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五年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探索提高五年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探索有效途径,提高五年制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朱海霞[1](2021)在《英语专业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商务英语写作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是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进入职场的前提基础。本文基于2015—2019年某高校选修"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学生的作文构建语料库,从整体水平、发展规律和写作问题,探寻学生的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结果显示:商务英语写作总体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商务写作能力与训练强度、商务主干课程数量和学生前期英语水平正相关;学生写作问题集中在礼貌周全、格式、语法和词汇方面。本文发现可以通过增加商务体验训练、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强化课程论文制度,以帮助学生提高商务英语写作技能。

海客(HAYKEL T0UMI)[2](2021)在《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突尼斯中文教育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师资、教材、教学法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良好发展。本文立足于语言规划和汉语国际传播理论,对突尼斯中文教育进行历时与共时的研究,聚焦突尼斯中文教育的“三教”(师资、教材、教法)问题,分析突尼斯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评析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提出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对策,不仅可以为中文教育国别化研究增加一个个案,丰富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同时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突尼斯中文教育水平的提升,并且对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中文教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研究资料。我们对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和19所开设中文课程的高中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在大学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和1位输入式教师以及在高中任教的7位本土汉语教师进行了访谈,实地走访了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布尔吉巴语言学院、马尔萨高中等开设中文教育的学校和机构,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在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师资方面,突尼斯中文教师数量较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输入型教师,即由中国国家汉办派出的中国教师(7人);一类是突尼斯本土汉语教师(25人),其中在中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4人,毕业于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汉语本科专业的教师21人。突尼斯汉语师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格中文教师短缺;中文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缺乏中文教师选拔和评估标准;中文教师的专业培训不足;教师收入偏低导致教师热情不高。改进突尼斯中文师资的对策为:制定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标准;加大本土教师培养力度,充实突尼斯中文师资力量;加强中文教师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提高中文教师待遇水平。教材方面,40年以来突尼斯各高校中文教育一直使用中国政府赠送的通用型教材,以《新实用汉语课本》为主,本土中文教材只有一套在高中使用的教材《龙》,缺乏针对高校和培训机构的本土中文教材。教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输入型教材缺乏对突尼斯学习者的针对性;本土中文教材严重缺乏;教材种类不够丰富。改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的对策为:培养汉语知识足以承担编写任务的本土教师;本土教师和中国教师一起参加编写教材的项目;注重开发纵向的系列教材和横向的配套教材;根据突尼斯学习者的特点筛选教材内容。课程与教学方面,突尼斯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学法来支撑中文教学,教师常常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决定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法以语法翻译法为主,部分教师也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汉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不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够丰富;教学中缺乏中国文化元素,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改进突尼斯汉语教学的对策为: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听说能力培养;创造中文情景,营造轻松氛围,增加学习者的开口率;采用任务教学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为汉语学习者创造更多文化体验和语言实践的机会。从语言规划角度看,突尼斯是一个多语社会,中文在突尼斯的地位不太高,中文教育的竞争力有待提升。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中文教育缺乏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中文教育体系不完整,教育机构数量无法满足中文学习需求;突尼斯中文教育存在“四缺”现象,即:缺乏行业标准、缺少专业的汉语师资、缺少有针对性的本土汉语教材、缺少适合突尼斯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法,直接影响了中文教育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发展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一)政府应更加重视中文教育,为中文教育发展提供更多支持;(二)增加各级各类中文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中文教育规模;(三)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包括汉语能力标准、教学大纲、教师标准等),确保中文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四)解决“三教”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中文教育水平;(五)加强与中国高校和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合作;(六)借鉴法国中文教育的有关标准和汉语教材。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在中文教育发展上存在一些共同特点,因此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有一定借鉴意义。

龚维君[3](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都有了极大的发展,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推动着我国文学现代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之初,为积极恢复生产与发展,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发达国家的借鉴学习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外国文学作为其他国家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我国借鉴学习的一部分。故本文将以现代化为背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部分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将以语言类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主,对其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选取综合类高校南京大学以及师范类高校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对二十一世纪以来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外国文学类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简要阐明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内容,构建论文研究框架。第二章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第三章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现代化背景: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思潮、政治现代化进程、经济现代化进程以及文学现代化进程四个方面着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梳理。第四章主要考察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期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情况。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课程设置中更为注重对语言基础的教育学习,对于外国文学类的课程设置较改革开放前有明显增加,但研究内容较为宽泛,课程数量与基础语言类课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第五章主要研究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的外国文学课程设置情况。通过对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研究发现,新世纪以来各大高校对人文教育的关注程度愈加深厚,外国文学类课程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课程设置日趋合理化。三所高校虽有所区别,但是均增加了外国文学类课程的数量,增设了大量具有针对意义的外国文学流派或作品研究的课程。第六章是结语,对未来相关研究的展望,同时归纳本研究发现。基于对各类历史史料以及各校的课程设置的梳理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外国文学课程设置受到国家政治层面的影响,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开设了多种历史类课程,外国文学类课程数量较少,研究范围大。二是自改革开放至二十世纪末期,受国家重视经济发展的政策影响,高校课程设置出现调整,趋于合理化,外国文学课程占比有所上升,研究涉及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研究内容开始深化。三是二十一世纪以来,人文教育开始受到关注,文学类课程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论是哪一类型的高校,这一时期的外国文学类课程所占比重都较大,涉及国家更为多元化,研究广度更大,研究内容也更为细致化。

