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下丘脑Leptin受体及神经肽Y mRNA的影响(摘要)(论文文献综述)
宋诗思[1](2018)在《补肾滋阴法联合达英-35治疗肾阴虚型PCOS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补肾滋阴法联合达英-35治疗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机理,为寻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更为有效及安全的方法,并为临床提供一些思路。方法:本研究选择在2017年3月自2017年12月期间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中药组,中西药组及西药组,各20例。中药予补肾滋阴法治疗,中西药组予补肾滋阴法联合达英-35治疗,西药组予达英-35治疗,分别治疗3个月经周期。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处理后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结果:1、综合疗效的比较:根据综合疗效判定标准,中西药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0.0%,临床痊愈率为30.00%;中药组的总有效率是68.4%,临床痊愈率为10.5%;西药组的总有效率是73.6%,临床痊愈率为10.5%。三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与中药组、西药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药组的治疗肾阴虚型PCOS的效果优于西药组、中药组。2、中医症状评分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药组与中药组、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中西药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方面,明显优于中药组、西药组。3、月经周期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月经周期均较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中西药组对于改善PCOS患者的月经周期效果优于中药组(P<0.05),西药组改善月经周期的效果优于中药组(P<0.05)。4、性激素的比较:治疗前后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T、LH、LH/FSH比值均较前降低(P<0.05);治疗后FSH较前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后组间血清T、LH、LH/FSH比较:中西药组、西药组降低T、LH、LH/FSH水平效果均优于中药组(P<0.05);中西药组与西药组降低T、LH、LH/FSH水平的效果差别不显着(P>0.05)。5、痤疮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痤疮症状均较前改善(P<0.05),中西药组治疗痤疮效果均优于西药组、中药组(P<0.05)。6、随访期观察停药后三组患者3个月月经周期及中医症状评分的情况,三组治疗后月经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西药组改善月经周期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三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西药组改善中医症状情况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结果表明中西药组对于在调整月经周期及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更佳疗效。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治疗方案均对肾阴虚型PCOS患者有效,其中补肾滋阴法联合达英-35治疗肾阴虚型PCOS对改善中医症状、月经周期、血清T、LH、LH/FSH比值水平效果更显着,并且在停药3个月后还可维持相对规律的月经周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治疗肾阴虚型PCOS。中医通过整体辩证论治,可以调节机体,与西药连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改善相关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宸铭[2](2014)在《“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在肾虚排卵障碍性疾病中的经穴表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妇科经穴特异性探索适合针灸学科特点的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理论相应的经穴表述模型。方法:1.针刺足三阴经、任脉腧穴结合罗氏促排卵汤对肾虚排卵障碍性疾病影响的临床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肾气(阳)虚排卵障碍患者90例,按门诊就诊次数,分为高治疗量组、低治疗量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周期疗法(主要为足三阴经、任脉经穴),对照组采用单排卵期针刺,三组皆以罗氏促排卵汤为基础治疗,经过3个周期的治疗后,比较治疗第1、2、3周期三组的临床症状、BBT、最大卵泡直径、内膜厚度、排卵率、妊娠率、性激素等指标。2.电针三阴交、关元、中脘与“胞宫”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将110只性成熟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11组,分别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0只)、三阴交组(30只)、中脘组(30只)、关元组(30只)。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再分为Ⅲ(30min)、Ⅱ(20min)、Ⅰ(10min)倍刺激量组,分别简称三阴交Ⅲ组、三阴交Ⅱ组、三阴交Ⅰ组、中脘Ⅲ组、中脘Ⅱ组、中脘Ⅰ组、关元Ⅲ组、关元Ⅱ组、关元Ⅰ组,每组10只。空白组每日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其余9组每日灌胃羟基脲混悬液600mg/Kg/d,共8天,制备肾虚-排卵抑制模型大鼠。除空白组、模型组外其余各组自造模第一天起予电针相应穴位8天。观察各组大鼠前后体重及各级卵泡数;血清FSH、E2、LH、P激素水平;大鼠下丘脑DA、NE、5-HT含量;卵巢、子宫显微光镜下组织形态学;卵巢FSHR、子宫ER的表达;卵巢FSHRmRNA、子宫ERmRNA的表达,并进行组间的比较。结果:1.三组临床症状在3个周期治疗过程中均有明显改善。高治疗量组自第2周期起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1),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自第3周期起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三组患者在症状改善的整体比较中,高治疗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P<0.05)。各组内膜总体比较中,高治疗量组优于低治疗量组及对照组(P<0.05)。在第1、2周期中治疗组排卵率与对照组相比未见优势,而第3个周期中高治疗量组排卵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3个月经周期中,三组均可提高基础体温双相率(P<0.01),但基础体温双相率改善程度三组间尚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激素调节方面,各组治疗组前后比较,在降调PRL、T,升调E2和LH水平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卵泡发育差患者卵泡发育方面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高治疗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三组妊娠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羟基脲600mg/Kg/d×8d可造成SD大鼠肾虚-排卵抑制模型。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拱背竖毛、毛无光泽、蜷缩畏寒、体重轻微下降、动情期紊乱无周期性变化、镜下成熟卵泡数目明显减少等肾虚排卵抑制病证结合模型。羟基脲600mg/Kg/d×8d可造成SD模型鼠卵巢湿重、卵巢指数、血清LH、E2、β-EP、垂体GnRHR表达、卵巢FSHR表达、子宫ER表达、下丘脑DA、NE下降,使下丘脑5-HT上升(P<0.05,P<0.01)。3.针刺关元可明显提高模型鼠卵巢湿重(P<0.05),针刺其余各腧穴均可提高模型鼠卵巢及子宫湿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各腧穴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初级卵泡数,提高次级卵泡及成熟卵泡数,三阴交、关元均可降低初级卵泡数,提高成熟卵泡数(P<0.05)。