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软膏对豚鼠哮喘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水平的影响

巴布软膏对豚鼠哮喘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水平的影响

一、巴布膏对豚鼠哮喘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水平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黄跃平[1](2021)在《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炎症免疫平衡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是一种以粥样斑块为显着特征的慢性炎症疾病。研究发现,AS斑块中的大量CD4+T细胞受局部炎症微环境激活信号诱导后,选择性地向不同的辅助性T细胞(T helper,Th)亚群分化,即Th1、Th2、Th17和Tregs细胞谱系,并通过分泌不同细胞因子参与AS的炎症反应,进而影响斑块稳定性。此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之间的平衡可直接影响AS斑块稳定性。研究发现,当Th1、Th17、MMPs 比例升高时,可导致斑块稳定性下降,最终因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发血管缺血性病变。艾燃烧生成物(moxa combustion products,MCP)包括了挥发油、轻组分(气态物质)及重组分(液态、颗粒物质)等,是艾灸起效的作用机制之一。艾烟作为MCP的主要存在形式,前期研究表明,艾灸与艾烟可通过调节AS模型小鼠体内脂质代谢紊乱、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起到防治AS的作用。目的观察不同处理方式下MCP(艾烟、滤过艾烟、艾绒加热、艾叶精油)对AS模型小鼠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含量、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探讨MCP干预AS的作用机制,初步界定MCP中活性物质的存在形式和范围。方法40只雄性8周龄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模型组、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加热组、艾叶精油组。8只同龄雄性C57BL/6小鼠为空白组。各组小鼠每日抓取固定,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不进行干预;艾烟组小鼠暴露于2%浓度(以染毒柜遮光率度量)的艾烟环境,每次约燃烧1.5 g艾绒;滤过艾烟组小鼠暴露于1.5g艾绒点燃滤过后的艾烟环境;艾绒加热组小鼠暴露于1.5 g艾绒在150℃加热条件下的环境中;艾叶精油组小鼠暴露于3.75 uL艾叶精油(1.5 g艾绒所含挥发油含量折合)加入16mL蒸馏水雾化形成的环境。所有干预均在染毒柜中进行,20min/日,6日/周,连续干预14周。采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切片。Elisa法测定血清中 INF-γ、IL-10、IL-17、TGF-β1、MMP-9、TIMP-1 的含量。结果1 ApoE-/-小鼠胸主动脉与肝脏的病理变化胸主动脉病理变化:空白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的胸主动脉部位出现明显AS斑块病变,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加热组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改善,艾叶精油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善。肝脏病理变化:空白组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的肝细胞索及肝窦排列紊乱,且肝细胞明显变性肿胀。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艾绒加热组肝细胞索排列较模型组规则,艾叶精油组与模型组比较未见明显改善。2炎性因子水平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NF-γ、IL-17含量显着升高(P<0.01,P<0.01),血清 IL-10、TGF-β1 显着降低(P<0.01,P<0.01),INF-γ/IL-10 比值、IL-17/TGF-β1 比值显着升高(P<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烟组血清IL-10、TGF-β1含量显着升高(P<0.01,P<0.05),血清 INF-γ、IL-17 含量及 INF-y/IL-10 比值与 IL-17/TGF-β1比值显着降低(P<0.05,P<0.01,P<0.01,P<0.01);滤过艾烟组血清IL-10含量显着升高(P<0.05),血清 INF-γ、IL-17 含量及 INF-y/IL-10 比值与 IL-17/TGF-β1 比值显着降低(P<0.05,P<0.01,P<0.01,P<0.01),TGF-β1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艾绒加热组血清INF-y、IL-17含量显着降低(P<0.05,P<0.05),IL-10、TGF-β1含量及INF-y/IL-10比值与IL-17/TGF-β1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艾叶精油组血清INF-γ、IL-10、IL-17、TGF-β1 含量及 INF-y/IL-10 比值与 IL-17/TGF-β1 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处理方式下MCP各组组间比较:各组间血清INF-γ含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血清IL-10含量显着高于艾绒加热组和艾叶精油组(P<0.01,P<0.05),其余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血清INF-γ/IL-10 比值显着低于艾绒加热组和艾叶精油组(P<0.05,P<0.05),其余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血清IL-17含量均显着低于艾叶精油组(P<0.05,P<0.05),其余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各组间血清TGF-β1含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血清IL-17/TGF-β1比值均显着低于艾叶精油组(P<0.01,P<0.01),其余组间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斑块稳定性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MMP-9含量显着升高(P<0.01),血清TIMP-1含量、MMP-9/TIMP-1比值无显着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烟组血清MMP-9含量显着降低(P<0.01),血清TIMP-1含量显着升高(P<0.05),MMP-9/TIMP-1比值显着降低(P<0.01);滤过艾烟组血清MMP-9含量显着降低(P<0.05),血清TIMP-1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MMP-9/TIMP-1比值显着降低(P<0.01);艾绒加热组血清MMP-9含量显着降低(P<0.01),血清TIMP-1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MMP-9/TIMP-1比值显着降低(P<0.05);艾叶精油组血清MMP-9、TIMP-1含量、MMP-9/TIMP-1比值均无显着差异(P>0.05)。不同处理方式下MCP各组组间比较:各组间血清MMP-9含量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血清TIMP-1含量显着高于艾叶精油组(P<0.01),其余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艾烟组、滤过艾烟组血清MMP-9/TIMP-1比值显着低于艾叶精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1),其余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 艾烟、滤过艾烟均能改善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斑块稳定性,减缓AS的发展进程,两者作用基本一致,提示所滤过的颗粒物对艾烟的作用影响不大。2 与艾烟组相比,艾绒加热组以及艾叶精油组在改善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斑块稳定性方面疗效一般,提示艾绒的燃烧环节可能是艾灸发挥作用不可或缺的步骤。

龚坚[2](2020)在《清血毒颗粒合剂经Spred-1蛋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临床实验,探讨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皮肤组织中Spred蛋白表达差异,明确Spred蛋白与银屑病相关性;同时通过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实验,明确银屑病中Spred-1蛋白与Ras/ER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并基于Spred-1/Ras/ERK信号通路研究清血毒颗粒合剂治疗银屑病可能机制。方法:1.纳入符合要求的15例健康对照和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检测,观察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及正常人表皮组织中Spred-1、Spred-2、Spred-3蛋白表达定位和丰度,同时观察两组样本之间蛋白表达的差异。2.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过表达Ⅰ、Ⅱ组、空载病毒Ⅰ、Ⅱ组,每组8只。过表达Ⅰ、Ⅱ组、空载病毒Ⅰ、Ⅱ组小鼠分别尾静脉注射对应病毒,模型组和正常组注射生理盐水。2天后,模型组、空载病毒Ⅰ组、过表达Ⅰ组小鼠采用IMQ造模,过表达Ⅱ组、空载病毒Ⅱ组、正常组小鼠予以凡士林外搽对照,连续7天,第8天后处死取样。实验观察小鼠PASI评分变化;并对样本进行组织病理观察Spred-1过表达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组织病理影响;同时进行Western blot和RT-PCR实验观察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Spred-1蛋白及皮损区Ras/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3.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清血毒颗粒组、复方青黛胶囊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8只。前三组采用IMQ造模,正常组小鼠予以凡士林外搽对照;搽药2h后,模型组、正常组用蒸馏水灌胃,清血毒颗粒组、复方青黛胶囊组用相应药物灌胃;实验连续进行7天后,第8天后处死取样。实验过程观察小鼠PASI评分变化;并对样本进行组织病理观察清血毒颗粒合剂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组织病理影响;同时进行Western blot及RT-PCR实验观察清血毒颗粒合剂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Spred-1/Ras/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1.在临床实验部分,Spred-1蛋白在正常人的表皮层全层及真皮层均有表达,但主要集中在基底层、棘层和颗粒层下部,真皮层、角质层和颗粒层上部表达低。