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C与MASM混合编程研究

微软C与MASM混合编程研究

一、Microsoft C与MASM混合编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万莉,舒顺强,万勇,杨勇,刘超,戴永寿[1](2022)在《长输油气管线缺陷识别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为了充分发挥金属磁记忆技术在管道缺陷检测中的优势,解决磁记忆信号本身不能判断缺陷类型的问题,建立了一种管道缺陷识别分类方法,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基于C#和MATLAB混合编程的长输油气管线缺陷识别软件系统。该软件利用MATLAB对长输管线金属磁记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特征量计算及方法建模等工作,利用C#搭建面向用户的操作界面,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长输油气管道中的腐蚀缺陷、焊缝应力集中区域、弯管应力集中区域进行识别定位并加以区分。

孙伟峰,李威桦,王健,李宜君,张德志,戴永寿[2](2021)在《基于C#与Python混合编程的钻井溢漏风险智能识别平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提高油气井钻井过程中溢漏风险识别的准确性,降低风险识别对人为经验的依赖,该文综合利用井下随钻测量数据及地面录井数据,提出了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钻井溢漏风险智能识别方法。利用C#执行效率高、Python利于建立深度学习模型的优势,基于C#与Python混合编程设计开发了钻井溢漏风险智能识别实验系统软件平台。首先,在Python平台下建立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溢漏风险识别模型,利用溢漏样本数据对识别模型进行训练,优化确定模型参数;再利用C#语言开发溢漏风险智能识别实验系统软件,通过C#调用在Python平台下训练好的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实现对溢漏风险的智能判别。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对软件的风险识别性能进行的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软件能够准确识别溢流和井漏风险,且与钻井现场采用的泥浆池液面监测法相比时间上有所提前。

严相,王堂辉,伍相宇,王晨光,刘秀峰[3](2021)在《基于Simulink与C混合编程的插补算法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插补算法在整个数控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使用面向过程的C语言编写插补算法的过程中缺乏直观性,不能很好观察算法的效果。针对该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Simulink与C很合编程的插补算法仿真平台,对插补算法的S型加减速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插补算法速度规划和单周期位置插补均符合S型加减速规律,该平台利用Simulink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贴近实际、灵活等优点,既能使用户减少进行算法仿真的代码书写量,又能在Simulink当中很直观地观察算法的效果。

严相,王堂辉,伍相宇,王晨光,刘秀峰[4](2021)在《基于Simulink与C混合编程的插补算法的可视化仿真技术》文中提出插补算法在整个数控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使用面向过程的C语言编写插补算法的过程中缺乏直观性,不能很好观察算法的效果。针对该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Simulink与C很合编程的插补算法仿真平台,对插补算法的S型加减速进行了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插补算法速度规划和单周期位置插补均符合S型加减速规律,该平台利用Simulink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贴近实际、灵活等优点,既能使用户减少进行算法仿真的代码书写量,又能在Simulink当中很直观地观察算法的效果。