各组血清FS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针刺三阴交、关元可显着提高模型鼠血清E2、β-EP含量(P<0.05);针刺三阴交可显着提高模型鼠血清LH、下丘脑NE、DA含量(P<0.01)、卵巢FSHR表达(P<0.05);针刺关元可显着降低模型鼠下丘脑5-HT含量(P<0.01)。针刺各腧穴均可提高模型鼠血清P含量、垂体GnRHR表达、子宫内膜ER、ERmRNA表达,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对于肾虚排卵障碍的临床研究,针刺足三阴经、任脉腧穴在促进卵泡、内膜发育,提高排卵率方面优于单排卵期针刺。尤其在改善月经情况、调整月经周期、改善临床症状、双向调节PRL、LH、E2及T等激素水平方面具有优势。2.以羟基脲建立肾虚-排卵抑制大鼠模型,进行相关经络腧穴的研究。针刺三阴交、关元可通过足三阴经、任脉调节生殖轴的功能,显着提高肾虚模型大鼠血清LH、E2水平;增加模型大鼠卵巢、子宫FSHR、ER的表达;调节下丘脑DA、NE、5-HT含量,对肾虚-排卵抑制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机能进行整体调节,促进模型大鼠卵泡的发育与排出,整体治疗作用优于中脘穴。3.针刺三阴交、关元可通过足三阴经、任脉达到促排卵的功效,可能与调节卵泡排卵途径上的大鼠下丘脑DA、NE、5-HT含量有关。大鼠下丘脑的神经递质含量可能与中医“肾”相关,足三阴经与下丘脑具有功能联系。4.实验研究提示对于肾虚-排卵障碍的经穴刺激总体疗效为三阴交>关元>中脘,结合临床研究结果,初步推论肾经与冲任脉腧穴具有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经穴特性。
童星丽[3](2013)在《奠基方对类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以奠基方含药血清作为干预手段,以体外培养的类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奠基方含药血清对类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其对雄激素受体(AR)、干细胞因子(SCF)、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等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在卵巢颗粒细胞一级水平探讨奠基方促进PCOS患者的卵泡发育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奠基方在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方法:1.取21日龄雌性SD大鼠,于23日龄始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DHEA6mg/100g+0.2mL注射用大豆油,以建立类PCOS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0.2m1注射用大豆油。造模时间为30日。2.取类PCOS大鼠,处死后取双侧卵巢剥取囊状卵泡并刺破释放颗粒细胞,种入细胞培养瓶中,预培养72h后,测定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的培养液中E2、P的含量及AR、SCF、 StARmRNA表达量。3.取6周龄的雌性SD大鼠,分别予以相应受试药物灌胃,每日灌服两次,时间间隔为12小时。在第4天晨将全天的剂量一次灌服,1小时后取血离心得含药血清以备用。4.将各组含药血清分别加入类PCOS大鼠的颗粒细胞培养液中,观察:1)奠基方含药血清对类PCOS大鼠的颗粒细胞E2、P分泌的影响,2)奠基方含药血清对AR、SCF、 StARmRNA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与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探讨奠基方调节类PCOS大鼠的卵巢功能的内在分子作用机制。结果:1.类PCOS大鼠体重降低、卵巢脏器系数升高、子宫脏器系数降低,卵巢表面苍白、包膜增厚、体积变大、多囊改变,囊性扩张卵泡增多,黄体少见,血清T、A2、E的水平升高。2.类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E2降低、P升高,ARmRNA表达升高、SCF、 StARmRNA表达降低。3.奠基方含药血清可促进类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E2的分泌、降低P的分泌,使AR的mRNA表达降低,StAR、SCF的mRNA表达升高。推测奠基方可通过纠正上述三种因子异常基因表达而实现改善颗粒细胞的分泌能力。结论:1.成功建立了DHEA诱导的类PCOS大鼠病理模型,对该模型从动情周期、卵巢形态学、病理学、内分泌学等方面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与临床PCOS患者非常相似。2.成功建立了类PCOS大鼠颗粒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对该体系从细胞生长状态、分泌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研究,表明在离体状态下仍能维持PCOS的特征。3.证实了奠基方在卵巢一级水平即无生殖轴调控下,可能是通过下调ARmRNA的表达、上调StAR、SCFmRNA的表达,从而致颗粒细胞分泌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卵巢局部自分泌、旁分泌系统的异常状态,最终实现调节卵巢功能的目的。
郭文盈[4](2012)在《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文献及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以及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两方面来探讨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本文上篇通过分析近八年来有关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评估文献质量,探讨中医治疗方案及用药规律,为今后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及临床用药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方药;下篇通过临床病例观察探讨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有效性,分析在WHO II型排卵障碍不同疾病中中药的治疗效果,为进步设计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提供有意义的临床证据。资料与方法1.文献研究1.1研究对象2004年-2011国内医学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排卵障碍性不孕中医临床研究文献。1.2研究方法1.2.1制定检索策略:电子检索了2004年至2011年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CBM;手工检索电子数据库所缺失的期刊及非公开发表的资料。1.2.2制定纳入、排除标准:文章的内容与排卵障碍性不孕有关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发表于核心期刊,中药治疗组病例数≥25例,疗效≥60%,主要治疗方法为中药辨证内服,或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且所选基本方的组成药物明确;排除非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文献,以及个案报道、综述文献、动物实验及病理等基础研究文献。1.3统计学处理利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2.临床研究2.1研究对象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妇二科杨洪艳副教授门诊以不孕为主诉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排卵障碍患者。2.2研究方法收集病例,通过两组治疗后的妊娠情况,比较西药促排组和中药治疗组的疗效差异;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药在WHO II型排卵障碍不同疾病中的治疗效果,根据入组时不同的疾病类别进行分层,比较两组疗效。2.3统计学处理对所收集的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数据呈正态分布资料者,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呈正态分布的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检验,检验水平a=0.05。研究结论一、文献研究的结论:1.从本研究收集的中医临床文献类型来看,自诉为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文献占有一定的比例,但经分析这些文献的临床研究质量仍不够高,缺乏设计科学严谨的RCT研究。2.