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颈部鳞状细胞癌DNA含量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周俊林[1](2021)在《犬尿氨酸对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募集及分化的调节作用》文中提出背景OSCC又称为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OSCC具有局部浸润率高、转移能力强,且后期易复发的特点。TAMs(tumor associate macrophages,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TME(tumor microenvironment,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中占据重要地位,OSCC的发生、进展和局部转移与TME有关,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TME能够促进TAMs产生M2型巨噬细胞,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1,IDO1)是人体中能够将必需氨基酸色氨酸分解为犬尿氨酸(L-Kynurenine,KYN)的一种限速酶。近年来有研究表明,KYN能够促进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并且参与了免疫逃逸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关于KYN等代谢物在OSCC中相应的细胞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而且其在OSCC肿瘤微环境的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因此本研究课题主要是探究了OSCC患者的癌组织与其癌旁组织之间差异性代谢物,结合这些差异代谢物在OSCC的生长与转移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并进一步说明了在OSCC的肿瘤微环境中恶性肿瘤细胞与TAMs之间的交互调控作用及其潜在可能发生的机制,为OSCC的免疫治疗代谢重编程工作奠定了实验基础和提供了潜在的治疗策略。目的及方法1、基于LC-MS/MS(Liquid Chromatograph 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方法对收集到的10例O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的组织进行非靶向氨基酸代谢组学研究。通过多维统计分析,研究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样本之间的代谢产物的差异,筛选出具有显着差异的代谢物。利用ELISA实验对16例OSCC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浆样本和18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本进行验证,判断其对头颈部肿瘤的诊断效能,判断其用于诊断OSCC的评价指标作用。2、外源性分别加入0.06μmol/L、0.6μmol/L、6μmol/L的KYN/ACE(N-acetylserotonin,N-乙酰-5-羟色胺)对CAL27细胞进行干预。通过CCK-8(Cell counting kit-8,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KYN/ACE对CAL27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及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CAL27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3、通过IDO1的siRNA对CAL27细胞进行转染。Real-time PCR实验检测CAL27细胞中转染siRNA后对IDO1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CCK-8实验检测抑制IDO1目的基因表达后对CAL2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抑制IDO1目的基因表达后对CAL2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4、刺激THP-1细胞,获得M0型、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进行形态学分析和Real-time PCR鉴定其表型。将M0巨噬细胞与含1μmol/L的KYN/ACE的CAL27细胞悬浮液建立一个共培养的细胞体系。而后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KYN或者ACE对M0巨噬细胞迁移情况,以及Real-time PCR检测其对M0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1、基于LC-MS/MS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标本,我们发现在KYN、ACE等代谢物均在色氨酸代谢通路中检测到,且KYN和ACE在OSCC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相比明显增加,它们的ROC分别为1和0.99,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在ELISA实验中并未发现OSCC患者的术前和术后以及健康人的血浆中KYN的浓度差异。2、CCK-8检测加入KYN条件培养基实验组的OD值与对照组没有显着差异,但是平板克隆结果显示加入KYN的条件培养基的实验组克隆形成数较对照组增加,且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但是加入ACE的条件培养基CCK-8检测和平板克隆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现显着差异。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在下室中加入KYN和ACE的CAL27细胞较阴性对照组相比,其迁移数量增多,其中最佳浓度为0.6μmol/L。CCK-8结果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转染IDO1的siRNA后CAL27细胞OD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细胞迁移数量明显减少。3、形态学分析和Real-time-qPCR结果表明我们成功诱导了M0型、M1型和M2型巨噬细胞。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KYN能够促进M0型巨噬细胞向CAL27细胞迁移,而后Real-time PCR鉴定M0型巨噬细胞的分化表型,发现加入KYN能够促进M0型向M2型分化。ACE没有促进M0巨噬细胞募集和分化的作用。结论1、KYN和ACE在OSCC患者的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相比代谢水平明显增加,且这两种代谢物在口腔鳞癌组织中表达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是在血浆中没有检测到相同的结果。2、IDO1调控的KYN代谢途径能够促进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3、KYN能够促进M0型巨噬细胞的迁移,并使其产生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的趋势。
杜华珊[2](2021)在《STING对宫颈癌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癌症之一。每年全球大约有57万新发病例,31万死亡病例。大约95%的宫颈癌病例是由高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引起的。尽管已有预防高危型HPV的疫苗,宫颈癌对妇女来说仍然是一场健康危机。因此,有必要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是一种跨膜蛋白,是细胞质DNA传感通路的重要分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TING通路除了能保护宿主免受多种致病性攻击外,在癌症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结直肠癌、卵巢癌、黑色素瘤中,与抗肿瘤T细胞启动和I型干扰素相关的STING信号被严重抑制以逃避免疫监视。STING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和生存率有关。敲除STING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此外,多项研究表明,STING激动剂可以作为单药或联合手术治疗、放化疗、免疫治疗发挥抗肿瘤作用,弥补传统疗法的不足。研究目的:目前,尚不清楚STING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本研究检测了人角质形成细胞、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以及四种宫颈癌细胞系中STING的表达情况。通过构建沉默STING和过表达STING的稳定转染宫颈癌细胞系,进行细胞生物学行为实验探讨STING对于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和相关调控机制。此外,通过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内实验对体外实验的结果进行验证,为宫颈癌预防和宫颈癌复发或转移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第1部分:STING对宫颈癌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影响的体外实验1、通过q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H8、四种宫颈癌细胞系(He La、Si Ha、C33A、Ca Ski)的STING m RNA和蛋白表达情况;2、构建沉默STING的sh RNA慢病毒载体。选择He La、Si Ha细胞系作为沉默STING的转染细胞系。设计构建STING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C33A细胞系。鉴定稳定转染细胞系中STING的表达情况;3、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探究STING对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第2部分:STING调控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信号通路的探索1、下调STING表达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β-catenin的总蛋白、活化蛋白以及核蛋白中的含量,检测Wnt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c-Myc,MMP9)表达水平;2、上调STING表达后,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β-catenin的总蛋白、活化蛋白以及核蛋白中的含量,检测Wnt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c-Myc,MMP9)表达水平;3、应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STING是否与β-catenin结合;4、下调STING表达的同时联用β-catenin通路抑制剂,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β-catenin的总蛋白、活化蛋白以及核蛋白中的含量,检测Wnt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c-Myc,MMP9)表达水平;5、下调STING表达的同时联用β-catenin通路抑制剂,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探究下调STING表达对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能否被β-catenin通路抑制剂所逆转。第3部分:沉默STING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的体内实验1、使用vector He La、sh STING-He La细胞系构建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探究移植瘤沉默STING对裸鼠体重影响;2、通过测量裸鼠移植瘤体积和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验证下调STING表达对于宫颈癌细胞体内增殖能力的影响;3、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探究下调STING表达是否影响肿瘤组织病理形态;4、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验证沉默STING的He La细胞在体内成瘤后是否仍保持沉默STING的特征;5、通过免疫组化染色Ki67探究沉默STING对于移植瘤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第1部分:1、q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在人角质形成细胞、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4种宫颈癌细胞系中STING表达水平有差异。与正常细胞相比,HPV阴性宫颈癌细胞系C33A中的STING表达降低,其余三种HPV阳性宫颈癌细胞系(He La、Si Ha、Ca Ski)STING表达升高;2、成功合成了靶向STING的sh RNA并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sh RNA片段。成功构建并验证沉默STING基因的He La和Si Ha稳转细胞系的STING蛋白、m 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STING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成功构建并验证过表达STING基因的C33A稳转细胞系的STING蛋白、m 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显着统计学差异;3、STING表达下调后,He La及Si Ha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过表达STING基因后,C33A细胞体外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明显下降。第2部分:1、沉默STING后,Western blot显示β-catenin蛋白总表达量及活化的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细胞核β-catenin蛋白含量明显增加,Wnt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c-Myc,MMP9)表达水平也随之升高;2、STING过表达后,Western blot显示β-catenin蛋白总表达量及活化的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细胞核β-catenin蛋白含量明显减少,Wnt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c-Myc,MMP9)表达水平也随之明显降低;3、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内源性STING可与β-catenin结合;4、沉默STING的同时联用β-catenin通路抑制剂,显示β-catenin蛋白总表达量及活化的β-catenin蛋白表达量、Wnt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c-Myc,MMP9)表达水平与单纯沉默STING组比较明显降低;5、沉默STING的同时联用β-catenin通路抑制剂显示细胞体外增殖速度、克隆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明显低于单纯沉默STING组。第3部分:1、裸鼠接种移植瘤后,sh STING-He La组裸鼠体重呈低于vector-He La组趋势,但趋势无统计学意义;2、sh STING-He La组肿瘤体积和生长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3、HE染色显示vector-He La组形成的肿瘤病灶中细胞排列紧密、胞核深染、细胞形态呈卵圆形;sh STING-He La组形成的肿瘤病灶中细胞排列紊乱、血管组织较丰富;4、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体外构建的sh STING-He La细胞系成瘤后,STING低水平表达特征保留;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h STING-He La组Ki67表达水平高于vector He La组Ki67表达水平。研究结论:1、不同类型的宫颈癌细胞STING表达水平不同,但STING的细胞生物学作用相同。STING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基因作用;2、STING下调宫颈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总β-catenin蛋白、活化β-catenin蛋白、核β-catenin蛋白以及Wnt通路下游靶基因(cyclin D1,c-Myc,MMP9)蛋白表达水平;3、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ICG001可显着逆转沉默STING导致的宫颈癌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上调。4、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ICG001可显着逆转沉默STING导致的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上调。5、STING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6、沉默STING对宫颈癌细胞体内增殖能力有促进作用。
