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维生素对奶牛的影响

各种维生素对奶牛的影响

一、各种维生素对奶牛所起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胜涛[1](2021)在《热应激对奶牛瘤胃和乳腺组织乳蛋白前体物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乳蛋白是牛奶重要的营养指标和经济指标,热应激可降低牛奶中乳蛋白含量和产量。热应激引起乳腺酪蛋白合成所需乳蛋白前体物氨基酸和葡萄糖发生了营养重分配,降低了用于乳腺合成酪蛋白的氨基酸和葡萄糖的供给,但具体的机制仍不明确。因此,本研究以热应激条件下乳蛋白前体物的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为核心,开展如下研究:1.针对热应激时血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原因不明的问题,试验选取8头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成2组。试验分2期(对照期和试验期)进行,每期随机选择一组进行试验。在对照期,所有奶牛均饲养于热中性环境。在试验期,将4头牛随机分配到热应激组(HS)或热中性限制饲喂组(PFTN)。其中,HS组(n=4)奶牛饲养于热应激环境中,且自由采食;PFTN组(n=4)奶牛继续饲养于热中性环境,采用配对限制饲喂,采食量与HS组牛前一天的平均采食量保持一致。于每期试验期的第2、4、8 d采集瘤胃液、尾根血液样品,并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热应激降低了奶牛血液(Ile:31%,Met:18%,Phe:19%,Arg:20%,Lys:30%,VIP>1.15)和瘤胃液(Ile:32%,Met:47%,Phe:31%,Tyr:27%,Lys:31%,VIP>1.2)中多种氨基酸的含量,增加了血液中肌酐(12%,VIP=1.2)的含量。对血液和瘤胃液差异代谢物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液中肌酐与瘤胃液中多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具有显着负相关(P<0.05)。综合以上结果,提示热应激时瘤胃液中营养物质进入后肠道的量减少,可能是引起血液中氨基酸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2.针对在热应激期间乳腺组织内的生理代谢变化不清楚的问题,采用2ⅹ2交叉试验设计,选取4头健康荷斯坦泌乳奶牛随机分配于HS或PFTN组。研究分为2期,每期包含对照期和试验期2个试验阶段。在对照期所有奶牛均饲养于热中性环境。在试验期,HS(n=4)组奶牛饲养于热应激环境中,且自由采食;PFTN(n=4)组奶牛继续饲养于热中性环境,且采食量与HS组牛前一天的平均采食量保持一致。30 d的空置期后,HS和PFTN组交换。在每个试验期结束时,通过活检采集乳腺组织进行RNAseq分析。结果发现超过2777个基因差异表达(FDR<0.05)。HS下调了乳蛋白主要编码基因(CSN1S2,CSN1S1,CSN3和LALBA)及调控蛋白合成(LAMTOR2,JAK1,STAT5A,STAT5B和ELF5)、氨基酸和葡萄糖转运(SLC38A10,SLC38A3,SLC2A1,SLC2A8等)的关键基因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HS降低了乳腺组织代谢活性(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质代谢),增加了免疫激活和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上游调节因子分析显示TNF,IFNG,S100A8,S100A9和IGF-1在诱导/控制炎症反应中起主要作用,NF-κB在免疫激活过程中起中心作用。分析还表明HS对PPAR信号通路具有整体抑制作用。此外,在HS奶牛乳腺组织中有16个miRNA相对于PFTN奶牛差异表达。其中,bta-miR-451可能参与了能量代谢的调控;bta-miR-184,bta-miR-218和bta-miR-493可能参与了细胞增殖的调控;bta-miR-132可能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调控;而bta-miR-382与乳腺组织中m RNA表达调控可能存在协同作用。综上所述,HS可通过降低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和增加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以及miRNA的差异表达直接控制乳蛋白的合成。3.针对物理降温是否可以缓解热应激诱导的乳蛋白含量降低及其机制不明的问题,选取30头经产泌乳荷斯坦奶牛,根据其最近7 d产奶量,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热应激组(HS,n=10),物理降温组(CL,n=10),和物理降温配对限饲组(PFCL,n=10)。试验期共4周。PFCL和CL奶牛牛舍安装喷淋装置和风扇,而HS奶牛的牛舍不安装。试验期间每天1130-1330 h和1500-1600 h进行喷淋,开关频率为前两周开3分钟关6分钟,后两周开1.5分钟关3分钟。风扇常开不关。每周采集牛奶、尿液、粪便、TMR、血液和瘤胃液样本。与HS相比,PFCL提高了饲料转化效率(1.24%vs.1.49%,P<0.05)、乳蛋白产量(0.82 vs.0.94 kg/d,P<0.05)和乳脂产量(0.98vs.1.26 kg/d,P<0.05),但HS和CL奶牛的差异不显着。与HS奶牛相比,PFCL和CL奶牛具有更低的呼吸速率(分别为70.6,59.1,和60.3 bpm,P<0.05),直肠温度(38.95、38.61和38.51℃,P<0.01),肩部皮肤温度(33.95,33.25,33.40℃,P<0.01),以及更好的牛奶乳蛋白含量(3.41、3.72和3.69%,P<0.05)和乳脂含量(4.08,4.97,4.65%,P<0.01)。PFCL和CL牛的CAT活性(P<0.01)和GSH-Px活性(P<0.01)均高于HS牛。与HS相比,PFCL和CL奶牛血液中葡萄糖、蛋氨酸、苏氨酸和胱硫醚的含量分别提高了10.7%和10.3%(P<0.05)、19.0%和9.5%(P<0.05)、15.8%和12.0%(P<0.05)、9.5%和23.8%(P<0.05)。综上所述,降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应激诱导的乳蛋白合成的减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提高血糖和关键氨基酸水平有关。综上,本研究表明:1)提示热应激时瘤胃液中营养物质进入后肠道的量减少,可能是引起血液中氨基酸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2)热应激可通过降低乳腺组织中代谢相关基因的转录和增加炎症相关基因的转录影响乳蛋白的合成;3)物理降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应激诱导的乳蛋白合成的减少,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提高血糖和关键氨基酸水平有关。

金亚亚[2](2021)在《雌激素和催乳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合成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论文研究了雌激素和催乳素单独或组合添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酪蛋白合成的影响,并从m TOR和JAK2-STAT5信号通路关键基因表达的角度初步阐释了其机理,旨在探明促进BMECs酪蛋白合成适宜的雌激素和催乳素水平,为调控奶牛乳成分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包括三部分试验。试验一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雌激素(0、50、100、200、400 ng/m L)对BMECs增殖、酪蛋白基因以及m TOR和JAK-STAT5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0和200 ng/m L的雌激素显着提高了BMECs的增殖率(P<0.05)。添加50 ng/m L雌激素显着上调了BMECs的κ酪蛋白基因(CSN3)、苏氨酸激酶(AKT)、真核翻译起始启动因子4E(e IF4E)、葡萄糖转运载体8(GLUT8)和葡萄糖转运载体12(GLUT12)的基因表达(P<0.05);添加100 ng/m L和200 ng/m L雌激素显着上调了BMECs的αs1-酪蛋白(CSN1S1)、CSN3、AMP活化蛋白(AMPK)、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1)、e IF4E、酪氨酸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因子(STAT5)、葡萄糖转运载体1(GLUT1)、GLUT8、GLUT12、雌激素α受体(ERα)、雌激素β受体(ERβ)和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表达(P<0.05);当雌激素浓度达到400 ng/m L时下调了BMECs中AMPK、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S6K1和JAK2的基因表达。综合细胞增殖和酪蛋白基因表达的结果,100 ng/m L的雌激素对BMECs酪蛋白合成的促进效果最佳。试验二研究添加不同水平的催乳素(0、100、200、400、800 ng/m L)对BMECs增殖、酪蛋白表达以及m TOR和JAK-STAT5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0 ng/m L和200 ng/m L催乳素显着增加了BMECs的增殖率(P<0.05),而400和800 ng/m L催乳素对BMECs的增殖率无显着影响(P>0.05)。100ng/m L和200 ng/m L催乳素显着上调BMECs中CSN1S1、CSN2、CSN3、AMPK、AKT、m TOR、S6K1、JAK2和GLUT1的基因表达(P<0.05);200 ng/m L催乳素还显着上调了e IF4E、ERα、PRLR和GLUT8的基因表达(P<0.05);400 ng/m L催乳素显着上调BMECs中CSN2、AMPK、AKT、S6K1、ERβ、PRLR、GLUT1、GLUT8和GLUT12的基因表达(P<0.05);当催乳素浓度达到800 ng/m L时,显着下调了BMECs中CSN3和e IF4E的基因表达(P<0.05)。添加100 ng/m L和200 ng/m L催乳素显着增加了BMECs的α酪蛋白和β酪蛋白表达量(P<0.05),且以200 ng/m L组效果最佳。试验三以前两个试验筛选出的促进BMECs酪蛋白合成的最佳雌激素和催乳素浓度为基础,开展组合添加试验。雌激素和催乳素的添加总量为300 ng/m L,根据二者的添加比例分为试验Ⅰ组(对照组,不添加雌激素和催乳素)、试验Ⅱ组(雌激素:催乳素=5:1)、试验Ⅲ组(雌激素:催乳素=2:1)和试验Ⅳ组(雌激素:催乳素=1:2),研究组合添加雌激素和催乳素对BMECs酪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Ⅳ组均显着增加了BMECs的增殖率,提高了BMECs中CSN1S1、CSN3、AMPK、PI3K、AKT、m TOR、e IF4E、JAK2、STAT5、ERβ、PRLR、GLUT1、GLUT8和GLUT12的基因表达(P<0.05);试验Ⅲ组和试验Ⅳ组显着提高了BMECs中CSN2的基因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和Ⅳ组显着增加了BMECs的α酪蛋白和β酪蛋白表达量(P<0.05),其中α酪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22.7%和38.6%,β酪蛋白的表达量分别提高了62.9%和102.9%。试验Ⅲ组β酪蛋白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α酪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综合细胞增殖和酪蛋白表达的结果,组合添加100 ng/m L雌激素和200 ng/m L催乳素的试验Ⅳ组对BMECs酪蛋白合成的促进效果最佳。

