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训练中VHF无线电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飞行训练中VHF无线电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VHF电台在飞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文献综述)

崔耀文[1](2021)在《基于激光雷达旋翼无人机导航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微小型无人机发展越来越迅速,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旋翼无人机自主导航逐渐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旋翼无人机自主导航时凭借GPS、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和惯性传感器融合的方式来进行导航评估。场景的多样化使得旋翼无人机在GPS信号差和光照不良的情况下依赖GPS和视觉导航出现失效的问题。然而激光雷达可以不依赖周围场景的GPS、光照等情况实现高精度的位姿估计,因此基于激光雷达的导航系统有着更为广泛的使用场景,更能适用于微小型无人机进行自主导航。本文以不依赖GPS和光照为前提,重点研究基于激光雷达等多源传感器融合下的旋翼无人机定位技术和局部路径规划算法。本文的研究内容从下面几个方面展开:(1)根据现有成熟的无人驾驶技术,构建了一套旋翼无人机自主导航平台架构,设计了物理层、协议层、应用软件层三层架构,选取了实现导航系统所需的无人机、传感器等硬件设备,通过结合硬件设备和软件架构实现了旋翼无人机自主巡航系统,其中包括地面站的操控系统,旋翼无人机端的巡航系统、定位系统以及飞控系统。(2)基于构建的旋翼无人机平台,提出了基于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多源传感器的定位方法。首先介绍了目前自动驾驶主流的定位技术,根据项目研究的方向与任务,比对了目前现有的激光雷达点云配准算法的优劣性后,选择了配准效率更高,精度略低的三维NDT算法。针对配准精度问题考虑到传感器辅助定位的应用,通过把惯性测量单元的数据与点云配准后的位姿进行融合达到提升定位精度的目的。考虑到旋翼无人机运动模型为非线性模型,使用无迹卡尔曼滤波器结合CTRV运动模型对激光雷达的数据和惯性测量单元的数据进行融合。针对旋翼无人机在空中不稳定情况导致激光雷达、惯性测量单元数据异常给出了定位在线评估方法进行定位失效的评估与恢复。通过整个定位模块的设计保证了旋翼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的导航精度和稳定性。(3)由于在已有地图的情况下,出现未知障碍物会考虑各种情况,导致逻辑执行复杂。本文针对旋翼无人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策略搜索的强化学习局部路径规划算法,对旋翼无人机运动的动作和状态空间进行了设计,对三维激光雷达数据进行了降维处理,对回报函数和经验回放函数进行了符合巡航情景的设计。实验表明,本方法能够使旋翼无人机在躲避局部障碍物的同时到达指定的目标点。(4)设计了融合定位实验和自主飞行实验并在体育场内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定位算法能够有效实现旋翼无人机定位以及保证巡航任务顺利完成;构建了强化学习避障场景下的仿真环境,并在仿真环境进行有效性验证,实验表明局部路径规划算法能够完成避障任务并到达目标点。

杨帆[2](2019)在《Aviation Instructor’s Handbook(Chapter 8)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翻译活动是国内民航从业者多年来学习和借鉴国外理念和技术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航空产业国际化的重要环节。本翻译实践报告基于美国联邦航空局发布的参考性规章:《航空教员手册》第八章飞行教学技巧的汉译,就翻译过程中遇到的语言层面问题包括民航术语的翻译、专业概念的翻译、复杂句的翻译以及非语言层面的问题包括计算机辅助翻译的运用、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应用及翻译策略的选择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有助于提高行业英语以及科技英语汉译水平的综合翻译方法:实践积累、调查研究、统计量化。同时基于此方法对当代合格译者应该具备的语言内素质(双语基础)以及语言外能力(对翻译辅助工具的掌握)进行了归纳,旨在深化翻译思路,提升本人及相关领域翻译的综合水平,为今后的翻译活动及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杜东阳[3](2018)在《自适应干扰技术在民航地空通信中的运用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现阶段,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国民行业在快速前进,并且在飞行流量中上有了比较显着的效果。这就对于航空管制部门的管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促进我国的电信业务规模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展,从而对于空间电磁环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上的通信设备呈现出了一定的多样性,但是因为市场管理工作没有全面落实,这就造成一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进入到了市场中,从而引发有关地空信号中一些干扰时间比较强的现象,如果是地空情况比较突出,那么这个时候的通话经常会遇到一些噪音问题,这就对飞行员与空中交通管制人员之间的沟通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从而对飞行安全形成可一定的威胁。本文主要针对自适应干扰技术在民航地空通信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岳立[4](2016)在《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机载超短波电台在实际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因天线隔离度不够,在发射和接收中噪音偏大,为解决天线隔离度不够的问题,通过与主机厂沟通协调,决定研发一型滤波模块与电台控制盒配套使用,在机载超短波电台接收前端中安装滤波模块用于提高电台的抗电磁干扰。本项目是通过对滤波模块的硬件和软件的优化设计,实现对频率信息的选频滤波。