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背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观察

手背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观察

一、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余莲芳,陈艳琛[1](2021)在《改良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在门诊肥胖儿童抽血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改良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 ,评估其在门诊肥胖儿童抽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门诊采血的肥胖儿童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背浅静脉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手背浅静脉穿刺法。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采血成功的为146例(91.3%),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采血成功者的129例(80.6%);观察组的平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能提高门诊肥胖儿童抽血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

黄婉仪[2](2021)在《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服务中心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在门诊部进行长期输液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双数日对患者左手背远端静脉进行逆向穿刺,单数日对患者右手背进行顺向穿刺。结果:双数日采取逆向穿刺时的一次成功率和静脉输液成功率都显着高于单数日采用顺向穿刺时的数据,而静脉炎的发生率要低于顺向穿刺,两种穿刺方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增加患者舒适度,且输液速度不受影响,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马静云[3](2020)在《静脉图像增强算法研究及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静脉穿刺是临床医疗中出现最早,且应用最广泛的体外给药途径之一。经验不足的医护人员在对婴幼儿、肥胖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由于其血管难以辨识,导致经常需要多次穿刺才可成功。穿刺过程的高失败率,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痛苦,也不利于医患关系。在保证低成本的前提下,获得一种提高皮下静脉辨识度的通用解决方案,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具有非常大的临床意义。为了提高医护人员静脉穿刺成功率,本文从皮下静脉图像采集、处理、实时显示三个角度进行技术研究。本文研究了静脉特征和红外成像原理,完成了以红外光源、红外滤光片和CMOS图像采集模块为主的前端采集系统组件选型,并在预处理环节完成了图像的ROI区域提取和降噪;针对静脉红外图像对比度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LAHE和多尺度细节融合的静脉图像增强算法,采用了经典的CLAHE算法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并利用基于高斯差分的多尺度细节融合算法增强图像中的细节信息,最后采用静脉图像的分割提取静脉分布图;以树莓派作为硬件载体,在其上搭建软件环境并对全套图像处理的算法进行移植,以实时的方式实现了静脉图像的关键区域提取、增强处理以及分割结果,并结合输出设备实现了静脉图像的实时输出。最后经过测试,该系统能准确实时地显示出穿刺区域的静脉分布,大大增加了皮下静脉的肉眼辨识度,辅助了医疗工作者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张苏丽,刘红姝,柳转岭,张莉,侯向彩[4](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手背静脉采血在发热门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手背静脉采血法在发热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2月10日至3月10日280例发热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观察组140例。对照组采用肘部静脉采血法,观察组采用手背静脉采血法;从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患者舒适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采血时间、舒适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发热门诊患者经手背静脉采血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便于操作,患者便于接受,值得推广。

李和珂,李晓琴,曾瑜,肖静,万应伶,邓梦慧,郑蜀芳[5](2020)在《减轻静脉穿刺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静脉穿刺是临床工作中诊断、治疗和抢救患者的常见操作,但有的患者因血管较细、位置较深或走行不好等障碍易导致重复操作,降低了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穿刺部位、进针角度、拔针方法等众多因素有关。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主要包括:穿刺部位敷麻醉药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将"乏神经区"作为手背静脉穿刺部位;改进进针角度和拔针方法;选择小型静脉注射器;在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针头型号、穿刺角度等条件相同时,穿刺针头斜面向左或向右。本文就如何减轻穿刺引起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静脉穿刺提供参考。

程艳卉,李园,张彩丽,刘晓兰[6](2019)在《循证护理在慢性病病人逆行静脉穿刺输液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掌指关节附近血管逆行静脉穿刺输液的循证护理临床效果。[方法]提出逆行静脉穿刺在临床输液中是否优于顺行静脉穿刺的问题,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Cinal、Embase、Ovi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复旦大学循证实践中心网等数据库,使用JBI(2014版)干预性研究证据预分级进行证据质量评价,整合证据,选取2018年1月—6月收治的慢性肝病病人,根据床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91),对照组(n=80),将逆行静脉穿刺法用于慢性肝病病人的临床输液中,比较逆行穿刺(观察组)与顺行穿刺(对照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逆行静脉穿刺成功率(90. 0%)高于对照组(78. 7%),液体外渗率、手部活动受累率及穿刺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液体外渗及对手部活动的影响,减轻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

