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Web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接口技术

动态Web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接口技术

一、动态Web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接口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徐尊[1](2020)在《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在我国电瓷企业属于能源消耗较高的传统行业,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并且电瓷企业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管理者无法及时掌握电瓷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造成能源使用效率低,因此,开发一套既能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又能直观显示生产各环节能耗的能源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企业来说,履行良好的社会责任,制定科学的节能措施,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是以江西某电瓷大规模超特高压用绝缘子生产线智能制造新模式示范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瓷企业智能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的能源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能源数据的采集、监控、统计和分析等功能,是智能管理平台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对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进行设计和开发,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结合电瓷生产工艺以及电瓷企业现场实际,从系统建设范围需求、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对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进行详细分析。(2)根据电瓷企业生产现场的硬件配置,完成了对能源管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的设计,以及系统硬件各部分与系统的网络连接方式的设计;根据系统需求的分析,将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完成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架构的设计。(3)通过分析电瓷企业的能源结构与能源流向,完成了能源数据监测点的选取,并对数据采集子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计算等功能、数据库子系统的数据库表分类设计与存储等功能和客户端子系统的能源数据监控、能源数据统计和能耗分析等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4)通过编程完成了能源数据采集、计算、存储、统计和分析等功能的实现。能源管理软件系统的各种功能的实现,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手段。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某电瓷有限公司,运行效果良好,提高了企业信息化水平。

董欣[2](2020)在《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传统行业尤其是水泥行业的发展处于“工业2.0”与“工业3.0”之间,大而不强,想要长久发展,就要用技术改造传统行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将工厂变为智能化工厂,利用网络技术来提升并改造传统产业。为了改善水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企业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该系统是山东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水泥工业智能化工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中信息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是水泥企业管理平台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本人在研究水泥生产工艺技术及分析水泥质量数据的基础上,研发了水泥质量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分析水泥企业对质量管理的需求,提出系统的总体框架。(2)完成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单纯的人工采集质量数据效率低下,数据采集子系统按质量数据的来源将数据分类采集,过程质量参数来源于质量控制系统,通过OPC接口技术,对这类数据进行自动采集;检验报告数据来源于水泥企业化验室,本文在客户端子系统的Web界面预留人工录入接口,通过此接口完成对这类数据的采集。(3)完成数据存储子系统的功能设计。数据存储子系统根据质量数据种类的不同,共建四个数据库分别是:1)系统数据库,此数据库专门存储系统用户的页面角色信息、页面信息等;2)过程质量数据库,用于存储通过OPC接口技术自动采集的数据;3)检验报告数据库,根据化验室部门的分类,将化验室检验报告数据分类存储;4)质量控制标准数据库,用于存储中国建材协会制定的水泥企业质量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4)设计与实现了包括六大模块的客户端子系统,根据企业需求共设计6大模块,分别为:1)原始数据处理模块,本模块提供了原始数据录入接口,能够完成对原始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2)质量实时监控模块,能够实现对水泥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3)台账管理模块,完成对水泥企业质量台账的智能化管理,用户可查询、可导出台账;4)报表统计模块,本模块包括水泥质量日报表和月报表,是对水泥质量信息的汇总;5)质量分析模块,实现水泥原燃材料的对比分析以及水泥生产过程的关联分析;6)系统管理模块,为系统的安全增加了一道防护墙,能够对用户的角色、授权信息等进行设置。

段燕美[3](2020)在《电瓷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正朝着依靠先进技术的方向变化,同时“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为传统生产行业带来了不可限量的发展机遇,我国的许多生产行业都在针对生产管理做出一系列的变革,电瓷企业也正在跟随智能制造的脚步做出改变,而中国作为电瓷生产的大国,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有效管理以及生产的运作效率,开发基于智能制造的生产管理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针对电瓷企业各生产过程、各部门信息化水平低的特点,采用Visual Studio2012和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等开发工具,研究开发电瓷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完成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在了解到电瓷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电瓷行业的特点,对电瓷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并为各子系统设计了详细的功能结构。(2)完成了数据库子系统的功能设计。针对生产管理系统完成的功能以及数据分类的特点,将数据库分为管理信息数据库、过程信息数据库和系统设置数据库等三类数据库,并为各类数据库表设计了合理的逻辑结构。(3)完成了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将生产信息监测点分为设备信息、生产过程信息和检验信息等三类,并对这三类信息进行了采集,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缓存上传模块和主机停机报警模块,其中数据获取模块包括OPC采集数据和数据通用录入两部分。(4)完成了客户端子系统的功能设计。采用.NET架构完成,包括的功能主要有综合监控、生产统计、生产调度、质量管理以及系统设置模块,这五个模块相辅相成,达到电瓷企业生产管理的目的。该系统已成功在某电瓷企业得到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尚关卿[4](2020)在《面向智能制造车间的数控机床边缘端服务平台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智能制造车间产生的数据增长速度日益加快,对当前利用中心云集中式存储、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模式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边缘计算,旨在离设备距离更近的网络边缘就近提供数据采集、存储、计算和数据处理等服务。数控机床作为智能制造车间生产加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每天产生的数据中蕴藏着很高的工业价值。