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话水平考试“两个确定”评分依据的科学把握

浅谈普通话水平考试“两个确定”评分依据的科学把握

一、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二定”评分依据的科学把握(论文文献综述)

周华[1](2021)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之学术发展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自普通话水平测试酝酿研制之年至2020年8月31日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着作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的学术发展分期可概况为"三阶段四时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究具有领域拓展性、内容螺旋发展性、研究方法"双实"性、科研项目引领性、研究人才迭现性等特点。在未来的发展中,普通话水平测试需在改进现有测试模式的同时,开发专项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需在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进行成果转化,在加大自身研究力度的同时寻求与其他学科的共融发展;坚持服务理念,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修改。

李晨曦[2](2021)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儿化词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温姝宇[3](2020)在《江西职校师范生普通话教学策略及测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段瑜[4](2020)在《建构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框架研究》文中认为国民汉语能力指的是国民使用汉语的能力,包括汉语文字和口语能力。口语能力是指一个人通过听、说进行交际的能力,是语言能力的外化。评价国民汉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需要有相关测试标准体系,目前国内有关的汉语口语测试主要是面向非母语人群或从事语言相关职业的人群,如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和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而面向以汉语为母语的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体系现在还没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和探究世界各个语言测试中口语测试的经验,对构建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框架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首先研究分析了目前国内已有的相关汉语口语测试和学界的研究成果,对口语测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对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和探讨,还分析了世界各国多种典型语言测试中口语测试的情况,并且对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的性质和口语测试的必要性等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从能力等级设置、能力评价维度、测试评分标准、测试题型、测试方式五个方面开展研究和探讨,初步提出了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框架。设置一个衡量口语能力的测试等级是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评价体系的前提。本文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多种语言口语测试的分级状况,设置了比较科学合理的“三等六级”的能力等级分级标准,先由“等”可粗分受测试者的口语水平状况,再由“级”中进一步细化其口语能力水平。合理地评价口语能力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价维度。本文通过研究汉语口语测试的特点,设定了语音、语气、词汇、句法、修辞、表达清晰程度、感染力等10个评价维度,以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反映受测试者的口语能力水平,并能够甄别受测试者的口语水平高低。制定评分标准也是建构测试时需要考虑的方面。本文对各评价维度设置了评分规则,并对不同等级设置了各评价维度的评分权重,以尽可能区分考核各等级之间的能力差异,根据各维度的加权得分总和来确定受测试者的口语测试等级。本文还研究了测试题型,按测试对象不同,进行测试分级,等级差别具体体现在题型类别和题目内容上,以期达到题型充分考查不同水平的口语测试者的能力。最后,对测试方式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比分析研究,提出了人人对话和人机对话(计算机辅助测试)两种测试方式。

杨魏蔚[5](2019)在《芷江籍师范生普通话测试“说话项”分析研究 ——以芷江师范学校师范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成绩是困扰许多师范生的一大难题。本文以三组共120个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实例为研究语料,统计并分析师范生“说话项”扣分情况并将其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对策。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论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及“说话项”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以芷江师范学校为例分析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相关问题,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内涵界说与评分设置,芷江师范学校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基本情况;第三部分分析了两组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原因;第四部分就师范生“说话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训练策略,包括了解芷江方言特点、掌握芷江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纠正难点音的发音偏误、加强“说话项”应试技巧的训练等。

王迎春[6](2019)在《语音评测技术在HSKK听后重复题型评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智能语音技术的发展为家电、医疗、传媒以及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各种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语音评测技术是智能语音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技术一起,在语音教学、口语评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各种智能化语言教学系统和口语学习软件在社会上迅速流行起来。在口语评测领域,语音评测技术为考试的评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如“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利用语音识别和语音评测技术,对考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自动化客观性评价,现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同时,语音评测技术在外语口语测试领域也得到了应用,如PhonePass 口语测验的评分系统也正是采用了先进的言语识别系统,实现了对针对朗读、重复句子和简短回答等题型的客观评分。可见,语音评测技术在口语评测领域的渗透使得语音的测量和评价更加地智能化,口语水平考试也更加趋向自动化。然而,在汉语口语测试中,依然使用人工评分方法完成繁琐的评分工作。为了使汉语口语测试的评分工作更加智能化、客观化,本研究将语音评测技术应用于HSKK听后重复题型的评分中。通过开展专项测试,收集了来自30位外国留学生的450条语音数据,利用人工与技术两种方式对其进行评分,并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对语音评测技术在HSKK听后重复题型评分中的应用结果进行了评价。通过对人工与技术两组评分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两组评分数据在总体上呈现出显着一致性与相关性;(2)语音评测技术在初级测试中的评分表现优于其在中级测试评分中的表现;(3)由于语音评测技术和人工评分员的评分特点不同,个别语音样本的两组评分数据存在着细微分数差;(4)语音评测技术在HSKK听后重复题型评分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进一步提高。

