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防治糖尿病足(论文文献综述)
宋品芳,周秋红,白姣姣,水润英[1](2021)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保护的最佳证据总结》文中认为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保护的最佳证据,为科学管理糖尿病足溃疡前期皮肤症状、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Cochrane Library、乔安娜布里斯格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糖尿病学会网站、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保健优化研究所网站、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网站、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中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保护的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及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由2名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指南11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1篇及专家共识3篇。经整合,最终从下肢皮肤检查、皮肤问题处理及足部保护教育3个方面形成27条最佳证据。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保护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开展规范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保护干预实践提供循证依据,对临床医护人员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汪四海,方朝晖,忻凌,方妍妍,赵进东,于东东,熊国慧,方舟,毕正,张竣玮,周鑫鑫,尹样样[2](2021)在《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内服中药核心处方模式的数据挖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研究糖尿病足住院患者隐含的内服中药处方模式,探索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录的草药,运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例采集系统软件调取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内分泌科住院并使用内服中药的糖尿病足患者726个处方的所用中药。频率和处方模式的关联规则使用SPSS Modeler 14.2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聚类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进行了分类:根据其药用草药的分类和用量,性、味、归经和功用。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使用频率的计算。结果 (1)其中性寒、性温和性平的,味甘、味辛和味苦的及归脾胃经的草药使用最频繁;(2)益气健脾药、清热除湿药、活血化瘀药被频繁地使用;(3)中药的关联分析显示,置信度最高的三组药物:红花配伍桃仁(97.6%),丹参配伍桃仁(95.7%),丹参配伍桃仁、红花(95.6%);(4)聚类分析共聚为3类,体现了处方的配伍特点:以益气健脾为基础,同时兼顾活血化瘀、清热除湿。结论糖尿病足与脾关系密切。这些处方重点为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清热除湿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3](2021)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外2型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获得了更多关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预防、诊断、监测及治疗的循证医学新证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特组织专家对原有指南进行修订, 形成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旨在及时传递重要进展, 指导临床。本指南共19章, 内容涵盖中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2型糖尿病的三级预防、糖尿病的筛查和评估、糖尿病的教育和管理、2型糖尿病综合控制目标和高血糖的治疗路径、医学营养、运动治疗和体重管理、高血糖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相关技术、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糖尿病的特殊情况、代谢综合征和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等。本指南的颁布将有助于指导和帮助临床医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综合管理, 改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
张洁,海洁,屈自如,郭岭岭,张彦彦[4](2021)在《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在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41例2型糖尿病且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将2017年1—12月入组的113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入组的128例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居家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两组均管理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的血糖指标、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得分及足部预后。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降低;SDSCA得分高于对照组,且较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末,观察组暂无4、5级患者,0~1级人数多于对照组,2~ 3级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18个月末,观察组的0~1级人数多于对照组,2~3、4~5级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8个月末,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6例患者手术治疗,1例截肢;观察组1例手术治疗,无截肢患者。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并延缓糖尿病足进展。
王爱红,肇炜博[5](2021)在《积极筛查,全面评估,分级诊治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筛查要点和诊疗策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复发率和医疗费用均较高,对患者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足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具有病情复杂、一般情况差、感染严重、预后不良等特点,临床诊治中存在筛查评估不到位、治疗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强调针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进行积极筛查,及早预防;对糖尿病足患者应全面评估,多学科分级诊治;同时探索疫情常态化下糖尿病足管理的新模式。