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面向智能制造车间的数控机床边缘端服务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在当前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平台体系架构、平台功能结构和平台业务流程模型设计了数控机床边缘端服务平台的整体架构,阐述了平台框架实现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控机床自适应数据采集、数控机床过程数据的边缘计算、OPC UA统一架构、MQTT统一接口等相关关键技术。(2)研究了几种主流数控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针对传统的等时间间隔采集机床数据造成的数据冗余问题,分别研究了基于一元线性回归和基于旋转门算法的自适应数据采集方法,对比分析了两种算法的适用场合,并设计实现了数控机床自适应数据采集模块。(3)研究了数控机床过程数据的边缘计算技术,采用基于Apache Flink架构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机床过程数据,针对实时效能、故障诊断、OEE指标、生产进度与剩余工时、刀具状态监控等具体业务,进行了计算方法分析,设计了边缘服务数据库存储结构以及数据的上下行传输方案,提出了基于AES对称加密的数据报文安全性设计方法。(4)研究了统一接口技术,智能制造车间数控系统种类繁多,涉及到的通讯协议多种多样,导致数据统一采集困难,通过对几种主流数控系统设备通讯集成中间件以及基于工业4.0标准的OPC UA统一架构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数控机床数据采集统一接口模块,对于物联网统一接口,基于MQTT应用模式,设计并实现了物联网平台统一接口模块。(5)设计并开发了数控机床边缘端服务平台原型系统的各个模块,并基于学院实验室智能制造车间中的西门子、法兰克、海德汉数控系统的机床,测试了服务平台各项功能的可行性,最后,在MES系统中进行了集成与应用,验证了本文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胡祥[5](2020)在《互联网基础管理平台系统优化与实现》文中指出互联网基础管理的重要手段就是开展网站备案、IP地址备案和域名备案等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主管部门,2005年投资建设了“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用于管理互联基础数据资源,并作为互联网行业管理的重要抓手。系统架构分为部系统、省局系统和企业系统三级,包括备案信息管理功能、日常监督管理功能和系统管理功能3大模块17项子模块。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建设的“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面临诸多管理痛点,特别是互联网CDN技术、IPv6地址的普及、互联网域名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在开展网站备案工作中网站主办者、网站接入服务提供商遇到的备案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以现有的“ICP/IP地址/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为基础,升级优化相关功能模块建设“互联网基础管理平台”。通过1年的调研,充分了解互联网接入企业、域名注册企业和CDN服务企业的需求,优化网站备案管理模块,简化相关备案字段,优化相关备案流程,更好的为网站主办者和接入服务商提供备案服务;在平台上开发CDN信息管理模块,为企业新增CDN信息上报功能,将CDN服务商纳入管理范围,CDN服务数据及时同步至新系统;修改IP备案模块功能,在IP备案模块中添加IPv6地址报备规则,要求企业侧系统同步报送IPv6地址数据;最后优化域名备案模块,制定相关接口规范,全国域名注册管理和服务企业必须自建系统接入该平台。最后通过系统联调测试,保障了此次平台优化的效果。进一步完善对全国域名注册信息数据库、网站ICP备案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信息数据库等三个基础数据库的动态管理。原有系统是利用J2EE开发技术、MVC框架和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进开发实现,本次系统优化升级依照原系统开发技术进行实现。论文主要介绍了本人参与的系统功能模块优化设计,然后按照最新修订的系统接口规范进行省局系统与企业系统联调测试,最终实现“互联网基础管理平台”。

于新尧[6](2019)在《基于SOA框架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系统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把审计信息化作为提高行政效率、提升业务质量的催化剂。同时,随着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每年报审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数量不断增加,各级审计机关传统台账、报表式的审计项目管理模式变得难以适应,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为达到借助信息系统,准确掌握各项目从前期立项到交工验收的全过程的资金使用情况,对建设过程中的参建方管理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并采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技术自动统计并展示统计数据,同时达到加强廉政建设的目的,探索研究适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信息系统成为发展趋势之一。本系统的建设从投资审计实际工作出发,以“自审+复核+备案”审计模式为前提,构建基于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系统,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水平持续提升,全方位提升审计的过程管控水平,不断加大审计的监督力度,助力实现“全覆盖”式政府投资审计的目标。利用管理系统的数据交互通道,投资审计报审材料由审计对象上传,审计机关和相关单位可通过统计分析工具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审计业务数据、最终形成审计结论。投资审计系统具备了强大的审计功能,建立、完善了投资审计数据库,能够识别标准格式投资项目数据,数据资源分析和管理对一线审计人员变得更易操作。本系统的构建完成,提高了政府投资审计效率,保障了审计质量,规范了投资审计过程管理,审计工作的综合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李洁[7](2019)在《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走进了数据驱动的“智能时代”,数据成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新的逻辑起点。“数据驱动”打破了基于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桎梏,形成了从问题到数据又回归问题的新方法论认识——基于数据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范式将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从对问题本源的探索推向知识服务的本真,可以说,从数据直面用户、管理和服务为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供给侧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知识发现服务要改变的不只是管理技术、管理规则或服务形式,而要涉及整个管理理念和服务体系。而大数据环境中,数字图书馆信息发生源越来越多,数据产出量越来越大,数字资源增长速率越来越快,数据异构性越来越明显,数据老化节奏越来越快,低价值密度隐患的知识饥渴和数据海啸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用户对发现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数字图书馆数据资源正面临着重新被发现的挑战。迎面变化和挑战,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发现服务不单要完成从文献数字化到内容数据化的知识组织转型,更应实现数字资源从内容数据化到数据智能化的价值开发和智慧洞见。数据驱动的科研范式开辟了知识发现的新路径,开启了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时代新转型。探索数据驱动理念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模式的新形态,需要学习、内化数据科学相关理论,需要剖析知识发现的驱动要素和作用机制,需要打破传统的资源发现固化模式,创建知识发现服务的创新生态功能圈。融合数据驱动和知识发现的双重技术优势,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应趋从数据化、数据向知识转化的语义关联、可视化和智能化驱动维度寻求用户数据、内容资源数据、专家数据、业务数据的新协同,开发用户画像、研究设计指纹、精准文献推荐等的新应用,强化数据的集群整合、提升平台的绿色联通、实现用户界面的友好交互,使数字图书馆成为支持用户知识探索与发现创造的智能服务系统,使数据资源最大化的进行价值开发与知识转化,使用户随时随地都能受益于数字图书馆高效、便捷、友好与智能的知识发现服务体验。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数据驱动、知识发现研究成果的追本溯源,界定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核心理念;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谈、仿真实验、模型训练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分析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环境、驱动机制、创新模式、模式应用以及创新策略制定。