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钾肥勘探前景图 (1:4,000,000) 指导手册 (1976)

全国钾肥勘探前景图 (1:4,000,000) 指导手册 (1976)

一、全国钾盐找矿远景图(1:400万)说明书(1976)(论文文献综述)

马厚明,赖志坚,鄢新华,廖绍平,田立明[1](2021)在《江西吉泰盆地卤水锂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远景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吉泰盆地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面积4550km2。构造上属于华南褶皱系赣西南坳陷之大湖山芙蓉山隆断束与吉安凹陷的交接部位,主要沉积一套白垩系红色碎屑岩建造夹含膏盐层和卤水。基于对已知泰和县梅岗卤水锂矿地质特征、钻探成果和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研究,认为白垩系周田组第三段、第四段碎屑岩Li最富集, Li主要还是地层同生富集引起,是本区卤水锂矿主要矿源层。结合吉泰盆地1:20万化探数据和值夏幅1:5万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圈定以梅岗锂高富集区为核心的4处远景区,在吉泰盆地赣江两岸白垩系和第四系分布8个锂富集区,表明吉泰盆地具有良好的寻找卤水锂矿远景。

郑绵平,张永生,刘喜方,齐文,孔凡晶,乜贞,贾沁贤,卜令忠,侯献华,王海雷,张震,孔维刚,林勇杰[2](2016)在《中国盐湖科学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与展望》文中提出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分布于北半球盐湖带欧亚盐湖亚带东部,主要分布在现代降水量<500mm/a的范围内。本文对中国盐湖科学技术60年来取得的若干进展进行初步梳理。1.在盐湖沉积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方面:提出了各种盐类矿物的古气候转换指标。柴达木西部-塔里木东部氯化物型-硫酸盐型沉积区为我国第四纪以来干旱成盐中心,历经了6次以上的向外干旱(成盐)扩张期;提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晚期存在5次泛湖高湖面;2.在盐湖成矿与成盐成钾理论研究方面:首编青藏高原湖泊水化学分带图(1/250万),揭示了青藏高原盐湖水化学类型由南往北、由碳酸盐-氯化物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应成盐成矿专属性;发现几个大型陆相钾盐矿床,提出了高山深盆成盐模式、链式多级中浅盐湖成矿模式、多级湖盆深盆成盐模式、砂砾型含钾卤水成矿模式以及"隔代承袭成钾"等新认识,建立和发展了"陆相成钾"理论认识;发现青海大柴旦湖钠硼解石-柱硼镁石矿床、西藏扎仓茶卡柱硼镁石-库水硼镁石矿床、聂尔错库水硼镁石矿床等新类型镁硼酸盐(锂)矿床,进而提出冷冻稀释成硼理论新认识。3.自主研发出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生产氯化钾自控系统,使察尔汗盐湖钾盐达到300万吨/年KCl产量,形成了名牌钾肥产品。成功研发了罗布泊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建成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装置,2015年产量达160万吨,以上为我国钾肥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自主研发的"冬储卤-冷冻-日晒-分离-盐梯度太阳池积热沉锂"创新技术支撑下,在西藏高原海拔4421米的扎布耶盐湖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锂盐产业,也是我国首条年产5000吨碳酸锂的盐湖提锂基地。4.根据盐水域发育大面积杜氏藻等嗜盐菌藻、盐沼带和盐碱地繁衍多种盐生植物的盐境生态特点,提出"盐湖农业"("盐土农业")农业新概念,发展盐境绿色产业提供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最后,为今后盐类科学发展方向,提出了深绿科技与产业研发方向,随着盐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新的边缘交叉学科盐类学(Salinology)的发展和日臻完善。