在中医治疗方案方面,以单方验方治疗为主,中医周期疗法次之,辨证分型中药再次之;由此可见,目前中医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方案仍有很大的差异,需要针对同类人群进行严谨的科研设计,来比较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比较单验方、辩证论治和中医周期疗法之间的疗效差异,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所适用的不同人群。3.在中医用药规律方面,根据纳入文献的药物频数分析,当归、菟丝子、熟地、仙灵脾、枸杞子,这5种中药材常用于治疗排卵障碍不孕。在选取其他中药材时,亦应注意选用性温、平之品,慎用大寒大热,并以归肝肾经为佳。另外,虽然文献中有较多的方药选择,但大多属于临床的个人经验总结阶段,缺乏有明确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理清晰并且可以得到临床医生公认的方药,本领域仍然需要有大样本的RCT研究来筛选靶点清晰的有效治疗药物。二、临床研究的结论:1.对于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来说,西药促排卵妊娠率较中药治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WHOⅡ型排卵障碍中不同疾病进行分层研究显示:两药促排卵对PCOS妊娠率较中药治疗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药治疗对非PCOS妊娠率较西药促排卵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样的结果提示了中药可能对稀发排卵或不排卵(非PCOS)患者妊娠的改善有较好的效果。2.就胚胎丢失情况而言,中药治疗组27例妊娠患者中,有1例发生胚胎丢失,胚胎丢失率为3.7%;西药促排组28例妊娠患者中,有4例丢失,胚胎丢失率为14.3%,提示中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胚胎丢失率,但可能出于观察例数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仍需进一步观察。3.综上所述,结合治疗后妊娠率和胚胎丢失率情况,提示了中药可能的潜在治疗优势:对于稀发排卵或不排卵(非PCOS)患者,中药有可能发挥促排卵以及促孕的作用,且对于维持妊娠方而有一定的作用。
李骏霖[5](2012)在《温针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应用温针结合拔罐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并对此方法与传统单纯针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的客观疗效进行总结比较,以期对此作出系统、客观、科学的疗效评价,试图探究一个行之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优佳方法。研究方法:1.病例选择:将56例符合研究要求的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温针结合拔罐组)和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其中治疗组27例,对照组29例。2.治疗方法:两组病例患者的病情、病程、年龄等基本情况具有可比性。(1)治疗组取穴:主穴:脐周八穴(水分、阴交、天枢(双)、水道(双)、大横(双))。配穴:辨证选穴,脾虚湿阻证可加丰隆、阴陵泉;胃热湿阻证可加曲池、内庭;肝郁气滞证可加太冲、支沟;阴虚内热证可加内庭、三阴交;脾肾阳虚证可加太溪、足三里。主穴采用温针疗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医者手持毫针直刺入0.8-1寸,针刺得气后,取约2cm长的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艾条的尾端距皮肤2-3cm,留针30分钟后起针;配穴采用普通针刺法;腹部起针后,患者取俯卧位,在背部搽适量万花油,用闪火法将罐吸住,在背部正中督脉及两侧膀胱经上来回推拉罐数次,至皮肤潮红即可起罐,一般约5分钟。(2)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治疗方法采用普通针刺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针具选用华佗牌30号,1.5寸的毫针,以上穴位均直刺或斜刺入上述穴位0.5-1.0寸,得气后施行平补平泻手法,每5分钟行针1次,共留针30分钟后出针。3.疗程:以上疗法均隔日操作1次,每周操作3次后休息1天,4周为一疗程,分别于治疗4周后及8周后观察并评估疗效。疗效评定包括:肥胖度、体重指数(BMI)、脂肪百分率(F%)、腰臀比值等指标评分。研究结果:(1)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肥胖度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脂肪百分率(F%)的比较组内比较:(1)治疗组:男性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男性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男性患者: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治疗4周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腰臀比的比较组内比较:两组病例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8周后与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4周后及治疗8周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疗效评定结果及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85.19%,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结果证实温针结合拔罐和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均有良好的疗效,两组结果经x2检验,两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采用的方法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温针结合拔罐和常规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均有良好的疗效。(2)温针结合拔罐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两组间的疗效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显着,提示本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秋华,付彦君[6](2012)在《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现状》文中认为肥胖作为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疾病与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依据中医肥胖的病机与人的气血、痰浊以及瘀血有关,从痰、瘀、脾、肾、肝方面综述了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现状。
周芳[7](2011)在《补肾活血法及其组方对PCO大鼠卵巢局部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在预实验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合理的多囊卵巢实验动物模型;采用中药汤剂补肾化瘀方干预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研究补肾化瘀方对实验大鼠卵巢局部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肾虚血瘀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间理论上的内在关系;为实验及临床研究PCOS提供思路。方法:选用6周龄SPF级SD雌性大鼠79只,有规律动情周期,将其饲养于SPF级动物所要求的环境中,按1:5的比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后,用来曲唑灌胃诱导大鼠PCO病理模型,正常组同期用1%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灌胃21天。造模成功后,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空白对照组、补肾化瘀方高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加上正常组,共六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补肾化瘀方不同浓度的汤剂和达英-35进行药物干预,(Qd×3d,休息1d)×21次。