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景叔平

改革开放——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景叔平

一、在开放中改革──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论文文献综述)

姚文楠[1](2018)在《主导文化话语的记录实践 ——闫东党史纪录片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为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其诞生以来,它不仅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还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展开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共产党在这些光辉曲折的历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精神,对于这些宝贵经验和精神的宣扬,不仅有助于观众体味个体生命在历史的进程中如何生存和发展,进而感受到其中的艰辛与曲折,而且有助于观众对国家的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好的政治认同。如何在纪录片中建构共产党形象,既是政治问题,也是艺术问题。闫东,作为中央电视台重大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扛鼎人物,在过去的30年里,其率领团队围绕着共产党的历史拍摄制作了 30多部纪录片,通过对共产党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交叉记录完成了共产党政党形象的塑造,建构了共产党的历史形象与执政党的形象,深刻揭示出了共产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本论文以闰东党史纪录片为例,主要围绕着闫东党史纪录片中的执政党形象构建、领导形象构建和艺术特色三方面展开,希望能从中总结出党史纪录片的创作经验,并为该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共产党作为国家公权力的运作主体和社会各项事业领导核心,其形象问题构成自身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衡量政党民众信任度和支持率的重要尺码,良好的政治形象在党内、国内甚至国际范围内都对执政党作用的发挥具有积极意义。闰东党史纪录片中的政党形象建构包括四方面:对革命视域中的古田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传统的建构;对抗日战争叙事中共产党的中流砥柱形象的建构;对改革视域中共产党核心形象的建构;对历史视域中共产党开创者的形象建构。影片通过对共产党执政形象的重新建构,进而肯定了共产党90年以来的奋斗历程,从而使观众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命题产生了新的感悟,对共产党领航中国走向辉煌充满了信心。闰东党史纪录片中的领导者建构。共产党的领导者是全党意志的凝聚,是党心民心的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寄托。闫东党史纪录片对党的领导人李大钊、杨尚昆、邓小平的形象进行重构,如展现“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李大钊形象、平民视角解读非凡人生的杨尚昆形象、展现政治理想、传奇经历与丰富情感的邓小平形象,影片不仅展示出了领导者的外在形象,更为重要的是展现了领导人高尚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使观众在了解到其政治理想的同时,更走近他们的内心。闫东党史纪录片的艺术特色。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电视媒体最不适合反映深邃的理念。但是,从闰东拍摄的党史纪录片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影像不但传播得更加广泛、更加通透,而且还可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多年以来,闫东在对党史纪录片的拍摄制作中,已经慢慢的形成了一定的艺术特色,即闫东史诗品格的艺术追求,闫东对口述体纪录片的探索以及影片呈现出的当代意识的关照等等。闫东对党史纪录片艺术追求,始终激励着电视工作者关注时代发展,以扎实的理论基础搭建科学的艺术结构,将深邃的学理观点用浅显的电视语言表述出来。

