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台风多发地区优质设施葡萄栽培研究

沿海台风多发地区优质设施葡萄栽培研究

一、台风多发沿海地区高品质设施葡萄种植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彬[1](2020)在《探析福安市葡萄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指出葡萄栽培已成为许多地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葡萄种植技术的改进,种植葡萄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使福安葡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通过深入分析福安葡萄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要优势和瓶颈,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福安葡萄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发展思路,对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阮兆英,祁百福,田晶,车旭涛,黄少珍,杨泽柳,袁文静[2](2020)在《深圳地区阳光玫瑰葡萄设施标准化栽培》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充分了解阳光玫瑰葡萄的生物学特性,在深圳地区开展阳光玫瑰葡萄的设施标准化栽培。【方法】从2014年开始,深圳市光明区、宝安区和龙岗区开始引种阳光玫瑰葡萄,通过对深圳神农果业有限公司、深圳市鹏城农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几个果园连续7年的田间观察和生产区试,并查阅国内一些地区的引种资料和种植技术。【结果】在设施条件下,采用高垄限根栽培、干旱胁迫等手段解决葡萄在深圳地区无法正常休眠的问题,并使用50%单氰胺20倍涂芽打破休眠促使葡萄正常萌芽。为确保阳光玫瑰葡萄能够正常生长,并保证果实品质,从栽培的设施建设、土壤改良、幼树管理、结果树管理、花序果穗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总结出一整套适合深圳地区阳光玫瑰葡萄的设施标准化栽培技术。【结论】在深圳地区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阳光玫瑰葡萄精品果。

肖楠舒[3](2020)在《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水旱灾害气象风险评估》文中认为水分与葡萄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紧密的关联,水分的盈亏可抑制葡萄的生长发育,从而降低葡萄的产量及品质。本研究由水分的盈亏可致葡萄产生病害风险的角度出发,选取葡萄生长过程中高风险的干旱及霜霉病害,针对可能引起其发生的气象条件展开研究,以中国葡萄主产区之一的环渤海地区为研究区域,以鲜食葡萄为研究对象,基于1981-2014年环渤海区域包括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在内的6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从气候资源角度探讨了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种植的适宜性,研究了该地区由于水分盈亏引起的鲜食葡萄干旱灾害以及霜霉病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灾害发生风险,以期为鲜食葡萄产业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增添理论依据。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环渤海地区的水分、温度条件能较好地满足鲜食葡萄生长发育需求。在水分适宜程度方面,各发育期的降水量总体满足鲜食葡萄对水分的要求,然而降水与需水随时间分配的一致性较差;在空间分布上,环渤海地区全区域水资源分布不均,降水呈自西向东增加的形式分布;环渤海地区的生长季活动积温适宜多种熟性葡萄的种植,且能满足高品质葡萄种植所需的热量条件。(2)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干旱灾害发生风险较高。鲜食葡萄发生干旱的高风险时期分布在新梢生长期及着色成熟期,而干旱的低风险时期为果实生长期;从空间分布上来看,该地区的干旱以轻旱为主,严重干旱高发区集中在河北省西部,而辽宁东部地区发生干旱的风险较小;从时间规律上看,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各生育阶段干旱的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多为全区域干旱,以着色成熟期发生全区域干旱的风险最高。(3)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存在一定的霜霉病害风险。从时间分布上看,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霜霉病害发生的高风险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上旬之间,正值葡萄的果实生长期以及着色成熟初期,病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多为全区域性病害;从空间分布上看,病害高风险区集中在辽宁东部沿海地区,病害发生频率最高可达3a两遇以上(>66.7%)。

刘成泽[4](2018)在《吉林省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文中指出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土地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光热资源,是我国抗寒葡萄栽培的重要省份。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因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种植葡萄成为我省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葡萄种植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和果农的重视,但因盲目跟风种植也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品种选择不准确,农药使用不规范,栽培管理技术粗放落后等给农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我省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通过对吉林省不同地理、气候特点分析,资料查阅,采用表格发放、实地走访调查和试验研究等方法,根据葡萄品种特性特征,开展本论文研究工作,旨在提出一套现适合我省不同区域特点的葡萄生产技术规范和产业发展的建议。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国内外葡萄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分析,结合我省的具体地理、气候条件,从发展历史、区域划分、品种结构等方面对吉林省葡萄产业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探讨发展葡萄产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根据吉林省具体情况,结合市场需求,按照不同品种特点提出适宜吉林省不同区域发展的品种。3、通过多个地区生产调研,针对栽培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较为系统的提出适合吉林省葡萄产业发展的优质、高效、丰产技术规范。