式和建造模式正在加快转型。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领域推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然而,截止到2018年装配式建筑项目市场占有率仅为13.9%。高建造成本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首要因素。研究发现,标准化和规模经济是降低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的关键。本文为降低建造成本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探索团体标准化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方法,弥补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的不足。为实现研究目标,围绕协同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进行四项研究。首先,系统地分析建造成本导向的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识别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功能要素。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模拟法,探讨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动力、形成条件、实现路径和形成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建造成本绩效是利益相关者建立协作机制的核心动力,且作为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可视为一个自适应系统,其稳定性与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关系治理能力和协同绩效涌现能力有关。因此,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功能要素包含资源整合、关系治理和绩效涌现三个方面。其次,分析建造成本诉求下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整合能力,构建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组织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建造成本导向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为利益相关者整合资源和实现团体标准提供平台,建立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本研究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建立协作机制的平台,其构成要素包括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主体关系和空间结构。第三,分析建造成本导向下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治理机制,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刚性契约和柔性信任双重治理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采用模拟法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契约演化模型和信任演化模型,并进行演化分析,设计利益相关者的刚性契约机制和柔性信任机制,保障协作机制有效运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建造成本。本研究提出利益相关者为降低建造成本应采取刚性契约和柔性信任治理机制保障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有效运行。最后,分析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建造成本绩效,探索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建造成本的影响,对协作机制的绩效进行反馈。基于协同学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的影响。研究指出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具有正向影响,且社会网络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对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建立、运行和绩效反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建造成本的驱动下,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呈现自适应系统特征,资源整合能力、关系治理能力和协同绩效涌现能力是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核心功能要素;(2)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建立协作机制的平台,为资源整合和团体标准建立提供接口;(3)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采取刚性契约和柔性信任双重治理机制,保障协作机制有效运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建造成本;(4)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降低了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同时,协作机制对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且间接作用于建造成本,论证了社会网络关系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降低建造成本探索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机理、建立平台、运行治理和绩效反馈,为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研究深入剖析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偏高和利益相关者协作不稳定的原因,为政府制定政策和项目管理者行为决策提供实践指导。
二、审计环境结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审计环境结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仓库的“审计魔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背景与基础框架 |
二、什么是“审计魔方” |
(一)“审计魔方”的理论基础——COSO内部控制框架 |
(二)“审计魔方”的技术基础——数据仓库 |
(三)“审计魔方”的实现手段——数据分析法 |
1. 趋势与结构分析法。 |
2. 统计分析法。 |
3. 关联分析法。 |
4. 孤立点分析法。 |
5. 聚类分析法。 |
三、案例分析 |
(一)案例背景介绍 |
(二)“审计魔方”的实践运用 |
1. 运转“审计魔方”确定审计思路。 |
2. 确定数据分析指标。 |
(三)以Power BI作为前端应用工具的操作示例 |
1. 数据整理及导入。 |
2. 建模分析。 |
3. 可视化处理。 |
4. 审计结论及报表发布。 |
四、“审计魔方”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
(2)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研究 ——以Y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一) 问题提出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文献述评 |
