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苗种培育(论文文献综述)
易建华[1](2014)在《不同开口饵料对胭脂鱼仔稚鱼成活率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是我国国家二级护动物,为中国特有种。随着其人工繁殖技术的成熟,目前已成为优良的养殖品种,但早期生活史阶段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制约着胭脂鱼养殖的工业化和商品化进程。为了更好更深入的了解胭脂鱼早期发育规律及存活机制,提高其人工养殖技术和管理策略。本论文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胭脂鱼早期生长和存活过程、消化器官的形态和消化生理在不同营养条件下的生态对策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将初始全长为12.53±0.2mm、体重为10.32±0.18mg的胭脂鱼仔鱼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平行,分别投喂丰年虫、水蚯蚓、饲料、饲料+螺旋藻、丰年虫+螺旋藻、水蚯蚓+螺旋藻、丰年虫+饲料+螺旋藻、水蚯蚓+饲料+螺旋藻。实验周期为30天。结果表明:(1)饲料不适合作胭脂鱼单一的开口饵料。开口摄食期间含有生物活饵的处理组的成活率高达90%以上,而主饵全为饲料的处理组成活率低至0.73+0.33%。(2)螺旋藻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胭脂鱼仔鱼的成活率。饲料组的成活率仅有0.73±0.33%,饲料+螺旋藻组的成活率为24.99±5.3%,两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主饵为水蚯蚓的处理组体重和全长都要明显高于主饵为丰年虫的处理组(p<0.05)。饲料组、饲料+螺旋藻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在5-15dph和16-30dph无太大波动,饲料+丰年虫+螺旋藻组的SGR随养殖时间而升高,其余各饵料处理组的SGR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4)开口饵料类型对消化酶活性酶活性有显着性影响,且在不同时间有不同影响。在15dph时,饲料组仔鱼淀粉酶活性最低,水蚯蚓组与饲料+水蚯蚓+螺旋藻组仔鱼的淀粉酶活性最高,且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在30dph时,水蚯蚓+螺旋藻组和饲料+水蚯蚓+螺旋藻组仔鱼的淀粉酶活性与丰年虫组相当(p>0.05),但显着高于其余几组(p<0.05)。在15dph和30dph时饲料组与饲料+螺旋藻组仔鱼的胰蛋白酶活性最低,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水蚯蚓+螺旋藻组仔鱼的胰蛋白酶活性最高。在15dph时,丰年虫组与水蚯蚓组的脂肪酶活性最高,与水蚯蚓+螺旋藻组无显着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在30dph时,饲料+螺旋藻组仔鱼的脂肪酶活性最低,饲料+水蚯蚓+螺旋藻组仔鱼脂肪酶活性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在15dph时,各个处理组之间仔鱼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差异不是很大(p>0.05);在30dph时,饲料组仔鱼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最低,显着低于水蚯蚓+螺旋藻组(p<0.05),但与其他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水蚯蚓+螺旋藻组活性最高。(5)不同开口饵料对胭脂鱼仔鱼肝脏和肠道组织形态学指标影响显着(p<0.05)。就肝脏细胞密度而言,饲料组仔鱼的肝脏细胞密度可达5189.31±124.28individual/mm2,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细胞密度最小的为水蚯蚓+螺旋藻组(1835.42±195.56individual/mm2)。开口饵料对肝细胞长径和短径也有不同的影响。在30dph时饲料组和饲料+螺旋藻组仔鱼肝脏细胞的长径和短径均小于其他组。从组织切片来看,单纯投喂饲料的处理组的肝脏组织切片中,肝脏细胞较小且细胞界限非常模糊,细胞质着色较深;且肠道前中后段的管径都较小,且黏膜皱褶的数量和高度明显少于或低于其他组,中肠的黏膜皱褶出现退化,后肠的黏膜皱褶数量几乎为零明显不同于投喂了生物活饵的处理组。2、为了探究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成活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上一实验的基础上,略微调整同一组中每缸的数量。仍将实验为8组,每组3个平行,每个平行150尾。其中开口饵料为丰年虫的处理组中有三个平行在40dph后一直保持投喂丰年虫,另外三个平行组在40dph后转食饲料;开口饵料为水蚯蚓的处理组在40dph后一直保持投喂水蚯蚓,另外三个平行组在40dph后转食饲料;其余六个不同开口饵料的处理组在40dph都完全转食投喂饲料。