汤国春[7](2019)在《对外汉语看图说话题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HSKK(中级)中的看图说话题为例,借助先进的智能语音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提取能够有效评估看图说话题的评分特征,通过回归分析来构建看图说话题目的自动评分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首先,对看图说话题的题型特点、考查要求和评分标准进行分析,将看图说话题自动评分的评分特征分为内容相关性、表达流利性和语法准确性三个方面。内容相关性方面的特征包括关键词覆盖率和语量,表达流利性方面的特征包括发音得分、停顿频率以及重复和纠正次数,语法准确性特征是语法错误数。其次,运用了先进的智能语音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评分特征。在计算关键词覆盖率时运用了腾讯AI的关键词检索技术,通过式子kcr=m/n计算关键词覆盖率。在计算语量时,运用腾讯AI的长语音识别技术将应试者的答题语音转换成文字,然后对转换后的文字进行适当的校对,最后统计字数从而得到应试者的语量。在获取应试者的发音标准程度时,生成参考文本的步骤与计算语量时相同,最后采用科大讯飞的语音评测技术获得应试者的发音得分。在计算停顿频率时,首先利用基于短时能量和过零率双门限的端点检测技术将答题语音中有声段和静音段切分出来,接着统计静音段的个数(首尾的停顿除外)和发音总时长,最后用每分钟的停顿次数来表示停顿频率。由于口语中的重复和纠正现象比较复杂,重复和纠正次数主要通过人工标记的方式的获取。在获得语法错误时,采取的是将语音转换成文字,然后在对文本进行语法错误检测的方法,用到的主要技术是“小红笔”文本自动校对技术。最后,构建评分模型。首先收集了70条答题语音数据,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构建组(50条)和检验组(20条)。在构建组的数据基础上,将三位评分员的平均分作为因变量,提取出来评分特征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评分特征有四个:关键词覆盖率(kcr)、语量(nwords)、重复和纠正次数(rac)、语法错误数(nge),得到的看图说话题的评分模型如下:score=2.52+8.223*kcr+0.073*nwords-0.903*rac-0.397*nge评分模型构建完成之后,在检验组上进行评分模型的性能测试,得到预测分数与原始分数的整体相关性大小为0.832,一致率和相邻一致率分别为70%和100%,验证了本研究提取的评分特征和构建的评分模型的有效性。

