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导定向弹头起爆控制器的设计

一种反导定向弹头起爆控制器的设计

一、一种反导定向战斗部起爆控制器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陈泽凯[1](2020)在《导弹末敏弹组合姿态测量与智能决策因素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导弹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战术部署意义的精确打击武器,稳态扫描阶段中的姿态信息对研究导弹末敏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姿态信息主要包括进入稳态扫描状态时的高度、姿态角、转速、落速等。通过姿态信息,可以有效地建立弹目交会模型。基于稳态扫描参数能够研究分析探测系统扫描特性,有助于提升系统目标探测概率与识别能力,进而分析计算引信起爆战斗部延时时间。本文基于磁强计、惯性组件与气压计的测量原理,设计了导弹末敏弹弹载组合姿态测量装置。首先根据地磁定向原理,研究在地磁场中末敏子弹姿态角解算方法,利用椭圆效应误差模型进行误差补偿。其次运用四元数法研究惯性组件从输入信息经四元数到姿态角输出的解算方法。然后利用气压计实时温度与压强变化实现高度与落速的解算。在磁强计与惯性组件姿态解算基础上,设计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姿态信息的融合,通过模拟实验,验证了装置与算法的可行性,得出融合信息明显优于融合前单传感器解算结果。接下去研究了稳态扫描对智能决策的影响。分析引战配合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导弹末敏子弹与装甲目标的交会模型。根据测得的姿态,进行系统稳态扫描分析,结合实际姿态不稳定的情况,研究了姿态不稳定扫描时对目标探测与识别的影响,接着分析了不稳定姿态对于延时起爆战斗部的影响。

侯生超[2](2019)在《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文中研究说明基于目前局部战争中对空中目标实现精确打击和高效毁伤的需求,定向杀伤战斗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其能够使战斗部破片在目标方向上受控飞散,从而实现对空中目标的高效毁伤。本文针对定向战斗部的研究与设计中测试与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为战斗部的后续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测试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论文通过查阅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定向战斗部的性能参数及相关测试方法,对弹目交会阶段的弹目运动参数及引战配合效率,对战斗部的执行机构,做了理论研究,得到了战斗部预期功能和理论指标。并进一步设计了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方案。基于多点起爆控制的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方法,系统需要实现驱动战斗部的旋转与制动、定向战斗部相对于弹体的旋转方位测试、定向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探测、破片毁伤效果和冲击波超压毁伤效果评估等5方面功能,故测试系统设计由起爆控制电路、定向测试模块、定向测试干扰探测模块、破片速度测试系统和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等5个分系统组成。进一步开展了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的各分系统具体硬件设计,包括主控模块、角度传感器及振动测试传感器选型、电源模块、起爆控制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以及实现测控的下位机和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为验证上述设计的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的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用于定向测试和毁伤测试的两个试验平台,开展了试验研究。通过验证性试验及结果表明设计的综合测试系统基本实现定向控制、定向测试、定向干扰探测以及毁伤测试的预期功能。

崔瀚,张国新[3](2019)在《定向战斗部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指出论述了传统破片杀伤战斗部存在的不足,说明了采用定向战斗部技术是提高其威力的一种方法。介绍了定向战斗部的发展现状和典型定向战斗部的结构以及作用原理,并对未来定向战斗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修忠明[4](2018)在《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给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针对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的特点,研究起爆控制策略和起爆信息编码方法。通过对系统所处电磁环境的分析,研究了具有抗干扰能力的起爆控制策略。通过对弹目交会条件的分析和对不同毁伤模式下的最优发火控制进行研究,设计了简洁、高效的起爆信息编码方法。为了验证信息编码和起爆策略的有效性,选择微处理器作为核心处理器,设计并制作了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主要包括对微处理器的外围电路、电源调理电路及RS422通信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和PCB制版调试。基于该样机还设计了包括AD采样、RS422通信及信息编码算法的实现流程。