龚大兴[3](2016)在《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文中指出钾盐是保障国家经济稳定、战略安全的重要紧缺资源,我国已探明钾盐资源相对13亿人口大国需求而言乃杯水车薪。中国大陆是由多个小陆块及其间的造山带镶嵌而成,且经历了多期离散、拼合构造旋回。这种由相对不稳定的小陆块组成的构造背景决定了我国古代蒸发盆地成盐、成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找钾难度较大,也给成盐聚钾成因模式的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现代地质学的发展,有必要将层序地层学、沉积地球化学、盐类地球化学、旋回地层学等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引入到钾盐矿床的研究中。四川盆地是具有三维空间的地貌盆地,也是具有“四维空间”即包括地质历史时间概念和沉积建造在内的沉积盆地,是在扬子克拉通台地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复合型或叠合型盆地。盆内中、下三叠统是一套浅海台地—蒸发岩台地沉积,一直都是中国找钾的重要层位。长期以来,由于油气、富钾卤水、石膏、杂卤石和盐矿等资源的勘探开发,关于四川盆地三叠系含盐层的研究取得了较深入的认识,涉及蒸发岩的生成模式和成盐机理、古地理环境、盐盆地的分布、岩系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盐类矿物组合及富钾卤水成因等多个方面。但盆内尚未发现固态钾盐矿床,基础资料虽多,但不同的资料,不同的区块,层位划分体系不同,对象及目的层位不一致,成盐期次划分紊乱。富钾卤水及杂卤石是否能作为三叠系成钾的指示,以及是否存在海相固态钾盐沉积等方面仍然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主要含盐构造野外勘查、采样分析;室内大量钻井资料的对比整理;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方法综合研究,得到了如下几点认识:1、在详细研究盆地三叠系基干剖面(合川沥鼻峡剖面,渠县农乐剖面)及钻井剖面(长平3井,广参2井)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对比找钾老井,盆内最新的盐/钾井、油/气井资料,统一了不同资料、不同区块的层位划分。认为四川盆地三叠纪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6个成盐期:嘉陵江组二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2-2),嘉陵江组四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4-2),嘉陵江组五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1j5-2)雷口坡组一段第一亚段沉积期(T2l1-1)(川东地区雷口坡组名为巴东组),雷口坡组一段第三亚段沉积期(T2l1-3),雷口坡组三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2l3-2)以及雷口坡组四段第二亚段沉积期(T2l4-2)。空间上可以划分为五个成盐区:川东成盐区,川北成盐区,川西成盐区,川西南成盐区及川中成盐区,19个次级含盐构造(盐盆地)。受四川盆地及周缘古陆构造活动的影响,成盐盆地表现出逐渐向西迁移的演化过程。2、通过对四川盆地典型剖面的野外观察,根据岩相组合特征、沉积构造、室内薄片鉴定等研究,建立了沉积相识别标志,划分了典型盐、钾钻井的沉积相类型。认为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整体属于浅水碳酸盐岩—蒸发岩台地。根据典型剖面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岩性组合,可划分为18种成因类型,分别形成于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等3种主要的沉积相,6种沉积亚相及13种沉积微相。进一步通过四川盆地含盐层的时空分布特点,侧重于蒸发成盐过程中亚相及成盐微相的分布,编制了主要成盐期的岩相古地理图件,认为沉积相带多具有环状分布特征,盐湖微相通常处于核心位置,属于典型的“牛眼式”成盐模型,各成盐期均具有一个或多个咸化中心,古地理特征有利于成钾。3、本文将旋回地层学领域的最新进展:碳酸盐岩台地高频沉积旋回的识别方法及古相对海平面变化趋势重建,运用于四川盆地含盐剖面进行实践。利用保留在自然伽玛测井数据中的旋回响应特征,模拟了台地高频沉积旋回叠加样式,反演了四川盆地早中三叠世古海平面变化趋势,讨论了典型含盐剖面的咸化过程,提出碳酸盐岩台地在海平面快速下降期或海退初期,一般不会形成盐类矿产;持续振荡的水体环境往往只能形成白云岩+石膏+少量岩盐层的组合;只有在海退的中晚期,台地长期处于低水位环境,才有可能出现石膏+岩盐+含钾矿物的组合,具备成钾潜力。并认为,蒸发岩台地含盐剖面中的富钾层段在地层沉积记录中保留着某些响应特征,研究这些旋回响应机制,可以快速锁定有利的成盐聚钾期,聚焦富钾层段,丰富了地球物理方法找钾的手段。4、在四川盆地含盐层时空分布,空间演化过程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含盐层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古地理条件、古气候背景,对四川盆地主要含盐构造,不同成盐期的成钾条件进行了评价。认为四川盆地具有3个有利的成钾时期,包括嘉四2(T1j4-2),嘉五2雷一1(T1j5-2T2l1-1)及雷四2(T2l4-2)。4个有利的成钾构造,长寿双龙构造、宣汉盐盆黄金口构造、南充构造及邛崃平落坝构造。成盐聚钾过程与海平面长时期处于较低水平,卤水在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持续咸化浓缩有关。沉积相带多呈环带状分布,以盐湖微相为核心,成因模式属于“潮上带牛眼式干化小型盐盆(湖)成盐聚钾”。以事件成钾的观点讨论了四川盆地出现成钾事件的可能,认为:嘉四2(T1j4-2)时期的长寿双龙构造、嘉五2雷一1(T1j5-2T2l1-1)时期的宣汉盐盆黄金口构造、南充盐盆及雷四2(T2l4-2)时期的成都盐盆平落坝构造具备出现成钾事件的条件。