实验周期为30天。结果显示:(1)转食对胭脂鱼早期的成活率有明显的影响。未转食的两组(丰年虫组和水蚯蚓组)成活率分别为88.52±5.23%、99.26±0.74%,两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转食的丰年虫组和水蚯蚓组的成活率52dph左右时明显开始下降,到70dph时分别下降至17.41±9.17%和41.11±2.58%。转食组和未转食组有显着差异(p<0.05)。转食前螺旋藻的添加以及转食前饲料的提前引入对胭脂鱼早期成活率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转食的处理组中,以前期投喂丰年虫+螺旋藻的处理组的成活率最高,高达75.55±9.69%。(2)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的生长也有较大的影响。转食的六个处理组在体重和全长上都要小于未转食的两组,仅丰年虫+饲料+螺旋藻/饲料组的体重和体长与未转食的丰年虫组无显着差异(p>0.05)。从特定生长率来看,未转食的水蚯蚓组的SGR为4.06±0.46%.day-1,明显高于转食的水蚯蚓组(1.36±0.36%.day-1)(p<0.05),但转食的丰年虫组和未转食组没有差异(p>0.05)(3)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的消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转食对仔鱼淀粉酶活性影响不是太大,但对仔鱼胰蛋白酶活性有着不同的影响。开口饵料为水蚯蚓的胭脂鱼在转食后45dph时相对于未转食的水蚯蚓组有明显下降,表明在40dph转食后水蚯蚓组仔稚鱼的胰腺对饲料中不同分子形式的成分存在着适应性困难;而开口饵料为丰年虫的转食组和未转食组的胰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未转食的水蚯蚓组和丰年虫组在30-65dph期间变化趋势有差异,在45dph时存在显着差异(p<0.05),但对于转食后的两组变化趋势基本接近,表明转食对脂肪酶的活性有一定的影响。丰年虫+螺旋藻组仔鱼在转食后较有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表明该组仔鱼具有较好的营养状态。联合投喂组转食后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不高,可能是由于联合投喂的持续时间过长和开始的时间过早有关。(4)联合投喂组中的仔鱼转食后消化生理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联合投喂组在生长和存活率方面并不太理想,可能与联合投喂中饲料比例过高的缘故有关。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生产实践管理建议:开口饵料以丰年虫为主,辅助投喂螺旋藻;随着仔鱼发育,大约20dph左右开进行联合投喂——逐渐增加投喂微颗粒饲料的量,减少丰年虫的投喂量;到40dph时完全转食投喂微颗粒饲料。
王佳喜[2](2011)在《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十一) 常见疾病的防治与常见鱼药的安全使用浓度》文中研究指明大口胭脂鱼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自引进至今,尚未发现大规模鱼病流行情况。尽管如此,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环境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仍然发现大口胭脂鱼鱼苗、鱼种、成鱼、亲鱼各阶段均有少数患病情况。现将笔者在大口胭脂鱼池塘养殖过程发现的常见病害及研究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并同时列出常见鱼药的安全使用浓度。
王佳喜[3](2011)在《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七) 池塘主养美国大口胭脂鱼(一)》文中研究说明美国大口胭脂鱼是一种适合多种养殖方式养殖的品种,如流水养殖、池塘养殖等。北京市第二热电厂渔场于1997年4月27日从武汉空运2万尾1~1.5cm鱼苗到北京试养。鱼苗到场后放入70m2的温流水养殖池中培育。水温保持26℃,昼夜保持温流水。鱼苗下
袁勇超[4](2011)在《胭脂鱼适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胭脂鱼幼鱼饲料中适宜蛋白能量比、磷需求量,胭脂鱼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及适宜的投喂水平。论文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1.本实验是以体重10g左右的胭脂鱼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和能量作为实验因子,设计9种配合饲料,分别饲喂9个组,进行为期8周(56 d)的生长饲养实验,研究适宜于胭脂鱼生长阶段的蛋白质、能量需要量。