李楠[6](2021)在《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建立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构建“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G-TCM)”,对现有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全面汇总,为科研、临床决策快速获取指南、指南推荐意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1、顶层设计与平台搭建:成立多学科专家组,借助Spring,MyBatis,Vue,Element-UI,Redis,Elasticsearch,Flowable等软件对系统进行开发,设置数据管理、评价报告、系统管理和权限管理4个模块。专家组参照RIGHT清单条目制订指南管理原则、提取/录入字段及质量控制规范。采用AGREEⅡ工具和RIGHT清单,对中医药CPGs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进行评价。2、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收集、管理与评价:通过多渠道进行指南收集,包括(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SinoMed),(2)手工检索当当网、亚马逊和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3)搜索指南制订及发布国家级相关机构网站。采用NoteExpress软件对各数据库文献题录处理并手工查重,依据预设的纳排标准进行指南筛选。其中指南筛选、数据录入、数据标化和指南评价过程均经过培训考核,数据录入严格执行“双录+核查”规范,以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3、G-TCM系统的应用:基于本系统对糖尿病相关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总结指南推荐信息及方法学质量,并与人工检索比较,以校验平台的可靠性及功能性。[结果]G-TCM系统已上线运行,已完成对658部中医药CPGs的提取、评价工作;可实现快速获取疾病/病证相关的中医药指南信息和指南推荐的中医药疗法,包括指南方法学专家对该疗法证据级别和推荐级别的评级。用户可通过查看指南的质量和报告规范的评价结果,快速评估相关指南的质量和获取推荐意见,有利于促进指南的利用和更新。基于本平台以糖尿病为主题进行示范研究,共纳入32部CPGs,87.5%的指南关注糖尿病合并症/并发症,推荐信息中涉及方剂、中成药、针灸、中医外治法等多种中医疗法。19部指南采用循证方法进行制订,指南的证据类型多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但证据引文的年份较久远,引用研究的样本量较低,导致证据级别普遍较低。此外,纳入CPGs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质量方面,在某些领域评分较低,为指南的修订提供参考。[结论]本次研究设计、构建了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G-TCM),为临床医师、研究者、指南制(修)订以及评估人员提供一个临床指南信息快速查询和获取平台,对推进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规范化和可及性,更好指导临床实践发挥支撑作用。
宋宁[7](2021)在《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已成为患者致盲、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寻求根治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历史悠久、认识独特、诊疗方法神奇、验秘单方众多,具有简、便、验、廉等特色与优势。藏医的《四部医典》、壮医的《中国壮医学》、回医的《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均对糖尿病有丰富而精辟的记载,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但这些记载较为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甚则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而现有研究偏重民族医部分方剂的临床疗效、治疗机制,以及民族降糖药物的成分、药理等现代研究,鲜有对少数民族糖尿病经典文献的研究,未见有对少数民族医药典籍的糖尿病理论认识、常用方剂和治疗药物及其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的系统整理和探讨。因此,系统挖掘整理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典籍中的糖尿病内容,总结理论认识,凝炼前人防治经验,搜集整理其记载的防治糖尿病的方剂、药物,建立藏、壮、回医典籍文献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和药物数据库,形成体系,对于糖尿病理论的总结提升以及临床实践指导意义重大,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文献数据,以便从典籍中找到启发,丰富和提升藏、壮、回医有关糖尿病的认识,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和指导,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有效单复方及开发糖尿病民族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从医史文献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实地调研开展研究。以糖尿病作为切入点,从藏、壮、回少数民族医学的糖尿病典籍文献入手,全面搜集整理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文献,建立理论及方药数据库,梳理和总结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辨治思路,发掘经典文献中防治糖尿病的诊疗技法、常用方剂和药物、防治经验及其规律,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及其应用规律,着重原文的搜集整理,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具体方法为:1.查阅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西藏藏医药大学图书馆、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北京回民医院图书资料室等各地实体图书馆;查阅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数字方志库等电子图书馆,全面搜集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通读全文,查找其中有关糖尿病的记载、相关方剂、药物,建立数据库。纳入搜查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古代经典着作、近代现代专着、论着、综合性医书、方书、专书、本草、教科书、医案、医论、医话等。尤其是重点研读藏、壮、回医古代经典着作,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经验。2.提取相关记载内容,按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字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Word2016分别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3.系统学习藏医、壮医、回医的发展历史、理-法-方-药体系,精读《四部医典》、《中国壮医学》、《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熟悉藏、壮、回医学体系,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奠定基础。4.基于藏、壮、回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总结、挖掘、提炼各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对于《四部医典》、《回回药方》、《饮膳正要》等典籍,通过反复研读、多版本比对分析、比对期刊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尽可能使研究结果忠于原意。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药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2016对藏、壮、回医方剂的药物频数、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6.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对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的科属、来源、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总结其特点和规律。7.形成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体系。[结果]1.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近200种,通读全文,将记载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典籍共计140种(藏医30种、壮医77种、回医33种)纳入研究对象。2.从糖尿病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诊法、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方面,系统梳理了藏、壮、回医典籍文献,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3.归纳、总结、挖掘、凝炼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4.