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黄洁桦[1](2020)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夹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印证其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随机对照的分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郁热夹瘀证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两组,均予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控制饮食、运动治疗、健康教育、血糖监测等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30例):予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0.25g/次,3次/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口服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观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反应,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两组均能够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3.西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糖代谢指标:两组均能降低FPG、2h PG、Hb A1C,治疗组在降低FPG、2h PG、Hb A1C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5.胰岛素相关指标:两组均能降低FINS及HOMA-IR。治疗组降低FINS及HOMA-IR优于对照组(P<0.01)。6.肥胖相关指标:两组均能降低体重及BMI。两组治疗后在降低体重及BMI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7.脂代谢指标:两组均能降低TC、TG、LDL-C,升高HDL-C。治疗组在降低TC、TG、LDL-C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在升高HDL-C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能改善肝胃郁热夹瘀证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降低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血脂,临床疗效肯定,优于单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且安全性良好。
赵颖,杨园园,杜雅薇,杨惠民,吴圣贤[2](2020)在《黄连素治疗血脂异常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提出评价黄连素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和安全性。系统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OVID)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1月,检索语种不限。收集黄连素加或不加降脂药物对照安慰剂、无药物或降脂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手册进行数据提取、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纳入25项试验,总样本量3 042例,其中试验组1 552例,对照组1 490例,所纳入的试验临床异质性较高,总体方法学质量一般,在随机序列生成、分配隐藏、盲法和结果数据等方面可能存在多种偏倚。根据干预措施分为不同的亚组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连素单药或联合其他降脂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试验未报告严重不良事件。结果显示黄连素治疗血脂异常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由于纳入试验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还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邢文忠,姜坤[3](2019)在《1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分析》文中认为小檗碱是黄连中主要药效成分,长期以来用于治疗腹泻及消化道感染。近年来,陆续有报道小檗碱可对糖尿病代谢紊乱状态发挥有益作用。其作用机制涉及疾病发生的多个环节,包括调节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等。
董久艳[4](2017)在《黄连不同剂型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胃肠动力、胃肠激素的调控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黄连3种不同剂型(汤剂、浸渍剂和粉剂)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的降糖作用及对胃肠动力、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OT)、生长抑素(SS)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调控作用,探究胃肠激素与血糖的相关性及不同剂型黄连降糖的可能机制,进而初步明确黄连降糖的最佳使用方法(剂型)及合理有效剂量,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黄连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及糖尿病造模组(110只),分别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5d后,称重,禁食12h,按40mg/kg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进行造模,造模期间予以普通饲料喂养,72h后测定空腹血糖(FGB),以FGB≥16.7mmol/L大鼠为糖尿病模型大鼠,按血糖值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分别为浸渍剂大小剂量组、汤剂大小剂量组、粉剂组大小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分组次日起,所有大鼠称重并按10ml·kg-1大鼠体重给予相应浓度的药物。连续灌胃2周,期间每天注意观察实验动物一般状态,每3天测一次体重,每周检测一次空腹血糖。灌胃2周结束后,所有实验动物禁食不禁水12小时,先后予以炭糊、D-木糖灌胃半小时后股动脉取血处死,行胃肠动力检测,取材进行样本制备。按照试剂盒方法分别检测各指标。结果:1.