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体会

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体会

一、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尤科[1](2018)在《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术后甲床坏死情况的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访甲床撕脱情况对于拇手指脱套伤再植术后甲床成活的影响。探讨甲床损伤对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影响,丰富此类损伤修复治疗经验。方法统计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至2015年7月,诊断为拇手指单指皮肤脱套伤,并接受脱套皮肤原位再植、再植脱套皮肤均成活的病例75例75指。根据患者术前甲床伤情,将病例分为甲床撕脱、甲床未撕脱2个组别,甲床撕脱组33例,甲床未撕脱组42例。2组病例术前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伤指部位、伤指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距接受脱套皮肤原位再植手术至少6月。重点随访甲床成活情况。利用SPSS19.0软件对随访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甲床坏死率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75例患者再植的脱套皮肤均存活良好。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6.5月)。甲床撕脱组中,随访时间828个月(平均16.6月),甲床坏死10例,坏死率30.3%;甲床未撕脱组中,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16.4月),甲床坏死5例,坏死率11.9%。2组在随访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2组在甲床坏死率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拇手指单指皮肤脱套伤接受脱套皮肤原位再植术后,甲床撕脱组的术后甲床坏死率明显高于甲床未撕脱组。甲床撕脱对脱套皮肤的术后存活情况无明显影响。