曾永耀[4](2015)在《北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侏罗纪磁性地层年代序列与成盐条件研究》文中认为中、晚侏罗世随着冈瓦纳大陆的裂解、北大西洋的开启以及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特提斯构造域从湿润气候转变为干旱气候,致使中亚的卡拉库姆、阿姆河盆地沉积了晚侏罗世巨型海相钾盐矿床。羌塘盆地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东段,毗邻卡拉库木盆地和阿姆河盆地,是中国侏罗纪海相地层分布最广的地区。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区域地质填图、油气和盐湖资源调查项目的实施,在北羌塘盆地侏罗纪地层中发现大量石膏层、石膏丘露头,特别最近还在北羌塘盆地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富含钾、钠异常的地表盐泉这一重要的找钾盐线索。然而,由于高寒缺氧、自然条件恶劣,羌塘盆地的研究程度相对较低,迄今为止在北羌塘盆地侏罗系中未发现钾盐矿床,特别是对其蒸发岩形成的时代、气候、物源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等方面都没有开展过系统的研究。本文以侏罗纪特提斯构造域成盐(成钾)背景为切入点,以控制成盐(成钾)的构造-岩相古地理-气候-物源等关键因素为主线,在北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选取完整出露侏罗纪地层的雁石坪剖面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侏罗纪雁石坪剖面的高分辨率古地磁测年,结合古生物宏观年代,建立羌塘盆地侏罗纪精细磁性地层年代序列;然后在精细磁性地层年代控制下,一方面通过分析雁石坪剖面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恢复该地区侏罗纪海平面变化,并通过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来揭示侏罗纪雁石坪地区海平面变化的主控因素;另一方面通过分析雁石坪剖面古气候代用指标(CaCO3、SO42-、Cl-、赤铁矿、针铁矿和磁化率),恢复羌塘盆地侏罗纪古气候演化序列并捕获干旱事件。在此基础上,依据古气候演化获取的干旱层位、海平面变化所揭示的海退背景、沉积相分析所识别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潮坪相沉积环境和K+、Na+、Cl-离子等物源指标变化特征所指示的物源条件,综合分析北羌塘盆地侏罗系最有利于成盐(成钾)的层位,为今后研究羌塘盆地成盐(成钾)的潜力和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通过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结合古生物化石年代,建立了羌塘盆地雁石坪剖面的磁性地层年代序列:即雀莫错组的古地磁年代为>171.2-165.5 Ma,属中侏罗世阿连期-早卡洛期(Aalenian-Early Callovian);布曲组的古地磁年代为165.5-163.9 Ma,属中侏罗世卡洛期(Callovian);夏里组的古地磁年代为163.9-160.2 Ma,属中、晚侏罗世卡洛期-牛津期(Callovian-Oxfordian);索瓦组的古地磁年代为160.2-157.6 Ma,属晚侏罗世晚牛津期(Late Oxfordian);雪山组<157.6 Ma。(2)通过分析雁石坪剖面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恢复了中、晚侏罗世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的海平面变化,揭示出羌塘盆地侏罗纪雁石坪地区经历了二次大规模的海侵和二次大规模的海退过程,同时通过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表明雁石坪地区海平面变化受控于全球海平面变化。(3)获得了羌塘盆地侏罗纪古气候变化序列:雀莫错组以较低含量的CaCO3、SO42-、Cl-、赤铁矿和较高含量的针铁矿、磁化率为主要特征,指示雀莫错组气候相对湿润;布曲组以最高含量的CaCO3、磁化率,次高含量的SO42-、Cl-、赤铁矿和次低含量的针铁矿为主要特征,指示布曲组气候为半湿润-半干旱;夏里组下段以较低含量的CaCO3、SO42-、Cl-,中等含量的赤铁矿和最高含量的针铁矿为主要特征,指示夏里组下段气候相对湿润;夏里组上段以最高含量的SO42-、Cl-、赤铁矿,次高含量的CaCO3,最低含量的针铁矿、磁化率为主要特征,同时Ca2+-SO42-离子相关系数从夏里组下段的0.2706递增到上段的0.985、Na+-Cl-离子相关系数从下段的0.146递增到上段的0.8974,共同指示夏里组上段气候相对干旱;索瓦组以中等含量的CaCO3、SO42-、Cl-、针铁矿、磁化率,最低含量的赤铁矿为主要特征,指示索瓦组气候相对湿润。(4)综合分析构造(侏罗纪羌塘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坳陷盆地)、气候(夏里组上段为干旱气候)、岩相古地理(夏里组上段为海退导致的半封闭潮坪环境)和物源(夏里组上段K+、Na+和Cl-含量持续大幅度增加)条件,表明羌塘盆地晚侏罗世夏里组上段具备良好的成盐(成钾)条件,同时夏里组上段Na+-Cl-离子相关系数(R=0.8974)大于K+-Cl-离子相关系数(R=0.7269),表明夏里组上段成钠盐比成钾盐的可能性更大。(5)通过与中亚阿姆河盆地的构造、物源、古气候、岩相古地理条件以及含盐地层的对比,表明晚侏罗世羌塘盆地和阿姆河盆地具有相似的成盐(成钾)条件,这也进一步揭示了晚侏罗世夏里组上段是羌塘盆地可能成盐(成钾)的最佳层位。