黄连三种不同剂型均能控制STZ建立的糖尿病大鼠模型体重下降,降低空腹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以汤剂大剂量组、浸渍剂大剂量组、粉剂组较佳,与二甲双胍等同;大剂量组间比较降糖效果无差别,小剂量组以粉剂降糖效果最佳;2.黄连不同剂型剂量对STZ建立的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以三个大剂量组及粉剂小剂量组效果最佳。3.STZ建立的糖尿病高血糖模型大鼠存在明显胃肠动力障碍,表现为胃内残留率增加、胃排空障碍和小肠推进率降低。黄连不同剂型均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减少胃内残留率,增加小肠推进率,疗效以浸渍剂和粉剂大剂量组最佳,在改善胃排空方面优于二甲双胍,在改善小肠推进率方面与二甲双胍作用无差别;汤剂组疗效较差,改善小肠推进率作用不如二甲双胍。4.糖尿病模型大鼠存在胃肠激素紊乱,表现为胃肠组织匀浆中GAS和MOT水平显着增加而SS水平显着降低。黄连各剂型组均能促进胃肠激素GAS、MOT、SS和GLP-1的分泌,增加组织匀浆中激素水平。其中粉剂大剂量组在改善GAS、MOT和SS水平方面效果最佳,优于二甲双胍;汤剂大剂量组对GAS、MOT作用不明显,浸渍剂组对GAS作用不明显,综合效果以粉剂最佳,浸渍剂次之,汤剂较差。5.糖尿病模型大鼠血清D-木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黄连不同剂型均可抑制D-木糖在小肠的吸收,各剂型中以汤剂大剂量组效果最佳,作用与二甲双胍无明显差别。6.糖尿病模型大鼠组织匀浆中GLP-1水平明显降低。黄连不同剂型均可改善STZ建立的糖尿病大鼠小肠组织中GLP-1的表达,效果与二甲双胍等同,各剂型中以浸渍剂大剂量组效果最佳。结论:1.黄连不同剂型均能控制糖尿病大鼠体重下降、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空腹血糖,三种剂型中以粉剂效果最优。2.黄连不同剂型均可调节糖尿病大鼠胃肠激素GAS、MOT和SS分泌,增加组织中激素水平,改善胃肠动力障碍,抑制小肠D-木糖吸收;粉剂改善胃肠动力效果最优,汤剂抑制小肠吸收效果最佳。3.黄连不同剂型均可促进GLP-1的分泌,增加小肠组织中GLP-1水平,三种剂型中以浸渍剂效果最佳。4.黄连降糖机制一方面与促进小肠GLP-1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改善胃肠动力及相关激素,抑制小肠糖吸收,增加机体糖利用率有关。5.黄连改善胃肠动力的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血糖水平、改善与胃肠动力相关的胃肠激素GAS、MOT、SS的分泌,调节激素紊乱,增强激素敏感性有关。
王萌影[5](2015)在《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将黄连素用于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模型大鼠,观察其疗效尤其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揭示其治疗PCOS这一新的临床适应症。方法:选用清洁级SD雌性大鼠,于23 日龄时予以硫酸普拉睾酮钠颈背部皮下注射,9mg/100g/d,连续20日,对照组大鼠同样部位注射等剂量注射用水。依据造模第21日所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结果随机分组,分别予以黄连素(高、中、低剂量)、二甲双胍灌胃,模型及空白组大鼠灌服等量0.9%Nacl。28 日后再次行OGTT并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监测至动情间期取血取材。检测血清生殖与代谢功能相关指标,运用PCR及Western检测技术,检测大鼠卵巢组织中PI-3K/Akt/GSK-3β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PCOS模型组大鼠卵巢呈多囊样改变,卵巢、肾上腺重量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大鼠子宫、腹股沟脂肪和性腺旁脂肪略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大鼠血清17-OHP、T和E2水平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OGTT试验给糖后30min和60min血糖水平升高,差异显着(P<0.05);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增高,P值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空腹胰岛素水平显着升高(P<0.05);HOMA-IR指数升高,有显着差异(P<0.05)。(2)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连素治疗组大鼠恢复动情周期,卵巢形态部分恢复(8/9);血清17-OHP、T、E2水平降低,差异显着(P<0.05);OGTT试验给糖后30min和60min血糖水平降低,差异显着(P<0.05);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减少,P值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空腹胰岛素水平、HOMA-IR指数降低,差异显着(P<0.05);(3)与模型组比较,黄连素治疗组大鼠血清TG、TC、LDL-C降低,且黄连素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黄连素治疗组PCOS模型大鼠卵巢组织PI-3k P85α、Akt2、p-GSK-3β Tyr216蛋白表达升高;p-GSK-3β ser9蛋白表达降低,总的GSK-3β表达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CR结果示各分子mRNA表达结果与Western结果表达趋势相符。结论:(1)由硫酸普拉睾酮钠诱导的PCOS大鼠动物模型血清学改变及卵巢病理改变与人类疾病的病理表现相似,是较理想的PCOS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2)黄连素能够恢复PCOS大鼠动情周期,一定程度恢复卵巢形态;降低模型大鼠血清雄激素水平,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3)黄连素可以降低血清TG、TC、LDL-C和轻度升高HDL-C,能够改善血脂代谢异常,且在此方面疗效优于二甲双胍,并能降低血清1 7-OHP、T水平,进而改善PCOS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4)黄连素能够改善PCOS大鼠卵巢局部胰岛素抵抗,其可能机制为良性凋节PI3K/Akt/GSK-3β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