围绕主要研究内容,本文第三章从数据环境特征、数据环境变化和数据环境开发分析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机遇与挑战;第四章结合数据要素、数据驱动过程、数据驱动维度探讨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驱动动力机制、流机制、协同驱动机制和数据驱动控制机制;第五章通过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模式创新衍变的内在使命分析,指出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的构建依据、构建基础和构建过程;第六章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进行具体的用户画像、研究设计指纹、文本推荐和多粒度检索决策应用;第七章针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的具体瓶颈给出各驱动维度的应对策略。具体内容阐述如下:第3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分析本章是对大数据驱动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场域的情境解构。首先,基于大数据的4V特征,面向全数据,分析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数据形态、存在方式、存储模式、存储内容、数据价值等方面的特性。其次,探讨数据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思维、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范式影响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革新的优劣利弊。最后,基于环境特性和环境变化的双向作用状态定位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发展的开发方向。明确本文研究目的的同时,引出4、5、6、7章节的主要研究任务。第4章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机制分析本章作为第5章的铺垫,详细解析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平台的数据要素和驱动作用形式。通过用户数据、资源内容数据、专家数据的分类界定,为第6章科研用户画像、研究设计指纹、精准文献推荐等的服务模式应用提供数据基础;通过数据化、语义关联、可视化、智能化的数据驱动维面的层级解构,为第7章的创新策略制定奠定优化主线;基于数据要素、驱动过程和驱动维面,从内外力作用的动力机制、输入-输出的流机制、数据融合的协同驱动机制以及数据驱动控制机制具体呈现数据驱动与知识发现服务交互融合的催化反应。第5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研究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本章首先对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的构建进行内在逻辑分析;其次,从资源发现既有模式、知识产品和技术支持方面阐述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外在基础;最后,综合内在逻辑和外在基础,进行创新模式的基础框架和平台架构的初步解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构建。第6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应用研究本章在第5章提出的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分别利用科研用户数据进行数字图书馆百度发现的科研用户画像构建,利用文献数据进行以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为核心要素的研究设计指纹构造,结合用户画像和研究设计指纹实现精准文献推荐,并通过用户检索实验验证多粒度检索决策的优势。第7章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策略研究基于第4章对数据驱动维度和驱动机制的分析,本章旨在明确数据化、语义化、关联化、可视化和智能化驱动的创新方向并进行相应的优化路径设计,针对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制约因素,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对策建议。大数据环境下,重新界定数据驱动下的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内涵、探讨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驱动机制、创新数字图书馆既有的资源发现服务模式,有利于从方法论认识层面为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支持。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统一检索及其延伸功能,更在于此基础上辅助科学发现的循证决策、智能管理和知识再造的服务价值。在人类不断探索未知与努力认识未知的道路上,数据驱动+知识发现的催化反应为科学发现的方法探索提供了一个可行参考,推动着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不断革新的历程中惠及更多的求知受众。

司亚甜[8](2019)在《二级计量表库(柜)可视化项目建设的进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省级计量中心生产调度平台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国网北京电科院计量中心已实现了整体计量业务自动化生产的工作目标,但计量中心的二级计量表库(柜)的自动化与信息化程度较低,计量设备仓储管理依靠人力,没有资产数据的全过程监控。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二级智能化仓储集成接入标准,形成标准的管理过程和操作规范,以计量服务总线为媒介实现与计量生产调度平台、营销系统的数据对接,实现二级计量表库(柜)的可视化监控。本文以二级计量表库(柜)可视化项目为研究对象,以项目建设的进度管理为切入点,运用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和进度管理里程碑的基本理论,结合可视化项目进度管理的方法和内容,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研究原则,以理论联系实际为研究方法,针对可视化项目建设进度管理的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在介绍了项目整体概况、计量服务总线技术的应用和系统功能的基础上,讨论分析项目实施部署方案,利用工作结构分解的方法,结合项目进度计划和里程碑计划,分析项目计划的可行性,构建了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最后以实际进度管理中的建设要点基础,分析了进度管理的关键点及管控过程,针对关键点深入讨论已存在的进度管理问题,分析策略方法并改进实施方案,主要对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实施中的关键点检查,及问题的管控提出了可操作的方法,并运用于本项目中,取得了项目建设的实际效果,为今后项目的集成化、网络化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研究总结出了可视化项目建设的进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奥林[9](2016)在《基于XML的.NET平台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报表是一种信息组织和分析的有力手段,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报表制作要求,并且支持多种信息形式的存贮与高质量的展示,必须研制专门的报表生成系统。报表生成系统的开发,不仅需要考虑提供丰富的报表类型,同时要提供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集成方式,并且兼顾主流软件开发的平台应用,以便既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又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再次开发。本文基于上述考虑,结合医院类用户的特殊需求,在.NET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XML的报表生成系统。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技术要点如下:论文首先研究了报表系统的一般模块划分和各组成部分所涉及的技术,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需求分析,完成了报表系统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将系统按展示层、制作层和数据层的三层架构进行功能设计;面向外部信息系统的外部接口和面向系统内部控制与存取的内部接口设计;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命名规范设计等;并完成了系统的各子模块设计,包括:报表设计模块,报表模板库管理模块,数据源模块等,详细描述了各模块的业务流程和基本功能。论文详细描述了报表生成系统的报表设计器、报表后台服务代理和报表控件三个组成部分的实现。报表设计器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实现了拖拽式报表设计、树状数据源管理、报表结果实时预览等通用报表设计器功能。其中设计器外壳采用了开源控件套包DevExpress进行设计,并对50多种GDI函数进行封装,实现了自定义绘制函数,减少了绘制算法代码量;数据源设计页模块采用哈希表作为数据缓冲区,提升了系统的运行性能;条件查询页模块通过与数据源模块的互动实现了查询条件实时传递;预览页模块实现了导出为Excel和导出为PDF等多种输出方式。报表后台服务代理主要负责数据库的存取操作,实现与数据库系统之间的交互,还通过WebService接口为报表控件提供服务。报表控件实现了报表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它采用COM组件技术将报表设计器的主要功能封装为DLL控件,其中通过高度可扩展性的代码设计实现了对自定义接口的支持。论文还介绍了系统的实现中,结合医院用户的应用需求的特别功能设计,实现了体温单控件、医嘱打印等个性化功能,通过引用报表控件的库文件,能够为医院提供与HIS系统对接的导出PDF流服务。此外,还介绍了在解决绘制算法代码重复、大量数据时报表加载占用系统资源过大等问题的处理方法。论文通过报表控件在实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集成,使用真实病患数据对报表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大量数据的加载运行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实现的报表系统能够完成各种复杂报表的设计,并且在大量数据下并发下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论文最后对本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工作进行展望。