首先,本项目在设计初期,调研了现有滤波模块的使用情况,分析,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提出滤波模块的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并确定了设计方案。其次,本项目在硬件设计上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对滤波模块的硬件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分为开关部分、滤波部分、驱动部分、电源部分等四个部分。采用电路图与仿真图相结合的方式来验证硬件设计的合理与正确。同时,充分考虑滤波模块的可靠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等相关要求,并进行设计。最后完成硬件设计,并形成工程样机的初步外形图及接口图本项目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通过软件架构来逐步明确软件的能力需求、外部接口需求,内部接口需求,并描述滤波模块软件能力、外部接口,内部接口在软件中的交联关系及真值表。然后通过软件的运行流程,如初始化、数据接收、数据分析及控制处理来设计软件。完成对频率数据的控制和处理,实现对频率的选择和输出。最后,确定后的滤波模块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通过工程研制实现设计需求。经各类环境下的测试,验证了滤波模块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高金业[5](2016)在《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文中提出引子人类自有私欲以来,便有了战争,或同宗或异族,刀枪相向,杀戮成山。于是富饶的迦太基在罗马大军洗劫下满目疮痍,滑铁卢小镇上6万多具尸体永远留在了大雨后的沼泽里,莫斯科城飘舞的雪花见证了上百万人的惨死。正义与邪恶,顽强与懦弱,尽在刀光剑影下显现。唯有历史老人用他那睿智且一丝不苟的头脑,记下了许多的坚贞、许多的英勇、许多的同情、许多的丑陋与不平。以及,那一件件或许不为许多人所知的往事

胡晓[6](2015)在《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测试数据特征分析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车载通信系统上装设备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的维修以及老化导致设备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电磁干扰,系统电磁兼容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类系统电磁兼容问题,需要通过系统电磁兼容测试,并基于测试的结果对系统来进行维护。随着电磁兼容测试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大量的测试数据,而这些测试数据以往只是记录下来,却没有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系统的数据挖掘来发现系统电磁参数的变化规律,以致于需要不断的进行测试,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为了提高测试的效率,将系统电磁兼容测试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研究典型测试数据的特征及电磁参数规律,同时将研究结果用于对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评估与预测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性评估与预测的研究需求,基于系统的电磁兼容测试数据,研究了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并选择了合适的方法对典型的测试数据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本文介绍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测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测试数据结果的类型及结构,根据数据管理的需求构建了电磁兼容测试数据库,并对测试数据特征分析研究的电磁兼容需求进行了分析;系统的研究了数据挖掘的主要方法,并根据不同类型测试数据的电磁兼容性特点,选取了相应的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并依据现有实际测试数据研究了回归分析预测与神经网络预测的建模实现过程。然后,根据车载系统电磁兼容性能评估对指标量化的需求,对耦合度和驻波比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为指标量化提供重要参数,并基于模糊聚类方法完成了搭接阻抗指标的量化;基于回归预测分析,对原始电台辐射发射特性测试曲线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为车载通信系统的仿真干扰计算提供依据;通过对驻波比测试数据的分析,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电磁兼容预测分析,实现了驻波比结果与测试相关参数的映射预测,为电磁兼容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最后,规划了车载通信系统测试数据特征分析软件的研制,对软件的总体数据库构建和软件功能模块进行了设计。

韩富宁[7](2015)在《飞机通信系统控制板测试台设计》文中提出随着航空领域的飞速发展,航空电子设备越来越复杂,测试维修工作也越来越繁重。各个航空公司不断地开发设计符合自己维修能力的高频通信系统,优化维修方案和加强维修人员的培训。为了使飞机通信系统控制板测试台设计更具个性化,维修人员提高维修水平的最大化,同时成本也不会超出预算的范围,自制测试用离散功能接口组件成为了航空电子设备维修公司的重要手段,对航空公司的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围绕高频通信系统,以民航高频通信控制板为中心的一个系统来设计,通过高频通信控制板的改进,来实现深度维修与测试功能和高质量的通信功能。现在的民航飞机上虽然装有多种类型通信设备,但在实际空一空、空一地通信应用中,VHF通信是首选的、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但由于VHF通信的特殊性质,致使机载VHF设备极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导致空一空与空一地通信受阻,同时也导致地面监控数据的中断,严重影响飞机飞行安全。