王霄雯[7](2020)在《浅表静脉图像增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由于浅表静脉位于皮下5~10mm以内,无法用肉眼直接进行观察,采用传统目视法进行静脉穿刺难度不一,尤其对于婴幼儿、女性、老年患者、肥胖人群等,一次成功率低。应用近红外成像技术实现静脉可视化能有效辅助医护人员实现精准穿刺,也适用于疾病诊断及静脉识别等。但由于近红外静脉图像存在对比度低、灰度不均、噪声多以及静脉结构不清晰等缺点,图像增强技术对实现静脉可视化及其相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两种浅表静脉图像增强方法,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最大曲率法和海森(Hessian)矩阵的静脉图像增强方法的改进算法:一方面,对最大曲率法和Hessian矩阵结合的增强方法进行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加速及结构简化,在四个不同静脉中心线图像分别进行Hessian增强之前先进行融合形成整体静脉中心线图像,之后仅执行一次Hessian增强,运算速度提升到原来的7.8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增强效果。另一方面,应用多尺度Hessian矩阵,融合不同尺寸静脉血管的响应输出,能有效增强出细弱静脉,使得静脉细节更丰富,结构更完整,图像对比度得到显着提高。(2)基于多分辨率残差融合网络的浅表静脉增强方法:针对静脉图像缺乏高质量的参考图像,提出采集模拟静脉数据集进行监督学习训练,将生成的增强模型作为预训练模型,在风格迁移生成的类活体静脉成像数据集上进一步训练,生成增强模型用于增强真实静脉图像。提出一种多分辨率残差融合网络结构,能有效利用网络不同层的特征来弥补下采样过程中损失的信息。该方法实现了不同光照下不同个体的浅表静脉增强,且能有效增强深层、边缘、细小静脉。

林芳,黄利华,王露玉[8](2019)在《手臂下垂半握拳法对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手臂下垂半握拳法对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200例手背静脉穿刺输液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传统静脉穿刺,观察组行手臂下垂半握拳法静脉穿刺,对比两种穿刺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也更低、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臂下垂半握拳法可有效提升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满意度,降低疼痛,有临床应用价值。

杨书佳,秦锁娣[9](2019)在《儿童袜在固定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儿童袜在固定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手背静脉穿刺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均给予其静脉留置针),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8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儿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应用儿童袜固定;对照组、应用3M自粘绷带固定,分析两组配合度和意外拔管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手背静脉穿刺患儿配合度95.00%高于对照组、意外拔管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背静脉穿刺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袜在固定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中具有显着效果,且安全性高,患儿配合度好,值得研究。