揭颖慧[3](2021)在《舌鳞状细胞癌的circRNAs表达谱及circARNTL2生物学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高通量测序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环状RNAs(circular RNAs,circ RNAs)被研究发现。文献报道circ RNAs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circ RNAs在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方面的研究甚少。本课题研究致力于探索TSCC中circ RNAs的表达谱及circ ARNTL2对T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和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6对T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circ RNAs。选择收录于circ Base数据库,在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表达差异大的4条基因,通过RT-q PCR在20对TSCC患者标本中进行验证。随后,采用RT-q PCR在TSCC细胞系中检测circ ARNTL2的表达情况。通过Random 6 mers primers和Oligo d T primers逆转录实验、RNase R实验和Sanger测序检验circ ARNTL2成环特性。RNA核质分离实验检测circ ARNTL2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情况。卡方检验统计分析circ ARNTL2的表达量与TS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评估circ ARNTL2作为TSCC生物标志物的诊断价值。si RNA瞬时转染CAL27和SCC9细胞,并选择敲降效果最为明显的si RNA进行体外功能实验。干扰circ ARNTL2后,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活死细胞染色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周期。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实验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差异表达的circ RNAs共有276个(差异倍数≥2,p<0.05),其中上调的有68个,下调的有208个。RT-q PCR结果显示相较于癌旁组织,circ ARNTL2在TSCC癌组织中表达量上调最为明显(p=0.0009)且在CAL27和SCC9细胞中表达上调(p<0.05)。Random 6 mers primers和Oligo d T primers逆转录实验发现circ ARNTL2在Random 6 mers primer逆转后表达量远大于Oligo d T primer逆转后表达量(p<0.001)。RNase R实验证明circ ARNTL2耐受RNase R消化。Sanger测序确定circ ARNTL2存在反向剪切序列。RNA核质分离实验发现circ ARNTL2在细胞质中的表达量高于细胞核。卡方检验发现circ ARNTL2的表达情况与TNM分期(p=0.015)、淋巴结转移(p=0.014)相关。ROC曲线中AUC为0.8115,灵敏度为72.73%,特异度为88.64%。沉默circ ARNTL2后,CAL27和SCC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p<0.05)。干扰circ ARNTL2增加剪切caspase-3蛋白含量(p<0.05),同时提高E-钙粘蛋白和降低N-钙粘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TSCC中circ RNAs的表达谱,筛选出circ ARNTL2在TSC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证实了circ ARNTL2的成环特性,确定circ ARNTL2主要位于细胞质中。circ ARNTL2可能参与TSCC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对TSCC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irc ARNTL2促进T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在TS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促癌基因样的作用。
甘瑞环[4](2021)在《NOTCH信号通路异常表达及突变对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罹患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患者的言语、进食及面部美观等均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并没有得到显着的改善,同时导致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NOTCH信号通路自发现至今,已经有许多的研究报道指出它的异常表达和突变会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本研究根据TCGA数据库数据发现NOTCH1在头颈部鳞癌中突变率高达18%。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进展究竟有怎样的影响?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表达是否与NOTCH信号通路的突变有关?NOTCH信号通路的突变是否能够影响口腔鳞状细胞癌的进展?以上这些问题目前均未明确。因此,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索NOTCH信号通路表达下调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的影响,分析人群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突变频率和分布的情况,进一步研究NOTCH信号通路突变体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寻找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靶点提供实验研究基础。方法1.NOTCH信号通路异常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一方面,采用si RNA干扰法分别抑制NOTCH1和NOTCH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接着运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NOTCH1、NOTCH2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中表达情况;运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情况的改变;利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利用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最后利用干细胞成球培养,检测肿瘤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改变。另一方面,运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FLI-06、RO-4929097分别处理293T细胞,检测两种抑制剂对NOTCH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接着运用半对数浓度稀释法,将它们分别作用于四种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CAL-27,TCA-8113,SCC-9和WSU-HN30,处理72小时后利用CCK-8法检测450nm处的吸光光度值,并计算IC50。最后,将两种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运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干细胞球体,分别观察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已形成肿瘤干细胞球体的渗透破坏能力;运用Real-time 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2.NOTCH信号通路突变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联研究首先,收集15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提取DNA后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NOTCH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突变分布情况,从中筛选出NOTCH信号通路突变位点。其次,通过COSMIC数据库筛选出NOTCH1在头颈部鳞癌或所有肿瘤中的高频突变位点。最后,利用Sanger测序在更数量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病人血液及健康人血液的DNA样本中检测NOTCH基因的点突变的分布情况。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放化疗、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临床分期等,分析其与NOTCH突变的关联性。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突变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未突变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OTCH1的表达情况。3.NOTCH1定点突变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功能的影响利用基因定点突变试剂盒构建NOTCH1定点突变质粒,构建后的质粒经Sanger测序检测是否构建成功。将空白对照、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分别转染293T细胞、人食管鳞癌KYSE-150细胞和口腔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后,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1表达情况的改变;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运用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进行检测;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NOTCH1的点突变对NOTCH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NOTCH1点突变后对NOTCH信号通路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NOTCH信号通路异常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NOTCH1的表达下调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随之下调、细胞凋亡增多、细胞周期受阻滞于G2期,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同样受抑制。当NOTCH2表达下调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同样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多。运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FLI-06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的IC50值分别为:CAL-27为3.8-7.8μM;TCA-8113为3.1-3.8μM;WSU-HN30为5.0-7.7μM;SCC-9为0.6-4.3μM,而RO-4929097直接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后对细胞的增殖没有抑制作用。但是,将FLI-06和RO-4929097分别作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干细胞后,发现两种抑制剂在较低浓度时均能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FLI-06还可渗透肿瘤干细胞球破坏肿瘤干细胞球体的完整性,但RO-4929097对肿瘤干细胞球渗透破坏能力较差。2.NOTCH信号通路突变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联研究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在15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样本中分别检测到1个NOTCH1错义突变位点NOTCH1-G484D;1个NOTCH2错义突变位点NOTCH2-N2265K;1个NOTCH3错义突变位点NOTCH3-T1751A。从COSMIC肿瘤突变数据库中选择了NOTCH1-T194P,NOTCH1-T311P,NOTCH1-D573A,NOTCH1-L1600P及NOTCH1-L1678P这5个位点。在更大样本量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对以上8个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NOTCH1-484位点存在G>D,G>R,G>C,G>S,G>A这5种类型的错义突变,将它们的突变例数进行合并计算,得出该位点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突变率为11.0%,癌旁组织中的突变率为2.3%,但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液样品和健康人血液样品中均未检测到突变。