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齐抓共管各尽其职(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1](2020)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研究 ——以晋南J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应运而生,传统安全监管模式受到挑战,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面临重大考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安委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实施基层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使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延伸到最基层,协助打通安全生产监管“最后一公里”,是新形势下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模式、增强安全生产监管效能的迫切要求,对于缓解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和监管力量之间的突出矛盾,提升全社会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能力,构建全覆盖、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格局意义重大(1)。J区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市政府部署要求,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本文系统阐述了J区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现状,并对监管现状进行分析,肯定了其取得的成效,也发现了存在问题,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措施,希望可以为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提供有用信息。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J区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现状。J区通过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明确各级网格工作职责,稳步实施,建立了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在其运行过程中,制定了较完善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各级网格工作流程,确保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有序运行。对各级网格和网格长(员)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制度,以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其尽职履责。第二部分,介绍开展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通过网格化工作,充实了安全监管队伍,加强了安监人员的执法装备配备,理清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职责,提升了J区的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水平。第三部分,阐述了安全生产网格化运行至今出现的各种问题,存在有各监管部门签到频次下降,各级网格上报隐患数量少、质量低,网格员流动性大,信息收集有盲点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措施,可以从实行清单化监管,提升平台科学信息化水平,提高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工作能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四方面入手。通过进一步优化权责清单,建立隐患清单,推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更加信息化、科学化。拓展平台的业务处理功能,对平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和提升,使网格化监管平台更加全面实用,提高其利用率。通过多途径引入人才,优化人员结构,加强业务培训,使培训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加大激励举措,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等方式提升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工作水平。将网格化监管延伸至企业,全面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引入安全生产评价和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发动群众力量,营造“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社会氛围”,实现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多元共治。
谢龙景[2](2020)在《S市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安全生产关乎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安全事故频发,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财产的损失,安全生产问题已然变成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安全生产工作务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是基础、更是保证。不断提升的关注度和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目前的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量不足、应急救援能力差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在基层政府表现的尤为明显,对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得出解决之策,对改进地方安全生产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选取J省S市Y区为研究目标,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工作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运用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理论,分析S市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工作情况,发现监管工作中存在履责不到位、体制不完善、监管人员能力不足、监管主体认识不够等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通过借鉴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国内浙江诸暨、广东佛山和北京顺义等地区的先进监管理念和工作经验,结合Y区工作实际,提出改善Y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建议和对策:一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建设,明确安全生产监管各部门职责,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目标考核制度,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二是提高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树立安全生产工作理念,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体系,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三是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和查处力度,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操作权限,增加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技术支撑;四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完善基层监管人员选拔制度,构建基层监管人员考核奖惩制度,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五是强化纪律监督建设,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监督制度,强化社会监督作用。