陈永华(Chan Wing Wah)[2](2017)在《中、印(尼)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人移民外地的历史悠久而且漂洋过海无处不到,所谓“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华人移民异地先侨居,後发展为落地生根,与当地非华族主体共存共荣,渐次融入主流社会。他们把中国文化习惯、物质文明带到异地,经历多年累积构建而成当地多元化民族和多元文化的一分子。同时华侨散布各国,进一步把中国文化发展为世界性的中华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研究可追朔100年前之清末民初。但由於华侨华人事务、活动繁多,分布的地域国家也非常广泛。於是有着众多可供历史研究的选材下,多数学者的着作是华侨在某国家、某地区生活状况的国别史,或是专科领域的教育、媒体、经济、宗教和社团等,或是专题专案的关於成功企业家、革命家(对中国近代政治而言)、某类物质文明或个别乡族文化。对於海外中华商会或某国家中华商会的专门研究是稀少。发掘海外中华商会的重要性,是近年的事。中国在开放改革後,市场经济重新成为中国经济的另一半。商业活动、商人和商会又在国内蓬勃起来,连带推动对近现代中国商业活动和商人组织的经济、社会功能的研究。对中国的商业、商人、商人组织的活动和历史展开研究,除了在中国近现代史有学术价值外,实际重要意义是帮助中国寻找一条合适自已的经济发展之路。在20世纪末的90年代,着名历史学家章开沅领导团队对中国商会历史作出大规模系统性的研究,继而引发连串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商会研究热潮。进入21世纪,全球急速一体化使中国对世界经济开放的政策加大力度。政府修改了 20世纪90年代的“引进来、走出去”的被动战略转变为21世纪的主动方式“走出去、引进来”。在上世纪末,中国“崛起”的现象已引起西方国家的关注,在未来10年中国对全球的经济影响力再度攀昇是可以预期的。另一个影响中国和印尼的关系而又与印尼中华商会相关的是世界华人经济的崛起。中、印两国政府都非常重视与世界华商网络接轨。同时段中国商会学者也发现中国的商会组织随华侨移民海外,并且已经自然发展成为遍布世界各地的海外中华商会网路。他们在中国商会的档案中也发现中国的商会与各地海外中华商会曾经有着长期紧密的关系和通讯。因而在中国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内着名华侨历史研究大学的支持下对海外中华商会(南洋区)的专门研究。南洋区是中国人最早移民也是最多华侨的地域,其中以印尼为最突出。估计印尼华人人口在1000万以上,是中国以外最大华人族群的居住国,当地华商更是印尼经济的主力。可是至今对印尼中华商会的研究是稀少。在众多印尼国别史上,学者往往侧重於教育、经济、宗教等明显社会议题的论述。即使在社团的研究论着中,有关印尼中华商会的内容也是稍有涉及,通常是放在业缘社团中的一栏目,给予小篇讨论。从而忽视了中华商会对中国、印尼关系和印尼华人近今100多年历史的重要贡献。论文是采用“总体式”专题研究的方法。印尼中华商会定义为:由印尼华侨华人在印尼成立的商会,组织成员为华商,商会主要服务对象为华侨华人,并承传着中华文化。总体史强调宏观的、综合的、长时段的研究。把握和审视是宏觐的,切入是微观的,描述是全方位的,观察包括了“时段性”和“统合长时段”性两种。在研究分析时也可用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的说,论文是对印尼中华商会和活跃其中的商人进行研究。透过对印尼中华商会的研究看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侨社会三者之间复杂的联系,看印尼中华商会与上述三个政社群体之间的关系,看印尼中华商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论文选择了“中、印关系”作为宏观环境的切入角度,以在过去115年内中、印关系和中华商会的重要事件作为分时段的指标。经过四章的“时段”性分析,清楚显示了印尼中华商会在不同的时段,都对中国近现代史里的中、印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些时段,她的角色扮演和功能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对中、印关系中的三大政社群体,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人都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最後,综合各时段的研究结果显示出一个动态式的观察来,它成为评论印尼中华商会对中、印关系的总体作用的基础。