选取实验鱼共60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实验日粮的营养水平为: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40.0、390.0、440.0 g Kg-1;每个蛋白水平下设置三个脂肪水平分别为60、100和140 g Kg-1,实验饲料的蛋白能量比变化范围为22.4-32.8mg protein kJ-1。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有显着影响(P<0.05)。饲料组8和9(蛋白水平为440 gKg-1,可消化能量水平为14.05和15.09 KJg-1,蛋白能量比为31.43和29.22 mg KJ-1)的特定生长率表现出最高(2.16和2.27%d-1)。然而,饲料组6胭脂鱼对饲料利用(蛋白水平为390.0 g Kg-1,可消化能量水平为14.96 KJ g-1)的蛋白质效率、蛋白质积存率和能量积存率表现出最高。实验期间饲料各处理组对胭脂鱼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极差分析表明实验因子蛋白质水平对胭脂鱼全鱼蛋白含量、胭脂鱼肥满度及肝体指数有显着影响(P<0.05)。实验因子能量对胭脂鱼全鱼、背部白色肌肉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基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胭脂鱼生长阶段适宜蛋白水平为440.0 g Kg-1,可消化能量水平为14.05-15.09 KJ g-1,适宜蛋白能量比为29.22-31.43 mg KJ-1。饲料中脂肪含量在胭脂鱼生长阶段表现出了一定的蛋白质节约效应。2.本实验拟通过在配合饲料中添加Ca(H2PO4)2,设置不同梯度的有效磷水平,研究胭脂鱼幼鱼对磷的需要量。选择体重为(1.77±0.2 g,平均值±标准偏差)的胭脂鱼450尾进行实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桶(玻璃纤维钢桶)放鱼30尾。在以白鱼粉、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H2P04)2,基础饲料(饲料1)可利用磷水平为3.1 g Kg-1,配制磷含量(g Kg-1饲料干重)分别为6.2、8.6、10.8、13.2和15.8(可利用磷含量分别为3.1、5.3、7.5、9.6和11.8 g Kg-1)的5种实验饲料。实验周期为8周(56 d),每天饱食投喂两次(早晨8:00和下午5:00),水温变化范围为27.5-30.5℃,溶氧≥6mgl-1。饲养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0.8g Kg-1时,胭脂鱼的特定增重率显着高于饲料1和饲料2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最低,但与饲料4和饲料5组没有显着性差异。饲料各处理组不同磷水平对胭脂鱼幼鱼摄食量没有显着影响(P>0.05)。饲料中磷利用率与磷水平呈显着性负相关(P<0.05),鱼体成分分析表明其脂肪、灰分、钙、磷、镁、锌、铜含量显着受饲料磷水平的影响(P<0.05),但全鱼鱼体锰的含量和钙磷比处理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饲料磷水平也显着性影响脊柱骨和鳞片中矿物质的含量,脊椎骨中钙磷比与饲料中磷水平呈显着性的负相关,各处理组之间鳞片中钙磷比没有显着性差异。饲料中磷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较低的生长性能,鱼体组织矿物质含量相对降低和鱼体脂肪含量增加。血清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饲料中磷水平对血清磷酸酶活性、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对鱼体,脊椎骨和鳞片中磷含量进行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胭脂鱼对饲料中有效磷需要量分别为8.3,8.8,8.6 g Kg-1,对增重率进行折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胭脂鱼饲料适宜有效磷的需要量为7.4 g Kg-1。3.饲料蛋白原料表观消化率数据对于配制精确的饲料配方和降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设计为研究胭脂鱼(初始体重18.05±0.27g)对7种饲料原料:白鱼粉、红鱼粉(国产)、发酵豆粕、膨化豆粕、豆粕、棉粕和菜籽粕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总能、磷和氨基酸等的表观消化率,实验饲料为参考饲料和测试饲料(70%参考饲料+30%测试原料),以添加0.5%的三氧化二铬作为外源性指示剂。实验结果表明,白鱼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74.5%),植物性蛋白原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为54.3-71.6%。胭脂鱼对白鱼粉、红鱼粉、膨化豆粕和发酵豆粕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棉粕和菜粕显着性高(P<0.05),植物性蛋白原料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为72.8-92.3%,动物性蛋白原料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为90.3-91.2%。