龙立[5](2021)在《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文中认为供水管网系统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维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城市正常运行的命脉,地震发生后,更是承担着保障灾区医疗用水、消防用水及灾民生活用水的艰巨任务。近年来,随着城市抗震韧性评估进程的不断推进,针对供水管网系统震害风险预测与可靠性评估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适用于不同规模的供水管网震害预测与抗震可靠性分析的理论方法及软件平台。本文从管道“单元”层面及管网“系统”层面对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研发了抗震可靠性分析插件系统,为供水管网系统震害预测与抗震可靠性分析奠定理论及技术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土体弹性应变阈值理论,建立了考虑应变区间折减的频率相关等效线性化方法;运用本文方法对各类场地进行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比了与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差异,解决了传统方法在高频段频响放大倍率比实际偏低的问题;进而研发了集成本文方法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系统,实现了场地地震反应的高效、准确分析;运用研发的系统对西安地区开展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建立了该地区综合考虑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的场地效应预测模型;最后,进行了考虑场地效应的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震害吻合。(2)提出了综合考虑管道属性、场地条件、腐蚀环境、退化性能、埋深的管道分类方法;基于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理论,建立典型球墨铸铁管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和概率抗震能力模型,分析得到不同埋深下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结合管道震害率,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不同管径与不同埋深下典型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曲线。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了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管理系统,实现了地震易损性曲线的高效录入、存储、对比及可视化展示,最终建立了管道单元地震易损性曲线数据库。(3)基于管道单元地震易损性曲线,提出了管线三态破坏概率计算方法;针对管网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中蒙特卡罗方法误差收敛较慢的特点,提出了以Sobol低偏差序列抽样的连通可靠性评估的拟蒙特卡洛方法;进而结合GPU技术,提出了基于CUDA的连通可靠性并行算法,显着提高了分析效率及精度。(4)建立了综合考虑管线渗漏、爆管及节点低压供水状态的震损管网水力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拟蒙特卡洛方法的震损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及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方法,准确模拟与评估了震损管网水力状态;建立了供水管网水力服务满意度指标和震损管线水力重要度指标,提出了震损管网两阶段修复策略;进而建立了渗漏管网抢修队伍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实现模型最优解搜索,合理地给出管线最优修复顺序及抢修队伍最优调度方案。(5)基于软件分层架构思想及插件开发思想,搭建了插件框架平台,进而采用多语言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插件式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并对系统开发关键技术、概要设计、框架平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采用插件系统对西安市主城区供水管网开展了初步应用研究,评估结果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管网加固优化设计、抗震性能化设计、管网韧性评估及抢修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方勋[6](2020)在《基于混合编程的四旋翼无人机控制器辅助软件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微小型四旋翼无人机作为一种起降灵活、定点悬停的飞行器,在军事和民用两个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价值。在四旋翼的控制中,姿态控制是关键,因此,对其控制参数优化的研究对于提高四旋翼机的控制质量和设计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课题研究了基于辨识模型的四旋翼无人机PID控制参数优化问题。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构建四旋翼无人机的数学模型,为包含其所有飞行状态的非线性状态模型。飞行试验考虑四旋翼在近似悬停的状态下进行输入的激励,用小扰动线性化方法对机理模型进行线性化,简化了非线性系统复杂的求解问题。通过对四旋翼的机理建模,得到了其在各姿态方向上的模型阶数,为基于实验数据的辨识提供模型参考。设计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试验,包括采样频率、输入输出的选择,数据预处理等,得到用于开展系统辨识的实验数据。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采集和改变四旋翼无人机的输入,使其满足输入信号已知,且在试验中具有变化的多样性,应用最小二乘法开展本研究中的系统辨识,并采用交叉比较的方法验证辨识结果,对辨识模型进行评价。在辨识模型的基础上,用FOLPD模型来近似系统模型,以通过数值方法针对某一优化指标进行优化,获得一组最优化的PID参数,结合Ziegler-Nihcols整定方法进行PID整定,得到满足控制性能要求的控制参数。应用MATLAB与Visual C++混合编程,结合MATLAB在数值计算和算法设计方面的优势与Visual C++在开发用户界面友好方面的优势,设计开发四旋翼无人机控制器参数优化辅助软件。在软件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进行系统需求的分析,将软件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子模块,然后设计用户界面、架构软件框架,通过不断完善软件功能及对软件进行调试改进,实现了辅助软件读取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模型辨识、FOLPD近似、最优化PID参数,并在此过程中绘制曲线,分析拟合偏差等功能,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辅助软件的功能性能。基于混合编程的辅助设计软件可以通过飞行数据来改善PID参数整定过程,提高PID参数优化的效率。

