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乳灵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梁欢,孙宇建,付娜,黄巧,赵文洁,王纯,张董晓[1](2021)在《中医药补肾调冲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医学认为肾虚、冲任失和与乳腺增生症的形成及发展关系密切,在中医治则治法中重视补肾调冲法。查阅相关中医内治法、外治法、联合应用、心理疗法等中医药补肾调冲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文献,对中医药补肾调冲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现状进行评述,为临床运用补肾调冲法治疗乳腺增生症提供依据。
连小龙,韩涛[2](2017)在《中药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药及复方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为乳腺增生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乳腺增生"为关键词,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选择相关文献。结果:中药通过调节激素和受体水平、抗新生血管生成、抗氧化、改善血液黏稠度、调节免疫功能、诱导细胞凋亡、调控微量元素来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结论:乳腺增生实验研究中,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研究缺少系统性,只注重单个方面的研究。因此,今后应当围绕Kisspeptin/GPR54系统以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来研究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
张颖[3](2017)在《止痛消结汤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性激素T及FSH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止痛消结汤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症大鼠血清中的卵泡雌激素(FSH)、睾酮(T)水平的影响,从激素作用的角度探讨止痛消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0只健康未孕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乳癖消对照组、止痛消结汤高剂量组、止痛消结汤中剂量组和止痛消结汤低剂量组。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连续25天后,改肌注黄体酮注射液连续5天,建立乳腺增生症动物模型,显微镜下观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证实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药物治疗。止痛消结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高、中、低剂量浓度给实验大鼠灌胃,乳癖消组给予乳癖消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30天。大鼠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小时,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对大鼠进行麻醉,楔形取下大鼠第2对右侧乳房,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的卵泡雌激素(FSH)和睾酮(T)的含量。结果:1.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造模前经肉眼观察,各组大鼠的乳头直径、乳头高度基本相近。造模30天后,造模大鼠与空白组大鼠比较,乳头直径与高度显着增大。给予药物灌胃治疗结束后,各治疗组大鼠乳头高度和乳头直径比模型组明显缩小,止痛消结汤低剂量组尤为显着。止痛消结汤低剂量组优于乳癖消组及止痛消结汤中、高剂量组。2.止痛消结汤对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造模第30天随机处死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各5只,取第2对右侧乳腺做病理切片。大鼠乳腺组织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可见,大鼠乳腺小叶增多、增大,腺泡数量增多、腺泡间相互融合成团,导管数目增多,导管扩张,小叶间及导管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增生。3.止痛消结汤对大鼠血清中FSH、T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FSH含量升高,T含量降低(P<0.001)。经药物灌胃治疗后,止痛消结汤低剂量组显着降低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中FSH含量,升高T的含量,且优于乳癖消组(P<0.001)。结论:止痛消结汤可以通过减轻乳腺结缔组织的炎症、水钠潴留状态,进一步减轻乳腺小叶间水肿来缓解乳腺增生;止痛消结汤可调节乳腺增生症大鼠血清中FSH、T含量,从而减轻大鼠乳腺组织增生性损伤。
尹小强[4](2016)在《艾灸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症疗效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乳腺增生症(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MGH)是一种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乳腺疾病,多见中青年妇女发病,其发病率居全部乳腺疾病的首位。乳腺增生症的本质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临床以乳房肿块和疼痛为主要表现,并随着月经周期或情绪的波动呈现周期性变化。目前,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西医临床以内服激素和手术治疗为主,激素药物副作用大、服用疗程长、而且可能加重人体内分泌的失调。艾灸是中医学传统的外治疗法之一,具有调和阴阳、温通经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等诸多功效。