4、针对阻碍葡萄产业发展的问题,从政策扶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王颖[5](2018)在《基于外部性和农户行为的农药过量施用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农药,可有效节约劳动、抑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农作物生产损失、增加农业经济效益。然而,农药过量施用会危害农业生产者健康和食品安全,污染耕地土壤、水资源等生态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对农药外部成本及其过量施用进行核算,治理农药大量残留导致的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问题,迫在眉睫。为研究农药过度施用量,本文以1991-2015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农药施用量为研究对象,依据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理论,借助ArcGIS软件首先对我国农药施用现状及农药施用量的空间分布变化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同时对比分析了各个国家农药监管政策。其次,对我国粮食生产中农药过度施用量进行了估算,发现以往学者对农药使用中的外部成本关注不够,大多从私人角度进行测算,忽略了农药使用中公共利益的损失,对农药外部成本的量化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为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本文以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为例,应用农药环境测算(Pesticide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PEA)工具和环境影响因子(Environmental Impact Quotient,EIQ),将农药过量施用的外部成本转移为对农药使用者、农产品消费者和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危害成本,,以此测算农药施用中的外部成本。此外,为测算社会和私人利益最大化视角下农药过度施用情况,将外部成本与损害控制模型相结合,估算了农药的最佳施用量和过度施用量。最后,本文选取了苏北、苏中、苏南的沛县、大丰县、启东县、姜堰市、南京六合区、常熟市共六个县市的蔬菜种植户数据,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以锚定效应理论为依据,探索了外部锚定和内部锚定对农户农药过量施用使用行为的影响,从而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我国农药施用现状看,我国农药施用量逐年增加,且空间自相关性逐年减弱,具体表现为:第一,农药施用量较高的地区由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向东北、西南地区迁移;第二,东北地区取代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农药施用的热点地区(施用量新增长点地区),农药施用的冷点地区(施用量新减少点地区)由东南沿海向中部地区迁移;(2)从农药过量施用情况看,第一,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类粮食作物农药施用的外部成本均呈现上升趋势,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深;第二,从农药最佳施用量角度分析,私人利益最大化时农药最优施用量总是大于社会利益最大化时农药最优施用量,使得二者在农药最优用量决策中易产生矛盾;第三,不论从社会最优角度还是私人最优角度三类农作物农药施用量均超过最佳施用量,其中水稻的农药过度施用量最多,小麦、玉米次之;(3)从农户农药过量施用行为角度分析,第一,农户的农药施用量决策受年龄的锚定效应较为显着,而性别的作用效果较小;第二,从内部锚角度分析发现,风险规避程度高(高锚值)的农户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较高,价格敏感程度高(低锚值)的农户农药过量施用水平较低,前者锚值越高锚定效应越强,后者则相反。可知,风险规避程度和价格敏感程度对农户用药行为的锚定效应较强;第三,从外部锚分析发现,农药知识越丰富(高锚值)和农药销售、施用监管越严格(高锚值)时,农户的农药过度施用量较低,说明农药施用技能培训和政府监管力度对农户过量用药行为的锚定效应作用明显,两者均表现为锚值越高,锚定效应越强。依据不同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农药施用量控制措施:(1)不同地区应采用差异化农药减量措施,对东部沿海、东北地区宜采用规模化病虫害防治方式,而生态脆弱的西部地区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重心施用低毒、高效的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2)公共部门应合理规制高毒农药产量,发展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强农药施用技术培训和对环境友好型用药行为的引导,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社会化防控,以解决农药过量施用、调和社会与私人利益最大化时农药施用量不一致的问题。(3)应依据农户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管理,注重老年农户的农药知识培训,对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进行价格补贴,制定农药施用效果评估标准和农药施用量记录制度等农药施用管理政策,通过科学引导,使农户用药行为更加安全、高效。

邱志鹏[6](2018)在《设施葡萄一年两熟不重叠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南方,夏黑葡萄通过一年两熟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产量。本文详细介绍了夏黑葡萄一年两熟的栽培技术,包括:第一次收获后的叶片黄化、落叶、修剪、刻芽、摘心、疏花疏果、套袋、采收时间、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其中,疏花疏果是提高葡萄品质的关键技术,在第一次果采收后,经过树体恢复并休息约一个半月可以生产品质和产量保证的第二次果。1、不同黄化剂和不同时间处理显着影响夏黑葡萄二次成花。以夏季果采果后第21天至第28天进行黄化剂处理的效果最佳,80%硫磺200倍+40%乙烯利1000倍液处理的成花率分别为195.45%显着高于40%乙烯利1000倍液的107.15%和80%硫磺200倍液的110.40%;采果后3周以80%硫磺200倍+400%乙烯利1000处理进行黄化处理的成花率可达144.75%,显着高于400%乙烯利1000倍液的97.35%和80%硫磺200倍液的86.75%;但夏季采果后3周和4周进行黄化剂处理的效果差异不显着。2、黄化处理应在夏季采果后2周-3周进行效果较佳。2014年夏季采果后2周黄化处理的成花率达207.77%高于采后3周黄化处理的193.56%,但差异不显着;2015年夏季采果后3周黄化处理的成花率达204.16%高于采后2周黄化处理的183.42%,但差异不显着。不进行黄化处理也可成花,2014和2015年的成花率分别161.25%和122.02%。3、修剪留芽数显着影响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萌芽成花。2015年冬季修剪留芽5、6、7、8个芽诱导成花数分别为144.00%、133.58%、136.63%和146.60%,显着高于留2-4个芽的修剪。夏季修剪留芽6-10个芽诱导成花数分别为 167.15%、195.23%、201.57%、211.43%、237.50%,显着高于留2-4个芽的修剪。4、破眠剂显着影响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花芽的形成。夏果和冬果均以2.5%单氰胺+2.0%包果良+0.02%省中耕处理诱导花芽的效果最佳,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夏果的花芽萌发率分别为139.3%、156%和177.3%,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合;冬果分别为127.6%、179.2%和190.5%;破眠剂诱导夏果和冬果的成花率差异不显着。5、冬季果的果穗和单果重分别为377g和5.8g,显着低于夏季果的518 g和7.4g;冬季果的可溶性固形物(TSS)为23.4%、可滴定酸含量为8.9%,高于夏季果的21.9%和8.3%,但差异不显着;冬季果花青素含量为7.51mg/g,显着高于夏季果的6.23mg/g。6、夏黑葡萄一年两熟不重叠栽培的夏果成熟期为6月1日-7月30日,冬季果成熟期为12月1日-1月31日。夏黑葡萄2年生、3年生、4年生、5年生的年产量分别为1370.2kg/亩、1670.7kg/亩、1925kg/亩、2045kg/亩;5年生以上的年产量控制在2000kg/亩,冬夏两季果产量比例应控制在2:5至3:5以保证下一年度继续两季果栽培。