侯宇[3](2021)在《不同持续时间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热应激预警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说明奶牛热应激是奶牛养殖业的核心问题之一。过去普遍认为奶牛热应激期间产奶量和乳品质的下降是采食量的剧烈下降导致的。然而最近几年的多项研究表明热应激期间采食量的下降只能解释产奶量下降量的35%~61%。为了研究热应激期间奶牛产奶量下降的其他原因,本研究利用环境控制舱对比研究了短期热应激(Short-term heat stress,STHS)和长期热应激(Long-term heat stress,LTHS)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从生理指标、生产性能指标、血液代谢指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反刍行为学等多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为了准确预警奶牛热应激的出现,本研究探索了奶牛出现热应激时的多个环境因子和9个最为常见的温热指数的阈值并研究了它们的准确性。此外,由于热应激会导致奶牛反刍时间(Ruminant time,RT)的下降,所以本研究以反刍时间的变化为依据,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一种新的奶牛热应激预警模型。研究结果如下:1.与STHS相比,LTHS导致奶牛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分别下降了17.2%和12.6%,表明LTHS造成产奶量和干物质采食量的下降更为严重。与STHS相比,LTHS导致乳蛋白浓度和乳蛋白产量分别下降了6.8%和22.4%。与STHS相比,LTHS降低了血液中葡萄糖(11.6%)和NEFA(13.6%)的浓度以及瘤胃VFA的浓度(29.7%),但升高了MUN(15.1%)、BUN(8.6%)和肌酐(15.4%)的浓度。牛奶酪蛋白的产量与血液中Ile,Met和Tyr的浓度极显着正相关,酪蛋白浓度和血液中Ile的浓度呈显着正相关。血液中Ile、Leu、Val、Met和Tyr的浓度与DMI显着正相关。此外,LTHS导致瘤胃内Bacteroidetes、Prevotellaceae、Bacteroidaceae和Prevotella相对丰度下降。结果说明,DMI的下降可能是STHS奶牛产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瘤胃代谢受损和脂肪组织动员受抑制可能是LTHS导致产奶量进一步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热应激期间乳蛋白浓度和产量的下降与DMI下降造成的血液中Ile、Leu、Met和Tyr的浓度下降有关。2.在牧场收集到的13741组总反刍时间(Total ruminant time,TRT)和对应的环境因子数据,通过分段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热应激会导致TRT下降。TRT的下降可以作为热应激出现的标志。当夏季的日平均温度超过23oC,或日平均相对湿度超过67%,黑球日平均温度超过24oC,日最高辐射强度超过500 W/m2,日累计辐射值超过19MJ/m2,奶牛就会发生热应激。此外,在现有的温热指数中,温湿指数(Temperature humidity index,THI)与TRT的相关性最高,当THI高于71,奶牛会出现热应激。与其他温热指数相比,THI更适宜作为中国北方奶牛热应激的评价指数。高温环境中白天反刍时间(Day ruminant time,DRT)的下降是导致TRT下降的原因,夜间反刍时间(Night ruminant time,NRT)不会受到热应激的影响。3.利用牧场收集到的8436组TRT和气象数据,在MATLAB平台通过机器学习技术中的K最近邻(K nearest neighbour,KNN)算法来进行TRT、NRT和DRT预测建模。本试验中TRT,NRT和DRT的K值分别标定为58,48,45。经验证,KNN对TRT,NRT和DRT的预测准确度分别是0.6171,0.2798和0.8138。根据热应激导致的TRT的下降程度,可将热应激分为以下四类:当TRT≥534 min/d,奶牛无热应激;当506 min/d≤TRT<534 min/d,奶牛轻度热应激;当469 min/d≤TRT<506 min/d,奶牛中度热应激;当TRT<469 min/d,奶牛重度热应激。KNN算法适用于TRT和DRT的预测,通过KNN对TRT的预测可实现对热应激的预警。

张广和[4](2020)在《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及防治制剂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酮病是围产期奶牛常见的营养代谢病。为了使奶牛成功地从妊娠晚期过渡到哺乳期,机体需要精确地协调多个组织中的新陈代谢,以最终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满足生产需要。过渡期奶牛能量需求增加,但由于干物质摄入量(dry matter intake,DMI)降低,导致能量负平衡(negative energy balance,NEB)。在NEB期间,奶牛必须使用脂肪和蛋白质储备作为能量来源,过量的脂肪动员通常会导致酮体生成,当过量的酮体在血液中积聚时,导致奶牛酮病的发生。血液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能量状态。因此,监测过渡期奶牛的相关血液生化指标,对筛选奶牛酮病个体诊断和群体诊断的新型指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生物化学和ELISA方法检测了过渡期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的血液生化指标,以评估亚临床和临床酮病奶牛代谢的各个方面在过渡期内与健康奶牛相比所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同健康奶牛相比,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s,NEFA)和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A)、胰高血糖素(glycagon,GN)、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triglayceride lipase,HS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蛋白代谢指标肌酐(creatinine,CREA)、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急性反应期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的含量显着升高。而葡萄糖(glucose,GLU)、胰岛素(insulin,INS)、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B-100)、载脂蛋白C-Ⅲ(apolipoprotein C-Ⅲ,APOC-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胰多肽(pancreatic polypeptide,PP)、瘦素(leptin,LP)的含量显着下降。这些结果证实BHBA可以作为诊断奶牛酮病的指标,NEFA、GN、HSL、TBIL、DBIL、IBIL、CREA、AST、ALT、LDH以及GLU、INS、APOB-100、APOC-Ⅲ、IGF-1、PP、LP等可作为诊断奶牛酮病的辅助指标。此外,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奶牛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解作用增强,肝功能受损,且酮病奶牛表现出系统性无菌炎症。荷叶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生物学功能,已被作为中草药成分或功能性食品,用于炎症、癌症、糖尿病、皮肤病、出血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螺旋藻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作食品的补充剂,由于其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在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炎方面均可发挥作用。本研究对一种以荷叶和螺旋藻为主要成分的酮病防治制剂进行评估。通过体内实验,观察产品制剂对奶牛酮病及过渡期奶牛常见的其他疾病,如生产瘫痪和产后产道炎症的预防效果,并进一步检测产品制剂对奶牛产奶量和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该制剂饲喂的预防组奶牛患酮病的数量显着低于对照组奶牛,且预防组奶牛平均日产奶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预防组奶牛产后瘫痪和产道存在炎症的奶牛数量显着低于对照组。此外,与对照组奶牛相比,预防组奶牛受胎率显着升高。酮病治疗试验时,筛选患有酮病的奶牛,分为日粮中添加产品制剂的治疗组和正常日粮饲喂的对照组,分别检测NEFA、BHBA、GLU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奶牛NEFA和BHBA浓度明显下降,而GLU的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此外,治疗组奶牛血液中ALT和AST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该制剂可有效预防奶牛酮病及其他过渡期奶牛常见疾病,并且能够提高产奶量和过渡期后奶牛的受胎率。同时,本产品可有效治疗奶牛酮病,并缓解酮病奶牛的肝脏损伤。综上所述,亚临床和临床酮病奶牛存在严重的代谢紊乱。本研究评估的新型制剂,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酮病的效果,因其原材料极易得到,价格低廉,能够大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企业收益,可为实现酮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案。

莫金鹏[5](2020)在《日粮中添加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文中指出奶牛热应激会大幅度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并影响奶牛的健康,对奶牛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生化黄腐酸(Biochemical fulvic acid,BFA)是经人工模拟黄腐酸生成的自然条件,以多种微生物菌株接种在有机物料培养基中,按特定的生物氧化反应生成的以黄腐酸为主要成分的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复合物。BFA作为畜禽生产中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具有较高的离子交换能力、抗氧化能力和金属螯合能力等生物学功能,能够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和肉品质。先前的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BFA可以提高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以及抗氧化能力等。因此,本研究通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BFA,探究其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为BFA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试验选取40头胎次、体况、产奶量、泌乳天数等基本一致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并分为对照组和BFA添加组。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K组);BFA添加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生化黄腐酸40 g/d头、80 g/d头和120 g/d头(分别为试验I组、II组和Ⅲ组)。试验时间为2017年6月-9月,试验周期为10周,其中预试期为2周,正试期为8周。在试验期间,测定奶牛生理指标、生产性能、乳品质、血液生化指标以及抗氧化指标。通过对试验期间牛舍温度和湿度进行记录,并根据公式计算出THI,证实在试验期间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另外对奶牛生理指标进行测定来进一步证明奶牛在试验期间处于热应激状态。在试验期间,各组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分别达到38.5℃和80次/min,表明试验期间奶牛正处于热应激状态。此外,随着奶牛处于热应激的时间延长,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也随之小幅增高。在试验35-56 d时,试验II组和试验Ⅲ组的奶牛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则显着低于CK组奶牛。日粮中添加BFA也提高了奶牛的采食量和产奶量,并改善奶品质。与CK组相比,在试验期间,试验II组和试验Ⅲ组的奶牛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并且在试验期间,试验II组和试验Ⅲ组奶牛产奶量、牛奶中乳糖、乳脂及乳蛋白显着高于CK组,而牛奶中体细胞数显着低于CK组。在试验期间内,试验I组奶牛采食量、产奶量、乳糖率和非脂固形物含量与CK组间差异不显着。日粮中添加BFA也改变了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与CK组相比,日粮中添加BFA显着降低了奶牛血液中肌酐和非脂化脂肪酸含量,而显着提高了奶牛血液中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此外,日粮中添加BFA也显着提高了奶牛血液中T-AOC,SOD和GSH-Px活性,显着降低了奶牛血液中MDA的含量。综上所述,给奶牛饲喂BFA可有效缓解奶牛热应激,提高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并改善奶牛乳品质和奶牛机体健康,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因此,可在夏季在奶牛日粮中添加BFA来缓解热应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本研究建议每头牛添加量为80 g/d。