邝姮[6](2014)在《黄连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黄连素及二甲双胍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PCOS-IR)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的对比研究,探讨黄连素对于治疗PCOS-IR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归纳黄连素治疗PCOS-IR患者的主要适用中医证候分型,为其治疗PCOS-IR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阳性药物对照的非劣性试验设计,治疗组采用黄连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收集PCOS-IR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腰臀围、OGTT试验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与胰岛素、血脂四项、妇科B超、FSH、LH、T、基础体温(BBT)等的数据及患者人口基本资料、病因、经带胎产史、中医四诊等信息,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建立数据库,所得数据采用PASW Statistics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前后对照行配对亡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初步探讨黄连素治疗PCOS-I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疾病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黄连素)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二甲双胍)总有效率为85.71%,经校正χ2检验,提示两组在治疗PCOS-IR患者上总体疗效相当,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2.两组均可降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腰臀围及腰臀比(WHR)。经配对t检验及秩和检验,治疗组及对照组能降低PCOS-IR患者体重、BMI、腰围、臀围及WHR,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提示两组在改善上述指标作用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均可改善患者IR情况。经配对t检验及秩和检验,显示对照组空腹血糖、治疗组空腹胰岛素、两组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和检验,提示两组间治疗后HOMA-IR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两药在改善HOMA-IR上疗效相当。4.两组均可改善患者血脂代谢情况。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HDL-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下调TC、TG、LDL-C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可改善患者内分泌水平。对照组LH、T以及两组FSH, LH/FSH治疗前后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及LH水平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秩和检验,治疗组治疗后LH及LH/FSH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6.两组均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通过配对t检验检测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立样本t检验则显示二者在对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提示黄连素治疗PCOS-IR疗效显着,治疗总有效率与二甲双胍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黄连素能显着降低T及LH水平,治疗后LH及LH/FSH的水平显着低于二甲双胍组。在降低体重、BMI、腰围、臀围及WHR方面,二者疗效相当。在改善IR方面,二甲双胍能降低空腹血糖水平,黄连素能下调空腹胰岛素,而在改善HOMA-IR作用上,二者均有显着疗效,且组间对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二者均可降低TC、TG及LDL-C值且组间疗效对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二者疗效相当,均有显着效果。
肖新华,张茜[7](2014)在《小檗碱降糖调脂机制新进展》文中提出早在公元200年,《神农百草经》就将小檗碱记载为一种药材。到公元500年,《千金方》中记录了小檗碱的降糖疗效。但是,在众多记载中,小檗碱主要是作为抗感染药物,因为在中国古代,感染比糖尿病高发。1988年,倪艳霞[1]使用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发现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并且还能调节血
孟涌生[8](2010)在《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研究》文中指出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措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可导致心脑等严重并发症,合理降糖降脂在糖尿病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黄连作为中药使用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医治疗消渴常用药。黄连含有多种生物碱,以黄连素为主要成分,本研究主要通过不同剂量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及临床观察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治疗作用的研究,评价黄连素针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调脂作用效果,及探讨不同剂量黄连素降脂治疗的效果。1.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调脂作用的研究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黄连素短期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调脂作用。方法采用高能量、高脂饮食喂养Wistar大鼠20天,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Wistar大鼠模型。分组分别为:模型组(灌胃蒸馏水)、黄连素低剂量组(75mg/kg)、黄连素中剂量组(150mg/kg)、黄连素高剂量组(300mg/kg)及二甲双胍组、辛伐他汀组、吉非罗齐组。各组均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周。