李黄萍(LEE WONG PING)[8](2019)在《基于学习差异的大学普通话教学研究 ——以香港教育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学普通话是很多高校的必修课,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性。大学普通话是语言技能的训练课程,包括听(聆听)、说(说话)、读(朗读)、写(拼音译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人员常会面临着学习者学习差异很大的教学困扰,大学现有的普通话课程到底是否适合学生学习的程度,如何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教授普通话等都成为普通话教学的难点。本人希望透过研究,寻求适合学生不同水平的普通话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以帮助每一位学习者切实提高普通话水平。目前大学普通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第一,大学新生普通话水平非常参差。由于学校行政安排困难,故所有未豁免修读普通话增润课程必修科目的大学新生,都必须修读《初阶普通话》和《进阶普通话》,致使每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会出现相差几个等级的现象。由此导致教师对教学内容难把握;课堂活动难合拍:学生的学习兴趣易流失。第二,学生缺乏学习动机。香港教育大学的普通话必修科目是没学分的:有些学生对普通话理解有偏差,认为普通话也是方言,为了扞卫粤语,抗拒学习普通话。另外,大部分普通话科目的上课时间也不太理想。第三,每班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展开差异化教学。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外文献的梳理,了解差异化教学的内涵及特点,探讨学习者学习差异的类型及其归因,寻求差异化教学思想对大学普通话教学的启示,进而探讨基于学习差异的大学普通话教学的有效策略。本研究共有六个部分,包括绪论及五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的缘起,通过对大学普通话教学的反思(主要是针对香港教育大学的普通话教学),参考关于差异化教学的相关研究,敲定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2012-2013年度香港教育大学(前香港教育学院)公布校内的语文教育政策,对学生离校时要掌握的普通话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无疑是给教师带来一定的挑战,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出关要求,是本研究需要探讨的问题之一。第一章探讨差异化教学思想及其对大学普通话教学的启示。通过厘清差异化教学思想的内涵及基本理念,顺藤摸瓜,探究学习者学习差异的类型及归因,以及差异化教学思想为大学普通话教学带来的启示。第二章探寻诊断大学新生普通话水平差异的测试工具。说明普通话测试工具的研制方法,介绍“专上普通话测试(TPT)”①的测试内容,测试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如何利用“专上普通话测试(TPT)”筛选、分流新生。第三章介绍基于学习差异的大学普通话教学内容的设计。从大学普通话课程主要科目架构,到不同水平教学内容的编选理念、原则与组织,均体现着差异化教学思想及理念。新教材的试用获得专家、教师和学生的肯定与赞赏。第四章主要探讨如何开发、应用大学普通话自学资源,照顾学习者的学习差异。其中包括介绍建构自学资源的起因;大学普通话线下和线上自学资源的设计与建构。包括自学资源的内容编排、能力训练规划、以及线下、线上自学教材的特点。第五章探讨基于学习差异的大学普通话教学策略。本研究归纳了四大策略:第一,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衔接。如准备活动要切合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可充分利用学生已具备的粤语知识,通过与普通话的比较来学习。第二,注意在集体中照顾个别差异。如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水平建构普通话语言知识,利用支架式教学照顾学习差异,通过教学互动关照学生差异,且在集体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第三,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通过“大学普通话测试”结果优化教学,让学生一入学就清楚了解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知道自己的普通话水平与学校规定的普通话出关要求还有多大距离,从而学生可以在修读普通话科目时,更有目标和方向,为尽可能缩短这一距离而努力;利用普通话科目学习评估优化教学,大学普通话所有普通话科目的评估形式,都是采用进展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结合的模式进行的。通过聆听与认辨、拼音、口语几个方面能力的评核,判断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水平。评核的目的是让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改善。评核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普通话学习的长处和短处,知道进一步需要达成的目标,根据评估的回馈,改善学习,寻找达到目标的更好方法。评估也可以让教师诊断每一位学生普通话学习的长处和短处,及时为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施以援手,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回馈,让学生知道如何改善自己的学习。除此之外,也要充分利用有效课堂回馈优化教学,一个有效回馈,其实就是在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目标,就是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知识;第二个问题是距离,就是学生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第三个问题是方法,就是学生如何才能缩短这个距离。第四,提供多元的学习模式。例如:普通话诊所、普通话工作坊、学生导师辅导、自主学习模式等。

朱丽红[9](2018)在《2012—201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概述》文中提出从2012年到201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延续和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活力,内容丰富、热点突出,研究队伍和发表成果的阵地都呈现多样化。机辅测试和信息化、测试界域、教学培训是研究的三个热点问题,各有一批代表性成果,关于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仍存在内容分布不够均衡、研究方法不够丰富、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等需要改进的地方。展望未来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仍将保持当前的研究热点,宏观课题研究会有所增加。为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建议加大学术人才培养力度,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科研组织机制,注重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开阔学术视野,丰富研究方法和手段,拓展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成果发表阵地。

李志军[10](2018)在《初级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分析与探索 ——以上海师范大学初等二级口语测试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成绩测试是检验教学效果、检验教学大纲设计和检验教材编写的有效途径,是课程决策和教学组织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口语教学对口语测试有决定性作用,而口语测试又会反过来影响口语教学。因此设计有效的口语课成绩测试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上海师范大学现行的口语课成绩测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题型的设计、测试的组织形式、评价标准等。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初等二级的长期进修语言生为研究对象,对口语测试相关环节进行设计并尝试改进。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选题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确认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汉语口语成绩测试概述与上师大初二口语成绩测试现状。概述了相关理论定义,指出上师大初二口语成绩测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章是设计原则与具体设计构思。提出试卷的设计原则和具体设计构思,并详细分析了这样设计的原因。第四章是测试成绩分析与改进建议。本章对第三章提出的新的设计构思和评价标准进行了具体的数据反馈分析,将此与原有的数据进行比照,分析利弊,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些改进测试的建议。第五章结语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加强口语测试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对口语测试的组织实施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二定”评分依据的科学把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二定”评分依据的科学把握(论文提纲范文)