在完整的多点起爆系统原理样机上,进行了同步、延时同步、时序起爆模式的模拟起爆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多点起爆控制能够完成对3个起爆点的同步和时序起爆控制,系统同步起爆的最大误差为200 ns,起爆最大延迟误差为160 ns。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起爆策略和信息编码方法、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能够高精度地实现多点起爆控制。由于系统内电磁环境的影响,编码和起爆信号的传输与系统内部产生电磁干扰动作必须在时域上相互分离,才能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起爆启动编码广播发送,起爆单元自主选择工作模式,起爆单元同步启动、独立工作”的起爆控制策略达到了这一目的。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升压变换和高压放电下能够可靠工作,起爆单元能够独立完成设定的起爆动作,起爆控制策略满足系统工作要求。弹目交会信息的解析和起爆信息的编码不仅要满足起爆控制的要求,还需要兼顾系统的微控制器运算能力。起爆模式预先编码、动态修正,起爆模式预先发送、动态更新,降低了系统的运算压力,简洁的信息编码格式提高了系统编码效率。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编码模块能够快速、准确地对弹目交会信息进行解算并完成起爆信息编码。系统应用的IEEE1588协议的精确时间同步算法对起爆单元计时进行矫正,能够降低起爆单元中电子器件散差引起的起爆单元计时不同步。系统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起爆单元间的同步性有所提高,10μs内的同步误差不大于50 ns。

王红宇[5](2018)在《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测试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使用火工品驱动径向随动定向战斗部实现驱动旋转与制动定位,可使战斗部杀伤威力场朝向目标,从而实现对目标的高效毁伤。这是目前国内外高效毁伤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随动定向战斗部结构研究过程中,需要对设计的驱动旋转、制动定位结构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能够完成旋转定位功能,为战斗部结构的不断改进与深入研究,提供测试技术与数据支持。本文在对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制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测试方案,主要实现的功能为:在驱动时刻,发出启动驱动电路指令,起爆驱动装药,为战斗部旋转提供足够能量;在战斗部旋转过程中,对旋转角度进行实时检测分析,当旋转到制动角度时,发出启动制动电路的指令,引爆制动装药,使制动装置实现对定向战斗部的制动定位;通过对战斗部运动状态的测试,完成对战斗部驱动制动结构的测试分析。本文对比研究了角度传感器,对多种传感器安装器件、前端衰减电路、AD模数转换电路、FPGA核心控制模块、驱动电路、制动电路、USB信号传输模块以及高速摄影闪光增强装置进行专门的设计,并对测试系统软件进行了设计,从而保证测试系统的完整性与可靠性。采用本文设计的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测试系统,对随动定向战斗部进行了驱动制动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可以实现对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与制动定位装置的有效控制,通过实现对战斗部运动状态的实时分析与反馈,实现对定向战斗部驱动制动结构的有效测试,同时获得的试验数据也为战斗部研究提供了改进与优化依据。

沈慧铭[6](2018)在《多点起爆方式作用机理及其在战斗部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多点起爆方式为研究对象,提高战斗部的高效毁伤效应为目的,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爆轰波碰撞后压力和波形的变化,分析了关键起爆参数间的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设计了一聚能成型装药用刚性多点同步起爆装置,最后给出了多点起爆方式在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以及偏心起爆式定向战斗部中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多点起爆方式作为一种起爆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战斗部的毁伤能力,是战斗部高效毁伤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研究了多点起爆方式下爆轰波相互作用过程,建立了圆柱形装药环形多点起爆爆轰模型,该模型可以计算多点起爆方式下爆轰波阵面压力大小、压力在药型罩上的分布以及喇叭形爆轰波波形差等。分析了多点起爆方式在爆轰压力和波形上的优势。(2)着眼于多点起爆方式的应用,设计出一个刚性八点同步起爆网络,采用纳米颗粒传爆药,颗粒直径约40nm~60nm,呈球形、类球形状,提高了多点同步起爆网络的起爆精度。研究了起爆网络的刻槽宽度d、基板厚度H对起爆网络的影响,得到了两个关键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并验证了起爆网络的起爆威力。结合理论和试验方法分析了该起爆网络的同步性精度在200ns内,可以满足较大口径聚能成型装药战斗部使用要求。(3)提出起爆半径、起爆点数和起爆精度是多点起爆方式在战斗部中应用的最关键的三个参数,分析了三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多点起爆方式的应用为目标,基于聚能成型装药杆式射流战斗部结构,数值模拟了装药口径与起爆半径的对应关系、装药口径与起爆点数的对应关系、装药口径与起爆精度的对应关系,得出了关于装药口径、起爆半径、起爆点数和起爆精度的一系列量化关系,为多点起爆方式的应用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4)将多点起爆方式应用于爆炸成型弹丸(EFP)的成型。