分别于给药后2、4周采血,检测血清血糖、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结果给药2周时黄连素低剂量组血糖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给药4周时,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P<0.05、中剂量P<0.01、高剂量组P<0.01)。除此之外,黄连素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药4周时还具有明显降低TG、TC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O.05)。结论黄连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同时对糖尿病伴随的血脂增高也有一定的降脂作用,不同剂量黄连素降脂效果有差异。2.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脂疗效观察目的临床观察黄连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降脂效果。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并血脂异常患者分为二组:黄连素治疗组、辛伐他汀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黄连素治疗(每次0.3g,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每日10mg,每晚服药),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TC、TG、HDL-C、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及体重指数(BMI)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1.黄连素治疗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的TC均明显下降(二者治疗前后比较均P<0.01)。二组间比较辛伐他汀对照组的降TC效果更明显。2.黄连素降低TG效果不明显,辛伐他汀显示出较好的降低TG效果(P<0.01)。3.黄连素组显示出升高HDL-C作用,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辛伐他汀对照组也显示出升高HDL-C作用,对照组治疗前后具有差异性(P<0.05),两组升高HDL-C效果无差异(P>0.05)。4.黄连素治疗组显示出降低LDL-C的效果,但无差异性(P>0.05),对照组显示出降LDL-C效果(P<0.05)。5.黄连素组治疗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结论临床观察黄连素具有降脂效果,但总体降脂效果弱于辛伐他汀,黄连素降糖同时降脂是其特点。
李玉贤,张文娟,尚遂存[9](2010)在《黄连素作为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优势》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黄连素的降糖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黄连素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对黄连素降糖作用的研究报告和众多患者亲身体验的有关资料进行广泛收集,然后进行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结果黄连素作为抗糖尿病药物具有六大优势。结论黄连素具有被开发成新型降糖药品的价值。
张茜[10](2009)在《应用基因芯片探讨黄连素降糖调脂的机制》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及生存质量。黄连素已经在临床上表现出很好的降糖调脂疗效。本研究旨在探讨黄连素对KKAy小鼠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并且利用基因芯片探讨黄连素降血糖;调血脂的机制。方法(1)选用自发性2型糖尿病模型KKAy小鼠16只,随机分为黄连素组8只(给予250mg/kg/d的黄连素粉末悬浊液)和对照组8只(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连续灌胃4周。(2)每周末测定KKAy小鼠空腹血糖(FBG)和体重。3周末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4周末测定小鼠空腹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观察黄连素对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的改善作用。(3)取小鼠骨骼肌组织进行RT-PCR基因芯片实验,探讨黄连素对KKAy小鼠降血糖和调血脂的机制。结果(1)血糖结果:黄连素组KKAy小鼠FBG(9.9±5.6 vs 19.6±2.1mmol/L第7天,10.3±4.1 vs 18.0±5.0mmol/L第14天,10.2±2.4 vs 24.7±8.8mmol/L第21天,9.9±2.9 vs 20.5±5.8mmol/L第28天)和OGTT曲线下面积(AUC)(29.9±11.8vs 45.4±10.8mmmol/L)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或P<0.01)。(2)血脂结果:黄连素组血总胆固醇(TC)(3.03±0.69 vs 5.20±1.93mmol/L)和甘油三酯(TG)(0.75±0.25 vs 1.29±0.40mmol/L)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3)胰岛素结果:黄连素组空腹胰岛素(FINS)(0.3±0.1 vs0.7±0.3ng/mL)和HOMA-IR值(1.8±0.9 vs 5.8±2.8)较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黄连素组HOMA-β值(28.7±6.3 vs 18.3±6.4)较对照组显着升高(P<0.05)(4)基因芯片结果:黄连素组GLUT4(fold-change-4.48), MAPK8(fold-change=13.15), MAPK14(fold-change =4.17), PPARα(fold-change=2.10), UCP2 (fold-change=2.55)和HNF4a (fold-change=2.12)上调,PPARγ(fold-change=-5.51)、CEBP (fold-change=-3.06)、PGC(fold-change:=-2.70)和RESISTIN (fold-change=-2.12)下调。结论(1)黄连素不仅能有效降低KKAy小鼠FBG,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调节脂代谢。(2)黄连素可能是通过MAPK通路调节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PPARa参与黄连素对KKAy小鼠血脂的调节。
二、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夹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认识 |
1.1 病名认识 |
1.2 病因病机认识 |
1.3 中医治疗 |
2 西医学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危险因素 |
2.3 发病机制 |