梁宇通[7](2020)在《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参数设计CAD及特性仿真软件开发》文中认为钢板弹簧是汽车悬架重要部件之一,对汽车的平顺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将不能满足其数字化设计的要求,钢板弹簧生产厂商迫切需要一款准确、高效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数字化设计软件,来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与设计效率。然而,由于受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正向设计方法及其特性仿真数学模型的制约,至今未开发出一款准确、可靠且在功能设计上满足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设计及特性仿真分析功能集成化要求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因此,难以满足厂商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数字化、智能化的设计要求。本文针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特性仿真数学模型、关键参数正向设计方法及其数字化设计软件开发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工作及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1)考虑到钢板弹簧截面两端实际形状,基于钢板弹簧刚度及其与截面惯性矩之间关系,建立了截面圆弧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等效宽度计算式;基于单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力学模型,利用莫尔积分,建立了单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应力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端部非等构式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刚度、应力计算式。(2)基于车辆参数及对钢板弹簧的刚度、应力设计要求,建立了单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设计方法及等效拆分方法;基于端部非等构式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刚度计算式,建立了其关键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基于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刚度以及在额定载荷下对剩余弧高的要求,建立了各片钢板弹簧自由弧高的设计方法。(3)选用Qt作为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参数设计CAD及特性仿真软件的GUI界面开发框架。根据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实际设计及仿真流程,确定了软件设计路线。通过Qt开发框架独有的事件产生处理机制和信号槽机制将各个界面进行串联,完成了软件各模块的界面设计与数据通信。(4)根据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正向设计方法及其刚度、应力计算式,利用C++(计算机编程语言)、DLL(动态链接库)、SCR(Auto CAD脚本语言)、APDL(ANSYS参数化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实现了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参数设计及CAD图纸标注功能、特性仿真功能、参数化有限元仿真功能。通过本软件,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进行实例设计,同时利用试验平台对样件进行特性试验。结果显示,软件设计及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相对偏差均符合工程设计精度要求,表明所建立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正向设计方法及其刚度、应力计算式是准确的,所开发的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参数设计CAD及特性仿真软件是可靠的。此软件的成功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进程。

曹鸿昊[8](2020)在《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及其动态定量软件研发》文中指出胃癌是严重威胁国人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其特殊病灶位置导致诊断困难,手术复杂且术后存活率低。目前针对胃癌的研究方案主要是从早期检测和个性化治疗两个方面出发。基于内镜的胃癌诊断方法是依据肿瘤形态学变化进行诊断,而早期的胃癌形态难以分辨,很难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分子功能的改变早于形态学变化,因此,研发可识别胃癌肿瘤细胞分子水平变化的成像技术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结合新兴的契伦科夫荧光成像技术,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可以实现细胞分子水平的胃癌特异性功能成像。然而,已有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的信号采集效率过低,导致其无法满足临床使用需求。另一方面,癌症的发生通常会导致细胞表面受体的不正常表达,因此精确量化细胞表面受体的可用性对癌症的精确诊断、个性化治疗、抗肿瘤药物研发及药效评估监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受体特异结合的分子探针具有特殊复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使得在体定量细胞表面受体仍是难题。因此,基于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技术开展胃癌早期精确诊断和治疗面临两大问题,包括已有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的荧光信号采集效率过低、已有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技术未能实现肿瘤受体的在体定量。围绕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技术的这两个问题,本文主要开展如下两方面研究:第一,针对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的荧光信号采集效率过低问题,本文从硬件系统层面对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的系统结构进行优化,以此降低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在使用过程中对契伦科夫荧光信号的损耗。首先,分析已有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结构,总结出影响其信号收集效率的因素,包括内窥镜光纤成像束的单丝直径、光纤成像束探头视场角、以及光纤成像束的材料等。其次,通过对比不同内窥镜转接装置、光纤成像束单丝直径、光纤成像束探头视场角、以及光纤成像束材料情况下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的成像效果,确定系统结构的最优参数。最后,按照这些最优参数配备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进行空间分辨率和灵敏度测试,包括白光和荧光空间分辨率、离体和在体灵敏度。此外,本文还探究了常用闪烁体对契伦科夫荧光信号的增强效果,以此作为内窥镜临床使用的参考。第二,针对胃癌细胞表面受体在体精确定量需求,本文探究了基于动态内窥契伦科夫镜荧光成像技术的受体定量方法,并将其开发成肿瘤受体定量软件平台。本文的软件平台主要包括了动态光学图像的处理功能、感兴趣区域的圈取功能、时间活度曲线的提取功能、以及房室模型的求解等功能。首先,对采集到的序列动态荧光图像进行批处理,包括内窥图像畸变矫正、高能射线噪声去噪、去除背景等。其次,对批处理后的序列动态荧光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圈取,并计算感兴趣区域的荧光信号均值,提取时间活度曲线,进行放射性光源核素衰减校正,数据管理和展示。最后,针对提取的时间活度曲线选择房室模型进行求解,可选择的房室模型主要包括Logan图表参考组织区域模型(Logan Graphical Analysis With The Reference Tissue Model,GARTM),简化参考组织区域模型(Simplified Reference Tissue Model,SRTM)和Gurfikel指数模型(Gurfikel Exponential Model,GEXPM)。软件平台的整体框架和大部分功能采用Qt和C++实现,其中模型计算部分采用C/C++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