在中国、印尼近今115年的历史里,两国的内、外政局急剧变化带动着中、印关系的起伏。生存在中、印两国之间的印尼华侨华人固然是两地关系的重要元素之一。在20世纪前,印尼华侨可以说是中、印关系的始祖。到了清末之後,中国和印尼两地政府才成为中、印关系的主导者。由清末至1958年,当时代表着华侨的总机构-印尼中华总商会承担着重大的时代任命,带领着印尼华族在异国生存,维繋着与中国、印尼两国政府和华侨民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後进行社会主义建国,政府没有使用印尼中华商会在中、印关系里发挥功能。不幸地,在1965年印尼军事强人苏哈托施行邀进的同化华人政策,取缔了所有华人社团包括中华商会在内。从此时计算,印尼中华商会消失了 36年,到苏哈托被推翻下台三年後的2001年才得以复办。在进入21世纪初的15年,印尼中华商会再度在中、印尼关系中发挥她专长的经济功能,成就不少中、印经济贸易合作的成绩,使印尼渡过国家经济重大危机及帮助中、印两国修补过去的历史伤痕,为两国建立全面的战略性夥伴关系出了一分力。总的来说,印尼中华商会在历史的激流里,仍能保持她在中、印关系中的重要位置是靠着他们儒商智慧和坚毅的精神。她使用“三赢”的方程式使三个主角,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侨社群,同得益处,其中以经济益处为最基本;并适时地调和这三方面的关系,减少矛盾冲突,加强政治互信,为华侨和中华商会寻求最大的生存空间。在21世纪未来的中、印关系,相信印尼中华商会也会采用这个曾经被长期使用并证实为有效的“三赢”方程式去做出贡献。而且在2015年中、印两国刚宣布了两国的长期经济大战略後,“一带一路”遇上“海洋经济”,明显展示了双方在国家经济发展方面有非常强的互补性。以中、印关系现时的良好走势看,印尼中华商会在调谐印尼华人与中、印政府的关系是较为容易。但印尼中华商会的三赢方案并不是必胜的。从四个歴史时段的观察,得出的结论是中华商会的作用和“三赢方案”成效与当时“印尼华人国家认同”的争议情度有密切的关系。印尼中华商会的功能作用基本上是经济性质。但在不同时段的中、印内外政治环境形成不同的中、印关系状态时,三个主角,中国政府、印尼政府和印尼华侨社群会赋予它额外的政治、外交、社会文教等其他重要任务,调教着它在不同时段的角色。印尼中华商会未来的挑战仍然是在“印尼华人的国家认同”争议。2015年7月一批“反华人”的人士组成了“原住民党”,并故意在8月17日印尼国庆日宣布,制造声势。现今世代,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国家有责任对国民作出一生的教育、照顾和保护,换取的是国民必须向国家效忠。是一种法理上的承诺。入了外国籍的华人对国家效忠必定是他们的国籍国,是法理上必须要做。如果他们的行为有损国籍国的利益时,必被定为叛国罪行。但在法理以外的感情归属,则各地民族和各人也有不同。人类的情感归属效忠对象可能是出.生国、或是居住国、或是祖籍国,甚至是宗教信仰。但不竟华人问题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敏感问题。中、印关系的三大主角,中、印两国政府和代表印尼华人的重要社圑,必须要合作,共同面对,主动地去解决这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笔者以印尼中华商会为历史研究个案,在论文开始写作之前,并未感到使用“总体史”研究范式的特点和好处。但使用後,意识到它是研究专题个案的很好方法。采用了“总体史式”的方法,能把印尼中华商会的特性和历史角色看得明白,也能总结出印尼中华商会“成功”、“失败”的因素和导致她在近今115年的中、印关系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因。继而本着“监古知今”学习历史的态度,推论印尼中华总商会在21世纪中、印关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相信此论文不单是一篇对印尼中华商会多面的专题研究,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印经济史、社会史和外交史的一篇辅助参考。