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共计215首(藏医36首、壮医121首、回医58首);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共计123种(藏药22种、壮药61种、回药40种);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结论]藏、壮、回民族医药典籍是祖国医药宝库的珍宝,记载着历代先民在与糖尿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有效方药,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均有精辟论述,为民族地区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文献浩瀚,相关记载较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理论记载较少,方药记载较多,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未能得到及时系统的挖掘整理。本研究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共140种;提取相关记载内容,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提炼藏、壮、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糖尿病方剂215首,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123种,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研究成果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大量的文献数据。但本研究在浩瀚的藏医、壮医、回医历代典籍文献中搜集零散的糖尿病记载,涉及民族较多,文献量很大,后期研究分析又基于对藏医、壮医、回医三大医学体系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从调研、文献搜集,到整理、考证、提炼、统计分析等,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加之水平有限,因此研究过程困难重重,错漏在所难免,期待后继更深入的研究。
李创[8](2021)在《基于阴阳辨证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原学及敏感抗生素分布规律探讨》文中提出目的:基于中医阴阳辨证探究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患者不同证型中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中敏感抗生素的分布规律,来指导临床诊治过程中在未得到药敏试验结果的情况下更好的经验性选用敏感抗菌药物,为中西医防治糖尿病足提供一定指导价值。方法:前瞻性的收集分析患者的相关资料,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20年01月-2021年03月收治住院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出符合的患者,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中医辨证要点、病原学培养结果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资料。首先,按照阴阳辨证方法统一进行中医证型,对分属不同证型的患者临床资料、检出的病原菌及药敏试验中敏感抗生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DFU患者分泌物培养显示,68例检出病原菌,2例无细菌,共检出84株病原菌。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20株(23.81%);前4位的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粪肠球菌(7株)、大肠埃希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革兰阳性菌32株(38.09%),革兰阴性菌52株(61.90%)。革兰阳性菌中前3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路登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中以肠杆菌最多,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药敏结果显示:84株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中,前3位为庆大霉素(71株)、环丙沙星(58株)、复方新诺明(52株);其中32株革兰阳性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分布中,前3位为万古霉素(30株)、利奈唑胺(30株)、庆大霉素(26株);52株革兰阴性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中,前3位为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50株)、美罗培南(46株)、庆大霉素(45株)。感染程度不同其病原菌种类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2.70例DFU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依次为阳证43例(占61.43%)、半阴半阳证16例(占22.86%)、阴证11例(占15.71%);中医不同辨证分型组间对比,在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病史资料(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未表现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在创面相关资料方面,创面部位、感染程度、创面面积在不同证型组间无差异,P>0.05,而在感染病原菌方面表现出组间差异,P<0.05。3.中医辨证为阳证的DFU患者中共检出48株病原菌,2例无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6株(54.17%)、革兰阴性菌22株(45.83%),前4位为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路登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半阴半阳证中共检出22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检出18株(81.82%),革兰阳性菌4株(18.18%),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证中检出1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2株(85.71%),革兰阳性菌2(14.29%),前3位为阴沟肠杆菌、摩根氏摩根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阳证组(48株病原菌)检出敏感抗生素,排在前5位的抗生素为庆大霉素(39)、环丙沙星(31)、复方新诺明(30)、万古霉素(26)、利奈唑胺(26);半阴半阳证组(22株病原菌)敏感抗生素,前5位抗生素为庆大霉素(21)、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8)、环丙沙星(17)、美罗培南(16)、头孢吡肟(16);阴证组(14株病原菌)的敏感抗生素,前5位为美罗培南(12)、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2)、亚胺培南(1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1)及庆大霉素(11)。结论:1.DFU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61.90%)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美罗培南、庆大霉素敏感性高;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8.09%),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路登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敏感性高;未见感染真菌。2.中医辨证分型以阳证最多,其次为半阴半阳证。临床实践中基于阴阳辨证的经验性抗生素选择方法如下:阴阳辨证为阳证,优先考虑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路登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的感染,抗生素优先选择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阴阳辨证为半阴半阳证,优先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具体细菌优先考虑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优先选用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阴阳辨证为阴证,优先考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主要以阴沟肠杆菌、摩根氏摩根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主,抗生素优先选择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庆大霉素。