王蕾[7](2017)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迅速发展,葡萄栽培越来越多元化,对葡萄气候区划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中国气候类型复杂,葡萄栽培品种多,区划难度大,以往的区划研究大多是针对某一个区域,小范围的区划较多,且大多数研究仅仅针对欧亚种葡萄,还没有形成结合多个葡萄种属并细致到各产区的区划研究。并且由于数据获取难度大,计算复杂,区划精度普遍不足。本研究旨在选取正确的区划指标、恰当的区划方法,以提高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研究的精确度。本研究对国内各地区、各葡萄种类区划指标进行筛选,选取无霜期(FFP)作为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干燥度(DI)作为水分指标,并加入生长季活动积温(AAT)这一热量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修正,以年极端低温、最热月平均温以及埋土防寒线作为辅助指标,在ArcGIS平台支持下,以中国2294个气象站点19822011年30年逐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并导入了中国全境90 m(3〞)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显着提高了对山地、峡谷、高原、盆地等地理因子以及高程的分辨率,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对地形因子如坡度、坡向以及遮蔽度的模拟精度。采用多元逐步回归与残差插值相结合的混合插值法对AAT和FFP进行模拟,分别建立其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利用交叉验证法对不同插值方法的误差大小进行对比,对各指标选取误差最小的插值方法,分别选用普通克里金法和反距离权重法对AAT和FFP空间回归残差进行插值,选用普通克里金法对DI进行空间内插,分别得到AAT、FFP、DI的栅格图层;在3个图层叠加的基础上绘制了高精度的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图。与以往绝大多数仅针对欧亚种葡萄的气候区划不同,此次中国葡萄气候区划适宜区包含了山葡萄栽培区、欧亚种栽培区、欧美杂种栽培区和避雨栽培区,并根据山葡萄、欧亚种葡萄以及欧美杂种葡萄抵御极端最低温的不同能力,分别绘制了埋土防寒线。随后,针对适宜栽培区中的酿酒葡萄栽培区,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近30年生长季AAT分布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热量逐渐减少的分布格局。青藏高原、川西高原、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中部、东北部终年冷凉,AAT<2500℃,不适宜葡萄种植;2500℃≤AAT≤2700℃的区域较小,主要分布在东北和内蒙;2700℃<AAT≤32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陕北、甘肃,宁夏和新疆也有少量分布;3200<AAT≤3500℃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辽宁、内蒙、陕西、宁夏及新疆;而整个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的热量都十分充沛,AAT>3500℃。(2)中国近30年生长季FFP分布整体上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分布格局。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及川西高原、东北地区及内蒙古中部、东北部终年低温,FFP<160d,热量条件不佳;西北东部及东北的部分地区热量条件基本满足葡萄正常生长所需,160≤FFP≤180;180<FFP≤200的地区热量条件非常适宜葡萄的生长,主要分布在新疆、辽宁及西北西部;新疆中部分布着面积广袤的沙漠区,致使绝大多数地区的FFP>200d;整个华南、长江中下游、华北地区、西南地区的热量都十分充沛,FFP>220d。(3)选用葡萄生长季DI为水分指标进行气候区划,将中国划分为8个区域:DI<0.6;0.6≤DI<1.0;1.0≤DI≤1.6;1.6<DI≤3.5;3.5<DI≤10;10<DI≤20;20<DI≤60;DI>60。中国近30年平均DI反映了中国南湿北干、东湿西干、沿海湿、内陆干的整体气候特点,并且由南至北,由东至西,干旱程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规律性。(4)以生长季FFP为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生长季DI为水分指标,加入生长季活动积温(AAT)这一热量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修正,以-35℃极端低温作为辅助指标,对AAT、FFP、DI的栅格图层进行叠加后,通过ArcGIS软件绘制高精度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图,将适宜栽培区划分为山葡萄栽培区、欧亚种栽培区、欧美杂种栽培区和避雨栽培区4个大区。(5)以生长季FFP为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热量指标,生长季DI为水分指标,加入生长季活动积温(AAT)这一热量指标对区划结果进行修正,以-35℃极端低温作为辅助指标,对AAT、FFP、DI的栅格图层进行叠加,绘制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图,将中国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划分为4区12亚区,大大提高了中国西南和东北等气候、地形特殊区域区划的准确度。(6)在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对适宜栽培区划分的12个不同气候类型的亚区分别进行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以不同成熟期葡萄品种对生长季AAT的需求范围为指标,绘制12幅针对每个亚区的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图,将12个亚区进一步细分为36个不同类型的小产区;以最热月平均温度为辅助指标,对每个亚区进行了适宜栽培品种的推荐,并对不同亚区的品种引进及栽培时的注意事项给出了建议。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酿酒葡萄栽培区类型多样,在不考虑土壤等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中国酿酒葡萄适宜区类型可细化至36种之多。与以往研究相比,此次区划结果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以及制图的分辨率均有极大提高,对全国酿酒葡萄适宜栽培区进行了更加细致精确的分类,对栽培品种的建议更有针对性,绝大部分地区引种时可直接参考区划结果,这对中国各产区未来葡萄种植及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周慧芬,徐云焕,孙钧[8](2016)在《浙江省不同栽培模式葡萄的效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比较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和大棚促早栽培等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露地栽培葡萄成本低于设施栽培葡萄,但果实品质和效益最低;钢架大棚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成本最高,但品质最佳,经济效益好于其他栽培模式。