胭脂鱼利用饲料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原料中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较高,变化范围为89.8-94.9%。白鱼粉的能量表观消化率最高,其次是红鱼粉,能量表观消化率最低值为棉粕(P<0.05)。胭脂鱼利用饲料动物性蛋白原料及(发酵豆粕和膨化豆粕)中磷的能力较植物性蛋白原料(豆粕、棉粕和菜粕)要显着性高(P<0.05),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原料中磷的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8.8-61.4%、25.8-56.0%。胭脂鱼对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同对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结果相近,只是膨化豆粕除外,胭脂鱼对膨化豆粕中几种氨基酸的利用率较低,可能原因是与膨化豆粕的加工过程中高温处理有关,导致部分蛋白质变性被破坏不能有效消化利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发酵豆粕和膨化豆粕可以考虑作为胭脂鱼饲料中鱼粉的良好替代蛋白源。4.本实验设计为用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7组等氮实验饲料配制为用发酵豆粕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0、15、25、35、45、55和65%。实验用胭脂鱼初始体重为4.59±0.2 g,每组实验饲料设置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8周。实验结果:饲料中发酵豆粕百分含量超过39.1%(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高于45%时),胭脂鱼幼鱼的体增重和特定增长率会显着性下降(P<0.05)。胭脂鱼的生长性能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呈显着性的负相关(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上升,饲料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在逐渐降低,可能是造成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处理对胭脂鱼的摄食水平没有显着性影响。投喂全鱼粉蛋白饲料(D-0)组其胭脂鱼的饵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与D-15、D-25和D-35饲料组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饲料处理组D-0、D-15、D-25和D-35其胭脂鱼对饲料的表观干物质消化率(ADMDs)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变化范围为71.17-72.55%;对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ADPs)变化范围为89.07-90.08%,当饲料中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超过45%时(D-45、D-55和D-65处理组),胭脂鱼对饲料的表观干物质消化率(ADMDs)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ADPs)变化范围分别为69.74-70.26%和88.54-88.86%。基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可以作为胭脂鱼配合饲料中鱼粉蛋白的替代蛋白原料,饲料中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含量可以达35%而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着影响。5.本实验设计为在六组实验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包膜赖氨酸和/或蛋氨酸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8周。试验用胭脂鱼体重初始值为3.3.g左右,每天进行两次饱食投喂,每组3个重复。其中,五组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设计为在发酵豆粕型饲料中不添加晶体或包膜的赖氨酸和蛋氨酸(NLM组)、添加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LM组)、添加包膜赖氨酸(CL组)、添加包膜蛋氨酸(CM组)和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CLM组)。