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ssembly-Line Health Check up in Digitalized Hospital(论文文献综述)
周韶武[1](2021)在《基于用户需求的采血管控系统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现有的医疗就诊模式已无法满足民生的正常需求。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慢性疾病患发率等问题日渐突出,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目前的医疗诊断方式大都是医生根据以血液为主的病患样本检验结果进行病例分析,然而医院现有的采血流程方式大多为手工选管贴标采血,流程过于繁琐,采血效率低,采血站的工作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市场现有的采血管理系统大都存在造价昂贵、设计周期长、单机运行等缺点,只对采血流程进行改善,没有从整个采血站的角度进行研究设计,产品适配性低。因此本文搭建智慧采血站总体框架并且对重要框架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基于用户需求提出了双向视角的产品需求权重分析方法,建立基于需求权重的域间映射模型完成采血管贴标机的结构设计,减少开发时间以并且避免设计冗余。最后,搭建了采血管控系统并进行相应测试。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搭建了智慧采血站总体框架,通过实地调研多个医院的采血站,分析采血站现有问题以及实际需求确定数字化采血站项目需建设的内容,搭建智慧采血站整体框架并对框架中的设计层、执行管理层和云平台层进行了详细设计。(2)基于用户-设计人员双视角分析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并进行需求组合得到基本需求权重,首先通过KJ法分析用户原始需求得到需求层次化结构,然后基于RAHP法得到用户需求主观权重,基于Kano方法得到用户需求客观权重,采用组合优化方法得到用户的基本需求权重。(3)根据采血站关键设备贴标机的特点,建立基于AD和QFD集成方法的域间映射模型,根据映射模型实现贴标机的用户需求-功能需求-设计参数的映射过程,根据域间映射得到贴标机功能树和结构树并完成设备的设计与制造。(4)采血管控系统的设计与搭建,首先根据建立采血站的整体通信框架,然后针对采血业务流程完成贴标机的机电控制系统以及病患的信息流传输和打印系统,根据设计的系统完成采血业务的全流程实验,基于One NET云平台搭建采血站设备云管理系统,将相关传感器的数据流上传至平台并且进行可视化显示,建立数据流阈值触发器管理机制实现设备异常状态的发送和管理。
刘天浩[2](2020)在《面向5G的智慧医院组网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正在通过对医疗信息化、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逐步加强社会医疗保障支撑体系、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解决基层临床诊疗能力差、优质医疗资源的区域性不均衡、医患互信度低等社会热点问题。随着第五代(5G)移动通信的商用化,5G网络下医疗行业信息化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改造提升远程医疗网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工信部紧密合作推动5G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5G网络切片技术和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为医疗领域信息化稳步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并不少见,但是只有在5G网络大面积铺设后,面向5G的智慧医院建设模式才可以展开。现有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仍存在如下弊端:(1)医疗信息系统搭建混乱,原有WIFI网络使用效果差,医院自建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成本高、水平低、运营维护困难,严重影响业务系统使用。(2)缺乏高隔离、高安全的内网,无法实现个人业务与医院自有数据中心的对接融合;(3)受网络传播时延的限制,目前尚无法搭建高效的远程手术、远程心电诊断、远程会诊等各系统网络以及针对应急急救处置的网络。本文以沈阳市某医院智慧医院建设为例,针对5G技术下的智慧医院组网设计及其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给出了面向5G的智慧医院建设总体设计框架,针对沈阳市某医院5G智慧医院的建设背景、建设需求和信息化平台等,提出了智慧医疗专网的整体架构方案以及组网详细技术方案,从5G智慧医院内部网络、5G远程医疗专网、5G应急救治网络以及5G医疗专网配置和5G医疗专网安全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讨论。面对医院信息化升级、高安全、高隔离、高优先级的需求,在传统手段不足、5G公众网络无法完全满足医院需求的现实面前,设计了以5G医疗行业专网为基础并融合物联网、大数据、MEC等技术手段提供新型基础设施搭建的方案,为今后的智慧医院组网建设工程提供参考。
袁利波[3](2018)在《QL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发展,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平均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保持稳健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与健康生活相关的医疗服务,人们对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中国目前的医疗状况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人烟稀少,医患矛盾突出。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杀医打医”事件进一步突显了紧张的医患关系,让政府意识到有必要改革医疗制度。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全国最先创立的“医-患-药”闭环的移动医疗平台——七乐康医生诞生了。七乐康医生是由广州七乐康药业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七乐康公司)创立的移动医疗APP。