崔君[6](2020)在《三丁酸甘油酯缓解奶牛热应激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在奶牛养殖过程中,热应激是直接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和身体状况的重要因素,对奶牛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是近年来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前人的研究显示,高产奶牛对热应激更加敏感,因此本试验通过对比热应激条件下,高产奶牛和正常产量奶牛对热应激的不同反应,以期揭示在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不同反应差别的原因。本试验从牛场中筛选出健康高产奶牛(n=10,45±5 kg/d)和正常产奶量奶牛(或称为低产奶牛)(n=10,25±5 kg/d),试验持续21 d(2019年7月15日至2019年8月4日)。通过测定高产组和低产组奶牛的基本生理状态、血液生化及其生产性能等指标,揭示热应激对不同产量奶牛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热应激条件下,与低产组相比,高产奶牛更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其生化指标中的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E)和血液尿素氮(BUN)均显着升高(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白细胞介素IL-1β、IL-6(interleukin,IL)均出现极显着性的升高(p<0.01)。此外,在热应激作用下,高产奶牛不仅产奶量严重下降,乳蛋白、乳脂肪均低于正常奶牛。此结果表明热应激对高产奶牛的影响更显着。三丁酸甘油酯是一种短链脂肪酸酯,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作用。已有研究显示,三丁酸甘油酯在动物生产中具有促进生长、调节免疫、预防疾病以及减少应激损伤等多种作用,因此我们推测三丁酸甘油酯在缓解奶牛热应激方面有作用。为了进一步阐明三丁酸甘油酯是否能缓解高产奶牛的热应激状态,改善血液生理指标,在牛场中选择处于热应激的高产荷斯坦奶牛(n=20,45±5 kg/d),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作为试验组,每天每头添加37.5g三丁酸甘油酯,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连续饲喂21 d,以观测其对高产奶牛热应激血液生理指标的改善作用。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奶牛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间细胞和粒细胞数下降,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上升,但差异不显着(p>0.05)。生化指标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总胆红素(TBIL)、血液尿素氮(BUN)、肌酐(CRE)、血糖(GL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淀粉酶(AMY)、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较对照组降低,且ALB、GLO、TBIL、BUN、CRE、AST差异显着(p<0.05),钙和磷升高,但差异不显着(p>0.05)。这说明三丁酸甘油酯在缓解热应激对高产奶牛的肝肾损伤、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有一定功效。有研究显示,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抑制部分抗炎因子水平,降低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为研究三丁酸甘油酯对热应激引起的高产奶牛炎性因子反应及其作用机理,我们使用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丁酸甘油酯通过抑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显着降低奶牛外周血淋巴细胞IL-6、TNF-α和IL-1β的基因水平。并且三丁酸甘油酯可以显着抑制淋巴细胞p38、ERK1/2、JNK1/2和p65的磷酸化,减少促炎介质的形成,从而减轻热应激引起的高产奶牛炎症损伤。生产性能是奶牛业关注的焦点,热应激不仅对奶牛的产奶量造成了影响,甚至对奶牛的乳品质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三丁酸甘油酯在高产奶牛中能否改善因热应激造成的损伤呢,是我们试验研究的重点。我们的试验结果显示,三丁酸甘油酯能改善高产奶牛因热应激造成产奶量下降,但其效果并不显着(p>0.05)。但在乳品质方面,三丁酸甘油酯能显着提高乳脂肪、乳蛋白的含量,且差异显着(p<0.05)。此外,三丁酸甘油酯能有效降低体细胞数,且差异极显着(p<0.01)。综上所述,与正常产奶量的奶牛相比,高产奶牛在肝肾损伤、炎性介导的免疫以及生产性能方面更容易受到热应激的影响。而三丁酸甘油酯在缓解热应激造成的肝肾损伤,减少热应激引起的外周免疫细胞炎症反应改善高产奶牛泌乳性能,以及改善高产奶牛乳品质量等多个方面均有显着效果,值得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张前防[7](2019)在《冬季补充维生素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与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区域、季节和维生素添加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研究了莱芜地区三年期间不同季节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和乳品质规律,以及冬季补充维生素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莱芜地区不同季节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与乳品质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选取莱芜杰瑞奶牛养殖场健康、胎次相近的泌乳期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跟踪记录2016年、2017年、2018年共三年奶牛产奶性能及乳品质指标。2016-2018年泌乳期奶牛数量分别为225头、240头和215头。莱芜地区不同季度按照自然月份划分,分别是春季(3-5月份)、夏季(6-8月份)、秋季(9-11月份)和冬季(12-2月份)。试验结果表明:(1)2016年-2018年三年夏季月平均产奶量最高且显着高于同年的冬季(p<0.05),冬季月平均产奶量最低与秋季差异不显着(p>0.05);2016年-2018年三年不同季节产奶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2)2016-2018年度莱芜地区不同季节对荷斯坦奶牛乳品质影响的变化规律:牛奶乳脂率的影响,2016年和2017年春季和冬季牛奶乳脂率显着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夏季和秋季牛奶乳脂率差异不显着(p>0.05),2018年冬季牛奶乳脂率显着高于夏季和秋季(p<0.05),夏季和秋季牛奶乳脂率差异不显着(p>0.05);牛奶蛋白率的影响,2016年-2018年冬季牛奶乳蛋白率显着高于春季、夏季和秋季(p<0.05);不牛奶非脂固体物的影响,2017年和2018年冬季牛奶非脂固体物显着高于春季、夏季和秋季(p<0.05);牛奶细菌总数的影响,2016年和2018年无显着性差异(p>0.05),2017年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与夏季差异不显着(p>0.05)。冬季补充维生素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与抗氧化指标影响的研究。选择4-5胎次,体重650±50 kg左右,泌乳期20±3周的健康、泌乳期的荷斯坦经产奶牛15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含有:维生素A 4000 IU/kg,维生素D 1500 IU/kg,维生素E,10 mg/kg);Ⅱ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VA)4500 IU/kg;Ⅲ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VD)1500 IU/kg;Ⅳ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VE)10 mg/kg;Ⅴ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维生素B族,试验期12周。试验结果表明:(1)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VB、VA、VD均能提高奶牛产奶量,并且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VB组奶牛产奶量明显高于饲喂基础日粮配方、基础日粮中添加4500 IU/kg VA和基础日粮中添加10 mg/kg VE(p<0.05);(2)基础日粮中添加4500 IU/kg VA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500 IU/kg VD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 mg/kg VE组和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VB组牛奶中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明显高于饲喂基础日粮组(p<0.05),分别提高0.1%、0.33%、0.31%、0.36%;基础日粮中添加4500 IU/kg VA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500 IU/kg VD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mg/kg VE组和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VB组牛奶中体细胞总数显着低于饲喂基础日粮(p<0.05),分别降低1.76万个/mL、2.09万个/mL、2.19万个/mL、3.27万个/mL。日粮中增加VE添加量,提高牛奶中乳脂率。日粮中增加复合VB添加量,提高牛奶的冰点值。提高日粮中维生素水平对牛奶酸度、蛋白率和细菌总数三项无明显的影响(p>0.05)。