对照组实验饲料(FM组)设计为以65%的鱼粉蛋白为动物性蛋白源,不添加包膜或晶体氨基酸。实验结果:胭脂鱼摄食CL组、CM和CLM饲料组较没有添加氨基酸的饲料NLM组来讲,其表现出显着性高的体增重和蛋白质效率(P<0.05)。同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CLM组胭脂鱼比饲料LM组生长性能有显着性提高(P<0.05)。实验处理对各试验组胭脂鱼的摄食水平和存活率没有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处理组之间胭脂鱼鱼体、肌肉的常规营养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有些许差异,差异不显着。胭脂鱼投喂饲料CLM组相比较饲料NLM组获得了显着性高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P<0.05)。实验结果表明胭脂鱼饲料中用发酵豆粕替代一定比例鱼粉,同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能有效的改善发酵豆粕因其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相对缺乏引起的不良生长问题。6.本试验以11.77g的胭脂鱼为实验对象,拟通过8周的投喂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摄食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营养存留,鱼体组成及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周期8周,摄食水平设计为每天投喂量为其鱼体体重的0%(饥饿组)-4%(bw d-1)(递增水平为0.5%),共9个水平,每个水平设置3个重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摄食水平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营养积存,体组成和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都有显着性影响(P<0.05)。饥饿处理组胭脂鱼幼鱼存活率最低。胭脂鱼实验末鱼体体重,生长率,随摄食水平递增至3.0%而显着性上升(P<0.05)。饲料系数在摄食水平为2.5%时表现出最低(P<0.05)。蛋白质效率随摄食水平递增至2.5%而显着性上升(P<0.05)。当摄食水平为1.0%(每尾鱼每天摄入能量≤2.27 kJ)时,鱼体维持基本正常代谢,表现出了摄食水平时蛋白质积存效应优先于脂肪积存。这表明当鱼体摄食水平处于新陈代谢维持水平时,鱼体内脂肪组织会支持蛋白质优先积存。全鱼,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全鱼蛋白质含量随投喂水平从0.5%递增至3.0%而显着性上升(P<0.05),然而摄食水平对肌肉和肝脏蛋白质含量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胭脂鱼幼鱼对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随摄食水平递增(0.5-3.0%)而显着性上升。对胭脂鱼幼鱼生长率进行折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胭脂鱼幼鱼适宜生长性能的摄食水平和维持体代谢水平分别为3.10%和0.45%。
谢春刚,张人铭,吐尔逊,郭焱,马燕武[5](2010)在《7种常用药物对扁吻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文中研究说明在常温静水条件下,以1月龄的扁吻鱼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高锰酸钾、硫酸铜、甲醛、敌百虫、溴氯海因、聚维酮碘、氯化钠7种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扁吻鱼幼鱼对这7种药物的敏感性:敌百虫>硫酸铜>高锰酸钾>溴氯海因>甲醛>聚维酮碘>氯化钠,安全浓度(特伦堡公式)分别为0.043 mg/L,0.376 mg/L,0.436 mg/L,1.64 mg/L,14.2 mg/L,18.8 mg/L和3 480 mg/L。
顾志敏,叶金云,朱俊杰,黄鲜明,葛亚非,苏建胜[6](2005)在《浙江铜山源水库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年龄组成及生长》文中研究指明2002-2004年,在浙江衢州铜山源水库,对该库放养的美国大口胭脂鱼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水 库美国大口胭脂鱼的鳞片以环片的切割型为主要年轮特征.用刺网所捕的美国大口胭脂鱼渔获物中以Ⅱ、Ⅲ、Ⅳ龄个体为 主.体长和体重的关系式为:W=8.595×10-515 L2.662,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的主要生物学参数:L∞=36.54cm,W∞= 1.245kg,K=0.6377,t0=-0.261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 t1=1.92龄,拐点体重W1=0.396kg.与池养鱼类生长情况相 比,铜山源水库的美国大口胭脂鱼生长较慢.