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七乐康医生APP从创立至今已经帮助成千上万的患者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利的缓解了社会矛盾,节约了医疗资源。但是七乐康公司做为移动医疗行业的领军者,也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七乐康公司面对着前景广阔的移动医疗市场,该如何走出一条生存发展之路,是本文要讨论的重点。本文整理了关于移动医疗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综合了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第一、通过运用PEST分析方法对七乐康公司的宏观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第二、通过运用五力模型方法对七乐康公司所属的移动医疗行业状况进行了微观外部环境分析,并运用EFE表格对外部环境进行了评价;第三、通过对七乐康公司的资源状况、核心竞争能力、公司管理和企业文化进行了内部环境分析,并运用IFE表格对内部环境进行了评价;第四、通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七乐康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结合进行了分析,并运用SWOT分析矩阵制定出四个战略;第五、综合前面内外部环境制定出整体战略方针;第六、具体分析了七乐康公司的三大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方案;第七、从人才、资本、供应链、管理、企业文化五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保障战略目标实现的行动方案和风险控制措施。本文的分析有利于指导七乐康公司的未来发展,对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谢亚可[4](2017)在《普适医疗伦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物联网、普适计算、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传感技术、认知计算等一系列新兴信息技术加速融合,以及精准医疗、纳米材料、智能医疗设备和医疗机器人等不断取得新突破,人类正步入普适医疗新时代。普适医疗是医疗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具有医疗数据感知化、医疗服务透明化、医疗资源共享化、诊疗用药精准化、就医体验便捷化、医疗成本节约化、医患沟通常态化等特点。普适医疗开创了新的医疗时代,拓展了人类健康观念,提升了医疗体系效率,促进了医患生态修复,也为应对当下医疗困境指明了方向。然而,在引发医疗颠覆变革的同时,新的技术生态和时代环境也在冲击、重构现有医疗伦理体系。一方面,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资源分配失衡等传统医疗伦理问题将得到极大纾解。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负效应也不期而至,全时全景隐私监视、医疗数字鸿沟加剧、医患关系物化、电子医疗ID与基因歧视、医疗技术风险递增、医疗消费主义兴盛、非现场医疗及智能医疗设备引发新的医疗纠纷等新的伦理问题和社会风险层出不穷,呼唤建立新时代的医疗伦理体系。本文从医疗隐私与安全、医疗责任、医疗公平、医患关系等四个主要伦理议题出发,探讨普适医疗环境下的伦理风险及应对路径。隐私与安全问题是普适医疗应用推广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普适医疗环境下,“在线”和“监视”将成为一种必然和生活状态,个人医疗隐私泄露与安全风险与日俱增。医疗隐私的内涵、形式和种类不断拓展,大数据性、价值性不断增强,与其他个人信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为了获取更便捷、透明、个性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习惯于让渡更多隐私,导致对医疗隐私控制权的进一步削弱,传统隐私保护体系也开始在大数据技术冲击下土崩瓦解,隐私观或将被彻底颠覆。医疗信息隐私化、医疗隐私数据化、医疗数据开放化之势不可挡,隐私泄露风险从物理空间蔓延至数字空间……。重建新的医疗隐私保护框架迫在眉睫,文章从技术、法律、管理、自律和认知等层面提出了新时代医疗隐私与安全保护要点。普适医疗倡导医疗生态圈内的人、财、物、设备等互联互通和信息高度共享,将实现各类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医疗服务可及性、便捷性,医疗成本也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医患权利平等化趋势明显。然而贫富差距、数字素养差异构筑的数字医疗鸿沟,可能导致普适医疗技术、设备和服务不能真正被公平享用;电子医疗ID可能会使患者无法摆脱固化标签带来的负面影响,导致基于个人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偏见与歧视,普适医疗增强技术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机会不平等和代际不平等。技术的进步让越来越多的患者能享受公共医疗服务,高端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和高成本也将进一步加剧不同社会群体的健康权利鸿沟。文章提出了医疗资源分配应坚持“贵义尚利”、“效率优先、增进公平”、“差别平等”等原则,并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视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抵制电子医疗ID歧视等方面推进医疗公平建设。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云医疗、移动医疗等非现场医疗模式将成为主流医疗形态,大量具有上下文感知功能的智能医疗设备、机器人参与到健康管理和医疗救护过程中,可能引发新的医疗纠纷与医疗责任认定问题。非现场医疗的法律主体多,涉及到医生(本地医生、远程医生)、患者、设备供应商、网络运营商等多方,责任认定难度加大。智能医疗设备引发的医疗事故也将面临责任主体难以界定的困境。建立普适医疗责任落实机制势在必行,应加强而非现场医疗立法和监管、明确智能医疗设备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健全医疗技术审查和风险规避制度等。现行医疗环境下,医生被赋予了高角色期待、“关系就医”现象普遍、现代医学技术权利化凸显、医患信任脆弱不堪。