艾灸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课题通过艾灸肝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治疗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观察艾灸对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乳头直径、乳腺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下丘脑弓状核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阳性神经元表达、垂体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mRNA表达及血清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的影响,观察艾灸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症的疗效,初步探讨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机理,以期为研究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症作用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雌性清洁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和抓握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艾灸组大鼠以雌孕激素联合肌肉注射法制备乳腺增生症模型,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艾灸组在造模成功后取肝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行艾灸治疗、每日1次,每次15min;抓握组采用与艾灸组相同方式抓握动物,但不施灸。14天后治疗结束,观察大鼠乳头直径、HE染色观察大鼠乳腺组织形态结构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区GnRH阳性细胞表达、RT-PCR法检测大鼠垂体LH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E2、P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增大,乳腺组织增生明显,经艾灸治疗后,艾灸组大鼠乳头直径较模型组明显减小(P<0.05),乳腺组织增生情况极大改善,正常组及抓握组乳头直径无明显改变;(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区GnRH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区GnRH阳性细胞表达显着减少;(3)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垂体LHmRNA表达显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垂体LHmRNA表达显着降低;(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明显升高,血清P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明显降低,血清P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艾灸疗法能明显改善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乳腺组织形态结构,缩减乳腺增生肿块大小,降低下丘脑弓状核区GnRH阳性细胞和垂体LHmRNA表达,并能够调整血清E2、P含量,提示艾灸对乳腺增生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推测艾灸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下丘脑弓状核区GnRH分泌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进而使雌孕激素水平恢复正常,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目的。
李文娜[5](2016)在《止痛消结汤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性激素受体(AR、ER、PR)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止痛消结汤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症大鼠乳腺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表达水平的观察及半定量分析,从调节性激素受体表达的角度探讨止痛消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作用机理。方法:将70只SPF级雌性健康成年未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乳癖消对照组、止痛消结汤高剂量组、止痛消结汤中剂量组和止痛消结汤低剂量组。肌注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连续25天后,改肌注黄体酮注射液连续5天,建立乳腺增生症动物模型,显微镜下观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证实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药物治疗。止痛消结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高、中、低剂量浓度给实验大鼠灌胃,乳癖消组给予乳癖消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30天。大鼠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小时,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对大鼠进行麻醉,楔形取下大鼠第2对右侧乳房,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染色,观察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情况同时对受体含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止痛消结汤对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模型组大鼠与空白组大鼠比较,其第2对乳房乳头高度和乳头直径有显着增加(P<0.01);给予药物灌胃治疗结束后,各治疗组大鼠乳头高度和乳头直径比模型组明显缩小,止痛消结汤高剂量组尤为显着(P<0.01)。止痛消结汤高剂量组优于乳癖消组及止痛消结汤中、低剂量组(P<0.05)。乳癖消组与止痛消结汤低剂量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止痛消结汤对大鼠乳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大鼠乳腺组织切片HE染色后镜下观察可见,空白组大鼠乳腺导管上皮排列规则,导管腔、腺泡腔无扩张,小叶及小叶中腺泡数极少。