范如俊[9](2020)在《基于多生理信息的情绪识别平台建立》文中认为随着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情绪识别已经成为了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传统的情绪识别研究多采用语音特征、面部表情图像特征进行识别,但这些情绪的外在表现特征极易受到人体主观的控制,导致识别的不准确。而生理信息与人体大脑皮层及神经中枢关系密切,具有客观真实性,因此成为众多学者的热门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针对心电、皮电、呼吸三种生理信息进行情绪识别研究,建立了一个可视化的人机交互情绪识别平台。主要工作如下:(1)进行了基于混沌理论的情绪识别方法研究。分别对心电、皮电、呼吸三种生理信息数据进行四种混沌特征参数提取,包括复杂度、盒子维、近似熵、信息熵。构建三种单一生理信息数据和融合多生理信息数据的特征参数数据集,采用C4.5决策树算法分别进行Joy、Anger、Sadness三种情绪的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情绪识别是可行的,且多生理信息情绪识别比单一生理信息有更高的识别率。(2)采用C#编程语言,Visual Studio 2017集成开发环境(IDE)、SQL Server2014数据库等工具,建立了一个基于多生理信息的情绪识别平台。该平台可以对采集到的ECG、SC、RSP三种生理信息进行12种混沌特征参数提取,作为情绪识别的样本,通过C4.5决策树分类器算法进行joy、anger、sadness三种情绪的识别,并将这些信息保存至本地数据库。平台还包括用户登录、志愿者管理、管理员管理及数据中心等功能模块,来保证平台的安全性和信息完整性。(3)对搭建完成的平台进行了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室设备获取的多生理信息数据,对平台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本平台有效并有一定实用性。

熊泉祥[10](2018)在《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可视化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建造日渐增多,结构形式日渐复杂,规模日渐庞大。大跨度空间结构的建造是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现代文明的需要,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机场候机楼、会展中心等重要标志性建筑中。另一方面由于材料老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在强震和台风等极端外荷载作用下,这些结构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损伤累计破坏,极端情况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对大跨空间结构进行健康监测,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诊断,判断损伤发生与否、损伤位置、损伤程度,并对结构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本文基于AutoCAD平台,利用VBA二次开发工具和MATLAB与VBA混合编程以及Wndows API等技术,集成开发了一个健康监测系统,并以四角锥网架、凯威特型单层球面网壳以及某体育馆实际健康监测项目模型为例,验证了健康监测系统的实用性、稳定性、可操作性。介绍了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及传感器优化布置准则。研究利用粒子群算法,对传感器位置进行优化布置,具有收敛速度快、搜索效率高的优点,以期得到一种更加适合于空间结构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介绍了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适应度函数的选取以及可视化实现的关键技术。其中可视化关键技术介绍了三部分内容:基于AutoCAD平台的VBA二次开发工具、VBA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Windows API在VBA编程中的应用。介绍了空间健康监测系统主体设计,包括:系统界面设计与开发、结构模型显示模块、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块、健康监测信息模块。对健康监测系统菜单设计、界面开发的主要步骤、系统帮助文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健康监测系统的每个模块的实现及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期得到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运行稳定、扩展性好的健康监测系统软件。分别以四角锥网架、凯威特型单层球面网壳以及某体育馆实际健康监测项目模型为例,验证健康监测系统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健康监测系统界面友好、使用方便、运行稳定、扩展性好,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用户可以通过鼠标完成大部分流程,直接使用健康监测系统学习和应用。2)基于AutoCAD平台的VBA工具开发的工具箱,将计算的结果可视化,更加直观、形象的在AutoCAD模型中呈现出来,可以让用户交互和动态的观察结构模型、传感器优化布置、健康监测信息。一方面保持AutoCAD强大的绘图的功能、良好的用户界面;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它的可操作性。3)基于智能粒子群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结果稳定可靠、收敛迅速。4)采用VBA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大大提高应用程序的内存管理及运行速度,为快速高效地对程序计算开辟了道路。5)最优应变传感器及加速度传感器的布置位置具有对称性和明显的继承性。6)从体育馆健康监测信息模块中可以看出,屋面板安装完毕后,钢结构杆件的最大应力在合理设计范围之内,达到预期设计目标。7)体育馆最大沉降量发生在中心节点处,也即整体主桁架的挠度值为52mm,实际发生的挠度值远小于容许挠度值,结构刚度储备丰富,达到了设计的预期值。8)在健康监测信息模块中,对模型中传感器类型、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个数等进行设置,能将传感器位置在模型中显示。读取体院馆结构传感器实际监测的数据,将其在CAD中用Excel显示监测数据,并将读取的监测数据用图像的形式展现给用户,使用户能够直观形象的观察、分析数据结果。实现了大型结构监测系统可视化,改善了目前监测信息不够直观,表现贫乏、单一,交互性功能差,缺乏智能自动化处理等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二、Microsoft C与MASM混合编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icrosoft C与MASM混合编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长输油气管线缺陷识别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Introduction)
2 C#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C#and MATLAB mixed programming)
    2.1 C#与MATLAB简介
    2.2 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应用
    2.3 C#与MATLAB混合编程的实现
        2.3.1 MATLAB函数的编译
        2.3.2 C#编程及调用动态链接库
3 软件设计(Design of software)
    3.1 开发环境
    3.2 界面设计
    3.3 功能设计
4 结论(Conclusion)