普适医疗将彻底改变家长式的医疗模式和医患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赋予患者积极参与甚至主导医疗的权利,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流程和诊疗决策,与医生开展平等对话并主动管理自身健康,医患关系民主化趋势明显。然而,大量先进医疗设备的引入,使得医疗技术风险增加、医疗消费主义兴盛、医患关系物化趋势渐显。应理性认识普适医疗的技术风险、建立技术监管机制,完善伦理监管内容、健全法律调解机制,警惕医疗物化倾向、构建人文沟通平台。大量社会风险问题的存在体现了普适医疗发展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但不能以此否定普适医疗的时代价值。面对普适医疗背景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我们需要综合平衡个人诉求、公共利益和市场需求,促使政府、技术工程师、医疗机构在政策制定、技术研发、技术应用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设计。有效应对和规避伦理风险,需要完善普适医疗技术设计,需要制度和伦理的协同制约,更需要培育一个德性的社会环境。
李海阳[5](2017)在《让医疗大数据成为医院品牌价值——专访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文中指出鲁翔:老年医学心血管病专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期从事老年心血管病防治及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附属逸夫医院院长。现为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全国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曾任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院长、
张开[6](2016)在《基于HL7标准的检验数据交换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检验信息系统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是用来应用于医院检验科,实现采集检验信息、信息管理与质控自动化的实验室系统。而全自动生化设备已经成为检验科的主要检验仪器,如何使其与LIS系统间更好的进行数据交换成为一个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做为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医疗信息交换标准——HL7标准已经得到医疗领域专家学者的认可。由于HL7标准在国内应用还存在水平及层次上的差异,对其进行的本土化改造还不完善。在LIS系统发展的历史上,一般情况下把工作重心放在了数据的采集上,而把与其它系统模块数据交换忽视掉了。LIS与检验设备间的通讯接口程序可移植性不高,且维护较复杂,开发周期长维护成本高,这些都成为检验数据交换系统的发展瓶颈。目前很多现有的LIS系统不具备对HL7标准数据进行处理和交换的能力。如何在不改变现有检验信息系统数据架构的基础上,实现HL7消息的数据交换,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探讨了全自动生化流水线与LIS系统之间如何在基于HL7标准的检验数据交换系统的参与下实现数据交换。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医院信息系统的现状,包括对检验信息系统、全自动生化流水线流程构造、HL7标准的相关技术的介绍等。以此为基础,建立起基于HL7标准的全自动生化流水线与LIS系统间数据交换的模型,包括数据交换方式和HL7消息对照定义,同时还研究了HL7消息的解析/构建模块功能。基于以上设计与研究,最终实现了全自动生化流水线IT3000的检验数据交换系统。
牛国喻,刘鹏,刘文,孙志辉[7](2015)在《尿液分析仪的现状及技术进展》文中指出介绍了尿液干化学分析技术,并对目前主流的尿液分析仪的结构和类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先进尿液分析仪采用的电荷耦合元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对尿检测试项目准确度带来的影响。简要描述了全自动尿液分析流水线的概念,最后对尿液分析仪的发展前景和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评估。
沈崇德[8](2014)在《医院数字化客户服务模式构建与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服务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领域,服务科学是一种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来提供服务的创新。2004年美国竞争力委员会将服务科学作为21世纪的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之一重点提出。服务科学关注服务的创新、服务的模型、服务信息的共享、服务的流程化,服务像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流程化、规范化制造同时关注个性化的融合。信息科学是服务科学化的工具,信息管理是服务潜能的挖掘。医院信息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是服务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科学理论与信息应用的结合。信息技术服务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系统的规范化建设是当前信息服务互联互通和信息服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传统的医院服务模式是“以医院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服务手段简单粗糙,就诊流程繁琐,就诊服务效率低下,医院服务仅仅停留在就诊过程中……群众对医院满意度偏低,就诊服务过程人文体验差,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有序引导就医、创新服务流程要求迫切。