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的制造方法(Ⅰ)——新型电加热珍珠岩膨胀炉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黄睿[1](2020)在《三水醋酸钠复合相变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人们对建筑热舒适性的追求越来越高,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建筑节能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深刻意义。目前的建筑材料因热质量和热惰性较差,无法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将相变材料(PCMs)集成于建筑围护结构中,充分利用其相变特性对建筑物进行热管理,从而提高建筑物热舒适性,降低建筑耗能。三水醋酸钠(SAT)具有相变潜热大,廉价易得等优点,在建筑节能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对于建筑领域来说其相变温度过高,且具有严重的过冷和相分离现象。因此,本文以三水醋酸钠为主要研究对象,先通过与其它物质复配降低其相变温度,再与多孔介质复合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同时解决了其过冷和相分离问题,最后将复合相变材料封装后集成于建筑围护结构中,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明复合相变材料对提高试验房热性能的效果。首先,选用甲酰胺(FA)与三水醋酸钠复配,并与膨胀珍珠岩(EP)复合制备出新型三水醋酸钠-甲酰胺混合盐/膨胀珍珠岩(SFMS/EP)复合相变材料,利用DSC、SEM、XRD等方法测试与表征其热特性和形貌结构,并评估其热可靠性和结构稳定性。采用聚碳酸酯中空板对SFMS/EP复合相变材料进行封装制备SFMS/EP板,将其与屋顶结构结合评估其热性能,并与Ca Cl2·6H2O/EP板和EP板作对比。结果表明,SFMS/EP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40.5?C,潜热达148.3 J/g,导热系数较低,200次冷热循环测试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热可靠性。与Ca Cl2·6H2O/EP板和EP板试验房相比,由于SFMS/EP复合材料潜热较大,熔点和凝固点也更合适,因此SFMS/EP板在降低室内温度波动、提高热舒适性方面发挥了更有效的作用。其次,选用尿素(urea)与三水醋酸钠复配,制备出相变温度适宜的三水醋酸钠-尿素混合物(SUM),添加膨胀石墨(EG)降低其过冷度的同时提升其导热系数,从而得到SUM/EG复合相变材料,测试其热物性并通过200次冷热循环测试评估其热可靠性。采用PVC板对SUM/EG复合相变材料进行封装制备SUM/EG复合相变板,将其与电加热地板采暖结构结合,评估其热性能。结果表明,SUM/EG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温度为31.98?C,潜热高达209.1 J/g,过冷度仅为2.04?C,导热系数为2.349 W/(m·K),且具有良好的热可靠性。通过探究PCM层厚度和加热温度对试验房热性能的影响,发现用电量随相变层厚度和加热温度的增加而增加;热舒适度随相变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加热温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因而建议相变板的厚度为10 mm且加热温度设置为45?C。通过与无相变材料的参考房相比,发现含有SUM/EG复合相变材料的PCM房可以降低12.1%的总用电量且节约12.9%的电费(基于上海峰谷分时电价)。综上所述,高性能且低成本的三水醋酸钠基复合相变材料在实现建筑节能方面效果显着,具备广阔的实际推广应用前景。
杨卓强[2](2013)在《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优化试验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建筑能耗占据着全球能源消耗的首位,建筑保温隔热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缓解能源压力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是一种应用于建筑保温隔热技术的新型无机材料,优良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使该材料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材料性能、生产加工、施工工艺、应用规范的研究以及一种整体保温隔热技术的性能分析研究,为该材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技术参考及规范的作用。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材料的保温隔热机理,建立保温隔热模型,并提出采用发泡技术提高材料保温性能。在对保温砂浆基本性能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一种发泡技术,通过正交试验寻求泡体与基本材料配比的最优组合。结合保温砂浆喷涂试验研究将其热系数降低到0.05 W/(m·K)以下,突破了优秀试验配比向施工应用转化的难关。(2)对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进行发泡与喷涂技术研究,通过分析现有浆体输送设备,提出采用螺杆泵和柱塞泵两种输送装置进行喷涂设备的研究。经过合理设计,将输送装置与搅拌设备装配成一体,制作出两类使用于室内、室外施工的喷涂设备。