钟慧群[10](2019)在《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循证实践及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静脉留置针因其价格便宜、操作简便,是临床常用的血管通路装置。临床上对于静脉留置针的拔管策略一直存在争议,主要的争议在于72~96h定期更换,还是根据临床指征更换,即对留置针的置入位点进行监测,当出现静脉炎、液体渗漏、导管堵塞等症状时才更换。目前,对于留置针的拔除无统一标准,缺乏规范记录,且患者已发生并发症或无需输液时仍持续使用,增加患者输液风险。关于留置针留置部位与留置效果之间的研究也较缺乏,给临床工作造成困扰。研究目的1.制定静脉留置针拔管的最佳策略,并应用于临床,提高护士依据循证进行实践的依从性。2.探讨前臂及手背留置针的留置效果,为穿刺部位的选择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循证实践,第二部分是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1.第一部分遵循循证原则,使用JBI-PACES的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包括基线审查、证据临床应用及证据应用后再审查3个阶段。检索JBI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PubMed、英国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静脉留置针的最佳拔管证据并将其转化为临床审查指标,形成拔管策略。通过现场观察、访谈护士,以及查阅医嘱或记录单的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证据应用前后共有390例次患者及43名护士纳入,分析证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因素并进行改进,评价证据应用前后效果。2.第二部分通过便利抽样法,纳入留置针患者386例次,其中手背留置针190例次,前臂留置针196例次,观察记录根据最佳循证证据拔除静脉留置针时,前臂及手背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及并发症有无差异。研究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最终纳入证据总结、证据审查、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各1篇,指南2篇,收集11条最佳证据,并形成4条审查指标。证据应用后“护士应在交接班时对留置针置管部位进行评估及记录”、“护士应根据临床指征拔除留置针”、“当留置针置管部位出现静脉炎、液体渗漏、导管堵塞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拔除”、“对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需求,应每日进行评估,超过24h未使用时应拔除”的执行率均较前提高(P<0.05);留置时间从(5.18±2.42)d延长至(6.21±3.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炎、导管堵塞及液体渗漏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第二部分研究结果显示:手背及前臂的留置时间分别为5.22±2.45d及5.65±2.94d,导管堵塞发生率分别为25.8%及29.6%,液体渗漏发生率分别为5.8%及3.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6.8%及29.6%,且手背留置针6例(3.2%)发生意外脱落,而前臂无一例意外脱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基于循证的静脉留置针最佳拔管策略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后,可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护士依从性。2.血液病患者根据临床指征拔除静脉留置针时,前臂与手背留置针相比留置时间无差异,但静脉炎及导管脱落发生率低,护士应结合患者血管情况、病情及治疗,尽量选择前臂置入静脉留置针。

二、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在门诊肥胖儿童抽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静脉穿刺抽血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背浅静脉穿刺法。
        1.2.1. 1 操作前准备
        1.2.1. 2 操作方法
        1.2.2 观察组采用改良手背浅静脉穿刺法。
        1.2.2. 1 操作前准备
        1.2.2. 2 操作方法
    1.3 观察指标
        1.3.1 比较两组患儿穿刺成功率
        1.3.2 不良反应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采血成功率比较
    2.2 两种方法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2)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种穿刺方法一次成功率比较
    2.2 两种穿刺方法静脉输液成功率比较
    2.3 两种穿刺方法静脉输液时的滴速比较
    2.4 患者经多次两种穿刺方法静脉输液后静脉炎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3)静脉图像增强算法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静脉穿刺面临的问题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人体静脉成像技术
        1.3.1 人体静脉特征
        1.3.2 红外成像技术
        1.3.3 静脉图像增强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组织结构
第二章 静脉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
    2.1 静脉图像采集系统的原理
    2.2 系统的硬件选择
        2.2.1 红外光源
        2.2.2 摄像机
        2.2.3 红外滤光片
    2.3 图像采集的软件环境
    2.4 静脉图像的采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静脉图像的预处理
    3.1 静脉图像灰度化
    3.2 静脉图像ROI区域提取
        3.2.1 OTSU二值化
        3.2.2 手背区域的标记
        3.2.3 图像质心的标定
    3.3 静脉图像降噪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静脉图像的增强与分割
    4.1 静脉图像的对比度增强
        4.1.1 直方图均衡化的理论基础
        4.1.2 限制对比度的自适应直方图均衡化
    4.2 静脉图像的细节增强
        4.2.1 高斯差分(DOG)
        4.2.2 多尺度细节提取
        4.2.3 图像细节融合
    4.3 静脉图像的分割
        4.3.1 全局阈值分割算法
        4.3.2 局部阈值分割算法
        4.3.3 基于谷形检测和Niblack的静脉分割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静脉图像增强算法的硬件平台实现
    5.1 算法实现的硬件平台
        5.1.1 Raspberry Pi概述
        5.1.2 Raspberry Pi的硬件参数
    5.2 算法实现的软件设计
        5.2.1 操作系统的选择
        5.2.2 编程环境的搭建
    5.3 图像采集装置与Raspberry Pi连接
    5.4 静脉图像增强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手背静脉采血在发热门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物品准备
        1.2.2 肘部静脉采血
        1.2.3 手背静脉采血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采血时间比较
    2.2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2.3 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5)减轻静脉穿刺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2 正确扎止血带
3 静脉穿刺非握拳穿刺法
4 外涂血管扩张法
5 进针角度的选择
6 拔针方法
7 展望