如何改变传统的医院服务模式,系统地来构建适应未来发展和群众需求的医院服务模式,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许多医院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医院管理者如何基于服务科学理论,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医院客户服务体系构建,推进新型服务工程建设,促进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丰富医院服务科学体系,是现代医院服务模式构建不可回避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医院数字化水平的提高,各级医院逐步建立了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医院具备了长期保存客户动态健康信息的能力,为客户提供终身服务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进步,也打破了原有服务环节的诸多瓶颈,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必将向“以客户为中心”过渡,数字化客户服务体系构建正逐渐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和服务创新的热点。本文研究服务科学在医院服务领域应用,研究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重点引入“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研究数字化条件下医院客户服务体系构建模式,研究信息技术服务的规范化管理策略。研究的目的在于革新传统医院服务模式,利用医院数字化发展的先进成果与手段,以系统的视角,探索研究医院客户服务体系构建策略和整体解决方案,创新信息技术应用并为未来的信息技术服务规范化管理探索新路。通过数字化客户服务模式构建,实现医院客户关系管理和多元化的客户服务,提升医院服务水平,使患者得到更好地服务与关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为医院由“以病人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过渡提供条件和可行的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促进信息化条件下客户服务工程建设的系统化、规范化、流程化,丰富医院服务科学研究,促进该领域的服务标准化与规范化探索。数字化条件下“以客户为中心”的医院客户服务模式有利于医院管理者加强医院客户关系管理,建立良好的客户沟通机制,并保持客户与医院之间良好关系,深入挖掘医院客户资源,对这些客户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倾听医疗客户的呼声,针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迅速而高效的反应;通过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并以终身服务的理念,将医疗服务人群进一步向外沿拓展:医院数字化客户服务系统的功能设计是建立在充分解析医院服务流程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的,如预约挂号、预约诊疗、诊疗注意事项提醒、检验检查流程提醒、信息发布等功能,可以解决传统方式下无法解决的“看病难烦”的问题,让患者体验到更加方便、快加便捷、周到细致的服务;通过高效的预约诊疗与挂号服务,可以很好地合理分流患者、减少患者的等候时间、使医疗工作量也达到均衡的作用,从而对医疗资源有个很好地配置,提高其利用效率;对病人医疗前、中、后全过程的跟踪与服务,将医院的整体服务提升一个新的高度,患者的医疗服务感受也大大改善;将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与互联网、智能手机、iPAD等智能终端相结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医疗服务延伸到医院外,充分体现了主动关怀与主动医疗的理念:新型的医疗关怀服务与营销模式,体现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创新相结合的创新,同时对提升医院品牌价值也有很大帮助。数字化条件下医院客户服务模式的构建和规范化管理探索涉及一系列服务信息系统和服务机构的建设以及相关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模式、运行管理方式的规范建设探索。以系统化的视角、“以客户为中心”建立一体化开放性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和管理体系,构建功能强大、内容丰富、信息共享的工作流程,实现对传统医院服务流程的优化,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建立相应的机制,为客户提供智能化、自动化、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快速、便捷、周到的服务。该数字化客户服务模式主要包括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与服务平台、数字智能语音客户服务系统、病房视频互动客户服务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与服务系统、基于3G的无缝隙院前院后绿色急救系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与APP的移动医疗系统的建立,以及包括分诊排队、自助服务、信息发布、支付管理和基于物联网的客户管理系统等在内的其他客户服务信息系统等的建立,还包括客户服务中心、门诊客户服务中心、住院部客户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的建立。这些信息技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平台实现统一注册、统一索引、统一通讯和统一交互,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数字化条件下医院客户服务模式通过深入的客户医疗服务需求分析、自动的服务推送机制、完善的客户服务流程、系统的信息服务软件平台、多元的客户服务机构,向客户提供不间断医疗服务,同时实现医院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本文在提出模式构建策略和规范管理的同时,进行了现场验证,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该研究的主要创新在于丰富了服务科学理论,发展了在医疗领域的服务科学、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在医院服务系统的建设方面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的信息技术服务策略和信息平台为统领的信息共享交互策略,具有明显的推广应用价值。该服务模式的规范化建设管理思路也为未来有关部门制定医院客户信息技术服务相关建设管理指南提供了探索。
