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高三阶段初中地理内容复习的着力点(论文文献综述)
卑立静[1](2020)在《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自然地理主干知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但地理知识原理不是孤立存在的理论性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地理情境,并借助于基本的审美能力、价值判断、阅读分析、空间思维和创新能力区别分析并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课堂侧重学习经过教师简单化处理的、抽象的知识,理论知识和现实情况是剥离的、分裂的、脱节的,学生难以将自然地理理论知识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境中。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更应该是带给学生情绪体验、情感升华和思维的蜕变,从而达到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变。PBL教学首先应用于医学学科教育上,带来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逐渐在其他学科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般认为,PBL教学流程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确定总体目标-分解问题目标-解决子问题目标-成果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更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和教育趋势。本文在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元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统计分析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及教育实验法,通过阅读有关PBL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整理已有研究成果,在参考其他学者关于高中生学习现状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的基础上设计出高中生自然地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记录、学生访谈记录。对许昌市宇华高中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20份学生问卷(高一年级160份,高三年级160份),了解他们对自然地理学习的现状。同时,对部分一线教师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他们对PBL模式应用于自然地理教学课堂的现状与不足,最后通过对60名学生进行访谈和考试成绩分析,了解PBL教学模式的实施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学生对难点知识点的畏惧心理有所减轻;(2)学生预习习惯没有呈现出随年级增长而明显增长的趋势;(3)学生查找地理资料的方式和渠道较为单一;(4)学生性格差异影响课堂讨论氛围和效果;(5)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意识有待提高;(6)学生对鼓励性评价认同感较强;(7)PBL教学模式较人文、区域地理亟待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应用。教师访谈方面,在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劣构问题的选择、教学设备的完善、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评价的完善上存在共性看法。学生访谈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PBL教学,学生的预习习惯、搜集资料的方式、自然地理的思维能力、自然地理板图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将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推广应用,将人教版高中自然地理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将适合PBL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劣构性问题的部分举例分析。同时,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提出了5条策略来保障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课堂的实施。结合教学设计理论、PBL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高中生自身特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现状,选取高中地理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以黄河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进行PBL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案例研究的方式对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教学课堂实施后的学习变化进行分析,发现PBL教学模式应用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的,较以往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改观,学生易于接受和参与其中,对于自然地理学的畏难情绪降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邹宁[2](2018)在《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区域地理深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研究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各学科和学段的实践教学当中,地理核心素养由之成为了地理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从“素质教育”到“素养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着,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地理课堂必须走向深度教学。区域认知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然而,目前对高中生区域认知培养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针对区域认知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还存在不足。因此,基于高中生区域认知培养的深度教学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第一,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书籍,确定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对区域认知及深度教学、区域地理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第三,对区域认知和深度教学的内涵进行概述;第四,基于试卷分析和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区域认知培养现状和区域地理教学现状;第五,根据调查所发现的问题,结合深度教学理论提出区域地理深度教学策略;第六,依据提出的深度教学策略,结合区域地理内容设计教学案例;最后,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创新之处以及不足与展望。通过对学生试卷进行分析,发现高中生区域认知水平总体一般;学生间区域认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多数学生缺乏区域划分的意识和方法;学生普遍达到了“认知区域”的初级阶段水平;多数学生未达到“认知区域”的高级阶段水平。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多数教师具有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的意识;教师的区域认知培养重点与学生学习兴趣基本趋同;但少数教师在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划分意识;教师普遍认为对学生区域认知的深度培养存在着困难。同时,还发现区域地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尚需进一步完善。针对区域认知培养现状,结合区域地理的教学现状和深度教学理论,提出了如下教学优化策略:(1)深度挖掘教学内容:整合教材知识逻辑,建立区域认知结构;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培养区域意识和观念。(2)深度组织教学过程:组织主题探究活动,培养自主认知能力;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问题链”,提升区域认知水平;深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3)深度改善教学评价:丰富课堂评价主体,重视思维结构评价;表现性评价与纸笔测验相结合。(4)深度强化教学反思:重视教学反思,调整教学行为;引导学生反思,深化巩固认知。(5)深度理解师生关系:提升教师自身素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依据以上教学策略,对人教版必修3《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二课时)》一节内容进行了教学设计,为教师进行区域地理深度教学提供借鉴。本文的主要结论有:(1)划分了区域认知的构成要素和水平;(2)系统总结了地理深度教学的内涵与策略;(3)了解了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现状;(4)发现了高中区域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5)提出了基于高中生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区域地理深度教学策略。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研究角度上将深度教学理论和区域认知培养相结合;研究方法上利用试题分析的方式对学生区域认知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学生和教师的调查问卷中设置角度相同的问题,对教师行为和学生意愿进行对比分析。