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的腺泡及导管大量增生,小叶内腺泡密集,腺泡腔和腺导管腔明显扩张,腔内出现大量分泌物。经药物灌胃治疗后,止痛消结汤低剂量组变化不明显,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前者乳腺导管上皮排列较规则,腺泡数量不多,导管腔无扩张,腔内分泌物较少或无分泌物。乳癖消组可见不同程度的腺泡增生,腺泡腔和腺导管腔轻度扩张,腔内分泌物不多。3.止痛消结汤对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及AR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AR表达明显增多(P<0.01)。经药物灌胃治疗后,止痛消结汤高剂量组显着降低乳腺增生症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及AR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且优于乳癖消组(P<0.05)。结论:止痛消结汤能够减轻乳腺增生症大鼠乳房的充血、水肿状态,改善乳腺组织增生程度;止痛消结汤可调节乳腺增生症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及AR蛋白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乳腺组织增生性损伤。
凃乾,尹小强,王彦春,万明,师海容,杨荣,陈小青,张文娟[6](2016)在《不同选穴艾灸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下丘脑GnRH mRNA及乳腺ER亚型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不同穴位艾灸对乳腺增生症模型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及相关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雌孕激素肌肉注射法制备大鼠乳腺增生症模型;将5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局部取穴组、艾灸远端取穴组及抓握组共5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及抗抓握组外,其他组造模,分别行艾灸治疗,治疗结束后分别测量大鼠第2、3对乳头直径;取下丘脑和第2对左侧乳腺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下丘脑GnRH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ERα、ERβ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抓握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增大,下丘脑GnRH mRNA、乳腺ERα和ERβ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局部取穴组和艾灸远端取穴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减小、下丘脑GnRH mRNA和乳腺ERα表达均下降,ERβ表达均增高(P<0.05);与艾灸局部取穴组比较,艾灸远端取穴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减小、下丘脑GnRH mRNA和乳腺ERα表达下降,ERβ表达增高(P<0.05)。结论艾灸能够显着减小增生组织体积、下调乳腺增生症大鼠下丘脑GnRH mRNA和乳腺ERα表达,上调ERβ表达,这可能是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机制之一;在上述效应上,艾灸远端取穴具有优于艾灸近端取穴的优势。
白淑,何涛,白鸿,史建国[7](2015)在《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中医和西医上介绍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乳腺增生对激素、神经递质、免疫功能、血液流变改变等方面阐述了乳腺增生对机体的影响;从年龄、月经、生殖因素、职业、文化程度、膳食等方面介绍近年来乳腺增生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为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及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
刘琴[8](2013)在《瓜蒌消癖颗粒防治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瓜蒌消癖颗粒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病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瓜蒌消癖颗粒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作用雌性健康未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乳癖消组(0.48g/kg)、瓜蒌消癖颗粒高、中、低剂量组(8.6、4.3、2.2g生药/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每只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E2)0.5mg/kg,1日1次,连续25天,随后皮下注射黄体酮(P)注射液4mg/kg,1日1次,连续5天,建立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停药10天,第41天开始模型组和各给药组继续皮下注射E2(0.5mg/kg),隔1日1次,连续30天,以维持乳腺增生模型。正常组皮下注射等量溶媒。同时于造模第41天各组开始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1日1次,连续30天。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每周测定体重一次;分别于造模前、造模20天、给药前、给药15天和给药30天,测量大鼠第3对乳头高度和直径;末次给药后取血,测定大鼠血清中E2、P、PRL、T水平;取大鼠子宫、乳腺,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取大鼠第3对乳房送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的ER、PR表达情况。对家兔实验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作用雌性健康未孕家兔49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乳癖消组(0.28g/kg)、瓜蒌消癖颗粒高、中、低剂量组(10、3、1g生药/kg)、瓜蒌消癖水提物组(3g生药/kg),每组7只。