Spred-2蛋白表达于表皮层全层,除基底层、真皮层表达较弱外,在其他部位表达强。Spred-3蛋白在棘层、颗粒层下部及角质层均有表达,在基底层及真皮层无表达。同时与正常人相比Spred-1、Spred-2、Spred-3在银屑病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中表达位置一致,但平均荧光密度值下降(P<0.05)。2.在动物实验中,我们首先验证了Spred-1过表达腺病毒。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实验,我们发现在过表达Ⅱ组中Spred-1蛋白及m RNA表达升高,与空载病毒Ⅱ组和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Spred-1过表达腺病毒能在体内正常表达;同时空载病毒Ⅱ组与正常组相比Spred-1蛋白及m 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表明Spred-1过表达腺病毒尾静脉注射后能在小鼠体内正常过表达,而空载病毒对小鼠无影响。同时三组小鼠实验过程未见皮损产生,皮肤病理表现相似,且平均表皮厚度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Spred-1过表达腺病毒及空载病毒不能产生自发性皮损且对正常皮肤病理无明显影响。3.在Spred-1过表达实验中,模型组小鼠从实验第4-5天可见少许红斑、鳞屑,随后红斑增多、皮损浸润增厚、鳞屑成层,最严重症状出现时间约在实验第7-9天之中;与模型组相比,空载病毒Ⅰ组与模型组皮损严重程度、皮疹变化时间及皮肤病理表现相似,两组PASI评分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皮肤平均表皮厚度及病理Baker评分两组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空载病毒体内注射后对IMQ诱导的银屑病皮损、病理无影响;而过表达Ⅰ组小鼠皮损严重程度整体轻于模型组及空载病毒Ⅰ组,PASI评分与后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平均表皮厚度及病理Baker评分较模型组及空载病毒Ⅰ组显着降低(P<0.05),说明Spred-1过表达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IMQ诱导的银屑病样皮损。4.在Spred-1蛋白过表达实验中,Spred-1蛋白过表达后,过表达Ⅰ组p-Ras、p-Raf1、p-ERK1/2、VEGF蛋白及Ras、Raf1、ERK1/2、VEGF的m RNA表达与模型组及空载病毒Ⅰ组相比显着下降(P<0.001),说明Spred-1蛋白表达升高后抑制Ras/ERK通路相关蛋白及m RNA表达,并且能缓解银屑病样小鼠症状;而空载病毒Ⅰ组与模型组相比,两组Ras、p-Ras、Raf1、p-Raf1、ERK1/2、p-ERK1/2、VEGF的蛋白及m 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空载病毒对Ras/ERK通路m RNA表达无影响。5.在中药干预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清血毒颗粒组、复方青黛胶囊组红斑、浸润肥厚等症状程度更轻,PASI评分减低(P<0.05),皮肤平均表皮厚度及病理Baker评分下降明显(P<0.05),说明清血毒颗粒合剂和复方青黛胶囊对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有一定的治疗功效。对比清血毒颗粒组与复方青黛胶囊组,我们发现清血毒颗粒组小鼠红斑、浸润、鳞屑等症状消退速度较复方青黛胶囊更快,PASI评分明显低于复方青黛胶囊组(P<0.05),皮肤平均表皮厚度及病理Baker评分两组亦有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清血毒颗粒合剂对银屑病样小鼠皮损改善作用优于复方青黛胶囊。6.在中药干预实验中,我们应用清血毒颗粒合剂治疗银屑病样小鼠,发现治疗后银屑病样小鼠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中Spred-1 m RNA表达升高,而皮损区p-Ras、p-Raf1、p-ERK1/2、VEGF蛋白及Ras、Raf1、ERK1/2、VEGF的m RNA表达降低(P<0.001),说明清血毒颗粒合剂能够通过干预Spred-1/Ras/ERK通路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复方青黛胶囊治疗IMQ诱导的银屑病样小鼠后三区域中Spred-1 m RNA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皮损区p-Ras、p-Raf1、p-ERK1/2、VEGF蛋白及Ras、Raf1、ERK1/2、VEGF的m RNA表达降低(P<0.001),说明复方青黛胶囊可能是通过其他途径调节Ras/ERK通路。结论:1.Spred-1、Spred-2、Spred-3蛋白表达于正常人表皮全层,但在各层表达具有细微差别;同时,三种蛋白在银屑病皮损区、近皮损区、非皮损区表达定位与正常人表达一致,但平均荧光密度值降低。2.在银屑病样小鼠皮肤组织中,Spred-1蛋白表达降低,Ras/ERK通路相关蛋白及m RNA表达升高;Spred-1过表达后能够抑制Ras/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缓解银屑病小鼠症状。3.通过提高Spred-1蛋白表达,抑制Ras/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可能是清血毒颗粒合剂能治疗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严啸天[3](2019)在《化浊生新膏在鼻窦炎内镜手术后的疗效观察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7、9表达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对化浊生新膏用于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并在术中术后钳取部分鼻腔粘膜进行实验室指标检测。探索化浊生新膏用于慢性鼻窦炎术后上皮化治疗的优越性。为临床应用和进步研究此油剂打下基础。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耳鼻喉科住院CRS确诊且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患者40例。按照同期的原则分为两组,将一般换药加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共20例;将化浊生新膏术后填塞换药联合西药治疗设置为治疗组,共20例。对照组患者全麻下行Messer-Klinger术式,围手术期用药及术后换药采用常规处理。治疗组手术术式、围手术期全身用药、鼻腔冲洗及换药时间同对照组。术毕以化浊生新膏膨胀海绵填塞鼻腔,2d~3d后取出。每次换药在术腔涂抹化浊生新膏或填塞化浊生新膏纱条。鼻内镜下观察及术腔清理时间:术后4周、8周、12周。客观疗效评定采用Lund-Kennedy评分法。在手术中选择患者上颌窦窦口后缘粘膜组织作为取样部位。于术后8周换药时选取相同部位作为术后样本。术前术后样本行T-PCR实验。检测相关样本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7、9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将数据收集、整理,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和目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研究结果:(1)组内三个时间点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分析,除术后8周总积分及术后12周鼻漏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息肉项评分及总评分在三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可以得出FESS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伴有息肉的病人疗效十分明确;(2)对术前以及术后4周、8周、12周的相关项进行统计,并对比总分发现。治疗组在水肿、息肉、鼻漏、疤痕及结痂等各项,以及总分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两组在术后4周水肿和鼻漏较术前评分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手术器械清理,容易导致术腔短期的黏膜水肿和鼻漏;(4)治疗组相比对照组在息肉、结痂、疤痕及总分评分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手术后4至8周水肿及鼻漏评分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2组在术后4周达到1及2级皆为0例(0%),2组达到3级为20例(100%)。提示西药治疗联合化浊生新膏在术后4周内较对照组无显着促上皮化进程的作用。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术后8周3级上皮化比率分别为11例(55%)2例(10%);2级上皮化比率分别为6例(30%)1例(5%);治疗组达到1级为17例(85%),对照达到1级为3例(15%)(P<0.05)。提示化浊生新膏在术后4周至8周时间内较西药治疗有明显的促上皮化作用,较西药常规换药更早达到1级上皮化阶段。两组综合疗效均于术后第12周达到最大(P<0.05),3级上皮化比率皆为0%,且治疗组较对照组1级上皮化控制比例差距更大,较一般西药治疗及换药术后8周变异率更大(P<0.05)。提示化浊生新膏在术后4至8周内可发挥最大促上皮化疗效,较普通换药促上皮化进程更为明显。(6)治疗组患者术后标本MMP2、7、9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化浊生新膏疗效明确,可减少鼻内镜术后新生病变发生,减轻水肿、鼻漏、痂皮,减少鼻腔内疤痕形成,抑制鼻粘膜重塑,加快上皮化,提高了FESS手术后疗效。其本身气味芬芳,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本次研究肯定了化浊生新膏在CRS手术后的运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贺前松[4](2019)在《从哮喘气道平滑肌增厚探讨“防风—乌梅”配伍的机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围绕哮喘过程中ASMC的病理变化,根据“驱邪利肺”、“标本兼治”等中医治法理论,以名医经验方“过敏煎”中君臣配伍“防风-乌梅”药对作为干预手段,结合该领域研究进展,对干预前后ASMC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探索辛散酸收配伍抑制气道平滑肌增厚的作用机制,揭示“过敏煎”配伍的科学内涵,以探索哮喘更有效、更具有针对性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方案。方法第一部分:“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ASMC病理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造模:将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激素干预组、防风组、乌梅组“防风-乌梅”组、“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每组10只。以复合型OVA建立哮喘模型,模型建立后,取小鼠肺组织进行相应处理,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视电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2、“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结构的影响:按上述方法造模成功后连续按组别用药干预7天。