刘潇鸽[9](2021)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糖尿病足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临床回顾性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临床中辩证分型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糖尿病足,观察常规治疗联合口服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两组间在血常规、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与症状评分之间的疗效差异,为减轻患者痛苦、减少住院费用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探索其可行性,同时对比临床各证型间与多重耐药感染差异。方法本次回顾性分析选取观察病历为2013年4月至2020年12月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住院患者中诊断主要为“2型糖尿病足”且伤口分泌物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年龄在18至85岁,符合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共212例。进行分析归纳,排除住院时间过短、临床检验资料不全和治疗过程中因心脑血管疾病去世患者后,最终选取123例,根据是否口服中药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另在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证型基础上与回顾收集资料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外科诊疗常规相结合,合并部分证型后主要分为(1)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2)湿瘀留恋,气阴两虚证(3)脾肾阳虚,脉络瘀阻证,观察组除临床常规降糖、抗感染、改善循环和局部清创换药之外加服口服中药,所用主方分别为托里消毒散合四妙勇安汤加减、补阳还五汤合生脉饮加减、金匮肾气丸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照组为临床常规治疗组,不服用中药汤剂。对以上观察组及对照组在住院治疗期间选取入院时和14±2天所查单项指标,及入院时及14±2天住院病历描述症状评分量表进行数据分析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为检验标准。结果(1)两组患者入组时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各项疗效性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2)住院治疗后两组炎症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两组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降低幅度稍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着(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存在显着差异(P<0.05)。(3)进行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对比,除空腹血糖差值外,其余各项均符合正态分布,统计发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钙素原、空腹血糖两组治疗差值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3)两组症状评分相比,在治疗前后都有所下降,但观察组评分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4)三证型组间对比不同证型之间下肢血管情况、抗菌费用、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纤维蛋白原、降钙素原均存在显着差异。治疗应各有侧重。结论1.多重耐药糖尿病足感染菌群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不同证型间菌群分布规律不存在显着差异,不同证型间是否为复合感染差异不明显。2.中药口服联合常规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糖尿病足有效,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症状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同时观察组在抗生素使用费用上花费少于对照组,能够减少临床抗生素使用,进而一定程度上减少耐药的发生和进展。第二部分:系统性评价目的为了进一步评价中医内外治在糖尿病足溃疡感染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对之前回顾性研究难以纳入的指标作为补充,故而进行Meta分析研究。方法以“糖尿病足溃疡”OR“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感染”等为关键词,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纳入标准最后得到文献14篇。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对选出的文献进行评价,使用jade评分进行文献质量的评分,并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分析软件Revman5.3进行分析。结果对相关指标进行分组分析,得出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在降低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提高创面愈合率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显着疗效。对于ABI改善作用不明显。结论联合中药内服外用能够一定程度上起协同作用加速炎症的消退。ABI无明显改善,分析其可能原因,治疗周期较短因炎症消除能够改善部分症状,而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血管状态,需要更长周期的实验以提供确实的证据。循证医学能够汇总研究结果扩大样本量,从而提供可靠性更高的结果,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
陈宗俊[10](2021)在《中医视角下Wagner0级糖尿病足患者红外热图特征初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 Wagner0 级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患者红外热图头面部、躯干正面、双手掌、双下肢及足底区域温度分布特征,为红外热成像技术(infrared thermography,IRT)应用于糖尿病高危足早期辅助诊断、病情评估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以正常组、DM组及Wagner0级DF患者(以下简称:DF0级组)三组人群红外热图的头面部、躯干正面、双手掌及双足背区域作为观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测量各组受试者ROI温度,并结合实验室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索DM患者及DF0级患者红外热图头面、躯干正面、双手掌及双足背区域温度特征。进一步以正常人、DM患者及DF0级患者红外热图的下肢正面及足底为ROI,测量各组受试者ROI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探索DM及DF0级患者红外热图下肢正面及足底的温度特征。结果:①正常组、DM组、DFO级组男性头面平均温度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躯干正面、双手掌、双下肢正面温度均值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底温度:正常组男性均值低于女性,DM组、DF0级组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男性各ROI的温度在不同组别内均呈现相同的特征,表现为头面>躯干正面>双手掌>双足背;小腿区>足背区>足踝区>足趾背区;足弓区>前足掌区>足趾掌区/足跟区。在三组间,与正常组比较,DM组、DF0级组头面温度均值升高,躯干正面温度均值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手掌、下肢正面、双足底各ROI的温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下肢而言,DM组温度升高大于2℃的ROI为足趾背区、足趾掌区、足前掌区、足跟区;DF0级温度升高大于2℃的ROI为足趾背区、足趾掌区、足前掌区、足弓区、足跟区;与DM组比较,DF0级组头面温度均值下降,躯干正面、双手掌、双下肢正面及双足底温度均值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焦温度方面,DM组下焦温度较正常组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内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③女性各ROI的温度在不同组别内呈现不同特征,正常组:躯干正面>头面>双手掌>双足背;DM组:躯干正面>头面>双手掌>双足背;DF0级组:头面>双手掌>躯干正面>双足背。