NOTCH1-L1678P位点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突变率为17%,在癌旁组织中的突变率为1.2%,病人血液样本中未检测到突变,健康人血液样品中突变率为2.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样本中未发现NOTCH1-T194P,NOTCH1-T311P、NOTCH1-D573A、NOTCH1-L1600P、NOTCH2-N2265K及NOTCH3-T1751A位点存在突变。在接受过术前放疗的患者中NOTCH1-484位点的突变率升高。NOTCH1的m RNA的表达水平在突变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较野生型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稍有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NOTCH1定点突变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成功构建NOTCH1-G484A,NOTCH1-G484C,NOTCH1-G484D,NOTCH1-G484R,NOTCH1-G484S和NOTCH1-L1678P点突变质粒。Western blot检测野生型和突变型质粒在293T细胞、KYSE-150细胞和SCC-9细胞中均有表达。野生型的NOTCH1过表达能够促进293T,KYSE-150和SCC-9细胞的增殖,但是突变型和野生型的NOTCH1对293T、KYSE-150和SCC-9细胞的生长能力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野生型和突变型的NOTCH1对KYSE-150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无明显差异(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发现NOTCH1-L1678P突变后NOTCH信号通路被活化,而NOTCH1-G484A,NOTCH1-G484C,NOTCH1-G484D,NOTCH1-G484R,NOTCH1-G484S发生突变后NOTCH信号通路失活。Real-time PCR显示NOTCH1-L1678P突变后,NOTCH信号通路下游基因HES5表达升高。结论NOTCH1和NOTCH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起着促癌基因的作用。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检测到NOTCH1-G484A,NOTCH1-G484C,NOTCH1-G484D,NOTCH1-G484R,NOTCH1-G484S和NOTCH1-L1678P突变率较高,可能会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其中,NOTCH1-L1678P为激活性突变,可通过NOTCH-HES5途径激活NOTCH信号通路,而NOTCH1-G484A,NOTCH1-G484C,NOTCH1-G484D,NOTCH1-G484R,NOTCH1-G484S位点的突变对NOTCH信号通路活化没有影响。NOTCH信号通路的突变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OTCH的突变可影响信号通路的活化,其中具体的机制有待于深入的探讨。
李磊[5](2021)在《ANXA1在下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功能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在下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下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和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ANXA1在Fa Du细胞中的生物功能,并初步探讨ANXA1在下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3例淋巴结转移和3例淋巴结未转移患者的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进行RNA测序得到了差异表达基因(DEm RNAs);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目的基因ANXA1表达进行了验证;通过免疫组化法对74例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粘膜组织中的ANXA1表达进行染色,根据染色结果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小干扰RNA沉默的方法对Fa Du细胞中的ANXA1基因进行敲低处理,使用CCK-8染色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法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进行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DEm RNAs进行了GOBP、KEGG和PPI分析,寻找ANXA1的可能作用机制。在下咽癌Fa Du细胞株和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对ANXA1的作用靶基因Yap1进行了验证,采用Pearson相关统计方法对ANXA1与Yap1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通过体外细胞挽救实验对ANXA1与Yap1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淋巴结未转移组的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样本中共鉴定出了698个DEm RNAs,其中包括278个上调基因和420个下调基因,ANXA1是其中之一;进一步的验证实验证实,ANXA1在伴淋巴结转移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m RNA的表达和蛋白质的表达与正常癌旁粘膜组织和不伴淋巴结转移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相比较,表达明显下调;免疫组化法分析也表明,ANXA1在正常粘膜上皮中高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中的表达(P<0.05);ANXA1的表达与下咽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分期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期无关(P>0.05);ANXA1的低表达与患者预后差有关(P<0.05)。沉默ANXA1后,Fa Du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迁移能力增加,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而S期细胞明显增加。上皮细胞分化、细胞增殖调节和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节生物学过程被显着富集。与癌症相关的Hippo通路被高度富集,Yap1是这一途径中的一个关键因素。进一步的分析发现,Yap1与ANXA1参与了大多数相同的生物过程。通过对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表明ANXA1和Yap1是这些生物学过程的中枢基因,并且彼此密切相关。在Fa Du细胞中沉默ANXA1的表达后,Yap1的m RNA的表达和蛋白质的表达明显被下调。同时,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Yap1在伴淋巴结转移组中的m RNA的表达和蛋白质的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未转移组中的表达,并且ANXA1的m RNA的表达与Yap1的m RNA的表达成正相关性(P<0.0001)。体外细胞挽救实验证实,过表达Yap1可以逆转沉默ANXA1的效果。结论:检测ANXA1的表达可以有效地预测下咽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预后,为预测下咽癌淋巴结转移提供了新的分子标志物。ANXA1可能通过调节Yap1的表达来抑制下咽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这为研究下咽癌淋巴转移的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李东杰[6](2021)在《基于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喉鳞癌全基因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整合分析》文中认为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7%~7.6%,其死亡率高、预后较差。然而近年来LSCC患者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并无提高,其发病率亦呈逐年升高趋势,并且逐渐年轻化,严重破坏患者的发音、呼吸及吞咽三大功能,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对于LSCC的治疗,较晚期患者往往以牺牲喉的功能为代价来延长生命。LSCC是一种基因机制复杂的肿瘤类型,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尚缺乏用于指导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因此探究LSCC的发生机理,分析LSCC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找出LSCC的分子标志物对于LSCC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越来越重要。遗传不稳定性如染色体不稳定性与LSCC的发生密切有关。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是人类基因组内从1Kb到数个Mb不等的DNA片段拷贝数,包括DNA片段的删除、插入、复制和复合多位点的变异等类型。CNVs是造成个体表型差异的重要遗传基础,其在人类基因组中分布广泛,极大地丰富了基因组遗传变异的多样性。在人类肿瘤中,CNV是可能导致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钝化的重要原因,这些基因在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和转移等机制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rray-CGH(Microarray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zation)是一种高通量的基因组检测技术,一次实验就能对基因组的变化进行整体检测,并且能筛查出全部染色体的微重复、微缺失和非整倍体等变异,可成为筛选肿瘤发生、转移、复发、耐药等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靶点,对于寻找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监测肿瘤发生、发展过程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分子遗传学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array-CGH检测获得了LSCC的全基因组的缺失及扩增图谱。同时研究染色体畸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整合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分析获得各染色体异常数据,进而对与LSCC发生及发展相关的基因进行筛选,为研究LSCC发生及发展提供相关候选基因。目的:通过array-CGH分析LSCC肿瘤组织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的缺失及扩增图谱,探讨LSCC染色体水平拷贝数变异,并分析染色体CNVs与喉鳞癌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合GEO数据库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数据,进而对与LSCC发生及发展相关的基因进行筛选,为研究LSCC发生及发展提供相关候选基因。方法:我们使用Agilent公司的基因芯片对66例LSCC进行array-CGH检测,使用Cytogenomics 4.0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分析染色体CNVs与临床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合GEO数据库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同时绘制火山图及热图,进而对与LSCC发生及发展相关的基因进行整合分析筛选获得LSCC候选靶基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进一步分析候选基因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本次研究的66例LSCC标本中,经array-CGH检测均有不同数目及大小的基因组CNVs(扩增、丢失、重复和纯合缺失)。66例LSCC中所检测到的基因组不平衡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片段包括9个重复片段:3q26.1-qter,5pter-p12,7p22.3p14.1,8p12p11.22,8q24.13q24.3,11q13.2q13.4,12pter-p12.2,18pter-p11.31和20p13p12.1,以及5个缺失片段:3pter-p21.32,4q28.1-q35.2,5q13.2-qter,9pter-p21.3以及13 monosomy。3q26.32q27.2区域重复频率最高,其中最小重叠区域(smallest region of overlap,SRO)包含SOX2,EIF4G1,FXR1,DVL3,DCUN1D1和IGF2BP2等基因。8号染色体上有两个高度扩增片段,其中长臂8p11.2和短臂8q24.21,分别包含ADAM2和CCDC26基因。本实验中检测到4个纯合子缺失片段,其所覆盖NEIL3,CSMD1,CDKN2A和PCDH20等可能的抑癌基因。(2)根据临床特征及病理特点,高频染色体片段变异与淋巴结分期、肿瘤分期统计无相关性,3q26.1-qter、5pter-p12重复以及5q13.2-qter缺失在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整合GEO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确定SOX2、EIF4G1、FXR1、DVL3、DCUN1D1、IGF2BP2、CCDC26以及CDKN2A、SPINK5、PCDH20、CSMD1、NEIL3候选基因。(4)PCDH20、NEIL3、DCUN1D1、EIF4G1、IGF2BP2在喉癌和癌旁组织高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DH20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吸烟史负相关,NEIL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关,DCUN1D1表达与TNM分期正相关,EIF4G1、IGF2BP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结论:(1)本次研究的66例LSCC组织标本中,经array-CGH检测均有不同数目及大小片段的基因组CNVs(扩增、丢失、重复和纯合缺失)。(2)在LSCC中所检测到的高频扩增及纯合子缺失片段中含有重要相关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3)特定染色体片段的重复及缺失与吸烟史存在一定相关性,部分筛选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相关。(4)结合GEO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的整合分析可推定LSCC相关候选靶基因,为进一步研究LSCC的分子发生机制提供参考。