胡长青[2](2017)在《延迟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延迟效应在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中的作用足部损伤修复的难点为中足及前足,因为该部位的损伤如果利用小腿筋膜蒂皮瓣修复时,常因为远端血管穿支纤细而难以成活,或蒂部难以达到相应的长度而发生过度牵拉导致皮瓣血运障碍。尤其是中老年病人,血管常常发生硬化,穿支血供受影响更加显着,所以皮瓣移植早期常发生部分坏死,创面需要长期换药或二次取皮植皮处理,甚至有时发生远端再次骨外露而需手术咬除部分骨质方能闭合创面,更有甚者为了保留足底负重区需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处理极为棘手。我们从2005年3月到2016年9月对部分病人采用延迟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2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7例),与常规的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的病例进行对比研究(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4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8例),旨在明确延迟皮瓣在逆行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的临床应用中是否具有优势。目的:探讨病人中足及前足损伤时应用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5年3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41例(4565岁)中足及前足损伤病人,其中19例行延迟的筋膜穿支蒂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2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7例),另外22例病人行直接筋膜穿支蒂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其中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4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8例),对术后情况进行统计比较并随访半年。结果:术后两组皮瓣仍需二期手术处理或长期换药处理的病例数经统计分析有明显差异,半年后两组皮瓣的优良率经统计分析无明显差异。结论:病人中足及前足损伤时应用延迟的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创面时,其效果从近期术后处理方面观察明显优于不进行延迟而直接行皮瓣转移的病例组,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并减少了二次手术率。第二部分延迟效应在腹部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中的应用全手脱套伤是手外科一种极为严重的损伤,手部掌背两侧均受累,处理不当则手部功能严重受损,如何有效的修复手部掌背两侧损伤是外科医师的一大挑战。传统的腹部包埋手掌后取出植皮的手术方法历时较长,且植皮难以一次成活。为了更加简单有效的处理该种损伤,该研究于2006年3月2016年9月采用腹部迟延皮瓣修复手部掌背两侧复合皮肤撕脱伤11例,与传统的腹部包埋患手后取出植皮的病例(14例)进行临床比较,对住院时间,手术后手部功能及肩肘关节术后活动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了解两种术式临床效果有无差异。目的:探讨腹部迟延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的疗效。方法:收治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患者共11例,其中机器挤压撕脱伤9例,热压伤2例。手部彻底清创后首先用1.2mm克氏针将各指间关节固定于伸指位。将患手牵至对侧腹部较舒适位置做标记,患手包埋于腹部,利用腹部皮瓣及腹部迟延皮瓣共同修复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另14例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患者按传统的腹部包埋患手后取出植皮的手术方法治疗。对两组病例的住院时间,手术后手部功能(ATM)及肩肘关节术后活动度(6周时及12周时)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1例术后皮瓣均成活,皮瓣血运正常,耐磨性好,手部恢复部分拿捏功能,其中有1例出现张力性水泡,表皮部分结痂,经换药后痂皮脱落,有1例发生感染,克氏针外露,给予创面换药引流后感染控制,延期清创缝合。随访6-12个月,皮瓣耐磨性及手部功能均较满意。14例传统术式的病人,一次取皮植皮成活的病例2人,两次取皮植皮成活的病例8人,三次取皮植皮成活的病例4人。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手术后手部功能及短期内(12周)肩肘关节术后活动度均存在差异,显示延迟皮瓣组效果优于传统术式组。结论:腹部迟延皮瓣用于修复手部掌背两侧全手脱套伤行之有效,术后手部可恢复部分拿捏功能,并能完成书写等较精细动作,是修复手部掌背两侧联合损伤的理想方法之一。第三部分利用新西兰白兔研究延迟皮瓣的时间效应关系临床工作者采取皮瓣延迟的方法延期转移皮瓣,临床效果往往优于一期转移皮瓣,皮瓣成活率及成活面积均显着提高。但延迟时间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认为一周后皮瓣内血管重构,增粗的效应就开始减缓,所以提出一周后转移延迟皮瓣即可,也有学者认为十天之内皮瓣内血管重构一直进行的非常活跃,十天之后重构速度放缓,所以提出十天后转移延迟皮瓣为最佳时机。我们利用动物实验对该时效进行研究,选取新西兰大白兔50只,根据实验设计,在其腹部固定位置(具体见第三部分图1A、B)切取长宽比例为1:2的皮瓣。这些动物分为两组。其中一组30只,在不同的时期将皮瓣掀起对标记血管的宽度进行测量,通过统计比较了解皮瓣延迟后血管变化情况,并于最后一次实验时取材皮瓣中央区(Choke区)得到30个标本。另外20只,其中10只当天腹部切取皮瓣而后中央区取材,另外10只行延迟皮瓣后于第5天取材皮瓣中央区。对上述两组共取得的50个中央区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CD31标记)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管数量,并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进行CD31定量分析,以此判断新生血管数目。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延迟皮瓣的最佳时限,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5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分别是实验组一和实验组二,其中组一进行不同时间段延迟皮瓣蒂部血管直径的观察。该组30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个亚组(第1组、第2组、第3组),分别进行0、5、10、15,0、4、8、12,0、3、6、9天前述项目的观察。在15、12、9天3个亚组的实验结束时对上述白兔的皮瓣中央区取材,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CD31标记)染色后观察血管增殖情况,并用Western bolt的方法进行CD31定量分析,以此判断新生血管数目。实验组二,共计20只白兔;其中10只(第4组)在0天时取材皮瓣中央区行HE染色、组化及Western检测CD31,而另外10只(第5组)则同时进行皮瓣延迟术,术后5天取材皮瓣中央区后行HE染色、组化及Western检测CD31。所有分组均依照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实验组一的3个亚组在其腹部切取皮瓣后,根据实验设计在不同的时间点将筋膜层掀起,于手术当时对每只四个观察点的血管宽度进行记录,每次记录观察完毕后彻底冲洗伤口后放置无菌橡胶隔层后原位缝合皮瓣,术后饲喂抗生素(阿莫西林0.2g/100ml饮用水)。对实验组一内3个亚组不同时段得到的40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血管变化趋势。同时对实验组一取得的30个中央区标本及实验组二取得的20个中央区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CD31标记)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毛细血管的数量,并用Western的方法进行CD31定量分析。结果:比较得到的各组血管直径的数据发现,延迟皮瓣于术后3-6天主要血管的增粗趋势最快,4-8天,5-10,6-9,8-12天均在继续增粗,但趋势逐渐减缓,在10-15天处于停滞状态。比较得到的50个中央区标本,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镜下毛细血管数量计数,并用Western的方法进行CD31定量分析,发现手术当天与5天时比较,皮瓣内Choke血管的数量显着增长,5天时与9天时比较,皮瓣内Choke血管的数量仍在增长;而9天时与12天时,12天时与15天时比较,皮瓣内Choke血管的数量统计无显着变化。结论:延迟皮瓣Choke区毛细血管增殖在前5天最快,第9天停止,皮瓣蒂部主要供血动脉扩张在3-6天最快,第10天停止,实施皮瓣延迟术的延迟时间一般可把握在10天左右,超过该时限,皮瓣内血管增殖及增粗的变化几乎停滞,且外周组织可与皮瓣发生血运重建而失去延迟意义。