三、研究的目标与思路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思路 |
四、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 |
(一) 解决的问题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之处 |
五、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 概念界定 |
(二) 理论基础 |
第一章 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概述 |
一、内部治理结构 |
(一) 理事会决策 |
(二) 监事会监督 |
(三) 秘书处执行 |
二、外部治理结构 |
(一) 政府监管 |
(二) 高校管理 |
(三) 利益相关者参与 |
第二章 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分析:以Y大学基金会为核心 |
一、Y大学基金会概况 |
(一) Y大学教育基金会简介 |
(二) 业务和组织结构 |
(三) 募款现状 |
二、Y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的特点 |
(一) 行政隶属: 理事会与大学的关系 |
(二) 人员交叠: 监事会与大学的关系 |
(三) 组织依附: 秘书处与大学的关系 |
(四) 行政约束: 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 |
(五) 资源依赖: 基金会与大学的关系 |
(六) 松散联结: 基金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
第三章 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表征性描述 |
(一) 理事会效能弱化 |
(二) 监事会独立性丧失 |
(三) 秘书处非专业化 |
(四) 双重管理体制 |
(五) 捐赠渠道的制约 |
二、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 管理者层面: 内部治理群体职能分散 |
(二) 制度层面: 受制于制度环境的约束 |
(三) 资源层面: 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依附 |
第四章 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的优化策略 |
一、加强理事会的决策职能 |
二、优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
三、提高执行层的专业化 |
四、优化制度环境,加快“去行政化”改革 |
五、摆脱资源依附,提升治理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 |
2.1.2 地方政府债务 |
2.1.3 地方政府显性债务 |
2.1.4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与地方政府举债的必要性 |
2.2.2 代际公平理论与地方政府举债的合理性 |
2.2.3 委托代理理论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 |
2.2.4 制度变迁理论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
2.2.5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第三章 限额管理与地方政府债务的现实考察 |
3.1 限额管理现状 |
3.2 地方政府债务发展历程 |
3.3 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的测度 |
3.3.1 测度方法概述 |
3.3.2 测度结果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的影响机理 |
4.1 债务限额对隐性和显性债务债务的影响机理 |
4.2 硬化预算软约束对隐性和显性债务规模的影响机理 |
4.3 预算内管理对隐性和显性债务规模的影响机理 |
4.4 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的影响路径 |
4.5 研究假设 |
4.6 小结 |
第五章 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影响的实证检验 |
5.1 计量模型的设定 |
5.2 数据来源和处理 |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3.1 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
5.3.2 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
5.3.3 进一步讨论:分地区回归结果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5.4.1 替换被解释变量 |
5.4.2 替换解释变量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内部控制视角下G大学资金支出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高等院校资金支出管理 |
2.1.2 高等院校资金支出预算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3 G大学资金支出及其管理现状 |
3.1 G大学基本情况与组织结构 |
3.1.1 G大学基本情况 |
3.1.2 G大学组织结构 |
3.2 G大学资金支出规模分析 |
3.3 G大学资金支出结构分析 |
3.3.1 按资金支出功能分类的结构分析 |
3.3.2 按资金支出经济分类的结构分析 |
3.3.3 按资金支出性质分类的结构分析 |
3.3.4 按资金支出用途划分的结构分析 |
3.4 G大学资金支出管理制度与规范 |
3.4.1 G大学资金支出管理制度 |
3.4.2 G大学资金支出流程 |
3.4.3 G大学经费使用审批程序 |
4 G大学资金支出管理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资金支出管理的问题 |
4.1.1 制度规则粗略,可执行性较差 |
4.1.2 预算执行缺乏刚性 |
4.1.3 部分专项资金支付进度较缓慢 |
4.1.4 往来款积压较多,多年逾期未结款占比较大 |
4.2 资金支出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
4.2.1 资金支出风险意识浅薄 |
4.2.2 缺乏科学有效的资金支出预算管理机制 |
4.2.3 专项资金支付环节繁杂,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
4.2.4 往来款清理能力较弱 |
5 内部控制视角的G大学资金支出管理优化对策 |
5.1 强化资金支出管理,完善资金支出管理制度 |
5.1.1 完善资金支出管理体系,整合相关制度规范 |
5.1.2 提升全员整体资金管理意识 |
5.2 明确学校预算编制主体的责任 |
5.3 强化预算执行全过程的监督和评价 |
5.3.1 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
5.3.2 建立预算考评机制,做好预算的全过程评价 |
5.4 及时跟进项目,加强信息化平台管理建设 |
5.4.1 及时跟进项目,保证资金及时合理支付 |
5.4.2 加强信息化平台管理建设 |
5.5 借助信息化提升往来款清理能力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5)基于财政审计的大数据采集与审计分析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技术理论 |
2.1 大数据 |
2.2 财政审计 |
2.3 审计方法 |
2.3.1 预算编制审计 |
2.3.2 指标管理审计 |
2.3.3 支付管理审计 |
2.3.4 总预算管理审计 |
2.3.5 其他审计方法 |
2.4 增量数据采集识别技术 |
2.5 多维数据库与联机分析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功能需求分析 |
3.1.1 数据采集需求分析 |
3.1.2 审计分析需求分析 |
3.1.3 疑点管理需求分析 |
3.1.4 业务协同需求分析 |
3.1.5 审计数据分析展现需求分析 |