本文研究了机载VHF通信过程中的信号传播原理,各种可能的干扰,包括自然界因素的干扰,如地势,环境、大气对电磁波通信的影响与系统设备间的干扰,如:越站干扰、旁瓣干扰、互调干扰、杂散干扰等。以高频通信控制板为例,结合工作实际,设计制作测试台。本文首先对中国的航空电子附件维修进行了叙述,对民用航空高频通信控制板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介绍了ARINC-429数据总线的相关内容。其次,针对高频通信设计进行深度维修用的测试台,详细阐述了测试过程和设计工作单的流程,同时,设计出了高频通信控制板测试台的测试工作单。最后,简单分析了常见故障与处理方法,得出高频通信控制板测试台可以快速对高频通信控制板进行检测,在维修训练中都非常实用。下面对重点对高频通信控制板测试台的主要功能进行介绍和分析。首先,先对G7401-06高频通信控制板进行介绍,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3点。高频通信控制板上设置了两台高频收发机,远程调整其中一个,使其兼容,用作用户选定的频率。当选择的模式是上边带(USB)或者调幅(AM)调制时,可远程控制对高频收发机操作。远程控制无线电发射频率的灵敏度与高频收发机有关。第二,兼容设备被设计成以ARINC-719为媒介的高频通信系统和ARINC-429系列的数据总线的结构,只要满足其定义,就可以充分利用ARINC-429数据总线进行传输。第三,高频通信系统有机械输入方式,即G7401-06高频通信控制板可以收到使用者通过前面板上的频率选择旋钮输入的频率,模式选择旋钮“关闭/上边带/调幅”可以进行模式选择和射频灵敏度的电位计。通过J1连接器,控制面板可以收到离散信号。第四,G7401-06高频通信控制板接口与高频接收机的接口相连,而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根据G7401-06高频通信控制板接口与高频接收机的接口详情,高频控制板可以通过一个串行32位字来控制一个高频接收机。ARINC-429数据内容可以调整高频通信接收机与用户选择的频率,而且它也是是否切换工作模式的原因。(工作模式:上边带和调幅模式)第五,在正常操作下,高频通信控制面板的输出是以固定时间间隔输出的,输出的内容包含ARINC-429数据总线的内容,高频调谐频率,操作模式和其他数据内容。G7401-06高频通信控制面板界面上的高频收发器也是依据图2.1ARINC-429接口。同理,根据维修手册等资料,也可以制作其他机载电子系统控制板的测试台。本文参考飞机维护手册(AMM)和部件维修手册(CMM)中机载VHF通信系统设备的结构和参数,通过具体实际故障就机载VHF通信保障上进行研究,从机载VHF通信设备结构、环境等方面,引用实例对VHF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有效的方案、措施。设计了一个甚高频控制板测试台,在测试过程中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通过此测试台的设计,有助于维护人员最快的提高对待测组件的分析能力,熟悉设计控制台的流程,学习相关民航法规并以此为据,完成控制台以及对应的工作单的设定和维护,并对设计的控制台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和排除。

刘俊平[8](2014)在《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31-1937)》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自清末即开始出现航空事业,但一直到北洋政府时期,空军发展仍十分迟滞。国民政府建政以后也致力于发展空军,1931年到1937年是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黄金”时期。抗战爆发时,国民政府已建有正式的航空工厂和航空学校,并相应改善了一些空军基础设施,空军部队经扩充后也初具规模,不仅为抗战提供了重要的人力与物力支持,也对以后的空军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是国民政府建设空军的重要分水岭。其时,世界各国早已将国防的方向纷纷从海上转移到空中,以加强空军国防力量。日本在对华侵略态势下,已形成明显的空军优势。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空军轰炸东北锦州,揭开了日机轰炸中国重要城市的历史。四个月后,“一二八”淞沪战役爆发,日机肆虐上海,而中国空军毫无办法。中国人此时才对空中战争有了相当的印象和认识,开始发出“航空救国”的呼声。面对严峻形势,国民政府开始募集航空捐款,并制定空军建设计划与空军对日作战计划。根据既定方针,国民政府主要从空军军备和空军人才两个方面来着手空军建设。在空军军备上,国民政府首要任务是发展航空工业。在资金和技术短缺的情况下,国民政府实行自行建造和中外合资相结合的办厂方式,引进美国、意大利和德国的生产、管理技术,并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对已有的航空工厂进行改造,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当时中国整体工业基础先天不足的条件下,国民政府并不能实现飞机批量生产,而且大多航空工厂只能仿造、修理和装配飞机,因此中国空军使用的飞机主要还是购自海外。“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开始扩建空军基础设施,1934年后机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不仅追求机场的数量,同时也注重它的实战功能;空军气象和通信设施在抗战前也初步建立。但空军基础设施总体上还是非常薄弱,很多场站设备不健全,地勤指挥和通信能力也存在严重问题。此外,国民政府还积极扩充空军,不仅积极整合地方空军资源,还努力购置飞机装备,空军部队的编制不断扩大。在完成对广东空军的收编后,国民政府的空军力量日趋统一,空军部队初具规模。不过,由于中日空军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国民政府不得不把防空建设作为急务来抓,通过组建地面防空部队,实施防空演习和举办防空展览等方式,来增强防空能力。在空军人才建设上,国民政府十分注重空军的精神和技术教育,主要依托国内空军学校来培养空军人才。1932年成立的中央航空学校是当时中国空军人才的摇篮,它有严格的选拔、考核机制和良好的培养环境。学员分别由美国和意大利顾问团成员来培训、管理,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实施不同的训练,接受空军信念教育和思想控制相结合的精神教育方式。空军学员的训练时间通常是一到两年,其培养成本十分高昂。防空学校是国民政府培养防空人才的一所学校,它组建于1934年,其在师资力量和管理上不如航校,学员的出路也十分困难。