丁德伟,王洪财,王丽华,王春梅[3](2016)在《不同方法治疗全手脱套伤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双侧足趾联合一期修复在全手脱套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例全手脱套伤患者,行双侧足踇趾腓侧皮瓣加第4趾甲皮瓣瓦合双手指,带双足背皮瓣覆盖手背及股前外侧皮瓣覆盖手掌创面治疗(A组);另选取我院同期采用传统腹部袋状皮瓣修复的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患手感觉恢复情况,总主动活动度(ROM)、握力、静态两点辨别觉(s2PD)和返回正常工作时间。结果 A组10例患者,成活9例,坏死1例,其中1例术后24 h内发生静脉危象,给予二期皮瓣修复后痊愈,皮瓣修复后治愈,再造手指存活,但外观较回植者差。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指端两点分辨觉为4.8 mm。B组8例患者中成活7例,坏死1例,A组患者术后手指感觉恢复和主动活动度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返回正常工作岗位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足趾联合一期修复可恢复缺损手指的外形及功能,疗效满意,是多个手指脱套伤治疗的较好选择。

刘育杰,丁小珩,屈志刚,孙乐天,焦鸿生,张宏勋,仲霄鹏,纪翔,郑波[4](2015)在《合并骨关节严重损伤的全手脱套伤治疗方式选择》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病例回顾,探讨合并骨关节严重损伤的全手脱套伤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28例全手脱套伤患者,所有患者撕脱的皮肤均无回植条件同时伴有骨关节损伤。对所有患者按照伤情进行分型,并根据分型确定治疗方案。术后通过检测患手静态两点辨别觉(s2PD),握力,主动活动度(ROM)等指标综合评价疗效。结果 (1)将合并骨关节严重损伤的全手脱套伤根据骨关节损伤严重程度分成4种类型,其中I型为手部骨关节损伤不严重,大部分拇手指骨支架可以重建功能长度;II型为25指毁损不能重建功能长度,拇指可以重建功能长度;III型为拇指毁损,25指能够重建功能长度;IV型为15指均毁损,不能重建功能长度。(2)治疗方式选择:I型12例,5例采用腹部袋状皮瓣修复法,7例采用带足背皮瓣的拇甲瓣或第二趾游离移植修复拇指及第一掌骨背侧皮肤缺损,同时应用腹部皮瓣修复手其它部位皮肤缺损;II型6例,其中3例采用腹部皮瓣修复创面,二期再造手指。3例采用一期拇甲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剩余创面采用腹部皮瓣修复创面,二期再造手指;III型5例,3例采用腹部皮瓣覆盖创面,二期分指及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2例采用一期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趾再造拇指,剩余创面用腹部皮瓣覆盖。IV型5例,急诊行腹部皮瓣覆盖创面,二期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所有患者均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急诊再造手功能评定要优于二期再造,但足部损伤要比二期再造严重。结论合并骨关节严重损伤的全手脱套伤患者应根据伤情进行分类,谨慎截指。选择合适治疗策略尽快覆盖创面并再造手指,均能够恢复一定的手捏握功能。

邱中杰,尹宗生[5](2015)在《显微回植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回植皮肤,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48只,通过装置模拟利器切割撕脱、重物挤压前足等场景,造成大白兔前足脱套伤合并胫骨、跖骨、指(趾)骨骨折等,建立大白兔前足皮肤脱套伤的动物模型,成功41只,并采用内固定趾骨或胫骨骨折,在显微镜下修复断裂肌腱,吻合前足断裂的动脉及相应神经,并将背侧皮肤向远侧掀起,通过直接吻合、转位吻合、移植桥接等方法,逐平面的吻合背侧的动静脉,使皮肤复位,至创缘时吻合创缘皮下浅静脉,缝合皮缘,并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石膏固定兔模型前足,抗炎抗感染。结果 41只兔模型回植的皮肤全部成活,3只兔模型创缘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术后X线复查,趾骨胫骨骨折对位好。对兔模型随访39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和皮肤创面愈合良好,前足可正常行走。结论在显微镜下回植皮肤,修复兔模型的前足皮肤脱套伤,有效恢复了伤足的供血,加速了骨折的愈合,可有效恢复大白兔模型伤足的行走功能。