潘佳秋[5](2015)在《羌塘盆地中—晚侏罗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文中认为我国目前钾资源存在严重缺口,而海相成钾是钾盐矿床的主要形式。羌塘盆地作为我国侏罗纪海相地层最为发育的地区,并与中亚卡拉库姆盆地侏罗纪大型钾盐矿床处于同一构造域。因此,侏罗纪羌塘盆地是否具有成盐成钾条件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羌塘盆地北部雁石坪地区侏罗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在精细磁性地层年代控制下,利用高分辨率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手段,恢复了中-晚侏罗世研究区古气候和海平面演变过程以及物质补给等特征,并结合研究区中-晚侏罗世古地理与构造背景,探讨了羌塘盆地侏罗系成盐成钾潜力和可能的最佳层位。这不仅为研究区古气候重建或数值模拟提供了基础资料,而且为下一步该盆地侏罗系成钾条件研究、资源评价和钾盐勘探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1.通过岩性、沉积相、CaCO3含量以及全岩Fe/Mn比值反演了中-晚侏罗世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经历了浅-深-浅-深-浅的两次完整海侵海退过程:雀莫错组为三角洲和潮坪沉积的杂色碎屑岩为主,CaCO3含量相对较低,全岩Fe/Mn值相对较高;布曲组以泥晶灰岩、生物灰岩夹少量粉砂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CaCO3含量急剧增加(达到最大值),全岩Fe/Mn值迅速降低(达到最小值);夏里组为潮坪环境以杂色细粒碎屑岩为主、夹石膏层和少量灰岩沉积,CaCO3含量低,全岩Fe/Mn值明显增大;索瓦组属碳酸盐台地相的主要以泥灰岩、生物灰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CaCO3含量明显升高,全岩Fe/Mn值明显降低。2.通过酸不溶组分元素比值Na2O/Al2O3、Na2O/K2O和化学风化指数CIA的变化研究,认为研究区中-晚侏罗世古气候经历了相对湿润-干旱-湿润-干旱-湿润的变化过程。即雀莫错组Na2O/Al2O3与Na2O/K2O相对较低,CIA值相对较高,说明化学风化作用较强、气候相对湿润;布曲组Na2O/Al2o3与Na2o/K2o较高、CIA值较低,说明化学风化作用较低、气候相对干旱;夏里组下部Na2O/AL2O3与Na2O/K2O值低、CIA值较高,说明化学风化作用相对加强、气候相对湿润;夏里组上部Na2O/Al2O3与Na2O/K2O相对增高、CIA值相对降低,说明化学风化作用强度降低、气候干旱;索瓦组Na2O/Al2O3与Na2O/K2O值低、CIA值高,说明化学风化作用较强、气候相对湿润。3.通过稀土元素不同赋存状态对反演古环境与示踪物源研究,发现酸溶组分稀土元素中Ce/Ce*与CIA值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即Ce/Ce*越大,CIA越小;反之,Ce/Ce*越小,CIA越大。因此,提出酸溶组分稀土元素Ce/Ce*可作为示踪古气候的良好代用指标,即Ce/Ce*越大,化学风化作用相对低、古气候相对干旱。反之,Ce/Ce*越小,化学风化作用相对强、古气候相对湿润。4.羌塘盆地中-晚侏罗统可溶态K+和Na+含量仅在夏里组出现高值,尤其在夏里组上部含量达到最高值,表明夏里组上部是钾盐形成物质补给相对丰富的时段。结合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古地理和古气候,认为羌塘盆地晚侏罗世早期夏里组上部地层是可能成盐成钾潜力的最佳层位。

宣之强[6](2013)在《中国找钾历程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人开始重视钾盐,可以从中国盐矿地质奠基人袁见齐先生在1946年发表的"西北盐矿概论"一文祘起、已有67年。袁先生文中提出:在茶卡盐湖母液中,已证明钾之存在,但成分多寡,尚未测定,能否利用,亦为可必?查钾为制钾肥、炸药之重要原料,吾国尚末大量发现,尤宜特别注意。中国找钾历程,可划分为三大阶段。即:1946-1977年为第一阶段,1978-1999年为第二阶段,2000-2013年为第三阶段。

郑绵平,张震,张永生,刘喜方,尹宏伟[7](2012)在《我国钾盐找矿规律新认识和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钾盐矿床成钾特征,总结出了我国海、陆相成盐盆地和成盐成钾特性:成盐具有多期性、成盐时代差异性、成盐作用迁聚性、物质成分多样性、后期盐盆地的变动性和多液态矿的特点;厘定了3个盐类成矿域和1个成矿带;提出了我国找钾策略——以海相蒸发盐盆地为主攻方向、兼探陆相盐湖及含钾地下卤水;提出了我国主要的古代盐盆地多产于"准克拉通(陆块)",特别是海相盐盆地均发育于前寒武纪为基底的陆块中,以及钾盐沉积于构造稳定区中相对活动的亚稳定区和在构造亚稳定区中聚集于相对稳定区的新认识;发展了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找钾理论认识,有效地推动了油钾兼探工作。发现滇西南—羌北中上侏罗统若干钾盐显示,特别是指导和部署滇西南深部侏罗纪找钾,并取得超常规的进展;进一步缩小陕北奥陶系找钾包围圈;引领"油钾兼探"实施,实现了塔里木盆地库车凹陷古近系找钾的重大实质性进展;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发现新的早第四纪富钾层位;指导和取得青藏高原特种盐湖综合找锂、钾和评价的重要进展,新发现一批大中型锂、钾特种盐湖(特别是多格错仁大型锂、硼(钾)盐湖)和取得综合利用工艺新进展。