根据环形多点爆轰模型压力大小和分布情况,分析了喇叭形爆轰波对药型罩压垮速度及压垮角的影响,得出多点起爆方式对爆炸成型弹丸的成型性能的提升有很大的潜力。优化起爆方式、装药结构以及药型罩结构三方面,着重优化起爆半径r、药型罩外弧度半径R2、药型罩切边角a、装药长径比H/Dk四个结构参数,提高了EFP的性能。得到了优化的EFP结构,结构参数为:r=20mm、R2=50mm、α=55°、H/Dk=0.8,较端面中心点起爆方式侵彻深度增加了74.3%,明显提高了EFP的侵彻能力。(5)将多点起爆方式应用于偏心起爆式定向战斗部。提出爆轰波碰撞形成马赫反射是引起破片速度增益的主要原因,通过简化Whitham方法、结合Gurney速度公式得出定向战斗部定向区破片初速的计算方法以及定向区间的计算方法,较中心单点起爆式战斗部,定向区破片初速增益约34%,定向区大小约30°,为多点起爆方式在定向战斗部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分析起爆点位置对定向区的影响以及起爆点数对破片速度的影响,得到了合理的起爆点位置和起爆点数选择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多点起爆方式也明显提升了定向战斗部的毁伤能力。

赵宇哲[7](2017)在《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展开机理及毁伤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军事装备技术的快速发展,空空/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也不断更新,为适应空中目标高机动性的特点,要求战斗部向灵活型、轻巧型及高威力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战斗部不仅要严格限制尺寸及重量,还要实现对目标的高效毁伤。展开式定向战斗部是一种具备高效毁伤能力的战斗部结构,是满足以上要求的最佳选择,将大大缩短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在战斗部技术上的差距,在国防工业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展开式定向战斗部在爆炸载荷作用下主装药部分定向展开机理及毁伤威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弹目交会坐标系建立适用于定向战斗部的引信延迟起爆时间模型。对比几种典型战斗部引战配合方式的相对效能,展开式定向战斗部具有绝对优势;分析模型中各参数对引信延迟起爆时间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引信探测距离、引信探测角、相对速度矢量、导弹的攻击状态的影响较大,并给出了在一般弹目交会条件下的最佳引信延迟起爆时间,即导弹迎头攻击时为2.521ms10.576ms,导弹追尾攻击时为4.487ms13.769ms,进而对展开式定向战斗部主装药部分的展开时间提出要求;(2)研究了展开式定向战斗部在爆炸载荷作用下主装药部分的动态响应机理。基于展开式定向战斗部理论模型建立主装药部分动力响应方程,求解爆炸载荷为初始条件下的质心运动轨迹,得出主装药部分完整动态响应过程;进行相同工况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通过爆炸驱动展开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与数值仿真计算的可靠性,并对比实验结果进行结构优化,使主装药部分的展开时间达到9.5ms;(3)结合爆炸驱动实验结果提出展开式定向战斗部结构优化方法。针对限位铰链失效原因进行分析,给出缓冲吸能优化方案,利用数值仿真与实验测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限位铰链有效降低了碰撞载荷,使铰链总体能量吸收率提升至45%,实验结果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及仿真结果的可靠性;同时,优化后主装药部分的展开时间缩短至7.6ms;(4)基于展开式定向战斗部毁伤机理,提出破片层设计方案并进行毁伤威力评估。利用数值仿真计算对比了不同刻槽参数对破片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最佳设计方案;开展多种工况毁伤威力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获取了展开式定向战斗部毁伤威力。实验结果显示:破片撞击6m处靶板的平均速度为1140.3m/s,对6mm厚Q235钢靶具有90%以上的击穿概率,且在1.2m×1.2m正方形威力范围内的破片密度达到150枚/m2以上;仿真计算得到的破片速度及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为展开式定向战斗部威力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数值仿真方法。

张凯,杨锁昌,张宽桥,陈鹏[8](2016)在《防空导弹关键技术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从历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可以看出,防空导弹极大影响了空袭与防空的作战样式,在现代战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简要介绍了国外防空导弹发展历程以及关键技术的现状,包括制导技术、战斗部技术和导引律等,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李元[9](2016)在《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若干理论与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定向战斗部毁伤功能的实现高度依赖于引战配合效率和起爆系统功能。