研究和总结出一套喷涂设备操作规程和施工技术,并与传统施工工艺进行了对比分析,阐述该施工工艺的技术先进性。(3)分析保温砂浆在生产中的质量影响因素,对玻化微珠和保温砂浆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在对膨胀珍珠岩传统生产工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节能型玻化微珠膨胀膨化炉,采用该炉型生产出的玻化微珠具有较一般膨胀珍珠岩吸水率低、筒压强度高等诸多优点;在对保温砂浆原材料物理性能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生产工序,并对现有粉体材料混合设备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参与设计、制作了一套全自动保温砂浆生产线;通过对保温砂浆生产的调查研究,提出生产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及产品检测方法。(4)在参与编写的已经出版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应用技术规程》(DBJ04-250-2007)、《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应用技术规程》(DBJ04-274-2009)以及即将出版的行业标准《玻化微珠保温隔热砂浆应用技术规程》中,研究了保温砂浆生产工艺和材料性能等技术内容,分析了保温材料设计中的热桥问题,提出了采用机械喷涂式和人工涂抹式保温砂浆施工作业中应注意的质量控制和验收的重点把握内容。(5)分析研究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的保温性能。通过理论计算表明整体保温隔热建筑的耗热量是一般外保温建筑的50%~72%;工程实测表明同条件下整体保温隔热建筑能耗是一般外保温建筑能耗的71%~90%;模拟分析表明整体保温隔热建筑可有效降低保温层和结构层的温度梯度,可提高建筑外墙内侧和楼地面表面温度,从而提高了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且使建筑物室内保持良好的热环境稳定性。
吴仕成,严扞东[3](2012)在《膨胀玻化微珠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现状的综述和分析》文中指出从原材料、生产工艺、颗粒形貌特征和性能方面将膨胀玻化微珠与传统膨胀珍珠岩做了系统对比分析,并综述和分析了玻化微珠掺量变化对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了当前膨胀玻化微珠及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应着重加强的一些关键基础和技术研究。
吴琳梅,周春晖,王凡[4](2012)在《国内外珍珠岩加工利用技术的对比分析和发展对策》文中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和对比分析珍珠岩在国内外加工利用技术和产品。国内珍珠岩主要用作为建筑材料,而美国珍珠岩除了用作建筑材料外,还可以应用于畜牧业和医药业等。珍珠岩未来的应用应基于在对其性质的进一步认识上提高珍珠岩的综合利用价值和产品附加值。
张宪圆[5](2011)在《硅钙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的开发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膨胀珍珠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轻骨料,具有保温、隔热、吸音、隔音、防火、耐久性好等诸多优点,面世以来即在国内外的保温隔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普遍存在吸水率高、易破碎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为高效利用膨胀珍珠岩,本文以膨胀珍珠岩为主要的绝热组成材料,研制高性能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及其制备技术,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模拟分析,以促进新型节能材料推广应用,为墙材革新和建筑节能奠定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分述如下:(1)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用胶凝材料的研究。选用了某工业废料(主要成分为SiO2)作为硅质原料,石灰作为钙质原料,水泥、石膏为调节材料,开展了蒸压硅钙胶凝材料的研究。研究发现:最佳钙质原料与硅质原料的质量比为0.6,适宜挤塑成型的水灰比为0.45;水泥作为调节材料,对强度不利;而石膏可大幅度提高试样强度,当掺量为5%时,试样综合性能最优,抗压强度可达34.8MPa,软化系数为0.59。(2)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探讨了静养时间、蒸压温度和保温时间对水热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静养时间对试样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显着,蒸压温度的影响为显着,而保温时间有一定影响,确定工艺参数为静养时间24h,蒸压温度180℃,保温时间6h。(3)运用XRD对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用胶凝材料进行分析,发现未加石膏的试样水化反应程度较低,试样主要物相为SiO2、Ca(OH)2、托勃莫来石和CSH(B),托勃莫来石含量较少,CSH(B)结晶不完善;掺5%石膏的试样水化反应程度较高,主要物相为SiO2、托勃莫来石、水化石榴石及CSH(B),托勃莫来石结晶程度较高。