文军[8](2012)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雅西措群含盐层系的沉积特征研究》文中提出可可西里地区渐新统雅西措群地层中广泛发育蒸发盐、膏盐岩,多层系、厚度巨大。错仁德加盆地和沱沱河盆地是可可西里地区雅西措群分布较厚的两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渐新世时期,这两个盆地属内陆干盐湖成盐体系,沉积环境有利于钾盐沉积成矿。本文通过对盆地内典型剖面进行沉积特征研究,结合室内薄片鉴定与统计,研究了盆地内雅西措群含盐层系的砂岩成分,对比其在两个盆地内的异同点,并分析物源,推测含盐湖盆中心,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错仁德加盆地含盐层系主要分布于现今错仁德加湖—秀水河一线,岩盐集中发育于渐新统雅西措群中上部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中;在君日玛塔玛、诺日加玉、巴音敦日阿玛、查日加那及贡冒日玛以北出露最好;已发现的盐矿点有位于错仁德加湖南东的诺日加玉盐矿点和位于马鞍山盐湖南西缘的君日玛塔玛、查日加那盐矿点。沱沱河盆地含盐层系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乡以东雅西措湖一带及东南布查湖—盖巴些尕(通天河岸)—宰玛日阿火一带盐矿点全部产于杂色含盐层系中;截止2012年已发现的盐矿点有布查湖、巴音茶尔根、采白加钦涌、边根成阿曲、俄果压玛加。2、错仁德加盆地含盐层系以紫红色为主色调。岩性组合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间夹有大量石膏层,属内陆湖相沉积;沱沱河盆地含盐层系为杂色,由以黄绿色为主色调,间夹紫红色、灰黑色、灰绿色等。岩性组合为:泥岩-粉砂岩-碳酸盐岩,间夹大量石膏层,亦属内陆湖相沉积。3、根据盆地内含盐层系的典型剖面研究,贡冒日玛剖面和通天河剖面湖相含盐层系均中可识别出三种沉积亚相:滨湖亚相、浅湖亚相及湖心亚相,其中湖心亚相为干盐湖沉积。从垂向上看,两个盆地含盐层系均可识别出三套高频“干—湿”旋回。值得一提的是,在错仁德加盆地,干盐湖沉积期石膏层厚度较大,并且发现有相对湿润期形成的大量碎屑岩沉积。4、根据砂岩碎屑成分分析,结合古流向分析,错仁德加盆地雅西措群岩石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碎屑以沉积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为主,少量火山岩,古水流都指向东北,推断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南部的白日榨加造山带,剥蚀地层主要为二叠—三叠纪地层。沱沱河盆地雅西措群岩石类型为岩屑石英砂岩,碎屑以沉积岩岩屑和变质岩岩屑为主,火山岩占有一定的比例,古水流仍然指示东北,推断物源来自南部的唐古拉造山带,剥蚀地层除二叠—三叠纪地层之外,还包括石炭—二叠纪的西金乌兰群。5、雅西措群沉积期错仁德加盆地含盐湖盆中心出现在今贡冒日玛山至秀水河一带,在近东西向分布的长约200km范围内,沉积厚度最大,最大达400m。沱沱河盆地含盐湖盆中心在雅西措湖至通天河岸北一带,尤其是布查湖附近。含盐湖盆中心与盆地内已知盐矿点的分布一致。

周博[9](2011)在《中国钾盐发展史》文中提出基于人类自身对盐的需要,盐矿成为人们认识最早、勘查和开发利用最早的矿产,其历史悠久。对盐矿的认识,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其勘查和开发利用,完全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规律。因盐史资料浩瀚,本文仅扼要阐述。