除正常组外,每只家兔皮下注射雌二醇(E2)注射液0.25mg/kg,1日1次,连续25天,随后皮下注射黄体酮(P)注射液1mg/kg,1日1次,连续5天,建立家兔乳腺增生病模型。第31天起,模型组及各给药组继续注射E2(0.25mg/kg),隔1日1次,正常组注射等量溶媒。同时各组开始灌胃给药(5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30天。观察家兔的一般状况,每周称重一次;分别于造模前,造模10天、20天、30天,给药10天、20天、30天测量第3对乳头高度和直径;末次给药后取血,检测血清中E2、P、PRL、T水平;血液肝素抗凝,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取子宫、乳腺,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取第3对乳房,用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对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乳头明显竖起,坚实充血,高度和直径显着增大(P<0.01),血清E2和PRL水平显着升高(pg/ml, uIU/ml,24.95±7.59vs74.26±19.12,262.62±55.34vs405.40±83.93,P<0.01),P和T水平明显降低(ng/ml,ng/ml,3.76±0.87vs2.22±0.82,0.06±0.05vs0.02±0.03,P<0.05~<0.01),乳腺系数和子宫系数增大(P<0.01)。乳腺小叶及腺泡数目增多,腺泡和导管增生、扩张,腔内有分泌物,ER与PR阳性表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瓜蒌消癖各剂量组和乳癖消组大鼠乳头高度明显降低(P<0.05~<0.01),高、中剂量组和乳癖消组大鼠乳头直径明显缩小(P<0.05~<0.01),高剂量组和乳癖消组血清中E2明显降低(55.14±16.38,50.83±20.57,P<0.05),高、中剂量组和乳癖消组血清PRL水平明显降低(318.76±88.43,310.67±58.68,300.61±91.94,P<0.05),P水平明显升高(3.11±0.80,3.34±1.12,3.21±1.17,P<0.05),乳腺系数明显降低(P<0.05),高剂量组和乳癖消组子宫系数降低(P<0.05)。瓜蒌消癖各剂量组乳腺组织形态学改变较模型组减轻,高、中剂量组和乳癖消组ER、PR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5~<0.01)。对家兔实验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作用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乳头呈红色、竖起,乳头明显增大,乳头高度直径显着增大(P<0.01),血清E2,PRL水平显着升高(pmol/L, uIU/ml,90.43±37.79vs871.86±267.44,7.26±1.05vs37.45±12.06,P<0.01),P和T水平显着降低(nmol/L,nmol/L,29.38±9.41vs7.55±3.73,1.37±0.43vs0.81±0.09,P<0.01)。乳腺和子宫重量增加,乳腺系数及子宫系数增大(P<0.01)。腺泡和导管增生、扩张,乳腺小叶及腺泡数目增多,腺泡腔、导管腔内有分泌物。与模型组比较,瓜蒌消癖各剂量组、水提组和乳癖消组乳头高度均明显缩小(P<0.05~<0.01),高、中剂量组和水提组乳头直径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和乳癖消组血清E2水平明显降低(P<0.05),P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高、中剂量组、水提组和乳癖消组PRL水平明显降低(P<0.05~<0.01),乳腺系数降低,高、中剂量组和乳癖消组子宫系数降低,瓜蒌消癖各剂量组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减轻。结论:瓜蒌消癖颗粒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内分泌激素紊乱,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有关。
刘琴,李莉,陈光亮[9](2012)在《乳腺增生病的辨证论治研究概况》文中认为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以乳房肿块和疼痛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多采用辨证论治:肝郁气滞型用疏肝通络方、疏郁散结汤等,痰凝血瘀型用逍遥蒌贝散、桂枝茯苓胶囊等,冲任失调型用乳痛安胶囊、消癖汤、健乳灵等,脾虚型用归脾汤、健脾行气补肾方、乳癖消胶囊联合逍遥丸等,此外还有在月经周期不同阶段采用周期疗法、中药内外合治法、中西药结合治法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以及乳腺组织中激素受体的表达,改善血流变及微循环,影响相关基因及生长因子等。
李德辉[10](2010)在《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研究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大鼠乳腺组织AP-2α、C-erbB-2的表达的影响及AP-2α、C-erbB-2的相关性。探讨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病大鼠的微观作用机制。方法:实验采用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复制乳腺增生大鼠模型,在单纯疾病造模基础上添加夹尾方式复制乳腺增生肝郁气滞病证结合模型。48只Wistar雌性大鼠同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疾病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三苯氧胺软膏组、乳癖方大、中、小剂量组和病证结合乳癖方组,分别进行乳房局部给药干预,观察各组大鼠乳房外形、乳腺组织形态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性激素的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乳腺组织AP-2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1.体重变化:大鼠经雌二醇、黄体酮联合造模并用药干预后,第二周内各组大鼠体重均有所下降,病证结合模型组和病证结合乳癖方组下降更明显。正常对照组与其它组比较体重下降不明显。第三、四周各组大鼠体重有所增长,第四周除病证结合模型组和病证结合乳癖方组外,其余各组都基本恢复到实验前水平,正常对照组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乳头高度、直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疾病模型组大鼠和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第2、3对乳头高度、直径明显增加(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的乳头高度、直径明显小于疾病模型组大鼠和病证结合模型组(P<0.05或P<0.01)。