韩晓晔[3](2013)在《中国新闻语言中的指称序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既是一项新闻语言学的工作,也是一项语用学和批评语言学的工作。任何学术都是目标、问题、方法的统一。中国语言学对新闻语言的研究往往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语法修辞分析的语料或是语体研究的文本加以分析,但新闻语言也是一种公共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传播过程。新闻语言的现代性既是社会生活现代性的一种标志,更是对于社会语言生活现代性的一种型塑,新闻语言已经明显承担起为社会意识形态现代化的发展导夫先路的任务。因此,本文的基本目标是:第一,通过对于中国新闻语言中指称序列的分析,了解新闻语言在指称序列问题上的性质、类型特征及其形成动因,丰富语言学对于指称序列的认识:第二,更要通过对新闻语言中指称的序列问题的具体考察,有效地认识中国新闻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认识中国新闻语言现代性艰难而有效的进步,认识如何推进中国新闻语言乃至整个社会语言生活的现代化、民主化、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的核心问题是:中国新闻语言是如何揭示着同时也型塑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的?中国具有几千年宗法制传统,当代中国正大步迈向现代化;中国的新闻生活是一个具有高度的信息垄断性,中国新闻正在发生强烈的现代变革;汉语是一种孤立语,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序列”正是语序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我们选择中国新闻语言的指称序列问题,这既是一个中国当代生活中一个非常“自己”的重要问题,也是汉语研究中一个更加“自己”的问题.本文的主要方法是:以批评语言学、“新言语行为分析”、观念史学等为主要理论工具,以创刊至今的《人民日报》为主要语料来源。由此,我们从对“新闻语言”“指称序列”的重新定义出发,讨论了新闻语言学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类别,指出“新闻语言中的指称序列”就是“新闻媒体语言中由若干成员按一定维度在线性过程中排列的集合而构成的一种图式。这一图式不断的强烈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也不断的重塑社会的意识形态”。由此,新闻语言指称序列应该分为两种类型:普通序列和重要序列。他们的语用规律非常不一致,前辈学者研究发现的制约汉语序列的规则,通常只适用于新闻语言中的一般序列,而重要序列则需要另加分析。现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值得成为“新闻”传播,只有“目标受众最需要的”的才最有资格成为“新闻”,由此,我们必须首先分析直接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人物、重要地名、重要机构和重要术语等类指称序列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首先,我们通过分析新闻语言中重要人物指称序列,考察了指称序列与国家民主化进程的关系。指出新闻报道中多是比较僵化、死板、固定的按照官衔或者职衔的高低来排序,忽略了新闻的关联性和易读性等原则。接着,我们通过分析新闻语言中重要争议地名的指称序列,考察了指称序列与外交的主体化之间的关系。指出,对于一个国家间有争议地区的地名,究竟是称为“独岛”、“竹岛”、“独岛(日本称为‘竹岛’)”或“竹岛(韩国称‘独岛’)”,这不仅仅是如何有效地坚持新闻语言客观性的问题,也是如何准确而恰当地表达新闻立场与话语权力的问题,更是一个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的问题。在这部分内容中,我们分析了有争议地区地名指称形式的语用原则应该遵循“新闻客观”、“国家利益”、“语用有序”三大原则,以及“原叙转述分别”、“行为主体与行为匹配”、“间接引语直接引语分别”、“标题正文分别”等具体原则。其次,我们通过分析新闻语言中重要权力机构指称序列,考察了我国权力机构指称序列的变化与我国社会法制化进程提高的关系。再次,我们通过分析政治核心术语指称序列,考察了其变化与我国社会思想的现代化进程的关系。此外,我们还通过对新闻语言中其他的特殊序列,包括我国现代宗教的排序、各民主党派的排序以及国际事务中行为主体的指称序列的分析,考察了序列变化与生活多元化的关系。最后,我们从“新言语行为分析”和范畴化、关联理论等角度讨论制约新闻语言指称序列的动因和语用原则,对如何促进中国新闻语言的现代性提出我们的认识。并汇总出改革中国新闻语言重要指称序列的一系列建言。