邱中杰[6](2015)在《显微回植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增加,汽车捻挫和机器绞轧导致的四肢皮肤片状撕脱伤及潜在性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病例也日渐增多。其特点是创面大、污染重,常合并有深部组织,如肌肉、神经、血管、骨及关节的损伤,或合并其他重要器官损伤,治疗上十分困难。但随着我国在显微修复技术方面的大力提升,在此类伤害的治疗方面提出了更多的方法及策略。目前对于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原位缝合法、打包加压包扎、游离和撕脱的自体皮回植法、保留真皮下血管网的皮片游离移植法、局部转移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法、动静脉或静脉吻合术、VSD(vacuum sealing drainage,负压封闭引流术)技术、低温保存二期原位植皮等。目前以上方法在临床及实验研究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疗效需大量数据的进一步支持。本实验通过直接吻合、转位修复、移植桥接等方法,逐平面吻合撕脱皮肤的动静脉,既提供了动脉供血又保证了静脉回流通畅,尽可能地恢复了撕脱皮肤的生理学解剖特征,从而使其成活率大大提升。目的:探讨在显微镜下回植皮肤,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48只,通过装置模拟利器切割撕脱,重物挤压前足等场景,造成大白兔前足脱套伤合并胫骨,跖骨,指(趾)骨骨折等,建立大白兔前足皮肤脱套伤的动物模型,成功41只,并采用内固定趾骨或胫骨骨折,在显微镜下修复断裂肌腱,吻合前足断裂的动脉及相应神经,并将背侧皮肤向远侧掀起,通过直接吻合、转位吻合、移植桥接等方法,逐平面的吻合背侧的动静脉,使皮肤复位,至创缘时吻合创缘皮下浅静脉,缝合皮缘,并放置橡皮引流条。术后石膏固定兔模型前足,抗炎抗感染。结果:41只兔模型回植的皮肤全部成活,3只兔模型创缘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创面愈合。术后X线复查,趾骨胫骨骨折对位好。对兔模型随访3-9个月,平均5个月,骨折和皮肤创面愈合良好,前足可正常行走。结论:在显微镜下回植皮肤,修复兔模型的前足皮肤脱套伤,有效恢复了伤足的供血,加速了骨折的愈合,可有效恢复大白兔模型伤足的行走功能。

靳兆印,张敬良,安全业,方文,丁亚南,陈雷,张志新,周全,胡庆威[7](2014)在《反取皮植皮并二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应用反取皮植皮并二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对20例全手脱套伤应用废弃皮肤反取皮植皮并联合应用VSD负压吸引及二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对5指活动度、力量、感觉恢复程度和综合功能4项标准,分别计分后做综合评定。评定标准:优为1316分,良为912分,可为58分,差为4分以下。结果功能恢复优良19例,占95%。1例患者疼痛不太配合锻炼致近侧指间关节部分僵直,功能尚可,占5%。掌指关节活动度80°90°,近指间关节活动85°90°。6例感觉恢复S5级,14例二期腹部双向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感觉恢复S3级。本组随访时间26年,结果 19例活动度均为4分,1例活动度为3分;力量:16例为4分,3例为3分,1例为2分。感觉:18例为3分,2例为2分。综合功能:18例为4分,2例为3分。结论本手术方法创伤小、不用多次分指手术,避免了虎口挛缩及关节僵硬,利于基层医院开展。

金耀,汪志群,张桂生[8](2013)在《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进展》文中提出手是人类的重要器官,是人类日常生活和劳动的重要工具,所以在创伤中手外伤占到很大的比例。全手皮肤脱套伤常见于轧面厂、造纸厂、橡胶厂某些工种的工人。多因为2个转动的滚轴将手卷入造成,二轴间的压力虽不致造成指骨或掌骨骨折,但却能将手掌或手指牢牢地夹住。当机器不断将手卷入

居发新[9](2013)在《30例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再植、带蒂皮瓣修复和游离组织修复治疗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我院2002年7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30例全手皮肤套脱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再植组(15例)、带蒂皮瓣组(5例)、游离组织组(10例)。应用手功能评定标准对三组患者的手功能情况进行评定,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优劣。结果:各组全手总失能百分比分别为再植组35.79%、带蒂皮瓣组82.80%、游离组织组68.15%。提示:修复手功能恢复从好到差依次是再植组、游离组织组、带蒂皮瓣组。结论:三种治疗全手套脱伤方法中,疗效从优到劣依次为:再植、游离组织修复和带蒂皮瓣修复。