3.脏器系数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疾病模型组大鼠和病证结合模型组的大鼠子宫系数和肝脏系数显着增加(P<0.01),脾脏系数无明显变化。经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子宫系数降低(P<0.05或P<0.01),各组肝脏系数也有所降低,各组脾脏系数无统计学差异。4.性激素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疾病模型组大鼠和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血清E2含量显着增高,血清P含量明显降低,血清E2含量单纯疾病模型组与病证结合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血清E2含量降低、P含量升高(P<0.05或P<0.01)。但三苯氧胺软膏组血清E2含量降低到正常以下,并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形态学变化:单纯疾病模型组和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的乳腺组织病理形态都为重度增生,与正常对照组比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经药物干预后,各组能够显着改善模型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P<0.01)。6. C-erbB-2表达变化:C-erbB-2在正常对照组中无表达,复制乳腺增生模型后显着增高(P<0.01);经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能够显着降低C-erbB-2在大鼠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将大鼠乳腺组织按病理分级统计发现:随着乳腺组织增生程度的加重,C-erbB-2的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病理分级与C-erbB-2的表达关系密切(x2=38.72, P=0.000, Pearson列联系数C=0.432,P=0.000)。7.AP-2α表达变化:AP-2α在正常大鼠乳腺组织及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组织中均表达。复制乳腺增生模型后显着增高(P<0.01);经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能够显着能够降低AP-2α在大鼠乳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将大鼠乳腺组织按病理分级统计发现:随着乳腺增生病理级别的增高,AP-2a的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AP-2α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04, P<0.01)。AP-2α与C-erbB-2在大鼠乳腺增生组织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82,P<0.01)。结论:1.采用“苯甲酸雌二醇+黄体酮”方法,成功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夹尾方式成功建立肝郁型乳腺增生病证结合动物模型。2.乳癖方对实验性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及肝郁型乳腺增生病证结合模型大鼠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孕酮含量,调节血液中雌孕激素的相对平衡而实现的。3.乳癖方可使大鼠乳腺增生组织AP-2α、C-erbB-2的表达降低,说明通过转录因子AP-2α下调原癌基因C-erbB-2的表达也可能是防治乳腺增生病的机理之一。
二、健乳灵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健乳灵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补肾调冲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依据 |
1.1 乳房与肾、冲任二脉生理上的关系 |
1.2 乳房与肾、冲任二脉病理上的关系 |
2 中医内治法 |
2.1 分期论治 |
2.2 辨证治疗 |
2.3 专方治疗 |
3 中医外治法 |
3.1 针刺治疗 |
3.2 中药外用 |
4 联合应用 |
5 心理疗法 |
6 小结 |
(2)中药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型建立 |
2 抗乳腺增生作用 |
2.1 调节激素水平 |
2.2 调节受体表达量 |
2.3 抗新生血管生成 |
2.4 抗氧化 |
2.5 改善血液黏稠度 |
2.6 调节免疫功能 |
2.7 诱导细胞凋亡 |
2.8 调控微量元素 |
3 讨论 |
(3)止痛消结汤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性激素T及FSH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1.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1.1 有关概念的认识 |
1.2 对乳房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认识 |
1.3 祖国医学对乳癖病因病机的认识 |
1.4 乳癖的中医辨证分型及规范化研究 |
1.5 乳癖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
1.6 乳癖的现代中医诊疗思路与体会 |
2.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2.1 关于病名的认识 |
2.2 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机制 |
2.3 乳腺增生症的诊断 |
2.4 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 |
2.5 乳腺增生症的现代医学治疗 |
2.6 乳腺增生症的检查和预防 |
3.止痛消结汤的研究积累 |
3.1 止痛消结汤的成方解析 |
3.2 止痛消结汤的现代药理学探究 |
3.3 止痛消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作用机理研究 |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过程 |
4.统计学处理 |
5.实验结果 |
5.1 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