防风组、乌梅组、“防风-乌梅”组、“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分别于上午9时给予防风、乌梅、“防风-乌梅”、“防风-乌梅”药液灌胃,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激素干预组、“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同时分别于下午3时给予0.02%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其余各组给予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取材后,进行相应处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及小鼠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的影响;透视电镜下观察“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3、“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气道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小鼠肺组织取材后匀浆,取上清液保存,采用ELISA法测定肺组织MMP-9、TIMP-1及炎症因子IL-6、IL-8、VEGF、TGF-β1、TNF-α的含量。4、“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ASMC周期及表型转化的影响:小鼠肺组织取材进行相应处理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7kip1),凋亡蛋白(bcl-2、caspase-3)表达和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法检测平滑肌中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yclinD1、P27kip1)凋亡蛋白(bcl-2、caspase-3)mRNA、蛋白表达;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blot法检测ASMC收缩型标志蛋白α-actin、合成型标志蛋白OPN在平滑肌中含量,判定表型转化情况。第二部分:“防风-乌梅”含药血清对PDGF诱导HBSMC增殖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防风-乌梅”配伍含药血清对HBSMC迁徙的影响:通过PDGF诱导的方式诱导HBSMC增殖模型;分别予大鼠灌胃防风、乌梅、“防风-乌梅”及生理盐水,制备含药血清;HBSMC增殖模型建立好后,取4代对数生长期的HBSMC,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细胞模型组、正常大鼠血清组、正常大鼠血清细胞模型组、激素干预组、防风血清组、乌梅血清组、“防风-乌梅”血清组、“防风-乌梅”血清和激素干预组对细胞给予相应处理;采用平板迁移实验和跨膜迁移实验观察HBSMC的迁移能力。2、“防风-乌梅”配伍含药血清对HBSMC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ELISA法检测TNF-α、IL-8、MMP-9、TIMP-1的浓度及MMP-9/TIMP-1比值。结果第一部分:“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ASMC病理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造模:正常对照组肺组织结构未见异常;哮喘模型组支气管上皮结构被破坏,气道内见大量脱落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增生明显,粘膜下及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气道壁及支气管平滑肌明显增厚;哮喘模型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不清晰,见明显肿胀,板层小体结构紊乱、线粒体空泡化严重,可见嗜酸性粒细胞颗粒。2、“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结构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上皮结构均有改善,气道内可见少许脱落的上皮细胞,杯状细胞增生减轻,粘膜下及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缓解,气道壁及支气管平滑肌增厚减轻,以“防风-乌梅”组和“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改善最明显;透视电镜下,药物治疗后哮喘模型组肺泡II型上皮细胞线粒体结构不清晰、肿胀、板层小体结构紊乱、严重线粒体空泡化等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且“防风-乌梅”联合用药优于单独使用防风和乌梅,同时“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有巨噬细胞出现,表明受损肺脏出现明显的修复迹象。3、“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气道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防风-乌梅”配伍可降低肺组织IL-6、IL-8、MMP-9、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的比值(P<0.05或P<0.01),以“防风-乌梅”合激素干预组最佳,“防风-乌梅”组优于防风组和乌梅组。相关性分析提示IL-6、IL-8与MMP-9、TIMP-1显着相关。4、“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ASMC周期及表型转化的影响:综合各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防风-乌梅”配伍可降低CyclinD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升高P27kip1、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P<0.05);“防风-乌梅”配伍能降低α-actin、OPN表达。第二部分:“防风-乌梅”含药血清对PDGF诱导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HBSMC增殖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1、“防风-乌梅”配伍含药血清对HBSMC迁徙的影响:平板迁移实验和跨膜迁移结果表明,“防风-乌梅”血清合激素干预组降低细胞迁移的能力要优于其余各给药组,“防风-乌梅”血清组降低HBSMC的迁移能力优于单独的防风血清组和乌梅血清组。2、“防风-乌梅”配伍含药血清对HBSMC增殖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ELISA法结果显示:“防风-乌梅”血清合激素干预组降低TNF-α、IL-8表达,抑制MMP-9/TIMP-1比值的能力要优于其余各给药组,“防风-乌梅”血清组降低TNF-α、IL-8表达,抑制MMP-9/TIMP-1比值的能力要优于单独使用防风血清组和乌梅血清组。结论1、“防风-乌梅”“相制为用”配伍可改善哮喘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支气管平滑肌肥厚、改善气道炎症、降低肺组织MMP-9、TIMP-1的表达及MMP-9/TIMP-1的比值,降低CyclinD1、bcl-2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27kip1、Caspase-3 mRNA及蛋白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增殖/凋亡失衡有关。2、“防风-乌梅”配伍能显着抑制HBSMC迁移与表型转换,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影响气道重塑,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8释放,抑制MMP-9/TIMP-1比值有关。“防风-乌梅”作为“过敏煎”的君臣药对,其通过对哮喘发作过程中的ASMC增殖/凋亡平衡进行干预,减轻气道炎症,从而减缓气道平滑肌增厚,发挥其“相制为用”的作用。

闫兴柱[5](2018)在《基于全基因表达谱揭示天灸药物白芥子散对哮喘大鼠免疫稳态重建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实验在前期动物实验已确定古方天灸药物白芥子散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最佳配比的基础上,确定应用古方天灸药物白芥子散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对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有显着地抑制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促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即古方天灸药物白芥子散在免疫稳态重建中有重要作用。拟从基因角度对白芥子散在小儿哮喘的发病机制、免疫稳态重建机制、治疗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哮喘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靶向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支撑。方法将雄性清洁SD大鼠90只,46周龄,体重(150±20)g,按均衡随机法(按体重分层)分为3组,分别为给药组、模型组A组和B组(各15只)、正常组,每组实验动物30只。第1天,给药组、模型组分别于用新鲜配制的OVA,100mg辅以氢氧化铝凝胶200mg及生理盐水1ml的混悬液在大鼠两腹股沟、后足跖,共4点做皮下注射,每点0.2ml,同时腹腔注射0.2ml,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第15天中处死模型组A组,正常组5只大鼠,收集并保存需检测部位的标本,以便于确认造模成功后动物的体内基因表达状态,模型组B组留用作为治疗对照。第1524天给药组开始进行天灸贴敷治疗,穴位贴敷前用8%硫化钠在穴位处脱毛,将药丸放在医用脱敏胶贴上,分别贴于大鼠肺俞(双)、定喘、膻中、膏肓(双)处,每天1次,每次贴敷24h,贴敷治疗后,将实验组致敏的大鼠置于密闭容器内用超声雾化器雾化吸入2%OVA生理盐水悬液,每天30min,进行激发诱喘1次,连续10天。模型组B组予空白贴敷,处理方法同给药组。正常组自由进食常规饲料和水。第25天处死大鼠,采集肺组织标本。进行RNA的提取及鉴定、基因芯片的检测、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Western blot、Northern bLot、荧光定量RT-PCR检测和基因敲除技术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1)造模成功判定: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在行为学、病理学及基因学上有显着变化,造模成功。(2)送检9只大鼠的肺组织中提取的基因,将所得基因结果根据基因库等数据进行剔除,按照p<0.05,以基因表达倍数值的绝对值≥2.0为阈值来确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这些基因与哮喘的发生发展均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正常组与模型组A组比较,正常组中下调的17个基因,上调的6个基因,模型组A组呈现相反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哮喘模型建立成功。正常组和模型组B组、给药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相同,上调基因有4个,下调基因有2个,给药组基因上下调倍数明显高于模型组B组,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减少。模型组A组和模型组B组、给药组比较,上调基因有两个,下调基因有6个,给药组基因上下调倍数明显高于模型组B组,模型组A组中上调的基因在模型组B组、给药组中下调,下调的基因不表达或者低表达,模型组B组、给药组出现了两个上调基因,其均有抗炎作用。模型组B组和给药组比较中,无表达下调基因,表达上调基因有8个。