(4)选用了7种开孔膨胀珍珠岩,分析了它们导热系数、筒压强度、体积吸水率等性能参数和堆积密度的关系分别为: y = 0.0136x0.2701、y = 0.013 x 2 0.7846 x+ 55.568、y = 0.0064 x 2? 1.4674 x+ 103.59。(5)研究了制备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的工艺参数,利用自制胶结料与80号(P4)和60号(P3)膨胀珍珠岩骨料制备的200号试样抗折强度分别为0.22MPa、0.28MPa,抗压强度分别为0.33MPa、0.48MPa,制备的250号试样抗折强度分别为0.28MPa、0.33MPa,抗压强度分别为0.53MPa、0.58MPa,高于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所制备试样的抗折及抗压强度。然后,对膨胀珍珠岩保温板试样进行了憎水处理,结果表明:试样的憎水处理可显着降低体积吸水率,较低浓度的有机硅憎水剂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6)结合广州地区气候,对由两种标号保温板组成的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了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稳态温度场分析结果表明:无保温墙体温度沿墙体截面由外向内均匀的变化,有保温层的墙体,温度在保温层处突变,保温效果明显。250号保温板隔热效果较200号保温板差,但差别不明显。瞬态温度场分析结果与稳态温度场分析结果一致。墙体热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墙体各层材料存在着一定的温度应力,特别是墙角及墙体外侧面,应力较大。位移与热应力分析结果表明,有保温层的墙体应注意在保温层处采取抗裂措施。
郭金涛[6](2011)在《硅气凝胶/玻化微珠复合保温砂浆研究》文中提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指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走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要坚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显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而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新的外墙保温技术以及新的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目前墙体保温技术发展很快,多种保温材料及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墙体保温工程中。在国内,外墙保温材料大体上分为有聚苯板、挤塑板、聚苯颗粒、岩棉板等板材类保温体系和无机保温砂浆类保温体系两大类。由于市场的需要和保温新标准的出台,极大地促使了新型无机类保温砂浆的发展。本论文将以硅酸盐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以实验室制得的优质硅气凝胶粉体复配其他材料作为保温骨料,配上适量的可再分散乳胶粉、粉煤灰、抗裂纤维、纤维素醚等改性剂,设计出一种新型硅气凝胶玻化微珠复合绝热保温砂浆。并通过实验得出各种因素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规律,容重、水分对砂浆导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了对比试验,得出养护方式、测定温度和一些试验方法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最优配方的技术指标为:(1)导热系数为0.061W/(m.k),远远的低于市场上当前类似产品和一等品标准0.070 W/(m.k);(2)抗压强度为0.38MPa,高过标准0.20MPa接近一倍;(3)线性收缩率为0.16%,低于标准的0.30%;(4)软化系数为0.61(标准为如果有需要不能低于0.50);(5)抗冻性符合要求。导热系数是保温砂浆性能重要考核指标之一,本文通过数据拟合建立了保温砂浆干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的定量关系式:y=0.0001375x+0.0270875,其中线性相关系数:R2=0.992;相对湿度对砂浆产品导热系数影响的关系曲线为y=1×10-5x2+7×10-5x+0.063,线性相关系数R2=0.999;
江飞飞[7](2010)在《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及其保温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保温砂浆外墙保温系统有外保温和内保温两种方式,传统保温砂浆是以水泥为胶结材、膨胀聚苯乙烯颗粒或膨胀珍珠岩为隔热骨料。由于较高吸水率,膨胀珍珠岩应用于墙体保温时保温层易吸潮,造成系统保温效果的和耐候性的降低,而膨胀聚苯乙烯颗粒易燃,聚苯乙烯保温砂浆防火性能差,燃烧等级仅为B级。本论文以对膨胀珍珠岩玻化改性,吸水率较小,A级不燃的玻化微珠代替易燃的膨胀聚苯乙烯,分别以脱硫石膏和水泥作为胶凝材料,采用可再分散乳胶粉、纤维素醚、聚丙烯纤维等聚合物和粉煤灰等掺合料改性,研究并配制解决传统保温砂浆易开裂、防火性差固有缺陷,满足GB/T 20473-2006《建筑保温砂浆》要求,用于外墙内保温系统的石膏基保温砂浆和用于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水泥基保温砂浆。