(2)基于C#与Python混合编程的钻井溢漏风险智能识别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LSTM的钻井溢漏风险智能识别模型
2 溢漏智能识别实验系统软件平台设计与实现
    2.1 Python平台下基于LSTM的溢漏风险识别模型的训练
        2.1.1 环境配置
        2.1.2 训练样本生成
        2.1.3 模型训练方法
    2.2 C#调用Python平台下生成的溢漏风险识别模型的方法
    2.3 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
3 实验分析
    3.1 溢漏识别模型训练
    3.2 溢漏风险识别测试
4 结语

(3)基于Simulink与C混合编程的插补算法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插补算法
    1.1 速度规划
    1.2 位置控制插补实现过程
2 Simulink与C混合编程的实现
    2.1 Simulink加载插补算法C语言文件
    2.2 导入C语言数据结构体
3 仿真平台实现流程简介
    3.1 仿真模型模块
        (1) 数据输入:
        (2) 函数调用模块:
        (3) 输出模块:
    3.2 仿真流程及结果
4 结语

(4)基于Simulink与C混合编程的插补算法的可视化仿真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插补算法
    1.1 速度规划
    1.2 位置控制插补实现过程
2 Simulink与C混合编程的实现
    2.1 Simulink加载插补算法C语言文件
    2.2 导入C语言数据结构体
3 仿真平台实现流程简介
    3.1 仿真模型模块
    3.2 仿真流程及结果
4 结语