2.4 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病例选择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3 研究设计 |
3.1 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4 观察内容 |
4.1 一般资料 |
4.2 临床指标观察 |
5 疗效评定标准 |
5.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2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 |
6 统计学方法 |
7 结果 |
7.1 治疗前比较 |
7.2 两组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7.3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的立方依据 |
2 大柴胡汤原方组成及现代应用相关研究 |
3 桂枝茯苓丸原方组成及现代应用相关研究 |
4 单味中药药性药效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综合疗效 |
5.2 中医证候总积分 |
5.3 糖代谢指标 |
5.4 FINS及 HOMA-IR指标 |
5.5 体重及BMI指标 |
5.6 脂代谢指标 |
5.7 安全性方面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病例观察表 |
附录2 安全性指标 |
附表3 中医证候积分表 |
缩略词表 |
综述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黄连素治疗血脂异常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数据的收集与提取 |
1.5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 |
2.4.1 黄连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TC的影响 |
2.4.2 黄连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TG的影响 |
2.4.3 黄连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LDL-C的影响 |
2.4.4 黄连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对HDL-C的影响 |
2.4.5 黄连素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
2.5 敏感性分析 |
2.6 发表偏倚分析 |
3 讨论 |
3.1 证据总结及分析 |
3.2 局限性 |
3.3 启示 |
(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经过 |
3 讨论 |
3.1 盐酸小檗碱的降糖作用机制 |
3.2 盐酸小檗碱降糖效果 |
3.3 盐酸小檗碱用于降糖的安全性 |
(4)黄连不同剂型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胃肠动力、胃肠激素的调控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糖尿病病因病机溯源 |
2.岳仁宋教授对糖尿病病因病机认识 |
2.1 病因责之火,火热致消 |
2.2 病变脏腑责之脾胃,脾弱胃强,脾不散精致消 |
2.3 岳仁宋教授对消渴病治疗的认识 |
3.黄连治疗糖尿病的依据 |
3.1 黄连治疗糖尿病的古代文献依据 |
3.2 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现代药理学依据 |
3.3 现代医家运用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经验 |
3.4 黄连苦寒的“健胃”与“败胃”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物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实验试剂 |
1.4 主要实验器材 |
2.实验方法 |
2.1 造模和分组方法 |
2.2 中药制备方法 |
2.3 饲养及给药方法 |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实验结果 |
3.1 各组实验大鼠一般状态 |
3.2 体重(见表1) |
3.3 血糖(见表2) |
3.4 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 |
3.5 胃肠动力及胃肠激素 |
4.讨论 |
4.1 实验动物一般状态及体重 |
4.2 黄连品种的选择及不同剂型的降糖作用 |
4.3 黄连对胃肠动力、胃肠激素的调控作用 |
5.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黄连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5)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祖国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认识 |
1.1 PCOS的中医学归属 |
1.2 现代中医家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
2.1 西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的认识 |
2.2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内分泌特征与病理生理 |
2.3 病理 |
2.4 临床表现 |
2.5 辅助检查 |
2.6 诊断 |
2.7 鉴别诊断 |
2.8 治疗 |
3. 黄连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研究新进展 |
3.1 黄连素对体重的影响 |
3.2 黄连素降糖调脂作用 |
3.3 黄连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 |
3.4 黄连素提高PCOS患者的活产率 |
3.5 总结与展望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的建立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DHEA/硫酸普拉睾酮钠注射法建立动物模型 |
2.2 标本采集 |
2.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大鼠一般情况 |
4.2 各组大鼠大体指标 |
4.3 阴道涂片观察动情周期 |
4.4 卵巢形态学观察 |
4.5 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
4.6 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 |
5. 讨论 |
5.1 多囊卵巢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
5.2 本实验动物模型特点及评估 |
第二部分 黄连素对PCOS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物 |
1.3 主要试剂及耗材 |