三组女性下肢各ROI的温度在不同组别内均呈现相同的特征,表现为小腿区>足背区>足踝区>足趾背区;足弓区>前足掌区>足趾掌区/足跟区。在三组间,与正常组比较,DM组、DF0级组头面温度均值升高,躯干正面温度均值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手掌、下肢正面、双足底各ROI的温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对于下肢而言,DM级组温度升高大于2℃的ROI为足趾掌区、前足掌区;DF0级组女性温度升高大于2℃的ROI为足趾掌区、前足掌区、足跟区;与DM组比较,DF0级组躯干正面温度均值升高,头面、双手掌、双下肢正面及双足底温度均值升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焦温度方面,各组内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④正常组、DM组、DF0级组三组受试者的左手掌温度与右手掌温度比较、左足背温度与右足背温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不同组别男性头面、躯干正面、双手掌及双下肢正面温度基本高于女性。②正常组、DM组、DF0级组受试者的体表温度均存在着明显的温度梯度。具体表现为头面躯干、双手掌、双足背温度依次减低;下肢的温度梯度表现为小腿区>足背区>足踝区>足趾背区;足底的温度梯度表现为自足弓区向足趾、足跟两端逐渐降低。③与正常人群比较,DM、DF0级人群的热图存在特征性改变,表现为:头面、双手掌、双下肢正面及双足底温度升高。其中,DF0级组升高幅度比DM组更明显。④在下肢各分区中,足趾背区、足趾掌区、足前掌区、足弓区以及足跟区是温度升高较为明显的区域。⑤正常组、DM组、DF0级组三组受试者的双手掌、足背均呈现出良好的左右温度对称性。⑥DM男性下焦温度较正常男性下降;其余各组别受试者的三焦温度无论组间或组内比较均无差异。⑦IRT可发现Wagner0级DF的温度变化情况。
二、如何防治糖尿病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防治糖尿病足(论文提纲范文)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保护的最佳证据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
1.4 文献质量评价过程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
2.2.1 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 |
2.2.2 证据总结的质量评价结果 |
2.2.3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 |
2.2.4 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结果 |
2.3 证据汇总与描述 |
3 讨论 |
3.1 本研究证据总结形成过程科学 |
3.2 DPN患者皮肤保护的最佳证据具有适用性 |
3.2.1 下肢皮肤检查 |
3.2.2 皮肤问题的处理 |
3.2.2. 1 及时就诊 |
3.2.2. 2 足部胼胝的处理 |
3.2.2.3皮肤干燥/皲裂、瘙痒的处理 |
3.2.2. 4 糖尿病性大疱的处理 |
3.2.2. 5 足部真菌感染的处理 |
3.2.3 足部保护教育 |
4 小结 |
(2)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内服中药核心处方模式的数据挖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数据分析的预处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5)积极筛查,全面评估,分级诊治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筛查要点和诊疗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积极筛查,预防为先 |
1.1 高危足筛查的重点 |
1.2 高危足患者的健康宣教 |
2 全面评估,分级诊治 |
2.1 DF的全面评估 |
2.2 分级诊疗模式下DFU的规范诊治 |
(6)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建立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构建 |
1 顶层设计及关键技术 |
2 G-TCM功能模块设计 |
3 字段设置 |
4 指南库效果展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收集、管理与评价 |
1 指南收集与信息提取 |
2 数据录入与管理 |
3 指南评价 |
4 质量控制 |
5 G-TCM工作进度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数据库应用示范研究—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及质量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引文和证据类型的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导论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藏医论治糖尿病 |
一、藏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
二、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五、藏医防治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壮医论治糖尿病 |
一、壮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
二、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三、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五、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六、壮医辨治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回医论治糖尿病 |
一、回医糖尿病探源溯流 |
二、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四、回医防治糖尿病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小结 |
第二部分 藏医、壮医和回医典籍中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章 藏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材料 |
一、藏医经典着作 |
二、藏医其他着作 |
第三节 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
三、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藏族医学分布 |
二、藏族糖尿病患病率 |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四、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五、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六、藏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
七、藏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八、藏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
九、藏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
十、藏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
十一、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
十二、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
十三、藏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壮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材料 |
一、壮医经典着作 |
二、壮医其他着作 |
第三节 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
三、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壮族医学分布 |
二、壮族地区地理气候特点 |
三、壮族糖尿病患病率 |
四、壮族地区糖尿病历史发展脉络 |
五、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六、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七、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八、壮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