谌建民[3](2013)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间的问题资源开发研究》文中指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市地理教师主观上主动融入到课程改革的内驱力弱,对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缺乏研究;教学中老师没有掌握将地理课程标准细化为教学目标的策略,教学设计中出现了将课程三维目标与教学目标混淆等问题。本研究针对绵阳市区域范围内地理教师,从问题资源开发的视角,寻找问题资源开发的策略和途径。拟就存在于教师间“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问题资源进行开发,寻求地理教师问题资源开发能力提升的策略。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阅读法、个案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经研究认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问题资源开发很有必要。地理老师对地理教学目标的层次结构存在认识问题,老师对“课标”与“大纲”的指导作用大小存在认识误区,教师在实际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诸如目标的差异性和渐进性都没有得到体现等问题。本研究提出了开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问题资源的策略。构建指导组、学科组和学科教师三级问题资源开发主体,形成区域层面问题资源开发的组织机构;通过问题资源开发与传递和问题资源共享与再开发两条线路,开辟地理课程问题资源开发路径;依托学科教师层面、学科组层面和指导组层面的问题资源开发,采用多种方式开发地理课程问题资源。在分析问题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和开发策略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高中地理教师参与地理资源库构建、融入主题研训活动、借力赛课平台等问题资源开发能力提升策略。
袁东霞[4](2011)在《“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中提出一、教学背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必修模块的结尾部分,其中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是实现元素化合物性质应用的学科内容,体现了化学学习价值、以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重要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
郑小玲[5](2009)在《突出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区域地理鲜明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近年高考的重点。高考以综合能力考查为主,而区域地理知识为高考试题提供了背景材料,它有机地联系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将课本知识融入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体现了高考能力考察的主旨。因此,搞好区域地理的复习是高考制胜
曹建军,于萍[6](2003)在《谈高三阶段初中地理内容复习的着力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谈高三阶段初中地理内容复习的着力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高三阶段初中地理内容复习的着力点(论文提纲范文)
(1)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到重视 |
(二)PBL教学模式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
(三)高中自然地理学科教学重视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PBL研究现状 |
(一)国外PBL教学研究现状 |
(二)国内PBL教学研究现状 |
(三)研究小结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PBL教学模式的内涵 |
二、PBL的教学原则 |
(一)问题的引导性 |
(二)问题的真实劣构性 |
(三)问题的针对性 |
三、理论基础 |
(一)人本主义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三)元认知学习理论 |
(四)深度学习理论 |
(五)现代地理教学理论 |
第三章 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问卷编制与数据收集 |
(一)问卷设计 |
(二)数据收集 |
二、高中生自然地理学习基本现状分析 |
(一)学生对难点知识点畏惧心理减轻 |
(二)学生预习习惯没有呈现出随年级增加而明显增长的趋势 |
(三)学生获取地理资料的渠道单一 |
(四)学生性格差异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
(五)学生问题意识有待提高 |
(六)学生对鼓励性评价认同感较强 |
(七)PBL教学模式较人文、区域地理亟待在自然地理教学中应用 |
三、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一)劣构问题的选择 |
(二)教学设备的完善 |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
第四章 高中自然地理PBL教学有效实施策略 |
一、设定短期学习目标和长远目标 |
(一)设定短期学习目标 |
(二)制定长远目标 |
二、注重预习,培养良好的自然地理学习思维习惯 |
(一)注重预习,提前把控自然地理知识的难点 |
(二)描-填-绘制地理简图,培养地理图感 |
三、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 |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层次性设置问题,提高学生问题探究能力 |
四、培养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
(一)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
(二)鼓励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
五、完善资料搜集方式,适时采取激励性评价 |
(一)完善资料收集方式,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
(二)适时采取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
第五章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的理论分析和教材内容分析 |
一、理论分析 |
二、教材内容分析 |
第六章 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
一、PBL课堂教学案例 |
(一)教材分析 |
(二)学生情况分析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
(五)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
(六)教学过程设计 |
二、PBL课堂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创新之处 |
三、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宇华实验学校自然地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B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 C 学生访谈记录 |
致谢 |
(2)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区域地理深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时代发展呼唤“素养教育” |
(二)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