5.2 止痛消结汤对大鼠血清中FSH、T水平的影响 |
6.实验结论 |
7.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
附录B: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
致谢 |
(4)艾灸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症疗效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实验研究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各组大鼠乳头直径的变化 |
2 各组大鼠乳腺组织形态结构病理学变化 |
3 各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GnRH神经元表达变化 |
4 各组大鼠垂体LH mRNA表达变化 |
5 各组大鼠血清E2、P含量变化 |
讨论 |
1 中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3 动物模型评价 |
4 选穴依据 |
5 HPOA与乳腺增生症的关系 |
6 GnRH与HPOA轴及乳腺增生症的关系 |
7 艾灸发挥作用的机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乳腺增生症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止痛消结汤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性激素受体(AR、ER、PR)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1.祖国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1.1 关于概念的认识 |
1.2 对乳房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认识 |
1.3 中医对乳癖病因病机的认识 |
1.4 乳癖的中医辩证分型及规范化研究 |
1.5 乳癖的中医药治疗概况4 |
2.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症的认识 |
2.1 关于乳腺增生症的命名 |
2.2 乳腺增生症的致病因素 |
2.3 乳腺增生症的发病机制 |
2.4 乳腺增生症的病理分类及病理表现 |
2.5 乳腺增生症的诊断 |
2.6 乳腺增生症与乳腺癌的关系 |
2.7 乳腺增生症的现代医学治疗 |
2.8 乳腺增生症的预防和护理 |
3.止痛消结汤的研究积累 |
3.1 止痛消结汤组方分析 |
3.2 止痛消结汤现代药理研究 |
3.3 止痛消结汤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理探讨 |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造模方法 |
2.3 给药方法 |
2.4 灌胃方法 |
2.5 标本的采集 |
2.6 各项指标观测 |
3. 实验过程 |
4. 统计学处理 |
5. 实验结果 |
5.1 大鼠乳头直径、乳头高度的变化 |
5.2 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 |
5.3 大鼠乳腺组织中ER、PR及AR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 |
6.实验结论 |
7.讨论 |
7.1 关于动物模型的评价 |
7.2 止痛消结汤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
7.3 止痛消结汤对乳腺组织 ER、PR、AR 表达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不同选穴艾灸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下丘脑GnRH mRNA及乳腺ER亚型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仪器 |
1.1动物 |
1.2试剂与仪器 |
2 方法 |
2.1造模 |
2.2治疗 |
2.3取材 |
2.4指标检测 |
2.4.1免疫组化法观察乳腺组织ERα和ERβ表达 |
2.4.2 RT-PCR法检测下丘脑GnRH mRNA表达 |
2.5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各组大鼠乳头直径比较 |
3.2各组大鼠下丘脑GnRH mRNA表达的比较 |
3.3各组大鼠乳腺组织ERα和ERβ表达的比较 |
4 讨论 |
(7)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乳腺增生病的病因 |
1.1 中医学上的病因 |
1.2 西医学上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 乳腺增生病对身体的影响 |
2.1 乳腺增生对激素的影响 |
2.2 乳腺增生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
2.3 乳腺增生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2.4 乳腺增生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2.5 其他药效学指标的影响 |
3 影响乳腺增生的相关因素 |
3.1 年龄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
3.2 月经、生殖因素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
3.3 职业、文化程度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
3.4 膳食与乳腺增生的关系 |
3.5 乳腺良性疾病史、乳腺囊性增生显示与乳腺增生有密切的关系 |
3.6 其他因素佩戴胸衣过紧甚至用钢圈固定而致乳房血液淋巴循环不畅也是导致此病的一个因素[24]。此外,随着现代化、工业化进展,在多达8 5 000种以上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工业产品中,不少含有酚A环的基本化学结构,被称为外源性雌激素(Xenoestrogen)或环境雌激素。当它们进入人体后,可降解为类似雌二醇的甾体激素,因此可能成为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的致病因素。 |
(8)瓜蒌消癖颗粒防治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前言 |
实验一 瓜蒌消癖颗粒对大鼠实验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制备、分组及给药 |
2.2 动物一般状态观察 |
2.3 大鼠乳头高度、直径的测定 |
2.4 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测定 |
2.5 大鼠乳腺、子宫重量及系数 |
2.6 大鼠乳腺病理学观察 |