金耀[10](2013)在《两种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术后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手部皮肤脱套伤是临床手外伤中常见的一种创伤,伤者常常是被带有对滚式结构的机器所伤,在机器挤压和伤者不自主的牵拉作用下,产生手部皮肤、皮下组织、血管、神经等一起脱套。临床上修复这类损伤虽有多种方法,但疗效不确切,仍是手外科一个疑难问题。本研究探讨改良腹部超薄袋状皮瓣和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较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临床应用效果,指导临床对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4-52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手掌、手背和多指部的皮肤脱套。随机分为实验组(改良腹部超薄袋状皮瓣组)15例和对照组(带蒂髂腹股沟皮瓣组)15例。两组患者从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伤情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比较观察术后皮瓣肿胀、感染、血运(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测试)、外观、神经感觉功能恢复、手部运动功能恢复(掌指关节及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患者主观满意度、满意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程度评价的区别。两种术式准备: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90度,麻醉满意后,备用止血带(有活动性出血者可预先将患肢驱血后充气至250mmHg),创面以清水及肥皂水、双氧水(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0.9%氯化钠)、新洁儿灭(苯扎溴铵)或苯扎氯胺溶液冲洗后,碘酒及酒精消毒至患肢上臂中部,避开创面,铺无菌单至肘上。用新洁尔灭或蒸馏水稀释的苯扎氯铵溶液浸泡创面3分钟,生理盐水冲洗后彻底清创,清除坏死和污染严重的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组织,放松止血带后充分止血。实验组(改良腹部超薄袋状皮瓣组):彻底清创后,切除脱套指体末节,可适当保留基底部,残端可用软组织包裹,将各指用克氏针固定于伸直位,再次止血,修复撕裂的肌腱、大小鱼际、关节囊等损伤组织,有条件的情况下显微修复损伤的指神经,测量掌背侧皮肤缺损大小。让患者伤手在腹部摆放相对较舒适的位置,在腹部根据手部脱套缺损皮肤的大小设计成可容纳伤手创面的改良袋状超薄皮瓣,首先沿设计线作“L”式切口,切开皮肤表层,再切开至浅筋膜层,可掀起皮瓣。术中应注意充分止血,可用手术电刀凝血。用组织剪刀或弹簧剪刀开始从皮瓣游离缘修剪至蒂部,呈“阶梯”式或“斜坡”式修薄皮瓣至真皮下血管网层次即保留脂肪厚度约2-3毫米,将伤手的手掌、手背及手指埋入皮瓣下,缝合近端基底及两侧创缘,形成容纳伤手的“口袋”,在袋状皮瓣下根据创面的情况放置橡皮引流条若干,必要时制作引流管接合负压吸引器引流。包扎伤口并固定患肢。术后予以抗炎,常规换药等处理。于术后3-4天可嘱咐患者伤手在腹壁内适当活动锻炼,避免掌指关节僵硬。术后3-4周行皮瓣断蒂术,余下肉芽组织覆盖的创面,可行部分转移皮瓣修复及大腿取游离植皮纱包加压消灭。腹部伤口修整缝合,余下创面也可行游离植皮术。间隔8-12周分期行分指术。对照组(带蒂髂腹股沟皮瓣组):清创彻底后,将损伤的主要组织包含有生机的神经、肌腱等,有条件的予以一一修复,伴拇指脱套者行随意皮瓣或游离拇甲瓣修复,余第2-5指截除至中节指骨头后行缝合并指。彻底止血后,根据清创后手部皮肤缺损大小,在腹部设计“球拍样”带蒂髂腹股沟皮瓣,可适当放大1-2厘米。以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斜向外上方为皮瓣中轴,基底部位于股动脉与髂腹股沟韧带交点,切开皮瓣的上缘及两侧缘证实皮瓣包含旋髂浅血管或腹壁浅血管,皮瓣远端在浅筋膜内游离,近端在腹外斜肌腱膜浅面游离,蒂部宽约4-5厘米。皮瓣远端1/2-2/3脂肪层大部分剪去,保留真皮下血管网,将皮瓣包绕手部创面。皮瓣蒂部皮肤翻转缝合成皮管状,腹部创面可直接缝合,缝合皮肤张力大时可用布巾钳或髌钳辅助完成。术后伤口包扎及固定患肢,术后3-4周断蒂。分指术同实验组。结果:两组患者皮瓣基本全部成活。实验组(改良腹部超薄袋状皮瓣组)15例,皮瓣成活好,两组皮瓣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测试统计分析结果在修复术后1、7、21天以及断蒂术后1天无差别(P>0.05),但在断蒂术后7、30天测试有差别(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患者经随访l年余,改良腹部超薄袋状皮瓣质地、外观好,无需修薄,关节功能恢复好,裸露的指神经与超薄皮瓣易于接触,皮瓣的保护性感觉可较早的恢复。同时不易发生晚期挛缩。两组患者术后手部神经感觉功能恢复测试经统计分析在术后1月无差别(P>0.05),但在术后6月、12月测试都有差别(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伤手关节活动度范围测试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两组在除术后1月近位指间关节结果比较无差异外(P>0.05),在术后1月、6月、12月掌指关节及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均有差异(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此外,在患者主观满意度、满意率调查及总有效评价方面比较也是改良腹部超薄袋状皮瓣组具有优势。结论:改良腹部超薄袋状皮瓣易于设计,无需解剖血管,操作简单、安全,易于基层医院推广。该皮瓣具有双面蒂部丰富血运保护,皮瓣成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超薄皮瓣质地好,具有弹性,无需修薄,外观易被患者接受,具有真皮下血管网组织易于与伤手创面裸露的神经接触,神经细胞大量增加,可早期恢复皮瓣保护性的感觉。此外,改良腹部超薄袋状皮瓣可有效保留指体的长度,实验组部分伤手可保留至末节基底,这对患者手部活动度、力量及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因此改良腹部超薄袋状皮瓣可作为手部较大面积脱套伤修复的较好方法选择。