(5)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供水管网震害风险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2.1 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1.2.2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1.3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及修复决策分析
        1.3.1 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研究
        1.3.2 供水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研究
        1.3.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决策分析研究
    1.4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2.1 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2.2 考虑频率相关性的等效线性法
        2.2.1 一维土层地震反应等效线性化方法
        2.2.2 考虑应变区间折减的频率相关等效线性化方法
        2.2.3 基于竖向台站地震动记录的可靠性分析
        2.2.4 考虑频率相关性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系统研发
    2.3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3.1 工程场地
        2.3.2 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
        2.3.3 考虑多因素的场地效应模型
        2.3.4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3.1 地下管道震害分析及管道分类
        3.1.1 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类型
        3.1.2 影响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
        3.1.3 地下供水管道分类
    3.2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3.2.1 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3.2.2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3.2.3 概率抗震能力分析
        3.2.4 地震易损线曲线
    3.3 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管理系统研发
        3.3.1 需求分析
        3.3.2 功能架构设计
        3.3.3 系统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CUDA的供水管网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
    4.1 供水管网系统可靠性分析基础
        4.1.1 供水管网简化模型
        4.1.2 管线破坏概率的确定
        4.1.3 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方法
    4.2 图论模型
        4.2.1 图论基本定义
        4.2.2 图的存储形式
        4.2.3 图的连通性判别算法
    4.3 QMC方法在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中的应用
        4.3.1 QMC方法原理及误差
        4.3.2 低偏差Sobol序列
        4.3.3 QMC方法用于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
    4.4 基于CUDA的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并行算法
        4.4.1 CUDA编程原理
        4.4.2 并行方案设计
        4.4.3 算法的CUDA实现
    4.5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及修复决策分析
    5.1 常态下供水管网水力分析
        5.1.1 供水管网基本水力方程
        5.1.2 供水管网水力分析方法
    5.2 震后供水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
        5.2.1 供水管线渗漏模型
        5.2.2 供水管线爆管模型
        5.2.3 用户节点出流模型
        5.2.4 基于QMC法的震损管网水力分析方法
        5.2.5 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性计算模型及程序
        5.2.6 算例分析
    5.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决策分析
        5.3.1 供水管网水力满意度指标的建立
        5.3.2 震损管线水力重要度指标的建立
        5.3.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策略
        5.3.4 抢修队伍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5.3.5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算法实现
        5.3.6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评估系统开发与初步示范应用
    6.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6.1.1 系统设计目标
        6.1.2 系统设计原则
    6.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6.2.1 插件技术
        6.2.2 Sharp Develop插件系统
        6.2.3 .NET Framework
        6.2.4 Arc GIS Engine
        6.2.5 多语言混合编程技术
    6.3 系统概要设计
        6.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6.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3.3 数据库设计
        6.3.4 系统开发环境
    6.4 框架平台设计
        6.4.1 插件契约
        6.4.2 插件引擎
        6.4.3 插件管理器
        6.4.4 框架基础
    6.5 管网可靠性评估系统实现
        6.5.1 插件实现过程
        6.5.2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实现
    6.6 系统初步应用
        6.6.1 西安市供水管网系统概况
        6.6.2 西安市供水管网可靠性分析
    6.7 本章小节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二:出版专着情况
    附录三:授权发明专利
    附录四:登记软件着作权