(6)循证护理在慢性病病人逆行静脉穿刺输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循证过程
    1.1 循证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
    1.2 检索证据
    1.3 评价证据
    1.4整合证据
2 应用证据
    2.1 研究对象
    2.2 方法
    2.3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见表1、表2)
4 讨论
    4.1 逆行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4.2逆行静脉穿刺可降低液体外渗率,减少对手部活动的影响
    4.3 逆行静脉穿刺可减轻进针时的疼痛程度
    4.4 逆行静脉穿刺对静脉输液流速的影响
5 小结

(7)浅表静脉图像增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静脉成像原理
        1.2.2 静脉显像设备研究现状
        1.2.3 静脉图像增强与血管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传统图像增强算法和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增强方法
    2.1 传统图像增强方法
        2.1.1 直方图均衡化
        2.1.2 Retinex算法
    2.2 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增强方法
        2.2.1 基于Retinex理论的弱光增强网络Retinex Net
        2.2.2 基于残差学习的深度卷积去噪网络Dn CNN
        2.2.3 基于全卷积网络的极端低光条件下快速清晰成像方法SID
    2.3 本章小结
3 改进的基于最大曲率法和Hessian矩阵的静脉图像增强方法
    3.1 静脉图像采集
    3.2 最大曲率法和Hessian矩阵增强结合的静脉图像增强方法
        3.2.1 基于最大曲率法的静脉中心点位置检测
        3.2.2 Hessian矩阵增强
        3.2.3 增强后静脉中心线图像的融合
    3.3 多光谱图像融合模块
    3.4 基于最大曲率法和单尺度Hessian矩阵的静脉图像增强方法的加速和优化
        3.4.1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加速
        3.4.2 结构优化
        3.4.3 结果对比
    3.5 基于最大曲率法和多尺度Hessian矩阵的静脉图像增强方法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
        3.6.1 不同算法增强结果对比
        3.6.2 增强图像质量评估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分辨率残差融合网络的浅表静脉增强方法
    4.1 多分辨率残差融合网络
        4.1.1 网络结构
        4.1.2 训练流程
        4.1.3 损失函数
    4.2 模拟数据采集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模拟静脉图像实验结果
        4.3.2 数据迁移
        4.3.3 真实静脉图像实验结果
        4.3.4 速度测评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后期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手臂下垂半握拳法对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临床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穿刺成功率比较
    2.2 两组疼痛、满意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9)儿童袜在固定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1.2.2 观察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对比2组配合度和意外拔管情况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10)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循证实践及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问题
    3. 静脉留置针留置部位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问题
    4. 研究目的
    5.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最佳拔管策略的循证实践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不同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一、发表论文的情况
    二、主持课题的情况
致谢

四、两种手背静脉穿刺方法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手背浅静脉穿刺方法在门诊肥胖儿童抽血中的应用[J]. 余莲芳,陈艳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19)
  • [2]手背远端静脉逆向穿刺在输液中的应用[J]. 黄婉仪. 名医, 2021(11)
  • [3]静脉图像增强算法研究及实现[D]. 马静云.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手背静脉采血在发热门诊的应用[J]. 张苏丽,刘红姝,柳转岭,张莉,侯向彩.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20(04)
  • [5]减轻静脉穿刺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李和珂,李晓琴,曾瑜,肖静,万应伶,邓梦慧,郑蜀芳.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03)
  • [6]循证护理在慢性病病人逆行静脉穿刺输液中的应用[J]. 程艳卉,李园,张彩丽,刘晓兰. 护理研究, 2019(23)
  • [7]浅表静脉图像增强技术研究[D]. 王霄雯.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8]手臂下垂半握拳法对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与研究[J]. 林芳,黄利华,王露玉.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22)
  • [9]儿童袜在固定小儿手背静脉留置针中的效果观察[J]. 杨书佳,秦锁娣.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76)
  • [10]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拔管策略的循证实践及留置部位的效果观察[D]. 钟慧群.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手背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