本研究利用数值模拟、理论推导和靶场试验等方法,对战斗部定向毁伤所涉及的引战配合、起爆方位控制及定向战斗部设计优化所涉及的破片速度理论、毁伤效能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基于一维等熵流体理论和Gurney公式,建立了求解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破片速度分布的新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依靠试验确定未知参数,具有理论封闭性。(2)提出了研究多点同步起爆偏差对战斗部威力影响的方法,得到了起爆方式和战斗部结构对毁伤威力的影响、延时起爆对破片飞散方向影响的总体认识,为定向战斗部设计提供了参考。(3)设计了基于含能逻辑开关的混合异步与门,并以此为模块采用共用输入端的方法设计了六分位爆炸逻辑网络;设计了一入多出柔性线同步起爆网络,并提出了一种评估其爆轰波输出同步性的方法;将所设计的爆炸逻辑网络和柔性同步起爆网络集成装配组成了偏心定向起爆系统试验样机。(4)提出了利用激光束螺旋布置来测量弹体转速的方法,建立了考虑目标方位和弹体旋转的定向战斗部引战配合算法,可为定向战斗部其他引信体制的引战配合问题提供重要借鉴。(5)设计了圆柱形和六棱柱形战斗部原理样弹,试验结合仿真研究了偏心多点起爆时战斗部的威力增益情况,结果表明偏心两线起爆可提高圆柱战斗部破片速度30.6%、穿孔密度6.47%,可提高棱柱战斗部破片速度27.71%、穿孔密度34.09%;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6)研究了定向战斗部毁伤概率的计算方法,结合目标易损性分析,给出了棱柱和圆柱形定向战斗部在不同弹目距离下的毁伤概率。

韩克华,周俊,任西,褚恩义[10](2016)在《引信电子安全定向多点起爆控制电路设计》文中指出针对定向起爆系统由于大量使用常规火工品以及独立的机械保险装置而带来的安全性,可靠性,不可检测性以及体积和重量较大等问题,提出直列式引信电子安全定向多点起爆控制电路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子安全控制电路双路冗余设计方法,对八方位高压起爆单元进行控制,不仅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并且克服了常规的机械保险装置在装到战斗部之前不能检查以及体积和重量较大的不足。经对软件仿真和电路测试,直列式引信电子安全定向多点起爆控制电路符合设计要求,软件功能设计合理,电路工作性能稳定,能可靠地对多点高压起爆单元进行控制,实现定向多点起爆控制功能。

二、一种反导定向战斗部起爆控制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反导定向战斗部起爆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导弹末敏弹组合姿态测量与智能决策因素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导弹末敏弹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导弹末敏弹的研究概况
        1.2.2 弹载姿态测量技术现状
        1.2.3 数据融合技术现状
        1.2.4 引战配合技术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安排
2 组合姿态测量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
    2.1 地球模型与地磁定向原理
        2.1.1 地球模型
        2.1.2 地磁定向原理
        2.1.3 磁场误差分析
    2.2 地磁测量理论与电路设计
        2.2.1 磁强计工作原理
        2.2.2 磁强计电路设计
    2.3 惯性组件工作原理与电路设计
        2.3.1 陀螺仪工作原理
        2.3.2 MPU6050 电路设计
    2.4 气压计工作原理与电路设计
        2.4.1 气压计工作原理
        2.4.2 气压计电路设计
    2.5 总体设计
        2.5.1 实验方案设计
        2.5.2 相关电路设计
        2.5.3 结构设计
        2.5.4 系统软件设计
    2.6 本章小结
3 姿态测量及数据融合算法研究
    3.1 模拟实验及标定转台系统
    3.2 陀螺仪姿态解算
        3.2.1 陀螺仪姿态解算算法分析
        3.2.2 四元数法解算陀螺仪姿态
        3.2.3 陀螺仪标定实验验证
    3.3 磁强计姿态解算
        3.3.1 磁强计姿态解算模型
        3.3.2 磁强计误差补偿
        3.3.3 磁强计姿态解算
        3.3.4 磁强计标定实验验证
    3.4 气压计落速解算
        3.4.1 气压计解算方法
        3.4.2 气压计误差分析
        3.4.3 气压计温度补偿
    3.5 姿态测量数据融合算法
        3.5.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介绍
        3.5.2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设计
        3.5.3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末敏子弹对智能决策的影响分析
    4.1 引战配合分析
        4.1.1 末敏子弹引战配合意义
        4.1.2 末敏子弹引战配合影响因素
    4.2 弹目交会模型建立
        4.2.1 弹目交会特性分析
        4.2.2 弹目交会模型
    4.3 稳态扫描分析
        4.3.1 系统扫描轨迹分析
        4.3.2 探测器扫描间距分析
        4.3.3 扫描间距对目标探测概率的影响
        4.3.4 非稳定扫描状态对目标识别能力影响分析
    4.4 延时起爆影响分析
        4.4.1 引信延时起爆战斗部分析
        4.4.2 姿态不稳定对延时起爆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试验分析
    5.1 空投试验
    5.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1 磁强计数据处理
        5.2.2 惯性组件数据处理
        5.2.3 气压计数据处理
        5.2.4 数据融合处理