王峰[10](2013)在《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安全可靠、快捷舒适、运载量大及低碳环保的运输方式,已经成为世界铁路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高速铁路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接口技术是系统集成技术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系统集成的成败,对工程建设质量、成本和工期有着重要影响。为了解决当前高速铁路接口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接口技术水平,并考虑为将来高速铁路建造技术走出国门进行技术储备,本论文对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既适应中国国情,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接口分析、设计、实施和验证技术。首先从总体角度对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技术进行了分析,根据基于结构化方法的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了由接口规划、接口分析、接口设计、接口实施、接口验证等五个阶段构成的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生命周期,从而明确了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技术组成,然后根据系统论和顶层设计思想分析了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技术的顶层指标,为后文深入开展接口分析、接口管理和接口验证研究奠定了基础。根据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生命周期阶段,以实现接口技术顶层指标为基本出发点,系统研究了接口分析、接口设计、接口实施和接口验证四个阶段的接口技术。接口分析技术:利用分析分解法,对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关系进行了识别、分析和分类;采用基于改进的主成分分析理论,梳理出了重要的接口关系,为接口等级的划分奠定了基础。接口设计技术:利用WBS矩阵理论,构建了接口管理WBS矩阵方法模型;根据关键线路法(CPM)理论,探讨了接口管理计划的编制、分析和优化方法。接口实施技术:提出了由接口管理进度跟踪矩阵、接口问题网络图和接口问题记录表构成的接口管理程序;利用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对接口问题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促进了接口问题整改措施的提出。接口验证技术:提出了基于定性定量集成分析法的接口验证模型,并通过实例详细阐述了接口验证模型在评估和验证轮轨匹配关系时的实际过程;根据界面分解法、输出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建立了接口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接口综合评价方法。最后根据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理论(CSCW),对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技术架构、网络架构、功能模块以及数据库进行了设计,为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识别、分析、设计、实施和验证顺利开展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

二、动态Web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接口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态Web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接口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需求与整体设计
    2.1 电瓷生产工艺
        2.1.1 制泥工段
        2.1.2 成型工段
        2.1.3 成品工段
    2.2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2.1 系统数据建设范围需求分析
        2.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3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2.3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的整体设计
        2.3.1 系统整体结构设计
        2.3.2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2.3.3 智能电表选型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3.1 串行通讯与智能电表接口技术
        3.1.1 串行通讯技术
        3.1.2 智能电表接口技术
    3.2 OPC技术
        3.2.1 OPC接口技术
        3.2.2 OPC通讯方式
    3.3 数据库技术
        3.3.1 数据库管理系统
        3.3.2 数据库接口技术
    3.4 客户端软件开发技术
        3.4.1 WEB开发技术
        3.4.2 .net framework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
    4.1 数据监测点的选取
        4.1.1 电瓷企业能源结构及流向
        4.1.2 能源监测点的选取
    4.2 数据采集子系统
        4.2.1 数据采集模块
        4.2.2 数据计算模块
    4.3 数据库子系统
        4.3.1 数据库分类存储设计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4 客户端子系统
        4.4.1 能源数据监控
        4.4.2 能源数据统计
        4.4.3 能源基础数据管理
        4.4.4 能耗分析
        4.4.5 能源报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开发
    5.1 数据采集子系统
        5.1.1 能源数据采集
        5.1.2 能源数据计算
    5.2 数据库子系统
    5.3 能源管理客户端子系统
        5.3.1 能源数据监控
        5.3.2 能源统计分析
        5.3.3 能耗分析
        5.3.4 能源报表
    5.4 公共数据
        5.4.1 班次时间设置
        5.4.2 峰谷平时间段定义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2)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研发的背景意义
    1.2 水泥质量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1 水泥企业质量数据分析
        2.1.1 数据来源
        2.1.2 数据特点
        2.1.3 数据分类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开发环境和关键技术
    3.1 开发框架和架构模式
        3.1.1 开发框架
        3.1.2 架构模式
    3.2 开发环境
        3.2.1 C#开发语言
        3.2.2 SQL Server 2012
    3.3 ADO.NET数据库接口技术
        3.3.1 ADO.NET组件
        3.3.2 数据库连接与访问
    3.4 Ajax数据交互技术
        3.4.1 Ajax工作原理
        3.4.2 Ajax数据传输格式
        3.4.3 Ajax异步执行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4.1 系统结构设计
        4.1.1 整体结构
        4.1.2 功能结构
    4.2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设计
        4.2.1 自动采集接口
        4.2.2 手动录入接口
    4.3 数据库子系统的设计
        4.3.1 整体设计
        4.3.2 系统数据库
        4.3.3 过程质量数据库
        4.3.4 检验报告数据库
        4.3.5 质量控制标准数据库
    4.4 客户端子系统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4.4.1 原始数据处理
        4.4.2 质量实时监控
        4.4.3 台账管理