李婉雪[9](2016)在《‘阳光玫瑰’葡萄优质栽培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阳光玫瑰’(’ShineMuscat’)葡萄为试材,研究了花前一周不同浓度CPPU处理对花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CPPU和GA3处理对果实无核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葡萄花穗的不同整穗方法对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盛花期前一周使用5个不同浓度(0、1、2、3、4和5 mg/L)的氯吡脲(CPPU)溶液对葡萄进行蘸花穗处理,花后两周统一用25mg/LGA3溶液对葡萄蘸果穗,研究CPPU处理对花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一周用CPPU处理可使花穗拉长,增大了果穗中果粒间的距离,提高了单果重和果粒的纵横径、果形指数,降低了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提高了可滴定酸。2.在盛花期和花后2周用不同的GA3和CPPU处理,结果表明,盛花期GA3结合CPPU处理比在花后2周处理能更好地增大纵径、单果重、无核率,更显着地升高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花后2周处理比在盛花期GA3结合CPPU处理更显着的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盛花期用25 mg/L的GA3溶液,花后2周用GA3和CPPU 25 mg/L+10 mg/L处理的果实品质较好,无核率高。3.开花前1周分别留花穗穗尖的3 cm、5 cm、7 cm和留副穗,疏除花穗其余部分,并以不整穗作为对照。不同整穗长度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的果实品质。3 cm、5 cm花穗整穗长度和留副穗的果实纵径显着大于不整穗。3 cm、5 cm和只留副穗显着性大于不整穗单果重。其中留花穗穗尖的5 cm和只留副穗能显着增加果实纵径、横径、果实单果重,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

梅军霞[10](2014)在《不同砧木对红玛斯卡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红玛斯卡特为欧亚杂交中晚熟鲜食葡萄品种,又名红亚历山大,是亚历山大葡萄的红色变异。因花芽分化优良,产量高且耐储藏,果实玫瑰香味浓厚,品质优,市场上颇受消费者的欢迎,但不足之处是在南方气候设施栽培条件,雨热同季气候下,易发生病害,造成植株徒长,果粒偏小、着色不均匀等。本试验拟以红玛斯卡特为接穗材料,以’420A’、3309C’、101’、Rupestrisdulot’、’Beaument’、’Macadams’、’Freedom’、’KangzhenNO.1’、’KangzhenNO.5’、Beta’、’Huajia NO.8’、’SO4’为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并与自根苗相比较,研究不同砧木对红玛斯卡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分析和测定12种砧木对嫁接植株‘红玛斯卡特’的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内在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浙江地区红玛斯卡特的抗性优良砧木,最大限度的克服其缺点,提高商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浙江地区葡萄产业的发展。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葡萄砧木品种的嫁接繁殖试验表明:不同砧木嫁接‘红玛斯卡特’的嫁接成活率差别明显,其中砧木‘抗砧1号’、‘贝达’、‘420A’的嫁接成活率最高,达100%,且嫁接苗的质量良好;砧木‘101’嫁接成活率其次,达88.9%,说明这4种砧木与‘红玛斯卡特’的嫁接亲和性较好。2.物候期方面:萌芽最早的是抗砧5号,比自根苗早4天,果实着色也最早,相反果实着色最迟的是华佳8号嫁接株果实待到7月中旬初着色,比自根苗晚10天;开花最早的是Macadams、抗砧5号比自根苗早3天,比自根苗开花迟的是砧木Beta、华佳8号。根据萌芽期、花期和果实软熟转色期,可以看出砧木Beaument、Macadams、抗砧5号嫁接能促早红玛斯卡特果实转色成熟,而砧木抗砧1号、Beta、华佳8号稍延成熟。3.生长结果习性方面:①生长方面:砧木’Rupestrisdulot’、’Kangzhen NO.5’、’Kangzhen NO.1’、’Macadams’对植株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增强其生长势;②结果方面:萌芽率最高的是Macadams,84.44%,萌芽率最低的是420A,65.75%低于自根苗8.06%;结果枝率最高420A比最低Freedom高18.56%,结果枝率和萌芽率共同影响着品种产量;以’420A’、’SO4’、Macadams’、Freedom’砧木嫁接的植株比自根苗明显提高产量。4.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方面:①外观,各组合间果实着色差异显着,其中h值小于0.3的有砧木101、Macadams、抗砧5号、华佳8号和自根苗,相反h值大于1的有抗砧1号、420A嫁接的品种,h值结果与试验基地实际表现相一致,砧木’101’、Macadams’、’Kangzhen NO.5’、HuajiaNO.8’嫁接的植株和扦插苗果实外观着色较紫红均匀。显着增大果穗和果粒的有砧木’Beaument’和’Freedom’。②内在,不同砧穗组合嫁接树的果实内在营养物质含量区别很大,其中同一时期采收的成熟果实中营养物质TSS含量、Vc含量和影响口感的固酸比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嫁接砧木’Rupestrisdulot’、101’和’Kangzhen NO.5’,分别为19.63%、6.88mg/100g、11.72.5.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得知:浙江地区与品种红玛斯卡特适宜性较好的砧木品种有‘S04’、‘抗砧5号’,且评判结果数值都大于0.6,均优于自根苗,与示范基地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二、台风多发沿海地区高品质设施葡萄种植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风多发沿海地区高品质设施葡萄种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探析福安市葡萄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福安葡萄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主要优势
    1.1 拥有强大科技服务体系
    1.2 拥有精细化管理体系
    1.3 拥有严控监管体系
    1.4 拥有完善产销链体系
2 福安葡萄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面临主要问题
    2.1 葡萄品种比较单一,产期集中
    2.2 标准化生产滞后,急待科技推广应用
    2.3 葡萄精深加工水平较低,有待于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2.4 台风气象灾害频发,竹木大棚抗风险能力不强
    2.5 葡萄面积扩大产量增高,市场营销压力大
    2.6 葡萄品牌宣传不足,有待于加大扶持力度
    2.7 缺乏创新思路,不适应现代人生活需求