(1)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之学术发展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PSC研究学术发展分期
    (一)根据学术成果量看PSC研究学术分期
    (二)根据学术研究实际调整PSC研究分期
三、PSC研究萌芽起步阶段(1982—1994年)
    (一)PSC标准讨论时期(1982—1988年)
        1.主要学术活动
        2.标志性学者及其代表性论着
    (二)PSC标准建立时期(1988—1994年)
        1.重要学术事件
        2.标志性学者及其代表性论着
    (三)萌芽起步阶段研究特点
        第一,研究主体的跨界背景。
        第二,研究内容宏观性强。
        第三,研究成果少而精。
        第四,综合性研究多,专题性研究少。
        第五,学术研究领先于工作实践。
        第六,学科建设的缺位。
四、PSC研究发展探索阶段(1994—2001年)
    (一)重要学术事件
    (二)标志性学者及代表性论着
        1.《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理论和实践》[26]
        2.《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
    (三)PSC发展探索阶段的研究特点
        第一,研究主体从专家转向教师。
        第二,研究主体身份的多重性。
        第三,研究范围广、内容碎。
        第四,研究成果量多质疏,良莠不齐。
        第五,学术研究与工作实践齐头并进。
        第六,学科建设萌发需求,但仍未启动。
五、PSC研究系统深化阶段(2001年至今)
    (一)重要学术事件
    (二)标志性学者及代表性论着
        1.新《大纲》
        2.新《纲要》
        3.《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论》
        4.《普通话水平测试阐要》
    (三)PSC研究系统深化阶段研究特点
        第一,研究主体的立体层次感增强。
        第二,研究主体年轻化、专业化、团队化。
        第三,研究的全面性和不均衡性。
        第四,研究成果质、量并重。
        第五,研究方法多元。
        第六,测试学科正式确立。
六、结论
    第一,PSC研究具有领域拓展性。
    第二,PSC研究具有螺旋发展性。
    第三,PSC研究具有“双实”特性。
    第四,PSC研究具有科研项目引领性。
    第五,PSC学术观点不断走向全面。
    第六,PSC研究人才的迭现性。
    第七,PSC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式,正在建立新的研究范式。