舒豪[3](2020)在《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唯物主义无神论,强调政教分离,宗教不得干涉我国政治、教育等领域的事务。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各个国家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我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的对立与碰撞也逐渐加剧。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利用宗教为掩护进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冲击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高校作为我国未来高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自然成为了境外宗教渗透的重点区域,大学生也成为境外宗教渗透的主要对象。为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高校构建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机制刻不容缓。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涉及面广,问题复杂。本文通过总结归纳目前国内关于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研究成果和国外宗教传播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江苏、安徽两省数所高校的师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信教情况以及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深入剖析境外宗教渗透的特征、方式、危害以及当前高校在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厘清高校在进行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时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从建立健全调查研究机制、责任落实机制、联动合作机制与多方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高校构建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机制的具体措施。毋庸置疑,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是一项长期任务,建立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机制是我国高校发挥人才储备库与培养基地功能、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必须将其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治理工作相结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筑起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坚固防线。
孙希颜[4](2019)在《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创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政工作要做到“三全”育人,必须协同高校思政教育各主体之间的力量,发挥合力,实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二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文简称为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大学在长期的学术活动、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包括校园精神、思想理念、价值内涵等在内的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协同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实现二者协同育人,不仅关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也关乎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实现。“协同育人”,是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不同教育资源或教育主体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分担、互利共赢的原则,共同培养符合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互动过程,是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重要理念。当前,高校思政课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等,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期待。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言:思政课“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亲和力差,抬头率低”。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二是育德和育心相结合;三是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四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将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课深度融合,对于做到上述四个结合,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思政课与校园文化的“非协同”育人现象,要吸收总结实践中的相关优秀案例,从不同角度探寻二者协同育人的内在机理,以期创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的具体路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的来说,文章从一种新的视角审视了高校思政课和校园文化的关系,侧重从二者的内在关系层面探索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对于高校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守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提升育人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张鸣年[5](2017)在《“融合式党建”:市属国有企业党建模式的探索》文中指出融合式党建是以更为广阔的视角,突破所在单位、所在地域、所在行业,融合有一定联系的单位、地域、行业等,以前瞻性的、全局性的眼光科学对待党建工作,以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效用。无锡市属国有企业融合式党建的探索初步形成了地铁集团"开放融合型线性党建"模式,交通集团无锡客运有限公司"同业跨域联动融合党建"模式,机场集团"同域跨业跨级融合党建"模式,文旅集团"多制转型融合党建"模式等四种模式。
殷豆豆[6](2017)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公寓文化在推动高校公寓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和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等方面的功效愈加突显。党和政府对高校公寓文化的建设也倍加重视,从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投入的不断增加,到相关政策、意见和通知的发布,不断引导高校公寓形成积极健康、严肃活泼和和谐友爱的文化氛围,为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新时期,随着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环境更加复杂,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为切入点,研究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功能、现状、主体与类型、原则与内容、环境与载体以及机制与方法。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从基本概念入手解析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与功能。主要解决的是高校公寓文化自身是什么的问题。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整理的基础上,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定义为:大学公寓内由广大师生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创造并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生活理念、行为方式与精神氛围的总和。该定义揭示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以及高校公寓文化的内涵界线所在。为进一步深化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认识,本文阐述其特点和功能,主要包括主导性与多样性、规范性与人本性、同质性与独特性、生活化与教育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占领先进文化阵地、营造和谐公寓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从实际角度考察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涌现出许多具有标志性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品牌,积极探索虚实结合等方法的不断创新。同时,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建设主体性发挥不足,管理模式时代性不强,方式方法实效性不够及虚拟平台使用效度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理念定位存在的偏差,社会转型的负面冲击,建设活动过程存在的负面因素以及网络文化中娱乐化信息的消极影响。第三,从主体建设方面界定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与类型。根据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本文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主体划分为学校主体、大学生主体、社会主体。根据各类主体的地位和功能属性将高校公寓文化分为四种不同类型:高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型和自主管理型。