    5.3 试验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定向战斗部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战斗部多点起爆控制研究现状
        1.2.3 战斗部定向毁伤测试研究现状
    1.3 定向毁伤及测试研究难点及存在问题
    1.4 文章研究内容及结构
2 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方案
    2.1 定向毁伤工作机理分析
        2.1.1 定向毁伤目标分析
        2.1.2 定向毁伤工作机理
    2.2 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方案设计
        2.2.1 总体方案设计
        2.2.2 多点起爆控制技术
        2.2.3 定向测试技术
        2.2.4 定向测试干扰探测技术
        2.2.5 定向毁伤测试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软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
        3.1.1 STM32最小系统设计
        3.1.2 起爆控制电路
        3.1.3 旋转角度传感器及安装设计
        3.1.4 MPU6050传感器及外围电路设计
        3.1.5 存储电路设计
        3.1.6 电源电路设计及通信协议分析
    3.2 软件设计
        3.2.1 STM32F103RCT6软件程序设计
        3.2.2 Lab view显示终端软件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定向毁伤综合测试试验
    4.1 定向毁伤综合测试试验方案
        4.1.1 调试试验方案
        4.1.2 定向测试试验方案
        4.1.3 毁伤测试试验方案
    4.2 试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4.2.1 定向测试试验数据分析
        4.2.2 毁伤测试试验数据分析
        4.2.3 试验结论
    4.3 本章小结
5 总结及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定向战斗部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定向战斗部的研究现状
    1.1 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
    1.2 破片芯式定向战斗部
    1.3 可变形定向战斗部
    1.4 展开式定向战斗部
    1.5 随动式定向战斗部
    1.6 聚焦式定向战斗部
    1.7 轴向抛射式定向战斗部
2 定向战斗部的未来展望
    2.1 多爆炸成型弹丸 (MEFP) 的应用
    2.2 采用异形结构
    2.3 多种定向方式的复合
    2.4 含能破片的使用
    2.5 智能化的探测技术
3 结束语

(4)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多点起爆技术现状及趋势
        1.2.2 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现状及其多点起爆应用趋势
    1.3 多点起爆控制的部分关键技术
        1.3.1 起爆信息编码与起爆控制策略
        1.3.2 起爆单元时间同步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安排
2 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结构与起爆控制原理
    2.1 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
        2.1.1 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基本结构
        2.1.2 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系统基本结构
    2.2 多点起爆的起爆控制策略和起爆控制原理
        2.2.1 系统工作电磁环境分析
        2.2.2 起爆控制策略
        2.2.3 多点起爆控制原理
    2.3 多点起爆系统的信息编码研究
        2.3.1 定向毁伤的最优发火控制
        2.3.2 面毁伤的最优发火控制
        2.3.3 起爆控制信息编码
    2.4 起爆单元间计时同步矫正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起爆编码设计与样机方案设计
    3.1 多点起爆控制方法与信息编码设计
        3.1.1 多点起爆信息编码需求分析与控制方法
        3.1.2 多点起爆信息编码设计
        3.1.3 起爆控制编码设计
    3.2 起爆单元的时间同步矫正算法
    3.3 技术验证样机方案设计
        3.3.1 各部分主要功能需求分析
        3.3.2 核心处理器方案选择
        3.3.3 芯片选型
        3.3.4 系统设计流程
    3.4 本章小结
4 多点起爆系统样机硬件设计及软件实现
    4.1 硬件设计
        4.1.1 系统功能描述及资源分析
        4.1.2 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4.1.3 电磁防护设计
        4.1.4 硬件原理图设计
        4.1.5 PCB版图设计
    4.2 软件设计
        4.2.1 总流程设计
        4.2.2 RS422通信
        4.2.3 模数转换(ADC)
        4.2.4 多点起爆信息编码算法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实验
    5.1 系统测试
        5.1.1 测试目的
        5.1.2 测试过程