干预周期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八只大鼠的一侧卵巢分离颗粒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基因表达数值以观察补肾化瘀方对PCO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上CYP17、AR、IGFR、ER、INSR、LHR、FSHR、TGFR、MMP2、MMP9、follistain、tPA、EGFR等13个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正常组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被检测13个基因中有AR、ER、LHR、FSHR、MMP9、EGFR、IGFR、INSR、tPA、TGFR共10个基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卵巢颗粒细胞CYP17表达上,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与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③13个被检测基因中,卵巢颗粒细胞上有CYP17、AR、IGFR、ER、INSR、LHR、FSHR、TGFR、MMP9、tPA、EGFR共11个基因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仅基因AR、EGFR共2个基因在卵巢卵泡膜细胞上各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正常组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在卵巢颗粒细胞AR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化瘀方中剂量组、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在卵巢颗粒细胞IGFR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化瘀方低剂量组、正常组与模型空白对照组比较,在卵巢颗粒细胞FSHR表达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瘀方对PCO大鼠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上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影响,提示补肾化瘀方治疗PCOS可能与改善卵巢局部颗粒细胞上和卵泡膜细胞基因受体表达有关。
任文凯[8](2011)在《活血排卵汤联合促黄体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活血排卵汤联合促黄体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0例证属肾虚血瘀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活血排卵汤与促黄体汤;对照组30例,口服调经促孕丸。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的变化,观察基础体温(BBT)及卵巢体积变化。结果:活血排卵汤联合促黄体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总有效率为86.67%,排卵率为76.67%,妊娠率为45.45%;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56.67%,排卵率为46.67%,妊娠率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中医症候总有效率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在治疗不同中医病种和各项中医症状及痤疮的改善方面,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活血排卵汤联合促黄体汤可显着降低PCOS患者血清LH、T水平,提高FSH、E水平,降低LH/FSH比值;可以显着缩小卵巢体积,改善卵巢多囊性状态改变。结论:肾虚是PCOS的基本病机,肾虚血瘀是PCOS的主要证型。活血排卵汤联合促黄体汤通过调节肾虚血瘀型PCOS患者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紊乱的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对肾虚血瘀型PCOS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孟君[9](2011)在《灵术颗粒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以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卓于1935年Stein和Leventhal首次报道,故又称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有无排卵型月经失调、不孕、多毛、痤疮、肥胖、黑棘皮症和卵巢多囊性改变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该疾病的功能紊乱远超出生殖轴,由于胰岛素抵抗,常发展为代谢综合征,PCOS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的4-11倍。PCOS不仅对生殖内分泌功能影响,远期可增加代谢综合症、糖尿病、子宫内膜癌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近年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PCOS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多数PCOS患者具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不仅出现在肥胖的PCOS患者中,正常体重的PCOS患者亦有胰岛素抵抗。我院名老中医李丽芸教授根据前人经验结合临床经验提出PCOS中医病机以肾虚痰湿为主,属虚实夹杂之证,研制出灵术颗粒制剂,治疗胰岛素抵抗,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灵术颗粒对PCOS大鼠卵泡基底膜,促进卵泡发育的可能作用靶点,阐明其疗效的可能分子机制,为临床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以期进一步揭示其可能的疗效机理。为中医药治疗PCOS赋予新的内涵,为灵术颗粒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通过临床观察研究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疗效的对比,研究灵术颗粒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本课题通过应用Poresky方法制造PCO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方法,分为灵术颗粒组、二甲双胍组、模型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围绕PCOS卵泡发育及排卵障碍的主要环节,通过观察卵巢形态学、血清T、INS及糖耐量试验、卵泡基底膜厚度和其蛋白表达及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数量等的影响等指标,以探讨灵术颗粒可能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价,将广东省中医院妇科2008年9月-2011年1月在门诊就诊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选用灵术颗粒为治疗组,二甲双胍为对照组,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表,结合女性激素、血脂、血糖及胰岛素、B超等监测。将观察的数据输入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动物实验结果:(1)空白对照组与造模成功组比较分析:造模成功组糖耐量、体重、睾酮、胰岛素均数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2)造模成功率分析:Poresky方法造模组大鼠排卵障碍率为80.36%,大鼠死亡率11.67%,但是造模成功率仅有43.33%。(3)4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4组睾酮、胰岛素均数比较,空白对照组与其余3组分别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其余组别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经药物治疗后,体重均数4组间无显着差异(P=-0.309>0.05)。