本论文还研究配制了与石膏基无机保温砂浆配套的面层粉刷石膏,以及与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配套的界面砂浆和抗裂砂浆,分别组成内保温系统和外保温系统,并参照JG 158-200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对外保温系统进行系统测试。试验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初凝时间只有10min,可操作时间很短,掺入0.1%的柠檬酸可使初凝时间延长至0.5小时,终凝时间延长至2小时,可操作时间大大延长,可以满足施工要求。硅酸盐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的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抗压强度有较大富余,可采用部分掺合料进行取代,取代量在30%以下,抗压强度和粘接强度尚能满足标准要求,取代量达到30%时,抗压强度小于0.2MPa,剪切粘结强度接近50KPa,强度低于标准要求。灰钙粉少量取代水泥,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压折比降低,脆性降低,保温砂浆的抗裂性得到提高,当灰钙粉掺量超过10%时,压折比反而比不取代时增大,从而使保温砂浆的脆性增大。玻化微珠与胶凝材料的体积质量比达到4.5L5L: 1Kg,干密度满足GB/T 20473-2006中Ⅱ类无机保温砂浆的要求;达到7L7.5L: 1Kg时,干密度满足Ⅰ类无机保温砂浆的要求。乳胶粉可明显地提高保温砂浆的粘接强度,保温砂浆的粘接强度和乳胶粉的掺量之间有很好的线性增长关系。对于石膏基保温砂浆当胶粉掺量为2%,粘结强度大于50KPa,达到GB/T 20473-2006对保温砂浆粘结强度的要求。纤维素醚起增稠保水的作用,可防止砂浆离析,获得均匀一致的可塑体。纤维素醚掺量为0.6%时即可使保温砂浆拌合物的保水性从不掺时的60%左右上升至90%以上,保水效果十分明显。聚丙烯纤维在砂浆中杂散排列,可以有效消化内部各个方向收缩产生的应力,保温砂浆的韧性和抗裂性由于砂浆中纤维网络的连接作用得到了较大改善。保温砂浆的56d线性收缩率随着聚丙烯纤维掺量的增加而明显地降低,当达到0.6%时,砂浆的线性收缩率最低。根据以上研究确定石膏基Ⅰ类无机保温砂浆中脱硫石膏:玻化微珠:柠檬酸:乳胶粉:纤维素醚:聚丙烯纤维为1000: 0.05: 820: 20: 6: 6,Ⅱ类的配合比为1000: 0.05: 530: 15: 6: 6。水泥基Ⅰ类无机保温砂浆中水泥:粉煤灰:灰钙粉:玻化微珠:乳胶粉:纤维素醚:聚丙烯纤维为850: 100: 50: 880: 15: 6: 6,Ⅱ类的配合比为800: 150: 50: 590: 10: 6: 6。配制与此脱硫石膏基保温砂浆配套的面层粉刷石膏的凝结时间、可操作时间、保水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粘接强度等性能都满足JC/T 517-2004《粉刷石膏》的相关要求。配制与水泥基保温砂浆配套的界面和抗裂砂浆的粘接强度、压折比等性能满足JGJ 158-2004《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相关要求。配制Ⅱ类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与配套的抗裂砂浆和界面砂浆,组成的无机保温砂浆系统满足JG 158-2004中的要求。无机保温砂浆外墙保温系统适用于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保温厚度宜为1040mm,外墙的传热系数在2.01.2 W/(m2·K)之间,系统的材料费用在1332元/m2。
唐祥虎,余丽秀,张志湘,张然[8](2009)在《珍珠岩尾矿现状及资源化利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简述了珍珠岩尾矿现状及资源化利用进展,并对其开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余晟[9](2007)在《珍珠岩微粉的综合应用综述》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介绍了珍珠岩微粉的形成原因和化学组成及特性,详细阐述了珍珠岩微粉在生产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泡沫玻璃、磨料、陶瓷及助滤剂等领域的应用特点及应用途径。
张富新,谢海泉[10](2004)在《珍珠岩尾砂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条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小于60目的珍珠岩尾砂,采用自行设计的电热式膨胀炉,在适当的工艺条件控制下,按工业化规模生产出具有低吸水率、高抗压强度的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并分析了其形成机理,考察了尾砂含水量、进料粒度、进料量和加热温度等工艺控制因素,确定了合理的加工技术条件。
二、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的制造方法(Ⅰ)——新型电加热珍珠岩膨胀炉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的制造方法(Ⅰ)——新型电加热珍珠岩膨胀炉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三水醋酸钠复合相变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相变材料与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 |
1.2.1 建筑能耗与节能途经 |
1.2.2 相变材料与复合相变材料 |
1.2.3 相变材料与复合相变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3 三水醋酸钠的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