徐国端[10](2010)在《青海祁漫塔格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文中指出青海祁漫塔格铁-铜-铅-锌-钨-锡-金-钴多金属成矿带是我国西部秦(岭)-祁(连)-昆(仑)一级成矿带(亦称中央成矿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近年来在地质找矿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资源潜力巨大。因此,该成矿带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矿规律的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青海祁漫塔格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紧密结合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祁漫塔格地区成矿条件研究与找矿靶区优选”(项目编码:1212010818091)项目选题,针对研究区地质研究程度低、矿床类型多、成矿作用复杂的现状,以祁漫塔格成矿带典型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矿床解剖和细致研究,应用岩石学和微量元素、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及数理统计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从广度和深度为找矿靶区优选和西部高寒荒漠地区找矿靶区快速评价技术组合探索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取得以下的主要成果和认识:(1)厘定了该成矿带典型矿床的矿床类型,建立了构造-岩浆活动演化与矿床关系模式。在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典型矿床的控矿因素及其成因,认为该区是多矿床类型、多成矿系统复合叠加的多金属成矿带,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寻找喷流沉积型-岩浆热液叠加型铜钴多金属矿床、矽卡岩-斑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和造山带型金矿床的良好前景;肯德可克矿床属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叠加复合型铁钴多金属矿床,卡尔却卡矿床属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四角羊沟矿床属矽卡岩型铅锌矿床,虎头崖矿床属矽卡岩型铜铅锌银矿床。结合构造-岩浆演化过程,建立了构造-岩浆活动演化与各类矿床关系模式。(2)系统总结了典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在矿床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岩石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数理统计分析等方面总结了四个典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除肯德可克地区闪长岩(SiO2 62.30%)外,其它成矿岩体均为典型酸性钙碱性花岗岩(SiO2≥65%;里特曼指数σ:0.57-2.16);稀土配分模式属铕亏损-轻稀土富集型(δEu:0.56-0.76),表现出S型花岗岩和造山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分配模式显示,除矿石∑REE明显偏低与岩体和围岩有明显分离外,与岩体和围岩分配模式相似,反映了其成矿作用与岩体、围岩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岩体为主要的成矿地质体;微量元素特征对比显示肯德可克、卡尔却卡矿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内接触带有利于成矿元素富集,而虎头崖矿床的外接触带有利于成矿元素富集。(3)同位素示踪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通过典型矿床矿石铅同位素特征分析,发现矿石铅同位素组成以岩浆作用有关的幔源铅与壳源铅相混合的造山带铅为特征,认为成矿物质在成矿过程中受到多源混染的强烈影响,幔源物质可能参与了成矿作用,成矿过程伴随有强烈的火山活动;通过硫同位素特征研究,硫同位素组成较分散(-3.08‰-12.23‰)。其中卡尔却卡、四角羊沟矿床634S集中于4.37‰-6.39‰之间,反映了硫主要来源于成矿岩体。(4)典型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特征反映成矿流体来源以岩浆水为主,矿床的形成是两种成矿流体发生混合作用的产物。矿物流体包裹体形态不规则,大小悬殊(4gm-46μm),均一温度、盐度范围大(89℃~344℃;0.71~42.4.wt%NaClequiv),流体密度范围较大(0.651 g/cm3-1.033g/cm3)。这一特征显示出成矿过程中存在两种成矿流体:高盐度-中高温度-高密度流体与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反映了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并有加热的大气降水加入,显示出该类矿床成矿热液的共性特点。(5)提出该区处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东昆仑造山带之间的多期复合造山带成矿构造背景的新认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祈漫塔格地区未出现有明显的俯冲带岛弧、深海沟和弧前弧后盆地等板块空间结构序列,在总体构造格架上为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东昆仑造山带之间的多期复合造山带。(6)划分了5个成矿亚带,并提出其找矿前景。在研究该区构造演化的基础上,依据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床类型的差异,编制了祁漫塔格地区(青海段)的(三级)矿化分区图,共圈出五个成矿亚带:①滩北雪峰加里东隆起区W-Sn-Au-Cu成矿亚带;②祁漫塔格前山加里东—印支叠加复合坳陷区Fe-Cu多金属成矿亚带;③祁漫塔格前山印支造山隆起区Cu-Mo多金属成矿亚带;④那棱格勒河坳陷区Fe多金属成矿亚带;⑤祁漫塔格后山加里东一印支叠加复合隆起区Cu-W-Sn多金属成矿亚带。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亚带的找矿类型与找矿前景。

二、全国钾盐找矿远景图(1:400万)说明书(1976)(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钾盐找矿远景图(1:400万)说明书(1976)(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吉泰盆地卤水锂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远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1.1 区域地质特征
    1.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 泰和县梅岗卤水锂矿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2.1 梅岗卤水锂矿床特征
    2.2 梅岗卤水锂矿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2.3 矿床成因分析
3 吉泰盆地锂地球化学特征及远景分析
    3.1 吉泰盆地锂地球化学特征
    3.2 值夏幅锂的空间分布
    3.3 元素在地质单元中的分配特征
    3.4 远景分析
4 结论

(3)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四川盆地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性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构造演化
    2.3 区域地层
第3章 含盐层的时空分布
    3.1 次级含盐构造
        3.1.1 含盐构造的划分
        3.1.2 典型含盐构造
    3.2 成盐时间序列
    3.3 岩盐空间分布
    3.4 含盐构造的演化过程
第4章 含盐层盐类矿物类型
    4.1 岩盐类型及特征
    4.2 杂卤石类型及特征
    4.3 硬石膏类型及特征
第5章 含盐层沉积环境
    5.1 典型剖面概述
        5.1.1 合川沥鼻峡剖面(PM-1)
        5.1.2 渠县农乐剖面(PM-2)
        5.1.3 广安广参2井剖面
    5.2 含盐剖面类型
        5.2.1 韵律结构
        5.2.2 含盐剖面类型
    5.3 沉积相类型
        5.3.1 开阔台地相
        5.3.2 局限台地相
        5.3.3 蒸发台地相
    5.4 古地理特征
        5.4.1 古纬度与古气候
        5.4.2 古地理特征
        5.4.3 成盐期岩相古地理
第6章 含盐层地球化学特征
    6.1 卤水地球化学特征
        6.1.1 含盐构造盐溶卤水
        6.1.2 地表盐泉水
    6.2 岩盐地球化学特征
    6.3 岩盐氯同位素特征
第7章 含盐层地球物理特征
    7.1 测井识别标志
    7.2 富钾层段的测井响应
        7.2.1 原理和方法
        7.2.2 高频沉积旋回的识别
        7.2.3 古海平面变化趋势及富钾层段的响应
第8章 成盐模式、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
    8.1 成钾条件分析
        8.1.1 典型杂卤石剖面的成钾指示
        8.1.2 有利成钾时期
        8.1.3 有利成钾位置
    8.2 蒸发成盐模式与成钾事件
        8.2.1 成盐聚钾模式及成因机制
        8.2.2 成钾事件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图