结果提示模型组B组自身免疫恢复,给药组用药后免疫恢复,且治疗效果优于模型组B组,尚未恢复到正常状态。(3)将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较,通过热图可以发现,正常大鼠的基因表达中通过不同基因的上调和下调或者不表达来维持免疫稳态,模型组和给药组的基因也出现了上调与下调来应对哮喘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现与哮喘有关的上调基因有18个,下调基因有7个。通过各个基因作用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已经发表的一些相关文献报道一致,也与基因的功能相一致。结论1.差异表达基因与哮喘发生机制的关系:与EOS有关,参与气道炎症形成、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过程的基因有:EOS趋化性细胞因子CCR3、Ccl11、Ccl2、Ccl22;有抗炎作用的基因:ADM、Pla2g4c、Fcgr3a、Nr1d1、Acox1;参与气道炎症的基因有:C3、SelP、Sele、Serpina3n、CX3CR1;参与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基因有:MMP-9、TLR1;抗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基因有:Timp1;与哮喘密切相关,但是尚不清楚发生机制的基因有:prim1、Serpinb10、FMO3、Scd1、per3、DBP、ANKRD1、CD177、DES。2.正常组和模型组A组比较,基因上下调明显,基因与哮喘形成的三种机制均有关系,哮喘模型建立成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模型组A组分别和模型组B组、给药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相同,给药组基因上下调倍数高于模型组B组,两组组间比较,差异表达基因全部是上调,无下调基因,说明天灸药物白芥子散治疗哮喘大鼠后,较之模型组A组、B组哮喘情况有所好转,较之正常组仍有哮喘炎症的存在,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正常情况下,免疫稳态维持大鼠生命的基本状态,哮喘大鼠伴随着免疫稳态的打破,与哮喘相关的基因也发生变化,在热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基因上下调变化,原本应该上调的基因,转变为下调,原本下调的基因转变为上调,原本不表达或者低表达的基因开始表达,将正常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较,发现与哮喘有关的上调基因有18个,下调基因有7个,通过各个基因作用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与已经发表的一些相关文献报道一致,也与基因的功能相一致,在基因上,哮喘大鼠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其中部分基因或者基因多态性在在哮喘中明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为治疗哮喘的免疫稳态的重建过程提供一个方向。

李宁[6](2017)在《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气道高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经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治疗后支气管哮喘豚鼠受乙酰甲胆碱激发实验的呼气阻力、吸气阻力及肺顺应性等指标,观察穴位贴敷对哮喘中气道高敏感性的作用,并从其对气道上皮屏障的保护及神经-炎症级联相关因子在穴位-脏腑分布的的影响,揭示穴位贴敷疗法对哮喘的调节机制,以期为相关新疗法的研发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采用卵蛋白致敏法,制备豚鼠过敏性哮喘模型,通过大体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等指标,观察正常组和哮喘模型组豚鼠差异。并采用乙酰甲胆碱攻击法检测各组豚鼠呼气阻力、吸气阻力及肺顺应性,反应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气道高敏感性的作用。2、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TGF-β、MMP9、TIMP1、Pan-Cadherin含量,并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磷酸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Erk1/2、p38磷酸化水平。从白芥子涂法抑制TGF-β/MAPK/MMPs减少钙黏连蛋白破坏角度,探讨穴位贴敷通过对气道上皮屏障的保护机制抑制哮喘中的气道高敏感性。3、通过病理切片染色检测穴位皮肤经贴敷后的变化,及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穴位贴敷后穴位皮肤及肺组织中NGF、SP、TRPV1等神经-炎性因子与受体的含量和分布,讨论穴位贴敷通过活化穴位,调控神经-免疫级联,抑制过敏性哮喘。结果:1动物造模与穴位贴敷对气道高敏感性的作用1.1成功制备卵蛋白致敏的豚鼠模型,且穴位贴敷显效。1.1.1动物大体观察显示:造模动物均出现口鼻耳缘发绀、点头呼吸、躁动等现象,显示造模成功。1.1.2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哮喘组豚鼠支气管周围组织结构不清,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气道平滑肌增厚,管腔狭窄,可见痰栓,肺泡壁增厚;与哮喘组相比,贴敷治疗组在炎症细胞浸润、支气管壁平滑肌增厚、肺泡壁水肿增厚等方面均有改善。1.2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具有调节乙酰甲胆碱所致哮喘豚鼠气道高敏感性的作用1.2.1吸气阻力:哮喘组豚鼠相比正常组,在受到0.125、0.25、0.5mg/ml乙酰甲胆碱刺激时,吸气阻力平均值和吸气阻力平均值均明显升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贴敷组在受到0.125、0.25、0.5mg/ml乙酰甲胆碱刺激时,吸气阻力平均值和相比哮喘组均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2呼气阻力:哮喘组豚鼠相比正常组,在受到0.25、0.5mg/ml乙酰甲胆碱刺激时,呼气阻力平均值和曲线下面积均明显升高,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贴敷组在受到0.25、0.5mg/ml乙酰甲胆碱给药时,呼气阻力平均值和曲线下面积相比哮喘组均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3肺顺应性:哮喘组豚鼠相比正常组,在受到0.25、0.5mg/ml乙酰甲胆碱刺激时,肺顺应性平均值及其与时间积分明显降低,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贴敷组在受到0.25、0.5mg/ml乙酰甲胆碱刺激时,肺顺应性平均值及其与时间积分值相比哮喘组均明显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4气道阻力峰持续时间:相比哮喘模型组,穴位贴敷组在0.125mg/ml处,气道阻力峰持续时间减少,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通过调控TGFβ/MAPK/MMPs通路保护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上皮屏障相关蛋白。2.1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肺组织中转化因子β表达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豚鼠肺组织中TGFβ相对表达量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TGFβ/β相对表达量相对表达量相比正常组明显升高,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贴敷组相对表达量相比模型组明显降低,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2磷酸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肺组织中Erk1/2、p38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Erk1/2、p38 MAPK磷酸化水平相比正常组明显升高,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相比模型组Erk1/2、p38 MAPK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3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肺组织中金属蛋白酶活性、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2.3.1明胶酶谱法检测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肺组织中金属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哮喘模型组MMP9和MMP2蛋白酶活性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相比模型组MMP9和MMP2蛋白酶活性明显下降,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3.2 Western Blot法检测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肺组织中MMP9、TIMP1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MMP9相对表达相比正常组明显升高,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MMP9相对表达量对比模型组明显降低,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TIMP1相对表达量相比正常组明显升高,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TIMP1相对表达量相比模型组平均值略有降低,但结果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4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肺组织中上皮粘附连接蛋白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各实验组豚鼠肺组织中Pan-Cadherin相对表达量表达。结果显示,模型组Pan-Cadherin相对表达量相比正常组明显升高,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Pan-Cadherin相对表达量相比模型组明显升高,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调制脏腑-穴位间神经-免疫级联相关因子机制。3.1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豚鼠穴位皮肤的影响:3.1.1大体观察结果显示,经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后,见皮肤略有发红、轻微肿胀反应,次日见贴敷部位被毛根脱落,至下次贴敷时,穴位贴敷处被毛已全部长出,但略短于周围,显示穴位贴敷对局部皮肤有刺激作用。3.1.2病理切片染色显示,正常组与哮喘组豚鼠在穴位皮肤病理切片表现在表皮层、真皮层和皮肤附属器方面无明显差异,表皮棘层和毛根结缔组织鞘由两到三层细胞组成,部分哮喘组切片见角质层脱落及皮脂腺略有增生;哮喘组豚鼠穴位皮肤可见表皮棘层和毛根结缔组织鞘增厚,棘层部分细胞核固缩消失,真皮中可见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显示穴位贴敷后激起穴位局部皮肤的炎性反应。