治疗后,体重均数4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睾酮、胰岛素均数4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4)4组治疗前后差值的比较:①体重增长值方面,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511>0.05),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905>0.05),其余组别比较均有显着差异性(P<0.05),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体重增长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②睾酮降低幅度方面,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962>0.05),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1.000>0.05),其余组别比较均有显着差异性(P<0.05),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睾酮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③胰岛素降低幅度方面,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596>0.05),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1.000>-0.05),其余组别比较均有显着差异性(P<0.05),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胰岛素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5)子宫湿重与总卵巢湿重的比较:①子宫湿重比较方面,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可信区间为(-258.0085,-18.3665),可信区间不包括0,表示在α=0.05水准有显着差异性,其他组无显着差异性,但从均数比较,模型对照组(676.68)最高,二甲双胍组(621.01)高于灵术颗粒组(567.87),空白对照组(538.50)最低。②大鼠双侧卵巢总重量比较,表示4组组间均数比较无显着差异,根据均数比较,模型对照组高于二甲双胍组,再次为灵术颗粒组,空白对照组最低。上述数据虽无统计学意义,根据均数比较,有一定临床意义,可见治疗后模型对照组子宫湿重、总卵巢湿重明显高于其他3组,空白对照组最低。由此可见肾虚痰湿型大鼠的子宫及总卵巢湿重明显重于空白组,而二甲双胍组与灵术颗粒组对于降低其重量有一定效果。(6)大鼠卵泡基底膜3种主要蛋白表达的评级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①Ⅳ型胶原(CollagenⅣ)蛋白表达的4组比较,以模型对照组Ⅳ型胶原表达最多,灵术颗粒组次之,空白对照组再次之,二甲双胍组表达最少。②层连接蛋白(Laminin)蛋白表达的4组比较,以模型对照组Ⅳ型层连接蛋白表达最多,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效果无差异,空白对照组层连接蛋白表达最少。③串珠养蛋白聚糖蛋白(Perlecan)的表达的4组比较有显着差异,以模型对照组串珠养蛋白聚糖表达最多,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效果无差异,空白对照组串珠养蛋白聚糖表达最少。(7) HitachiH—7500型透射电镜观察卵泡基底膜厚度的比较:秩和检验,P=O.261>0.05,表示4组组间均数比较无显着差异。但均数比较,模型对照组基底膜厚度(707.52nm)显着高于其他三组,而灵术颗粒组与二甲双胍组基底膜厚度接近空白对照组。(8)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层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计数4组比较,P>0.05,4组间均无显着差异。(9) HitachiH-7500型透射电镜观察,空白对照组、灵术颗粒组均有较多黄体细胞,提示大鼠有排卵。2临床研究结果:(1)体重指数及腰臀比:治疗组(灵术颗粒组)与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在降低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体重指数及腰臀比均有显着疗效,P<0.05,提示治疗前后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2)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可均显着降低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胰岛素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经配对t检验,对照组治疗后降低空腹血糖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胰岛素及HOMA—β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组均在降低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灵术颗粒组降低TC、升高HDL-C有显着疗效,二甲双胍组降低TG、ApoB有显着疗效。均可降低LDL-C。配对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TC显着低于治疗前(P=0.003<0.05), HDL-C显着高于治疗前(P=0.021<0.05);对照组TG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08<0.05),治疗后ApoB显着低于治疗前(P=0.037<0.05);2组治疗后LDL-C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2组ApoA/ApoB均无统计学意义。(4)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均可降低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T水平,二甲双胍降低LH/FSH效果显着。治疗前后2组女性激素水平的均数比较配对t检验,对照组治疗后LH/FSH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25<0.05);2组治疗后T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性。在升高E2、降低LH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5)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在提高BBT双相周期方面无显着差异。卡方检验2组治疗期间BBT双相周期数P=1.563>0.05,2组无显着差异。(6)在改善中医症候评分方面,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均有显着效果。配对t检验,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2组均能改善PCOS患者中医症候。(7)本研究的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并非全部是肥胖者,非肥胖患者占所有研究对象的43.55%(27/62);治疗组占51.61%(16/31);对照组占35.48%(11/31)。研究结论本院名老中医李丽芸教授根据前人论述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PCOS中医病机以肾虚痰湿为主,并研究出灵术颗粒剂,全方共奏补肾化痰之功,临床疗效较佳。本研究表明灵术颗粒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疗效确切,与二甲双胍组比较,PCOS大鼠在体重增长及降低大鼠睾酮、胰岛素方面无差异(P>0.05),2组疗效相似。在降低子宫湿重、总卵巢湿重有一定临床意义。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均可减少Ⅳ型胶原、层连接蛋白与串珠养蛋白聚糖的表达,对于改善基底膜分子筛方面有着明显作用。在Ⅳ型胶原的表达方面,二甲双胍组优于灵术颗粒组。在层连接蛋白与串珠养蛋白聚糖的表达方面,二甲双胍组与灵术颗粒组无显着差异。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均可改善基底膜厚度,对于改善基底膜分子筛功能方面有着明显的作用。综上所述,从分子生物学方面,补肾化痰中药灵术颗粒可改善PCOS卵泡基底膜分子筛功能,调节两细胞间信息交换,维持“LH—卵泡内膜细胞轴”和“FSH—颗粒细胞轴”两轴功能平衡,为中医补肾化痰治疗PCOS赋予新的内涵,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提示灵术颗粒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疗效显着,与二甲双胍相比较,在治疗该病方面既有相似,又各有所长。降低体重指数、腰臀比,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二者均有显着疗效。2组在降低空腹胰岛素及HOMA-IR效果无差异,二甲双胍降低空腹血糖较好,灵术颗粒降低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胰岛素及HOMA—β效果较好。灵术颗粒组降低TC、升高HDL-C有显着疗效,二甲双胍组降低TG、ApoB有显着疗效。二者均可降低LDL-C。二者对患者内分泌改善方面,各有千秋,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均可降低PCOS胰岛素抵抗患者T水平,二甲双胍降低LH/FSH效果显着。降低LH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在改善中医症候评分方面,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均有显着效果。灵术颗粒与二甲双胍在提高BBT双相周期方面无显着差异。另在确诊PCOS时,不论胖瘦,均应排除胰岛素抵抗,以免遗漏。