3 福安葡萄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主要对策
    3.1 技术创新,助推葡萄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3.1.1 要调整优化葡萄品种结构多样化
        3.1.2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3.1.3 适当调节葡萄产期以满足市场需求
        3.1.4 要提高葡萄果品质量标准化
        3.1.5 重视台风前防御及灾后管理措施
    3.2 创新思路,积极开拓葡萄销售渠道
        3.2.1 要加大葡萄品牌推广常态化
        3.2.2 要拓展市场销售空间网络化
        3.2.3 要加强葡萄储藏保鲜技术水平
        3.2.4 要完善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体系化
    3.3 扩展领域,加大葡萄产业发展的多样化
        3.3.1 要加大葡萄加工产品开发系列化
        3.3.2 探索建立“科技小院”
        3.3.3 积极发展观光休闲葡萄
    3.4 加大扶持,加大葡萄产业政策支持的常态化

(2)深圳地区阳光玫瑰葡萄设施标准化栽培(论文提纲范文)

1 建园与定植
    1.1 园址选择
    1.2 土壤改良
    1.3 设施建设
    1.4 苗木定植
2 整形与修剪
    2.1 幼树整形
    2.2 结果树管理
        2.2.1 冬剪
        2.2.2 催芽与抹芽
        2.2.3 定枝与摘心
3 花序果穗管理
    3.1 疏花与无核保果处理
    3.2 果穗整形与果实膨大处理
    3.3 果实套袋与采收
4 水肥管理
    4.1 幼树期施肥
    4.2 结果树施肥
    4.3 水分管理
5 病虫害防治
    5.1 农业防治
    5.2 物理、生物防治
    5.3 化学防治
6 问题与建议
    6.1 建设标准化设施大棚,保证葡萄安全生长
    6.2 解决葡萄休眠问题,使葡萄整齐萌芽
    6.3 确保果实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3)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水旱灾害气象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葡萄栽培历史与现状
        1.2.2 葡萄生长各物候期分析
        1.2.3 葡萄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2.4 葡萄水旱灾害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特征
        2.1.4 土壤与水文特征
        2.1.5 社会经济
    2.2 研究数据来源
        2.2.1 气象数据
        2.2.2 葡萄产量和面积数据
        2.2.3 灾情统计数据
    2.3 研究方法
        2.3.1 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生育期划分及生育期内各月的作物系数
        2.3.2 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计算及鲜食葡萄干旱的判定
        2.3.3 水分盈余导致霜霉病害发生的指标选取
        2.3.4 干旱、霜霉病害发生频率及站次比的计算
        2.3.5 葡萄生育期活动积温、累计降水量及累计生理需水量的计算
        2.3.6 水分适宜度的计算
        2.3.7 插值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种植情况及适宜性分析
        3.1.1 环渤海地区葡萄种植面积及产量
        3.1.2 环渤海地区葡萄种植水分适宜性分析
        3.1.3 环渤海地区葡萄种植温度适宜性分析
    3.2 环渤海地区由水分亏缺导致鲜食葡萄干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3.2.1 鲜食葡萄干旱灾害等级评价指标验证
        3.2.2 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不同等级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3.2.3 鲜食葡萄各生育阶段干旱影响范围的变化特征
    3.3 环渤海地区由水分盈余导致鲜食葡萄霜霉病害时空分布特征
        3.3.1 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霜霉病害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3.3.2 鲜食葡萄各时期霜霉病害强度和范围的变化特征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论文创新点
    4.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4)吉林省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调查研究方法
    1.1 调查地区
    1.2 调查方法和内容
    1.3 统计分析
第二章 国内外生产现状
    2.1 世界葡萄产业现状
    2.2 中国葡萄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2.2.1 生产概况
        2.2.2 品种结构
        2.2.3 鲜食葡萄产业面临的形势
    2.3 吉林省葡萄产业现状
第三章 吉林省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技术推广工作落后
    3.2 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
    3.3 盲目引种
    3.4 农药使用不规范
    3.5 标准化程度低
    3.6 栽培管理技术落后
    3.7 机械化程度低
    3.8 人才队伍缺乏
第四章 吉林省葡萄产业发展对策及规范
    4.1 吉林省鲜食葡萄产业发展趋势
        4.1.1 品种优良化、栽培区域化
        4.1.2 新品种的选育与扩繁
        4.1.3 葡萄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无公害化
    4.2 吉林省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4.2.1 品种选择
        4.2.2 栽培区域化
        4.2.3 无公害绿色生产
        4.2.4 标准化生产
        4.2.5 保护地栽培
        4.2.6 加强技术推广工作和农药使用规范
        4.2.7 加强产业扶持
    4.3 优质、高效、丰产、绿色的葡萄生产规范
        4.3.1 优质葡萄园建立
        4.3.2 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4.3.3 肥水管理
        4.3.4 病虫害防治技术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基于外部性和农户行为的农药过量施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文章框架
        一、研究内容
        二、逻辑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不足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我国农药施用量时空演变的研究
    第二节 农药过量施用的理论研究
        一、农药过量施用的危害
        二、农药损害控制函数
        三、利润最大化理论
        四、引入农药的外部成本
    第三节 锚定效应及农户用药行为的理论研究
    第四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中外农药监管体系及我国农药施用现状