计泓赓[4](2006)在《荣毅仁与“荣盛小集团”的平反》文中研究指明

庐舒[5](2005)在《荣毅仁:民族工业栋梁 金融开放先锋》文中研究表明89年的生命历程,他历经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动荡的文革岁月和辉煌的改革开放年代,他是如何谱写动人的篇章,又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本栏目将为你独家披露荣毅仁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刘文智[6](2005)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文中指出工商联的恢复发展期1.工商联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开始拨乱反正。1977年8月,中共中央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宣布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申了党的爱国统一战线政策。

董丽梅[7](2005)在《标题用词及格式的传承与演变》文中提出本文旨在对标题语言的传承与演变进行动态考察。立足共时平面,从用词和格式两个角度着手,选取现代汉语标题语言中具有代表性的语言事实作为研究对象,以语体意识为理论指导,以语用差异为着眼点,以对比分析为研究方法,以量化统计为定性基础,尝试对标题语言的历时传承、演变以及共时变异进行规律性总结。具体分析了现代汉语标题中古代标题用词、文言词语、自谦词语及古汉语句法格式的传承情况,标题语言动态演变的趋势和特征,新出现的标题用词及功能、风格等方面的变异现象,述宾结构标题的变化及新出现的几种标题格式。指出标题语言的传承与演变要受语用价值、社会环境和语体因素等多方面的综合制约,标题语言语用要求是内部动因,社会意识和文化环境的变化是外在推动力,语体选择是传承与演变的机制和条件。

韩福国[8](2004)在《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文中指出面对中国在 1978 年后的制度变迁的革命性和平稳性,理论界提出了成功的理论解释:渐进的制度转型路径。但是这一渐进路径如何得以实现?是什么内在的逻辑因素支撑着国家和社会在制度转型中采取渐进而不是苏东制度转型的激进?中国制度变迁最为激烈和明显的领域就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及其产生的社会结构带来的社会制度变迁,因此上述问题在这一领域就转化为非公有制经济及其社会结构所涉及的制度变迁的渐进路径何以进行?在对这一制度领域的具体考察过程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基本架设:非公有制经济的代理组织——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及民间商会 (All-China Federation of Industry & Commerce ,简称 ACFIC)提供了国家与社会在制度博弈中载体,从而使二者在制度变迁中的合作博弈得以实现,减少了制度成本。ACFIC 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的双重代理功能而承担了这一博弈载体的功能。本文应用新政治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制度博弈分析的方法,采取实证研究路径,基于 ACFIC 成立后的历史发展,以及 1979 年后的具体功能发挥来论证这一假设。

周毅[9](2003)在《世纪接力——全国工商联新任主席黄孟复印象》文中提出

周毅[10](2002)在《世纪接力——全国工商联新任主席黄孟复印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中国,北京。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式会场,刚刚当选全国工商联主席的黄孟复神采奕奕地从比他年长26岁的前辈经叔平手中接过了世纪接力棒。两双有力的大手紧紧相握,两代工商联领导人亲切拥抱。刹那间,照相机闪光频频,主席台上下掌声如潮,人们沸腾了!整个会场沸腾了!这是一次历史性的拥抱!这是一次世纪的接力!现代传媒的电波

二、在开放中改革──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开放中改革──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论文提纲范文)