柳富荣[7](2003)在《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养殖技术》文中提出
王丽仙[8](2003)在《美国大口胭脂鱼北方地区养殖试验》文中提出 美国大口胭脂鱼是原产于北美洲的大型淡水经济鱼类,具有肉质细嫩,个体大、生长快等特点。廊坊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于1998—2000年首次在北方地区进行了从鱼苗、鱼种培育到成鱼养殖试验,在环境、饵料、水质条件、放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1 鱼苗的放养与收获 1998—2000年共分四批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水花251万尾。1998年5月8日引进水花(0.8cm)10万尾,6月6日引进乌仔
郑玉珍,付佩胜,王玉新,朱永安,刘超,孙惠巧[9](2002)在《美国大口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专塘培育大口胭脂鱼亲鱼 ,采用人工催情、产卵、受精、池塘孵化、培育等方法 ,催产美国大口胭脂鱼 92组 ,培育出 1 5~ 2 0cm的苗种 2 83万尾
左春旺,吴瑞丰,陈素雅[10](1999)在《美国大口胭脂鱼鱼种培育试验报告》文中研究表明为适应渔业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需要,我市于1999年5月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国外名优鱼类基地引进美国大口胭脂鱼水花250万尾,经过4个月的精心培育,现均培育成大规格鱼种、成活率达86%。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苗种培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苗种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开口饵料对胭脂鱼仔稚鱼成活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鱼类早期生活史的划分及研究主要内容 |
1.2 鱼类开口饭料研究 |
1.2.1 鱼类开口摄食的形态学特征 |
1.2.2 鱼类开口饵料类型 |
1.3 开口饵料和转食对鱼类早期生理生态学的影响 |
1.3.1 开口饵料对鱼类早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
1.3.2 转食(weaning)对鱼类早期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
1.3.3 开口饵料和转食对鱼类早期消化生理的影响 |
1.3.4 开口饵料和转食对鱼类早期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影响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不同开口饵料对胭脂鱼早期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和方法 |
2.2.1 实验用鱼 |
2.2.2 实验分组 |
2.2.3 养殖条件及投喂管理 |
2.2.4 取样方法 |
2.2.5 生长指标测定及成活率统计 |
2.2.6 粗酶液制备及消化酶活性测定 |
2.2.7 组织学观察和形态学测量 |
2.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胭脂鱼仔鱼的生长 |
2.3.2 胭脂鱼仔鱼的成活率 |
2.3.3 胭脂鱼仔鱼的消化酶活性 |
2.3.4 胭脂鱼仔鱼的肝脏组织结构的变化 |
2.3.5 胭脂鱼仔鱼的肠道的组织结构变化 |
2.4 讨论 |
2.4.1 不同开口饵料对胭脂鱼仔鱼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
2.4.2 不同开口饵料对胭脂鱼仔鱼消化生理的影响 |
2.4.3 不同开口饵料对胭脂鱼仔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
第3章 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存活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和方法 |
3.2.1 实验用鱼及管理 |
3.2.2 实验分组及投喂管理 |
3.2.3 取样方法 |
3.2.4 生长及成活率统计 |
3.2.5 粗酶液制备及消化酶活性测定 |
3.2.6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3 实验结果 |
3.3.1 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成活率的影响 |
3.3.2 转食对胭脂鱼仔稚鱼生长的影响 |
3.3.3 转食后胭脂鱼消化酶活性变化 |
3.4 讨论 |
3.4.1 转食对胭脂鱼生长、存活的影响 |
3.4.2 转食对胭脂鱼消化能力的影响 |
3.4.3 联合投喂对胭脂鱼转食能力的影响 |
3.4.4 胭脂鱼早期的转食策略初步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实践情况 |
(2)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十一) 常见疾病的防治与常见鱼药的安全使用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口胭脂鱼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
(一) 微生物性疾病 |
1. 水霉病 |
(1) 病因 |
(2) 病原 |
(3) 症状 |
(4) 流行季节 |
(5) 防治方法 |
2. 烂鳃病 |
(1) 病原 |
(2) 症状 |
(3) 流行季节 |
(4) 防治方法 |
3. 肠炎病 |
(1) 病原 |
(2) 症状 |
(3) 流行季节 |
(4) 防治方法 |
(二) 寄生虫性疾病 |
1. 锚头鳋病 |
(1) 病原 |
(2) 症状 |
(3) 防治方法 |