时思毛[10](2010)在《补肾宁对肾阳虚排卵障碍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及生殖机能调控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补肾宁”对氢化可的松法复制肾阳虚排卵障碍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及生殖机能调控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后5组建立动物模型,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克罗米芬组、补肾宁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每日肌注等容积生理盐水,其余5组,每日下肢肌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36mg/kg,连续11天,制备肾阳虚排卵障碍模型大鼠。11天后按组别分别用药治疗,治疗期为15天。实验观察模型大鼠用药前后体重及血清E2、FSH、LH激素水平的变化;大鼠下丘脑DA、NE、5-HT含量的变化;下丘脑、卵巢、子宫显微光镜下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卵巢、子宫超显微结构的改变;卵巢、子宫FSHR的表达;卵巢FSHRmRNA的表达,并进行组间的比较。结果:①补肾宁各剂量组能够提高模型大鼠用药前后的体重,明显优于与模型组、克罗米芬组,相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补肾宁高剂量组优于补肾宁低剂量组(P<0.05)。②补肾宁各剂量组及克罗米芬组均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血清E2、FSH、LH水平以及调节下丘脑DA、NE、5-HT,其中克罗米芬组及补肾宁高剂量组作用最为显着。③模型对照组大鼠卵巢中生长卵泡及黄体数目明显减少,补肾宁各剂量组及克罗米芬组能显着增加不同阶段卵泡及黄体数目,其中补肾宁高、中剂量组、克罗米芬组与空白对照组相类似;补肾宁高、中剂量组能够明显改善模型大鼠子宫间质和腺体的形态,接近正常对照组,优于克罗米芬组;各组间下丘脑光镜观察无显着性差异。④补肾宁能减轻模型大鼠卵巢、子宫超微结构的损伤,其中高、中剂量组效果较为明显,优于克罗米芬组。⑤补肾宁各剂量组与克罗米芬组均能增强下丘脑的GnRH表达强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补肾宁高与克罗米芬组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⑥补肾宁组与克罗米芬组均能不同程度的增强卵巢、子宫的FSHR的表达强度,其中补肾宁高、中剂量组作用显着,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补肾宁高作用最为明显,作用优于克罗米芬组(P<0.05)。⑦补肾宁组与克罗米芬组均能增强卵巢FSHRmRNA的表达强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其中补肾宁高、中剂量组作用最为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与空白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补肾宁高剂量组卵巢FSHRmRNA的表达强度优于克罗米芬组(P<0.05)。结论:补肾宁能够整体调节肾阳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机能。明显提高模型大鼠造模前后的体重及血清E2、FSH、LH水平,调节大鼠下丘脑DA、NE、5-HT含量的变化;改善模型大鼠子宫及卵巢的光镜组织学形态及子宫及卵巢超微结构;增强模型大鼠下丘脑GnRH以及卵巢、子宫FSHR的表达强度;增强模型大鼠卵巢FSHRmRNA的表达强度。补肾宁能够促进卵泡的发育与排出,恢复卵巢的功能,整体调节生殖轴功能,作用优于克罗米芬。
二、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下丘脑Leptin受体及神经肽Y mRNA的影响(摘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下丘脑Leptin受体及神经肽Y mRNA的影响(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滋阴法联合达英-35治疗肾阴虚型PCOS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临床治疗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的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药物及用药方法 |
2.3 观察指标及监测方法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处理 |
3.研究结果 |
3.1 两组可比性观察 |
3.2 治疗前后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
4.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PCOS的认识 |
4.2 祖国医学对PCOS的认识 |
4.3 临床研究探析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4.5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略词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2)“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在肾虚排卵障碍性疾病中的经穴表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中医生殖轴 |
1.1 “中医生殖轴”理论 |
1.2 中医生殖轴的经络联系 |
2 西医生殖轴 |
3 中医生殖轴与西医生殖轴的关系 |
4 经穴特异性 |
4.1 不同经脉腧穴的效应特异性研究 |
4.2 相同经脉上不同腧穴的效应特异性研究 |
4.3 针刺量效关系研究 |
4.4 妇科相关经穴特异性研究 |
5 肾虚排卵障碍性疾病的相关研究 |
5.1 中医对排卵障碍的认识 |
5.2 针灸促排卵的研究现状 |
5.3 针刺周期疗法 |
5.4 罗氏促排卵汤的相关研究 |
5.5 西医对排卵障碍的认识 |
5.6 西医学促排卵治疗 |
5.7 促排卵药应用的常见并发症 |
6 肾虚排卵抑制动物模型相关研究 |
6.1 肾虚动物模型的选择 |
6.2 羟基脲致肾虚排卵抑制模型的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标准 |
1.4 治疗方法 |
1.5 针刺注意事项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三组患者基础体温治疗前后的比较 |
2.3 三组患者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的比较 |
2.4 三组患者性激素治疗前后的比较 |
2.5 三组患者卵泡发育治疗前后的比较 |
2.6 三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的比较 |
2.7 三组患者各周期排卵率的比较 |
2.8 三组患者妊娠率的比较 |
3 讨论 |
3.1 理论渊源及研究基础 |
3.2 针刺促排卵的机理研究 |
3.3 针灸取穴分析 |
3.4 罗氏促排卵汤组方分析 |
3.5 研究结果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药物与试剂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2.4 分组造模及给药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针刺对造模大鼠用前后肾阳虚症状、体重变化的影响 |
3.2 各腧穴组大鼠动情周期的比较 |
3.3 各腧穴组大鼠子宫及卵巢湿重的比较 |
3.4 各组大鼠卵巢及子宫组织形态学比较 |
3.5 各腧穴组大鼠FSH、LH、E_2、P比较 |
3.6 各组大鼠血清及下丘脑神经递质的比较 |
3.7 垂体GnRHR、卵巢FSHR及子宫内膜ER蛋白及相应mRNA的表达 |
4 讨论 |
4.1 立题依据 |
4.2 建立适合针刺研究的肾虚排卵抑制/障碍模型 |
4.3 三阴交、关元、中脘对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 |
4.4 三阴交、关元、中脘对模型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
4.5 肾虚排卵抑制模型卵巢FSHR、子宫内膜ER及相应mRNA表达的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详细摘要 |
(3)奠基方对类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概论 |
一、国内外研究进展 |
1.中医药对PCOS干预机制的探讨 |
1.1 对下丘脑的影响 |
1.2 对垂体的影响 |
1.3 对卵巢的影响 |
1.4 对子宫的影响 |
1.5 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