此外,国民政府还通过派遣留学生的方式培养航空相关人才,抗战前派往留学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和意大利,这些留学生归国后在国内航空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总的说来,国民政府空军建设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中国空军在抗日战场上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歼灭了日本空军的有生力量,振奋了抗日精神。但与此同时,空军在抗战中也暴露出其在战略战术、基础设施、飞行员训练及军制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并因此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和损失。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天的空军建设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刘红军[9](2013)在《基于机组人为因素分析的东航飞行安全风险防控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民航飞机制造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民航飞机几乎集所有的高科技于一身,飞机自身性能及运行环境的软、硬件的安全性、可靠性日趋完善,民航运输安全系数越来越高,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而言,民航运输不仅快捷、舒适、高效,也是最安全的。但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由于飞行机组人为因素导致的严重差错、事故征候甚至重大飞行事故却时有发生,给旅客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东航是中国民航三大航空运输集团之一,近年来在安全、服务和效益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正在努力实现转型发展,朝着打造“中国服务最好、管理最精细、枢纽网络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航空公司”的目标迈进。东航提出“安全是根”的口号,表明安全是东航永恒的主题和永续健康科学发展的生命线。东航要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就要通过加强包括人为因素在内的飞行安全管理,为持续飞行安全打下扎实的基础。飞行机组是保证飞行安全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统计,有80%的民航飞行事故是由于飞行机组人为因素造成的。本文通过对飞行机组人为因素形成的主、客体诸要件分析,从高空环境、飞行职业的特殊性,独有的心理、压力、应激、疲劳对飞行机组如何导致差错的影响,情绪、心理、态度和工作环境对形成人为差错在认知上、判断上失误的影响,以及纪律作风和文化因素对形成人为失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等方面,对影响飞行机组的人为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基于对飞行机组人为因素形成的诸要件分析,本论文对东航飞行机组人为原因导致差错的风险管理进行了设想,对飞行机组不安全事件主要问题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人为原因造成的东航几种易发的不安全事件进行了略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剖析两起国外重大民航事故前后缘由,对人为原因导致飞行事故作了实证研究。最后,从东航飞行训练现状、机组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机组疲劳风险管理的缺乏、机组人工排班中的问题、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维护问题以及安全文化和道德作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东航飞行机组人为因素飞行安全风险应对举措。本论文的研究对东航提高机组飞行安全品质,提高飞行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东航持续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许智杰[10](2012)在《用机载地空通信电台传输飞行器定位数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民用航空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民航客货机的数量正以至少100架/年的速度猛增,每年全国各地新建落成的大中型及支线机场数量也呈现出个位数的增长。客货机数量的增加,航班目的地的增加,必然导致航班总量的增加,同一时间同一空域内的飞机密集程度增加,空中交通日趋繁忙,相应而带来的航班延误,甚至由此引发的旅客霸机、冲击跑道事件也时有发生,对业界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空域容量开放需求和空中交通管制体制及技术相对落后的矛盾,本文主要旨在完成以下工作:1.分析近年国内民航业务飞速发展的态势,提出要以新技术手段解决空域容量这一瓶颈问题2.介绍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技术,及其数据链的国内外应用现状3.提出使用机载甚高频电台作为传输飞行器定位数据的数据链,并对其仿真验证4.提出甚高频数据链技术对于改进监视技术、导航技术以及提高空域容量方面的应用价值5.展望未来对甚高频数据链技术研究的改进

二、VHF电台在飞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VHF电台在飞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激光雷达旋翼无人机导航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旋翼无人机自主导航定位研究现状
        1.2.2 强化学习导航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激光雷达的旋翼无人机激光导航系统设计方案
    2.1 系统要求及设计方案
        2.1.1 系统功能及要求说明
        2.1.2 系统架构概述
    2.2 导航系统硬件配置
        2.2.1 六旋翼无人机
        2.2.2 机载处理机
        2.2.3 激光雷达
        2.2.4 数传电台
    2.3 ROS操作系统
        2.3.1 ROS主要特点
        2.3.2 ROS系统结构介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地面站设计与实现