阮琼煜[4](2020)在《小语种专业外语焦虑现状和来源探究 ——以阿拉伯语专业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外语学习研究领域,从学习者差异视角出发,外语学习专家发现除个体认知能力和人格特点因素之外,情绪和情感变量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的影响不容忽视。外语焦虑,是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特有情感,对语言学习过程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中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焦虑情绪对语言习得结果有负面影响。大量的实证研究亦表明,外语焦虑和成绩之间基本存在着负相关。外语焦虑研究在焦虑影响,量表制定,影响因素,降低焦虑的措施等方面已有不少成果。但国内的外语焦虑研究以英语学习焦虑独大,其他语种基本空白。中国的深入对外开放急需多语种人才,小语种的教育和学习急需受到重视。小语种专业大学生为国家小语种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不同于学习通用英语的其他专业和英语专业大学生,他们是有经验的二语学习者。英语和小语种学习者的初始心智和生理条件不同,小语种在中国也有不同的语言条件和语言特点。鉴于目前小语种的语言焦虑尚未有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阿拉伯语专业本科生为例,探究阿拉伯语本科生阿语学习焦虑,重点从多项技能维度进行实证,并探究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两所高校共181名阿语专业本科生进项研究。结果显示,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技能上均存在焦虑感,其中听力最高,阅读第二,口语第三,写作最低。听力焦虑处于高焦虑水平其余三项均为中度焦虑。一般阿语焦虑(阿语课堂焦虑量表测量)处于中等焦虑水平,低于阿语听力焦虑,但高于其余三项技能焦虑。阿语技能焦虑共可解释一般阿语焦虑的60.9%变化,阿语口语焦虑和一般阿语技能焦虑最相关。阿语技能焦虑主要原因如下:听力参数原因,低自信和听力担心为阿语听力焦虑三大原因;理解能力不够,阅读材料参数(主题,语法,词汇)和阅读技巧缺乏为阿语阅读焦虑三大原因;低自信,阿语即时回答,教师提问,担心犯错,阿语口语水平低和口语焦虑恐惧为阿语口语焦虑主要原因;限制时间,害怕评价担心结果和缺少准备为阿语写作焦虑三大原因。一般阿语焦虑原因由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两类组成。5个内在原因为语言水平低;主观努力不够;自信心低;学习状态不佳和高目标,高自我期待。9个外在原因为阿语复杂、难;同伴,导师和父母压力;考试;教师教学(课堂提问等活动)和态度;课业压力;语言环境缺失,合适学习资料少;文化冲突;竞争(绩点/成绩/出国名额)和课程设置不合理。

向慧[5](2020)在《“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因此,“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是当前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素质的精准研判,也是职业教育应对社会发展的具体回应。综合来看,劳动者素质发展从经验到技能、再到经验与技能相结合、技能与知识结合,最终集知识、技能、创新为一体,同时教育内容上也经历了“应会”、“应知应会”并重到三型合一的发展过程,从而职业教育政策、理论也形成了自身的发展逻辑。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对外经贸急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亟需按照“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进行培养,按照“三型”的能力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是落实新时期职业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首先,按照目的性抽样原则并结合区域分布和培养方案结构,确定11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作为研究样本,对发布时间、整体结构以及具体的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专业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培养方案更新调整具有滞后性、较少院校认识到商务实践的重要性,且存在培养目标偏向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重理论轻实践和缺乏创新类课程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专业教学标准缺失而课程导向偏离,“三型”劳动者培养要求新而课程适应滞后,专业建设历史短而无课程模板借鉴。然后,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抓取17494条有效数据,按照大数据分析理念,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诉求体现为对相关英语等级证书、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具有扎实的外贸业务运作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基于此,当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不够精准,学生能力体系与社会需求不契合,人才供需脱节,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对企业的需求调研不充分、课程设置中企业角色不到位。因此,优化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尤为迫切。基于能力本位理论,按照职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发展性原则,以企业需求、工作过程系统化要求、个性发展需求和终身学习的自觉为依据进行课程设置优化。提出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优化课程目标,对标企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三者有机统一;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促进课程设置从学科体系中心向岗位任务中心转化,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包括增设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创新类课程、商务实际操作技能课程、补充中西方商务文化等。围绕“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以“岗位任务”为主线,以典型岗位任务架构主题模块,呈现“串行-相连”的知识结构,形成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对接的“米”字型课程样态。与此同时,为保证这一课程设置顺利实现“三型”目标,还需要健全专业课评估措施,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以及夯实校企合作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机制。

刘微[6](2020)在《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研究(1862-1937)》文中研究指明近代中国英语教育的兴起是中国被迫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的产物。从改变政治外交的被动局面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主动诉求,英语凭借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藉以近代新学制被正式确立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本文以近代中国早期英语的传播为背景,从香港地区的英语教育着手,对近代中国本土英语学科的建立及教育发展进行全景式勾勒与历时性考察,研究内容既有对英语学科教育每个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也有对相应时期英语教育政策的梳理;既有对全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整体描述,也有对个别地区、个别教学机构英语教育的深层剖析;既有以英语教育活动为对象的本体研究,也有对英语教育与财政经济互动关系的探讨;既有对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范式的归纳,也有对其社会功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经验启示的总结。论文主要内容分述如下:文章导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对研究的相关概念与范围进行界定,通过对本选题相关的学术史进行回顾,总结了之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最后交待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介绍了英语在中国早期的传播情况。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与西方列强对外扩张之间的矛盾催生了近代英语通事与中国洋泾浜英语。本章通过对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梳理,论述了两者在扫除语言障碍、沟通中西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后急需开展正规英语教育的诉求。第二章分析了近代中国香港早期的英语教育。笔者对英华书院、马礼逊学堂等几所具有代表性的教会学校进行考察,揭示其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形及特点。此外,还分析了香港地区英语教育政策的变化以及该地区对近代中国英语教育产生的影响。