王宁[7](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喉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喉鳞状细胞癌(laryng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占所有喉癌病例的 90%以上。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地区的人和长期抽烟喝酒的人属于高危人群。手术是早期喉鳞状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切除和喉部分切除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虽然开放根治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在喉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遗憾的是,晚期喉鳞状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仍然较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分子生物学理论,生物遗传信息的传递是按照中心法则以遗传编码的形式进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基因片段。核糖核酸(RNA)只是作为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和编码蛋白之间的载体。DNA携带遗传信息,被转录成一部分RNA,具有蛋白质编码的功能的RNA携带遗传信息翻译和合成蛋白质。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不到2%的基因可以编码蛋白质,而至少90%的基因组序列不具有蛋白质编码的功能。而这些不能翻译成蛋白质的RNA被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LncRNA是一种转录本超过200bp的核糖核酸分子,与信使RNA一样,它们可以由RNA聚合酶Ⅱ转录。作为非编码RNA,lncRNA本身不具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仅其中一小部分可以编码一些短的多肽,并通过这些多肽发挥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lncRNAs可作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LncRNAs可以在转录前、转录后和蛋白质翻译等不同水平影响肿瘤染色质重塑、转录调控、细胞周期调节、DNA甲基化、和翻译、组蛋白修饰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人员发现越来越多的肿瘤的lncRNA有这些重要调控功能,包括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恶性肿瘤、骨肉瘤、肝细胞癌、白血病等。LncRNA在一系列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间接提示lncRNA可能具有促癌和抑癌双重作用,但其在中的作用和机制仍不甚清楚。因此,研究lncRNAs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关系,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喉鳞状细胞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靶点,为喉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指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LncRNA TRPM2-AS 是 TRPM2 的反义 lncRNA,全长 875nt,位于chr21q22.3位点。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lncRNA TRPM2-AS在几种肿瘤中经常表达上调,如前列腺癌、肝癌和肺癌等。然而,迄今为止,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和潜在功能仍然很大程度上是未研究的。因此,探讨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对于喉鳞状细胞癌的标志物筛选、分子诊断和靶向治疗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为3个部分:(1)应用qRT-PCR检测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进行分析。(2)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不同细胞系AMC-HN-8和Tu-177和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核、浆RNA分离实验结合qRT-PCR的方法对lncRNA TRPM2-AS进行亚细胞定位。通过构建si-TRPM2-AS和pcDNA3.1-TRPM2-AS,调控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lncRNA TRPM2-AS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ncRNA TRPM2-AS与miR-138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相互作用。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miR-138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胞增殖,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其相互作用。第一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检测77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TRPM2-AS的相对表达量,并进一步分析lncRNA TRPM2-AS的表达量与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青岛)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手术的77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分别从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提取RNA,用qRT-PCR检测喉鳞状细胞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的lncRNA TRPM2-AS相对表达量。统计分析其表达量与肿瘤患者各种临床特征的关系。LncRNA TRPM2-AS的表达量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Chi-square或Fisher检验评估。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实验数据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qRT-PCR结果示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8636±0.3957)明显高于lncRNA TRPM2-AS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0.9996±0.1479,P<0.05)。高表达水平的lncRNA TRPM2-AS与T分期(P=0.037)、更晚的临床分期(P=0.023)显着相关。研究结论我们研究发现lncRNA TRPM2-AS(P<0.0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状态,表明TRPM2-AS是该肿瘤中的癌基因。进一步研究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中的可能临床价值,发现lncRNA TRPM2-AS的表达水平与喉鳞状细胞癌的T分期、临床分期明显相关。由此说明,lncRNA TRPM2-AS可能参与并促进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第二部分长链非编码RNA TRPM2-AS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目的研究lncRNA TRPM2-AS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等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1)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不同细胞系AMC-HN-8和Tu-177和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核、浆RNA分离实验结合qRT-PCR的方法对lncRNA TRPM2-AS进行亚细胞定位。(2)通过构建 si-TRPM2-AS 和 pcDNA3.1-TRPM2-AS,调控 lncRNA TRPM2-AS 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3)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lncRNA TRPM2-AS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1)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MC-HN-8、Tu-177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16HBE细胞系,且主要位于细胞的胞浆中。(2)通过si-TRPM2-AS可明显敲低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MC-HN-8中的表达水平,而过表达载体pcDNA3.1-TRPM2-AS可明显上调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u-177中lncRNA TRPM2-AS的表达水平。(3)体外实验证实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MC-HN-8中敲低lncRNA TRPM2-AS,可明显抑制AMC-HN-8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而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u-177中过表达lncRNA TRPM2-AS,可明显促进Tu-17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研究结论(1)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AMC-HN-8、Tu-177中表达增高,且主要表达于细胞浆中。(2)lncRNA TRPM2-AS可促进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u-17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提示lncRNA TRPM2-AS可能作为促癌基因促进了喉鳞状细胞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第三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TRPM2-AS与miR-138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研究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138的相对表达量,分析lncRNA TRPM2-AS与miR-138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ncRNA TRPM2-AS与miR-138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相互作用。通过qRT-PCR的方法检测miR-138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通过MTT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胞增殖,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验证其相互作用。研究结果(1)转染了 TRPM2-AS-WT质粒的HEK293T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被miR-138模拟物显着降低。与邻近的正常组织相比,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138的表达显着降低。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ncRNA TRPM2-AS和miR-138的表达之间有密切的负相关(r=-0.269,P=0.018)。miR-138模拟物可显着降低HEK293T细胞中SOX4-WT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2)敲低lncRNA TRPM2-AS导致AMC-HN-8细胞中SOX4蛋白表达减少和EMT损伤,表现为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增加和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Vimentin)表达减少。此外,通过与miR-138模拟物共转染,过度表达lncRNA TRPM2-AS的Tu-177细胞中SOX4蛋白水平的增加和EMT的增强得到有效抑制。(3)修复miR-138可阻断lnc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作用。miR-138的异位表达逆转了 lncRNA TRPM2-AS对Tu-17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促进作用。通过MTT法,我们还注意到miR-138的恢复部分逆转了过度表达lncRNA TRPM2-AS的Tu-177细胞的增殖增强。研究结论(1)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iR-138的表达显着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喉鳞状细胞癌中lncRNA TRPM2-AS和miR-138的表达呈显着负相关。(2)体外实验表明,lncRNA TRPM2-AS过表达促进了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而lncRNA TRPM2-AS低表达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有抑制作用。(3)lncRNA TRPM2-AS被证实是喉鳞状细胞癌细胞miR-138的ceRNA。lncRNA TRPM2-AS部分通过miR-138/Sox4轴在喉鳞状细胞癌中发挥致癌作用。