1.4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模型的建立 |
2.2 动物分组与给药方法 |
2.3 标本采集 |
2.4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5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 |
2.6 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3. 统计学方法 |
4. 结果 |
4.1 大鼠一般情况 |
4.2 黄连素的整体疗效分析 |
4.3 黄连素对PCOS大鼠卵巢局部胰岛素信号分子的调控 |
5. 讨论 |
5.1 黄连素的相关研究 |
5.2 黄连素对PCOS大鼠的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
5.3 不足之处 |
5.4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创新说明 |
个人简历 |
(6)黄连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PCOS和IR的现代医学研究 |
一、PCOS和IR的概述 |
二、PCOS-IR的病因 |
三、PCOS-IR的病理机制 |
四、PCOS-IR的治疗 |
五、PCOS-IR的预后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PCOS的认识 |
一、中医病因病机 |
二、中医药治疗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的统计学情况 |
二、PCOS-IR相关因素的统计学情况 |
三、PCOS-IR相关临床表现的统计学情况 |
四、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基线比较 |
五、研究结果 |
六、小结 |
七、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祖国医学理论基础 |
二、现代医学理论基础 |
第二节 药物分析 |
一、祖国医学对黄连素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黄连素的认识 |
第三节 统计结果分析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PCOS及IR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表现 |
三、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7)小檗碱降糖调脂机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檗碱降血糖研究 |
2 小檗碱调节血脂研究 |
(8)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黄连素降脂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黄连素降血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调脂作用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第二节 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降脂疗效观察 |
1 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结论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药物临床受试者须知 |
(9)黄连素作为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连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
2 黄连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 |
2.1 医生的实践经验 |
2.2 患者的亲身体验 |
3 黄连素作为抗糖尿病药的优势 |
4 结语 |
(10)应用基因芯片探讨黄连素降糖调脂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黄连素对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黄连素调节KKAy小鼠血糖和血脂的机制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黄连素降糖调脂机制新进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1型糖尿病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
正文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黄连素治疗Ⅱ型糖尿病50例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肝胃郁热夹瘀证的临床研究[D]. 黄洁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2]黄连素治疗血脂异常有效性和安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赵颖,杨园园,杜雅薇,杨惠民,吴圣贤.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3)
- [3]1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小檗碱降糖的病例分析[J]. 邢文忠,姜坤.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11)
- [4]黄连不同剂型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及胃肠动力、胃肠激素的调控作用研究[D]. 董久艳.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6)
- [5]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D]. 王萌影.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5(04)
- [6]黄连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D]. 邝姮.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7]小檗碱降糖调脂机制新进展[J]. 肖新华,张茜. 武警医学, 2014(02)
- [8]黄连素对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调脂研究[D]. 孟涌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1)
- [9]黄连素作为抗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应用及优势[J]. 李玉贤,张文娟,尚遂存. 中国实用医药, 2010(12)
- [10]应用基因芯片探讨黄连素降糖调脂的机制[D]. 张茜.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