1.3.1 三水醋酸钠的改性及其复合相变材料 |
1.3.2 三水醋酸钠复合相变材料的应用研究现状 |
1.4 本课题的提出、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
1.4.1 本课题的提出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三水醋酸钠-甲酰胺/膨胀珍珠岩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建筑屋顶中的应用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2.2.2 SAT-FA混合物及其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
2.2.3 测试与表征 |
2.2.4 相变板的制备及其热性能评价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探索低过冷度的SAT-FA混合物 |
2.3.2 SFMS/EP复合相变材料的性能表征 |
2.3.3 SFMS/EP复合相变材料在建筑屋顶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三水醋酸钠-尿素/膨胀石墨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加热地板采暖中的应用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
3.2.2 SAT-urea混合物及其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
3.2.3 测试与表征 |
3.2.4 相变板的制备及其热性能评价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探索适用于电加热地板采暖的SAT-urea/EG复合相变材料 |
3.3.2 相变板厚度和加热温度对试验房热性能的影响 |
3.3.3 节能经济评估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优化试验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建筑节能的意义 |
1.1.2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现状 |
1.1.3 墙体保温隔热技术的应用 |
1.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研究内容 |
1.3.1 课题的提出 |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性能优化试验 |
2.1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保温隔热机理分析 |
2.1.1 传热学基本理论 |
2.1.2 模型的建立 |
2.1.3 保温隔热机理分析 |
2.2 泡体的选择与改性试验 |
2.3 保温砂浆引入泡体正交试验 |
2.3.1 正交试验简介 |
2.3.2 原材料 |
2.3.3 试件制作 |
2.3.4 试块的导热系数测定 |
2.3.5 试块的抗压强度测定 |
2.3.6 砂浆浆体的流动度测试 |
2.4 正交试验 |
2.4.1 正交试验目标、方案和试验结果 |
2.5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2.5.1 导热系数的结果分析 |
2.5.2 抗压强度的结果分析 |
2.5.3 流动度结果分析 |
2.5.4 优化配比选择 |
2.6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材料性能综合评价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生产工艺研究 |
3.1 生产中影响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产品质量的因素 |
3.2 玻化微珠生产工艺的研究 |
3.2.1 矿砂的选择 |
3.2.2 玻化微珠生产工艺的研究 |
3.2.3 玻化微珠的生产流程及质量控制 |
3.2.4 玻化微珠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
3.3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生产工艺的研究 |
3.3.1 搅拌工艺拟解决的问题 |
3.3.2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生产设备的选择 |
3.3.3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生产线的构成 |
3.3.4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包装 |
3.3.5 保温砂浆生产的质量控制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机械喷涂施工技术研究 |
4.1 机械喷涂施工拟解决的问题 |
4.1.1 人工涂抹施工问题研究 |
4.1.2 机械喷涂原理及设备要求 |
4.2 喷涂技术的研究 |
4.2.1 喷涂设备的选型 |
4.2.2 设备制作及试验 |
4.2.3 喷涂设备的构造 |
4.2.4 机械喷涂设备操作规程 |
4.2.5 喷涂施工操作流程 |
4.2.6 喷涂式与涂抹式施工方法对比分析 |
4.3 喷涂施工应用案例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技术应用 |
5.1 原材料加工及保温砂浆试验研究 |
5.2 整体保温隔热建筑内、外保温层厚度问题 |
5.3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施工工艺研究 |
