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世纪坛出现国宝

中华世纪坛出现国宝

一、民族珍品亮相中华世纪坛(论文文献综述)

徐锦庚[1](2017)在《大器晚成》文中研究表明引子百花园里摘蟠桃2013年盛夏,京西宾馆绿树掩映,花团锦簇。6月15日下午,三楼第一会议室。当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在这里召开。会议室右侧,垂着一面银幕;左侧,吊着一只花篮;正中,悬挂一条横幅,上面写着: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2007.7-2012.6)颁奖典礼。氛围既俭朴又庄重。这个5年一度的奖项,是中国传记文学创作的最高奖。在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传记文

邵靖[2](2013)在《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我国现代城市雕塑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一个舶来品,是从19世纪末才从西方国家引入中国的,论文按照“殖民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脉络进行分析,对中国大陆上的城市雕塑进行了基本历史梳理,并对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品进行了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的城雕在各个时期受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形成其不同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对中国不同时期的雕塑教育和几代雕塑家的发展及特点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和最后的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剖析。第一章重点写了殖民统治时期的殖民者建立的城市雕塑和民国时期第一代雕塑家所创作的城市雕塑。殖民统治的强行开埠、西方思想的引入及新文化运动、美术革命、新兴艺术学校与社团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兴起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殖民者在租界地的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公共花园及私家花园中都开始兴建现代城市雕塑。民国时期的雕塑家们都是经历了艰苦的留学之路后归国的,他们为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和雕塑事业都做出了卓绝的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发展历史。美协的成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结合”的方针对此时的雕塑界有着诸多的影响,而在与苏联关系僵化之前,新中国几乎所有领域都深受苏联的影响,雕塑教育和雕塑创作也不例外。此时最大的城市雕塑项目就是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的十大建筑雕塑和“文革”期间毛泽东像的遍地开花揭示了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完全笼罩在政治的阴影之中,城市雕塑彰显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第三章结合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阐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从千篇一律的不锈钢抽象雕塑,到各种风格的百花齐放,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的成立为繁荣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种国际雕塑创作营、国际城市雕塑大赛此起彼伏,使得雕塑公园开始兴旺起来,其中以名人雕塑园居多,但是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雕塑公园的发展起起落落,雕塑公园的后续管理令人堪忧。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特点进行了论述。对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鱼龙混杂的城市雕塑建设现象使许多雕塑家开始对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不断深入探讨,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反思,将传统融入现代城市雕塑之中,力求使得中国城市雕塑有更良好和合理的发展趋势。

聂还贵[3](2011)在《中国,有一座古城叫大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本上读历史,历史很遥远,来大同看历史,就走在历史里;书本上读大同,大同像传说,来大同看大同,大同美丽而神奇。序1一座城市,应当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传记。一座历史文化积蕴深厚的城市,有可能成为其所属民族与国家的鉴照。大同,拥有这样的资格。--北魏、大辽、金国,三代京华之地,厚土旷野,浩气烈风;雁门关、北岳恒山

本刊编辑部[4](2009)在《博物馆资讯》文中认为博物馆开馆、建馆信息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在山东聊城开馆5月1日,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在山东聊城开馆。该馆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近7,000平方米,共五层。陈列区除序厅外,分为10个展厅,其中二层以"运河文化陈列"为主题分为"世界运河陈列展厅"、"中国运河陈列展厅"和"聊城运河陈列展厅"3

陈燕[5](2007)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是中国艺术产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艺术产业得以不断扩展和延伸。演出产业,音像产业,电影产业,艺术品业等等各行业市场迅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艺术产业竞争将更加趋于激烈。我国艺术产业经营者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发达国家的艺术产业相比,我们在生产方式、经营理念、营运资本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尤其是在市场化运作方面,人家积累了上百年的历史经验,我们所经历的艺术市场实践不过十来年时间。我国艺术产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低廉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艺术产业要虚心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手段、生产方式和市场经验。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博采众长、勇于进取,才能创造辉煌的未来。本文主要以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资料,从发展轨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地位等方面进行研究,呈现其发展的具体面貌,也希望为中国艺术产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王思琦[6](2005)在《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文中提出1978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一种重要的文化样式——中国当代城市流行音乐在中国兴起并蓬勃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从最初的倍受指责、边缘化状态逐渐地被社会认同,并从文化的边缘状态中逐步走向文化中心地带,成为中国当代社会音乐生活中影响力最大的一种文化样式。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文化样式,流行音乐在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发展特点,必然要受到该历史时期整个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整个社会的进步、发展是一个错综复杂、各种因素互动影响的过程。因此,我们只有将流行音乐问题的研究置于社会文化环境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才有可能取得较为全面、可信的结论。 因此,本文以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为线索,以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影响为主要研究视角,在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针对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文化功能、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影响的关系展开分析与研究。