(1)主导文化话语的记录实践 ——闫东党史纪录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源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及论文架构
    (四) 研究价值与意义
一、闫东党史纪录片中的政党形象建构
    (一) 革命视域中精神传统的建构
        1. 宣扬思想建军的古田精神
        2. 宣传革命理想信念的长征精神
        3. 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二) 抗日战争叙事中的中流砥柱形象建构
        1. 大视角中凸显中国的反法西斯作用
        2. 国共对比叙事中构建共产党中流砥柱的形象
        3. 从共产党的先进性中构建共产党中流砥柱的形象
    (三) 改革视域中的核心形象建构
        1. 阶段历史的主题表达
        2. 理论创新中彰显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3. 当事人口述中展现生活变化
    (四) 历史视域中的开创者形象建构
        1. 人类历史文明的进程中勾勒出党的奋斗历程
        2. 实事求是地对待党在发展中存在的错误
        3. 领袖形象与人民形象的交相辉映
二、闫东党史纪录片中的领导者建构
    (一) 《李大钊》:展现“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伟人人格
        1. 独立单元穿起整个影片的叙事结构
        2. 家国情怀凸显李大钊人格品质
    (二) 《杨尚昆》:平民视角解读奋斗的人生
        1. 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杨尚昆一生的主要经历和贡献
        2. 政治把握和人物定位非常准确
        3. 注重人物性格的细腻表现,生动感人
    (三) 《百年小平》:口述实录中展现其政治理想、传奇经历与丰富情感
        1. 展现博大精深的政治思想
        2. 记录其传奇的人生经历
        3. 表现其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闫东党史纪录片的艺术特色
    (一) 史诗品格的艺术追求
        1. 题材具有宏大性
        2. 视野具有开阔性
        3. 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的有机结合
    (二) 闫东对口述体文献纪录片的探索
        1. 口述结构的创新
        2. 叙事逻辑的内在有机性
        3. 视听呈现的生动性
    (三) 闫东党史记录片中的当代意识观照
        1. 当代意识强,具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2. 当代意识关照下的询唤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闫东党史题材纪录片创作年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中、印(尼)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绿起和意义
        (一) 选题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海外华侨华人研究
        (二) 中国商会研究。
        (三) 海外中华商会研究
        (四) 研究状况的结论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一章 二战结束前的中、印(尼)关系与印尼中华商会
    第一节 中国、印尼两地的内、外政治环境(1900-1945)
        一、中国的内政、外交
        二、荷兰及其印尼殖民政府的政治环境
    第二节 二战结束前的中、印(荷政府)关系(1900-1945)
        一、中国的印尼政策
        二、印荷政府对华人政策的改变
        三、中国、印荷政府在印华事务上的角力
        四、中国、印荷政府关系的改善
        五、印尼华侨社会状况
    第三节 印尼中华商会的孕育与诞生
        一、印尼中华商会的孕育
        二、印尼中华商会的成立
    第四节 中国、印荷政府合作下的印尼中华商会
        一、南京国民政府加强对印尼中华商会的管理
        二、荷属东印度中华商会联合会的成立
    第五节 印尼中华商会二战前的发展及其功能作用
        一、中国政府在印尼的华侨事务机构
        二、印尼华侨的“市民社会”管治核心
        三、印荷政府的辅助管治工具
        四、华侨”认同中国”的重要推动者
    第六节 印尼中华商会的抗日运动与在日治时期所受的迫害
    第七节 对抗的中、印(荷政府)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
第二章 二战结束後中、印(尼)关系及复办的印尼中华商会
    第一节 中国、印尼的内、外政治环境(1945-1965)
        一、中国的国内政治环境
        二、中国的外在政治环境
        三、印尼的独立战争和“指导民主”时代
        四、印尼的外在环境
    第二节 二战结束後的中、印(尼)关系(1945至1965)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印尼外交与侨务管理
        二、新中国的印尼外交与侨务管理(1949-1965)
        三、印尼开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四、印尼华侨社会的急剧变化
    第三节、二战结束後复办的印尼中华商会
        一、取代印尼中华会馆的印尼中华总会
        二、复办的印尼中华商会与新办的中华总会的关系
        三、印尼中华商会联合会的成立宗旨、组织、活动、人事布局
        四、印尼中华商会联合会的关键人物分析
    第四节、印尼各地区中华商会重光後的复办
    第五节、印尼中华商会的衰落与分裂
        一、印尼中华商会的衰落
        二、印尼中华商会的分裂
    第六节、印尼中华商会被查封与历史中断
        一、印尼中华商会被查封
        二、印尼中华商会的历史中断
    第七节、复杂多变的中、印关系中的的印尼中华商会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角度
        二、印尼华侨社会的角度
        三、印尼政府、印荷政府、印尼民众的角度
        四、新中国政府的角度
        五、印尼中华商会在中、印关系的整体作用
第三章 世纪之交的中、印关系与印尼中华商会再次复办
    第一节 中国、印尼的内、外政治环境(1992-2004)
        一、中国的国内政治环境
        二、中国的外在政治环境
        三、印尼的国内政治环境
        四、印尼的国外政治环境
    第二节 世纪之交的中、印(尼)关系(1992-2004)
        一、中国的印尼外交
        二、印尼的中国外交及华人政策
        三、印尼华人社会的正向转变
    第三节 印尼中华商会第二次复办的土壤和经过
        一、印尼中华商会第二次复办的政治土壤
        二、印尼中华商会第二次复办的经过
    第四节、印尼中华总商会的早期活动与初步成绩
    第五节、印尼中华总商会的重要领导人
        一、印尼中华总商会首任总主席陈大江
        二、印尼中华总商会首任执行主席杨克林
        三、印尼中华总商会首任常务副总主席张锦雄
    第六节 风雨同舟的中、印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
第四章 21世纪初中、印关系与印尼中华总商会
    第一节 中国、印尼的内、外在政治政环境(2004-2015)
        一、中国的大国兴起和新的对外经济策略
        二、印尼的快速经济增长与打造海洋大国经济
    第二节 21世纪初中、印关系(2004-2015)
        一、战略夥伴关系
        二、全面战略夥伴关系
    第三节 世界华人经济的崛起与中、印关系
        一、世界华人经济的崛起与世界华商大会的成立
        二、世界华商大会与中国经济发展
        三、世界华商对印尼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印尼中华总商会的革新扩展
        一、印尼中华总商会的变革更新
        二、领导印尼中华总商会改革的重要人物
    第五节 印尼中华总商会与世界华商大会的接轨
    第六节 印尼中华总商会的政、商、社关系
        一、印尼中华总商会的活动分析
        二、印尼中华总商会与其他华人社团的关系
    第七节 战略性伙伴的中、印关系中的印尼中华总商会
        一、21世纪初中、印经贸成绩
        二、“一带一路”遇上“海洋大国经济建设”
        三、世界华商大会扩展对中、印关系的帮助
        四、印尼中华总商会在中、印战略性伙伴关系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目录
附录
论文後记