第三章探讨了处于起步阶段的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笔者除了对洋务运动时期外语学堂与军事技术学堂的英语教育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还对京沪粤三地的同文馆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分析。通过回顾这一时期教会学校关于“英语教学”问题争论的整个过程,阐述了这次争论对本土英语教育产生的重要意义。第四章论述了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制度化的过程。笔者讨论了从清末到民国几次重要学制变革以及不同学制下初等、中等、高等三个不同阶段英语学科教育的情况;分别以南开中学与北京大学为个案,从历史沿革、教学师资、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对这两所学校的英语学科教育进行微观层面分析及历史评价,揭示了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水准与运行实态;最后,从经费的筹措与使用探究了英语教育与财政经济的关系。第五章分晚清时期与民国初中期两个时间段对近代中国的英语教育政策进行了历时梳理,展现其演变进程、基本特点及发展趋势;从教育目标、教材使用、教育研究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总结了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基本范式。第六章从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入手,揭示了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由改制传统书院再到创设新式学堂的发展路径,通过学制的更迭分析不同时期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的发展变化,并结合全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格局归纳出近代武汉地区外语学科教育的特点。结语部分是对近代英语学科教育的历史评价,包括英语教育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启示。本文通过研究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历程,藉以重新审视当下英语学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以历史关照现实。笔者期望在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语境中,科学认识英语学科的地位,挖掘英语学科教育的内涵,通过深化英语学科教育改革,全面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在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以英语为通用语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

魏琴[7](2019)在《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A学院的调查》文中提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幼儿园、幼儿培训机构也陆续开设了幼儿英语课程,幼儿英语教师对幼儿的英语启蒙教育起着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导致幼儿英语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对幼儿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英语教师成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如何优化《幼儿英语教育》课程,培养出既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又具备幼儿英语教育教学能力的幼儿英语教师。本文通过对文献研究发现,我国有关“幼儿英语教学”研究的比较深入,而且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有关“幼儿英语教师师资培养”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确实比较少,而且不够全面。通过对文献进行整理发现,该课程教学主要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等方面存在教学问题。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理论进行了分析,高职院校旨在培养实用型人才,因此该课程教学应该以需求理论作为调查研究的理论基础,使课程教学满足目标行业、学生学习以及教学的需求。同时,还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本研究教学改革对策的理论基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分析《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特点的过程中,笔者更加明确了高职《幼儿英语教育》的课程现状的调查方向和改革方向。在进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现状调查之前,笔者研究并分析了X学院幼儿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中曾出现的教学问题,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等,并从X学院教学改革中汲取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以作为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对策的参考。通过对需求分析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并借鉴X学院的问卷和访谈提纲,笔者对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展开了调查。调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预调查,先进行小规模的问卷调查,并根据结果对调查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第二阶段进行正式调查,分别对A学院2017级和2018级学前专业的学生、幼教行业相关人员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师进行调查。第三阶段,对采集的数据从“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整理,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到,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主要有师资配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如下:一、《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师多数是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缺乏幼儿英语教学经验;二、学生生源比较复杂,英语基础水平和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三、教材内容缺乏幼儿英语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还有的教材内容存在着偏、旧、难的现象;四、课程设置方面,课时较少,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五、校外实训中,实习中缺乏有效指导,实习目标还不够明确;六、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七、评价方式未考查到学生的幼儿英语教学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原因分析,笔者提出改革对策建议如下:第一,从《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师“英教化”、“幼教化”和沟通能力三方面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第二,调整课程设置,适当增加课时,明确课程定位;第三,以“学生为本、就业为导向、能力为基础、专业为特色、实用化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第四,使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全系全感教学法”等多样化教学方法;第五,通过合理规划时间规范管理模式等方式,利用好实训基地;第六,从评价目标、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优化评价方式。

王月[8](2019)在《英文绘本在幼专生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幼专生是未来幼儿园的施教者,其英语口语交际与听说能力相较于读写等其他能力,则更加具有工作的必要性。因此,英语口语听说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成为幼专生英语教学的中心任务。然而受到教学现实的限制,幼专生的英语口语能力除了存在开口困难、语音语调不规范等基本问题外,他们没有英语思维习惯、中式英语现象严重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加困难。鉴于上述幼专生口语教学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以英文绘本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幼专生英语口语教学方案,并实施了专门的教学实验,力求深入探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如何将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第二,通过英文绘本教学能否提高幼专生口语水平?第三,通过英文绘本教学能否激发幼专生口语学习兴趣?实验在笔者所任教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历时一个学期,16个教学周,所针对的是学前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班一年级的部分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班额相当,且英语口语水平相当,便于进行实验比对。在实验的准备阶段,笔者结合幼专生自身及专业特点,依据口语教学规律,系统地对实验中所将利用到的绘本,依据属性、画风与文字难易程度等进行了分类与挑选,随即制定了一个详细清晰的16周实验计划。实验采取标准的四步式ARAR英文绘本口语教学操作流程,以求实验操作严谨规范。实验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了前测、后测、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开展研究。前、后测是指在实验开展前、实验结束后选择统一来源、测试内容与题量难度水平具有一致性的测试材料,对学生进行了测试,以确保实验的可比性,并利用数据检测实验的进展与结果;课堂观察法是对幼专生英文绘本口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情况与学生的状态和反馈进行观察;访谈法是指笔者在实验结束后一对一的对每一个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访谈,并对访谈结果予以归纳分析。最后,笔者对实验数据、课堂观察结果、访谈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首先,实验结果表明英文绘本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实验参与者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课堂观察与访谈结果清晰地解释了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心态由被动、消极到积极主动转变的全过程。他们的前、后测成绩作为实验数据亦对此作出了有效的印证。其次,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出现上升的趋势,并最终在整体上实现了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第三,实验所设计的英文绘本口语教学安排及课堂操作方法,因实验达到了较好的结果,可以被认定为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的有力方案。本教学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可控性。本教学实验完满地达到了研究目的。