(4)北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侏罗纪磁性地层年代序列与成盐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钾盐研究现状
        1.2.1 国外钾盐研究现状
        1.2.2 国内钾盐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羌塘盆地研究历史及现状
        1.3.1 羌塘盆地侏罗纪地层学研究
        1.3.2 羌塘盆地侏罗纪古环境研究
    1.4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内容
        1.5.3 论文创新点
        1.5.4 论文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侏罗系雁石坪剖面
    2.1 区域地质背景
        2.1.1 大地构造位置及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2.1.2 羌塘盆地岩浆岩
        2.1.3 羌塘盆地地层
    2.2 雁石坪剖面
        2.2.1 雀莫错组
        2.2.2 布曲组
        2.2.3 夏里组
        2.2.4 索瓦组
        2.2.5 雪山组
    2.3 雁石坪剖面沉积相
        2.3.1 潮坪相
        2.3.2 三角洲相
        2.3.3 碳酸盐台地相
第三章 羌塘盆地雁石坪剖面磁性地层年代序列
    3.1 古地磁学基本原理
    3.2 雁石坪剖面岩石磁学与退磁分析
        3.2.1 样品采集与制备
        3.2.2 岩石磁学分析
        3.2.3 退磁分析
        3.2.4 雁石坪剖面磁性地层
        3.2.5 雁石坪群古生物宏观年代
        3.2.6 雁石坪剖面磁性地层年代序列
第四章 羌塘盆地雁石坪剖面侏罗纪古环境
    4.1 雁石坪地区古海平面
        4.1.1 雁石坪群碳、氧同位素
        4.1.2 雁石坪剖面层序地层
        4.1.3 雁石坪地区侏罗纪古海平面
    4.2 雁石坪剖面侏罗纪古气候
        4.2.1 样品采集与测量
        4.2.2 实验结果
        4.2.3 雁石坪剖面侏罗纪古气候演化序列
第五章 羌塘盆地侏罗纪成盐(成钾)层位分析
    5.1 成盐(成钾)的主要条件
        5.1.1 成盐(成钾)的构造条件
        5.1.2 成盐(成钾)的物源补给条件
        5.1.3 成盐(成钾)的气候条件
        5.1.4 成盐(成钾)的岩相古地理条件
    5.2 雁石坪剖面成盐(成钾)条件分析
        5.2.1 雁石坪剖面的构造条件
        5.2.2 雁石坪剖面的物源条件
        5.2.3 雁石坪剖面的气候条件
        5.2.4 雁石坪剖面的岩相古地理条件
        5.2.5 夏里组Mg~(2+)/Ca~(2+)比值
    5.3 羌塘盆地与阿姆河盆地对比研究
        5.3.1 构造和物源补给条件对比
        5.3.2 古气候对比
        5.3.3 古地理条件对比
        5.3.4 含盐地层对比
第六章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6.1 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后记

(5)羌塘盆地中—晚侏罗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羌塘盆地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及剖面地层概况
    2.1 区域地质背景
    2.2 羌塘盆地侏罗纪地层划分与对比
    2.3 研究剖面地层特征及年代
第三章 羌塘盆地中-晚侏罗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 样品采集与实验方法
    3.2 羌塘盆地中-晚侏罗世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3.2.1 水溶组分
        3.2.2 全岩组分
        3.2.3 盐酸溶组分
        3.2.4 醋酸溶组分
        3.2.5 盐酸不溶组分
        3.2.6 醋酸不溶组分
第四章 羌塘盆地中-晚侏罗世成盐成钾条件分析
    4.1 海平面变化
    4.2 古气候变化
        4.2.1 主量元素对化学风化过程的示踪
        4.2.2 稀土元素对化学风化过程的示踪
    4.3 成盐成钾潜力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5.1 主要结论
    5.2 存在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成果研究
致谢

(7)我国钾盐找矿规律新认识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成盐地质构造背景
    1.1 中国成盐成钾地质构造背景
    1.2 中国成盐时代
2 我国盐类成矿域 (带) 的划分
    2.1 华北盐类成矿域
    2.2 扬子盐类成矿域
    2.3 塔里木—柴达木盐类成矿域
    2.4 羌北—滇西盐类成矿带
3 我国钾盐找矿新认识与新进展
    3.1 华北盐类成矿域
    3.2 扬子盐类成矿域
        3.2.1 四川盐盆地
        3.2.2 江陵盐盆地
    3.3 塔里木—柴达木盐类成矿域
        3.3.1 塔里木盐盆地
        3.3.2 柴达木深部钾盐综合资源
    3.4 羌北—滇西盐类成矿带
        3.4.1 滇西南盐盆地
        3.4.2 西藏钾盐特种盐湖