    第一节 中外农药监管体系对比分析
        一、美国、法国、韩国的农药监管体系
        二、我国农药监管体系
    第二节 中美法韩农药施用现状
        一、农药施用总量分析
        二、单位耕地农药施用负荷
        三、农药施用结构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药施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一、农药施用时空变化特征
        二、实证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论
第四章 我国粮食生产中农药过量施用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
        一、基本框架
        二、实证模型构建
        三、农药外部成本的测算
    第二节 数据来源
    第三节 实证结果
        一、水稻生产中农药过量施用实证分析
        二、小麦生产中农药施用的实证分析
        三、玉米生产农药使用实证结果分析
        四、水稻、小麦和玉米农药过量施用比较
    第四节 研究结果
第五章 锚定效应对农户农药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假设
        一、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内部锚效应
        二、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的外部锚效应
        三、三因素混合实验
    第二节 实验设计和数据来源
        一、实验设计
        二、数据来源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农户风险规避程度的锚定效应分析
        二、农户价格敏感程度的锚定效应分析
        三、农药知识培训的锚定效应分析
        四、政府监管力度的锚定效应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论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6)设施葡萄一年两熟不重叠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葡萄生产研究现状
        1.2.1 世界葡萄生产研究现状
        1.2.2 我国葡萄生产研究现状
    1.3 葡萄一年多熟栽培研究现状
        1.3.1 葡萄“一年两熟”的“两代同堂”模式
        1.3.2 葡萄“一年两熟”的“两代不同堂(夏果冬果)”模式
    1.4 打破休眠的主要方式和物质
        1.4.1 物理破眠
        1.4.2 化学破眠
    1.5 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地点的基本情况
        2.1.2 试验基础和现状
        2.1.3 供试品种
        2.1.4 主要药品及仪器
    2.2 栽培方法与步骤
        2.2.1 试验基地大棚、架势、树型及整形方法
        2.2.2 主要栽培步骤
    2.3 试验方法
        2.3.1 不同黄化药剂不同处理时间对夏黑葡萄二次成花的影响
        2.3.2 夏果采收黄化处理后不同恢复时间对冬果花芽分化的影响
        2.3.3 不同修剪方法对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萌芽成花的影响
        2.3.4 不同破眠剂对葡萄打破休眠效果的影响
    2.4 数据测定和记录
    2.5 测定方法
        2.5.1 萌芽率
        2.5.2 叶芽率
        2.5.3 花芽率
        2.5.4 结果系数
    2.6 花青素含量测定
    2.7 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黄化药剂和不同时间处理对夏黑葡萄二次成花的影响
        3.1.1 40%乙烯利1000倍液不同黄化时间对夏黑葡萄二次成花的影响
        3.1.2 80%硫磺200倍液不同黄化时间对夏黑葡萄二次成花的影响
        3.1.3 80%硫磺200倍+40%乙烯利1000倍液不同黄化时间对夏黑葡萄二次成花的影响
        3.1.4 不同黄化剂不同处理时间影响夏黑葡萄二次成花的小结
    3.2 夏果采收黄化处理后不同恢复时间对冬果花芽分化的影响
        3.2.1 2013年夏果采收后黄化处理不同恢复时间对冬果花芽分化的影响
        3.2.2 2014年夏果采收后黄化处理不同恢复时间对冬果花芽分化的影响
        3.2.3 2015年夏果采收后黄化处理不同恢复时间对冬果花芽分化的影响
        3.2.4 夏果采收黄化处理后不同恢复时间对冬果花芽分化的影响的小结
    3.3 不同修剪方法对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萌芽成花的影响
        3.3.1 冬季不同修剪方法对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萌芽成花的影响
        3.3.2 夏季不同修剪方法对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萌芽成花的影响
        3.3.3 不同修剪方法对夏黑葡萄一年两熟成花的影响
    3.4 不同破眠剂对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花芽率和叶芽率的影响
        3.4.1 不同破眠剂处理对夏黑葡萄夏果花芽率和叶芽率的影响
        3.4.2 不同破眠剂处理对夏黑葡萄冬果花芽率和叶芽率的影响
        3.4.3 不同破眠剂处理对夏黑葡萄一年两熟的影响
    3.5 不同挂果量对夏黑葡萄冬果成花的影响
        3.5.1 2014年夏黑葡萄夏果产量和冬果成花的影响
        3.5.2 2015年夏黑葡萄夏果产量和冬果成花的影响
    3.6 夏季和冬季破眠至各物候期天数的比较
    3.7 夏季和冬季果实的品质及产量的比较
        3.7.1 设施葡萄(夏黑)一年两熟的亩平均产量比较
        3.7.2 夏季和冬季果实的产量及品质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黄化处理达到模拟“历冬”效果
    4.2 修剪促进开花
    4.3 破眠剂的作用
    4.4 夏季果与冬季果物候期差异原因分析
    4.5 夏季果与冬季果的果实品质和产量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叶片黄化处理显着影响夏黑葡萄二次成花
    5.2 修剪留芽数显着影响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花芽的形成
    5.3 破眠剂显着影响夏黑葡萄一年两熟花芽的形成
    5.4 冬季果和夏季果在各项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
    5.5 设施葡萄(夏黑)一年两熟的亩平均产量控制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7)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葡萄栽培及产量概况
    1.2 影响葡萄生长的气候因素
        1.2.1 光照
        1.2.2 温度
        1.2.3 水分
        1.2.4 二氧化碳
    1.3 影响葡萄生长的其他因素
        1.3.1 土壤
        1.3.2 架式
        1.3.3 行间生草
        1.3.4 品种
        1.3.5 其他因素
    1.4 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进展
        1.4.1 国外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概况