(3)中国新闻语言中的指称序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问题的提出
第一章 新闻指称序列的研究现状、分析思路和论文框架
    1.1 研究现状
        1.1.1 新闻语言问题的研究现状
        1.1.2 指称问题的研究现状
        1.1.3 序列问题的研究现状
    1.2 分析思路
        1.2.1 研究目标
        1.2.2 理论资源
        1.2.3 技术路径
    1.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新闻语言中指称序列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类型
    2.1 序列的基本性质
        2.1.1 序列的基本要素
        2.1.2 序列的一般特性
        2.1.3 新闻语言指称序列的特殊属性
    2.2 新闻语言指称序列的基本类型
        2.2.1 一般序列与重要序列
        2.2.2 固化序列、半固化序列、非固化序列
        2.2.3 显性序列和非显性序列
        2.2.4 单一序列和非单一序列
    2.3 小结
第三章 人物身份指称序列与国家的民主化——中国新闻语言重要指称序列分析之一
    3.1 新闻语言中人物身份指称常见类型
        3.1.1 单纯性指称
        3.1.2 复合性指称
    3.2 新闻语言中人物复合身份指称序列研究
    3.3 新闻语言中不同人物身份指称序列研究
        3.3.1 对新闻报道中两份名单序列的解析
        3.3.2 中央领导层指称序列的一般语用规则
        3.3.3 中央领导层指称序列的最新语用规则
    3.4 人物身份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问题和建言
        3.4.1 人物身份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
        3.4.2 人物身份指称序列变革的问题
        3.4.3 人物身份指称序列变革的建言
第四章 争议地名指称序列与外交的主体——中国新闻语言重要指称序列分析之二
    4.1 与中国主权相关的有争议地名序列研究
        4.1.1 “钓鱼岛”与“尖阁群岛”指称分析
        4.1.2 “南沙群岛”与“斯普拉特利群岛”指称分析
        4.1.3 有关“黄岩岛”指称分析
        4.1.4 “中国南海”与“南中国海”指称分析
    4.2 与中国主权无关的有争议地名序列问题研究
        4.2.1 “北方四岛”与“南千岛群岛”指称分析
        4.2.2 “独岛”与“竹岛”指称分析
        4.2.3 “马岛”与“福克兰群岛”指称分析
    4.3 争议地名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问题和建言
        4.3.1 争议地名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
        4.3.2 争议地名指称序列变革的问题
        4.3.3 争议地名指称序列变革的建言
第五章 权力机构指称序列与社会的法治化——中国新闻语言重要指称序列分析之三
    5.1 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指称序列
        5.1.1 “党政军”与“四大班子”指称序列
        5.1.2 “党委”与“人大”指称序列
        5.1.3 “党委”与“政府”指称序列
        5.1.4 “全国人大”、“国务院”、“全国政协”指称序列
    5.2 国家司法机构的指称序列
        5.2.1 国家司法机构指称序列的类型
        5.2.2 国家司法机构指称序列的解释
    5.3 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指称序列
        5.3.1 国务院组成部门指称序列的变化
        5.3.2 国务院组成部门指称序列的基本规律
    5.4 权力机构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问题与建言
        5.4.1 权力机构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
        5.4.2 权力机构指称序列变革的问题
        5.4.3 权力机构指称序列变革的建言
第六章 核心术语指称序列与思想的现代化——中国新闻语言重要指称序列分析之四
    6.1 中共指导思想核心术语指称序列分析
        6.1.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6.1.2 邓小平理论
        6.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1.4 科学发展观
    6.2 国家建设目标核心术语指称序列分析
        6.2.1.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国防并列指称的四个现代化
        6.2.2. 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并列指称的四个现代化
        6.2.3.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列指称的新四化
    6.3 社会发展目标核心术语指称序列分析
        6.3.1. “民主”、“文明”两项并列核心术语序列
        6.3.2. 富强、民主、文明三项并列核心术语序列
        6.3.3.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项并列核心术语序列
    6.4. 社会发展总布局并列核心术语指称序列分析
        6.4.1.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二位一体”核心术语序列
        6.4.2.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核心术语序列
        6.4.3.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核心术语序列
        6.4.4.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核心术语序列
    6.5 价值观核心术语序列的变化
        6.5.1. “五讲四美三热爱”指称序列
        6.5.2. “三讲”与“两个治国方略”指称序列
        6.5.3. “八荣八耻”指称序列
        6.5.4. “24字”核心价值观指称序列
    6.6 核心术语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问题和建言
        6.6.1 核心术语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
        6.6.2 核心术语指称序列变革的问题
        6.6.3 核心术语指称序列变革的建言
第七章 其他特殊指称序列与生活的多元化——中国新闻语言重要指称序列分析之五
    7.1 新闻语言中宗教指称序列研究
    7.2 新闻语言中民主党派指称序列研究
        7.2.1 民主党派指称序列的特殊现象
        7.2.2 民主党派指称序列特殊性的成因
    7.3 国际事务中行为主体指称序列
    7.4 其他特殊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问题与建言
        7.4.1 其他特殊指称序列变革的价值
        7.4.2 其他特殊指称序列变革的问题
        7.4.3 其他特殊指称序列变革的建言
第八章 新闻语言指称序列的认知分析
    8.1 空间及其在时间上的投射:新闻语言指称序列排序的基本原则
        8.1.1 制约新闻语言指称序列的一般原则
        8.1.2 制约新闻语言指称序列的特殊原则
    8.2 范畴化和重新范畴化:新闻语言指称序列的认知心理
        8.2.1 新闻指称的范畴化
        8.2.2 新闻指称序列的重新范畴化
    8.3 型塑与被型塑:新闻语言指称序列意识形态功能
结语:本文的主要贡献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附录:重要指称序列改革的建言一览
参考文献
后记