2. 现代医学对PCOS的相关异常卵源性因子表达的研究 |
2.1 生长分化因子-9与骨形态发生蛋白-15 |
2.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 |
2.3 表皮生长因子 |
2.4 激活素-抑制素-卵泡抑素系统 |
2.5 肿瘤坏死因子-α |
2.6 雄激素受体 |
2.7 干细胞因子 |
2.8 类固醇激素合成急性调节蛋白 |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三、课题的科研思路及技术路线 |
1. 类PCOS大鼠模型的建立 |
2. 类PCOS大鼠颗粒细胞的制备及颗粒细胞分泌功能的情况 |
3. 含药血清的制备 |
4. 奠基方含药血清对类PCOS大鼠卵巢的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和AR、SCF、StARmRNA表达的影响 |
四、课题的前期研究基础 |
五、课题技术路线图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类PCOS大鼠模型的建立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器材 |
2.4 操作步骤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结果 |
3.2 讨论 |
二、类PCOS大鼠颗粒细胞的制备及颗粒细胞分泌类固醇激素的情况 |
1. 前言 |
1.1 颗粒细胞与卵巢类固醇激素的关系 |
1.2 颗粒细胞与卵巢局部调节因子的关系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器材 |
2.4 操作步骤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结果 |
3.2 讨论 |
三、含药血清的制备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与分组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器材 |
2.4 操作步骤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结果 |
3.2 讨论 |
四、奠基方含药血清对类PCOS大鼠卵巢的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和AR、SCF、StARmRNA表达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器材 |
2.4 操作步骤 |
3. 结果与讨论 |
3.1 结果 |
3.2 讨论 |
第三部分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文献及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排卵障碍的西医学研究 |
一、卵泡发育生理 |
二、排卵障碍的发病机制 |
三、排卵障碍的病因 |
四、排卵障碍分型 |
五、治疗现状 |
第二节 排卵障碍的中医学研究 |
一、病机论述 |
二、中医治疗 |
三、实验室研究 |
上篇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文献研究方案 |
一、研究对象的确定及文献来源 |
二、数据的规范化及数据库的建立 |
三、纳入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
第二节 文献检索过程流程图 |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结果 |
一、文献筛选情况 |
二、入选文献评价结果 |
三、入选文献证治规律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一、中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研究进展 |
二、中医临床文献质量评价 |
下篇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临床研究方案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五、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二节 临床研究过程流程图 |
第三节 临床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疗效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一、PCOS与稀发排卵或不排卵(非PCOS)的病理生理及其排卵障碍机制 |
二、中、西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比较 |
三、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研究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温针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肥胖症病因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对肥胖症病机的认识 |
1.3 单纯性肥胖的中药治疗研究进展 |
1.4 单纯性肥胖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 |
2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
2.1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的研究进展 |
2.2 单纯性肥胖的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组 |
2.3 对照组 |
2.4 其他 |
3 疗效评定 |
3.1 体重及肥胖度测算 |
3.2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测算 |
3.3 脂肪百分率(F%)测算 |
3.4 腰臀比值(WHR)测算 |
3.5 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治疗前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分析 |
5.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肥胖度的比较 |
5.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体重指数的比较 |
5.4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脂肪百分率(F%)的比较 |
5.5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腰臀比的比较 |
5.6 两组疗效评定结果及比较 |
6 讨论 |
6.1 关于本研究中选穴的探讨 |
6.2 关于温针灸及拔罐疗法的讨论 |
6.3 关于针灸减肥作用机理的探讨 |
6.4 问题及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从脾论治 |
2 从肾论治 |
3 从肝论治 |
4 从痰论治 |
5 从瘀论治 |
(7)补肾活血法及其组方对PCO大鼠卵巢局部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简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条件 |
1.3 药品及试剂 |
1.4 实验设备 |
1.5 实验耗材 |
2 造模方法 |
2.1 分组 |
2.2 具体方法 |
2.3 造模评价 |
3 补肾化疲方干预实验 |
3.1 动物分组 |
3.2 药物干预 |
3.3 标本的采集 |
4 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相关基因检测方法 |
4.1 取样: |
4.2 样品的RNA抽提 |
4.3 NRA质量检测 |
4.4 使用样品的RNA进行cDAN合成 |
4.5 实时定量PRc检测 |
4.6 实时定量PCR使用引物歹.1表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份 结果与分析 |
1.各组PCO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上相关基因表达 |
1.1 与甾体激素合成与作用有关的基因 |
1.2 与碳水化合物合成相关的基因 |
1.3 与促性腺激素功能相关的基因 |
1.4 其他相关基因 |
2.各组PCO大鼠卵巢卵泡膜细胞上相关基因表达 |
2.1 与甾体激素合成与作用有关的基因 |
2.2 与碳水化合物合成相关的基因 |
2.3 与促性腺激素功能相关的基因 |
2.4 其他相关基因 |
3.小结 |
3.1 关于模型的评价 |
3.2 补肾化瘀方剂量对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 关于补肾化瘀方作用于卵巢局部的基因靶点探索 |
4. 检测基因的标准曲线图 |
5. RNA电泳图 |
第三部份 讨论 |
1.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理论认识 |
2.关于PCO大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3.中医药干预PCO动物相关实验研究 |
4.卵泡膜细胞功能调节与PCOS |
5.颗粒细胞功能调节与PCOS |
6.与PCOS相关的遗传基因研究 |
7.肾虚血瘀与PCOS |