        5.1.3 系统基础功能测试结果
    5.2 模拟起爆实验
        5.2.1 实验目的
        5.2.2 测试系统组成
        5.2.3 实验参数设置
        5.2.4 实验过程
        5.2.5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测试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定向战斗部技术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定向战斗部类型
        1.2.2 定向战斗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随动定向战斗部技术特点分析及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随动定向战斗部弹目交会分析
    2.2 随动定向战斗部样机工作原理分析
        2.2.1 随动定向战斗部样机驱动制动结构
        2.2.2 随动定向战斗部总体技术
    2.3 随动定向战斗部测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3.1 起爆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3.2 高速摄影动态测试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测试系统软硬件设计
    3.1 角度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
    3.2 前端衰减电路
    3.3 AD模数转换电路
    3.4 起爆电路
    3.5 电源电路
    3.6 USB信号传输电路
    3.7 FPGA核心控制模块
        3.7.1 FPGA配置电路
        3.7.2 FPGA控制程序总体设计
    3.8 超高速摄影闪光增强装置硬件电路
        3.8.1 闪光灯模块电路
        3.8.2 控制模块电路
    3.9 本章小节
4 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与制动定位试验
    4.1 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及制动定位试验总体方案设计
    4.2 点火头同步性测试
    4.3 高速摄影闪光增强装置测试
        4.3.1 高速摄影闪光增强装置性能系列测试
        4.3.2 在定向战斗部试验中效果测试
    4.4 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与制动定位测试试验
        4.4.1 驱动旋转与制动定位测试试验方案
        4.4.2 驱动旋转与制动定位测试试验
        4.4.3 驱动旋转与制动定位试验分析
    4.5 本章小节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多点起爆方式作用机理及其在战斗部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点起爆条件下爆轰波的形成及传播理论研究现状
        1.2.2 多点起爆方式在相关战斗部领域应用
        1.2.3 多点同步起爆网络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2 装药多点起爆爆轰波作用模型
    2.1 爆轰波碰撞特性分析
        2.1.1 两点起爆过程分析
        2.1.2 多点起爆过程分析
    2.2 爆轰波的正规反射和马赫反射
        2.2.1 正反射和正规斜反射
        2.2.2 马赫反射
    2.3 多点起爆马赫波对成型装药结构药型罩的压力分布
        2.3.1 药型罩表面压力分布
        2.3.2 药型罩表面压力计算
        2.3.3 喇叭形爆轰波形变化
    2.4 多点起爆对定向战斗部破片速度的增益
        2.4.1 定向区范围
        2.4.2 定向区破片初速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纳米颗粒炸药的多点同步起爆网络技术
    3.1 起爆网络选药和结构
        3.1.1 纳米颗粒传爆药
        3.1.2 起爆网络的结构
    3.2 起爆网络关键结构参数影响分析
        3.2.1 刻槽宽度d的影响
        3.2.2 基板厚度H的影响及起爆威力分析
    3.3 起爆网络同步性
        3.3.1 同步时间误差分析模型
        3.3.2 同步性误差试验
    3.4 八点起爆的数值模拟与起爆网络的应用检验
        3.4.1 八点起爆的数值模拟
        3.4.2 试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多点起爆参数研究
    4.1 引言
    4.2 装药口径与起爆半径的关系
    4.3 装药口径与起爆点数的关系
        4.3.1 起爆点数对JPC成型参数的影响
        4.3.2 起爆点数对JPC褶皱尾裙形成的影响
        4.3.3 起爆点数对药型罩压力分布的影响
        4.3.4 起爆点数的选择
    4.4 装药口径与起爆精度的关系
        4.4.1 不同精度下JPC的成型
        4.4.2 起爆精度的选择
    4.5 本章小结
5 多点起爆在大长径比爆炸成型弹丸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多点起爆形成EFP可行性分析
        5.2.1 大长径比EFP分析
        5.2.2 EFP压垮过程分析
    5.3 有限元模型的试验验证
    5.4 多点起爆形成大长径比EFP的影响
        5.4.1 起爆半径的影响
        5.4.2 外弧度半径的影响
        5.4.3 切边角的影响
        5.4.4 装药长径比的影响
    5.5 优化结果比较
    5.6 X光试验
    5.7 本章小结
6 多点起爆对定向战斗部破片速度增益研究
    6.1 引言