5.4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施工质量的验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保温性能研究 |
6.1 整体保温隔热建筑概述 |
6.2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保温性能研究 |
6.2.1 实际工程概述 |
6.2.2 理论计算 |
6.2.3 工程实测 |
6.2.4 测试结果及分析 |
6.3 主要围护结构传热模拟分析 |
6.3.1 传热学基本计算方法 |
6.3.2 模型概述及基本分析假定 |
6.3.3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整体保温隔热建筑外墙稳态传热分析 |
6.3.4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整体保温隔热建筑楼地面稳态传热分析 |
6.4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性能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专利 |
附录 |
(3)膨胀玻化微珠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现状的综述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玻化微珠生产工艺及性能研究 |
1.1 玻化微珠生产工艺研究 |
1.2 玻化微珠性能及其改性研究 |
1.3 玻化微珠高附加值改性研究 |
2 玻化微珠在水泥砂浆中的应用研究 |
2.1 玻化微珠对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
2.2 玻化微珠对砂浆导热系数的影响 |
2.3 玻化微珠对砂浆吸湿性的影响 |
3 玻化微珠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 |
3.1 玻化微珠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
3.2 玻化微珠对混凝土导热系数的影响 |
3.3 玻化微珠对水泥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 |
3.4 玻化微珠对混凝土峰值应变的影响 |
3.5 玻化微珠对混凝土冻融循环的影响 |
4 玻化微珠与其他保温骨料复合的研究 |
5 结语 |
(4)国内外珍珠岩加工利用技术的对比分析和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珍珠岩的膨胀加工和表面处理 |
2.1 膨胀珍珠岩 |
2.2 珍珠岩矿表面处理 |
2.2.1 憎水处理 |
2.2.2 表面复合 |
3 中国珍珠岩的利用 |
3.1 珍珠岩在水泥材料中的应用 |
3.2 珍珠岩在保温制品中的应用 |
3.2.1 膨胀珍珠岩矿物聚合保温材料 |
3.2.2 相变膨胀珍珠岩保温材料 |
3.3 珍珠岩在吸波、吸声材料中的应用 |
3.4 珍珠岩的其他应用 |
4 国外珍珠岩的利用 |
4.1 热裂解废弃轮胎制芳烃 |
4.2 膨胀珍珠岩在医疗上的利用 |
4.3 膨胀珍珠岩在畜牧业和日常用品上的利用 |
4.4 膨胀珍珠岩的其他利用 |
5 珍珠岩的发展对策 |
(5)硅钙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的开发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建筑节能的国内外背景 |
1.1.2 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1 膨胀珍珠岩的制备与应用 |
1.2.2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简介 |
1.2.3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文献综述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
2.1 原材料及其基本性能 |
2.1.1 硅质原料 |
2.1.2 生石灰 |
2.1.3 熟石灰 |
2.1.4 膨胀珍珠岩 |
2.1.5 水泥 |
2.1.6 石膏 |
2.1.7 憎水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硅钙胶凝材料试样制备流程 |
2.2.2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试样制备流程 |
2.2.3 力学性能测定 |
2.2.4 导热系数测定 |
2.2.5 X-ray 衍射分析试验方法 |
2.2.6 扫描电镜试验与电子探针 X 射线能谱(EDS)方法 |
第三章 硅钙胶凝材料水热反应研究 |
3.1 水热反应理论基础分析 |
3.1.1 水热反应理论基础 |
3.1.2 常见蒸压硅钙制品反应产物 |
3.2 钙硅原料配比及水胶比的确定 |
3.2.1 钙硅原料配比及水胶比对料浆稠度的影响 |
3.2.2 钙硅原料配比及水胶比对坯体性能的影响 |
3.2.3 钙硅原料配比及水胶比对蒸压试样性能的影响 |
3.2.4 调节材料对试样性能的影响 |
3.3 硅钙水热反应蒸压制度的研究 |
3.3.1 试验因素水平的选择 |
3.3.2 试验方案及试验结果 |
3.3.3 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
3.3.4 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
3.3.5 因素指标关系图及原因分析 |
3.4 蒸压试样物相及显微结构分析 |
3.4.1 不同钙硅原料配比试样的水热反应产物物相分析 |
3.4.2 掺入调节材料条件下的水热反应产物物相分析 |
3.4.3 试样表面的脆皮物相分析 |