(4)建构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框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研究内容
        1.3.3 研究创新
    1.4 文献来源
第二章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相关问题
    2.1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概念
        2.1.1 语言能力
        2.1.2 汉语能力
        2.1.3 国民
        2.1.4 国民汉语能力
    2.2 语言测试的相关问题
        2.2.1 语言测试的基本理论
        2.2.2 语言测试中口语测试对比
    2.3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的性质
        2.3.1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是诊断性测试及水平测试
        2.3.2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是主观性测试
        2.3.3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是综合技能测试
    2.4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2.4.1 口语测试是语言测试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
        2.4.2 面向国民的汉语能力口语测试不健全
        2.4.3 构建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是社会需要
    2.5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建构框架
第三章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能力等级
    3.1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分级依据
        3.1.1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等级划分
        3.1.2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等级参考系
    3.2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评价维度
        3.2.1 汉语结构系统
        3.2.2 修辞语用功能
        3.2.3 言语功能能力
    3.3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能力等级设置
第四章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评分细则
    4.1 考核维度评分细则
    4.2 各等级评分细则
第五章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题型
    5.1 语言测试中口语测试题型归纳
    5.2 语言测试中口语测试题型具体分析
        5.2.1 陈述类题型分析
        5.2.2 对话类题型分析
        5.2.3 语言知识类题型分析
    5.3 各等级题型结构
第六章 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模式
第七章 结语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7.2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芷江籍师范生普通话测试“说话项”分析研究 ——以芷江师范学校师范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芷江师范学校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情况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测试内容和评分设置
    第二节 芷江师范学校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情况
第三章 芷江师范学校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师范生“说话项”语音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芷江籍师范生“说话项”存在问题的分析
第四章 提高芷江籍师范生“说话项”得分的对策与措施
    第一节 了解芷江方言的语音特点
    第二节 掌握芷江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第三节 纠正芷江籍师范生学习普通话难点音的发音偏误
    第四节 提高芷江籍师范生“说话项”普通话水平的措施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6)语音评测技术在HSKK听后重复题型评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缘起
        1.1.1 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
        1.1.2 汉语口语测试及其评分概况
        1.1.3 语音技术在汉语教学及口语测试中的应用
        1.1.4 语音评测技术为HSKK听后重复题型提供新的评分路径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研究综述与现状分析
    2.1 相关研究概念界定
        2.1.1 语音评测技术
        2.1.2 HSKK
        2.1.3 听后重复
    2.2 汉语口语测试相关研究综述
        2.2.1 语言能力与口语能力
        2.2.2 汉语口语测试及其评分方法总结
    2.3 HSKK听后重复题型设置及其相关研究
        2.3.1 听后重复题型在HSKK考试中的地位
        2.3.2 听后重复测试题目的设置及其理论依据
        2.3.3 听后重复题型评分方法的发展
    2.4 语音评测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
        2.4.1 语音评测技术原理
        2.4.2 语音评测系统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语音评测技术的听后重复题型评分方法的设计
    3.1 HSKK听后重复题型的评分需求分析
        3.1.1 HSKK听后重复题目分析
        3.1.2 HSKK听后重复题型评分标准总结
    3.2 现行评分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3 语音评测技术在口语测试评分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3.3.1 Ordinate与SpeechRater口语测试系统
        3.3.2 汉语口语考试(SCT)与普通话水平测试(PSC)
        3.3.3 讯飞语音评测技术与HSKK听后重复题型评分
    3.4 语音评测技术辅助听后重复题型评分的实施方案
    3.5 小结
第4章 语音评测技术在听后重复题型评分中的应用
    4.1 开展HSKK听后重复题型专项测试
        4.1.1 数据收集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4.1.2 测试试题的设置与被试对象
        4.1.3 平台测试
    4.2 专业评分员对语音数据进行人工评分
        4.2.1 评分标准
        4.2.2 对评分员进行培训
        4.2.3 人工评分结果描述性分析
    4.3 利用语音评测技术评价考生的语音数据
        4.3.1 评分环境的搭建与测试
        4.3.2 技术评分结果描述性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应用结果分析与评价
    5.1 应用结果分析与讨论
        5.1.1 人工评分信度检验
        5.1.2 人工评分和技术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5.2 人工评分与技术评分的差异比较与成因分析
        5.2.1 两组评分数据的差异比较
        5.2.2 评分差异的成因分析
        5.2.3 语音评测技术应用于听后重复题型评分的优势与不足
    5.3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A 测试平台与技术评分主要代码
附录B HSKK听后重复试题文本
参考文献
致谢

(7)对外汉语看图说话题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对外汉语口语测试的发展现状
        1.1.2 对外汉语口语测试评分方式现状
        1.1.3 看图说话题型测试现状分析
        1.1.4 看图说话题型实现自动化评分的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对外汉语口语测试
        2.1.2 看图说话
        2.1.3 自动评分模型
    2.2 口语自动评分方法的研究现状
        2.2.1 限制型口语测试任务自动评分的研究现状
        2.2.2 半限制型口语测试任务自动评分的研究现状
    2.3 对外汉语自动评分模型的相关研究
第3章 看图说话题的评分特征分析
    3.1 评分标准
        3.1.1 HSKK看图说话题的自测评分说明
        3.1.2 高等HSK口语考试评分标准
        3.1.3 看图说话题评分标准
    3.2 内容相关性特征
        3.2.1 与图片相符的程度
        3.2.2 语量情况
    3.3 表达流利性特征
        3.3.1 发音标准程度
        3.3.2 停顿情况
        3.3.3 重复和纠正情况
    3.4 语法准确性特征
第4章 看图说话题自动评分的相关技术
    4.1 提取评分特征的技术方法
    4.2 语音关键词检索技术
    4.3 语音识别技术
    4.4 语音评测技术
    4.5 语音端点检测技术
    4.6 文本自动校对技术
第5章 看图说话题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5.1 数据来源及评分方式
        5.1.1 数据来源
        5.1.2 评分方法
        5.1.3 评分者信度分析
    5.2 评分特征的提取
        5.2.1 内容相关性特征提取
        5.2.2 表达流利性特征提取
        5.2.3 语法准确性特征提取
        5.2.4 评分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5.2.5 评分特征提取的质量分析
    5.3 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
    5.4 自动评分模型的性能检验
        5.4.1 预测分数与原始分数的相关性分析
        5.4.2 预测分数与原始分数的一致性分析
    5.5 结果讨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A 语料样本的基本信息
附录B 语料样本的分组情况和统计结果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与的项目
致谢