二、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术后甲床坏死情况的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延迟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延迟效应在小腿筋膜穿支蒂皮瓣修复中足及前足创面中的作用
    引言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延迟效应在腹部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中的应用
    引言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利用新西兰白兔研究延迟皮瓣的时间效应关系
    引言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一: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延迟皮瓣choke区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项目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不同方法治疗全手脱套伤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A组
        1.2.2 B组
    1.3 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手功能评价的比较
3 讨论

(4)合并骨关节严重损伤的全手脱套伤治疗方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式选择
结果
讨论
    一、全手脱套伤分型概述及本分型的意义
    二、全手脱套伤治疗方法概述
    三、此类损伤再造时机及理由
    四、保指和截指探讨

(6)显微回植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研究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7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8)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手部皮肤套状撕脱伤组织损伤特点
2 治疗现状
    2.1 皮瓣修薄回植术:
    2.2 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术
        2.2.1 腹部袋状皮瓣修复术:
        2.2.2 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
        2.2.3 胸脐皮瓣修复术:
        2.2.4 腹部S形皮瓣修复术:
        2.2.5 腹部双蒂皮瓣修复术:
    2.3 游离皮瓣修复术
        2.3.1 拇甲瓣联合足背皮瓣修复术:
        2.3.2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
        2.3.3 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
    2.4 早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术:
3 总结及展望

(9)30例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两种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术后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治疗方法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术后甲床坏死情况的随访研究[D]. 尤科. 苏州大学, 2018(01)
  • [2]延迟皮瓣的临床应用及动物实验研究[D]. 胡长青. 苏州大学, 2017(04)
  • [3]不同方法治疗全手脱套伤的效果比较[J]. 丁德伟,王洪财,王丽华,王春梅. 中国当代医药, 2016(13)
  • [4]合并骨关节严重损伤的全手脱套伤治疗方式选择[J]. 刘育杰,丁小珩,屈志刚,孙乐天,焦鸿生,张宏勋,仲霄鹏,纪翔,郑波.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5(12)
  • [5]显微回植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研究[J]. 邱中杰,尹宗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5(04)
  • [6]显微回植修复兔模型前足皮肤脱套伤的研究[D]. 邱中杰. 安徽医科大学, 2015(03)
  • [7]反取皮植皮并二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的临床效果[J]. 靳兆印,张敬良,安全业,方文,丁亚南,陈雷,张志新,周全,胡庆威.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14(05)
  • [8]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进展[J]. 金耀,汪志群,张桂生.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09)
  • [9]30例全手皮肤套状撕脱伤临床疗效分析[D]. 居发新. 苏州大学, 2013(11)
  • [10]两种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脱套伤的术后观察[D]. 金耀.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2)

标签:;  ;  ;  

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治疗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