3.4.4 G-5 体视显微镜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的制备 |
4.1 轻骨料膨胀珍珠岩的研究 |
4.1.1 导热系数与堆积密度的关系 |
4.1.2 筒压强度与堆积密度的关系 |
4.1.3 体积吸水率与堆积密度的关系 |
4.1.4 膨胀珍珠岩物相及显微结构分析 |
4.2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工艺参数研究 |
4.2.1 用于制备保温板的膨胀珍珠岩选择 |
4.2.2 灰料比的确定 |
4.2.3 加料方式的选择 |
4.3 200 号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的制备 |
4.3.1 P4 制备保温板的研究 |
4.3.2 P3 制备保温板的研究 |
4.4 250 号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的制备 |
4.4.1 P4 制备保温板的研究 |
4.4.2 P3 制备保温板的研究 |
4.5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显微结构分析 |
4.5.1 体视显微镜形貌观察 |
4.5.2 SEM 形貌观察 |
4.6 憎水处理对保温板性能的影响 |
4.6.1 有机硅憎水剂憎水原理 |
4.6.2 憎水处理实验及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保温板保温系统热力学有限元分析 |
5.1 分析模型的建立 |
5.1.1 保温系统各层材料的选取 |
5.1.2 分析模型尺寸及假定 |
5.1.3 分析步骤说明 |
5.2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温度场分析 |
5.2.1 温度场计算原理 |
5.2.2 稳态温度场分析 |
5.2.3 瞬态温度场分析 |
5.3 膨胀珍珠岩保温板温度效应分析 |
5.3.1 温度应力有限元分析原理 |
5.3.2 ANSYS 热-应力耦合分析步骤 |
5.3.3 墙体温度应力分析 |
5.3.4 位移变化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1. 研究结果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6)硅气凝胶/玻化微珠复合保温砂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无机保温砂浆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
1.3 纳米孔绝热材料的研究状况 |
1.4 新型无机复合保温砂浆模型建立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实验材料、检测方法和设备 |
2.1 原材料及其性能 |
2.1.1. 胶凝组分 |
2.1.2. 保温骨料 |
2.1.3. 改性剂(可再分散乳胶粉); |
2.1.4. 外加剂 |
2.1.5. 水 |
2.2 引用标准和检测方法 |
2.3 实验设备 |
第三章 新型保温砂浆的骨料的研究 |
3.1 级配实验 |
3.2 水泥包裹性实验 |
3.3 小结 |
第四章 新型复合保温砂浆配方优化设计 |
4.1 配方设计与优化 |
4.1.1. 正交设计实验 |
4.1.2. 实验结果记录 |
4.1.3. 实验结果分析 |
4.2 外加剂添加改性实验 |
4.2.1 粉煤灰的取代水泥实验 |
4.2.2 可再分散胶粉添加量实验 |
4.2.3 抗裂纤维的影响 |
4.2.4 纤维素醚的影响 |
4.3. 验证性实验和先进行评价 |
4.3.1. 验证性实验 |
4.3.2. 市场上典型产品性能 |
4.3.3. 先进性评价 |
4.4. 小结 |
第五章 对砂浆保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
5.1. 容重(干表观密度)和砂浆导热系数的关系 |
5.2. 空气中相对湿度对砂浆导热系数的影响 |
5.3. 测试温度对导热系数测试结果的影响 |
5.4. 养护方式对砂浆强度的影响 |
5.5. 小结 |
第六章 新型硅气凝胶复合保温砂浆机理总结 |
6.1. 保温砂浆中的保温机理 |
6.2. 新型保温砂浆的隔热机理 |
6.3. 新型保温砂浆的强度机理 |
6.4. 新型保温砂浆的抗裂机理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及其保温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国内外能源与建筑节能现状 |
1.1.1 国内外的能源状况 |
1.1.2 发达国家建筑节能现状 |
1.1.3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
1.2 外墙保温及绝热材料 |
1.2.1 外墙保温技术 |
1.2.2 保温隔热材料 |
1.3 无机保温砂浆的研究现状 |
1.3.1 对无机隔热组分的改性处理 |
1.3.2 无机保温砂浆的性能研究 |
1.3.3 无机-无机复合 |
1.3.4 无机-有机双掺 |
1.3.5 无机保温砂浆的工程应用 |
1.4 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
2 实验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
2.1 原材料 |
2.1.1 水泥 |
2.1.2 脱硫建筑石膏 |
2.1.3 膨胀玻化微珠 |
2.1.4 可再分散乳胶粉 |
2.1.5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醚 |
2.1.6 聚丙烯纤维 |
2.1.7 木质素纤维 |
2.1.8 柠檬酸石膏缓凝剂 |
2.1.9 胺基聚氧甲基钙盐石膏缓凝剂 |
2.1.10 粉煤灰 |
2.1.11 灰钙粉 |
2.1.12 滑石粉 |
2.1.13 砂 |
2.2 试验方法 |