罗军[9](2018)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国务院2015年7月4日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此后,“互联网+”迅速成为各行业追捧的热词并影响到了教育领域。“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如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等等。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何去何从?本文以xx职业学院为例,对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探讨,试图为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建议。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和行动研究等方法展开研究。首先简要陈述了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对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梳理。并对“互联网+教育”的背景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互联网+教育”给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带来的影响;其次,通过问卷调研对xx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揭示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发现,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有待提升;第二,教学内容缺乏层级性,教学资源有待丰富;第三,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教学理念有待转变;第四,教学评价缺乏激励性,评价方式有待改进。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如下策略:以学生基础为依据,合理选取教材与教学内容;以网络资源为支撑,实现教学目标的梯度上升;以混合式教学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孙莉[10](2018)在《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新加坡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有效考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反拨效应是经久不衰的考试现象。本文首次尝试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阈,运用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三结合的研究方法,全方位探索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希冀为反拨效应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通过探究反拨效应系统的生成和运行机制,找出提高正面反拨效应的正确对策。全文共13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和文献综述,包括第1章和第2章。第1章是绪论,阐述选题缘由、背景、研究思路、内容、意义、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是文献综述,首先说明了动态系统理论的背景、基本观点、研究方法、研究原则,以及与复杂科学的关系,并介绍了主要复杂科学学派及其理论,描述了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然后阐述了语言测试的内涵和属性,梳理了语言测试、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的关系,界定了反拨效应的概念与研究层面,并回顾了反拨效应的主要研究内容、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情况。这部分的工作是整个研究的基础,为研究工作的开展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第二部分是理论研究和构建框架模型,包括第3章和第4章。第3章是基于动态系统理论视阈观察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系统,阐释了反拨效应系统的概念内涵,剖析了反拨效应系统的特征,提炼了研究视角和方法,明确了系统研究主要围绕功能、环境、结构与要素展开,并论述了环境与系统的关系、环境分类和环境特点。第4章是反拨效应系统框架模型的解构与建构,借鉴前人的各项研究成果,站在动态系统理论的新视角,在整体把握系统的基础上解构系统,运用隐喻、特大黑箱、化繁为简、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复杂范式去认识系统,从而构建了反拨效应系统的基本架构模型。本研究认为反拨效应系统主要由具有执行功能的主集成系统和支持其运行的动力次集成系统组成,另外还有一套以人的需求集结并管理整个系统的控制集成系统。反拨效应系统的主体是人,无论是主集成系统的分析,还是次集成系统的探究,都离不开对主体的洞察。在深入观察主体活动和系统要素关联后,本文又进一步构建了主集成系统模型和次集成系统模型。这部分的工作为下一阶段的着力点提供了指引,同时也拓展了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第三部分是经验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构建的理论框架模型为指导,对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系统展开详细的研究,包括第5章至第10章。第5章翔实地描述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环境,探寻了系统与环境耦合协调的动态演进路径。第6章剖析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功能,并在深入分析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勾勒了整个系统的单元组成模型。第7章是对主集成系统的解析,从系统主体入手来探究主集成系统,构建了主集成系统的结构模型和关联模型。第8章围绕驱动次集成系统进行分析,即讨论了期望反拨效应系统的决策介主体,绘制了期望模块的要素组成模型,阐述了华文会考的构念和试卷编制,揭示了激活系统的期望驱动力的生成机理。第9章开始进入传动次集成系统的探索,先分析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试运行流程和机制,发现了期望驱动力是系统运行所需的正向动力;再分析了华文会考的质量传动模块,着重阐释了效度和信度两大子模块的动力生成和传动情况,揭示了与主集成系统技术决策评估反馈为节点的反拨网络连接的传送模式。第10章考察语言教育传动模块,分析了华文会考系统、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语言观和教育观,描述了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熵增现象和矛盾力产生过程,指出语言教育模块的动力生成源于会考与教学的不一致,传动方式则是通过与华文教学决策关联的要素集结成的网络向主集成系统传送正向和负向动力。第11章是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风险专论,列出了教育决策产生的直接和间接风险影响力,说明了风险防控力和再生风险影响力的生成逻辑,阐述了边生成、边防控、边传送、边合成风险的复杂传动机制,指出社会权重模块传送的动力对反拨效应系统的运行和演化具有全局性的影响。第四部分是归纳总结和研究展望,包括第12章和第13章。第12章是对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总结,在归纳概括系统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动力供应网络模型和运作机制模型,揭示了反拨效应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与主体的意识、决策的制定、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等变量相关,并提出了六条促进华文会考正面反拨效应的具体建议。第13章是结论,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创新点,以及后续研究展望。

二、探索有效途径,提高五年制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探索有效途径,提高五年制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2)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动态
        (一) 国别化汉语传播研究
        (二) 国别汉语教学的“三教”问题研究
        (三) 有关国家的中文教育研究
        (四) 突尼斯中文教育研究
    四、研究内容
    五、理论基础
        (一) 语言规划理论
        (二) 语言传播理论
    六、研究方法
        (一) 问卷调查法
        (二) 访谈法
        (三) 文献法
第一章 突尼斯国情及中文教育概况
    第一节 突尼斯共和国概况
        一、突尼斯的地理位置优势
        二、突尼斯历史回顾
        三、突尼斯的政治格局
        四、突尼斯经济概况
    第二节 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与语言政策
        一、突尼斯的语言使用情况
        二、突尼斯语言政策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概况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历史
        二、突尼斯的中文教育机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突尼斯中文教师研究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发展背景
        一、突尼斯国民教育体制
        二、突尼斯教师培养体系
        三、突尼斯教师在职培训体系
        四、突尼斯本土中文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师队伍状况
        一、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来源