3.2穴位贴敷对脏腑与穴位皮肤NGF含量的影响:3.2.1白芥子涂法对肺组织内NGF、SP、TRPV1含量与定位的影响:3.2.1.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组豚鼠肺组织中有微弱阳NGF或SP表达,气道内皮细胞中支气管周围组织中偶见阳性表达;哮喘模型组在细支气管部分气道上皮细胞、上皮下基质细胞和支气管周围组织中有强阳性NGF或SP信号,光密度指数值(IOD)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于支气管周围组织中,在哮喘组中的气道上皮细胞的特征性强阳性表达几乎消失,NGF或SP荧光信号IOD值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组豚鼠肺组织中有弱阳性TRPV1受体表达,分布于支气管上皮细胞、上皮下基质细胞细胞膜上;而哮喘模型气道上皮细胞管腔侧胞膜和支气管周围浸润的炎症细胞出现TRPV1强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上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相比哮喘模型组,TRPV1受体表达下调,平均光密度值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2.1.2免疫印迹法检测NGF和TRPV1肺内表达量:哮喘模型组豚鼠肺组织NGF相对表达含量相比正常组明显上升,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贴敷组豚鼠肺组织NGF相对表达量相比哮喘组平均值明显下降,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哮喘组豚鼠肺组织TRPV1相对表达量平均值较正常组略有上升,但结果无显着性差异(p<0.05);贴敷组豚鼠TRPV1受体相对含量与哮喘组相比明显下降,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2.2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豚鼠贴敷部位穴位皮肤内NGF、SP和TRPV1含量与定位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组豚穴位皮肤中表皮棘层、毛根结缔组织鞘和真皮组织中部分细胞具有阳性NGF表达;而哮喘模穴位皮肤与正常组表达部位相似,近在部分毛根结缔组织鞘中观察到NGF阳性细胞有所减少,平均阳性区域面积率相比正常组略有降低,但组间比较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与前两组表达部位相似,阳性面积随棘层及毛根结缔组织鞘层厚而扩大,同时真皮层内浸润的大部分炎性细胞均有NGF阳性表达,与哮喘组相比,阳性面积率明显增大,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常组豚穴位皮肤中具有弱的阳性SP表达,主要存在于表皮棘层部分细胞、皮脂腺和毛根结缔组织鞘内侧;而哮喘模穴位皮肤与正常组表达部位相似,但各部位中阳性细胞占比略有增高,与正常组相比阳性区域面积率略有上升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阳性区域光密度值明显上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穴位皮肤中,不仅棘层、皮脂腺和毛根结缔组织鞘具有强阳性表达,且在真皮组织细胞中具有大量的细胞显示出SP阳性,与哮喘组相比,阳性面积率明显增大,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阳性区域光密度与模型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正常组豚鼠皮肤组织内的棘层、毛根结缔组织鞘、皮脂腺及真皮层散在TRPV1弱阳性表达,阳性面积率为16.5%±1.1%;哮喘组豚鼠棘层、毛根结缔组织鞘、皮脂腺等处中TRPV1表达细胞数略减少,但毛根结缔组织鞘表达强度略增加,阳性面积率与正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穴位贴敷组豚鼠不仅棘层和毛根结缔组织鞘处随贴敷刺激组织层厚阳性面积增大,另外真皮层内阳性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阳性面积率与哮喘组相比明显上升,结果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于过敏性哮喘豚鼠具有降低气道高敏感性的作用。2.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能够通过抑制TGF-β及其下游的Erk1/2和p38 MAPK磷酸化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并抑制其酶活,并从而保护气道上皮屏障相关蛋白。其对气道高敏感性的调节作用可能与此有关。3.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能够调控神经-炎症关键因子和受体在穴位脏腑之间的空间分布关系,从而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起到抑制哮喘中气道高敏感性的作用。

曹园[7](2017)在《瘤果黑种草子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组分优化及免疫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确定抗慢性阻塞性肺病(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瘤果黑种草子(nigella glandulifera seeds,NGS)有效部位黄酮和挥发油的最优组合,并探索其抗COPD的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固定剂量法观察瘤果黑种草子黄酮和挥发油组合物(nigella glandulifera seeds flavonoids and volatile oil composition,NFVC)的急性毒性反应;2)于小鼠足趾注射角叉菜胶,观察NFVC抑制小鼠足趾肿胀度的影响;于大鼠足趾注射弗氏佐剂,观察NFVC对抑制大鼠足趾肿胀程度的影响;采用脂多糖(lioPosacchrid,LPS)诱导RAW264.7体外炎症模型,观察NFVC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采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chloride,Ach)和组胺(histamine,His)所致豚鼠离体气管环平滑肌痉挛,观察NFVC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解痉作用的影响。通过上述整体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动物离体组织实验,筛选出瘤NFVC最优组合;3)采用气管内滴入LPS加烟熏建立大鼠COPD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肺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ial 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和血液炎性细胞分类,采用ELISA法测分别定BALF和血液中的IL-8、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含量水平以及血液中的α1-抗胰蛋白酶、纤维链接蛋白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中不同类型的T淋巴细胞:Th1、Th2、Th17及Treg淋巴细胞。结果:1)NFVC无明显急性毒性;2)与单剂量黄酮组和挥发油组比较,NFVC200:40mg/kg剂量组(即200mg/kg黄酮加40mg/kg挥发油)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度明显(P<0.01);NFVC140:10mg/kg、140:20mg/kg剂量组抑制佛氏完全佐剂致大鼠足趾肿胀度明显(P<0.01);NFVC80:12.5μg/ml、80:25μg/ml剂量组抑制RAW264.7释放NO、IL-8、IL-6等炎症细胞因子作用明显(P<0.01);NFVC1:10mg/ml、2:5mg/ml剂量组降低Ach和His致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张力作用明显(P<0.01);3)NFVC与黄酮组、挥发油组比较:改善COPD模型大鼠活动少、饮食饮水减少等精神状态,对其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血清中IL-4、IL-8、IL-17、纤维链接蛋白的含量水平均降低(P<0.05),IL-10、α1-抗胰蛋白酶的含量水平均升高(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数量下降(P<0.05),Th1、Th17淋巴细胞比例下降(P<0.05);BALF中IL-4、IL-8、IL-17的含量水平均降低(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数量下降(P<0.05)。结论:NFVC70:20mg/kg、140:10mg/kg、140:20mg/kg对角叉菜胶和佐剂性关节足趾肿胀有抑制作用,对RAW264.7细胞释放IL-8、IL-6和NO有抑制作用,缓解豚鼠支气管痉挛,结果提示为最优组合物的配比剂量。NFVC140:20mg/kg剂量组具有较好的抗COPD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及以Th1、Th17为主的T淋巴细胞,阻止RAW264.7细胞释放IL-8、IL-6减缓炎症反应;增加α1-抗胰蛋白酶的含量,减轻气道的炎症刺激,减缓小、细支气管结构重建和肺大泡的形成有关。

张秀英[8](2016)在《基于皮部络脉理论探讨清肺通络膏对幼龄大鼠RSV肺炎多靶点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皮部络脉理论探讨清肺通络膏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传输途径,确定其最佳提取工艺;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诱导幼龄大鼠肺炎模型并进行差异蛋白分析,明确毒热闭肺证阶段的生物标记物;阐明清肺通络膏及其拆方对幼龄大鼠RSV肺炎肺组织病毒载量、MAPK p38/NF-κB p65信号通路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阐释清肺通络膏的多靶点作用机制及药辅共生理论,为清肺通络膏进一步研发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清肺通络膏中大黄素、大黄酸、黄芩苷含量及出膏率为指标,对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参数进行考察,确立清肺通络膏的最佳提取工艺。2.选取改良的Franz扩散装置,以离体大鼠皮肤为透皮屏障,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大黄素、大黄酸及黄芩苷的经皮渗透量,考察清肺通络膏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特性及传输机制。3.采用鼻腔接种RSV Long株诱导幼龄Wistar大鼠致肺炎,观察大鼠在一般状态、肺组织的病理切片等方面的差异,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技术检测病毒载量,从多角度进行模型鉴定。4.应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技术,对幼龄大鼠RSV肺炎肺组织差异蛋白进行分析,寻找毒热闭肺证阶段的生物标记物及干预靶点。5.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幼龄大鼠RSV肺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RSV F蛋白m RNA,MAPK p38、NF-κB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清肺通络膏及其拆方对肺组织病毒载量及MAPK p38/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6.