        4.4.4 报表统计
        4.4.5 质量分析
        4.4.6 系统管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
    5.1 原始数据处理模块
        5.1.1 原燃材料原始数据处理
        5.1.2 控制组原始数据处理
        5.1.3 化学分析原始数据处理
        5.1.4 物理性能原始数据处理
        5.1.5 其他原始数据处理
    5.2 质量实时监控模块
        5.2.1 生料制备过程实时监控
        5.2.2 熟料煅烧过程实时监控
        5.2.3 水泥粉磨过程实时监控
    5.3 台账管理模块
    5.4 报表统计模块
    5.5 质量分析模块
        5.5.1 原燃材料质量分析
        5.5.2 生产过程质量关联分析
    5.6 系统管理模块
        5.6.1 登录界面
        5.6.2 权限管理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电瓷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2.1 电瓷生产工艺过程
        2.1.1 泥料阶段
        2.1.2 坯件阶段
        2.1.3 瓷件阶段
    2.2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2.1 生产管理系统目标
        2.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2.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3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3.1 总体结构设计
        2.3.2 总体功能设计
        2.3.3 系统平台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3.1 OPC接口技术
        3.1.1 OPC接口规范研究
        3.1.2 OPC数据访问技术
    3.2 数据通用录入技术
    3.3 ADO.NET数据库接口技术
    3.4 前后台数据交互技术
        3.4.1 AJAX工作原理
        3.4.2 数据传输格式选取
        3.4.3 数据交互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4.1 生产信息监测点选取
        4.1.1 生产信息监测点选取原则
        4.1.2 生产信息监测点分类
    4.2 数据库设计
        4.2.1 管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4.2.2 过程信息数据库设计
        4.2.3 系统设置数据库设计
    4.3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设计
        4.3.1 数据获取功能模块
        4.3.2 数据缓存上传功能模块
        4.3.3 主机停机报警功能模块
    4.4 客户端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1 综合监控
        4.4.2 生产统计
        4.4.3 生产调度
        4.4.4 质量管理
        4.4.5 系统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具体实现
    5.1 数据采集实现
    5.2 综合监控界面实现
        5.2.1 生产过程监控
        5.2.2 设备开停机记录
        5.2.3 中控记录
        5.2.4 重点设备运行状态监控
    5.3 生产统计界面实现
        5.3.1 生产过程数据统计
        5.3.2 生产计划与实绩
    5.4 生产调度界面实现
        5.4.1 排班计划
        5.4.2 交接班记录
    5.5 质量管理界面实现
        5.5.1 检验数据录入
        5.5.2 检验数据分析
    5.6 系统设置界面实现
        5.6.1 基础信息设置
        5.6.2 权限设置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面向智能制造车间的数控机床边缘端服务平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情况
        1.2.1 智能制造车间信息化发展现状
        1.2.2 数控机床数据采集技术
        1.2.3 工业互联网中的边缘计算技术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边缘端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边缘端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2.2.1 边缘端服务平台体系架构模型
        2.2.2 边缘端服务平台功能结构模型
        2.2.3 边缘端服务平台业务流程模型
    2.3 关键技术研究
        2.3.1 数控机床自适应数据采集技术
        2.3.2 数控机床过程数据的边缘计算技术
        2.3.3 统一接口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控机床自适应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3.1 主流数控机床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3.1.1 SIEMENS数控系统的通讯方式和数据采集方法
        3.1.2 FANUC数控系统的通讯方式和数据采集方法
        3.1.3 HEIDENHAIN数控系统的通讯方式和数据采集方法
    3.2 自适应数据采集方法研究
        3.2.1 传统等时间间隔采集问题分析
        3.2.2 基于一元线性回归的自适应采集方法
        3.2.3 基于旋转门算法的自适应采集方法
    3.3 数控机床自适应数据采集方法与实现
        3.3.1 二种数控机床自适应采集方法的效果分析
        3.3.2 设计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控机床过程数据的边缘计算技术研究与实现
    4.1 基于Apache Flink的机床过程数据的处理方法
    4.2 数控机床设备数据分析处理指标的确定
    4.3 数据的计算分析
        4.3.1 实时效能分析计算
        4.3.2 故障诊断分析计算
        4.3.3 OEE指标分析计算
        4.3.4 生产进度统计与剩余工时分析计算
        4.3.5 刀具状态监控分析计算
    4.4 数据的存储
        4.4.1 Mysql数据库的选择
        4.4.2 本地数据库存储结构设计
    4.5 数据的传输
        4.5.1 数据上下行传输方案设计
        4.5.2 数据传输报文安全性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统一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5.1 OPC UA工业统一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5.1.1 车间异构数控机床信息源模型建立的研究
        5.1.2 基于OPC UA的数控机床信息源模型的映射
        5.1.3 基于OPC UA工业统一接口的实现方法
    5.2 数控机床集成通讯中间件设计
        5.2.1 数控机床集成通讯中间件结构设计
        5.2.2 数控机床数据采集点位地址分析
        5.2.3 数控机床集成通讯库封装方法与实现
    5.3 MQTT物联网统一接口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5.3.1 MQTT协议在系统中的应用模式
        5.3.2 机床通讯报文到MQTT报文的封装
        5.3.3 基于MQTT协议的物联网平台接口设计与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数控机床边缘端服务平台原型系统的开发与验证
    6.1 开发环境选择
        6.1.1 硬件环境选择
        6.1.2 软件环境选择
    6.2 原型系统平台总体功能设计
    6.3 平台功能开发
        6.3.1 用户登录管理模块
        6.3.2 机床管理模块
        6.3.3 自适应数据采集服务配置管理模块
        6.3.4 边缘计算服务管理模块
        6.3.5 云平台接口服务管理模块
        6.3.6 OPC UA接口服务管理模块
        6.3.7 实时监控模块
    6.4 实验测试
        6.4.1 连接OneNet云平台数据上下行测试
        6.4.2 OPC UA Server统一接口测试
    6.5 在智能制造实验室MES系统中的集成与应用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互联网基础管理平台系统优化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互联网基础数据管理的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J2EE
    2.2 SQL SERVER
    2.3 MVC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优化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优化的目标和原则
    3.2 系统架构的需求分析
    3.3 省局系统与企业系统之间信息交互需求分析
        3.3.1 日常备案信息交互需求分析
        3.3.2 主管部门通知信息交互需求分析
        3.3.3 网站管理信息交互需求分析
    3.4 各级系统间接口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功能分析