        二、突尼斯高校的中文教师
        三、突尼斯中学的中文教师
        四、突尼斯中文教师的构成
        五、突尼斯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突尼斯中文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突尼斯中文教材研究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及输入型教材的适用性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概况
        二、输入型教材对突尼斯大学生的适用性分析
    第二节 突尼斯本土中文教材《龙》分析
        一、《龙》的结构
        二、《龙》的内容分析
        三、《龙》的使用情况分析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一、突尼斯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二、编写突尼斯本土汉语教材的几点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法研究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初期(1977-1990年)的课程设置
        二、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二个时期(1990-1998年)的课程设置
        三、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第三个时期(1998年-2007年)的课程设置
        四、突尼斯中文发展第四个时期(2007至今)的课程设置
    第二节 突尼斯中文教学方法
        一、语法翻译法
        二、任务型教学法
        三、游戏教学法
    第三节 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一、突尼斯中文课程与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突尼斯中文教学效果的对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语言规划视角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突尼斯中文教育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一、突尼斯的外语教育政策
        二、突尼斯各种外语的地位
        三、中文教育在突尼斯的地位及发展困境
    第二节 突尼斯民众对汉语的态度及学习需求
        一、对汉语的态度
        二、汉语学习倾向
    第三节 中阿合作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一、中阿关系及其对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的影响
        二、语言规划背景下的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对策
    第四节 本研究对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非洲国家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共同问题
        二、突尼斯解决方案对其他非洲和阿拉伯国家中文教育发展的启示
    本章小结
结语
    一、本文研究结论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汉语)
    附录2: 突尼斯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阿拉伯语)
    附录3: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调查)(汉语)
    附录4: 补充调查:高校汉语学习者调查问卷(针对教材内容的调查)(英语)
    附录5: 对突尼斯高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
    附录6: 对突尼斯高中汉语教师的调查问卷
    附录7: 突尼斯高等语言学院中国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8: 高校本土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9: 补充访谈(高校本土教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教材内容的看法)
    附录10: 教师访谈结果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路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研究
    2.2 关于国内外课程设置的研究
    2.3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国文学发展
    2.4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研究
    2.5 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现代化背景
    3.1 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现代化
    3.2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现代化
    3.3 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思潮
    3.4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现代化
    3.5 小结
第四章 1978年至二十世纪末高校外国文学课程设置
    4.1 1978—1989年思想解放时期
    4.2 1990—2000年逐步发展时期
    4.3 小结
第五章 二十一世纪高校外国文学课程设置
    5.1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5.2 南京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5.3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小结
    6.2 对当代外国文学课程设置的借鉴及启示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谢

(4)小语种专业外语焦虑现状和来源探究 ——以阿拉伯语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缘由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创新和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外语焦虑研究
        2.1.1 外语焦虑的概念与性质
        2.1.2 外语焦虑的分类
        2.1.3 外语焦虑的影响
        2.1.4 外语焦虑的来源
        2.1.5 外语焦虑测量工具
    2.2 外语焦虑相关理论
        2.2.1 应用语言学克拉申情感过滤
        2.2.2 Schumann文化适应模型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工具
        3.1.1 访谈设计
    3.2 研究实施
第4章 研究结果
    4.1 阿拉伯语专业学生阿语焦虑现状
        4.1.1 阿语听力焦虑现状
        4.1.2 阿语口语焦虑现状
        4.1.3 阿语阅读焦虑现状
        4.1.4 阿语写作焦虑现状
        4.1.5 一般阿语焦虑(General Arabic language anxiety)现状
        4.1.6 阿语学习焦虑现状总结
    4.2 阿语专业学生阿语焦虑主要原因
        4.2.1 阿语技能焦虑原因
第5章 分析和讨论
    (1)阿语学习焦虑程度,各维度关系和因子讨论
    (2)阿语焦虑原因讨论
    (3)提出建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5)“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国家意志之导向:高职“三型”劳动者培养的政策要求
        2.现实困境之诉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实际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2.国外文献综述
        3.文献述评与启示
    (四)核心概念界定
        1.“三型”劳动者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
        3.课程设置
    (五)研究内容与框架
        1.研究内容
        2.研究框架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3.研究方法
    (七)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研究重点
        2.研究难点
        3.创新点
一、“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理论分析
    (一)专业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1.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2.需求分析理论
    (二)培养“三型”劳动者的逻辑分析
        1.培养“三型”劳动者是历史的必然
        2.培养“三型”劳动者是逻辑的必然
    (三)“三型”劳动者培养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
        1.“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知识要求
        2.“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技能要求
        3.“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创新要求
        4.“三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综合要求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基于专业培养方案的文本分析
    (一)样本提取
        1.样本总体
        2.研究样本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1.培养目标定位
        2.专业课程结构与学时安排的现状分析
        3.专业课程内容的现状分析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透视
        1.培养目标趋同化,“三型”特征不明显
        2.课程结构欠合理,商务、英语“两张皮”
        3.技能培训不充分,理论、实践“脱钩”
        4.职业发展难支撑,创新课程匮乏
    (四)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1.专业教学标准缺位,课程导向偏离
        2.“三型”目标新,课程适应滞后
        3.专业建设历史短,无课程模板借鉴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需求:基于企业招聘数据的分析
    (一)数据采集