3.2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 性能需求分析 |
3.3.1 时间特性需求 |
3.3.2 故障修复需求 |
3.3.3 海量数据访问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设计思路 |
4.2 架构设计 |
4.3 网络设计 |
4.4 应用工作模式 |
4.5 应用处理流程 |
4.5.1 被审计单位系统及数据分析 |
4.5.2 审计数据规划设计 |
4.5.3 被审计单位数据采集 |
4.5.4 审计数据加工处理 |
4.6 数据库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构建 |
5.1 系统技术要求 |
5.2 功能模块构建 |
5.2.1 功能概述 |
5.2.2 数据采集与转换 |
5.2.3 审计查询 |
5.2.4 审计分析模型构建展现 |
5.2.5 实时监控预警 |
5.2.6 审计业务协同 |
5.2.7 系统管理功能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
6.1 系统测试 |
6.1.1 测试环境 |
6.1.2 测试方法 |
6.1.3 测试结果 |
6.2 系统验证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7.1 结论 |
7.2 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多元化扩张下的MS公司财务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关于企业财务困境的文献综述 |
1.2.2 关于多元化扩张的文献综述 |
1.2.3 关于现金流的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贡献及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多元化扩张 |
2.1.2 财务困境 |
2.2 理论基础 |
2.2.1 现金流相关理论 |
2.2.2 企业扩张理论 |
2.2.3 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 |
2.2.4 财务困境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案例背景介绍 |
3.1 MS公司及新能源行业简介 |
3.1.1 MS公司基本情况 |
3.1.2 新能源行业特征 |
3.2 MS公司多元化扩张历程分析 |
3.2.1 基于储能业务的相关多元化 |
3.2.2 频繁跨界进行非相关多元化 |
3.3 MS公司财务状况描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MS公司财务困境现状分析 |
4.1 财务困境的直接表现 |
4.1.1 资金链紧张 |
4.1.2 盈利能力不断恶化 |
4.1.3 营运能力严重不足 |
4.1.4 偿债压力大 |
4.2 财务困境的间接表现 |
4.3 Z-score模型检验财务困境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元化扩张下MS公司财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
5.1 内部原因 |
5.1.1 不合理的多元化战略导致过大的资金压力 |
5.1.2 原有业务缺乏内部现金造血能力无法满足多元化所需资金 |
5.1.3 多个子公司财务状况不佳拖垮母公司 |
5.1.4 多元化扩张导致债务增长过快 |
5.1.5 股权结构高度集中使多元化决策难以民主科学化 |
5.2 外部原因 |
5.2.1 市场环境骤变使新能源汽车销量巨减 |
5.2.2 补贴政策的取消加剧债务压力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MS公司财务困境的解决对策建议 |
6.1 调整以债务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 |
6.2 剥离部分无法盈利的新业务 |
6.3 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
6.4 完善预警机制以降低财务风险 |
6.5 多元化过程中时刻关注政策和市场变化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启示 |
7.2.1 谨慎实施多元化扩张战略 |
7.2.2 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
7.2.3 完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
7.2.4 稳步提升公司的获利能力 |
7.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必要性 |
1.2.2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财务审计报告意见的影响研究 |
1.2.3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披露影响因素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相关概念 |
2.1.1 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背景 |
2.1.2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性质 |
2.1.3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
2.1.4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出具标准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号传递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3. 我国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概况 |
3.1 企业内部控制否定意见整体情况 |
3.2 企业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分析 |
3.2.1 企业内部控制否定意见总述 |
3.2.2 企业内部控制否定意见财务相关问题 |
3.2.3 企业内部控制否定意见非财务相关问题 |
3.3 否定意见内部控制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 |
3.4 否定意见内部控制企业的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情况 |
4 山东天业恒基股份有限公司案例介绍 |
4.1 案例公司简介 |
4.2 案例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情况 |
4.3 案例公司内部控制否定意见问题评述 |
5. 山东天业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案例分析 |
5.1 企业内部控制否定意见内容分析 |
5.1.1 财务相关问题分析 |
5.1.2 非财务相关问题 |
5.2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外部影响机制 |
5.2.1 注册会计师行为影响 |
5.2.2 相关政策法规的影响 |
5.2.3 媒体关注带来的影响 |
5.3 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内部影响机制 |
5.3.1 企业的股权结构分析 |
5.3.2 企业的董事会结构分析 |
5.3.3 企业的治理结构分析 |
6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企业应当増强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并规范相关制度 |
6.2.2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准则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
6.2.3 监管机构应当增强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BIM技术在高铁站房设计阶段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BIM技术在国内外发展及研究 |