    3.1 ROS节点通信
    3.2 地面站功能界面
        3.2.1 地面站主界面
        3.2.2 地面站导航界面
    3.3 地面站逻辑流程
    3.4 串口通信设计
        3.4.1 通信格式
        3.4.2 通信协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人机端的设计与实现
    4.1 ROS节点通信
    4.2 基于多源传感器融合的定位研究
        4.2.1 旋翼无人机定位技术
        4.2.2 三维NDT算法
        4.2.3 无迹卡尔曼滤波
        4.2.4 运动模型
        4.2.5 传感器数据融合
        4.2.6 定位在线评估
        4.2.7 多源传感器融合定位算法流程
    4.3 无人机端导航算法流程
    4.4 实验验证
        4.4.1 旋翼无人机平台
        4.4.2 实验环境
        4.4.3 实地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策略搜索的强化学习局部路径规划算法
    5.1 深度学习基础
        5.1.1 深度神经网络
        5.1.2 卷积神经网络
    5.2 强化学习基础
        5.2.1 马尔科夫决策过程
        5.2.2 策略强化学习方法
    5.3 基于DDPG强化学习局部路径规划算法
        5.3.1 DDPG网络结构和算法原理
        5.3.2 状态空间和动作空间设计
        5.3.3 激光雷达数据降维
        5.3.4 回报函数设计
        5.3.5 经验回放池设计
    5.4 算法流程
    5.5 仿真实验
        5.5.1 实验配置
        5.5.2 实验环境
        5.5.3 实验参数
        5.5.4 实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Aviation Instructor’s Handbook(Chapter 8)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Text Features
    1.3 Report Structure
Chapter2 Description on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and Selection of Tools
    2.2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ranslation and Their Solutions
        2.2.1 Linguistic Problems and Solutions
        2.2.2 Extra-linguistic Technique Applications
    2.3 Review after Translation and Supplement of the Glossary
Chapter3 Case Study
    3.1 Case Study from Linguistic Perspective
        3.1.1 Terminology and Specialized Knowledge on Civil Aviation
        3.1.2 Translation of New Concepts with Few References
        3.1.3 Translation of Complicated Sentences
    3.2 Case Study from Extra-linguistic Perspective
        3.2.1 Selection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3.2.2 Extra-linguistic Aid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3.3 Summary
Chapter4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ces
作者简介

(3)自适应干扰技术在民航地空通信中的运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民航VHF地空通信干扰问题分析
    1.1 民航VHF电台及信号特点
    1.2 关于VHF感染源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
2 自适应干扰技术在民航地空通信中的运用
3 结语

(4)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设计方案确定
    2.1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的工作原理
    2.2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功能、性能要求
        2.2.1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功能要求
        2.2.2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性能要求
    2.3 模块整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的硬件设计
    3.1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的硬件构成
    3.2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详细设计
        3.2.1 开关部分设计
        3.2.2 滤波器部分设计
        3.2.3 驱动部分设计
        3.2.4 电源部分设计
        3.2.5 可靠性设计
        3.2.6 安全性设计
        3.2.7 环境适应性设计
    3.3 外形尺寸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的软件设计
    4.1 滤波模块软件架构
    4.2 软件运行状态和方式
    4.3 滤波模块CSCI能力需求
    4.4 滤波模块CSCI外部接口
    4.5 滤波模块CSCI内部接口
    4.6 滤波模块软件流程
        4.6.1 系统初始化
        4.6.2 数据接收处理
        4.6.3 数据分析及控制处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的实现和测试
    5.1 模块实现
        5.1.1 工程样机图
        5.1.2 模块实现过程中技术难点及解决情况