选用流式细胞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幼龄大鼠RSV肺炎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及IL-4、IFN-γ的变化,比较清肺通络膏及其拆方对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1.清肺通络膏的最佳提取工艺:A3B1C3D1,即6倍量70%乙醇提取3次每次1小时。2.清肺通络膏的透皮特性:大黄素、大黄酸、黄芩苷均可透皮;黄芩苷的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及透皮速率最快,且其透皮时滞最长(0.598/h);大黄素、大黄酸、黄芩苷8 h体外经皮渗透Q与t相关性较好,二者呈线性关系,体外经皮渗透均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不同组方中清肺通络膏的主要成分大黄素、大黄酸、黄芩苷的体外渗透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各组的大黄素、大黄酸、黄芩苷8h的Qn和J各不相同,全方组>主药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3.大鼠肺脏病理组织学变化:正常组大鼠肺间隔及支气管完整,肺泡结构正常。感染后第3天可见肺泡壁上皮细胞轻微受损,肺间隔增宽不明显,肺间质可见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感染后第5天可见大鼠肺泡壁轻中度增厚,肺间质见中等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感染后第7天可见大鼠肺泡壁明显增厚,肺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4.RT-PCR扩增产物:正常组中没有RSV表达,模型组可见到RSV表达,其中模型组的表达强度随时间逐渐增高,第7天最高(p<0.05)。5.2D-DIGE及蛋白质鉴定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肺组织样本之间有41个表达量差异大于1.5倍的蛋白质点。其中正常组与模型组比,有4个点升高;模型组与正常组比有37个点升高。共鉴定出8种蛋白质,即血红素结合蛋白、珠蛋白、激肽原1、激肽原2、膜突蛋白、埃兹蛋白、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A3、波形蛋白。6.各组大鼠肺组织病毒载量的动态变化:正常组肺组织中未检测到呼吸道合胞病毒;模型组肺组织中病毒载量持续升高,第7天最高,与同一时间正常组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清肺通络膏及拆方各治疗组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肺组织病毒载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以全方组降低最明显(p<0.05)。7.各组大鼠肺组织MAPK p38 m RNA表达的情况:正常组可以检测到少量的MAPK p38 m RNA表达。模型组、清肺通络膏及拆方各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MAPK p38 m RNA表达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MAPK p38 m 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MAPK p38 m 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组。全方组与主药组及辅药组比较,MAPK p38 m RNA表达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8.各组大鼠肺组织NF-κB m RNA表达情况:正常组可以检测到少量的NF-κB m RNA表达。模型组、清肺通络膏及拆方各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NF-κB m RNA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NF-κB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NF-κB m 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组。全方组与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比较,NF-κB m RNA表达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9.各组大鼠肺组织TSLP m RNA表达情况:正常组可以检测到少量的TSLP m RNA表达。模型组、清肺通络膏及拆方各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TSLP m RNA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TSLP m 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TSLP m RNA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组。全方组与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比较,TSLP m RNA表达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10.各组大鼠肺组织MAPK p-p38蛋白表达情况:正常组可以检测到少量的MAPK p-p38蛋白表达。模型组、清肺通络膏及拆方各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MAPK p-p38蛋白表达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MAPK p-p38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MAPK p-p38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组。全方组与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比较,MAPK p-p38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11.各组大鼠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正常组可以检测到少量的NF-κB p65蛋白表达。模型组、清肺通络膏及拆方各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NF-κB p65蛋白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组。全方组与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比较,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12.各组大鼠肺组织TSLP蛋白表达的情况:正常组可以检测到少量的TSLP蛋白表达。模型组、清肺通络膏及拆方各治疗组与正常组比较,TSLP蛋白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TSL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TSLP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组。全方组与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比较,TSL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13.各组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情况: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CD4+/CD8+T明显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清肺通络膏全方组及拆方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增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CD4+/CD8+T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与全方组比较,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CD3+、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均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CD4+/CD8+T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14.各组大鼠外周血IL-4/INF-γ的情况:模型组IL-4明显高于正常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清肺通络膏全方组及拆方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L-4水平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全方组与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比较,IL-4水平明显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INF-γ明显低于正常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全方组及拆方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INF-γ水平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全方组与主药(大黄、黄芩)组及辅药(大蒜)组比较,INF-γ水平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大黄素、大黄酸、黄芩苷为清肺通络膏的药效物质基础,辅药大蒜对其透皮渗透量有促进作用,皮部络脉为其生物传输途径。2.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是研究RSV肺炎发病机制的手段,可以发现肺炎毒热闭肺证阶段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及干预靶点。3.清肺通络膏对幼龄大鼠RSV肺炎肺组织病毒载量、MAPK p38/NF-κB信号通路、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均具有调控作用,辅药能提高主药的疗效。

丁伟伟,徐增梅,童佳兵,杨程,童祥丽,陆梅,李泽庚[9](2016)在《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表达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金属基质蛋白酶-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从气道重塑的角度探讨阳和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阳和平喘颗粒低、中、高剂量治疗组(YHPC-L、YHPC-M和YHPC-H组)和地塞米松组(DXM组)。其中,M、YHPC-L、YHPC-M、YHPC-H和DXM组均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即卵蛋白腹腔注射致敏及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哮喘大鼠模型,同时,应用氢化可的松进行腹腔注射以复制肾阳虚模型,N组均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M组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的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M组相比,经低、中、高剂量的阳和平喘颗粒治疗后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的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阳和平喘颗粒可通过下调MMP-9和VEGF的表达而调控气道重塑,从而起到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