(3)基础日粮中添加4500 IU/kg VA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500 IU/kg VD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 mg/kg VE组和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VB组牛奶及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显着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说明日粮中增加VA、VD、VE和复合VB添加量,均可降低牛奶及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基础日粮中添加10 mg/kg VE组牛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着高于基础日粮组和基础日粮中添加1500 IU/kg VD组、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VB组(p<0.05),说明VE抗氧化效果优于VA、VD、复合VB;基础日粮中添加4500IU/kg VA组(Ⅱ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mg/kg VE组(Ⅳ组)和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VB组(Ⅴ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着高于基础日粮组(Ⅰ组)和基础日粮中添加1500IU/kg VD组(Ⅲ组)(p<0.05),但基础日粮组(Ⅰ组)与基础日粮中添加1500IU/kg VD组(Ⅲ组)差异不明显(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4500IU/kg VA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500 IU/kg VD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 mg/kg VE组牛奶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显着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分别提高13.68 U/ml、15.46 U/ml、18.67 U/ml,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VB组高于基础日粮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基础日粮中添加10mg/kg VE组(Ⅳ组)奶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最高为115.08 U/ml,显着高于基础日粮组(Ⅰ组)、基础日粮中添加4500IU/kg VA组(Ⅱ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500IU/kg VD组(Ⅲ组)和基础日粮中添加复合VB组(Ⅴ组)(p<0.05),分别高66.99 U/ml、55.94 U/ml、63.67 U/ml、52.42 U/ml,基础日粮中添加1500IU/kg VD组(Ⅲ组)奶牛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高于基础日粮组(Ⅰ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

张桂强[8](2018)在《不同垫料和饲养模式对荷斯坦奶牛福利影响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越来越重视,牛奶的消费也越来越多,我国奶牛养殖业也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但对奶牛养殖企业来说怎样养出优质高产的奶牛,一直是其孜孜不倦的追求。奶牛福利问题也日益受到养殖人士的关注,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奶牛福利保障成为可能。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奶牛福利在奶牛生产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多,但针对奶牛卧床垫料的选择和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这些符合实际生产的系统应用研究尚不多见。本试验从生产实际的需要出发,探讨奶牛卧床垫料和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荷斯坦奶牛舒适度和生产性能的影响,探讨通过改善奶牛福利来增强奶牛体质,进而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试验一:不同垫料对荷斯坦奶牛舒适度影响的初步研究本试验旨在探讨奶牛卧床在不同垫料及垫料厚度下对其舒适度的影响。试验选取2~3胎次,产后天数相近,临床健康的荷斯坦奶牛500头,随机分成10组,对奶牛在不同卧床上站立、躺卧等行为状态进行观察,通过对奶牛躺卧、站立时间、牛床使用率、发病率、体细胞、牛体损伤、奶牛步态、乳房清洁度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从而筛选出最有利于奶牛生长、生活、休息和行为表达的卧床垫料,更好地改善奶牛福利,提高奶牛的生产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垫料厚度5 cm的情况下:①试验奶牛平均24h躺卧在沙子上的时间最多,达到11.0±2.1h;平均每天休息次数(9±3次)和每次躺卧时间(88±30 min)也最多;试验奶牛平均24 h站立在水泥地上的时间最多,达到120±25 min,平均站立次数也最多,达18±3次。②试验奶牛各项舒适度指标在沙子上表现最好,舒适度指标为88%,卧床使用率为87%,奶牛站立指标为10%,奶牛跨卧床站立指标为5%。③试验奶牛的体细胞数在沙子和橡胶垫上最少,分别为12万和14万;在水泥地上最多,达到38万。④试验奶牛奶产量在沙子上增加最多,为3kg;而在水泥地上不仅没有增加,还减少了 4kg。⑤试验奶牛在沙子上乳房炎(发病率2%)和肢蹄病最少(仅2头),受胎率最高(达到51%)。⑥试验奶牛在沙子垫料上牛体损伤最小,奶牛步态正常(牛体损伤和步态评分0分都是26头、1分分别是17头和18头、2分分别是7头和6头、3分和4分都没有),乳房清洁度也最好(乳房清洁度1分有32头,2分有13头,3分有3头,4分有2头);水泥地对牛体损伤最大,奶牛步态也最不正常,乳房清洁度也最差。(2)在垫料厚度10 cm的条件下,试验奶牛每天休息次数、每次躺卧时间与5 cm垫料情况下有类似的变化,且在10 cm的垫垫料上休息的时间更长。在10 cm的垫料上站立时间比5 cm垫料略短,但各组间差异不大。随着垫料厚度的增加,试验奶牛舒适度指标和卧床使用率均增加,奶牛站立指标和跨牛床站立指标减少。奶牛体细胞数减少,产奶量增加。奶牛的乳房炎和肢蹄病减少,受胎率增加。奶牛的牛体损伤减少,奶牛步态正常的增多,乳房清洁度也逐渐变好。由此可以看出:奶牛在卧床垫料为沙子和橡胶垫时最为舒适,卧床垫料为干牛粪、秸秆上次之,卧床为水泥地时舒适度最差;且随着卧床垫料厚度的增加,奶牛舒适度也提高。卧床垫料为沙子和橡胶垫时有利于提高奶牛的舒适度,改善奶牛福利。试验二: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荷斯坦奶牛舒适度和生产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本试验选用预产期、胎次、奶量、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300头,随机分成6组,按饲养模式不同分为散放式和栓系式两类,按饲喂方法不同分为散放式TMR组(T1)、散放式TMR+阶段饲养组(T2)、散放式传统饲喂组(T3)、栓系式TMR组(T4)、栓系式TMR+阶段饲养组(T5)、栓系式传统饲喂组(T6)。研究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奶牛舒适度、采食消化率、产奶量、发病率、乳成分、乳汁体细胞数等奶牛舒适度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对试验奶牛舒适度的影响:T2组试验奶牛舒适度最高达到90%,卧床使用率也最好达到89%,试验奶牛站立最少只有6%,试验奶牛卧床站立也最少,只有4%,T1和T3组次之,T4和T6组试验奶牛舒适度和卧床使用率最低,站立指标和跨卧床站立指标也最多。(2)对试验奶牛产后疾病和胎衣不下的影响:T2组试验无牛产后瘫痪和真胃变胃,乳房炎发病最少,只有1头,酮病和胎衣不下最低分别只有1%和8%,T5和T1组次之,T3和T6产后发病最多,胎衣不下也最高。(3)对试验奶牛消化率的影响:T2组试验牛营养物质的平均消化率最高,试验牛对日粮的干物质平均消化率为72.35%、粗蛋白质平均消化率为73%、粗脂肪平均消化率为88.25%、粗纤维平均消化率为45.45%、无氮浸出物平均消化率为80.50%;T5和T1组次之;T3和T6组对日粮的消化率最差。(4)对试验奶牛奶产量、乳脂肪、乳蛋白、乳糖、非乳固体和体细胞数的影响:T2组表现最好,试验牛305天产奶量最高为9000kg,乳脂肪、乳蛋白、乳糖和非乳固体也最好分别为3.76、3.20、5.62和8.89,体细胞数最低为76000个/mL。T5和T1组次之,T3和T6组产量最低,各项乳指标也最差,体细胞数最高。由此可以看出:散放式饲养比栓系式饲养能有效改善奶牛的舒适度,有利于发挥奶牛的生产潜能。奶牛TMR比传统饲养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TMR+阶段饲养比TMR更符合奶牛的生理需求,从而保障奶牛的健康福利,利于发挥奶牛生产潜能,是奶牛饲养管理中最好的模式之一。

姚震[9](2014)在《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研究旨在探讨春季、夏季饲粮中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的生产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饲养试验,对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性能指标进行分析,为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在不同季节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试验采用2×2因子随机区组设计,(1)季节:春季和夏季,(2)水溶性维生素添加与否:添加1表示,不添加0表示。选取胎次、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奶牛80头,随机分为4组(Ⅰ、Ⅱ、Ⅲ、Ⅳ)。Ⅰ、Ⅱ、Ⅲ、Ⅳ组都饲喂基础日粮,Ⅰ、Ⅱ组不补充水溶性维生素,Ⅲ、Ⅳ组补充水溶性维生素,预试期7 d,实验期70 d。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水溶性维生素极显着增加采食量、产奶量(P<0.01),显着提高了乳脂率、非乳脂固体的含量,降低了体细胞数(P<0.05);在春季,显着提高了淋巴细胞比率、粒细胞总数和粒细胞比率,显着降低了中间细胞比率和淋巴细胞数量(P<0.05)。在夏季,显着提高了乳蛋白的含量、T-AOC的含量,增加了粒细胞总数、血小板总数和平均体积,显着降低了GSH的含量(P<0.05),极显着降低血红蛋白浓度,增加了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大细胞压积比率(P<0.01)。在春季和夏季,饲粮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有互作效应(P<0.05)。综上所述,春季、夏季饲粮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提高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改善抗氧化性能,提高免疫力。