第四,从建设的指导依据和内在结构规定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原则与内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主要有方向性与变通性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性与精神性相适应的原则、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及长期性与有效性相并重的原则。从文化形态上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可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其中公寓等物质形态类是基础,价值、观念、道德等精神形态类是核心,活动、行为、习惯等行为形态是关键,规则、管理、体制等制度形态是保障。第五,从建设的外部影响和承载的形式探讨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影响环境和主要载体。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影响环境主要包括顶层政策环境、中层管理环境和基层民主环境。顶层政策环境提供方向性指导,中层管理环境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基层民主环境营造浓郁的参与氛围。根据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实践的具体呈现,本文将建设载体分为活动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和网络载体。第六,从建设的方式方面解析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机制与方法。根据各主体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功能的不同,将其机制分为引导机制、动力机制、协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进程,本文提出其建设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性规划与阶段性建设相结合、物质性建设与精神性建构相协调、一元性引领与多元参与相协同、主导型管理和隐蔽性渗透相并进、激励性奖励与强制性惩罚相结合。
陆世成[7](2016)在《依法治考治招 积极稳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在全区2016年度教育考试招生会议上的报告》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3月22日)同志们: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自治区招办向大会作工作报告。经自治区招委会批准,今天召开全区2016年度教育考试招生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
陆世成[8](2015)在《依法治考治招 深入推进阳光工程 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2015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报告》文中指出(2015年3月19日)同志们:2015年全区教育考试招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工作,研究分析教育考试招生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安排部署2015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一会,孟德利副主席、赤列旺杰常务副书记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向大会
高文[9](2015)在《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文中提出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办法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高文[10](2015)在《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文中认为稳定是加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企业做强做大的决定因素。但伴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许多有待解决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也不断涌现。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本文就新形势下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的改进和加强办法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二、齐抓共管各尽其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齐抓共管各尽其职(论文提纲范文)
(1)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研究 ——以晋南J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安全生产网格化在J区的实践 |
1.1 安全生产网格化的建立 |
1.1.1 科学合理划分网格 |
1.1.2 明确各级网格工作职责 |
1.1.3 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
1.2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运行 |
1.2.1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制度 |
1.2.2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工作流程 |
1.3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考核办法 |
1.3.1 安全生产网格化工作考核办法 |
1.3.2 网格长(员)考核办法 |
第二章 J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成效 |
2.1 夯实了安全生产监管的基础 |
2.1.1 充实了安全生产监管队伍 |
2.1.2 配备了安全执法检查装备 |
2.2 理清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职责 |
2.2.1 制定了监管对象清单 |
2.2.2 落实了实名制挂牌监管 |
2.3 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的信息化水平 |
2.3.1 建立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系统 |
2.3.2 绘制了安全风险电子地图 |
第三章 J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存在的问题 |
3.1.1 各监管部门签到频次下降 |
3.1.2 各级网格上报隐患数量少、质量低 |
3.1.3 网格员流动性大 |
3.1.4 信息收集有盲点 |
3.2 原因剖析 |
3.2.1 部分网格长(员)意识不高、能力不足 |
3.2.2 网格长(员)工作缺乏动力 |
3.2.3 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划分有漏洞 |
3.2.4 监管模式陈旧,企业参与度不高 |
第四章 完善J区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的对策及建议 |
4.1 制定工作清单,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监管 |
4.1.1 进一步优化权责清单 |
4.1.2 建立隐患清单 |
4.2 加强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 |
4.2.1 全面拓展平台的业务处理功能 |
4.2.2 对平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和提升 |
4.3 提升监管人员工作水平 |
4.3.1 优化人员结构 |
4.3.2 加强业务培训 |
4.3.3 加大激励举措 |
4.4 引入社会参与力量,实现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多元共治 |
4.4.1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
4.4.2 借助第三方技术支持 |
4.4.3 发动群众力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2)S市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安全生产 |
2.1.2 政府监管 |
2.1.3 安全生产政府监管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管制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协同治理理论 |
3 S市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
3.1 S市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 |
3.1.1 所采取的举措 |
3.1.2 所取得的成效 |
3.2 S市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
3.2.1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不完善 |
3.2.2 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认识不足 |
3.2.3 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职责履行不到位 |
3.2.4 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
3.3 S市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Y区行政体制的特殊性 |
3.3.2 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
3.3.3 安全生产监管基础薄弱 |