(8)基于学习差异的大学普通话教学研究 ——以香港教育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 配合学校新的语文教育政策
        (二) 落实普通话新课程的需要
        (三) 大学普通话教学问题的反思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差异化教学内涵的研究
        (二) 关于差异化教学特点的研究
        (三) 关于差异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四) 关于香港普通话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 调查研究法
        (二) 文献研究法
        (三) 案例研究法
    四、研究内容
第一章 差异化教学思想及其对大学普通话教学的启示
    一、差异化教学思想
        (一) 差异化教学思想的内涵
        (二) 差异化教学思想的基本理念
    二、学习者学习差异及归因
        (一) 学习者学习差异的类型
        (二) 学习者学习差异的归因
    三、差异化教学思想对大学普通话教学的启示
        (一) 普通话教学应实现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二) 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普通话学习模式
        (三)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四) 创建促进学生协作建构知识的学习环境
第二章 大学新生普通话水平差异的诊断
    一、进行普通话差异诊断的背景
        (一) 大学教育普及化已成现实
        (二) 大学新生普通话水平参差
        (三) 学校对全日制本科生普通话设有出关要求
    二、普通话测试工具的研制
        (一) 普通话评核模式的探讨与选择
        (二) “聆听与认辨”测试的设计与说明
        (三) “拼音”测试的设计与说明
        (四) “口语”测试的设计与说明
    三、普通话测试工具信效度检测
        (一) 通过测试已经考过PSC的学生来检测
        (二) 通过测试主修中文的新生来检测
        (三) 通过测试其它专业的新生来检测
    四、大学新生普通话水平差异的区分
        (一) 大学新生入学时普通话整体表现
        (二) 豁免修读普通话必修科目新生水平
        (三) 应该修读普通话必修科目新生水平差异
第三章 基于学习差异的大学普通话教学内容设计
    一、大学普通话课程主要科目架构
        (一) 课程架构及其依据
        (二) 主要科目教学内容安排
    二、初等水平教学内容的编选组织
        (一) 初阶普通话教材内容编选
        (二) 初阶普通话教材能力训练规划
        (三) 初阶普通话教材内容安排
        (四) 初阶普通话教材试用及修订
    三、中等水平教学内容的编选组织
        (一) 进阶普通话教材内容编选
        (二) 进阶普通话教材能力训练规划
        (三) 进阶普通话教材内容安排
        (四) 进阶普通话教材检讨修订
    四、高等水平教学内容的编选组织
        (一) 高阶普通话教材内容编选
        (二) 高阶普通话教材能力训练规划
        (三) 高阶普通话教材内容安排
        (四) 高阶普通话教材检讨修订
    五、大学普通话教材的评价
        (一) 校外评审对大学普通话配套教材的评价
        (二) 顾问委员会对大学普通话配套教材的评价
第四章 基于学习差异的大学普通话自学资源的开发
    一、建构自学资源的起因
    二、大学普通话线下自学资源的设计与建构
        (一) 大学普通话自学教材套内容编排
        (二) 普通话自学教材能力训练规划
        (三) 大学普通话自学教材的结构
        (四) 大学线下普通话自学教材的特点
    三、大学普通话线上自学资源的设计与建构
        (一) 设计构想
        (二) 普通话网上自学教材内容编排
        (三) 普通话网上自学教材的回馈
        (四) 普通话网上自学教材的特点
第五章 基于学习差异的大学普通话教学策略
    一、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衔接
        (一) 准备活动要切合学习者的生活经验
        (二) 利用话音对比学习普通话
    二、注意在集体学习中照顾个别差异
        (一) 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水平建构普通话语言知识
        (二) 利用支架式教学照顾学习差异
        (三) 通过教学互动关照学生差异
        (四) 在集体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三、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 利用大学普通话测试结果优化教学
        (二) 利用普通话科目学习评估优化教学
        (三) 利用有效课堂回馈优化教学
        (四) 利用学生的客观评价优化教学
    四、提供多元的学习模式
        (一) 普通话诊所
        (二) 普通话工作坊
        (三) 学生导师辅导
        (四) 自主学习模式
    五、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2-1
    附录3-1
    附录3-2
    附录5-1
    附录5-2
致谢