李秋凤[10](2012)在《日粮营养调控对奶牛养分消化代谢、泌乳及精液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的总体设计是从我国的生产实际出发,利用双外流连续培养试验、人工产气试验以及泌乳前期奶牛生产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日粮不同的蛋白质和能量比对奶牛瘤胃发酵、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氮代谢和氮利用的影响。另外,针对高温季节公牛精液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维生素和锌对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确定夏季高温季节公牛日粮中的维生素和锌适宜添加量。试验一本试验利用12发酵罐双外流人工瘤胃装置研究不同RDPB日粮对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设计了6种不同RDPB日粮,分别为-16.84,-8.87,-0.87,+7.13,+15.13和+23.12g/kgDM,试验周期为8d,前5d为预饲期,后3d为采样期。结果表明:RDPB对发酵液NH3-N具有显着影响(P<0.0001),但对发酵罐中pH影响比较小(P=0.058),对总VFA(P=0.57)和乙酸的浓度(P=0.70)无显着影响。随着RDPB的逐渐降低,日粮中可利用氮降低,+15.13,+7.13,-0.87,-8.87,-16.84g/kgDM日粮组发酵液中的氨氮的浓度分别比RDBP为+23.12g/kgDM组降低6.22%,30.45%,50.03% ,55.35%和54.22%。总VFA、乙酸和戊酸的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各处理组之间具有显着差异(P<0.05)。随着日粮中RDPB的增加,发酵罐中总NH3-N的浓度线性增加,氮的损失也随之增加。试验二本试验旨在探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RDPB日粮对瘤胃发酵、总产气量和CH4产量的影响。试验选用美国Ankom产气系统,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配制6种不同RDPB日粮,分别为-20,-10,0,10,20和30g/kg DM,每组3个重复,培养期为24h。结果表明:(1)本试验中6种类型日粮发酵液的pH、乙酸/丙酸、产气量和CH4产生量基本上表现为日粮3或日粮4值最低,各组的产气量和CH4的产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2)VFA中,乙酸、丙酸、丁酸以及氨氮的浓度随着RDPB值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改变日粮RDPB可以影响瘤胃发酵。而RDPB对总VFA以及原虫数量无显着影响。(3)日粮RDPB值影响不同时间点CH4的浓度和24h CH4产量,其中各个时间点的CH4浓度以日粮3或日粮4较低。由此可见,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改变日粮RDPB影响瘤胃发酵液pH、NH3-N及VFA浓度、总产气量、CH4产生量,综合考虑其对瘤胃发酵和CH4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体外产气条件下适宜的RDPB水平为0~10g/kgDM。试验三研究了日粮不同NFC/RDP比例对泌乳前期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氮利用率以及氮排泄量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泌乳前期奶牛适宜的日粮NFC/RDP比例。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择45头泌乳前期中国荷斯坦牛,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头,饲喂三种不同NFC/RDP比例日粮,分别为3.5(Ⅰ组)、4.0(Ⅱ组)和4.5(Ⅲ组),试验期75d,其中预饲期15d,正式期60d。结果表明:日粮NFC/RDP比例不同影响奶牛生产性能,在三个试验组中Ⅱ组奶牛产奶量、DMI、乳蛋白量和饲料转化率显着高于其他组,分别为29.30kg/(dP=0.0167),21.01kg/(dP=0.0048),913.28g/d(P=0.0824)和1.3(P=0.0003);DM、CP和NDF的表观消化率Ⅱ组最高,分别为68.99%(P=0.0015),73.34%(P=0.0006)和54.65%(P=0.0076);当日粮NFC/RDP比值从3.5增加到4.5时,奶牛的粪氮排泄量与尿氮排泄量均显着降低,虽然Ⅱ组和Ⅲ组氮的摄入量分别比Ⅰ组多22g/d和59g/d,但粪氮、尿氮和乳氮各组之间差异显着,日粮NFC/RDP比值对尿氮损失影响最大,Ⅱ组氮利用率和氮沉积率最高,分别为49.62%和20.16%,粪氮是主要的氮损失途径;当NFC/RDP比值为4.0时,奶牛血清中NO的浓度最高(P=0.0081),抗氧化能力最强(P=0.4449),增加NFC/RDP值IGF-Ⅰ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合上述所有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调整日粮NFC/RDP的比例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奶牛的生产性能同时还可以降低奶牛的氮排泄量,减少畜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高产泌乳早期奶牛适宜的日粮NFC/RDP为4.0。试验四研究了高温季节日粮中添加维生素(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精液品质、抗氧化指标、细胞因子以及其他血液指标的变化,探讨高温季节公牛维生素和锌的适宜添加量。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体重相近(1010±80)kg、采精正常、健康无病的纯种荷斯坦成年种公牛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四个处理组分别为Ⅰ组:对照组(基础日粮);Ⅱ组:基础日粮+100mg/kgDM Zn;Ⅲ组:基础日粮+维生素(300mg/kgDM维生素E和60mg/kgDMβ-胡萝卜素);Ⅳ组:基础日粮+100mg/kgDM Zn+维生素(300mg/kgDM维生素E和60mg/kgDMβ-胡萝卜素),试验期120d。结果表明:添加维生素和锌可改善公牛的精液品质,显着提高鲜精活力(Ⅳ组0.649 VS对照组0.575)、精子密度(Ⅳ组15.16×108个/mL VS对照组11.81×108个/mL)、冻精活力(Ⅳ组0.34 VS对照组0.283)、精子顶体完整率(Ⅳ组45.2% VS对照组41.8%),显着降低精子畸形率(Ⅳ组13.47% VS对照组16.81%),但对射精量无显着影响(Ⅳ组11.56mL VS对照组10.33mL)。添加维生素可显着提高血清中总SOD(P=0.1489)和Cu-ZnSOD的活性(P=0.0008);添加锌可显着提高血清T-AOC(P<0.0001)和GSH-Px活性(P=0.0041);血清中MDA(P=0.0535)和羟自由基(P=0.0698)可随着维生素和锌的添加显着降低。在四个试验组中,血清中Cu-ZnSOD、T-AOC和GSH-Px的活性Ⅳ组最高,而MDA的浓度以Ⅳ组最低。添加维生素可显着增加精清中总SOD(P=0.0087)和T-AOC(P=0.0001),日粮中添加锌可提高精清中Cu-ZnSOD(P=0.0181)的活力。血清和精清中睾酮和铜蓝蛋白的浓度随着维生素和锌添加而显着增加(P<0.01);日粮中添加锌可显着提高精清中金属硫蛋白的浓度(P<0.05),而对血清中金属硫蛋白无显着影响。日粮中添加维生素和锌显着降低血清中IL-6(P=0.0016)、IL-17(P=0.0003)和TNF-α(P=0.0357)的浓度,降低精清中IL-6的浓度(P=0.0233)。综合考虑,夏季高温季节添加300mg/kgDM维生素E、60mg/kgDMβ-胡萝卜素和100mg/kgDM Zn可以改善精液品质。

二、各种维生素对奶牛所起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各种维生素对奶牛所起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热应激对奶牛瘤胃和乳腺组织乳蛋白前体物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牛乳及乳制品供需现状
        1.1.1 全球牛奶需求量持续增加
        1.1.2 热应激成为限制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1.2 热应激与THI
        1.2.1 奶牛热应激的产生
        1.2.2 THI及其与热应激的关系
    1.3 热应激的危害
        1.3.1 热应激增加奶牛站立时间,增加蹄病发生率
        1.3.2 热应激增加奶牛乳房炎发病率
        1.3.3 热应激引起奶牛能量负平衡
        1.3.4 热应激降低奶牛生产性能
        1.3.5 热应激对乳成分的影响
    1.4 热应激引起瘤胃代谢异常和机体炎症反应
        1.4.1 热应激时奶牛瘤胃发生SARA类似的异常代谢
        1.4.2 内毒素进入内循环的机制仍不明确
        1.4.3 热应激引发机体炎症反应
    1.5 热应激对奶牛机体物质代谢的影响
        1.5.1 热应激对脂代谢的影响
        1.5.2 热应激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1.5.3 热应激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1.5.4 选题目的和意义
        1.5.5 研究内容
        1.5.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代谢组分析热应激对瘤胃及血液中物质代谢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方法
        2.2.1 伦理声明
        2.2.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2.2.3 瘤胃液与血液采集
        2.2.4 瘤胃液和血液代谢组分析
    2.3 结果
        2.3.1 血液和瘤胃液代谢组色谱图
        2.3.2 热应激奶牛瘤胃液代谢组变化
        2.3.3 热应激奶牛血液代谢组变化
        2.3.4 热应激奶牛血液与瘤胃液代谢组学关联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RNAseq分析热应激对奶牛乳腺组织代谢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方法
        3.2.1 伦理声明
        3.2.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3.2.3 组织样品采集
        3.2.4 总RNA提取
        3.2.5 文库准备与测序
        3.2.6 测序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热应激对乳腺组织基因表达的影响
        3.3.2 热应激显着下调了乳腺组织中乳蛋白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3.3.3 热应激降低了乳腺组织中主要葡萄糖和氨基酸转运体的基因表达
        3.3.4 热应激抑制了乳腺组织中代谢相关通路
        3.3.5 热应激对乳腺组织中脂代谢的影响
        3.3.6 热应激对乳腺组织中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3.3.7 热应激对乳腺组织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3.3.8 热应激诱导激活了乳腺组织中的炎症反应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RNAseq分析热应激奶牛乳腺组织中miRNA表达谱
    4.1 前言
    4.2 材料方法
        4.2.1 伦理声明
        4.2.2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4.2.3 组织样品采集
        4.2.4 总RNA提取
        4.2.5 小RNA文库构建与测序
        4.2.6 测序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测序数据产出情况
        4.3.2 已知miRNA和新miRNA识别及其靶基因预测
        4.3.3 差异表达miRNA
        4.3.4 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的功能富集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通风喷淋可以缓解热应激对奶牛乳蛋白合成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方法
        5.2.1 伦理声明
        5.2.2 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
        5.2.3 样品采集与数据收集
        5.2.4 样品分析
        5.2.5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全文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雌激素和催乳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合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奶牛乳腺结构和功能
        1.1.1 奶牛乳腺结构
        1.1.2 乳汁合成和分泌
        1.1.3 牛乳的组成
    1.2 激素对乳腺泌乳的调控
        1.2.1 催乳素对泌乳的调控
        1.2.2 雌激素对泌乳的调控
        1.2.3 甲状腺激素对泌乳的调控
        1.2.4 泌乳相关激素调控乳成分合成的协同作用
    1.3 调控乳蛋白合成的信号通路
        1.3.1 mTOR信号通路
        1.3.2 JAK2-STAT5 信号通路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图
2 试验内容
    2.1 雌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合成的影响