陈伯勋,李健,李勇涛,曾光,蔡永昌[9](2014)在《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实践和思考》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数字化医院建设,实现医院各项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达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思路,明确目标,多方协调,有序推进,优化整合。结果:建立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主线,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数据共享平台,全面打造数字化医院。结论: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关键是从医院实际出发,要求思路清晰、规划具体、稳步推进和提高效率。
严心淳[10](2013)在《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医学检验业务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发展问题。为此,在新形势下探索和实践区域内医疗资源整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医学检验所作为一种医疗资源整合的试点,通过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准确及时的检测报告。本文分析了医学检验集中化管理的背景意义,并结合区域检验服务的需求,以病人标本管理为中心,以检验质量为核心,全面实现实验室数字化为宗旨,提出了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设计与实现方案。方案对平台建设需要的相关技术理论基础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对平台整体框架及流程进行了详尽的设计,并提出了平台安全解决方案。文中对平台建设目标与功能作了细致的描述,对平台的实现及系统集成作了充分的说明,使医务人员能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灵活的开展医学检验工作,为医疗资源整合打破了壁垒,为其它医疗资源整合提供了示范、思路与经验。通过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实际运行,充分实现了区域检验工作的全自动化,充分发挥区域内检验设备、人才、技术优势,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患者的重复检验费用,真正提高医学检验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最终实现检验报告同城互认,使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
二、Assembly-Line Health Check up in Digitalized Hospital(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ssembly-Line Health Check up in Digitalized Hospital(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用户需求的采血管控系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智慧采血站平台框架 |
2.1 引言 |
2.2 采血站现有状况的研究 |
2.3 智慧采血站需求分析 |
2.4 智慧采血站总体框架 |
2.5 采血站通信框架设计 |
2.5.1 医院常用通信技术 |
2.5.2 通信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用户—设计人员双向视角的贴标机需求求解 |
3.1 引言 |
3.2 需求获取方法比较 |
3.3 采血管贴标机需求权重求解方法 |
3.3.1 RAHP相关理论 |
3.3.2 Kano模型方法相关理论 |
3.3.3 主观需求与客观需求组合优化模型求解 |
3.4 实例分析 |
3.4.1 基于RAHP方法的设计人员需求主观权重分析 |
3.4.2 基于Kano方法的用户需求客观权重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AD和QFD的采血管贴标机域间映射 |
4.1 引言 |
4.2 公理设计理论简介 |
4.3 基于AD和QFD集成方法的域间映射模型 |
4.4 实例分析 |
4.4.1 客户需求—功能需求映射模型分析 |
4.4.2 功能需求—设计参数映射模型分析 |
4.5 本章小节 |
5 采血管贴标机管控系统搭建 |
5.1 引言 |
5.2 总体方案设计 |
5.3 贴标机机电控制系统设计 |
5.4 信息流传输和打印系统设计 |
5.5 采血站设备云管理系统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2)面向5G的智慧医院组网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5G相关技术及原理 |
2.1 5G概述 |
2.2 5G专网组网技术 |
2.3 5G网络切片技术 |
2.4 5G移动边缘计算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5G的智慧医院建设总体框架设计 |
3.1 智慧医院建设需求 |
3.2 5G智慧医院信息化建设原则和建设规划 |
3.3 5G智慧医疗专网的整体架构方案 |
3.4 智慧医院的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5G的智慧医院组网方案研究 |
4.1 5G智慧医院内部网络建设 |
4.2 5G远程医疗专网建设 |
4.3 5G应急救治网络建设 |
4.4 5G医疗专网配置规划 |
4.5 5G医疗专网安全规划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QL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移动医疗的研究和现状 |
1.2.1 移动医疗的相关研究 |
1.2.2 移动医疗在国内外的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七乐康公司的情况介绍 |
2.1 公司的介绍 |
2.2 公司发展历程 |
2.3 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 |
第3章 七乐康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和评价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3.2.1 客户分析 |
3.2.2 现有竞争对手分析 |
3.2.3 潜在进入者分析 |