8.补肾活血法及其组方治疗PCOS的机理探讨 |
9.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活血排卵汤联合促黄体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病例来源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三) 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指标 |
三、疗效判定标准 |
四、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一、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
(一) 综合临床疗效 |
(二) 中医证候疗效 |
(三) 中医病种疗效 |
(四) 多毛及痤疮疗效 |
二、检测指标评定结果 |
(一) BBT及妊娠 |
(二) 血清激素水平 |
(三) 卵巢体积检测 |
三、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一、PCOS的中医源流 |
二、病因病机探讨 |
(一) 肾虚是PCOS的基本病机 |
(二) 肾虚血瘀是PCOS的主要证型 |
三、治法方药分析 |
(一) 治法分析 |
(二) 方药分析 |
四、临床疗效机理 |
(一)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二) 中药对于PCOS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的作用探讨 |
五、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9)灵术颗粒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PCOS的认识 |
1 发病机制 |
2 诊断 |
3 治疗 |
4 实验研究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PCOS的认识 |
1 古籍探索 |
2 病因病机 |
3 治疗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对象 |
4 实验方案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实施方案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基线比较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 |
4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理论基础 |
2 方药分析 |
3 结果分析 |
4 项目社会、经济效益 |
5 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补肾宁对肾阳虚排卵障碍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及生殖机能调控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一、中医理论对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认识 |
(一) 古代文献研究对生殖的认识 |
(二) “肾气-天癸-冲任-胞宫”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
(三) 补肾法调节女性生殖功能的机制 |
二、现代医学对妇女生殖调控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
(一) 女性下丘脑-垂体-卵巢生殖轴基础理论研究 |
(二) 影响女性生殖功能的其他因素 |
三、补肾中药调节生殖内分泌功能的研究概况 |
(一) 实验研究概况 |
(二) 临床研究概况 |
实验研究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材料 |
(一) 实验动物 |
(二) 实验药物 |
(三) 实验用主要仪器 |
(四) 实验用主要试剂 |
三、 |
(一) 实验造模方法 |
(二)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
(三) 组织标本采集 |
(四) 检测指标与方法 |
(五) 统计学处理 |
实验结果 |
一、补肾宁对实验性大鼠用药前后肾阳虚症状及体重变化的影响 |
二、补肾宁对实验性动物大鼠血清 E2、FSH、LH 水平的影响 |
三、补肾宁对实验性大鼠下丘脑 DA、NE、5-HT 含量的影响 |
四、补肾宁对实验性大鼠下丘脑显微光镜下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五、补肾宁对实验性大鼠卵巢显微光镜下组织形态学及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
(一) 大鼠卵巢光镜观察 |
(二) 大鼠卵巢电镜观察 |
六、补肾宁对实验性大鼠子宫显微光镜下组织形态学及超显微结构的影响 |
(一) 大鼠子宫光镜观察 |
(二) 大鼠子宫电镜观察 |
七、补肾宁对实验性大鼠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表达的影响 |
八、补肾宁对实验性大鼠卵巢、子宫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达的影响 |
(一) 补肾宁对大鼠卵巢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达的影响 |
(二) 补肾宁对大鼠子宫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达的影响 |
九、补肾宁对实验性大鼠卵巢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mRNA)的影响 |
讨论 |
一、以氢化可的松建立肾阳虚排卵障碍模型的研究 |
二、肾阳与排卵 |
三、补肾宁理法方药分析 |
四、补肾宁对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 |
五、补肾宁对模型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的影响 |
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与卵泡发育及排卵的关系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附图 |
中文详细摘要 |
四、中药天癸方对雄激素致不孕大鼠下丘脑Leptin受体及神经肽Y mRNA的影响(摘要)(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滋阴法联合达英-35治疗肾阴虚型PCOS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D]. 宋诗思.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2]“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在肾虚排卵障碍性疾病中的经穴表述研究[D]. 张宸铭.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3]奠基方对类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功能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D]. 童星丽.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4)
- [4]中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文献及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D]. 郭文盈.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5]温针结合拔罐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D]. 李骏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9)
- [6]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现状[J]. 张秋华,付彦君. 中医药信息, 2012(02)
- [7]补肾活血法及其组方对PCO大鼠卵巢局部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D]. 周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1(09)
- [8]活血排卵汤联合促黄体汤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任文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灵术颗粒治疗PCOS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孟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补肾宁对肾阳虚排卵障碍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及生殖机能调控的实验研究[D]. 时思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