        2.1.1 材料和方法
        2.1.2 结果
        2.1.3 讨论
        2.1.4 小结
    2.2 催乳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合成的影响
        2.2.1 材料和方法
        2.2.2 结果
        2.2.3 讨论
        2.2.4 小结
    2.3 组合添加雌激素和催乳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合成的影响
        2.3.1 材料和方法
        2.3.2 结果
        2.3.3 讨论
        2.3.4 小结
3 总体讨论及结论
    3.1 总体讨论
    3.2 总体结论
    3.3 本论文创新
    3.4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不同持续时间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热应激预警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热应激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1.1 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1.1.1 热应激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及机制
        1.1.2 热应激对奶牛乳成分组成的影响及机制
        1.1.3 热应激对乳腺的影响及机制
    1.2 奶牛热应激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1.2.1 多种奶牛温热环境评价指数的来源
        1.2.2 奶牛最佳温热指数的探索
        1.2.3 温热指数未来的发展方向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3.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3.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比较短期热应激和长期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动物与试验设计
        2.1.2 样品采集及分析
    2.2 数据统计及分析
    2.3 试验结果
        2.3.1 STHS和LTHS对奶牛生理参数及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
        2.3.2 STHS和LTHS对产奶量和乳成分组成的影响
        2.3.3 STHS和LTHS对血液中代谢物的影响
        2.3.4 STHS和LTHS对奶牛饮水量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2.3.5 STHS和LTHS对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热应激奶牛乳蛋白浓度和血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关系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动物与试验设计
        3.1.2 样品采集及分析
    3.2 数据统计及分析
    3.3 试验结果
        3.3.1 HS阶段和恢复阶段奶牛生理参数以及DMI的变化
        3.3.2 HS阶段和恢复阶段奶牛氮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
        3.3.3 HS阶段和恢复阶段奶牛血液中AA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
        3.3.4 奶牛血液游离AA与生产性能的相关性
        3.3.5 奶牛血液游离AA与DMI以及蛋白质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
        3.3.6 蛋白质生产指标和血糖浓度与DMI以及蛋白质代谢相关产物的相关性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热应激对泌乳奶牛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动物与试验设计
        4.1.2 样品采集
        4.1.3 观测指标及方法
        4.1.4 生物信息分析
    4.2 数据统计
    4.3 试验结果
        4.3.1 瘤胃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
        4.3.2 不同持续时间的HS对门水平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4.3.3 不同持续时间的HS对科水平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4.3.4 不同持续时间的HS对属水平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奶牛热应激预警模型
    5.1 原始数据采集
        5.1.1 数据采集区域和气候模式
        5.1.2 数据采集及方法
    5.2 试验动物与管理
    5.3 数据统计分析及结果
        5.3.1 数据预处理
        5.3.2 分析方法及结果
    5.4 夏季奶牛反刍时间预测模型的建立
        5.4.1 模型参数标定
        5.4.2 预测模型精度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创新点
    研究结论
    创新点
    下一步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及防治制剂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1章 奶牛酮病的概述
        1.1 奶牛酮病的分类
        1.1.1 亚临床酮病
        1.1.2 临床酮病
        1.2 奶牛酮病的代谢特征
        1.2.1 糖代谢
        1.2.2 脂代谢
        1.2.3 蛋白代谢
        1.2.4 常量和微量元素代谢
        1.2.5 免疫功能的变化
        1.3 小结
    第2章 奶牛酮病的治疗现状及防治制剂
        2.1 奶牛酮病的治疗现状
        2.1.1 葡萄糖
        2.1.2 糖皮质激素
        2.1.3 胰岛素
        2.1.4 维生素B12/磷结合产品
        2.1.5 丙二醇
        2.1.6 组合疗法
        2.2 奶牛酮病防治制剂
        2.2.1 荷叶
        2.2.2 螺旋藻
        2.3 小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1章 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及诊断指标的筛选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样品采集
        1.1.3 主要试剂材料
        1.1.4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血液中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
        1.2.2 血液中脂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
        1.2.3 血液中蛋白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
        1.2.4 血液中血清酶学、血液免疫学和血液激素指标的检测
        1.2.5 血液中急性期反应蛋白和骨胶原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
        1.2.6 血液中常量和微量元素的检测
        1.2.7 数据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总体特征
        1.3.2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糖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1.3.3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脂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1.3.4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蛋白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1.3.5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血清酶学指标测定结果
        1.3.6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激素指标测定结果
        1.3.7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蛋白免疫学指标测定结果
        1.3.8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急性期反应蛋白测定结果
        1.3.9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骨胶原代谢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1.3.10 健康奶牛、亚临床酮病奶牛和临床酮病奶牛血液中常量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结果
        1.4 讨论
        1.4.1 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奶牛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改变
        1.4.2 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奶牛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
        1.4.3 亚临床酮病和临床酮病奶牛免疫功能及急性反应期蛋白相关指标的改变
        1.5 小结
    第2章 奶牛酮病防治制剂的效果评价
        2.1 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材料
        2.2 方法
        2.2.1 制剂饲喂
        2.2.2 样品采集及观察
        2.2.3 血液中脂代谢相关指标的检测
        2.2.4 数据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产品制剂对酮病预防效果的研究
        2.3.2 产品制剂对产奶量的影响
        2.3.3 产品制剂对产后瘫痪预防效果的研究
        2.3.4 产品制剂对产后产道炎症预防效果的研究
        2.3.5 产品制剂对奶牛受胎率的影响
        2.3.6 产品制剂对酮病奶牛治疗效果的研究
        2.3.7 产品制剂对酮病奶牛肝功能治疗效果的研究
        2.4 讨论
        2.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日粮中添加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奶牛热应激概述和评价标准
        1.1.1 热应激概念
        1.1.2 奶牛热应激评判标准
    1.2 热应激对奶牛的影响
        1.2.1 热应激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1.2.2 热应激对奶牛免疫功能的影响
        1.2.3 热应激对奶牛繁殖性能的影响
        1.2.4 热应激对奶牛躺卧行为的影响
    1.3 生化黄腐酸作为饲料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1.3.1 生化黄腐酸简介
        1.3.2 生化黄腐酸的生物学功能