    附录五: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六:获奖情况

(6)基于混合编程的四旋翼无人机控制器辅助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四旋翼无人机研究现状
    1.3 关键技术与研究成果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辅助软件系统的整体方案
    2.1 引言
    2.2 辅助软件系统功能分析
        2.2.1 软件概述
        2.2.2 功能需求
        2.2.3 开发平台的选择
    2.3 MATLAB与 VC++混合编程技术
        2.3.1 VC++调用MATLAB引擎
        2.3.2 使用MATLAB编译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四旋翼无人机建模
    3.1 引言
    3.2 四旋翼飞行原理
    3.3 四旋翼无人机建模
        3.3.1 坐标系转换关系
        3.3.2 外力平衡方程
        3.3.3 外力矩平衡方程
        3.3.4 旋翼电机模型
        3.3.5 四旋翼无人机模型
    3.4 非线性模型的线性化
    3.5 姿态角速度传递函数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飞行实验及辨识设计
    4.1 引言
    4.2 飞行试验及数据处理
    4.3 系统辨识设计
        4.3.1 系统辨识
        4.3.2 模型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参数优化辅助软件的设计实现
    5.1 引言
    5.2 FOLPD近似及ZIEGLER-NIHCOLS整定
        5.2.1 FOLPD近似
        5.2.2 Ziegler-Nihcols整定
    5.3 PID控制器参数优化
    5.4 软件设计与实现
        5.4.1 软件界面的设计实现
        5.4.2 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
        5.4.3 辅助软件的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参数设计CAD及特性仿真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2.1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应力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正向设计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设计CAD及特性仿真软件开发概况
        1.3.1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参数设计CAD软件开发概况
        1.3.2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特性仿真软件开发概况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及应力解析计算
    2.1 单片变截面钢板弹簧任意位置处厚度计算
    2.2 截面圆弧型变截面钢板弹簧等效宽度计算
    2.3 单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及任意位置处应力计算
    2.4 单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及应力计算方法的验证分析
    2.5 端部非等构结构对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
    2.6 端部非等构式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及应力计算
    2.7 端部非等构式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刚度及应力计算方法的验证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的正向设计方法
    3.1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正向设计方法
        3.1.1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设计路线
        3.1.2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夹紧刚度的设计
        3.1.3 等效单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根部厚度的设计
        3.1.4 各片钢板弹簧根部厚度及片数的设计
        3.1.5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根部加强段端部厚度的设计
        3.1.6 各片钢板弹簧端部平直段长度及厚度的设计
        3.1.7 各片钢板弹簧任意位置处厚度的设计
        3.1.8 各片钢板弹簧自由弧高的设计
    3.2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实例设计及其ANSYS仿真验证
        3.2.1 基于车辆参数的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实例设计
        3.2.2 ANSYS仿真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各模块界面设计
    4.1 软件开发平台研究
        4.1.1 Qt框架简介
        4.1.2 Qt优势及特点
        4.1.3 Qt的事件处理机制
        4.1.4 Qt的信号、槽机制
    4.2 软件设计路线
    4.3 软件界面设计
        4.3.1 主界面设计
        4.3.2 参数设计CAD模块界面设计
        4.3.3 参数化有限元仿真模块界面设计
        4.3.4 特性仿真分析模块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各模块功能开发
    5.1 参数设计CAD模块功能开发
        5.1.1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关键参数设计功能开发
        5.1.2 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参数CAD标注功能开发
    5.2 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模块功能开发
        5.2.1 Qt与 ANSYS间通信设计
        5.2.2 ANSYS参数化语言APDL
        5.2.3 APDL命令流参数修改
    5.3 特性仿真分析模块功能开发
        5.3.1 图形库插件的选择
        5.3.2 曲线绘制功能开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实例设计及试验验证
    6.1 端部非等构式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的实例设计
        6.1.1 参数设计CAD模块设计结果
        6.1.2 特性仿真分析模块运行结果
        6.1.3 参数化有限元仿真分析模块结果
    6.2 钢板弹簧试验验证
        6.2.1 钢板弹簧性能试验样件
        6.2.2 试验设备简介及试验步骤
        6.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参与课题、发表论文和获奖
致谢