2. 小瓜虫病 |
(1) 病原 |
(2) 症状 |
(3) 防治方法 |
3. 车轮虫病 |
(1) 病原 |
(2) 症状 |
(3) 流行季节 |
(4) 防治方法 |
4. 鱼鲺 |
(1) 病原 |
(2) 症状 |
(3) 流行季节 |
(4) 防治方法 |
(三) 其他病害防治 |
1. 泛池 |
(1) 病因 |
(2) 症状 |
(3) 流行季节 |
(4) 防治方法 |
2. 气泡病 |
(1) 病因 |
(2) 症状 |
(3) 流行季节 |
(4) 防治方法 |
3. 青泥苔 |
4. 萎瘪病 |
5. 其他 |
二、美国大口胭脂鱼对常见药物的急性中毒试验与安全使用浓度 |
(4)胭脂鱼适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鱼类中文英文拉丁文对照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
2.1 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 |
2.2 胭脂鱼的资源现状与人工繁育技术 |
2.3 胭脂鱼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
3 鱼类对蛋白质和能量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
3.1 鱼类适宜蛋白水平的研究进展 |
3.2 鱼类适宜蛋白能量比(protein to energy ratio,P/E)的研究进展 |
4 鱼类对植物蛋白源利用的研究进展 |
4.1 寻求水产饲料鱼粉替代蛋白源的必要性 |
4.2 水产饲料鱼粉替代的研究概况 |
4.3 水产动物对植物蛋白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因素 |
4.3.1 植物蛋白源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
4.3.2 植物蛋白源对水产饲料适口性的影响 |
4.3.3 植物蛋白源对水产饲料中氨基酸平衡性的影响 |
4.3.4 植物蛋白源对水产饲料消化率低的影响 |
4.4 改善水生动物利用植物蛋白源的途径 |
4.4.1 降低植物蛋白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 |
4.4.2 改善水产饲料的适口性 |
4.4.3 提高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 |
4.4.3.1 添加晶体氨基酸 |
4.4.3.2 不同蛋白源的合理搭配 |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5.1 研究目的 |
5.2 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
第二章 饲料中不同蛋白能量比对胭脂鱼幼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饲料 |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
3 结果 |
3.1 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
3.2 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胭脂鱼鱼体、肌肉和肝脏组成成分的影响 |
3.3 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三章 胭脂鱼饲料适宜有效磷需求量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饲料 |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
3 结果 |
3.1 饲料中可利用磷含量、胭脂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
3.2 磷水平对鱼体成分组成变化的影响 |
3.3 磷水平对鳞片和脊椎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
3.4 磷水平对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的影响 |
3.5 胭脂鱼饲料中适宜有效磷的含量 |
4 讨论 |
第四章 胭脂鱼对几种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饲料 |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胭脂鱼对饲料原料干物质和常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3.2 胭脂鱼对饲料原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
4. 讨论 |
第五章 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胭脂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饲料 |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3 样品采集及法分析方法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实验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组成和氨基酸含量 |
3.2 胭脂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存活率 |
3.3 胭脂鱼鱼体常规营养成分组成和体指标 |
3.4 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
4. 讨论 |
第六章 饲料中添加包膜或晶体蛋氨酸和赖氨酸对胭脂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饲料 |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对胭脂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对胭脂鱼全鱼鱼体和肌肉组成成分的影响 |