        1.4.2 中国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概况
    1.5 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优点及应用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我国葡萄气候区划研究中的主要问题
        1.6.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近30年活动积温分布研究
    2.1 引言
    2.2 气象数据
        2.2.1 数据时段的选取
        2.2.2 全国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
        2.2.3 高精度中国全境 90m(3〞)分辨率DEM数据
        2.2.4 数据处理程序
    2.3 区划方法
        2.3.1 宏观地理因子及微地形因子的提取
        2.3.2 混合插值法的选用
        2.3.3 生长季AAT模型的建立
        2.3.4 非相关性因子的剔除
        2.3.5 空间内插法的选择
        2.3.6 残差ε栅格图层的建立
        2.3.7 AAT栅格图层的建立
        2.3.8 AAT阈值范围的选取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中国近30年生长季AAT分布状况
        2.4.2 中国8大区域生长季AAT整体状况
        2.4.3 中国8大区域近30年生长季AAT变化趋势分析
    2.5 讨论
        2.5.1 生长季AAT对葡萄生长的影响
        2.5.2 中国10大优质葡萄产区生长季AAT现状
        2.5.2.1 东北产区
        2.5.2.2 胶东半岛产区
        2.5.2.3 京津产区
        2.5.2.4 河北产区
        2.5.2.5 山西产区
        2.5.2.6 宁夏产区
        2.5.2.7 甘肃产区
        2.5.2.8 新疆产区
        2.5.2.9 云南产区
        2.5.2.10 黄河故道产区
        2.5.3 生长季AAT独立作为葡萄气候区划热量指标的局限性
    2.6 小结
第三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近30年无霜期分布研究
    3.1 引言
    3.2 气象数据
    3.3 区划方法
        3.3.1 宏观地理因子及微地形因子的提取
        3.3.2 混合插值法的选用
        3.3.3 生长季FFP模型的建立
        3.3.4 非相关性因子的剔除
        3.3.5 空间内插法的选择
        3.3.6 残差ε栅格图层的建立
        3.3.7 FFP栅格图层的建立
        3.3.8 FFP阈值范围的选取
    3.4 结果与分析
        3.4.1 中国近30年生长季FFP分布状况
        3.4.2 中国8大区域生长季FFP整体状况
        3.4.3 中国8大区域近30年生长季FFP变化趋势分析
    3.5 讨论
        3.5.1 生长季FFP变化对各区域选择葡萄品种的影响
        3.5.2 生长季FFP独立作为葡萄气候区划热量指标的局限性
    3.6 小结
第四章 中国近30年干燥度分布研究
    4.1 引言
    4.2 气象数据
    4.3 计算方法
        4.3.1 DI的计算方法
        4.3.2 ETO的计算方法
        4.3.3 葡萄作物系数Kc的确定
        4.3.4 DI插值法的选择
        4.3.5 DI阈值范围的选择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中国近30年生长季DI分布状况
        4.4.2 中国8大区域生长季DI整体状况
        4.4.3 中国8大区域近30年生长季DI变化趋势分析
    4.5 讨论
        4.5.1 不同时段及环境下作物系数KC的确定
        4.5.2 南方部分地区生长季DI的取值时段
        4.5.3 世界与中国代表性地区不同时段水分指标的比较
        4.5.4 世界与中国代表性地区不同时段DI的聚类分析
        4.5.5 中国代表性地区 7、8、9 月降水量分析
        4.5.6 中国代表性地区成熟季水热系数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葡萄气候区划
    5.1 引言
    5.2 气象数据
    5.3 区划指标及方法
        5.3.1 活动积温(AAT)
        5.3.2 无霜期(FFP)
        5.3.2.1 东亚种群葡萄的FFP范围
        5.3.2.2 欧亚种葡萄的FFP范围
        5.3.2.3 欧美杂种葡萄的FFP范围
        5.3.3 干燥度
        5.3.4 辅助指标——埋土防寒线(soil bury line,SBL)
        5.3.4.1 山葡萄埋土温度的确定
        5.3.4.2 欧亚种葡萄埋土温度的确定
        5.3.4.3 欧美杂种葡萄埋土温度的确定
        5.3.5 区划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4.1 中国葡萄气候区划结果
        5.4.2 中国现有葡萄产区分布与气候区划结果对照
    5.5 讨论
        5.5.1 对中国南方进行气候区划的灵活性
        5.5.1.1 日照时长
        5.5.1.2 无霜期
        5.5.1.3 降雨量
        5.5.2 小气候对区划的影响
        5.5.3 规避有害自然气象因素
        5.5.4 利用有利自然气象因素
        5.5.4.1 地形地势的有利影响
        5.5.4.2 大面积水域的有利影响
    5.6 小结
第六章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
    6.1 引言
    6.2 气象数据
    6.3 区划指标及方法
        6.3.1 AAT、FFP及年极端最低温取值的确定
        6.3.2 DI取值的确定
        6.3.3 区划方法
    6.4 结果与分析
    6.5 讨论
        6.5.1 中国十大酿酒葡萄产区在区划结果12个亚区内的分布
        6.5.2 对边缘地带DI的模拟
        6.5.3 对特殊区域的辅助区划指标
        6.5.4 适宜栽培区的埋土防寒问题
    6.6 小结
第七章 中国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
    7.1 引言
    7.2 气象数据
    7.3 区划指标及方法
        7.3.1 不同成熟期葡萄品种的生长季AAT
        7.3.2 最热月平均温度
        7.3.3 区划方法
    7.4 结果与分析
        7.4.1 中国酿酒葡萄品种区域化结果
        7.4.2 各气候亚区内最热月均温的分析
        7.4.3 对12个亚区内不同成熟期葡萄的品种区域化
        7.4.3.1 凉温区
        7.4.3.2 中温区
        7.4.3.3 暖温区及暖热区
    7.5 讨论
        7.5.1 中国酿酒葡萄产区的分布及生态条件
        7.5.2 中国特殊地区的品种区划
    7.6 小结
第八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8)浙江省不同栽培模式葡萄的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浙江省葡萄产业基本情况
    1.1 产业现状
    1.2 发展历程
2 不同栽培模式特点分析
    2.1 露地栽培
    2.2 设施栽培
        2.2.1 避雨栽培
        2.2.2 大棚促成栽培
3 不同栽培模式生产成本及效益比较
4 对策与建议
    4.1 优化品种结构,强化良种引选育工作