        1.3.3 生化黄腐酸在奶牛中的应用
        1.3.4 生化黄腐酸在猪生产中的应用
        1.3.5 生化黄腐酸在家禽生产中的应用
        1.3.6 生化黄腐酸在羊生产中的应用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2 试验材料和仪器
    2.3 试验设计
    2.4 试验饲粮和饲养管理
    2.5 样品采集与指标测定
        2.5.1 温度与相对湿度的记录
        2.5.2 环境温湿度(THI)指数计算
        2.5.3 样品采集
    2.6 指标测定方法及经济效益计算
        2.6.1 生理指标的测定
        2.6.2 生产性能的测定
        2.6.3 乳品质指标测定
        2.6.4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2.6.5 血液抗氧化指标测定
        2.6.6 经济效益计算
    2.7 试验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期间牛舍温度、湿度及THI
    3.2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3.3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乳品质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奶牛热应激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6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7 不同剂量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经济效益的影响
4 讨论
    4.1 温度、湿度及THI与奶牛热应激的分析
    4.2 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理指标的影响
    4.3 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4 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5 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三丁酸甘油酯缓解奶牛热应激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1.1 热应激概述
        1.2 热应激对奶牛的危害
        1.3 缓解应激的主要防治措施
        1.4 小结
    第二章 三丁酸甘油酯的研究进展
        2.1 三丁酸甘油酯
        2.2 三丁酸甘油酯与氧化应激反应
        2.3 三丁酸甘油酯与肠道损伤
        2.4 三丁酸甘油酯与炎性反应
        2.5 三丁酸甘油酯在生产方面的应用
        2.6 小结
第二篇 试验部分
    第一章 热应激对奶牛血液生理指标、炎性相关因子以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1.1 材料与方法
        1.2 测定指标及方法
        1.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1.4 数据的处理
        1.5 结果
        1.6 分析和讨论
        1.7 小结
    第二章 三丁酸甘油酯对热应激高产奶牛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数据的处理
        2.3 结果
        2.4 分析与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三丁酸甘油酯对热应激高产奶牛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数据的处理
        3.3 结果
        3.4 分析与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三丁酸甘油酯对热应激高产奶牛生产性能及乳品质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2 数据的处理
        4.3 结果
        4.4 分析与讨论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合作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7)冬季补充维生素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与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奶牛产业现状
        1.1.1 我国奶牛养殖现状
        1.1.2 奶牛生产性能研究现状
    1.2 季节对生产性能的研究进展
    1.3 维生素(A、D、E)研究进展
        1.3.1 维生素A研究进展
        1.3.2 维生素D研究进展
        1.3.3 维生素E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一 季节不同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与乳品质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动物与设计
        2.1.3 饲养管理
        2.1.4 试验日粮
        2.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 试验二 冬季补充维生素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与抗氧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动物与设计
        2.2.3 试验日粮
        2.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季节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与乳品质影响的变化规律
        3.1.1 不同月度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与乳品质影响的变化规律比较分析
        3.1.2 不同季节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与乳品质影响的变化规律比较分析
    3.2 冬季补充维生素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2.1 补充维生素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与乳品质的影响比较分析
        3.2.2 冬季补充维生素对奶牛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比较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季节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与乳品质影响的变化规律研究
        4.1.1 不同季节对荷斯坦奶牛产奶量的影响
        4.1.2 不同季节对荷斯坦牛奶乳品质的影响
    4.2 冬季补充维生素对生产性能与抗氧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4.2.1 维生素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4.2.2 维生素对牛奶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2.3 维生素对奶牛血液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 结论与创新点
    5.1 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8)不同垫料和饲养模式对荷斯坦奶牛福利影响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及符号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奶牛生产过程中福利因素的研究进展
        1 对动物福利的认识
        1.1 动物福利的需求
        1.2 动物福利的评估
        2 国内外动物福利现状
        2.1 国外动物福利现状分析
        2.2 我国动物福利的现状分析
        3 动物福利和集约化生产
        4 养殖效益和动物福利的关联
        5 奶牛福利和优质、高产
        6 提升奶牛福利建设的设想
        6.1 建立健全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树立完整科学的动物福利理念
        6.2 根据动物福利要求改进集约化奶牛生产技术
        6.3 建立农牧结合型生态环保农业
        6.4 建立奶牛安全生产环境
        7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二章 不同垫料对荷斯坦奶牛舒适度影响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荷斯坦奶牛在不同卧床垫料及垫料厚度下躺卧时间和次数比较
        2.2 荷斯坦奶牛在不同卧床垫料及垫料厚度下站立时间和次数比较
        2.3 荷斯坦奶牛在不同卧床垫料及垫料厚度下各项舒适度指标比较
        2.4 荷斯坦奶牛在不同卧床垫料及垫料厚度下体细胞数和产奶量比较
        2.5 荷斯坦奶牛在不同卧床垫料及垫料厚度下乳房炎、受胎率和肢蹄病比较
        2.6 荷斯坦奶牛在不同卧床垫料及垫料厚度下牛体损伤、步态和乳房清洁度比较
        2.7 群体奶牛舒适度的其他评估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3.1 不同垫料对奶牛舒适度的影响
        3.2 不同垫料厚度对奶牛舒适度的影响
        3.3 环境因素对奶牛舒适度的影响
        3.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荷斯坦奶牛舒适度和生产性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试验奶牛舒适度指标评价比较
        2.2 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荷斯坦奶牛产后疾病和胎衣不下的比较
        2.3 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试验组荷斯坦奶牛消化率的比较
        2.4 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各试验组荷斯坦奶牛奶产量、乳脂肪、乳蛋白、乳糖、非乳固体和体细胞数的比较
        3 讨论与小结
        3.1 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试验奶牛舒适度的影响
        3.2 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对试验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奶牛日粮配制注意点
        3.4 重视奶牛信号的解读,关注奶牛福利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国奶业现状
    1.2 外部环境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2.1 热应激
        1.2.2 热应激对奶牛成产性能的影响
        1.2.2.1 热应激对血清生理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1.2.2.2 热应激对奶牛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1.2.2.3 热应激对奶牛乳成分的和繁殖性能的影响
        1.2.3 冷应激
        1.2.3.1 冷应激对奶牛生理影响
        1.2.3.2 冷应激对奶牛内分泌的影响
        1.2.3.3 冷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2.4 湿度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3 维生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3.1 脂溶性维生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1.3.1.1 维生素A(Retinol)的作用