        1.数据信息源及工具
        2.数据采集目的
        3.数据采集分析过程
    (二)数据分析
        1.数据编码
        2.企业需求现状分析
    (三)结果讨论
        1.结论:企业岗位要求与“三型”劳动者素质要求吻合
        2.问题:既定培养目标与企业“三型”需求对接不精准
        3.原因:课程设置中的企业角色不到位
四、“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设计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和依据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原则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依据
    (二)优化课程目标:以“三型”培养要求为基本架构
        1.基础知识目标
        2.职业技能目标
        3.创新能力目标
        4.“三型”目标的有机统一
    (三)优化课程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对接“三型”培养要求
        1.从学科体系中心到岗位任务中心
        2.根据岗位任务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3.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优化课程内容
    (四)优化课程结构:以“三型”目标牵引岗位任务主题模块
        1.建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的基本要求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结构样态
五、“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实施的质量保证
    (一)健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估措施
    (二)形成专兼职教师协同发展机制
    (三)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建设
    (四)夯实校企合作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6)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研究(1862-1937)(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一)20世纪上半叶的相关研究
        (二)20世纪下半叶的相关研究
        (三)近二十年的相关研究
    三、相关界定
        (一)选题研究的语言
        (二)研究的时间跨度
        (三)英语学科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英语在华早期传播的回溯
    一、通事:早期英语的主要操持者
        (一)明清两朝政府机构中的通事
        (二)不同贸易体制下的通事:从澳门通事到广东通事
        (三)从通事到买办:条约时期核心“中介”角色的转移
    二、洋泾浜英语的发展:从“广州英语”到“上海洋泾浜英语”
        (一)中国别式英语:别琴(皮钦)英语、广州英语、上海洋泾浜英语
        (二)洋泾浜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三、洋泾浜英语的传播
        (一)洋泾浜英语的传播途径
        (二)洋泾浜英语的学习读物
    四、正规英语教育的诉求
        (一)清政府政治外交的被动局势
        (二)西学东渐、救国图存的外语需求
第二章 中国英语教育的先声:香港早期的英语教育
    一、以教会学校为中心的英语教育
        (一)教会学校的英语教学
        (二)香港政府对教会学校英语教育的政策
    二、香港英语教育世俗化的转向
        (一)政府对中文学校英语教育的资助
        (二)理雅各计划:突出英语教育
    三、香港早期英语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一)为内地英语教学提供借鉴
        (二)向内地输送外语人才
第三章 英语学科教育的正式起步
    一、近代中国英语教育之滥觞——京师同文馆
        (一)创办的社会背景
        (二)招生、办学及历史沿革
        (三)课程、师资与教学
        (四)办学成效及影响
    二、京沪粤同文三馆之比较
        (一)招生范围与条件
        (二)学年制度
        (三)课程设置
        (四)英语教学
        (五)实践教学
    三、“西艺”学堂的英语教学:以福州船政学堂为例
        (一)教习与学员
        (二)课程体系
        (三)教学特色
    四、教会学校英语教学的发展:传教士关于英语教学的争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争论的全面爆发
        (三)结果及其影响:“英语”地位的确立
第四章 英语学科教育的制度化发展
    一、清末英语学科教育的制度化
        (一)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布
        (二)各类学校英语教学概览
    二、民国时期英语学科教育的调整与个案分析
        (一)壬子·癸丑学制下的英语学科教育
        (二)壬戌学制及之后的英语学科教育
        (三)中学英语学科教学个案分析——南开中学
        (四)高校英语学科教学个案分析——北京大学
    三、英语学科教育经费
        (一)教育经费的筹措与来源
        (二)教育经费的使用与开支
第五章 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政策与范式
    一、英语学科教育政策的演变
        (一)晚清时期英语教育政策的分析
        (二)民国初中期英语教育政策的分析
    二、英语学科教育的基本范式
        (一)教育目标
        (二)教材使用
        (三)教育研究
        (四)教学评价
第六章 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的考察
    一、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与武汉地区英语学习的萌发
        (一)张之洞的外语教育思想
        (二)传统书院改制以及英语学习的萌发
    二、新式学堂的创设及其英语学科教育
        (一)外语学堂——从湖北自强学堂到方言学堂
        (二)非外语类学堂
    三、学制的更迭与英语学科教育:从本土学校到教会学校
        (一)不同学制下本土学校英语学科教育的发展
        (二)教会学校英语学科教育的历史演变
    四、近代武汉地区英语学科教育的特点
        (一)地方决策者的引领作用突出
        (二)教会教育与官办教育相互渗透、各具优势
        (三)凸显本地“自强”文化特色
结语: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历史评价
    一、社会功能和历史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7)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A学院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的回顾
    2.1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的背景
    2.2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研究文献回顾
        2.2.1 幼儿英语教学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2.2.2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的研究
        2.2.3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成因的研究
        2.2.4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教学问题对策的研究
    2.3 小结和启示
        2.3.1 小结
        2.3.2 启示
第3章 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理论与特点分析
    3.1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理论回顾
        3.1.1 需求分析理论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 启示
    3.2 关于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3.2.1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基础性,突出职业性
        3.2.2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注重适应性,突出实用性
        3.2.3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的教学对象存在差异性,突出分层性
        3.2.4 启示
第4章 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案例研究
    4.1 X学院基本情况
    4.2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4.2.1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中曾出现的问题
        4.2.2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4.2.3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4.3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总结
    4.4 X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教训
    4.5 启示
第5章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5.1 问卷与访谈提纲设计
        5.1.1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需求调查问卷设计
        5.1.2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需求访谈提纲设计
        5.1.3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需求调查工具
    5.2 问卷调查与访谈的实施
    5.3 调查结果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3.1 师资配备的情况统计分析
        5.3.2 学生情况统计分析
        5.3.3 教学内容和教材选择统计分析
        5.3.4 课程设置情况统计分析
        5.3.5 教学方法使用统计分析
        5.3.6 校外实践情况统计分析
        5.3.7 课程评价情况统计分析
第6章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与原因分析