刘涛[8](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RASSF8-AS1竞争性结合miR-664b-3p调控TLE1表达影响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文中研究说明喉癌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病理类型为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根据其原发部位的不同,主要分为声门型、声门上型和声门下型喉癌,声门型喉癌最为常见。2018年,全世界喉癌的新发病例是177,422例,约占总的全身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1%左右,其导致的死亡病例为94,771例,且近年来,全球的喉癌发病率在逐年上升。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喉功能保留、重建有了更高的向往与追求,喉癌的治疗方案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改进。然而,最新的调查显示喉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提升,甚至有下降的趋势,晚期喉癌的预后仍不甚理想。临床上,复发和转移成为限制喉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大约有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到了晚期。因此,探讨研究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已尤为重要。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的RNA中只有不到2%的RNA能够进行编码蛋白质,多数RNA难以编码蛋白质,这类不能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RNA,nc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RNA,lncRNA)是非编码RNA的一类,它的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它能在转录调控层面及转录后调控层面参与调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同时它与肿瘤的浸润及转移等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分析,筛选出了LSCC组织与其临近正常组织中具有差异性表达的lncRNAs,其中lncRNA RASSF8-AS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显着下调,这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含有18-25个核苷酸的的非编码RNA,它可以通过与它的靶向mRNA分子的3’UTR(3’untranslated region,3’非编码区)特异性的结合,抑制mRNA的合成或直接将其降解掉,在转录以及转录后水平参与基因的调控。近些年,lncRNA与miRNA相互作用的研究备受关注,特别是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tive endogenousRNA,ceRNA)机制尤其成为人们现在研究的热点问题,为阐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IncRNA能够作为ceRNA分子,竞争性的结合特定的某个或多个miRNA,从而减少miRNA对其下游靶基因的调控作用。本实验旨在探讨RASSF8-AS1通过竞争性结合miR-664b-3p,进而调节I型分裂蛋白转导素样增强子(Transducin-like enhancer of split 1,TLE1)的表达,从而影响喉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这样的一种分子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RASSF8-AS1的筛选及其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目的:运用表达谱基因芯片分析技术,筛选出LSCC癌组织与其临近正常组织中表达具有差异性的lncRNAs,选取表达下调的lncRNA RASSF8-AS1作为研究对象,分析RASSF8-AS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1.对4例LSCC患者的喉癌组织及其对应的临近正常组织进行表达谱芯片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的lncRNAs。2.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技术检测RASSF8-AS1在72例LSCC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的临近正常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情况。3.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RASSF8-AS1在4株LSCC细胞系TU686、TU177、TU212以及AMC-HN-8以及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性表达情况。4.通过基因表达谱相互作用分析网站(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分析RASSF8-AS1在多种肿瘤组织及其正常对照组中的差异性表达情况。5.对RASSF8-AS1在喉癌患者组织中的的相对表达量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如TNM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年龄、吸烟以及饮酒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表达谱芯片分析技术筛选出(Fold change≥2)3073个差异表达的lncRNA,这其中有1967个lncRNA在LSCC组织中表达上调,有1106个在LSCC组织中表达下调。2.从上述差异基因中选择RASSF8-AS1作为研究对象,q RT-PCR结果显示在7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RASSF8-AS1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其相对应的临近正常组织。(t=5.615,P<0.01)。3.RASSF8-AS1在TU686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样在TU177细胞(P<0.01)、TU212细胞(P<0.01)以及AMC-HN-8细胞中(P<0.01)也得出相同结果。4.GEPIA分析结果显示:RASSF8-AS1在多种肿瘤瘤组织中的表达量较正常组织中的显着降低。5.RASSF8-AS1在LSCC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LSCC患者的TNM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其在低分化组、伴有淋巴结转移组以及TNM分期的Ⅲ、Ⅳ期组中呈现低表达(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有无饮酒及吸烟无明显相关性(P>0.05)。第二部分RASSF8-AS1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SSF8-AS1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构建RASSF8-AS1的过表达载体pc DNA3.1-RASSF8-AS1,并将其与空载质粒pc DNA3.1分别转染LSCC细胞系TU686和TU177细胞中去,并采用q RT-PCR的方法检测过表达效率。2.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设置pc DNA3.1-RASSF8-AS1以及pc DNA3.1两组,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来验证以上两组对LSCC癌细胞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影响。3.在体外细胞实验中,设置pc DNA3.1-RASSF8-AS1以及pc DNA3.1两组,采用MTS以及克隆形成实验验证以上两组对LSCC癌细胞增殖能力影响。结果:1.LSCC细胞系TU686和TU177分别转染过表达质粒pc DNA3.1-RASSF8-AS1或空载pc DNA3.1后,利用q RT-PCR检测,目的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质粒组(P<0.01),过表达RASSF8-AS1的细胞株建立完成。2.体外细胞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以及侵袭实验证明转染pc DNA3.1-RASSF8-AS1后LSCC细胞系TU686和TU177细胞的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均较转染pc DNA3.1组显着降低,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3.体外细胞实验:MTS以及细胞克隆实验证明转染pc DNA3.1-RASSF8-AS1后LSCC细胞系TU686和TU177细胞的增殖能力均较转染pc DNA3.1组显着降低,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第三部分RASSF8-AS1靶向miRNA的选择、鉴定及miR-664b-3p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RASSF8-AS1与靶向miRNA(miR-664b-3p)之间的调控关系,以及miR-664b-3p对LS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利用细胞浆、核RNA分离试剂盒,分别提取LSCC细胞系AMC-HN-8、TU177、TU212以及TU686的细胞核以及细胞浆RNA,用q RT-PCR的技术方法检测RASSF8-AS1的亚细胞定位。2.通过生物学信息预测软件Target Scan(http://www.targetscan.org/)以及DIANA(http://www.microrna.gr/micro TCDS)预测RASSF8-AS1的靶向miRNA,并确定其结合位点。3.构建pmir GLO-RASSF8-AS1-WT和pmir GLO-RASSF8-AS1-MUT型质粒,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在TU177细胞及工具细胞293T中验证RASSF8-AS1与miR-664b-3p两者之间的靶向结合关系。4.在喉癌细胞系TU177中应用基于MS2结合序列-MS2结合蛋白(MS2bs-MS2bp)的RNA免疫共沉淀技术(RIP)进一步验证RASSF8-AS1与miR-664b-3p之间的结合关系。5.通过q RT-PCR的技术方法检测在LSCC细胞系TU686以及TU177中分别转染pc DNA3.1-RASSF8-AS1以及pc DNA3.1后miR-664b-3p表达量的变化情况。6.应用Pearson方法对72例喉癌患者癌组织中RASSF8-AS1以及miR-664b-3p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7.通过q RT-PCR的技术方法验证miR-664b-3p在72例LSCC患者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临近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的差异性情况。8.合成miR-664b-3p的类似物miR-664b-3p-mimic及抑制物miR-664b-3p-inhibitor,并将它们分别转染到LSCC细胞系TU686和TU177中,采用q RT-PCR的技术方法检测miR-664b-3p的表达量。9.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验证上调及下调miR-664b-3p后对LSCC癌细胞迁移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MTS以及克隆形成实验验证上调及下调miR-664b-3p后对LSCC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10.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以及MTS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SCC细胞系TU686及TU77中转染miR-664b-3p-mimic,及共转染miR-664b-3p-mimic+pc DNA3.1-RASSF8-AS1后对LSCC细胞迁移、侵袭以及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RASSF8-AS1在TU177、TU686、TU212以及AMC-HN-8,4株喉癌细胞系的细胞核、浆中都有表达,在浆中的表达量略多于核中。2.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664b-3p与RASSF8-AS1具有潜在的结合位点,并分析出其结合位点。3.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在TU177细胞及工具细胞293T中与共转染NC质粒比较,共转染pmir GLO-RASSF8-AS1-WT质粒及miR-664b-3p-mimic可显着降低荧光素酶的活性(P<0.01),与此相反,共转染了pmir GLO-RASSF8-AS1-WT型质粒和miR-664b-3p-inhibitor之后荧光素酶的活性得到了明显增强(P<0.01),当对pmir GLO-RASSF8-AS1-WT进行突变后,各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P>0.05)。4.RNA免疫共沉淀技术(RIP)实验结果显示,转染了pc DNA3.1-RASSF8-AS1-MS2(12x)质粒组所富集的miR-664b-3p含量显着高于转染pc DNA3.1-RASSF8-AS1-MS2(12x)-MUT质粒组,两者之间的q RT-PCR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5.q RT-PCR结果显示,在LSCC细胞系TU686以及TU177中分别转染pc DNA3.1-RASSF8-AS1及pc DNA3.1后对miR-664b-3p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发现过表达RASSF8-AS1后与对照组相比miR-664b-3p的表达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Pearson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72例喉癌患者癌组织中RASSF8-AS1与miR-664b-3p的相对表达量密切相关,且两者成负相关(r=-0.5099,P<0.01)。7.miR-664b-3p在7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相对应的临近正常组织。(t=4.542,P<0.01)。8.q RT-PCR结果显示,转染miR-664b-3p-mimic可有效上调miR-664b-3p在LSCC细胞系TU686及TU177中的表达水平,而在转染miR-664b-3p-inhibitor可显着下调miR-664b-3p在LSCC细胞系TU686及TU177中的表达水平(P<0.01)。9.体外实验证实,过表达miR-664b-3p可显着促进LSCC细胞系TU686及TU177的迁移、侵袭以及增殖的能力(P<0.01),下调miR-664b-3p可明显抑制TU686及TU177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增殖的能力(P<0.01)。10.在TU686及TU177细胞中,共转染RASSF8-AS1后部分逆转了过表达miR-664b-3p对TU686及TU177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增殖能力的促进作用。(P<0.01)第四部分miR-664b-3p在喉鳞癌中靶向调控的mRNA筛选、鉴定以及TLE1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miR-664b-3p与其靶向mRNA:TLE1两者之间的调控关系,以及TLE1对LSCC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1.通过生物学信息预测软件Target Scan(http://www.targetscan.org/)以及DIANA(http://www.microrna.gr/micro TCDS)预测miR-664b-3p的靶向mRNA,并确定其结合位点。2.分别转染miR-664b-3p-mimic以及miR-664b-3p-inhibitor到LSCC细胞系TU686和TU177中,采用q RT-PCR的技术方法检测上调以及下调miR-664b-3p后TLE1在mRNA水平表达量的变化情况。3.分别转染miR-664b-3p-mimic以及miR-664b-3p-inhibitor到LSCC细胞系TU686和TU177中,采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上调以及下调miR-664b-3p后TLE1的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4.采用q RT-PCR技术检测TLE1在72例LSCC患者癌组织及其对应的临近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5.应用Pearson相关统计方法对72例喉癌患者癌组织中TLE1以及miR-664b-3p的相对表达量进行相关性分析。6.构建pmir GLO-TLE1-WT以及pmir GLO-TLE1-MUT型质粒,在TU177细胞及293T细胞中,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对TLE1以及miR-664b-3p两者之间的结合关系进行验证。7.