    6.2 中心起爆试验分析
        6.2.1 材料随机破坏模型
        6.2.2 单点端面中心起爆
        6.2.3 多点中心起爆
    6.3 偏心多点起爆的数值计算
    6.4 多点起爆位置对破片增益区的影响
    6.5 起爆点数选择
        6.5.1 破片径向速度分布
        6.5.2 破片轴向速度分布
        6.5.3 起爆点数选择标准
    6.6 破片测速试验
        6.6.1 双列十点起爆装置的设计
        6.6.2 测速试验
    6.7 本章小结
7 结束语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创新点
    7.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展开机理及毁伤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定向战斗部发展概况及趋势
        1.2.1 国外定向战斗部发展历程
        1.2.2 国外定向战斗部应用现状
        1.2.3 国内定向战斗部发展历程
        1.2.4 定向战斗部发展趋势
    1.3 定向战斗部分类及毁伤机理
    1.4 定向战斗部毁伤技术及研究方法
        1.4.1 引战配合
        1.4.2 杀伤元素分类
        1.4.3 破片毁伤技术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定向战斗部引战配合研究
    2.1 引言
    2.2 战斗部定向起爆技术相关问题
    2.3 最佳引信延迟起爆时间
        2.3.1 弹目交会模型
        2.3.2 引信探测视角对延迟起爆时间的影响
        2.3.3 引信探测距离对延迟起爆时间的影响
        2.3.4 导弹速度对延迟起爆时间影响
        2.3.5 相对速度俯仰角对延迟起爆时间影响
        2.3.6 相对速度偏航角对延迟起爆时间影响
        2.3.7 破片初速对延迟起爆时间的影响
    2.4 关于引战配合问题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展开式定向战斗部动力响应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展开式定向战斗部动力响应过程的理论分析
        3.2.1 战斗部结构理论模型
        3.2.2 第二类拉格朗日方程
        3.2.3 主装药部分动力响应微分方程
        3.2.4 方程初值与结构参数计算
        3.2.5 结果与讨论
    3.3 展开式定向战斗部动力响应过程的数值仿真
        3.3.1 数值仿真模型
        3.3.2 材料模型及参数
        3.3.3 理论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3.4 展开式定向战斗部动力响应过程的实验研究
        3.4.1 实验方案
        3.4.2 结果分析
    3.5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展开式定向战斗部铰链结构优化设计
    4.1 引言
    4.2 铰链失效分析及缓冲吸能结构设计
        4.2.1 失效分析
        4.2.2 缓冲吸能设计
    4.3 数值仿真研究
        4.3.1 仿真模型及材料模型
        4.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实验研究
        4.4.1 实验结构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展开式定向战斗部毁伤威力研究
    5.1 引言
    5.2 战斗部毁伤效应简介
        5.2.1 破片数量
        5.2.2 破片初速及飞行规律
        5.2.3 破片的空间分布
        5.2.4 破片杀伤面积
        5.2.5 破片对目标的毁伤作用
    5.3 预控破片形成原理
    5.4 数值仿真
        5.4.1 破片层结构模型
        5.4.2 二维仿真计算
        5.4.3 三维仿真计算
        5.4.4 三维模型与二维模型仿真结果对比
        5.4.5 破片对靶板毁伤威力
    5.5 实验研究
        5.5.1 实验方案
        5.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6 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8)防空导弹关键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防空导弹的发展
    1.1 第一代防空导弹
    1.2 第二代防空导弹
    1.3 第三代防空导弹
    1.4 第四代防空导弹
2 制导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遥控制导
    2.2 寻的制导
    2.3 复合制导
3 战斗部的发展现状
    3.1 爆破式战斗部
    3.2 破片式杀伤战斗部
    3.3 定向战斗部
    3.4 杆条杀伤战斗部
    3.5 多聚能装药战斗部
    3.6 子母式战斗部
4 导引律的发展现状
    4.1 经典导引律
    4.2 现代制导律
    4.3 智能制导律
5 结束语

(9)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若干理论与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定向战斗部关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定向战斗部威力研究现状
        1.2.2 定向战斗部定向起爆系统研究现状
        1.2.3 定向战斗部引战配合及毁伤效能评估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的破片速度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2.1 基于一维等熵流体理论的定向方向破片速度计算与修正