(9)2012—201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2012—201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概况
    (一) 总体特征
        1. 延续和保持了较高的学术活力
        2. 研究内容丰富, 热点突出
        3. 研究队伍和发表成果的阵地多样化
    (二) 热点问题及代表性成果
        1. 关于机辅测试和信息化的研究
        2. 关于界域的研究
        3. 关于普通话教学、培训、应试的研究
    (三) 主要突破性进展
三、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几点建议
    (一) 存在的问题
        1. 研究内容分布不平衡
        2. 研究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
        3. 研究视野相对封闭
    (二) 发展趋势
        1. 现有研究热点会持续
        2. 宏观研究课题会有所增加
    (三) 几点建议
        1. 加大学术人才培养力度, 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2. 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科研组织机制
        3. 注重多学科交叉性研究, 开阔学术视野, 丰富研究方法和手段
        4. 拓展学术交流平台和学术成果发表阵地
四、结语

(10)初级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分析与探索 ——以上海师范大学初等二级口语测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概述
        1.2.1 国外关于第二语言测试的研究
        1.2.2 国内关于对外汉语测试的理论和研究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范围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语口语成绩测试概述与上师大初二口语成绩测试现状
    2.1 汉语口语成绩测试概述
        2.1.1 汉语口语成绩测试中“测试”的定义
        2.1.2 汉语口语成绩测试中“成绩测试”的定义
        2.1.3 汉语口语成绩测试中“口语测试”的定义
    2.2 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特殊性与试卷设计参考依据
        2.2.1 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特殊性
        2.2.2 普通话水平测试
        2.2.3 汉语水平口语考试
    2.3 上师大初等二级口语课成绩测试现状
        2.3.1 题型设计与分值分配方面
        2.3.2 组织实施方面
        2.3.3 评价标准方面
第三章 设计原则与具体设计构思
    3.1 设计原则
        3.1.1 一致性原则
        3.1.2 可靠性原则
        3.1.3 有效性原则
        3.1.4 区分性原则
        3.1.5 操作性原则
    3.2 题型设计与分值分配方面
        3.2.1 题型设计方面
        3.2.2 分值分配方面
    3.3 组织实施方面
        3.3.1 测试形式
        3.3.2 测试长度
    3.4 评价标准方面
        3.4.1 评分方式
        3.4.2 评分标准
第四章 测试成绩分析与改进建议
    4.1 成绩测试的群体分数分析
        4.1.1 平均数
        4.1.2 正态分布
        4.1.3 标准差
    4.2 成绩测试的试卷题目分析
        4.2.1 题目的难度
        4.2.2 题目的区分度
    4.3 对测试的改进建议
        4.3.1 题型设计与分值分配方面
        4.3.2 组织实施方面
        4.3.3 评价标准方面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及答卷(原)
附录B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及答卷(新)
致谢

四、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二定”评分依据的科学把握(论文参考文献)

  • [1]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之学术发展史[J]. 周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2]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儿化词语研究[D]. 李晨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
  • [3]江西职校师范生普通话教学策略及测评方法研究[D]. 温姝宇.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4]建构国民汉语能力口语测试框架研究[D]. 段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芷江籍师范生普通话测试“说话项”分析研究 ——以芷江师范学校师范生为例[D]. 杨魏蔚. 吉首大学, 2019(03)
  • [6]语音评测技术在HSKK听后重复题型评分中的应用研究[D]. 王迎春.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7]对外汉语看图说话题自动评分模型的构建研究[D]. 汤国春.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 [8]基于学习差异的大学普通话教学研究 ——以香港教育大学为例[D]. 李黄萍(LEE WONG PING).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9]2012—2017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概述[J]. 朱丽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10]初级汉语口语成绩测试的分析与探索 ——以上海师范大学初等二级口语测试为例[D]. 李志军.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浅谈普通话水平考试“两个确定”评分依据的科学把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