2.7 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测定 |
2.8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对大鼠一般状况的影响 |
3.2 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头高度、直径的影响 |
3.3 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
3.4 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子宫系数的影响 |
3.5 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乳腺病理组织的影响 |
3.5.1 各组大鼠乳腺肉眼下观察 |
3.5.2 各组大鼠乳腺光镜下观察 |
3.6 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激素受体的影响 |
实验二 瓜蒌消癖颗粒对家兔实验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制备、分组及给药 |
2.2 动物一般状态观察 |
2.3 家兔乳头高度、直径的测定 |
2.4 家兔血清激素水平的测定 |
2.5 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 |
2.6 家兔乳腺、子宫重量及系数 |
2.7 家兔乳腺病理学观察 |
2.8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对家兔一般状况的影响 |
3.2 对乳腺增生模型家兔乳头高度、直径的影响 |
3.3 对乳腺增生模型家兔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
3.4 对乳腺增生模型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3.5 对乳腺增生模型家兔乳腺、子宫系数的影响 |
3.6 对乳腺增生模型家兔乳腺病理组织的影响 |
3.6.1 各组家兔乳腺肉眼下观察 |
3.6.2 各组家兔乳腺光镜下观察 |
讨论 |
4.1 乳腺的组织结构 |
4.2 乳腺的发育与内分泌激素的关系 |
4.3 传统医学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
4.3.1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
4.3.2 中药治疗 |
4.4 现代医学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
4.4.1 病因与发病机制 |
4.4.2 病症分型及病理生理的改变 |
4.4.3 药物治疗 |
4.5 乳腺增生动物模型的复制 |
4.6 阳性药物的选择 |
4.7 瓜蒌消癖颗粒组方的合理性 |
4.8 瓜蒌消癖颗粒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
4.8.1 瓜蒌消癖颗粒对乳头高度直径的影响 |
4.8.2 瓜蒌消癖颗粒对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 |
4.8.3 瓜蒌消癖颗粒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4.8.4 瓜蒌消癖颗粒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
4.8.5 瓜蒌消癖颗粒对乳腺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 |
小结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乳腺增生病的辨证论治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论治 |
1.1 肝郁气滞型 |
1.2 痰凝血瘀型 |
1.3 冲任失调型 |
1.4 脾虚型 |
2 周期疗法 |
3 中药内外合治 |
4 中西药结合 |
(10)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目录 |
一 前言 |
二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2 西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认识 |
3 中医药对乳腺增生病动物模型作用机制的研究 |
4 乳腺增生病中医药外治的实验研究 |
三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图一 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图片 |
附图二 大鼠乳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图片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参与课题 |
致谢 |
四、健乳灵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补肾调冲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研究进展[J]. 梁欢,孙宇建,付娜,黄巧,赵文洁,王纯,张董晓. 北京中医药, 2021
- [2]中药抗乳腺增生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连小龙,韩涛.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03)
- [3]止痛消结汤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性激素T及FSH的作用研究[D]. 张颖.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7(04)
- [4]艾灸对实验性乳腺增生症疗效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 尹小强.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5]止痛消结汤对大鼠乳腺增生组织性激素受体(AR、ER、PR)表达的影响[D]. 李文娜.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16(10)
- [6]不同选穴艾灸对乳腺增生症大鼠下丘脑GnRH mRNA及乳腺ER亚型表达的影响[J]. 凃乾,尹小强,王彦春,万明,师海容,杨荣,陈小青,张文娟. 时珍国医国药, 2016(04)
- [7]乳腺增生病的研究概况[J]. 白淑,何涛,白鸿,史建国. 中国疗养医学, 2015(01)
- [8]瓜蒌消癖颗粒防治乳腺增生病的实验研究[D]. 刘琴.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3(07)
- [9]乳腺增生病的辨证论治研究概况[J]. 刘琴,李莉,陈光亮. 安徽医药, 2012(12)
- [10]乳癖方外用对乳腺增生模型大鼠干预研究[D]. 李德辉. 暨南大学,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