陈瑱[7](2020)在《传统刺绣在现代市场中的生存状态研究 ——以无锡红缘阁为例》文中提出无锡刺绣简称锡绣,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隶属于中国四大名绣“苏绣”。20世纪80年代,锡绣艺人在传统锡绣针法上创制出卷幅微小、构思巧妙、绣技精湛的“精微绣”,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由于社会体制的变革和整体市场环境的变化,社会整体呈现工业化发展的趋势,造成锡绣生存市场萎缩、人才大量流失,遇到传承与生存的瓶颈,亟需保护。2008年,“苏绣(无锡精微绣)”被国务院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次年,赵红育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苏绣(无锡精微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其经营的“红缘阁”工作室,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传承、宣传和销售“精微绣”的场所。本文以“红缘阁”为研究案例,探究“精微绣”在现代市场中的生存状态,综合运用资料收集法、归纳分析法和参与实践法开展相关研究。首先,系统梳理锡绣的历史和发展;其次,着眼“精微绣”传承人赵红育的工作室“红缘阁”,针对从业人员日趋减少、市场冲击不断加强的情况,结合工作室的日常生活与展演活动,深入调研“精微绣”在传承、经营和宣传推广方面的现况,并据此分析“精微绣”在现代市场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情况;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研究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市场需求更替频繁情况下,创新发展的方法和路径。

高寒[8](2020)在《民协动态》文中提出"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召开10月16日,"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着名作家、文化学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向学界提出,要为每一项重要的

陈宏伟[9](2013)在《北京市区美术馆门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美术馆门票作为参观凭证,承载了不同时代的印记,美术馆门票设计中存在的变化,背后折射出的也正是社会对美术馆关注程度的改变,美术馆走进大众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区几座美术馆门票的研究,主要阐述以下三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美术馆及其门票的定位问题。美术馆门票作为美术馆的一部分,其发展进步是与美术馆息息相关的。美术馆与博物馆相对宽泛的外延不同,主要是针对艺术作品的收藏展示、审美教育、美术研究、社会管理的综合性机构。美术馆门票正是在这样的定位下,既具备普遍意义下的门票应有的特点,又承载着传承文化、服务大众的理念。第二部分:美术馆门票的设计要素研究。美术馆的门票上反映出众多的参观信息与美术馆的特性及服务理念。美术馆门票设计中视觉元素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美术馆门票设计中视觉信息的区域性划分使门票的信息传达更加清晰,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区几座美术馆门票视觉区域划分的研究,总结出最常用的划分方式及其特点,受美术馆特性及参观展览的影响,门票视觉区域的划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印刷技术的推动下,美术馆门票的设计日趋全面完善。印刷工艺的附加使门票承载更多信息的可能性大幅度提升。美术馆门票的材料,门票纸张的选择更多样。美术馆门票的尺寸设计也更人性化,更适应当前人们的生活习惯,逐渐地影响着人们对门票的一贯认识。第三部分:美术馆门票作为信息的载体向我们呈现了历史的、审美的、教育的信息。我们仿佛透过门票这种独有的信息载体,看到历史的痕迹,人们审美的变化,在如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前景下,美术馆也日益向更多的观众敞开了大门。对社会大众的服务、教育的引导成为美术馆最重要的职能。美术馆免费时代的到来更是让美术馆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美术馆门票的设计与应用的研究,希望提高人们对其的关注程度,提升美术馆门票的收藏价值。