    4.1 系统功能概述
    4.2 ICP备案信息库管理功能
        4.2.1 备案采集、报备子功能
        4.2.2 信息核实子功能
        4.2.3 备案信息查询、显示子功能
        4.2.4 备案信息变更子功能
        4.2.5 注销子功能
        4.2.6 历史记录管理子功能
    4.3 IP地址库管理功能
        4.3.1 数据维护子功能
        4.3.2 IP地址核查结果查询子功能
        4.3.3 IP地址库同步子功能
    4.4 域名备案库管理功能
        4.4.1 数据维护子功能
        4.4.2 域名信息库同步子功能
        4.4.3 域名备案信息查询、显示子功能
    4.5 未备案网站发现及信息管理功能
        4.5.1 未备案网站的发现子功能
        4.5.2 未备案网站信息的记录、查询子功能
    4.6 协同处理违法违规网站功能
    4.7 违法违规网站关闭功能
    4.8 网站接入地溯源查询功能
    4.9 网站分类/访问量信息管理
    4.10 统计分析报表管理功能
    4.11 接口管理功能
    4.12 其他系统管理功能
    4.1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优化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优化设计
    5.2 ICP备案数据报备字段项优化
        5.2.1 分类区分备案字段
        5.2.2 精简部分字段
        5.2.3 修改部分字段
        5.2.4 优化个人主办网站填报信息
        5.2.5 对“接入方式”进行补充
        5.2.6 最终实现
    5.3 ICP备案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5.3.1 优化原则
        5.3.2 新增备案优化
        5.3.4 新增网站优化
        5.3.5 新增接入优化
        5.3.6 变更备案优化
        5.3.7 注销备案优化
    5.4 IP地址报备优化
        5.4.1 最终实现
    5.5 优化网站备案信息动态库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系统联调测试
    6.1 《互联网基础资源支撑系统信息交换接口技术要求》介绍
        6.1.1 备案数据上报
        6.1.2 备案数据下载
        6.1.3 是否备案查询
    6.2 企业侧系统联调方案
        6.2.1 联调环境说明
        6.2.2 测试账户信息
        6.2.3 网络地址
        6.2.4 测试要点用例
    6.3 系统升级改造过程数据处理
        6.3.1 各状态数据处理方案
    6.4 联调测试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SOA框架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系统构建的时代意义
        1.1.1 系统构建政策环境
        1.1.2 建设意义
    1.2 国内外投资审计系统建设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发展
        1.2.2 国内的软件系统研究现状
        1.2.3 我国审计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困难
    1.3 系统建设研究的目标
    1.4 论文组织形式
第二章 系统建设的原则、规范与总体规划
    2.1 系统建设的原则
    2.2 系统建设的规范
    2.3 投资审计系统总体规划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总体技术路线
    3.1 面向服务的技术框架(SOA)
    3.2 J2EE架构
    3.3 多层架构的软件设计
    3.4 B/S软件结构
    3.5 软件开发构件化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建设关键性技术
    4.1 系统安全管控
        4.1.1 系统安全设计
        4.1.2 网络安全设施配置
        4.1.3 系统安全管控技术
    4.2 工作流平台
    4.3 通用数据管理平台
    4.4 自定义报表平台
    4.5 数据接口技术
    4.6 Ajax技术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建设内容
    5.1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5.2 项目考核管理模块
    5.3 统计分析模块
    5.4 对外数据对接模块
    5.5 审计业务指导模块
    5.6 数据归档修改模块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计划描述
        6.1.1 测试的手册依据
        6.1.2 测试环境
    6.2 测试内容
    6.3 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据驱动研究现状
        1.2.2 知识发现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析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数据驱动
        2.1.2 知识发现
        2.1.3 Web级资源发现
        2.1.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理论
        2.2.2 数据驱动控制理论
        2.2.3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分析
    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特征
        3.1.1 馆藏数据来源的广泛性及数据形态和存在方式的多样性
        3.1.2 数据存储模式多样化及存储内容的非结构化和碎片化
        3.1.3 数据资源价值的低密度和高变现潜能
    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变化
        3.2.1 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演化
        3.2.2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涌现
        3.2.3 数据分析思维模式的形成
        3.2.4 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应用趋势
    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数据环境开发与应用
        3.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在大数据环境中的新定位
        3.3.2 开发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数据驱动的新机制
        3.3.3 创新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新模式
        3.3.4 开发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的新业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机制分析
    4.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数据驱动机制的数据要素
        4.1.1 用户数据要素
        4.1.2 内容资源要素
        4.1.3 专家数据要素
    4.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过程与维度
        4.2.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过程
        4.2.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维度
    4.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机制
        4.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类型
        4.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关系分析
        4.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动力仿真模型
    4.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机制
        4.4.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特征
        4.4.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过程
        4.4.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流驱动机制模型
    4.5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机制
        4.5.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内涵
        4.5.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目标
        4.5.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协同驱动机制模型
    4.6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机制