    4.2 加强设施栽培的研究,提高生产效益
    4.3 合理安排熟期,拓展市场空间
    4.4 提高设施葡萄发展规模,拓展葡萄产业功能

(9)‘阳光玫瑰’葡萄优质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阳光玫瑰’特征特性与几种关键优质栽培技术
    1 ‘阳光玫瑰’葡萄品种简介
        1.1 生物学特性
        1.2 生长结果习性与物候期
        1.3 果实经济性状
        1.4 控制产量
    2 优质关键栽培技术
        2.1 有核品种的无核化及果粒膨大技术
        2.2 花穗修剪技术研究
        2.3 套袋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花前一周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的花穗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花前不同浓度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花穗生长的影响
        2.2 花前一周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纵横径及果形指数的影响
        2.3 花前一周不同浓度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2.4 花前一周不同浓度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5 花前一周不同浓度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GA_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无核化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GA_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纵横径及果形指数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GA_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GA_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浓度GA_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5 不同浓度GA_3和CPPU对‘阳光玫瑰’葡萄无核率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阳光玫瑰’葡萄花穗的不同整穗方法对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纵横径及果形指数的影响
        2.2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阳光玫瑰’葡萄成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创新点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不同砧木对红玛斯卡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葡萄嫁接栽培历史与现状
        1.1 国外葡萄嫁接栽培历史与现状
        1.2 国内葡萄嫁接栽培历史与现状
    2 葡萄砧木主要种质资源简介
    3 常见葡萄砧木品种杂交来源
    4. 葡萄砧木的抗性
        4.1 抗寒性
        4.2 抗旱性
        4.3 耐盐碱性
        4.4 耐涝性
        4.5 耐酸性
        4.6 抗病虫性
    5 葡萄嫁接机理的研究进展
    6 砧木和接穗之间的相互影响
        6.1 砧木对接穗生长发育的影响
        6.1.1 砧木对接穗营养生长的影响
        6.1.2 砧木对接穗产量的影响
        6.1.3 砧木对接穗果实品质及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6.1.4 砧木对接穗抗性的影响
        6.2 接穗对砧木的影响
        6.3 砧穗之间相互影响机制
        6.4 砧穗组合选配
    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基地
    2 试验材料
        2.1 砧木品种的来源与选育者
        2.2 红玛斯卡特葡萄简介
    3 试验方法
        3.1 形态学特征调查
        3.2 生物学特征调查
        3.2.1 物候期调查
        3.2.2 生长结果习性调查
        3.2.3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调查
        3.3 葡萄砧木的亲和性试验
        3.4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嫁接亲和力与成活率比较
    2 物候期比较
    3 生长结果习性比较
        3.1 新梢生长
        3.2 结果习性
    4 果实外观品质比较
        4.1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4.2 果实着色
    5 果实内在品质比较
    6 模糊综合评判
第四章 讨论
    1 砧木选择的原则
    2 关于综合评判阈值的确定
    3 不同砧木嫁接红玛斯卡特不同程度上改变其生物学特征的可能原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台风多发沿海地区高品质设施葡萄种植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探析福安市葡萄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J]. 王小彬. 福建热作科技, 2020(04)
  • [2]深圳地区阳光玫瑰葡萄设施标准化栽培[J]. 阮兆英,祁百福,田晶,车旭涛,黄少珍,杨泽柳,袁文静.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6)
  • [3]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水旱灾害气象风险评估[D]. 肖楠舒.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4]吉林省葡萄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D]. 刘成泽. 吉林农业大学, 2018(03)
  • [5]基于外部性和农户行为的农药过量施用问题研究[D]. 王颖. 安徽财经大学, 2018(07)
  • [6]设施葡萄一年两熟不重叠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邱志鹏.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1)
  • [7]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中国酿酒葡萄气候区划及品种区域化研究[D]. 王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8]浙江省不同栽培模式葡萄的效益分析[J]. 周慧芬,徐云焕,孙钧. 浙江农业科学, 2016(06)
  • [9]‘阳光玫瑰’葡萄优质栽培技术研究[D]. 李婉雪.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10]不同砧木对红玛斯卡特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D]. 梅军霞.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2)

标签:;  ;  ;  ;  ;  

沿海台风多发地区优质设施葡萄栽培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