通过q RT-PCR的技术方法验证上调RASSF8-AS1后TLE1在LSCC细胞系TU686及TU177细胞中的表达量的变化。8.分别转染pc DNA3.1-RASSF8-AS1以及pc DNA3.1到LSCC细胞系TU686和TU177中,采用western blot的技术方法检测上调RASSF8-AS1后TLE1的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9.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实验以及MTS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SCC细胞系TU686及TU77中转染pc DNA3.1-RASSF8-AS1,及共转染sh-TLE1+pc DNA3.1-RASSF8-AS1后对LSCC细胞迁移、侵袭以及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miR-664b-3p与TLE1具有潜在的结合位点,并分析出其结合位点。2.q RT-PCR结果显示,在LSCC细胞系TU686以及TU177中分别转染miR-664b-3p-mimic及miR-664b-3p-inhibitor后对TLE1的表达量进行比较,发现上调miR-664b-3p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LE1的表达明显下降,而下调miR-664b-3p后,TLE1的表达明显增加,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LSCC细胞系TU686以及TU177中分别转染miR-664b-3p-mimic及miR-664b-3p-inhibitor后对TLE1的蛋白表达量进行比较,发现过上调miR-664b-3p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LE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而下调miR-664b-3p后TLE1的蛋白量水平明显增加,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TLE1在72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着低于其相对应的临近正常组织(t=5.345,P<0.01)。5.Pearson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72例喉癌患者癌组织中TLE1与miR-664b-3p的相对表达量密切相关,且两者成负相关(r=-0.4906,P<0.01)。6.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在TU177细胞及293T细胞中,与共转染NC质粒比较,共转染pmir GLO-TLE1-WT质粒及miR-664b-3p-mimic可显着降低荧光素酶的活性(P<0.01),与此相反,共转染了pmir GLO-TLE1-WT型质粒和miR-664b-3p-inhibitor之后荧光素酶的活性得到了明显增强(P<0.01),当对pmir GLO-TLE1-WT进行突变后,各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P>0.05)。7.q RT-PCR结果显示:分别pc DNA3.1-RASSF8-AS1及pc DNA3.1到LSCC细胞系TU686及TU177中去,发现转染pc DNA3.1-RASSF8-AS1后可显着上调LSCC细胞系TU686及TU177中TLE1的mRNA水平的表达,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将pc DNA3.1-RASSF8-AS1及pc DNA3.1分别转染到TU686及TU177细胞中去,转染pc DNA3.1-RASSF8-AS1后可显着提高LSCC细胞系TU686及TU177中TLE1的蛋白表达水平,且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在TU686及TU177细胞中,共转染sh-TLE1后部分逆转了pc DNA3.1-RASSF8-AS1对TU686及TU177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结论:1.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以及细胞中,RASSF8-AS1表达显着下调,且RASSF8-AS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LSCC患者的TNM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2.过表达RASSF8-AS1可以抑制LSCC细胞的迁移、侵袭以及增殖能力,这提示RASSF8-AS1参与了喉鳞癌的进展过程。3.RASSF8-AS1与miR-664b-3p在L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性,且过表达RASSF8-AS1会减弱miR-664b-3p的促癌作用。4.RASSF8-AS1通过miR-664b-3p调控TLE1的表达,进而抑制LSCC细胞的体外迁移、侵袭以及增殖的能力。
陈鹏[9](2021)在《陕西汉族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性及MIR17HG与其micro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筛选出陕西汉族结直肠癌易感人群,筛选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microRNA,并对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探讨,为临床预防及早期诊断结直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设计一项包括514例CRC患者和510例健康对照的病例-对照关联研究,选取9个lnc RNAs基因[MIR137HG、MIR143HG(CARMN)、MIR3142HG、LINC-PINT、MIR124-1HG、MIR675HG(H19)、MIR17HG、MIR497HG和MIR133A1HG]、7个miRNAs基因(MIR577、MIR608、MIR675、MIR192、MIR618、MIR492和MIR423)及GREM1基因的49个SNPs,采用Agena Mass ARRAY基因分型技术,对所筛选的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通过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在遗传模型和分层分析下这些位点与中国陕西汉族人群CRC发病风险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单倍型分析及MDR分析寻找预测CRC风险的最佳模型。2.分析MIR17HG及miR-17-92a簇在CRC病例及对照组的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从TCGA和GDC数据库下载肿瘤RNA-seq数据,分析MIR17HG的mRNA表达。在TCGA数据库中下载生存数据用于生存分析,下载miRNA-seq表达量数据用于分析不同疾病分期的差异。从SRA和GEO数据库中下载数据用于健康人和患者血清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中游离miR-17-92a簇的丰度比较。3.纳入未经过任何治疗的陕西汉族病例50例,健康对照50例,用RT-qPCR对其血清中miR-17-92a簇的microRNAs表达进行检测,用ROC曲线判断这些microRNAs在诊断结直肠癌病例中的作用。4.用hsa-miR-18a-5p mimics和hsa-miR-18a-5p inhibitor对结直肠癌HCT116和SW480进行处理,研究hsa-miR-18a-5p对结直肠癌细胞的作用。利用shortest path算法分析蛋白互作网络中各基因与表达差异基因之间的网络关系,筛选结直肠癌的候选关键靶基因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1.rs73376930与增加中国陕西汉族CRC发病风险相关;而rs7549905、rs7318578、rs633727和rs58658771与降低中国陕西汉族CRC发病风险相关。单倍型GA较CA(rs3024270和rs2075744)、单倍型CT较TA(rs4779584和rs58658771)、单倍型AA较AG(rs2293581和rs73376930)均与降低CRC风险相关。含5个SNPs位点的模型(rs9440302,rs353300,rs1582417,rs157928,rs3024270)为预测CRC最佳模型,其交叉检验一致性为9/10,平衡精确性为:0.719,可预测患CRC的风险OR为6.65(95%CI:4.96-8.91)。2.MIR17HG在CRC组织中高表达,在Ⅳ期病例及黑种人中最高。miR-17-92a簇在CRC组织及血清中高表达,hsa-miR-20a-5p表达量最高。3.在陕西汉族结直肠癌病例血清中hsa-miR-18a-5p和has-miR-92a-1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人群。hsa-miR-18a-5p表达量与临床分期相关。血清hsa-miR-18a-5p+CEA+AFP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AUC=0.899(95%CI:0.836-0.962,P<0.001),灵敏度=0.88,特异性=0.738,优于单一指标。4.hsa-miR-18a-5p能降低CR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增加细胞凋亡的发生。用最短距离算法评估hsa-miR-18a-5p可能的11个靶基因,hsa-miR-18a-5p可能通过靶向LIF起到抑制CRC发展的作用。结论:1.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含五个SNPs的模型可以预测CRC的发病风险。2.MIR17HG与结直肠癌发生密切相关。MIR17HG及其microRNAs在CRC组织中高表达,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及种族相关。miR-17-92a簇在CRC血清中高表达。3.在陕西汉族CRC血清中hsa-miR-18a-5p、hsa-miR-92a-3p表达量增加,hsa-miR-18a-5p+CEA+AFP在诊断早期结直肠癌中具有优越性。4.hsa-miR-18a-5p的高表达能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能力,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
盛晓丽[10](2021)在《HTR7致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喉鳞状细胞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仍较高,致残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治疗和生命。目前仍需要有效并且特异性高的生物标志物以提高早期诊断。虽然近几年来靶向药物在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较多,但尚缺乏有效治疗喉癌的靶向药物。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药物靶点,GPCRs是否可能作为头颈鳞癌基因治疗的药物靶点目前尚未见研究涉及。关于GPCRs与在喉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如何,以及GPCRs是否可以调控喉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机制,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是基于TCGA数据库中喉癌数据文件的分析发现5羟色胺受体7(HTR7),GPCRs家族的一员,在喉鳞状细胞癌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通过系列实验研究,拟分析喉鳞状细胞癌标本中HTR7是否呈现表达异常,以及其表达水平是否与喉癌患者的预后相关,探讨HTR7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中是否发挥作用及可能的调控机制,从而为喉癌的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研究方法1.随机选取我科喉鳞状细胞癌标本库中的8对新鲜喉癌及癌旁组织,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分析HTR7的表达情况;对113名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HTR7蛋白在喉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2.构建过表达HTR7和敲减HTR7表达的细胞,进行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BrdU增殖实验、soft agar assay实验及裸鼠成瘤模型实验,分析HTR7表达水平不同的情况下喉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变化。3.我们通过GSEA分析发现,HTR7表达水平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下游蛋白表达正相关。于是行FOXO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了解HTR7过表达是否可以激活PI3K/Akt通路;将喉癌细胞株进行HTR7过表达或敲减,进行q-PCR及Western blot实验,研究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变化;在HTR7过表达的细胞株中抑制PI3K/Akt通路,观察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变化。结果1.使用8对新鲜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喉癌组织中HTR7 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增高。使用113对喉癌患者肿瘤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发现喉癌组织较癌旁正常组织的HTR7表达明显增高,对喉癌组织中HTR7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生存分析发现,HTR7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喉癌组织中HTR7高表达是导致喉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BrdU增殖实验、soft agar assay实验表明,HTR7过表达可以促进喉癌细胞的增殖生长,敲减HTR7的表达可以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裸鼠成瘤模型实验显示,HTR7过表达的细胞株在裸鼠内成瘤速度快、瘤体体积较大,而敲减HTR7的细胞株在裸鼠内成瘤速度较慢、瘤体体积较小。3.FOXO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发现HTR7高表达可以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细胞实验发现,HTR7过表达促进Akt的磷酸化,可以增加P13K/Akt信号通路的下游靶基因 BCL2L1、BCL2A1、BIRC5、BCL2、XIAP、CCNE2、CCND2、CDK2、CDK4和BAD的表达;通过平板克隆实验和soft agar assay实验,发现HTR7过表达的细胞株中通过抑制/干扰Akt的表达能够抑制PI3K/Akt通路活性,能够抑制喉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结论本研究发现HTR7在喉癌组织中高表达,HTR7高表达与喉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HTR7促进喉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是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因此HTR7有可能作为预测喉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并且有可能成为喉癌基因靶向治疗的药物靶点。