    6.1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师资方面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6.2 A学院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现状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6.3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方面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6.4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6.5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实践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6.6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教学方法问题与原因分析
    6.7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评价方式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第7章 A学院《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7.1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7.1.1 课程教师“英教化”
        7.1.2 课程教师“幼教化”
        7.1.3 加强教师的沟通能力
    7.2 调整课程设置
        7.2.1 适当增加课时
        7.2.2 明确课程定位
    7.3 优化教材内容
        7.3.1 以学生为本
        7.3.2 以就业为导向
        7.3.3 以能力为基础
        7.3.4 以专业为特色
        7.3.5 以实用化为原则
    7.4 使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7.4.1 情境教学法
        7.4.2 游戏教学法
        7.4.3 全息全感教学法
        7.4.4 音乐律动教学法
    7.5 利用好校外教学实训基地
        7.5.1 合理规划实训的时间,开创多种校外实训模式
        7.5.2 规范校外实训的管理模式
        7.5.3 改进实训的指导模式,提升校外实训的指导质量
        7.5.4 提高与校外合作的意识,加强与学生之间交流
    7.6 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7.6.1 评价目标多元化
        7.6.2 评价主体多元化
        7.6.3 评价方法多元化
        7.6.4 评价内容多元化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目标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3 高职《幼儿英语教育》课程目标需求访谈提纲
附录4 《幼儿英语教育》教学需求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英文绘本在幼专生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幼专生概念界定及特点
        (二)幼专生英语课程口语教学要求
        (三)幼专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绘本研究综述
        (一)绘本的定义与特点
        (二)国外绘本研究综述
        (三)国内绘本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一)国外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二)国内英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绘本口语教学研究现状
        (二)国内英文绘本应用于幼专生口语教学研究现状
第三章 理论基础
    一、输入、输出假说
        (一)输入假说概述
        (二)输出假说概述
        (三)输入、输出假说与英文绘本口语教学
    二、图式理论
        (一)图式理论概述
        (二)图式理论与英文绘本口语教学
    三、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二)多元智能理论与英文绘本口语教学
第四章 教学实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教学实验过程
        (一)原版英文绘本的选择
        (二)教学实验目标与内容的制定
        (三)A-R-A-R教学实验授课流程
    五、教学案例
第五章 实验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测试结果统计与对比分析
    二、课堂观察结果统计与分析
        (一)跟读情况
        (二)朗读情况
        (三)仿读情况
        (四)问答情况
        (五)背诵情况
        (六)复述情况
        (七)绘本表演情况
    三、访谈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问题一结果分析
        (二)访谈问题二结果分析
        (三)访谈问题三结果分析
        (四)访谈问题四结果分析
        (五)访谈问题五结果分析
结论
    一、研究发现
    二、研究启示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课堂观察量表
    附录2 前测试卷
    附录3 后测试卷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5 实验班前测及前测各题成绩
    附录6 实验班后测及后测各题成绩
    附录7 对照班前测及前测各题成绩
    附录8 对照班后测及后测各题成绩
    附录9 课堂观察情况统计表
    附录10 访谈文字转录与记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一、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二、“互联网十教育”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文关于五年制高职的界定
第二章 “互联网+教育”的特征及其对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影响
    第一节 “互联网+教育”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
        一、“互联网+教育”产生的背景
        二、“互联网+教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互联网+教育”对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将更加明确合理
        二、教学资源将更加丰富多彩
        三、教学手段将更加灵活多样
        四、教学评价将实现多元交互
第三章 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现状调查
        一、学生对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情况
        二、教材选取与教学内容情况
        三、教学资源配置情况
        四、教学手段、方法与效果
        五、教学评价方式情况
    第二节 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二、教学内容缺乏层级性,教学资源有待丰富
        三、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教学理念有待转变
        四、教学评价缺乏激励性,评价方式有待改进
第四章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第一节 以学生基础为依据,合理选取教材与教学内容
        一、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二、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三、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与处理教材内容
    第二节 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实现教学目标的梯度上升
        一、语言知识目标的梯度上升
        二、语言技能目标的梯度上升
        三、情感态度目标的梯度上升
        四、文化意识目标的梯度上升
        五、学习策略目标的梯度上升
    第三节 以混合式教学为基础,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段
        一、实现课堂翻转,创新教学模式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第四节 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一、注重学习过程,采取多元评价
        二、凸显能力培养,实行分类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10)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新加坡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选题背景
        1.2.1 动态系统理论与应用语言学
        1.2.2 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华文会考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动态系统理论与语言测试反拨效应
    2.1 动态系统理论的阐释
        2.1.1 动态系统理论简介
        2.1.2 动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2.1.3 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方法及原则
    2.2 动态系统与复杂科学
        2.2.1 复杂科学的研究及其发展
        2.2.2 主要复杂科学学派及其相关理论
        2.2.3 复杂动态系统的特征
    2.3 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
        2.3.1 语言测试的内涵和属性
        2.3.2 语言测试、语言教学和语言教育
        2.3.3 语言测试反拨效应的概念界定
    2.4 关于反拨效应的研究
        2.4.1 反拨效应的研究内容
        2.4.2 反拨效应的理论研究回顾
        2.4.3 反拨效应的实证研究回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的反拨效应系统
    3.1 反拨效应系统的概念内涵
    3.2 反拨效应系统的特征
        3.2.1 反拨效应系统的开放性
        3.2.2 反拨效应系统的复杂性
        3.2.3 反拨效应系统的动态性
        3.2.4 反拨效应系统的非线性
    3.3 综合研究视角和分析方法
    3.4 反拨效应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