3.2.4 供应商分析 |
3.2.5 替代品分析 |
3.3 公司外部环境评价 |
第4章 七乐康公司内部环境分析和评价 |
4.1 公司资源环境分析 |
4.1.1 七乐康的客户资源分析 |
4.1.2 七乐康的业务内容分析 |
4.1.3 医生获得的服务报酬和服务定价分析 |
4.2 公司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分析 |
4.3 公司内部环境评价 |
第5章 七乐康公司发展战略分析和选择 |
5.1 公司发展战略分析 |
5.1.1 SWOT分析 |
5.1.2 备选战略定位 |
5.2 公司发展战略选择 |
5.2.1 七乐康医生聚焦战略 |
5.2.2 七乐康拓展新业务战略 |
5.2.3 医生集团和名医合作战略 |
第6章 七乐康公司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控制措施 |
6.1 人才队伍的建立 |
6.2 资本的引入 |
6.3 供应链和物流管理 |
6.4 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 |
6.5 企业文化推陈出新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普适医疗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现行医疗体系困境重重 |
二、大技术引发医疗大变革 |
三、医改加速重塑医疗生态 |
四、医疗革命重构医疗伦理 |
第二节 研究意义、方法、创新点及难点 |
一、研究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点 |
四、研究难点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一、普适计算伦理问题研究综述 |
二、普适医疗伦理问题研究综述 |
三、普适医疗发展概述 |
第一章 普适医疗:开创未来医疗新图景 |
第一节 普适医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
第二节 普适医疗的技术框架 |
一、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 |
二、物联网(IOT) |
三、云计算与云存储(Cloud Computing&Cloud Storage) |
四、大数据(Big Data) |
五、人工智能与认知计算(AI&Cognitive Computing) |
六、电子病历与电子医疗档案(EMR&EHR) |
七、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s) |
第三节 普适医疗的内涵与价值 |
一、普适医疗的内涵 |
二、普适医疗的价值 |
第二章 普适医疗的隐私与安全问题 |
第一节 透明社会的隐私悖论 |
一、信息与隐私 |
二、个人医疗信息、医疗隐私、医疗数据与医疗大数据 |
第二节 普适医疗时代的隐私与安全困境 |
一、全时全景隐私监视 |
二、隐私边界无限延展 |
三、隐私数字化之困 |
四、隐私财产属性增强 |
五、隐私遗忘机制失效 |
六、隐私控制权弱化 |
七、传统隐私保护体系解体 |
第三节 普适医疗隐私与安全保护框架构建 |
一、国内外个人健康医疗数据保护立法实践 |
二、普适医疗隐私与安全保护要点 |
第三章 普适医疗的公平问题 |
第一节 医疗公平之伦理纷争 |
一、公平优先还是效率优先 |
二、道义优先还是功利优先 |
三、机会平等还是比例平等 |
第二节 普适医疗促进基本医疗服务公平可及 |
一、公共医疗资源配置均衡化 |
二、医患权利平等化 |
第三节 普适医疗引发公平伦理新危机 |
一、医疗数字鸿沟加剧 |
二、电子医疗ID与基因歧视 |
三、医疗增强技术引发伦理危机 |
第四节 促进普适医疗公平的对策建议 |
一、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
二、重视弱势群体健康权益 |
三、抵制电子医疗ID歧视 |
第四章 普适医疗的责任问题 |
第一节 责任与医疗责任 |
第二节 传统医疗环境下的责任困境 |
第三节 普适医疗环境下的责任困境 |
一、非现场医疗引发的医疗责任问题 |
二、智能医疗设备引发的医疗责任问题 |
三、普适医疗数据的权属界定问题 |
第四节 建立普适医疗责任落实机制 |
一、加强非现场医疗立法和监管 |
二、明确医疗智能设备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
三、明晰医疗数据权属关系 |
第五章 普适医疗的医患关系问题 |
第一节 现行医疗体系下的医患关系 |
一、医患关系的定义与模式解读 |
二、医患危机与中国式医患关系 |
第二节 普适医疗医患关系的民主化趋向 |
一、患者主动管理健康 |
二、患者参与医疗流程 |
三、患者就医方式重构 |
第三节 普适医疗医患关系的新危机 |
一、医疗技术风险增加 |
二、医疗消费主义兴盛 |
三、医患物化问题渐显 |
第四节 普适医疗医患关系的重塑 |
一、理性认识技术风险、建立技术监管机制 |
二、完善伦理监管内容、健全法律调解机制 |
三、警惕医患物化倾向、构建人文沟通平台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
附录二 |
致谢 |
(5)让医疗大数据成为医院品牌价值——专访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论文提纲范文)
知己知彼,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 |
做好信息化规划,配合战略发展步伐 |
建立医疗大数据,提升医院品牌价值 |
(6)基于HL7标准的检验数据交换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应用介绍 |
1.2.1 LIS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1.2.2 HL7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HL7及相关技术介绍 |
2.1 HL7标准简介 |
2.1.1 HL7标准的发展 |
2.1.2 HL7的应用范围 |
2.1.3 HL7数据交换原理 |
2.2 HL7标准内容 |
2.2.1 HL7消息的构成 |
2.2.2 HL7消息的编码方式 |
2.3 HL7引擎及中间件技术 |
2.4 数据交换实现方式 |
第3章 系统通讯方式和架构解析 |
3.1 LIS接口与流水线概况 |
3.1.1 整体网络架构 |
3.1.2 系统数据流程 |
3.1.3 采用流水线的必要条件 |
3.2 系统接口代码维护 |
3.2.1 检验项目对照维护 |
3.2.2 特殊检验项目维护 |
3.3 系统接口检验申请发送 |
3.3.1 检验申请发送到流水线的流程 |
3.3.2 申请发送和取消的通讯模式 |
3.3.3 申请发送监控和异常处理 |
3.3.4 检验申请发送内容 |
3.4 LIS接口接收流水线消息 |
3.4.1 接收流水线消息方式 |
3.4.2 基于TCP/IP服务端-客户端模式 |
3.4.3 基于消息文本读写文件的模式 |