官菊梅[10](2015)在《“肺肠合治法”对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实验目的:本课题在建立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的基础上,予肺肠合治法的代表方剂加味升降散进行干预,通过对本动物实验的观察,选择与哮喘气道重塑相关的多项指标,探讨肺肠合治法对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脏腑相关理论寻找实证依据。实验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在抗生素诱导其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基础上采用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Al(OH)3)混悬液在大鼠双侧胸部、腹股沟及腹腔进行注射和雾化吸入激发哮喘,建立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加味升降散干预后,通过肺、肠同步观察的研究思路,用病理学方法观察大鼠肺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GF-β1、IL-17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肠内MMP-9、TIMP-1的含量与比值。实验结果:1.行为学观察:与肠道菌群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组相比,中药肺肠合治干预组大鼠呼吸困难、流涕、抓挠等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在饲养过程中,大鼠毛色光泽度、整体情况也较好;2.组织病理形态显示,肺肠合治组大鼠肺内支气管壁及周围组织炎性细胞浸润、黏膜上皮损伤较模型组有减轻,各组肠组织内炎症反应及肠黏膜的损伤也较模型组有缓解;3.肺功能实验中模型组呼吸频率(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增高(P<0.05)),每分钟通气量(MVb)、吸气流量峰值(PIFb)呼气流量峰值(PEFb)显着减小(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肺肠合治组可降低大鼠F(P<0.05或P<0.01),升高MVb、PIFb、PEFb (P<0.05或P<0.01);4.模型组鼠BALF及肠黏液中sIgA含量明显低(P<0.05或P<0.01)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及治疗组大鼠BALF及肠黏液中sIgA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5或P<0.01);5.相关细胞因子水平1)模型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TGF-β1、IL-17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大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及肺肠合治组对TGF-β1、IL-17有不同程度下调作用(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MMP-9/TIMP-1比值失衡严重(<1);阳性组及肺肠合治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MMP-9水平升高缓慢、TIMP-1水平升高明显(P<0.05);对MMP-9/TIMP-1的比值接近正常,有显着调节作用。实验结论:肺肠合治法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调节机制可能有二:其一,通过减少肺组织的炎性细胞的浸润,达到修复气道粘膜损伤,进而恢复损伤组织的结构;其二,调控TGF-β1、IL-17表达、降低肺组织中MMP-9、 TIMP-1水平,调节MMP-9/TIMP-1比值趋于平衡,达早期拮抗气道重塑的作用。

二、巴布膏对豚鼠哮喘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水平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巴布膏对豚鼠哮喘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炎症免疫平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动脉粥样硬化中免疫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艾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三 艾燃烧生成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形态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炎性因子及免疫平衡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清血毒颗粒合剂经Spred-1蛋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中医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机制研究
        1.1 寻常型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寻常型银屑病中药治疗的机制研究
        1.3 小结
    2.SPRED蛋白家族实验研究进展
        2.1 SPRED蛋白家族结构及功能
        2.2 SPRED蛋白家族与Ras/MAPK信号通路
        2.3 SPRED蛋白家族与疾病
        2.4 小结
    3.银屑病与SPRED-1蛋白
        3.1 Ras/ERK 通路与银屑病
        3.2 SPRED-1蛋白可能是潜在的银屑病治疗靶点
        3.3 清血毒颗粒合剂“从毒论治”银屑病
        3.4 本研究的着眼点和假说的提出
第二章 SPRED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表达研究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与分析
第三章 Spred-1基因过表达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与分析
第四章 清血毒颗粒合剂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的干预作用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化浊生新膏在鼻窦炎内镜手术后的疗效观察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7、9表达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认识
        1.1 慢性鼻-鼻窦炎定义及诊断
        1.2 慢性鼻-鼻窦炎的病因及机制
        1.3 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方法
    2. 现代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内镜手术后上皮化的认识
        2.1 鼻窦炎内镜手术后上皮化和新生病变
        2.2 鼻窦炎内镜手术后上皮化进程的分期
        2.3 鼻窦炎内镜手术后的治疗方法
    3. 中医学对慢性鼻-鼻窦炎内镜手术后上皮化的认识
        3.1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慢性鼻-鼻窦炎内镜手术后的上皮化
        3.2 中医中药对慢性鼻-鼻窦炎内镜手术后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试验研究
    1. 临床病例资料
        1.1 研究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分期及手术适应证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临床研究材料
        2.1 相关手术设备及换药器械
        2.2 Real-time PCR材料
    3. 临床研究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方法
    4. 观测指标与方法
        4.1 客观疗效评定
        4.2 疗效指数
        4.3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4.4 MMP-2、7、9的检测方法
        4.5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数据结果
        5.1 对照组治疗组间一般资料分析
        5.2 临床客观疗效比较
        5.3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5.4 不良反应
        5.5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7、9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鼻-鼻窦炎鼻黏膜组织黏膜重塑的研究进展
    2. 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的研究
    3. 治疗用药分析
        3.1 “化浊生新膏”的组成和研究进展
        3.2 “化浊生新膏”的组方分析和药理分析
    4. 临床疗效分析
        4.1 对照组和治疗组一般资料分析
        4.2 术前资料组间分析
        4.3 组内三个时间点治疗前后疗效比较分析
        4.4 FESS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组间组内疗效比较分析
        4.5 综合疗效分析
    5. 样本MMP-2、7、9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分析
        5.1 两组患者术中标本MMP2、7、9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分析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标本MMP2、7、9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分析
        5.3 两组术后8周标本MMP2、7、9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分析
    6.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语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从哮喘气道平滑肌增厚探讨“防风—乌梅”配伍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中医药防治哮喘优势
    3 假说提出及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ASMC病理变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模型建立(OVA+氢氧化铝法)
        2.3 分组及给药