1.2.1 BIM在国外的发展及研究 |
1.2.2 BIM在国内的发展及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BIM理论及其技术的特点 |
2.1 BIM技术分析 |
2.1.1 BIM的起源 |
2.1.2 各机构对BIM概念定义 |
2.1.3 BIM概念综述 |
2.2 BIM的特点 |
2.3 BIM标准 |
2.3.1 IFC标准 |
2.3.2 IDM信息交互手册 |
2.3.3 IFD国际字典框架 |
2.4 BIM平台软件 |
2.4.1 Autodesk公司BIM软件简介 |
2.4.2 Bentley公司BIM软件简介 |
2.4.3 Graphisoft公司BIM软件简介 |
2.4.4 Dassault Systemes平台BIM软件简介 |
2.4.5 其他平台软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流程及协同作业探究 |
3.1 基于BIM的设计流程 |
3.1.1 方案设计阶段 |
3.1.2 初步设计阶段 |
3.1.3 施工图设计阶段 |
3.2 BIM协同作业标准制定 |
3.3 基于BIM技术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 |
3.3.1 Revit软件结构建模特点 |
3.3.2 Revit与有限元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 |
3.3.3 Revit结构设计的优点剖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应用BIM技术进行某高铁站房设计研究 |
4.1 工具选择 |
4.1.1Revit2016 |
4.1.2PKPM2010 |
4.1.3ETABS2016 |
4.2 建立模型 |
4.2.1 项目概况 |
4.2.2 荷载取值 |
4.2.3 Revit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
4.2.4 特殊构建的建立 |
4.2.5 荷载信息 |
4.3 建筑结构分析 |
4.3.1 与有限元软件数据链接 |
4.3.2 与传统有限元软件比较分析 |
4.3.3 周期比值对比 |
4.3.4 层剪重比对比 |
4.3.5 层间位移角对比 |
4.4 结构设计深度要求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IM碰撞模拟技术项目优化研究 |
5.1 BIM碰撞检测基本流程 |
5.1.1 软件选择 |
5.1.2 碰撞分析流程 |
5.1.3 模型数据链接 |
5.2 模拟碰撞检测 |
5.3 项目管理优化 |
5.3.1 平台介绍 |
5.3.2 实际项目中可视化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9)WT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研究评述综合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
1.4.1 本文的创新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理论 |
2.1 产权理论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2.3 集团理论 |
2.3.1 利益集团的传统理论 |
2.3.2 奥尔森的集团行动理论 |
2.3.3 政治企业家理论 |
2.4 母子公司治理模式理论 |
2.4.1 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
2.4.2 母子公司管控模式 |
2.4.3 母子公司治理手段 |
第三章 WT集团公司治理现状 |
3.1 WT集团公司概述 |
3.1.1 WT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
3.1.2 WT集团公司子公司情况 |
3.2 WT集团公司母公司治理结构现状 |
3.3 WT集团公司子公司治理结构现状 |
3.4 WT集团公司治理模式 |
3.5 WT集团公司治理手段 |
3.5.1 财务控制 |
3.5.2 人力资源控制 |
3.5.3 绩效控制 |
3.5.4 文化控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T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4.1 WT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母公司治理问题 |
4.1.2 子公司治理问题 |
4.1.3 治理模式问题 |
4.1.4 治理手段问题 |
4.2 WT集团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母公司治理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
4.2.2 子公司董事会履职能力不强 |
4.2.3 治理模式选择不恰当 |
4.2.4 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WT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治理优化方案 |
5.1 完善母公司治理结构 |
5.2 完善子公司治理结构 |
5.3 治理模式优化 |
5.4 完善治理手段 |
5.4.1 财务控制 |
5.4.2 人力资源控制 |
5.4.3 绩效控制 |
5.4.4 文化控制 |
5.5 WT集团公司对子公司治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
5.5.1 内部管理要素保障 |
5.5.2 外部环境要素保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10)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研究现状 |
1.3.2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研究现状 |
1.3.3 建筑工程项目多主体协作机制研究现状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内容结构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理论研究 |
2.1 概念界定 |
2.1.1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造成本 |
2.1.2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利益相关者 |
2.1.3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自适应系统 |
2.1.4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协同学理论 |
2.2.3 复杂系统理论 |
2.2.4 社会网络理论 |
2.2.5 演化博弈理论 |
2.3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概念模型 |
2.4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理论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分析 |
3.1 建造成本视角下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形成的动力 |
3.1.1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诉求 |
3.1.2 建造成本诱因的推动 |
3.1.3 规模经济的成本绩效驱动 |
3.2 建造成本驱动下协作自适应系统的自组织特征 |
3.2.1 协作自适应系统的开放性 |
3.2.2 协作自适应系统的远离平衡态 |
3.2.3 协作自适应系统要素的非线性作用 |
3.2.4 协作自适应系统的动态涨落 |
3.3 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条件及实现路径 |
3.3.1 面向建造成本的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条件 |