        4.6.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内涵
        4.6.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方法
        4.6.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驱动控制模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研究
    5.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问题的提出
    5.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构建基础
        5.2.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模式基础
        5.2.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产品基础
        5.2.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技术基础
    5.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构建
        5.3.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的框架设计
        5.3.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的架构分析
        5.3.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功能圈的建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应用研究
    6.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科研用户画像应用
        6.1.1 用户画像数据收集
        6.1.2 用户画像模型构建
        6.1.3 用户画像实验分析
    6.2 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研究设计指纹识别应用
        6.2.1 研究设计指纹识别基础
        6.2.2 数据标注
        6.2.3 研究设计指纹生成模型训练
        6.2.4 结果与讨论
    6.3 融合用户画像和研究设计指纹的文献推荐应用
        6.3.1 文献推荐模型构建
        6.3.2 文献推荐仿真实验
        6.3.3 结果与讨论
    6.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多粒度检索决策应用
        6.4.1 实验准备
        6.4.2 实验描述
        6.4.3 实验结果及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策略研究
    7.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优化方向与路径
        7.1.1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优化方向
        7.1.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优化路径
    7.2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数据化优化
        7.2.1 数据化优化阻碍
        7.2.2 数据化优化策略
    7.3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语义关联优化
        7.3.1 语义关联优化阻碍
        7.3.2 语义关联优化策略
    7.4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可视化优化
        7.4.1 可视化优化阻碍
        7.4.2 可视化优化策略
    7.5 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的智能化优化
        7.5.1 智能化优化阻碍
        7.5.2 智能化优化策略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研究成果
致谢

(8)二级计量表库(柜)可视化项目建设的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图
        1.3.1 主要的研究内容
        1.3.2 研究重难点
        1.3.3 论文结构框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项目进度管理理论
    2.2 可视化进度管理里程碑理论
    2.3 可视化项目进度管理方法概述
    2.4 可视化项目进度管理主要内容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可视化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研究
    3.1 可视化项目整体概况
    3.2 系统功能设计概述
        3.2.1 计量服务总线技术的应用
        3.2.2 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
    3.3 可视化项目实施部署工作
        3.3.1 项目部署实施
        3.3.2 项目组织管理
        3.3.3 项目实施安全
    3.4 可视化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3.4.1 项目工作结构分解
        3.4.2 项目工期的估算
        3.4.3 项目进度计划和里程碑计划
        3.4.4 项目计划的可行性分析
第四章 可视化项目进度管理策略及过程控制
    4.1 可视化项目进度实施
    4.2 进度管理关键点及管控
    4.3 实施过程的管控与改进
    4.4 可视化项目进度控制成效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基于XML的.NET平台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业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与技术综述
        1.2.1 报表系统的发展历程
        1.2.2 报表系统的研究进展
        1.2.3 报表系统研发的方向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安排
第二章 报表生成技术分析
    2.1 报表生成系统的主要组成模块
        2.1.1 报表生成系统的绘制模块
        2.1.2 报表生成系统的数据加载模块
    2.2 报表的构成
        2.2.1 报表的组成元素
        2.2.2 报表系统中的报表
    2.3 报表的数据
        2.3.1 报表的数据类型
        2.3.2 报表的数据源
    2.4 报表的输出
    2.5 现有报表工具概述与比较
        2.5.1 Microsoft Excel
        2.5.2 Super Visual Formade
        2.5.3 Crystal Report
        2.5.4 国内报表工具
        2.5.5 报表工具比较
    2.6 现有报表工具的实现方式与存在的问题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报表生成系统设计
    3.1 需求分析
        3.1.1 应用环境与设计目标
        3.1.2 功能需求
        3.1.3 性能需求
    3.2 总体设计
        3.2.1 系统功能结构
        3.2.2 系统逻辑结构
        3.2.3 网络拓扑结构
    3.3 接口设计
        3.3.1 外部接口
        3.3.2 内部接口
    3.4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3.4.1 数据库命名规范
        3.4.2 数据结构设计
    3.5 系统各子模块设计
        3.5.1 报表设计模块
        3.5.2 模板库管理模块
        3.5.3 数据源模块
        3.5.4 条件查询模块
        3.5.5 打印和打印预览模块
        3.5.6 环境变量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报表生成系统的编码实现
    4.1 系统代码结构
    4.2 系统核心技术实现
        4.2.1 系统核心技术概述
        4.2.2 采用XML技术实现数据结构化
        4.2.3 采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组件间通信
        4.2.4 采用数据库接口技术实现数据库访问
    4.3 系统功能实现
        4.3.1 报表设计模块
        4.3.2 模板库管理模块
        4.3.3 数据源模块
        4.3.4 条件查询模块
        4.3.5 打印和打印预览模块
        4.3.6 环境变量模块
        4.3.7 各子模块间的联系
        4.3.8 医院用户的个性化功能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以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报表生成系统的测试
        5.1.1 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法
        5.1.2 报表生成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5.1.3 报表生成系统的病案系统集成测试
        5.1.4 报表生成系统在大数据量下的测试