第4章 基于HL7数据交换系统的设计 |
4.1 需求分析 |
4.1.1 项目概述 |
4.1.2 需求分析方法 |
4.1.3 项目设计目标 |
4.1.4 可行性研究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工作原理 |
4.2.2 工作结构设计 |
4.2.3 客户端程序设计 |
4.2.4 服务器端程序设计 |
第5章 基于HL7数据交换系统的实现 |
5.1 LIS接口程序的实现 |
5.2 流水线IT3000接口程序的实现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尿液分析仪的现状及技术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尿液分析仪结构与类型 |
1.1 尿液分析仪结构 |
1.2 尿试纸条技术 |
1.3 尿液分析仪类型 |
1.3.1 半自动尿液分析仪 |
1.3.2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 |
2尿液分析仪新技术 |
2.1 CCD光学系统 |
2.2 CIS光学检测技术 |
2.3 全自动尿液分析流水线 |
3 前景和问题 |
(8)医院数字化客户服务模式构建与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现状分析与研究内容 |
1.3.1 现状分析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基础 |
1.6 研究主要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
2.1 服务科学与服务规范化 |
2.1.1 服务科学理论 |
2.1.2 服务规范化 |
2.1.3 服务科学理论与服务规范化对本文的启示 |
2.2 客户关系管理相关研究 |
2.2.1 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
2.2.2 客户关系管理应用分析 |
2.2.3 客户识别与客户获取 |
2.2.4 客户细分 |
2.2.5 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 |
2.2.6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对本文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医院数字化客户服务的服务系统与服务功能 |
3.1 医院客户服务主要需求分析 |
3.2 数字化客户服务模式需要建设的服务系统和实现的服务功能 |
3.2.1 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暨核心客户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 |
3.2.2 全数字智能语音客户服务系统主要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 |
3.2.3 数字病房视频互动客户服务平台主要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 |
3.3 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与照护系统主要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 |
3.4 基于3G的无缝隙绿色急救系统主要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 |
3.5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医疗服务系统主要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 |
3.6 其他客户服务系统主要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 |
3.7 基于信息平台的信息服务资源统筹与协同管理 |
3.8 客户服务组织与服务机制 |
3.9 服务质量提升需要协同的集中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医院数字化客户服务模式的规范化设计 |
4.1 医院信息平台设计 |
4.2 医院客户服务平台设计 |
4.3 智能语音客户服务系统设计 |
4.4 数字病房视频互动客户服务平台设计 |
4.5 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与照护系统设计 |
4.6 基于3G的无缝隙绿色急救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4.7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疗服务系统设计 |
4.8 其它客户服务系统设计 |
4.8.1 分诊排队系统设计 |
4.8.2 自助服务系统设计 |
4.8.3 各类费用支付管理系统设计 |
4.8.4 公共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
4.8.5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客户管理系统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医院数字化客户服务模式构建应用价值分析和应用效果验证 |
5.1 医院信息平台应用及价值分析 |
5.2 医院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暨核心客户服务平台应用及价值分析 |
5.3 其他客户服务系统应用及价值分析 |
5.3.1 全数字智能语音客户服务系统 |
5.3.2 数字病房视频互动客户服务系统 |
5.3.3 基于物联网的健康管理与照护系统 |
5.3.4 基于3G的无缝隙绿色急救系统 |
5.3.5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医疗服务系统 |
5.3.6 分诊排队、自助服务、信息发布等系统 |
5.4 应用效果验证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成果及未来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该研究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实践和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化医院建设总体思路 |
1.1 就医流程最优化 |
1.2 医疗质量最佳化 |
1.3 工作效率最高化 |
2 数字化医院建设总体趋势 |
2.1 推行结构化电子病历 |
2.2 实施无纸化和无胶片化医疗模式 |
2.3 推动区域医疗一体化和智能化发展 |
3 数字化医院建设总体规划 |