荆雷[10](2012)在《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文中提出手工艺的价值世界,从形而上的角度是一个意义世界的创设和建构,其价值目标指向人的自由;从形而下的角度,它是一个蕴含着感知与经验的世界,其价值目标指向对自在的生命体的尊重。当代手工艺以其尊重生命的个性,尊重生成过程中的可能性,开敞了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命境界的探寻空间,作为对于人的本质存在的追间,它不仅仅为当代技术化生存的人提供了逃避与安顿精神的暂时家园,在本质意义上,更加深刻地昭示着人类获得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价值向度。论文在引言和绪论中,丛于实地调研和大事年表的梳理,对当今中国手工艺的存在现状做了简要描述,并提出论文的研究视角以手工艺艺术创作实践为主体,通过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探索和努力,以彰显手工艺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核心价值追求,对存在十社会不同层面的手工艺形态起到了引领和启迪的作用,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对手工艺价值观念的逐步转变。在第二章以“人”、“技”、“器”及相互关系作为手工艺价值本体研究的框架,试国论证手工艺从其本质角度对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展现手工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追求和谐统一的原发性本质状态。并将其置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探讨艺术与技术的自律性发展对手工艺价值观念变化的影响,提出手工艺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追求由混融到分裂及至精神价值回归的发展脉络。第三章丛于中国当代的综合社会背景以及所形成的社会价值观念变化,探讨伴随着传统手工艺的价值观念的颠覆,西方当代手工艺及中国当代艺术在观念与形式语言探索方而的影响,使手工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转变,催生了在学院领域的实验性、学术性手工艺艺术创作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并逐步以直而当今社会问题和生活现实的感召力,对处于社会不同层面的手工艺形态产生的积极影响,获得了具有“当代”意义的价值转换。第四章对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从生命价值和文化价值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总结梳理了以体验和生成为核心的生命价值、以观念性和公共性为主体的文化价值所展现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建立起而向未来的核心价值理念。结语部分则以文化自觉的中国当代手工艺为题,分析具已经逐步显露出来的文化“内生性”价值取向以及日趋兴盛的发展态势。

二、民族珍品亮相中华世纪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族珍品亮相中华世纪坛(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萌芽起步期:——半殖民半封建及民国时期现代城市雕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文化背景
    第二节 租界的现代城市雕塑
        一、 公共空间中的城市雕塑
        二、 欧式公共建筑上的雕塑作品
        三、 公共花园雕塑
        四、 私家花园中的雕塑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雕塑留学生
        一、 清末民初留学生概述
        二、 学习雕塑的留学生概况
        三、 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
        一、 土山湾的雕塑教育
        二、 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三、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四、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五、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第五节 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理论的传播
        一、 美术团体
        二、 美术期刊
        三、 美术展览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家
        一、 蔡元培与现代雕塑家
        二、 李金发
        三、 江小鹣
        四、 刘开渠
        五、 滑田友
        六、 张充仁
    第七节 民国时期的城市雕塑作品
        一、 孙中山雕像
        二、 名人塑像
        三、 抗战时期的纪念碑雕塑
第二章 曲折探索期:——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美协的成立
        二、 向苏联学习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 “两结合”
        五、 “大跃进”
        六、 文化大革命
    第二节 向苏联学习雕塑
        一、 20世纪60年代前的苏联艺术的发展史
        二、 苏联艺术在中国的迅猛传播
    第三节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教育
        一、 苏联的雕塑教学体系
        二、 苏联影响下的新中国的雕塑教育模式
        三、 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雕塑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
        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和选址
        二、 纪念碑的设计过程
        三、 纪念碑浮雕的设计
    第五节 东方红太阳升——毛泽东雕像
        一、 不同时期的毛泽东雕像特点
        二、 毛泽东雕像代表作品
        三、 毛泽东对建其雕像的态度
    第六节 解放初期与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
        一、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发展
        二、 十大建筑工程室外雕塑
        三、 毛主席纪念堂室外雕塑
        四、 城市纪念碑雕塑
        五、 名人雕塑作品
        六、 其他城市雕塑题材作品
第三章 繁荣发展期:——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艺术背景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雕塑发展
        一、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现代雕塑
        二、 90年代的中国现代雕塑
        三、 21世纪的中国现代雕塑
    第三节 雕塑公园的发展
        一、 中国雕塑公园概论
        二、 中国特色的雕塑公园
        三、 中国雕塑公园典型案例分析
        四、 中国雕塑公园发展策略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
        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简述
        二、 改革开放后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章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管理机制
        一、 工作职能
        二、 存在问题
        三、 改变方法
    第二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存在问题
        二、 提升中国城市雕塑品质
    第三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
        一、 城市雕塑与城市历史人文环境
        二、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
        三、 城市雕塑与心理环境的艺术至境
结语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大事记
引用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中国,有一座古城叫大同(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第一章塞上吹来大同风
第二章佛国龙城
第三章民族风情博物馆
第四章灵岩云冈
第五章民族融合圣地
第六章北魏:隋唐中国的草色序幕
第七章北魏平城坊与中国古代里坊制
第八章大同四合院:北魏平城坊历史档案
第九章四合院里的男人和女人
第十章诗彩文光
第十一章大同风骨