    5.2 模块测试环境
    5.3 模块测试过程
        5.3.1 测试准备
        5.3.2 测试方法
        5.3.3 各环境下的测试情况
    5.4 模块测试结果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测试数据特征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系统电磁兼容测试内容及原始数据分析
    2.1 系统电磁兼容测试
        2.1.1 电台辐射发射特性测试
        2.1.2 同车共址天线间耦合度和驻波比测试
        2.1.3 同车电台共址干扰带宽测试
        2.1.4 电搭接阻抗测试
    2.2 原始测试数据库
        2.2.1 数据库概述
        2.2.2 电磁兼容测试数据库构建
    2.3 测试数据特征分析需求及数据提取
        2.3.1 数据分析需求
        2.3.2 测试数据分类
        2.3.3 测试数据提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测试数据特征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
    3.1 数据挖掘主要方法
        3.1.1 关联分析法
        3.1.2 聚类分析法
        3.1.3 分类方法
        3.1.4 预测方法
    3.2 基于测试数据特征的数据挖掘方法分类
        3.2.1 经典统计分析方法
        3.2.2 新型数据挖掘方法
    3.3 基于测试数据特征的典型方法实例分析
        3.3.1 回归分析及建模实现
        3.3.2 神经网络方法预测分析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电磁兼容测试数据特征分析
    4.1 基于耦合度和驻波比测试数据的分布特性研究
        4.1.1 数据的典型分布规律
        4.1.2 单次测试中不同车辆数据样本分布特性分析
        4.1.3 单次测试中按设备类型分类的分布特性分析
        4.1.4 数据分布特性研究的应用
    4.2 基于聚类分析的测试数据量化方法
        4.2.1 模糊聚类分析
        4.2.2 贴近度计算
        4.2.3 量化方法实例
    4.3 辐射发射特性测试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研究
        4.3.1 小波消噪
        4.3.2 曲线包络处理
        4.3.3 延拓处理算法研究
    4.4 基于测试数据的神经网络电磁兼容预测分析研究
        4.4.1 驻波比预测研究
        4.4.2 电磁兼容预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载通信系统测试数据特征分析软件规划
    5.1 软件设计流程
    5.2 软件需求分析
    5.3 软件设计规划
        5.3.1 软件开发环境
        5.3.2 软件总体数据库
        5.3.3 软件总体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飞机通信系统控制板测试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背景意义
    1.2 民航电子附件维修的概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技术研究的现状
        1.3.2 国内技术研究的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高频通信控制板的功能分析
    2.1 概述
    2.2 J1 接口连接器
        2.2.1 J1 接口连接器接口
        2.2.2 连接器接口功能分析
    2.3 功能描述
        2.3.1 频率选择功能
        2.3.2 模式转换功能
        2.3.3 射频敏感度调节
        2.3.4 前面板和液晶显示器的背景灯光调节
    2.4 ARINC-429 总线设计
        2.4.1 ARINC-429 总线系统
        2.4.2 ARINC-429 数据字编码规则
        2.4.3 ARINC-429 总线传输速率
        2.4.4 G7401-06 高频通信控制板数字编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频通信控制板测试台设计
    3.1 甚高频通信原理
        3.1.1 平坦地表对甚高频电磁波的影响
        3.1.2 地表面障碍物对甚高频视距传播的影响
        3.1.3 大气对甚高频传播的影响
        3.1.4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
    3.2 民航甚高频信号的传播原理
    3.3 甚高频通信干扰的特点
        3.3.1 系统内部干扰
        3.3.2 系统外部干扰
        3.3.3 抗干扰主要途径
        3.3.4 甚高频系统信号的调制
    3.4 高频通信控制板的测试装置设备
        3.4.1 功能概述
        3.4.2 面板部分设计
        3.4.3 测试环境与安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频通信控制板测试台测试与维修
    4.1 测试维修工作单制定
        4.1.1 制定维修方案依据
        4.1.2 维修方案的制定所涉及到的因素
        4.1.3 甚高频系统常见故障处理
    4.2 特殊环境下的航空电子装备维护
        4.2.1 维修的一般准则
        4.2.2 维修工作单流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8)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31-193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与特色
    五、研究重点、难点、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背景
    第一节 国民政府空军的创建与初步发展
        一、国民政府空军的建立
        二、国民政府空军建设初露端倪
        三、“九一八”事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之成就
    第二节 20世纪30年代后欧美空军的发展
        一、一战后欧美列强日益向空军倾斜的国防体系