(三)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
(四)区域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高阶思维 |
(二)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素养 |
(四)有利于促进区域地理教学的生成性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观察法 |
(四)访谈法 |
(五)统计分析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理论基础 |
(一)地理科学理论 |
(二)地理课程与教学理论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区域认知素养研究综述 |
(一)国外地理课程文件中的“区域认知” |
(二)国内地理课标及文献中的“区域认知” |
三、地理深度教学研究综述 |
(一)深度教学研究 |
(二)地理深度教学研究 |
四、区域地理教学研究综述 |
(一)区域地理教学模式研究 |
(二)区域地理教学手段研究 |
(三)区域地理教学策略研究 |
第三章 区域认知与深度教学理论概述 |
一、区域认知内涵概述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水平层次划分 |
二、深度教学内涵概述 |
(一)深度学习 |
(二)深度教学 |
三、小结 |
第四章 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现状调查 |
一、基于试题的现状分析 |
(一)分析样本选择 |
(二)试题内容分析 |
(三)试题检验 |
(四)分析结果 |
二、基于教师与学生问卷的现状分析 |
(一)教师问卷设计 |
(二)学生问卷设计 |
(三)调查样本分析 |
(四)调查结果分析 |
三、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区域地理深度教学策略 |
一、深度挖掘教学内容 |
(一)整合教材知识逻辑,建立区域认知结构 |
(二)开发乡土地理资源,培养区域意识和观念 |
二、深度组织教学过程 |
(一)组织主题探究活动,培养自主认知能力 |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设计“问题链”,提升区域认知水平 |
(三)深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
三、深度改善教学评价 |
(一)丰富课堂评价主体,重视思维结构评价 |
(二)表现性评价与纸笔测验相结合 |
四、深度强化教学反思 |
(一)重视教学反思,调整教学行为 |
(二)引导学生反思,深化巩固认知 |
五、深度理解师生关系 |
(一)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
第六章 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区域地理深度教学设计案例 |
一、案例设计要素 |
二、《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教学设计 |
第七章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一)划分了区域认知的构成要素和水平 |
(二)系统总结了地理深度教学的内涵与策略 |
(三)了解了高中生区域认知培养现状 |
(四)发现了高中区域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五)提出了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区域地理深度教学策略 |
二、创新之处 |
三、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三定位考试地理综合题 |
附录B 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高中生区域认知培养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E 高中生区域地理学习意愿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间的问题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缘起 |
1.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
1.1.2 教师对新课程认识上的几个问题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对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研究概述 |
1.2.2 国内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研究 |
1.2.3 国内对问题资源开发的研究现状概述 |
1.2.4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
1.3 基本概念的界定 |
1.3.1 课程标准 |
1.3.2 教学目标 |
1.3.3 问题 |
1.3.4 问题资源 |
1.4 研究的意义 |
1.4.1 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1.4.2 促进了地理教师专业发展 |
1.4.3 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1.4.4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实施方案 |
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问题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2.1 对地理教学目标的认识问题 |
2.1.1 学校教育目的系统 |
2.1.2 高中地理教育目的系统 |
2.2 对“大纲”与“课标”指导作用的认识误区 |
2.2.1 目标价值的理念误区 |
2.2.2 目标主体的定位误区 |
2.2.3 目标内容的自主误区 |
2.2.4 目标要求的达成误区 |
2.2.5 目标评价的手段误区 |
2.3 教师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问题 |
2.3.1 对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依据认识不清 |
2.3.2 教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
3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问题资源开发的策略 |
3.1 构建区域层面问题资源开发三级主体 |
3.2 开辟地理课程问题资源开发线路 |
3.3 采用多种方式开发地理课程问题资源 |
4 普通高中地理教师问题资源开发能力提升策略 |
4.1 参与地理资源库构建,提升问题资源理解能力 |
4.1.1 行为动词分类库建设的提出 |
4.1.2 行为动词分类库构建的意义与价值 |
4.1.3 行为动词分类库构建的操作策略 |
4.2 融入主题研训活动,提升问题资源开发方法掌握能力 |
4.2.1 老师期待掌握地理课程问题资源开发的技能 |
4.2.2 老师融入主题研训的价值和意义 |
4.2.3 “课标”细化策略的“主题研训”活动实施 |
4.3 借力赛课平台,提升问题资源开发实践能力 |
4.3.1 明确赛课应处理好的关系 |
4.3.2 团队协作,研磨教学设计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4)“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背景 |
二、教学设计思想 |
三、教学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
2. 过程与方法。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五、主要教学过程 |
六、教学反思 |
(5)突出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确定区域位置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前提和基础 |
2. 突出地理区域特征, 掌握综合分析的基本方法 |
2.1 综合分析区域的自然和人文要素。 |
2.2 研究自然要素之间、人文要素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
2.3 综合区域特征对比区域差异。 |
2.4 把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入区域复习之中。 |
3. 关注热点区域, 回归地理基础知识 |
(6)谈高三阶段初中地理内容复习的着力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足点:纲要导引, 自主复习铺垫 |
二、关键点:主导整合, 图文专题提炼 |
三、支撑点:媒体支持, 维持激活状态 |
四、谈高三阶段初中地理内容复习的着力点(论文参考文献)
- [1]PBL教学模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卑立静. 河南大学, 2020(02)
- [2]基于区域认知培养的高中区域地理深度教学研究[D]. 邹宁. 河南大学, 2018(01)
- [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间的问题资源开发研究[D]. 谌建民. 四川师范大学, 2013(01)
- [4]“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J]. 袁东霞.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11(12)
- [5]突出区域地理的复习策略[J]. 郑小玲. 考试周刊, 2009(12)
- [6]谈高三阶段初中地理内容复习的着力点[J]. 曹建军,于萍. 地理教育,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