3.3.4 安全生产宣教工作不深入 |
4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安全生产监管的经验借鉴 |
4.1 国外安全生产监管概况 |
4.1.1 美国: 监管体系法制化建设 |
4.1.2 德国: 建立风险应急预案 |
4.1.3 日本: 垂直管理模式 |
4.2 国内其它地区安全生产监管概况 |
4.2.1 浙江诸暨: 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 |
4.2.2 广东佛山: 互联网+建立安全生产新模式 |
4.2.3 北京顺义: 探索分级监管新模式 |
4.3 经验借鉴 |
4.3.1 深化改革安全生产监管体制 |
4.3.2 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
4.3.3 加强互联网等新媒介运用 |
4.3.4 注重安全生产文化建设 |
5 进一步加强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的对策 |
5.1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建设 |
5.1.1 明确安全生产监管各部门职责 |
5.1.2 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
5.1.3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目标考核制度 |
5.1.4 构建安全生产监管长效机制 |
5.2 提高安全生产重视程度 |
5.2.1 树立安全生产工作理念 |
5.2.2 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体系 |
5.2.3 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 |
5.3 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 |
5.3.1 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检查力度和查处力度 |
5.3.2 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平台操作权限 |
5.3.3 增加安全生产经费投入和技术支撑 |
5.4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
5.4.1 完善基层监管人员选拔制度 |
5.4.2 构建基层监管人员考核奖惩制度 |
5.4.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5.5 强化纪律监督建设 |
5.5.1 建立健全机构内部监督制度 |
5.5.2 强化社会监督作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3)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径 |
1.4.1 研究思路 |
1.4.2 技术路径 |
1.5 创新之处及难点 |
1.5.1 创新之处 |
1.5.2 研究难点 |
第二章 境外宗教渗透的一般概述 |
2.1 境外宗教渗透的基本内涵及危害 |
2.1.1 境外宗教渗透的概念 |
2.1.2 境外宗教渗透的特征 |
2.1.3 境外宗教渗透的方式 |
2.1.4 境外宗教渗透的危害 |
2.2 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的重要意义 |
2.2.1 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需要 |
2.2.2 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 |
2.2.3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
2.2.4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
2.3 本研究相关理论基础 |
2.3.1 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理论 |
2.3.2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
2.3.3 宗教文化传播理论 |
2.3.4 我国宗教政策理论 |
第三章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现状分析 |
3.1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现状调查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内容 |
3.1.3 样本说明 |
3.1.4 结果分析 |
3.2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取得的成效 |
3.2.1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不断加强 |
3.2.2 防范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意识不断强化 |
3.2.3 外籍人员的宗教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
3.3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存在的问题 |
3.3.1 责任落实不够明确 |
3.3.2 风险预警不够完善 |
3.3.3 防控协调不够有效 |
3.3.4 保障条件不够充足 |
3.4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工作存在问题的成因 |
3.4.1 制度供给不足 |
3.4.2 风险研判不够 |
3.4.3 联动合作不强 |
3.4.4 相关投入不足 |
第四章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宗教文化和谐共存 |
4.1.1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4.1.2 理性看待宗教文化 |
4.1.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兼顾宗教文化的发展 |
4.2 宗教信仰自由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相统一 |
4.2.1 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
4.2.2 依法管理校内宗教事务 |
4.2.3 在尊重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依法管理校内宗教事务 |
4.3 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与普及宗教相关知识相辅相成 |
4.3.1 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
4.3.2 逐步普及宗教相关知识 |
4.3.3 在普及宗教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 |
第五章 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机制的构建 |
5.1 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 |
5.1.1 强化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责任 |
5.1.2 强化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责任 |
5.1.3 强化宣传部门牵头协调责任 |
5.1.4 强化院系班组直接管理责任 |
5.2 建立健全调查研判机制 |
5.2.1 把握渗透状况 |
5.2.2 科学评估风险 |
5.2.3 设置处理预案 |
5.3 建立健全联动合作机制 |
5.3.1 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与舆论引导 |
5.3.2 加强学校的思想引领与宗教教育 |
5.3.3 加强家庭的日常关注与亲情关爱 |
5.3.4 加强个体的科学信仰与自律精神 |
5.4 建立健全多方保障机制 |
5.4.1 强化制度保障 |
5.4.2 强化人员保障 |
5.4.3 强化技术保障 |
5.4.4 强化资金保障 |
5.4.5 强化监督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创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1.1 思政课与校园文化的内在统一性 |
1.1.2 思政课与校园文化的现实非协同性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选题的基本内容 |
1.4.1 核心概念 |
1.4.2 重点和难点 |
1.4.3 创新与特色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6.1 协同理论 |
1.6.2 交互主体性理论 |
第二章 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
2.1 思政课“主渠道”育人功能 |
2.1.1 政治性引领 |
2.1.2 理论性指导 |
2.1.3 规范性塑造 |
2.2 校园文化“重要阵地”育人功能 |
2.2.1 隐性德育功能 |
2.2.2 激励促进功能 |
2.2.3 扬弃创新功能 |
第三章 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
3.1 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实践案例 |
3.1.1 实践探索趋势 |
3.1.2 典型案例分析 |
3.2 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的着力点 |
3.2.1 理论与实践相融合 |
3.2.2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
3.2.3 线上与线下相配合 |
3.3 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实践探索特点与效果 |
3.3.1 内容为王,强化思想引领 |
3.3.2 用户思维,关注学生需求 |
3.3.3 媒体素养,创新育人载体 |
3.3.4 品牌效应,打造特色平台 |
第四章 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的机理研究 |
4.1 育人方向协同 |
4.1.1 目标协同,一致性的育人理念 |
4.1.2 效用协同,有效性的功能互补 |
4.1.3 内容协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