        2.4 取材
        2.5 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
        2.6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超微结构
        2.7 ELISA检测MMP-9、TIMP-1、IL-6、IL-8、VEGF、TGF-β1、TNF-α含量
        2.8 RT-PCR检测CyclinD1、P27kip1、bcl-2、caspase-3、α-actin、OPNmRNA
        2.9 Western-blot实验检测CyclinD1、P27kip1、bcl-2、caspase-3、α-actin、OPN蛋白表达量
        2.10 免疫组化检测CyclinD1、P27kip1、bcl-2、caspase-3、α-actin、OPN蛋白表达量及分布
        2.11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结构的影响
        3.2 “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肺组织气道重塑相关因子的影响
        3.3 “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3.4 “防风-乌梅”配伍对哮喘模型小鼠表型转化的影响
    4 小结
第二部分 “防风-乌梅”含药血清对PDGF诱导人支气管平滑肌细胞HBSMC增殖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 实验动物及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药品、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含药血清制备
        2.2 建立细胞模型
        2.3 细胞分组及给药
        2.4 平板迁移实验
        2.5 跨膜迁移实验
        2.6 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8、MMP-9、TIMP-1 表达
        2.7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防风-乌梅”含药血清对HBSMC细胞平行迁移能力的影响
        3.2 “防风-乌梅”含药血清对HBSMC TNF-α、IL-8、MMP-9、TIMP-1 表达及MMP-9/TIMP-1 的影响
    4 小结
讨论
    1 实验对象及造模方法选择
    2 配伍药对“防风-乌梅”的确定
    3 药液浓度及给药途径
    4 中医药对气道平滑肌增厚的干预机制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中医药防治哮喘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图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基于全基因表达谱揭示天灸药物白芥子散对哮喘大鼠免疫稳态重建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气道高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豚鼠的气道高敏感性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通过调控 TGFβ/MAPK/MMPs 通路保护过敏性哮喘豚鼠气道上皮屏障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白芥子涂法调节脏腑-穴位间神经-免疫级联相关因子分布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瘤果黑种草子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组分优化及免疫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组合物的急性毒性实验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组合物析因设计与筛选试验
        2.1 组合物剂量配比
        2.2 筛选试验1:小鼠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趾肿胀实验
        2.3 筛选试验2:大鼠佐剂型关节炎实验
        2.4 筛选试验3:体外刺激RAW264.7体外抗炎筛选实验
        2.5 筛选试验4:豚鼠肺气管螺旋条实验
        2.6 筛选试验分析
        2.7 统计分析
    3 NFVC对COPD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方法
        3.3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教师评阅意见表

(8)基于皮部络脉理论探讨清肺通络膏对幼龄大鼠RSV肺炎多靶点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皮部络脉理论研究
    1 皮部络脉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2 皮部络脉与现代医学相关性
    3 传统与现代经皮治疗的异同
    4 皮部络脉与生物传输的途径
论文二 清肺通络膏药效物质基础及传输途径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基于 2D-DIGE的幼龄大鼠RSV肺炎差异蛋白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清肺通络膏干预幼龄大鼠RSV肺炎效应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9)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及试剂
    1.3 模型复制
    1.4 给药方法
    1.5 标本采集
2 指标观测
    2.1 证候学观察
    2.2 实验室指标检测
        2.2.1 肺组织病理学表现
        2.2.2 Real-time PCR检测MMP-9和VEGF m RNA表达水平
        2.2.3 Western-blot检测MMP-9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
    2.3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肺组织病理学表现
    3.2 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10)“肺肠合治法”对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 “肺肠合治”的中医认识
        1.1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的生理病理认识
        1.2 肺肠合治的临床研究
        1.3 肺肠合治法与加味升降散
    2 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的现代研究
        2.1 过敏性哮喘
        2.2 肠道菌群失调
        2.3 肠道菌群失调与过敏性哮喘
        2.4 肠道菌群合并过敏性哮喘气道重塑相关机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实验药物
        2.4 主要试剂
        2.5 实验方法
        2.6 实验标本采集及检测方法
        2.7 数据统计
    3. 实验结果
        3.1 各组实验大鼠一般情况比较
        3.2 肺、肠组织病理改变
        3.3 肺肠合治法干预对大鼠支气管厚度及支气管平滑肌厚度的影响
        3.4 肺功能观察结果
        3.5 肠道菌群培养计数
        3.6 BALF及全血中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
        3.7 BLAF及肠黏液中slgA表达的影响
        3.8 血清及BLAF中IL-17及TGF-β 1的表达的影响
        3.9 大鼠左肺及结肠组织MMP-9、TIMP-1表达水平
    4 讨论
        4.1 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构建及评价
        4.2 阳性药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和氨茶碱的选择
        4.3 肺肠合治法防治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疾病的理论基础
        4.4 加味升降散对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
        4.5 调节相关效应物质表达,改善气道重塑
结语
展望与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综述
    参考文献
附图1
附图2
附图3
附图4
附图5
附图6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四、巴布膏对豚鼠哮喘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物水平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处理方式下艾燃烧生成物对ApoE-/-小鼠炎症免疫平衡的影响[D]. 黄跃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清血毒颗粒合剂经Spred-1蛋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机制的研究[D]. 龚坚.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
  • [3]化浊生新膏在鼻窦炎内镜手术后的疗效观察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7、9表达影响的研究[D]. 严啸天.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从哮喘气道平滑肌增厚探讨“防风—乌梅”配伍的机制[D]. 贺前松.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基于全基因表达谱揭示天灸药物白芥子散对哮喘大鼠免疫稳态重建的分子机制研究[D]. 闫兴柱.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白芥子涂法穴位贴敷对哮喘豚鼠气道高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7(05)
  • [7]瘤果黑种草子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组分优化及免疫作用机理研究[D]. 曹园.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5)
  • [8]基于皮部络脉理论探讨清肺通络膏对幼龄大鼠RSV肺炎多靶点作用机制[D]. 张秀英.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 [9]阳和平喘颗粒对哮喘大鼠肺组织MMP-9和VEGF表达影响[J]. 丁伟伟,徐增梅,童佳兵,杨程,童祥丽,陆梅,李泽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1)
  • [10]“肺肠合治法”对肠道菌群失调合并过敏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研究[D]. 官菊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标签:;  ;  ;  ;  ;  

巴布软膏对豚鼠哮喘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水平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