        二、20世纪30年代后欧美列强积极扩建空军
        三、欧美空军发展对中国空军建设的影响
    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事航空的强化及其空军势力的扩充
        一、日本的航空事业
        二、空军战备训练
        三、空军教育:飞行学校与空军人员之养成
        四、空军实力扩充
        五、日本空军对华侵略态势
第二章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酝酿与决策
    第一节 国内航空救国运动的兴起
        一、“航空救国”意识的觉醒
        二、各种航空救国组织的建立
        三、举办“航空救国”宣传活动
        四、捐款购机:民众对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响应
    第二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思想基础
        一、孙中山与蒋介石的空军建设思想
        二、“七七”事变前时人对空军建设的认识
    第三节 全国航空会议的召开
    第四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计划与防日计划
        一、空军内部提出对空军的改革与建议
        二、国民政府空军建设计划的出台与演变
        三、国民政府空军对日作战计划
第三章 空军军备建设
    第一节 航空工业的艰难起步
        一、中国发展航空工业的条件分析
        二、先天不足的早期中国航空工业
        三、国民政府自主建厂与中外合资办厂
        四、推进航空工程教育与研究发展
    第二节 空军基础设施的投入与扩建
        一、扩大与改造航空场站
        二、增办其他空军设施
        三、设置航空禁航区域
    第三节 扩充空军部队
        一、整合地方空军
        二、增编作战飞机
        三、抗战爆发时空军部队实力及部署情况
    第四节 空军建设的当务之急:防空建设
        一、防空的紧迫性与防空问题的严重性
        二、组建防空部队,发展“积极防空”
        三、实施防空演习
        四、举办防空展览活动—以1935年武汉防空展览为例
第四章 空军教育与人才建设
    第一节 国民政府对空军人才的培养要求
        一、空军学员的准入资格
        二、对空军人员的精神要求与指导思想
        三、对空军人员的技术训练培养要求
    第二节 空军人才的摇篮—中央航空学校
        一、航校的成立
        二、严格学员选拔与考核机制
        三、重视学员的培养
        四、航校的精神教育
        五、航校的人才培养成本与薪阶制度
    第三节 防空学校人才培养概况
        一、防空训练与培训
        二、主要负责人及师资力量
        三、学员的选拔、管理与出路
    第四节 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一、“九一八”事变前国民政府对空军留学生的规范化管理及派遣尝试
        二、派遣赴意大利留学的学生学习概况
        三、派遣留学生赴其他国家学习概况
第五章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评价与检讨
    第一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对抗战的贡献
        一、中国空军歼灭了日本空军的有生力量,并从战略上牵制了日军
        二、铸就“笕桥精神”,鼓舞抗战士气
        三、为抗战后期争取美国对华空军援助打开窗口
    第二节 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的问题检讨
        一、缺乏正确的空军战略战术
        二、空军基础建设极其薄弱
        三、飞行员缺乏训练导致事故
        四、空军军制不良,航委会人事混乱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基于机组人为因素分析的东航飞行安全风险防控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人为因素研究概况及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4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2 飞行主体和客体独特性对人为因素的影响分析
    2.1 自然环境对飞行员的身心影响分析
        2.1.1 高空低压缺氧
        2.1.2 飞机加速与振动
        2.1.3 飞机引擎噪声
        2.1.4 高空宇宙辐射
    2.2 飞行中的错觉及空间定向问题
        2.2.1 飞行中的神经感觉错觉
        2.2.2 前庭装置所诱导的错觉
        2.2.3 常见的与飞行操纵相关的错觉
    2.3 人体生物节律及酒精和药物对飞行员的影响
        2.3.1 昼夜生物节律
        2.3.2 酒精和药物滥用及吸烟影响
    2.4 疲劳对飞行员造成的不利影响
    2.5 心理情绪状况影响飞行机组效能的正常发挥
        2.5.1 飞行员的情绪状况
        2.5.2 飞行员的心理应激
        2.5.3 飞行员的压力表现
        2.5.4 飞行员的动机和态度
    2.6 知识技术及飞行经历对飞行机组人为因素形成的影响
        2.6.1 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经历是保证能力发挥的基础
        2.6.2 飞行中英语语言沟通问题
    2.7 作风纪律对飞行机组人为因素形成的影响
    2.8 组织环境对飞行机组人为因素形成的影响
        2.8.1 非技术技能的有关问题
        2.8.2 飞行机组交流和沟通的问题
        2.8.3 人与组织环境匹配度的问题
3 东航飞行机组人为因素导致差错的风险管理构想
    3.1 人为差错分析理论及模型概述
        3.1.1 人为差错分析理论及模型
        3.1.2 飞行机组不安全行为及人为差错的分类界定
        3.1.3 飞行机组不安全行为及差错的来源分析
    3.2 飞行品质监控系统及人为差错风险管理体系
        3.2.1 东航飞行机组人为差错风险管理体系设想
        3.2.2 飞行品质监控系统及QAR在东航的运用
    3.3 飞行机组人为差错风险因子主要类型及表现
    3.4 东航几种易发的飞行不安全事件中的人为原因略析
        3.4.1 冲偏出跑道中的人为原因略析
        3.4.2 重着陆中的人为原因略析