4.2 育人主体协同 |
4.2.1 专兼结合的思政教师队伍 |
4.2.2 齐抓共管的党委党政队伍 |
4.3 育人路径协同 |
4.3.1 课程教育育人 |
4.3.2 文化活动育人 |
4.3.3 实践活动育人 |
第五章 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的路径创新 |
5.1 优化协同育人的顶层设计 |
5.1.1 优化协同运行机制 |
5.1.2 完善协同领导体制 |
5.1.3 建立协同考核机制 |
5.1.4 健全协同评价机制 |
5.2 搭建协同育人的特色平台 |
5.2.1 搭建科研合作平台 |
5.2.2 建立常态化交流平台 |
5.2.3 构建信息网络平台 |
5.3 丰富协同育人的内容供给 |
5.3.1 加强价值引领 |
5.3.2 创新育人形式 |
5.3.3 实现共建共享 |
5.4 强化协同育人的队伍建设 |
5.4.1 推动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
5.4.2 推进育人力量的交流融合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融合式党建”:市属国有企业党建模式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地铁集团“开放融合型线性党建”模式 |
2 交通集团无锡客运有限公司“同业跨域联动融合党建”模式 |
2.1 组织建设共谋上联动 |
2.2 干部人才培养联动 |
2.3 活动载体共建联动 |
2.4 服务品牌共创联动 |
2.5 经营合作共赢 |
3 机场集团“同域跨业跨级融合党建”模式 |
3.1 发挥“大党建”思想优势, 构筑无锡民航“大安全”防线 |
3.2 发挥“大党建”组织优势, 共建无锡民航“大服务”体系 |
3.3 发挥“大党建”政治优势, 凝聚无锡民航“大发展”合力 |
4 文旅集团“多制转型融合党建”模式 |
(6)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一)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
(二)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基本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 研究重难点 |
(二) 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功能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 |
(一)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概念 |
(二)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 |
(一) 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二) 规范性与人本性的统一 |
(三) 同质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
(四) 生活化与教育性的统一 |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功能 |
(一) 占领高校文化阵地 |
(二) 营造和谐公寓氛围 |
(三)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
(四) 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
第二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现状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
(一) 建设体系基本形成 |
(二) 建设品牌逐渐涌现 |
(三) 建设方法不断创新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 建设主体性发挥不足 |
(二) 管理模式时代性不强 |
(三) 方式方法实效性不够 |
(四) 虚拟平台使用效度不佳 |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 建设理念定位的偏差 |
(二) 社会转型的负面冲击 |
(三) 活动过程的负面因素 |
(四) 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
第三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与类型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构成 |
(一) 建设中的学校主体 |
(二) 建设中的大学生主体 |
(三) 建设中的社会主体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类型 |
(一) 高校主导型 |
(二) 企业主导型 |
(三) 校企合作型 |
(四) 自主管理型 |
第四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原则与内容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
(一) 方向性与变通性相结合 |
(二) 物质性与精神性相适应 |
(三) 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
(四) 长期性与有效性相并重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 高校学生公寓物质文化 |
(二) 高校学生公寓精神文化 |
(三) 高校学生公寓行为文化 |
(四) 高校学生公寓制度文化 |
第五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环境与载体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环境 |
(一) 顶层政策环境 |
(二) 中层管理环境 |
(三) 基层民主环境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载体形态 |
(一) 活动载体 |
(二) 管理载体 |
(三) 传媒载体 |
(四) 网络载体 |
第六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机制与方法 |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机制 |
(一) 引导机制 |
(二) 动力机制 |
(三) 协作机制 |
(四) 保障机制 |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
(一) 系统性规划与阶段性建设相结合 |
(二) 物质性建设与精神性建构相协调 |
(三) 一元性引领与多元性参与相协同 |
(四) 主导性管理和隐蔽性渗透相并进 |
(五) 激励性奖励与强制性惩罚相结合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发表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附录 |
(7)依法治考治招 积极稳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在全区2016年度教育考试招生会议上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5年工作回顾 |
二、2016年重点工作 |
(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
(二)重点工作 |
(8)依法治考治招 深入推进阳光工程 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2015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2014年工作回顾 |
二、2015年重点工作 |
(一)总要要求和主要目标 |
(二)重点工作 |
(9)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充分提高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识 |
2 准确把握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的原则方针 |
3 切实落实企业综合治理工作责任 |
4 推进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
(10)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充分提高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识 |
2 准确把握企业综合治理工作的原则方针 |
3 切实落实企业综合治理工作责任 |
4 推进企业综合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
四、齐抓共管各尽其职(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研究 ——以晋南J区为例[D]. 李伟. 山西大学, 2020(01)
- [2]S市Y区安全生产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 谢龙景.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3]高校防范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的机制研究[D]. 舒豪.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7)
- [4]高校思政课与校园文化协同育人创新路径研究[D]. 孙希颜. 江南大学, 2019(05)
- [5]“融合式党建”:市属国有企业党建模式的探索[J]. 张鸣年. 巢湖学院学报, 2017(04)
- [6]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D]. 殷豆豆. 武汉大学, 2017(06)
- [7]依法治考治招 积极稳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在全区2016年度教育考试招生会议上的报告[J]. 陆世成. 西藏教育, 2016(04)
- [8]依法治考治招 深入推进阳光工程 确保考试招生公平公正——2015年教育考试招生工作报告[J]. 陆世成. 西藏教育, 2015(04)
- [9]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J]. 高文. 化工管理, 2015(08)
- [10]浅谈如何加强企业综合治理工作[J]. 高文. 化工管理,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