2.2.1 建筑石膏的凝结时间和标准稠度用水量 |
2.2.2 无机保温砂浆的制备与性能测试方法 |
2.2.3 砂浆稠度 |
2.2.4 砂浆拌合物湿表观密度 |
2.2.5 拌合物保水率 |
2.2.6 压折比的计算 |
2.2.7 断裂能的计算 |
3 脱硫石膏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研究与配制 |
3.1 缓凝剂对脱硫石膏性能的影响 |
3.2 脱硫石膏与保温骨料比例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3.3 乳胶粉掺量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3.4 纤维素醚掺量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3.5 聚丙烯纤维掺量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3.6 脱硫石膏基保温砂浆的配制和性能测试 |
3.6.1 Ⅰ型脱硫石膏基无机保温砂浆 |
3.6.2 Ⅱ型脱硫石膏基无机保温砂浆 |
4 水泥基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的研究与配制 |
4.1 水泥与保温骨料比例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4.2 乳胶粉掺量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4.3 纤维素醚掺量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4.4 聚丙烯纤维掺量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4.5 粉煤灰掺量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4.6 灰钙粉掺量对保温砂浆性能的影响 |
4.7 水泥基保温砂浆的配制和性能测试 |
4.7.1 Ⅰ型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 |
4.7.2 Ⅱ型水泥基无机保温砂浆 |
4.8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微观形貌分析 |
5 玻化微珠外墙保温系统的研究 |
5.1 界面砂浆 |
5.2 抗裂砂浆和面层粉刷石膏 |
5.3 玻化微珠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性能 |
6 玻化微珠外墙保温系统的使用性研究 |
6.1 不同砌体外墙保温的热工分析 |
6.2 玻化微珠外墙保温系统的料耗分析 |
6.3 外墙保温计算实例 |
6.3.1 工程简介 |
6.3.2 玻化微珠外墙内保温节能设计方案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珍珠岩尾砂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条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2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形成原理 |
3 珍珠岩尾砂的主要矿石性质 |
4 加工技术条件分析 |
4.1 原料粒度的影响 |
4.2 矿砂含水量的影响 |
4.3 电加热膨化炉的温度控制 |
4.4 进料量控制 |
5 结 语 |
四、球形闭孔膨胀珍珠岩的制造方法(Ⅰ)——新型电加热珍珠岩膨胀炉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水醋酸钠复合相变材料在建筑围护结构中的应用性能研究[D]. 黄睿.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的性能优化试验及应用技术研究[D]. 杨卓强.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5)
- [3]膨胀玻化微珠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应用现状的综述和分析[J]. 吴仕成,严扞东. 材料导报, 2012(23)
- [4]国内外珍珠岩加工利用技术的对比分析和发展对策[J]. 吴琳梅,周春晖,王凡.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12(02)
- [5]硅钙膨胀珍珠岩保温板的开发及性能研究[D]. 张宪圆.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6]硅气凝胶/玻化微珠复合保温砂浆研究[D]. 郭金涛. 长安大学, 2011(04)
- [7]玻化微珠无机保温砂浆及其保温系统的研究[D]. 江飞飞. 重庆大学, 2010(04)
- [8]珍珠岩尾矿现状及资源化利用进展[A]. 唐祥虎,余丽秀,张志湘,张然. 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非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 2009(总第71期)
- [9]珍珠岩微粉的综合应用综述[J]. 余晟.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27)
- [10]珍珠岩尾砂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条件分析[J]. 张富新,谢海泉. 矿产综合利用, 2004(03)
标签:膨胀珍珠岩论文; 玻化微珠论文; 无机保温砂浆论文;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论文; 珍珠岩保温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