(5)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基础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角度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历史:发展轨迹
    2.1 中国现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
    2.2 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现状
第3章 系统:产业结构
    3.1 演出产业
    3.2 音像产业
    3.3 影视产业
    3.4 艺术品业
    3.5 其他艺术服务业
第4章 管理:产业政策
    4.1 文艺体制改革
    4.2 艺术产业的政策演变
    4.3 世纪之交的中国主要艺术行业的产业政策
第5章 空间:产业地位
    5.1 艺术产业在国家产业中的地位
    5.2 艺术产业对国家艺术事业的作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传入、回应、争论、初创:起步阶段的当代流行音乐(1978—1985年)
    第一节 港台流行音乐的传人及其影响的不断扩大
    第二节 “十五首抒情歌曲”的评选和“新星音乐会”的举办
    第三节 对李谷一、朱逢博、程琳的演唱及一些歌曲的争论
    第四节 广东音乐茶座的兴起与流行音乐在广州的初创
    第五节 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第六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二章 认可、超越、亚文化、低俗:第一个发展高潮期的流行音乐(1986—1988年)
    第一节 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与“通俗唱法”在大型声乐比赛中的正式设置
    第二节 “西北风”的兴起及其生成环境
    第三节 亚文化群的突起及其在流行音乐中的参与和表现
    第四节 社会文化环境对流行音乐发展的认同和支持
    第五节 俚俗歌曲的兴起与流行音乐步入低谷
    第六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三章 隐患、调整、批判与“卡拉0K”:步入调整期的流行音乐(1989—1992年)
    第一节 步入调整期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第二节 摇滚乐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卡拉 OK”的传人与歌舞厅的迅速发展
    第四节 “亚运歌曲、《渴望》插曲、“红太阳现象”
    第五节 对流行音乐的批判
    第六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四章 磨合、适应、调整、再发展:第二个发展高潮期的流行音乐(1993—1996年)
    第一节 流行音乐新运作机制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港台流行音乐在大陆的发展以及文化管理上的调控
    第三节 专业音乐理论工作者对流行音乐发展的关注
    第四节 MTV、排行榜的出现以及大陆流行音乐与国际间的交流
    第五节 摇滚乐的继续发展及有关流行音乐研讨会的举办
    第六节 流行音乐民族化、严肃音乐通俗化、通俗音乐高雅化
    第七节 问题与繁荣同现的流行音乐新一轮发展
    第八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五章 多样化、创新、新传媒、国际交流:流行音乐新的发展期(1997—2003年)
    第一节 流行音乐发展不稳定中的无序状态
    第二节 各种法规政策的出台以及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流行音乐民族化与“新民乐”、“新民歌”
    第四节 流行音乐高雅化的种种表现
    第五节 流行音乐的国际交流
    第六节 摇滚乐的新发展
    第七节 “韩流”在大陆的风靡
    第八节 互联网的发展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第九节 本阶段流行音乐的发展特点
第六章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及文化功能研究
    第一节 “流行音乐”的概念及其文化特征
    第二节 流行音乐文化功能研究
    第三节 音乐专业大学生对流行音乐认知态度的个案调查--兼谈专业音乐教育对流行音乐认知态度的影响
第七章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与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
    第一节 社会文化环境的构成
    第二节 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互动关系的三个方面
    第三节 对社会文化环境与流行音乐互动关系三方面的基本认识
结论
参考书目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后记

(7)传统刺绣在现代市场中的生存状态研究 ——以无锡红缘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红缘阁溯源
    一、锡山绣工会传习所时期
    二、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时期
    三、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时期
    四、红缘阁时期
第二章 红缘阁的工艺传承
    一、生存环境
    二、工艺传承环境
    三、工艺传承形式
第三章 红缘阁的市场策略
    一、经营机构
    二、营销方式
第四章 红缘阁的传播策略
    一、课程与讲座
    二、公益活动
    三、竞赛与展演
    四、媒体宣传
结语
附录一 :“红缘阁”人员简况表
附录二 :赵红育相关经营机构
附录三 :“红缘阁”公益刺绣推广活动一览表
附录四 :“精微绣”展演活动一览表
附录五 :赵红育·无锡精微绣相关宣传片一览表
附录六 :无锡精微绣主要作品一览表
附录七 :赵红育访谈
附录八 :调研期间照片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民协动态(论文提纲范文)