3.3 对胭脂鱼CF、HSI和VSI的影响 |
3.4 饲料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溶失率 |
4. 讨论 |
第七章 投喂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及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饲料 |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投喂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
3.2 投喂水平对胭脂鱼鱼体组成的影响 |
3.3 投喂水平对胭脂鱼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成果目录 |
(5)7种常用药物对扁吻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鱼 |
1.2 试验药物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高锰酸钾 |
3.2 硫酸铜 |
3.3 甲醛 |
3.4 敌百虫 |
3.5 溴氯海因 |
3.6 聚维酮碘 |
3.7 氯化钠 |
3.8 7种药物的敏感性及应用 |
3.9 计算安全浓度的两种方法 |
(6)浙江铜山源水库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年龄组成及生长(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美国大口胭脂鱼的鳞片形态和轮纹特征 |
2.2 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年龄组成 |
2.3 美国大口胭脂鱼的生长 |
2.3.1 体长与体重的关系 |
2.3.2 生长方程 |
2.3.3 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 |
2.4 肥满度 |
3 讨论 |
3.1 美国大口胭脂鱼年轮辨别中的副轮和幼轮及采用鳞片作为年龄鉴定依据的特点 |
3.2 铜山源水库美国大口胭脂鱼体长体重关系 |
3.3 水库放养与池养美国大口胭脂鱼生长情况比较 |
(7)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苗种培育 |
1.1 池塘条件 |
1.2 鱼苗培育 |
1.3 鱼种培育 |
2 成鱼养殖 |
2.1 池塘主养 |
2.1.1 池塘条件 |
2.1.2 鱼种放养 |
2.1.3 饲养管理 |
2.2 池塘套养 |
2.2.1 主养家鱼鱼种塘中的套养 |
2.2.2 主养家鱼成鱼塘中的套养 |
2.2.3 主养淡水白鲳成鱼塘中的套养 |
2.3 网箱养殖 |
2.3.1 水域选择 |
2.3.2 网箱结构 |
2.3.3 鱼种放养 |
2.3.4 饲养管理 |
3 鱼病防治 |
3.1 肠炎病 (烂肠瘟) |
3.2 烂鳃病 (乌头瘟) |
3.3 细菌性出血病 |
3.4 水霉病 (白毛病) |
3.5 小瓜虫病 (白点病) |
3.6 车轮虫病 |
(8)美国大口胭脂鱼北方地区养殖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鱼苗的放养与收获 |
2 鱼种的培育 |
2.1 鱼种放养与收获 |
2.2 饲养管理 |
3 对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环境适应性的研究 |
3.1 对盐度的适应性 |
3.2 对温度的适应性 |
3.3 对溶解氧的适应性 |
3.4 对酸碱度的适应性研究 |
4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
(9)美国大口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亲鱼培育及选择 |
1.2 人工催产 |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2.1 结果 |
2.2 讨论 |
四、美国大口胭脂鱼的苗种培育(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开口饵料对胭脂鱼仔稚鱼成活率的影响[D]. 易建华. 西南大学, 2014(10)
- [2]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十一) 常见疾病的防治与常见鱼药的安全使用浓度[J]. 王佳喜. 渔业致富指南, 2011(23)
- [3]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技术专题讲座(七) 池塘主养美国大口胭脂鱼(一)[J]. 王佳喜. 渔业致富指南, 2011(19)
- [4]胭脂鱼适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D].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4)
- [5]7种常用药物对扁吻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J]. 谢春刚,张人铭,吐尔逊,郭焱,马燕武. 干旱区研究, 2010(01)
- [6]浙江铜山源水库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年龄组成及生长[J]. 顾志敏,叶金云,朱俊杰,黄鲜明,葛亚非,苏建胜. 湖泊科学, 2005(04)
- [7]美国大口胭脂鱼的养殖技术[J]. 柳富荣. 广西热带农业, 2003(01)
- [8]美国大口胭脂鱼北方地区养殖试验[J]. 王丽仙. 河北渔业, 2003(01)
- [9]美国大口胭脂鱼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J]. 郑玉珍,付佩胜,王玉新,朱永安,刘超,孙惠巧. 水产学杂志, 2002(01)
- [10]美国大口胭脂鱼鱼种培育试验报告[J]. 左春旺,吴瑞丰,陈素雅. 河北渔业, 19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