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DNA含量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颈部鳞状细胞癌DNA含量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犬尿氨酸对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募集及分化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及说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口腔鳞癌组织与血浆样本的代谢组学分析 |
引言 |
1 实验对象 |
2 实验步骤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色氨酸代谢产物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
引言 |
1 实验对象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5 讨论 |
第三部分 犬尿氨酸对巨噬细胞募集和分化的影响 |
引言 |
1 实验对象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结论 |
5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代谢物对头颈部肿瘤的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以及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STING对宫颈癌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cGAS-STING信号在癌症免疫和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
2.1 CGAS-STING信号通路抗肿瘤机制 |
2.1.1 细胞质DNA如何积聚? |
2.1.2 cGAS-STING通路消除癌细胞机制 |
2.2 CGAS-STING通路在治疗中的应用 |
2.2.1 单药治疗 |
2.2.2 STING激动剂联合疗法 |
2.3 STING免疫疗法:一把双刃剑 |
2.4 结论 |
第3章 STING对宫颈癌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影响的体外实验 |
3.1 实验材料 |
3.1.1 主要仪器设备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试剂配制 |
3.2 实验流程 |
3.3 实验方法 |
3.3.1 细胞来源和细胞培养条件 |
3.3.2 细胞复苏 |
3.3.3 细胞换液 |
3.3.4 细胞传代 |
3.3.5 细胞冻存 |
3.3.6 细胞计数 |
3.3.7 Trizol法提取HaCaT、H8、HeLa、SiHa、C33A、CaSki细胞的RNA |
3.3.8 RNA逆转录 |
3.3.9 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
3.3.10 HaCaT、H8、HeLa、SiHa、C33A、CaSki细胞的蛋白样品制备 |
3.3.11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WB) |
3.3.12 短发夹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导 |
3.3.13 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转染 |
3.3.14 Trizol法提取vector HeLa、shSTING-Hela、vectorSiHa、shSTING-SiHa、vector C33A、C33A-STING细胞的RNA |
3.3.15 RNA逆转录 |
3.3.16 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
3.3.17 vector HeLa、shSTING-Hela、vector SiHa、shSTING-SiHa、vector C33A、C33A-STNG细胞的蛋白样品制备 |
3.3.18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 |
3.3.19 宫颈癌细胞增殖实验 |
3.3.20 宫颈癌细胞平板克隆实验 |
3.3.21 宫颈癌细胞划痕实验 |
3.3.22 宫颈癌细胞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 |
3.3.23 宫颈癌细胞侵袭实验 |
3.3.24 统计分析 |
3.4 实验结果 |
3.4.1 STING在人角质形成细胞、宫颈上皮永生化细胞以及四种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
3.4.2 稳定的沉默STING细胞系、STING过表达细胞系的鉴定 |
3.4.3 STING沉默或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系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 |
3.4.4 STING沉默或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3.4.5 STING沉默或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3.5 讨论 |
3.6 小结 |
第4章 STING调控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信号通路的探索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设备 |
4.1.2 实验试剂 |
4.1.3 主要溶液配制 |
4.2 实验流程 |
4.3 实验方法 |
4.3.1 细胞培养、冻存、传代、计数 |
4.3.2 总蛋白提取和免疫印迹实验 |
4.3.3 核蛋白提取和免疫印迹实验 |
4.3.4 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和免疫印迹实验 |
4.3.5 细胞培养、冻存、传代、计数 |
4.3.6 总蛋白提取和免疫印迹实验 |
4.3.7 CCK8实验 |
4.3.8 平板克隆 |
4.3.9 Transwell小室迁移 |
4.3.10 Transwell小室侵袭 |
4.3.11 统计学方法 |
4.4 实验结果 |
4.4.1 STING对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 |
4.4.2 过表达STING对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
4.4.3 STING调控宫颈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机制探讨 |
4.4.4 β-catenin通路抑制剂对沉默STING介导的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作用的影响(rescue实验) |
4.5 讨论 |
4.6 小结 |
第5章 沉默STING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的体内实验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设备 |
5.1.2 实验试剂 |
5.1.3 主要溶液配制 |
5.1.4 实验动物 |
5.2 实验流程 |
5.3 实验方法 |
5.3.1 细胞的复苏、传代及培养 |
5.3.2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5.3.3 裸鼠体重测量 |
5.3.4 裸鼠移植瘤组织大小的测量 |
5.3.5 肿瘤组织脱水及包埋 |
5.3.6 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技术(Hematoxylin and eosin dyeingtechniques,HE) |
5.3.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 |
5.3.8 统计学方法 |
5.4 实验结果 |
5.4.1 沉默STING的宫颈癌细胞移植瘤对裸鼠体重的影响 |
5.4.2 沉默STING对裸鼠移植瘤体积的影响 |
5.4.3 裸鼠肿瘤组织HE染色结果 |
5.4.4 裸鼠肿瘤组织STING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5.4.5 裸鼠肿瘤组织免疫组化Ki67染色结果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6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舌鳞状细胞癌的circRNAs表达谱及circARNTL2生物学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circARNTL2 在 TSCC 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结论 |
2 circARNTL2 在体外对 TSCC 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circRNAs 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和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NOTCH信号通路异常表达及突变对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NOTCH信号通路异常表达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 |
1.材料 |
1.1 细胞株及培养条件 |
1.2 质粒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5 主要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的培养 |
2.2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9和WSU-HN30 的转染 |
2.3 CCK8 细胞增殖曲线 |
2.4 平板克隆实验 |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
2.6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
2.7 提取总蛋白 |
2.8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2.9 细胞总RNA提取和定量 |
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11 细胞划痕实验 |
2.12 细胞Transwell实验 |
2.13 肿瘤干细胞成球培养 |
2.14 双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分析 |
2.15 统计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NOTCH1 表达下调对野生型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
3.2 NOTCH2 表达下调对野生型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细胞功能的影响 |
3.3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对野生型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肿瘤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影响 |
4.讨论 |
5.小结 |
第二章 NOTCH信号通路突变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联研究 |
1.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设备 |
1.3 主要试剂配制 |
2.方法 |
2.1 口腔鳞状细胞癌样本收集 |
2.2 外周血样本收集 |
2.3 外周血样本处理和保存 |
2.4 样本量估计 |
2.5 组织DNA提取 |
2.6 高通量测序 |
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8 PCR扩增 |
2.9 Sanger测序 |
2.10 统计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TCGA数据库分析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NOTCH信号通路突变情况 |
3.2 NOTCH信号通路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突变情况 |
3.3 NOTCH信号通路突变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样本中Sanger测序结果 |
3.4 NOTCH1 基因点突变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及对NOTCH1 基因表达的影响 |
4.讨论 |
5.小结 |
第三章 NOTCH1 定点突变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功能的影响 |
1.材料 |
1.1 细胞株及培养条件 |
1.2 质粒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5 主要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的培养 |
2.2 质粒保种 |
2.3 质粒扩增与抽提 |
2.4 定点突变质粒构建 |
2.5 细胞的转染 |
2.6 CCK8 细实验 |
2.7 平板克隆实验 |
2.8 提取总蛋白 |
2.9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
2.10 细胞总RNA提取和定量 |
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12 细胞划痕实验 |
2.13 细胞Transwell实验 |
2.14 转染和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2.15 Sanger测序 |
2.16 统计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构建NOTCH1 定点突变质粒 |
3.2 NOTCH1 定点突变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影响 |
3.3 NOTCH1 定点突变后对NOTCH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 |
4.讨论 |
5.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NOTCH信号通路在头颈部鳞癌中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取得的成绩 |
致谢 |
(5)ANXA1在下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功能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ANXA1 在下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异常表达及临床意义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ANXA1 功能相关性探讨 |
前言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ANXA1在肿瘤转移中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6)基于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喉鳞癌全基因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整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Array-CGH的研究进展 |
1.1.1 CGH技术概述 |
1.1.2 Array-CGH技术的发展 |
1.1.3 Array-CGH的基本原理 |
1.1.4 Array-CGH的应用 |
1.1.5 Array-CGH的优势及局限 |
1.1.6 Array-CGH的前景与展望 |
1.2 拷贝数变异(CNVs) |
1.2.1 CNVs概述 |
1.2.2 CNVs的检测方法 |
1.2.3 CNVs与肿瘤 |
1.2.4 CNVs研究展望 |
1.3 喉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
1.3.1 概述 |
1.3.2 喉癌与CNVs |
1.3.3 喉癌相关基因 |
1.3.4 展望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样品采集 |