3.1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更新 |
3.2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数字化跨越 |
3.3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整合 |
4 数字化医院建设总体协调 |
4.1 管理模式和软件程序的关系 |
4.2 硬件与软件的关系 |
4.3 应用与拓展的关系 |
5 结语 |
(10)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意义 |
1.3 项目建设范围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理论基础 |
2.1 平台架构 |
2.1.1 C/S结构 |
2.1.2 B/S结构 |
2.1.3 两种结构比较与选择 |
2.2 开发技术基础 |
2.2.1 Web Service技术 |
2.2.2 Windows服务 |
2.2.3 软件开发语言 |
2.3 数据库设计技术 |
2.3.1 数据库设计内容 |
2.3.2 数据库设计目的 |
2.3.3 SQL Server2005概述 |
2.4 区域检验业务及信息化概况 |
2.4.1 区域检验业务的概念 |
2.4.2 区域检验业务的要求 |
2.4.3 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 |
2.4.4 区域检验信息化建设现状 |
2.4.5 区域检验信息化发展趋势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平台整体框架与流程设计 |
3.1 整体框架设计 |
3.1.1 平台整体架构 |
3.1.2 平台网络架构 |
3.1.3 平台结构特色 |
3.1.4 平台运行环境 |
3.2 区域检验流程设计 |
3.2.1 区域检验服务流程设计 |
3.2.2 市级医院检验流程设计 |
3.2.3 区域检验全程监控流程设计 |
3.2.4 实验室特殊及异常报告处理流程 |
3.2.5 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流程 |
3.3 临床与检验对话流程设计 |
3.3.1 一般报告反馈处理流程 |
3.3.2 急诊、危急值检验报告回传处理流程 |
3.3.3 标本退回处理流程 |
3.3.4 检验报告变更处理流程图 |
3.3.5 检验申请变更处理流程图 |
3.4 条形码应用设计 |
3.4.1 条形码应用介绍 |
3.4.2 电子申请单设计 |
3.4.3 条形码应用模式选择 |
3.5 平台安全解决方案 |
3.5.1 安全解决方案 |
3.5.2 防病毒方案 |
3.5.3 应急预案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平台建设目标及功能设计 |
4.1 平台建设目标 |
4.1.1 建设目标遵循的标准 |
4.1.2 平台建设发展方向 |
4.1.3 平台建设功能目标 |
4.2 平台需求分析 |
4.2.1 功能需求分析 |
4.2.2 特性需求分析 |
4.3 平台功能设计 |
4.3.1 平台总体功能设计 |
4.3.2 平台数据交换服务设计 |
4.3.3 标本流转平台功能设计 |
4.3.4 一般检验系统功能设计 |
4.3.5 微生物系统功能设计 |
4.3.6 质量控制功能设计 |
4.3.7 主任管理功能设计 |
4.3.8 网上报告发布功能设计 |
4.3.9 自助报告系统功能设计 |
4.4 平台数据库设计 |
4.4.1 平台数据库的概念与逻辑设计 |
4.4.2 平台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
4.4.3 存储过程研究与设计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平台功能实现与系统集成 |
5.1 标本流转系统功能实现 |
5.1.1 主要功能实现 |
5.1.2 模块角色权限配置 |
5.1.3 主要数据库表及结构 |
5.2 一般检验系统功能实现 |
5.2.1 主要功能实现 |
5.2.2 模块角色权限配置 |
5.2.3 主要数据库表及结构 |
5.3 数据交换服务功能实现 |
5.3.1 中心与卫生信息平台数据交换 |
5.3.2 市级医院前置服务器与中心服务器数据交换 |
5.3.3 其它医疗机构与中心服务器数据交换 |
5.3.4 检验项目数据同步 |
5.4 系统集成 |
5.4.1 检验收费和漏费的控制 |
5.4.2 平台与医院HIS系统集成 |
5.4.3 平台与医院电子病历及体检系统集成 |
5.4.4 实验室仪器流水线集成 |
5.4.5 平台与独立实验室系统集成 |
5.5 主任管理功能实现 |
5.5.1 主要功能实现 |
5.5.2 主要功能模块 |
5.6 本章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四、Assembly-Line Health Check up in Digitalized Hospital(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用户需求的采血管控系统技术研究[D]. 周韶武. 四川大学, 2021(02)
- [2]面向5G的智慧医院组网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 刘天浩. 吉林大学, 2020(03)
- [3]QLK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袁利波.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4)
- [4]普适医疗伦理问题研究[D]. 谢亚可.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5]让医疗大数据成为医院品牌价值——专访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院长鲁翔[J]. 李海阳. 中国数字医学, 2017(02)
- [6]基于HL7标准的检验数据交换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开. 郑州大学, 2016(03)
- [7]尿液分析仪的现状及技术进展[J]. 牛国喻,刘鹏,刘文,孙志辉. 医疗卫生装备, 2015(11)
- [8]医院数字化客户服务模式构建与规范化研究[D]. 沈崇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9]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 陈伯勋,李健,李勇涛,曾光,蔡永昌. 中国医学装备, 2014(07)
- [10]区域检验服务协同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严心淳. 南京邮电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