九、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十、壮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
十一、壮医糖尿病的特色治疗方法 |
十二、壮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
十三、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
十四、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
十五、壮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回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
第一节 目的 |
第二节 材料 |
一、回医经典着作 |
二、回医其他着作 |
第三节 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
三、统计分析 |
第四节 结果 |
一、回族医学分布 |
二、回族糖尿病患病率 |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
四、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五、回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
六、回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
七、回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
八、回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
九、回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
十、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
十一、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
十二、回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
第五节 讨论 |
第六节 结论 |
本章参考文献 |
结语与展望 |
附录 |
附录1 藏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
附录2 壮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
附录3 回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
附录4 藏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
附录5 壮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
附录6 回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基于阴阳辨证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原学及敏感抗生素分布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一、文献综述 |
中医综述 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资料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西医综述 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二、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多重耐药菌感染糖尿病足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回顾性分析 |
1.研究目的 |
2.纳入对象 |
3.病历选择 |
4.研究方法及统计方法 |
5.干预治疗 |
6.观察指标 |
7.临床研究结果 |
8.讨论 |
研究二 系统性评价 |
1.资料与方法 |
2.研究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概况与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中医视角下Wagner0级糖尿病足患者红外热图特征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Wagner0级糖尿病足的中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
1 病名溯源 |
2 病因病机 |
2.1 病因 |
2.2 病机 |
3 临床表现 |
4 治疗 |
4.1 中医内治法 |
4.2 中医外治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浅谈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早期诊断Wagner0级糖尿病足的策略 |
1 糖尿病足早期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
2 红外热成像技术概述 |
3 健康人足部红外热图特征 |
4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Wagner0级糖尿病足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 |
4.1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方面 |
4.2 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方面 |
4.3 糖尿病足的预测及破溃风险评估 |
5 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的策略 |
5.1 基于冷负荷激发试验的动态采图策略 |
5.2 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的热图解读策略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受试者分组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临床资料采集 |
2.2 观察指标 |
2.3 研究质量控制 |
3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关于161例受试者头面、躯干正面、三焦及四末的温度特征 |
4.2 关于89例受试者下肢正面及足底各分区的温度特征 |
5 讨论 |
5.1 关于受试者年龄与红外热图温度变化关系的讨论 |
5.2 关于正常人红外热图温度特征的讨论 |
5.3 关于DM、DF0级患者“四末温度升高”热图特征的讨论 |
5.4 关于DM、DF0级患者“头面温度升高”热图特征的讨论 |
5.5 关于受试者红外热图三焦温度差异的讨论 |
6 结语 |
6.1 结论 |
6.2 创新性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如何防治糖尿病足(论文参考文献)
-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皮肤保护的最佳证据总结[J]. 宋品芳,周秋红,白姣姣,水润英. 上海护理, 2021(12)
- [2]糖尿病足住院患者内服中药核心处方模式的数据挖掘研究[J]. 汪四海,方朝晖,忻凌,方妍妍,赵进东,于东东,熊国慧,方舟,毕正,张竣玮,周鑫鑫,尹样样.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21(05)
- [3]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05)
- [4]专科护士主导的糖尿病足Wagner分级居家随访管理在Wagner 0级糖尿病足患者中的应用[J]. 张洁,海洁,屈自如,郭岭岭,张彦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20)
- [5]积极筛查,全面评估,分级诊治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筛查要点和诊疗策略探讨[J]. 王爱红,肇炜博. 中国全科医学, 2021(24)
- [6]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库的建立与应用[D]. 李楠.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D]. 宋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8]基于阴阳辨证的糖尿病足溃疡病原学及敏感抗生素分布规律探讨[D]. 李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9]多重耐药菌感染糖尿病足辨证论治临床疗效的回顾性分析[D]. 刘潇鸽.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中医视角下Wagner0级糖尿病足患者红外热图特征初探[D]. 陈宗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标签: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足溃疡论文;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论文; 中医论文; 四部医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