2.1.2 临床信息采集 |
2.1.3 研究样品的保存 |
2.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2.2.1 实验仪器及耗材 |
2.2.2 主要试剂 |
2.2.3 试剂配置 |
2.3 实验方法 |
2.3.1 喉癌肿瘤组织标本基因组DNA提取 |
2.3.2 喉癌基因组DNA质量检验 |
2.3.3 喉癌基因组DNA和对照DNA标记 |
2.3.4 Array-CGH样品杂交 |
2.3.5 Array-CGH基因芯片的洗涤 |
2.3.6 Array-CGH基因芯片的扫描 |
2.3.7 Array-CGH数据分析 |
2.3.8 GEO数据提取 |
2.3.9 数据库数据处理 |
2.3.10 绘制火山图和热图 |
2.3.11 RT-PCR检测基因表达 |
2.3.1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3.1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喉癌DNA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分析 |
3.1.1 病例资料分析 |
3.1.2 Array-CGH结果分析 |
3.1.3 基因组不平衡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3.2 基于GEO数据库HNSCC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3.2.1 GEO数据库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3.2.2 筛选LSCC相关候选基因 |
3.3 检测基因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3.4 免疫组化结果分析 |
3.4.1 PCDH20、NEIL3、SPINK5、CDKN2A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情况 |
3.4.2 喉癌组织PCDH20、NEIL3、SPINK5、CDKN2A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3.4.3 DCUN1D1、EIF4G1、IGF2BP2 在喉癌组织中表达情况 |
3.4.4 喉癌组织DCUN1D1、EIF4G1、IGF2BP2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长链非编码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第二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TRPM2-AS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第三部分 长链非编码RNA TRPM2-AS与miR-138在喉鳞状细胞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及信号通路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Paperl: Long non-coding RNA TRPM2-AS promotes cell 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serving as a ceRNA of miR- 138 and inducing SOX4-mediated EMT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Paper 2: Research advances of long non-coding RNAs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8)长链非编码RNA RASSF8-AS1竞争性结合miR-664b-3p调控TLE1表达影响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RASSF8-AS1 的筛选及其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RASSF8-AS1 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RASSF8-AS1 靶向miRNA的选择、鉴定及miR-664b-3p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miR-664b-3p在喉鳞癌中靶向调控的mRNA筛选、鉴定以及TLE1 对喉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长链非编码RNA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陕西汉族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性及MIR17HG与其micro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结直肠癌(CRC)简述 |
1.2 microRNAs与CRC关系 |
1.3 LncRNAs与CRC关系 |
1.4 结直肠癌的早筛 |
1.4.1 目前用于平均风险人群的CRC筛查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
1.4.2 microRNAs可作为肿瘤的早期筛查指标 |
1.5 MIR17HG及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 |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二章 LncRNAs,miRNAs及GREM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陕西汉族结直肠癌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对象 |
2.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2.3 实验方法 |
2.2.4 统计分析方法 |
2.3 结果 |
2.3.1 参与者的基本特征 |
2.3.2 HWE检验结果 |
2.3.3 等位基因分布及与CRC风险的关系 |
2.3.4 遗传模型下SNPs与CRC风险的关系 |
2.3.5 SNPs与CRC风险相关分层分析 |
2.3.6 SNPs与CRC临床特征相关性 |
2.3.7 单倍型与CRC风险的关系 |
2.3.8 多个SNPs交互作用的MDR分析 |
2.4 讨论 |
2.4.1 MIR137HG和MIR577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2 MIR143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3 MIR3142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4 LINC-PINT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5 MIR124-1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6 MIR608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7 H19和MIR675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8 MIR192、MIR618和MIR492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9 MIR17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10 GREM1 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4.11 MIR497HG、MIR423和MIR133A1HG多态性与CRC的关系 |
2.5 结论 |
第三章 MIR17HG及其编码的micro 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信息关联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1 前言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统计方法 |
3.3 研究结果 |
3.3.1 MIR17HG的泛癌分析 |
3.3.2 MIR17HG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分析 |
3.3.3 miR-17-92a簇在结直肠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分析 |
3.3.4 miR-17-92a簇在结直肠癌病例与健康对照,病例不同分期中血清中的表达及预后分析 |
3.4 讨论 |
3.4.1 miR-17-92a簇在大多数肿瘤及CRC中高表达 |
3.4.2 miR-17-92a簇的microRNAs在大多数肿瘤及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 |
3.4.3 miR-17-92a簇的microRNAs在CRC病例血清中高表达 |
3.5 结论 |
第四章 miR-17-92簇在结直肠癌病例与健康人群血清中的表达分析及诊断作用 |
4.1 前言 |
4.2 研究方法 |
4.2.1 研究对象 |
4.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4.2.3 实验方法 |
4.2.4 统计学方法 |
4.3 研究结果 |
4.3.1 研究对象基本特征 |
4.3.2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学指标 |
4.3.3 血清中microRNA的相对表达量 |
4.3.4 CEA、AFP、hsa-miR-18a-5p、hsa-miR-92a-1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 |
4.3.5 CEA、AFP、hsa-miR-18a-5p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ROC曲线 |
4.3.6 各指标与结直肠癌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
4.3.7 hsa-miR-18a-5p、CEA对早期结直肠的诊断的ROC曲线 |
4.3.8 各指标区分早晚结直肠癌的ROC曲线 |
4.4 讨论 |
4.4.1 糖蛋白癌胚抗原和甲胎蛋白 |
4.4.2 miR-17-92a簇作为血清肿瘤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
4.4.3 hsa-miR-18a-5p作为血清肿瘤诊断标志物的应用 |
4.5 结论 |
第五章 hsa-miR-18a-5p对结直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及候选靶基因分析 |
5.1 引言 |
5.2 研究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5.2.3 实验方法 |
5.2.4 统计方法 |
5.3 结果 |
5.3.1 hsa-miR-18a-5p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 |
5.3.2 结直肠癌细胞中hsa-miR-18a-5p干预效果 |
5.3.3 hsa-miR-18a-5p差异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5.3.4 hsa-miR-18a-5p差异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
5.3.5 hsa-miR-18a-5p差异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5.3.6 结直肠癌表达差异基因及功能注释 |
5.3.7 hsa-miR-18a-5p靶基因及其预后分析 |
5.3.8 关键靶基因分析 |
5.3.9 靶基因LIF与hsa-miR-18a-5p结合位点预测 |
5.3.10 Western Blot检测LIF与hsa-miR-18a-5p表达关系 |
5.3.11 LIF功能预测 |
5.4 讨论 |
5.4.1 hsa-miR-18a-5p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
5.4.2 hsa-miR-18a-5p抑制肿瘤发生发展 |
5.4.3 在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学亚型的同一器官的癌症中已观察到hsa-miR-18a的相反作用 |
5.4.4 hsa-miR-18a-5p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
5.5 结论 |
结语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基因与泛癌的相关性 |
附录2:HCT116细胞鉴定证明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个人简历 |
(10)HTR7致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背景与前言 |
第一章 喉鳞癌组织标本中HTR7的表达情况及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章 HTR7调控喉癌细胞增殖的体内及体外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HTR7调控喉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
1.主要仪器和试剂 |
2.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本文结论 |
本文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
附录2 实验所用仪器和器皿 |
附录3 实验所用试剂和耗材 |
附录4 主要溶液配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主持的科研项目 |
致谢 |
四、头颈部鳞状细胞癌DNA含量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犬尿氨酸对口腔鳞癌肿瘤微环境中巨噬细胞募集及分化的调节作用[D]. 周俊林.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2]STING对宫颈癌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杜华珊. 吉林大学, 2021(01)
- [3]舌鳞状细胞癌的circRNAs表达谱及circARNTL2生物学功能研究[D]. 揭颖慧.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NOTCH信号通路异常表达及突变对口腔鳞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 甘瑞环. 福建医科大学, 2021
- [5]ANXA1在下咽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及功能相关性研究[D]. 李磊.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基于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对喉鳞癌全基因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整合分析[D]. 李东杰. 吉林大学, 2021(01)
- [7]长链非编码RNA TRPM2-AS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 王宁. 山东大学, 2021(11)
- [8]长链非编码RNA RASSF8-AS1竞争性结合miR-664b-3p调控TLE1表达影响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D]. 刘涛.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陕西汉族非编码RNA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性及MIR17HG与其micro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研究[D]. 陈鹏. 西北大学, 2021(12)
- [10]HTR7致喉鳞状细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机制研究[D]. 盛晓丽.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