        3.4.1 反拨效应系统的功能
        3.4.2 反拨效应系统的结构
        3.4.3 反拨效应系统的功能、结构与环境
    3.5 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
        3.5.1 反拨效应系统与环境
        3.5.2 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范畴
        3.5.3 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特点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反拨效应系统的研究框架
    4.1 反拨效应系统的基本架构
        4.1.1 反拨效应系统的架构解析
        4.1.2 反拨效应系统的基本架构模型
    4.2 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
        4.2.1 基于测试使用的横向子集成系统
        4.2.2 基于决策制定的纵向子集成系统
        4.2.3 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的框架模型
    4.3 反拨效应次集成系统
        4.3.1 反拨效应驱动次子集成系统
        4.3.2 反拨效应传动次子集成系统
        4.3.3 反拨效应动力次集成系统的框架模型
    4.4 反拨效应控制集成系统与系统主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演化环境
    5.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社会环境
        5.1.1 新加坡社会概况
        5.1.2 新加坡历史背景
        5.1.3 新加坡的语言生态环境
        5.1.4 新加坡社会文化特征
    5.2 新加坡教育概况
    5.3 新加坡语言测试与语言教育政策沿革
        5.3.1 英属海峡殖民地时期(1819-1942)
        5.3.2 二战后英属直辖殖民地时期(1946-1958)
        5.3.3 迈向自治与合并时期(1959-1964)
        5.3.4 以生存为导向的建国初期(1965-1978)
        5.3.5 以效率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时期(1979-1996)
        5.3.6 以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创新时期(1997-2011)
        5.3.7 以价值导向的经济全球化时期(2012-)
    5.4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环境特征
    5.5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功能与组成单元
    6.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功能
        6.1.1 华文会考的特点和用途
        6.1.2 对测试使用的反拨功能
        6.1.3 对决策制定的反拨功能
    6.2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组成单元
        6.2.1 主要组成单元的界定
        6.2.2 主要组成单元的介绍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
    7.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主集成系统的主体
        7.1.1 华文会考使用与主体分类
        7.1.2 教育决策类型对主体的影响
    7.2 主集成系统纵横交错的结构
    7.3 主集成系统多元复杂的关联
        7.3.1 以考生前途的社会援助为节点展开的反拨网络
        7.3.2 以教育决策的评估反馈为节点展开的反拨网络
        7.3.3 主集成系统的动态关联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驱动次集成系统
    8.1 华文会考期望反拨效应系统的主体与驱动力
    8.2 华文会考期望反拨效应系统的期望模块
    8.3 华文会考的构念及构念理论
        8.3.1 交际语言能力和任务型测试
        8.3.2 认知理论与综合性测试
        8.3.3 华文会考与其他母语会考的一致性
    8.4 华文会考试卷的编制
        8.4.1 华文会考试卷的格式
        8.4.2 华文会考试卷一:写作
        8.4.3 华文会考试卷二:语文理解与运用
        8.4.4 华文会考试卷三:口试/听力理解
        8.4.5 华文会考试卷的编制期望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传动次集成系统(一)
    9.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试运行
        9.1.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试运行的流程
        9.1.2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试运行的机制
    9.2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测试质量传动模块的构成
        9.2.1 华文会考质量传动模块的工作概要
        9.2.2 华文会考质量传动模块的主体
    9.3 华文会考质量模块的效度因素
        9.3.1 基于华文会考形式和试卷内容的效度分析
        9.3.2 基于华文会考等级分数结果的效度分析
    9.4 华文会考质量模块的信度因素
        9.4.1 施测因素
        9.4.2 考生因素
        9.4.3 内容因素
        9.4.4 评分因素
    9.5 华文会考质量模块的动力传送机制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传动次集成系统(二)
    10.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语言教育传动模块的构成
        10.1.1 语言教育传动模块的工作概要
        10.1.2 语言教育传动模块的主体
    10.2 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会考系统的语言教育观
        10.2.1 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会考系统的语言观
        10.2.2 华文教学系统和华文会考系统的教育观
    10.3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语言教育观
        10.3.1 基于语言观的熵增现象
        10.3.2 基于教育观的熵增现象
    10.4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与语言教育模块的传动情况
        10.4.1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传动结构和动力类型
        10.4.2 利益矛盾传动力
        10.4.3 意图矛盾传动力
        10.4.4 客观矛盾传动力
        10.4.5 华文备考教学系统的传动过程
    10.5 语言教育模块的动力传送机制
    10.6 本章小结
第11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的传动次集成系统(三)
    11.1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构成
        11.1.1 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工作概要
        11.1.2 社会权重传动模块的主体
    11.2 教育决策风险传动子模块
        11.2.1 教育决策主体与风险影响力的生成
        11.2.2 教育决策的风险影响力类型和传动情况
    11.3 华文会考风险防控传动子模块
        11.3.1 华文会考风险的特点
        11.3.2 华文会考风险的担当主体
        11.3.3 风险防控力和再生风险影响力的生成
    11.4 社会权重模块风险传动情况
        11.4.1 学校风险共同体及其风险传动情况
        11.4.2 家庭风险共同体及其风险传动情况
    11.5 社会权重模块的风险传动机制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研究总结
    12.1 关于华文会考反拨效应系统的运作机制
    12.2 关于如何促进华文会考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
第13章 结论
    13.1 主要工作与结论
    13.2 主要创新点
    13.3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探索有效途径,提高五年制英语专业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专业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实证分析[J]. 朱海霞. 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1(00)
  • [2]多语背景下突尼斯中文教育发展研究[D]. 海客(HAYKEL T0UMI).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国文学课程设置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D]. 龚维君.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4)
  • [4]小语种专业外语焦虑现状和来源探究 ——以阿拉伯语专业为例[D]. 阮琼煜.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三型”劳动者培养目标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 向慧. 西南大学, 2020(01)
  • [6]近代中国英语学科教育研究(1862-1937)[D]. 刘微. 武汉大学, 2020(07)
  • [7]高职院校《幼儿英语教育》课程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A学院的调查[D]. 魏琴. 南昌大学, 2019(01)
  • [8]英文绘本在幼专生口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D]. 王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9(03)
  • [9]“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五年制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罗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8(01)
  • [10]动态系统理论视阈下新加坡普通水准华文会考构念及反拨效应研究[D]. 孙莉.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标签:;  ;  ;  ;  ;  

探索提高五年制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