        2.1.1 定向方向破片速度计算
        2.1.2 速度修正
        2.1.3 破片速度增益规律
    2.2 偏心一线起爆定向战斗部破片速度分布计算
        2.2.1 偏心起爆破片速度径向飞散规律
        2.2.2 模型建立
        2.2.3 模型验证及结论
    2.3 偏心两线起爆定向战斗部破片速度计算
        2.3.1 爆轰波碰撞反射理论
        2.3.2 偏心两线起爆时破片速度计算及修正
        2.3.3 偏心两线起爆破片速度分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起爆方式对战斗部毁伤效能的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3.1 不同起爆方式对不同结构战斗部的毁伤威力影响研究
        3.1.1 战斗部设计及有限元模型
        3.1.2 起爆方式
        3.1.3 计算结果分析及结论
    3.2 偏心多点延时起爆对破片飞散角的影响
        3.2.1 延时起爆对破片周向飞散角的影响
        3.2.2 序惯起爆对破片轴向飞散角的影响
    3.3 同步性偏差对威力参数的影响研究
        3.3.1 起爆偏差下的计算结果
        3.3.2 结果检验及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战斗部定向起爆系统设计研究
    4.1 定向起爆爆炸逻辑网络设计研究
        4.1.1 爆炸零门可靠性窗口分析
        4.1.2 混合式异步与门的设计以及爆炸逻辑网络组网
        4.1.3 爆炸逻辑网络可靠性设计与功能试验研究
        4.1.4 爆炸逻辑网络可靠性分析
    4.2 柔性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设计与同步性测试研究
        4.2.1 一入二出同步起爆网络组网设计与试验
        4.2.2 一入四出同步起爆网络组网设计与试验
    4.3 柔性多点同步起爆网络起爆同步性分析与估计
        4.3.1 同步起爆网络结构
        4.3.2 间隙界面爆轰传递规律
        4.3.3 爆轰输出同步性测试
        4.3.4 同步性偏差模型建立
        4.3.5 试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定向战斗部引战配合研究
    5.1 目标方位探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1.1 目标探测系统组成和作用原理
        5.1.2 弹体转速测量研究
        5.1.3 螺旋角的设计与选取
    5.2 目标探测概率研究
        5.2.1 转速对探测概率的影响
        5.2.2 激光器布置对探测概率的影响
    5.3 最佳起爆延时和最佳起爆方位角研究
        5.3.1 相对运动方程建立
        5.3.2 相对运动方程的求解
        5.3.3 最佳起爆延时和方位角计算
    5.4 物理仿真及误差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定向战斗部毁伤效能试验与评估研究
    6.1 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毁伤试验研究
        6.1.1 样弹设计
        6.1.2 靶场布置
        6.1.3 试验结果处理
        6.1.4 数值模拟分析
    6.2 定向战斗部毁伤效能评估程序研究
        6.2.1 弹目交会模块
        6.2.2 引信探测模块研究
        6.2.3 破片威力场提取以及目标等效靶研究
        6.2.4 毁伤概率计算
    6.3 本章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战斗部原理样弹设计图纸
附录 B 定向战斗部毁伤效能评估软件(ALES v1.0)界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四、一种反导定向战斗部起爆控制器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导弹末敏弹组合姿态测量与智能决策因素影响分析[D]. 陈泽凯.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2]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D]. 侯生超. 中北大学, 2019(09)
  • [3]定向战斗部研究现状及展望[J]. 崔瀚,张国新. 飞航导弹, 2019(03)
  • [4]基于引信电子安全和解除保险装置的多点起爆控制技术研究[D]. 修忠明.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4)
  • [5]随动定向战斗部驱动旋转测试系统设计[D]. 王红宇. 中北大学, 2018(08)
  • [6]多点起爆方式作用机理及其在战斗部中的应用研究[D]. 沈慧铭.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7]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展开机理及毁伤效应研究[D]. 赵宇哲. 北京理工大学, 2017(02)
  • [8]防空导弹关键技术初探[J]. 张凯,杨锁昌,张宽桥,陈鹏. 飞航导弹, 2016(11)
  • [9]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若干理论与技术研究[D]. 李元.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9)
  • [10]引信电子安全定向多点起爆控制电路设计[J]. 韩克华,周俊,任西,褚恩义. 控制工程, 2016(04)

标签:;  ;  ;  ;  ;  

一种反导定向弹头起爆控制器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