“第三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会议”在天津召开
潘鲁生到江西修水调研
民间艺术家作品亮相国庆招待会
“江苏非遗文化精品展示展演”亮相“江苏文化嘉年华”
“‘盏现云液’建盏精品文化艺术展”正式开展
“山花绽放·天工江南——首届长三角民间艺术节”开幕
《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示范卷编辑出版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
“大道至剪——张永忠剪纸艺术作品展”在太原开展
“2019海派玉雕艺术大展暨第十二届中国玉石雕神工奖”盛大开幕
“‘朱泾杯’长三角花灯艺术展演”举行
“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全国农民画创作展”在江西开幕
“全国女红军题材剪纸作品展”开幕
“第六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隆重开幕
“手艺成都——民间艺术展”亮相四川省图书馆
“千秋文脉传盛世——中国苏作红木文化展”在厦门举行
“全国民间皮影大汇演暨首届中国皮影文化发展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办
“重庆市民间艺术作品展”举行
“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在广州开幕
“中国漆艺中青年人才高级研修班”圆满结业
“第五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在南京开幕
“中国彩塑艺术传统与创新邀请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
“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双年展暨第四届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盛大开幕
“匠心筑梦·砥砺传承——东莞市首届民间工艺精品展”开幕
“壮丽70年·阔步新时代——全国农民画创作展巡展”在北京举行

(9)北京市区美术馆门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1章 美术馆及其门票的发展概述
    1.1 美术馆的产生及其发展分析
    1.2 门票的发展
    1.3 美术馆门票的发展状况
第2章 美术馆门票的设计要素研究
    2.1 美术馆门票设计中的视觉元素
        2.1.1 图形是美术馆门票最强烈的身份证明
        2.1.2 从单色走向多彩的美术馆门票
        2.1.3 门票文字信息中美术馆特性的体现
    2.2 美术馆门票设计中视觉信息的区域性划分
    2.3 美术馆门票的印刷工艺
    2.4 美术馆门票的材料
    2.5 美术馆门票的尺寸
    2.6 美术馆门票的纸张
第3章 美术馆门票的应用与内涵体现
    3.1 美术馆门票上的历史足迹
    3.2 透过美术馆门票看大众审美的变化
    3.3 美术馆门票成为收藏界的新星
    3.4 美术馆门票的价格与内涵
    3.5 美术馆门票是信息的重要载体
    3.6 美术馆门票是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缩影
结语
参考文献

(10)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
        一、当代手工艺的研究情况综述
        二、现代哲学的价值论转向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手工艺的价值系统分析
        二、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分析
    第四节 基本概念阐释
        一、核心价值
        二、当代手工艺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手工艺的价值体系
    第一节 手工艺的价值本体研究
        一、人的尺度:作为价值主体的“人”
        二、作为价值实现手段的“技”
        三、作为价值客体的“器”与“物”
        四、“人”、“技”、“器”之关系分析
    第二节 手工艺价值观念的流变
        一、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混融
        二、物质价值的贬低与精神价值的遮蔽
        三、精神价值的回归
第三章 中国当代背景下手工艺的价值转换
    第一节 手工艺价值转换的社会背景
        一、文化多元化价值观的建立
        二、工具理性价值观的批判
        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建构
        四、市场化的艺术背景
    第二节 手工艺价值转换的动因
        一、传统手工艺价值观的颠覆
        二、西方当代手工艺的影响
        三、消解边界的当代艺术
        四、“符号消费”的大众文化
    第三节 手工艺价值转换的形态
        一、作为“艺术家”的自我意识
        二、超越物性,开启心性
        三、技艺的悬置与符号化
第四章 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
    第一节 生命价值:体验与生成
        一、原发性的情境体验
        二、从预设到生成
    第二节 文化价值:反思与建构
        一、直面当下社会现实的反思
        二、追求前卫精神的观念性
        三、建构公共意义的对话平台
结语 文化自觉的中国当代手工艺
    一、人的自觉:“成为你自己”
    二、文化的“内生性”自觉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当代手工艺发展历程大事年表(1949-2011)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四、民族珍品亮相中华世纪坛(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器晚成[J]. 徐锦庚. 时代文学, 2017(02)
  • [2]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D]. 邵靖. 苏州大学, 2013(11)
  • [3]中国,有一座古城叫大同[J]. 聂还贵. 中国作家, 2011(20)
  • [4]博物馆资讯[J]. 本刊编辑部. 国际博物馆(中文版), 2009(03)
  • [5]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D]. 陈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1)
  • [6]1978-2003年间中国城市流行音乐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互动关系研究[D]. 王思琦. 福建师范大学, 2005(07)
  • [7]传统刺绣在现代市场中的生存状态研究 ——以无锡红缘阁为例[D]. 陈瑱.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8]民协动态[J]. 高寒. 民艺, 2020(01)
  • [9]北京市区美术馆门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陈宏伟. 河北大学, 2013(S2)
  • [10]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D]. 荆雷.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2(07)

标签:;  ;  ;  ;  ;  

中华世纪坛出现国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