(8)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及其动态定量软件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肿瘤受体密度定量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动态荧光成像技术在肿瘤受体定量方面应用现状
    1.5 本文论文内容
第二章 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的系统性能优化
    2.1 契伦科夫荧光及其内窥成像技术
    2.2 契伦科夫荧光内窥镜的系统性能优化
        2.2.1 转接装置
        2.2.2 光纤传像束探头视场角
        2.2.3 光纤传像束单丝直径
        2.2.4 光纤传像束光纤材质
        2.2.5 光纤探头与放射源距离
        2.2.6 空间分辨率测试
        2.2.7 系统检测灵敏度测试
        2.2.8 闪烁晶体优化方案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转接转置
        2.3.2 光纤传像束探头视场角
        2.3.3 光纤传像束单丝直径
        2.3.4 光纤传像束光纤材质
        2.3.5 光纤探头与放射源距离
        2.3.6 空间分辨率测试
        2.3.7 系统检测灵敏度测试
        2.3.8 闪烁晶体优化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动态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的肿瘤受体定量方法
    3.1 引言
    3.2 动态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序列图像处理
        3.2.1 内窥图像畸变矫正
        3.2.2 高能射线噪声去除
        3.2.3 核素衰变校正
        3.2.4 ROI圈取方法
    3.3 求解基于动态内窥契伦科夫成像技术的肿瘤受体定量数学模型
        3.3.1 两组织可逆房室模型及其求解的数学模型
        3.3.2 两组织不可逆房室模型及其求解的数学模型
        3.3.3 一组织房室模型及其求解的数学模型
    3.4 算法有效性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动态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的肿瘤受体定量软件平台
    4.1 引言
    4.2 软件平台开发工具
        4.2.1 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工具:Qt5
        4.2.2 程序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4.2.3 图形图像处理类库:Visualization Toolkit
        4.2.4 开源计算机视觉库Open CV
        4.2.5 矩阵实验室:MATLAB
    4.3 软件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
        4.3.1 光学图像处理模块
        4.3.2 房室模型计算模块
    4.4 软件平台的功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多生理信息的情绪识别平台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4 文章工作与结构安排
第2章 生理信息情绪识别基础
    2.1 情绪的定义及分类
    2.2 相关生理信息简介
        2.2.1 心电信号
        2.2.2 皮电信号
        2.2.3 呼吸信号
    2.3 数据来源
    2.4 小结
第3章 情绪识别方法研究
    3.1 情绪识别概述
    3.2 混沌特征参数选择
        3.2.1 复杂度
        3.2.2 盒子维
        3.2.3 信息熵
        3.2.4 近似熵
    3.3 特征参数提取
    3.4 分类算法选择
        3.4.1 常见的分类算法
        3.4.2 C4.5决策树算法
    3.5 基于C4.5决策树算法的情绪识别
        3.5.1 Weka中的C4.5算法实现
        3.5.2 构建Weka实例集
        3.5.3 基于Weka的情绪识别
        3.5.4 识别结果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情绪识别平台的设计与功能实现
    4.1 平台设计背景
    4.2 平台设计目标与功能需求
        4.2.1 平台设计目标
        4.2.2 平台功能需求及结构
    4.3 平台开发工具
        4.3.1 Visual Studio2017
        4.3.2C#编程语言
        4.3.3 SQL Server2014
    4.4 用户管理模块
    4.5 志愿者管理模块
    4.6 情绪识别模块实现
        4.6.1 数据加载与特征提取功能实现
        4.6.2 情绪分类功能实现
    4.7 数据中心模块
    4.8 小结
第5章 情绪识别平台测试
    5.1 测试数据获取
        5.1.1 情绪诱发
        5.1.2 多生理信息数据采集
    5.2 平台测试
    5.3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可视化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意义及现状
    1.2.1 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意义
    1.2.2 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简介
2.3 基于粒子群智能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
    2.3.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2.3.2 适应度函数的选取
2.4 可视化实现关键技术分析
    2.4.1 VBA二次开发工具
    2.4.2 VBA与MATLAB混合编程技术
    2.4.3 Windows API在VBA编程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主体设计
3.1 引言
3.2 系统界面设计与开发
    3.2.1 菜单设计
    3.2.2 界面开发的主要步骤
    3.2.3 系统帮助文件
3.3 结构模型显示模块
3.4 传感器优化布置模块
    3.4.1 传感器优化布置界面
    3.4.2 智能算法界面
    3.4.3 结果输出界面
3.5 健康监测信息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传感器优化布置子系统可视化算例
4.1 引言
4.2 空间网壳结构模型
    4.2.1 工程概况
    4.2.2 应变传感器优化布置及其可视化
    4.2.3 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及其可视化
4.3 空间网架结构模型
    4.3.1 工程概况
    4.3.2 应变传感器优化布置及其可视化
    4.3.3 加速度传感器优化布置及其可视化
4.4 结果分析 第5章 体育馆健康监测系统可视化实现
5.1 引言
5.2 体育馆健康监测系统中模型可视化
    5.2.1 体育馆工程概况
    5.2.2 体育馆有限元模型
    5.2.3 体育馆结构模型显示
5.3 体育馆健康监测系统中传感器优化布置研究
    5.3.1 体育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应变传感器的布置
    5.3.2 体育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中加速度传感器布置
5.4 体育馆健康监测信息可视化
    5.4.1 体育馆结构健康监测信息模块传感器设置
    5.4.2 体育馆结构健康监测信息模块监测数据
    5.4.3 体育馆结构健康监测信息模块图形可视化
    5.4.4 结果分析
5.5 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四、Microsoft C与MASM混合编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长输油气管线缺陷识别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J]. 万莉,舒顺强,万勇,杨勇,刘超,戴永寿. 软件工程, 2022(02)
  • [2]基于C#与Python混合编程的钻井溢漏风险智能识别平台[J]. 孙伟峰,李威桦,王健,李宜君,张德志,戴永寿.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1(11)
  • [3]基于Simulink与C混合编程的插补算法可视化仿真技术研究[J]. 严相,王堂辉,伍相宇,王晨光,刘秀峰.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21(05)
  • [4]基于Simulink与C混合编程的插补算法的可视化仿真技术[J]. 严相,王堂辉,伍相宇,王晨光,刘秀峰.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21(02)
  • [5]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D]. 龙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6]基于混合编程的四旋翼无人机控制器辅助软件设计[D]. 方勋.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7]汽车少片变截面钢板弹簧参数设计CAD及特性仿真软件开发[D]. 梁宇通.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8]内窥契伦科夫荧光成像系统及其动态定量软件研发[D]. 曹鸿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9]基于多生理信息的情绪识别平台建立[D]. 范如俊. 长春大学, 2020(01)
  • [10]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研究与可视化实现[D]. 熊泉祥. 青岛理工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微软C与MASM混合编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