3.3.2 建造成本导向下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
3.4 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形成的演化分析 |
3.4.1 建造成本导向下协作机制的系统变量与参数识别 |
3.4.2 建造成本导向下协作机制的系统演化模型构建 |
3.4.3 协作机制的系统演化模型稳定性分析 |
3.4.4 建造成本驱动下协作机制的系统演化模型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的虚拟组织结构构建 |
4.1 面向建造成本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分析 |
4.1.1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界定 |
4.1.2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要素 |
4.1.3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构建流程 |
4.2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主体分析 |
4.2.1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识别 |
4.2.2 建造成本导向下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分类 |
4.3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主体关系分析 |
4.3.1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关系识别 |
4.3.2 建造成本导向下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关系评价 |
4.4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空间结构分析 |
4.4.1 建造成本导向下虚拟组织结构的组织层次划分 |
4.4.2 面向建造成本的虚拟组织结构的组织模块界定 |
4.4.3 建造成本导向下虚拟组织结构的空间结构确定 |
4.5 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模型构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双重治理机制 |
5.1 建造成本导向的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治理机制分析 |
5.1.1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分析 |
5.1.2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分析 |
5.2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契约演化模型构建 |
5.2.1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演化模型建立 |
5.2.2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演化模型分析 |
5.2.3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演化模型仿真 |
5.3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信任演化模型构建 |
5.3.1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演化模型建立 |
5.3.2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演化模型分析 |
5.3.3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演化模型仿真 |
5.4 建造成本导向的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治理策略制定 |
5.4.1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机制 |
5.4.2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机制 |
5.5 面向建造成本的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管理启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案例研究 |
6.1 问题描述 |
6.2 构念定义和测量 |
6.3 案例数据收集 |
6.3.1 案例选取 |
6.3.2 数据收集 |
6.4 研究结果 |
6.4.1 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建造成本的影响 |
6.4.2 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 |
6.4.3 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关系对建造成本的影响 |
6.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6.5.1 主要研究发现 |
6.5.2 主要理论启示 |
6.5.3 主要实践启示 |
6.6 协作机制实施策略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和利益相关者初步识别访谈提纲 |
附录2 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
附录3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显着性和关系访谈与调查 |
附录4 新加坡装配式建筑预制生产成本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5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访谈和问卷表 |
附录6 装配式建筑项目参与主体显着性和关系调查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审计环境结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仓库的“审计魔方”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 刘蓓蓓,欧颖君,李水军,李国强. 中国内部审计, 2022(02)
- [2]中国大学基金会治理结构研究 ——以Y大学为例[D]. 韦凌峰. 扬州大学, 2021(09)
- [3]限额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与规模的影响研究[D]. 孔文青. 兰州大学, 2021(12)
- [4]内部控制视角下G大学资金支出管理优化研究[D]. 李露曦. 重庆理工大学, 2021(02)
- [5]基于财政审计的大数据采集与审计分析系统[D]. 邱静.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3)
- [6]多元化扩张下的MS公司财务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D]. 王靖.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7]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成因研究[D]. 李雅静. 河南农业大学, 2020(04)
- [8]BIM技术在高铁站房设计阶段应用研究[D]. 张继东. 安徽建筑大学, 2020(01)
- [9]WT集团公司治理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D]. 方学军.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10]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研究[D]. 薛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