        5.1.5 问题分析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水平
        1.2.3 综合述评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总体思路和研究内容
        1.3.1 论文总体思路
        1.3.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创新点
2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技术分析
    2.1 高速铁路系统构成
    2.2 高速铁路接口的定义
        2.2.1 接口概念
        2.2.2 接口类型
    2.3 高速铁路建设中系统接口技术的作用
    2.4 基于结构化方法的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研究
        2.4.1 生命周期理论的内涵
        2.4.2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原则
        2.4.3 基于结构化方法的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理论提出
    2.5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生命周期阶段分析
    2.6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技术的顶层指标分析
        2.6.1 顶层指标的设立意义
        2.6.2 顶层指标的确定
    2.7 本章小结
3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分析
    3.1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特点
    3.2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识别
        3.2.1 子系统划分
        3.2.2 基于分析分解法的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识别
    3.3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重要性分析
        3.3.1 改进的主成分分析理论
        3.3.2 基于改进主成分分析法的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分析模型
        3.3.3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重要性分析实例
    3.4 本章小结
4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设计与实施
    4.1 现有高速铁路接口管理方法分析
        4.1.1 京津城际铁路接口管理方法分析
        4.1.2 其它高速铁路接口管理方法分析
        4.1.3 现有高速铁路接口管理方法存在问题分析
    4.2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设计
        4.2.1 WBS矩阵理论
        4.2.2 接口管理WBS矩阵方法模型
        4.2.3 接口管理计划
    4.3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实施
        4.3.1 接口管理进度跟踪矩阵
        4.3.2 接口问题网络图
        4.3.3 接口问题记录表
        4.3.4 基于WSR的接口问题产生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验证
    5.1 接口验证的内涵
        5.1.1 接口验证的组成
        5.1.2 接口验证的原则
        5.1.3 接口验证的作用
    5.2 定性定量集成分析方法理论
    5.3 采用定性定量集成分析法进行接口验证的技术框架
        5.3.1 接口验证采用定性定量集成分析法的必要性
        5.3.2 接口验证采用定性定量集成分析法的框架结构
    5.4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评价指标体系
        5.4.1 系统接口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5.4.2 建立系统接口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5.4.3 系统接口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5.5 基于定性定量集成分析法的接口验证实例
        5.5.1 定性理解与分解轮轨关系接口
        5.5.2 定量建立轮轨关系接口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判标准
        5.5.3 现场测试及定性判断测试数据是否全面、可靠
        5.5.4 定量分析轮轨关系接口测试数据
        5.5.5 定性分析轮轨关系测试结论
        5.5.6 问题整改及定量分析复测数据
        5.5.7 定性分析轮轨关系最终评价结论及建议
    5.6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综合评价
        5.5.1 基于最高运行速度的接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5.2 基于安全性的接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5.3 基于舒适性的接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5.4 基于行车密度的接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5.5 基于节能与环保的接口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5.5.6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综合评价
    5.7 本章小结
6 基于协同工作的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管理信息系统
    6.1 构建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6.2 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6.3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理论
        6.3.1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含义
        6.3.2 CSCW系统模型和体系结构
        6.3.3 群体协作模式
        6.3.4 CSCW的应用领域
    6.4 基于协同工作的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技术方案
        6.4.1 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6.4.2 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技术构架设计
        6.4.3 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构架设计
        6.4.4 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6.4.5 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6.4.6 接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四、动态Web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接口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电瓷企业能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D]. 徐尊. 济南大学, 2020(01)
  • [2]水泥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董欣. 济南大学, 2020(05)
  • [3]电瓷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D]. 段燕美. 济南大学, 2020(01)
  • [4]面向智能制造车间的数控机床边缘端服务平台技术研究[D]. 尚关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5]互联网基础管理平台系统优化与实现[D]. 胡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20(10)
  • [6]基于SOA框架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系统构建研究[D]. 于新尧.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7]数据驱动下数字图书馆知识发现服务创新模式与策略研究[D]. 李洁. 吉林大学, 2019(02)
  • [8]二级计量表库(柜)可视化项目建设的进度管理研究[D]. 司亚甜. 东南大学, 2019(01)
  • [9]基于XML的.NET平台报表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奥林. 南京邮电大学, 2016(05)
  • [10]高速铁路工程系统接口技术研究[D]. 王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3(04)

标签:;  ;  ;  ;  ;  

动态Web应用系统的数据库接口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