        1.3.1.2 维生素D(Cholecalciferol)的作用
        1.3.1.3 维生素E(Tocopherol)的作用
        1.3.2 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
        1.3.2.1 B族维生素的作用
        1.3.2.2 维生素C的作用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与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日粮组成及饲养管理
    2.4 指标的检测方法
        2.4.1 采食量
        2.4.2 产奶量
        2.4.3 奶样的采集与分析
        2.4.4 血液采集和生化指标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在不同季节,饲粮中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对采食量和产奶量的影响
        3.1.2 对乳成分的影响
    3.2 在不同季节,饲粮中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全血、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2.1 对奶牛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3.2.2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2.3 对奶牛血清抗氧化的影响
4 讨论
    4.1 在不同季节,饲粮中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在不同季节,饲粮中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乳品质的影响
    4.3 在不同季节,饲粮中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血液常规的影响
    4.4 在不同季节,饲粮中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5 在不同季节,饲粮中添加复合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5 结论与创新
    5.1 总体结论
    5.2 创新点
    5.3 后续研究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10)日粮营养调控对奶牛养分消化代谢、泌乳及精液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奶牛氮营养与环境
        1.2 环境高温对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2 奶牛氮营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能量和蛋白质对奶牛氮素利用的研究进展
        2.2 蛋白质营养与氮排泄
        2.3 降低奶牛氮排泄的营养措施
        2.4 蛋白质和碳水化物与繁殖
    3 维生素和锌对公牛的精液品质影响国内外研究进展
        3.1 锌对精液品质的影响
        3.2 β-胡萝卜素对精液品质的影响
        3.3 维生素E 对精液品质的影响
    4 热应激与精液品质
    5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试验部分
    试验一 不同RDPB 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1 主要饲料原料的化学成分及瘤胃发酵参数测定
        1.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2 试验结果
        2. 人工瘤胃试验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分析和讨论
        2.4 小结
    试验二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日粮RDPB 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1.4 测定指标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各个时间点产气量的影响
        2.2 对 CH_4 产量的影响
        2.3 对人工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对瘤胃发酵总产气量的影响
        3.2 对CH_4 产量的影响
        3.3 对人工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不同NFC/RDP 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氮代谢的影响
        引言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1.2 试验日粮组成
        1.3 试验牛饲养管理
        1.4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1.5 样品的测定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2.2 对奶牛消化率的影响
        2.3 对氮利用率的影响
        2.4 对奶牛血液指标的影响
        3 讨论
        3.1 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日粮不同 NFC/RDP 比例对奶牛氮代谢的影响
        3.3 日粮不同 NFC/RDP 比例对血清尿素氮和MUN 的影响
        3.4 日粮不同 NFC/RDP 比例对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3.5 日粮不同 NFC/RDP 比例对血液指标的影响
        3.6 日粮不同 NFC/RDP 比例对血液中激素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四 锌、维生素E 和β-胡萝卜素对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日粮
        1.3 试验期及饲养管理
        1.4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1.6 数据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鲜精活力的影响
        2.2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采精量的影响
        2.3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精子密度的影响
        2.4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精子活率的影响
        2.5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精子畸形率和顶体完整率的影响
        2.6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血液中各种酶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2.7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8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精清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9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血清和精清中睾酮浓度的影响
        2.10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血清和精清中金属硫蛋白和铜蓝蛋白的影响
        2.11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2.12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精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3. 讨论
        3.1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荷斯坦公牛精液品质的影响
        3.2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公牛血清和精清中睾酮浓度的影响
        3.3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公牛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4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公牛免疫性能的影响
        3.5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3.6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公牛金属硫蛋白和铜蓝蛋白的影响
        3.7 V_E、β-胡萝卜素和锌对公牛血清和精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和建议
    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在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四、各种维生素对奶牛所起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热应激对奶牛瘤胃和乳腺组织乳蛋白前体物代谢的影响[D]. 高胜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雌激素和催乳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酪蛋白合成的影响[D]. 金亚亚.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3]不同持续时间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及热应激预警模型的建立[D]. 侯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酮病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及防治制剂效果评价[D]. 张广和. 吉林大学, 2020(03)
  • [5]日粮中添加生化黄腐酸对热应激期间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指标的影响[D]. 莫金鹏.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6]三丁酸甘油酯缓解奶牛热应激效果的研究[D]. 崔君. 吉林大学, 2020(01)
  • [7]冬季补充维生素对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与抗氧化性能影响的研究[D]. 张前防.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8]不同垫料和饲养模式对荷斯坦奶牛福利影响的初步研究[D]. 张桂强.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3)
  • [9]水溶性维生素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D]. 姚震.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4)
  • [10]日粮营养调控对奶牛养分消化代谢、泌乳及精液品质的影响[D]. 李秋凤.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各种维生素对奶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