        3.4.3 遭遇雷击中的人为原因略析
4 国外两起重大航空事故中的人为原因实证分析
    4.1 美国航空公司“12.20”飞机撞山事故原因分析
        4.1.1 空难经过
        4.1.2 事故主要原因
        4.1.3 事故机组人为原因分析
    4.2 法国航空公司AF447航班飞机坠毁原因分析
        4.2.1 事故调查
        4.2.2 飞行机组人为原因分析
        4.2.3 深刻教训
5 东航飞行机组人为因素安全风险应对
    5.1 加强飞行训练工作
        5.1.1 东航飞行人员实力现状
        5.1.2 飞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5.1.3 努力提高东航飞行训练质量和水平
    5.2 加强机组资源管理
        5.2.1 机组资源管理及其原则
        5.2.2 提高机组情景意识
        5.2.3 增强机组决策能力
        5.2.4 提高飞行机组特情处置能力
    5.3 开展飞行机组疲劳风险管理
        5.3.1 疲劳风险管理制度要义
        5.3.2 疲劳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内容
        5.3.3 缓解东航飞行机组疲劳的几个建议
    5.4 开发飞行机组电脑自动排班系统
        5.4.1 目前东航飞行机组排班现状
        5.4.2 人工排班导致的问题
        5.4.3 东航飞行机组电脑自动排班系统的流程设计
    5.5 增进飞行机组心理健康计划
        5.5.1 心理健康的具体内涵
        5.5.2 东航飞行人员心理健康的关注要点
        5.5.3 做好飞行人员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疏导
    5.6 加强安全文化和道德作风建设
        5.6.1 安全文化概述
        5.6.2 东航安全文化建设基本情况及问题
        5.6.3 加强安全文化和道德作风建设的重点
6 结论
参考文献
飞行机组常用缩略语注释
致谢

(10)用机载地空通信电台传输飞行器定位数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应用研究的背景
        1.1.1 我国近年民航业发展的状况与态势
        1.1.2 我国空域开放的程度
        1.1.3 发展不同步带来的矛盾
    1.2 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国内外状况
        1.2.1 数据链研究的必要性
        1.2.2 数据链研究的国内外状况
        1.2.3 本文提出的数据链应用研究
    1.3 本文的工作概要
第二章 机载甚高频系统和ADS-B技术
    2.1 机载甚高频通信系统
        2.1.1 甚高频通信简介
        2.1.2 机载甚高频通信系统
    2.2 ADS-B技术
        2.2.1 ADS-B的工作方式
        2.2.2 ADS-B与传统监视技术的对比
    2.3 将VHF用于ADS-B数据链的可行性
        2.3.1 VHF用于数据通信的先例
        2.3.2 GPS数据的格式
        2.3.3 VDL2 的带宽
第三章 验证甚高频数据链传输GPS数据的方案
    3.1 理论的验证方案
    3.2 改进的验证方案一
        3.2.1 改进方案一的验证连接图
        3.2.2 改进方案一与理论方案的可比性
    3.3 改进的验证方案二
        3.3.1 改进方案二的验证连接图
        3.3.2 改进方案二与理论方案的可比性
第四章 验证方案的仿真与数据分析
    4.1 改进方案一的验证数据
        4.1.1 T6T、T6R的设置
        4.1.2 误码率测试数据
        4.1.3 改进方案一的局限性
    4.2 改进方案二的验证数据
        4.2.1 手机 1、手机 2 的设置
        4.2.2 T6T、T6R的设置
        4.2.3 手机 1、手机 2 的数据对比
        4.2.4 对手机 1、手机 2 的数据的处理
        4.2.5 改进方案二的局限性
    4.3 由两改进的验证方案得出的结论
第五章 数据链研究的应用价值和改进的展望
    5.1 机载甚高频传输GPS数据的应用价值
        5.1.1 应用于导航方面的价值
        5.1.2 应用于监视方面的价值
        5.1.3 应用于机场地面探测方面的价值
        5.1.4 对于提升空域容量方面的价值
    5.2 对于甚高频数据链应用改进的展望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VHF电台在飞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激光雷达旋翼无人机导航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崔耀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Aviation Instructor’s Handbook(Chapter 8)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杨帆. 中国民航大学, 2019(02)
  • [3]自适应干扰技术在民航地空通信中的运用分析[J]. 杜东阳. 通讯世界, 2018(07)
  • [4]某机载超短波电台滤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 岳立.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5]北方之鹰——记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J]. 高金业. 时代文学, 2016(02)
  • [6]车载通信系统电磁兼容测试数据特征分析研究[D]. 胡晓.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7]飞机通信系统控制板测试台设计[D]. 韩富宁. 吉林大学, 2015(09)
  • [8]抗战前国民政府空军建设研究(1931-1937)[D]. 刘俊平. 南京大学, 2014(05)
  • [9]基于机组人为因素分析的东航飞行安全风险防控及对策研究[D]. 刘红军. 复旦大学, 2013(03)
  • [10]用机载地空通信电台传输飞行器定位数据研究[D]. 许智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飞行训练中VHF无线电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