(8)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雅西措群含盐层系的沉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4 工作进程和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
    2.2 构造位置
    2.3 区域地层
        2.3.1 风火山群(E_(1-2)fh)
        2.3.2 雅西措群(E_3yx)
        2.3.3 五道梁群(N_1wd)
    2.4 盐矿点分布情况
第3章 含盐层系的沉积相分析
    3.1 剖面描述
        3.1.1 贡冒日玛剖面
        3.1.2 通天河剖面描述
    3.2 沉积相分析
        3.2.1 贡冒日玛剖面沉积相分析
        3.2.2 通天河剖面沉积相分析
    3.3 沉积环境演化
第4章 砂岩碎屑组分鉴定及含量统计
    4.1 测量方法
    4.2 砂岩碎屑成分鉴别特征
        4.2.1 矿物碎屑
        4.2.2 岩石碎屑
    4.3 砂岩碎屑组分含量统计
        4.3.1 样品数据统计
第5章 物源区分析与古盐湖中心的推测
    5.1 物源区分析
        5.1.1 邻区地层概况
        5.1.2 砂岩成分投影
    5.2 古盐湖中心的推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青海祁漫塔格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依托项目及论文选题
        1.1.1 依托项目
        1.1.2 论文选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成矿理论
        1.2.2 成矿预测
    1.3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1.3.1 研究区范围
        1.3.2 自然地理、交通及经济概况
    1.4 研究工作程度
        1.4.1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1.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5.3 研究方法
    1.6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1.7 取得的主要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宇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褶皱构造
        2.2.2 断裂构造
    2.3 区域岩浆岩
        2.3.1 侵入岩
        2.3.2 火山岩
    2.4 区域矿产
    2.5 大地构造演化简述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3.1 肯德可克铁钴多金属矿床
        3.1.1 矿区地质
        3.1.2 矿体地质
        3.1.3 控矿因素分析
    3.2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
        3.2.1 矿区地质
        3.2.2 矿体地质
        3.2.3 控矿因素分析
    3.3 四角羊沟铅锌矿床
        3.3.1 矿区地质
        3.3.2 矿体地质
        3.3.3 控矿因素分析
    3.4 虎头崖铜多金属矿床
        3.4.1 矿区地质
        3.4.2 矿体地质
        3.4.3 控矿因素分析
第四章 典型矿床地球化学及矿床成因
    4.1 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1.1 肯德可克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1.2 卡尔却卡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1.3 四角羊沟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1.4 虎头崖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2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2.1 肯德可克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2.2 卡尔却卡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2.3 虎头崖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3 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3.2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4.4.1 气液相成分特征
        4.4.2 包裹体类型及其温度和盐度
        4.4.3 讨论
    4.5 矿床成因
        4.5.1 肯德可克铁钴多金属矿床成因
        4.5.2 卡尔却卡铜多金属矿床成因
        4.5.3 四角羊沟铅锌矿床成因
        4.5.4 虎头崖矿床铜多金属矿床成因
第五章 构造-岩浆演化、成矿区带划分及找矿前景分析
    5.1 区域构造演化
        5.1.1 区域构造演化的不同认识
        5.1.2 构造演化过程
    5.2 构造分区及构造-岩浆演化与矿床关系模式
    5.3 成矿亚带划分及其找矿前景分析
        5.3.1 滩北雪峰加里东隆起区W-Sn-Au-Cu成矿亚带
        5.3.2 祁漫塔格前山加里东-印支叠加复合拗陷区Fe-Cu多金属成矿亚带
        5.3.3 祁漫塔格前山印支造山隆起区Cu-Mo多金属成矿亚带
        5.3.4 那棱格勒河拗陷区Fe多金属成矿带
        5.3.5 祁漫塔格后山加里东-印支叠加复合隆起区Cu-W-Sn多金属成矿亚带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四、全国钾盐找矿远景图(1:400万)说明书(1976)(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吉泰盆地卤水锂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远景分析[J]. 马厚明,赖志坚,鄢新华,廖绍平,田立明. 地球学报, 2021(05)
  • [2]中国盐湖科学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与展望[J]. 郑绵平,张永生,刘喜方,齐文,孔凡晶,乜贞,贾沁贤,卜令忠,侯献华,王海雷,张震,孔维刚,林勇杰. 地质学报, 2016(09)
  • [3]四川盆地三叠纪成盐环境、成钾条件及成因机制[D]. 龚大兴.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1)
  • [4]北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侏罗纪磁性地层年代序列与成盐条件研究[D]. 曾永耀. 兰州大学, 2015(07)
  • [5]羌塘盆地中—晚侏罗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D]. 潘佳秋. 兰州大学, 2015(04)
  • [6]中国找钾历程记[A]. 宣之强.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3
  • [7]我国钾盐找矿规律新认识和进展[J]. 郑绵平,张震,张永生,刘喜方,尹宏伟. 地球学报, 2012(03)
  • [8]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雅西措群含盐层系的沉积特征研究[D]. 文军. 成都理工大学, 2012(03)
  • [9]中国钾盐发展史[A]. 周博.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3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11
  • [10]青海祁漫塔格多金属成矿带典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D]. 徐国端. 昆明理工大学, 2010(07)

标签:;  ;  ;  ;  ;  

全国钾肥勘探前景图 (1:4,000,000) 指导手册 (1976)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