(4)荣毅仁与“荣盛小集团”的平反(论文提纲范文)

“小开派”挨整
“跟定共产党”
了却一笔历史旧账
关于“荣盛小集团”的问题的复查结论

(5)荣毅仁:民族工业栋梁 金融开放先锋(论文提纲范文)

“红色资本家”
“CITIC”先生
“正面的形象意义”

(7)标题用词及格式的传承与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外文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价值
    1.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第2章 标题用词与格式的历时传承
    2.1 标题用词的传承
        2.1.1 古标题用词的传承
        2.1.2 文言虚词的沿袭
        2.1.3 历史词语的使用
        2.1.4 较为书面化的词语
        2.1.5 自谦风格词语的延续
    2.2 标题格式的传承
        2.2.1 延续下来的标题套子
        2.2.2 古汉语句法格式的沿袭
        2.2.3 古典诗文语句的化用
    2.3 影响标题用词与格式传承的时代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标题动态演变的趋势和特征
    3.1 标题用词与格式的强意象化倾向
        3.1.1 标题用词的强意象性
        3.1.2 标题格式的强意合性
    3.2 追求个性,力求语言陌生化效果
    3.3 丛生化倾向,能产性强
    3.4 促进标题语言发展演变的外部因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标题用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变异
    4.1 新出现的标题用词
    4.2 新出现的标题用词的词义、义项或用法
    4.3 标题用词风格的发展变化
    4.4 标题用词的功能变异
        4.4.1 标题用词的逆语法化现象
        4.4.2 名词动用和动词名用
        4.4.3 标题动词功能的分化
        4.4.4 称名性标题的名词性强制功能与副词的语用变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标题格式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变异
    5.1 近些年形成的标题套子
    5.2 标题语言中述宾格式的新变化
        5.2.1 动宾组合带宾语
        5.2.2 及物动词带物殊宾语
        5.2.3 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带宾语
    5.3 新的标题特有的易位语序
    5.4 新七字格
    5.5 欧化标题
    5.6 某些强势方言语法进入标题
    5.7 运算式标题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标题语言研究的几个相关问题
    6.1 标题语言研究的语体意识
    6.2 标题语言研究的系统意识
    6.3 标题语言研究的整体意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8)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理论与假设的缘起
    一 问题的提出
        (一) 研究的问题:工商联在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二) 研究的假设:ACFIC 组织功能发挥与制度变迁
    二 解释变迁的分析框架:制度博弈中的组织双重代理功能
        (一) 理论综述:中国制度变迁的研究视角
        (二) 方法论:新政治经济经学
        (三) 分析框架:制度博弈中的组织代理
第二章 ACFIC 双重代理人的形成和历史作用
    一 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二 全国工商联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双重代理角色
        (一) 中华全国工商联的建立的基础是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正面评价
        (二) 中华全国工商联建立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行为
        (三) 全国工商联的双重代理功能的发挥
        (四) 对历史上全国工商联代理绩效的评价
    三 ACFIC双重代理在1978年后的定位
        (一) 工商联的制度规定
        (二) ACFIC 组织与政党、其他社会组织的区别和联系
        (三) ACFIC 双重代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背景
        (四) ACFIC 背后的经济和社会
第三章 ACFIC 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
    一 ACFIC 的代理功能
        (一) ACFIC 对私营经济的制度启动
        (二) ACFIC 代表阶层的制度需求和制度阻力
        (三) ACFIC 在产权制度变迁中的信息沟通
        (四) ACFIC 的政治表达:政党中的民营企业家
        (五) ACFIC 的组织安排:政协和人大中的民营企业家
        (六) ACFIC 对自己代表阶层的规制和引导
    二 ACFIC 双重代理下的制度博弈
        (一) 参与人的博弈函数与组织缺失下的博弈模型
        (二) 组织代理下的博弈模型
    三ACFIC双重代理的结果:博弈均衡与制度发展
        (一) 修改宪法将促使国家价值观发生改变
        (二) 政治结构的开放性
        (三) 多元社会结构的合作
        (四) 经济竞争与政治平等间的共同进展
第四章 、组织的双重代理与非均衡状态的渐进转型
    一、 非均衡社会制度转型结构与渐进转型路径
        (一) 非均衡制度转型结构的中国现实
        (二) 延续的组织为非均衡制度转型结构的渐进提供了载体和空间
    二、 以组织为支点实现渐进制度转型的理论意义
    三、 结论及其延展:ACFIC 类中间领域组织在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与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四、在开放中改革──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经叔平(论文参考文献)

  • [1]主导文化话语的记录实践 ——闫东党史纪录片研究[D]. 姚文楠. 浙江师范大学, 2018(03)
  • [2]中、印(尼)关系中的印尼中华商会[D]. 陈永华(Chan Wing Wah). 华中师范大学, 2017(12)
  • [3]中国新闻语言中的指称序列研究[D]. 韩晓晔. 华东师范大学, 2013(08)
  • [4]荣毅仁与“荣盛小集团”的平反[J]. 计泓赓. 百年潮, 2006(09)
  • [5]荣毅仁:民族工业栋梁 金融开放先锋[J]. 庐舒. 中国金融家, 2005(12)
  • [6]改革开放后中国商会的崛起与发展[A]. 刘文智. 中国商会发展报告 No.1(2004), 2005
  • [7]标题用词及格式的传承与演变[D]. 董丽梅. 黑龙江大学, 2005(07)
  • [8]市场、组织与国家——中华全国工商联及民间商会(ACFIC)在制度博弈中的双重代理分析[D]. 韩福国. 复旦大学, 2004(01)
  • [9]世纪接力——全国工商联新任主席黄孟复印象[J]. 周毅. 中国统一战线, 2003(02)
  • [10]世纪接力——全国工商联新任主席黄孟复印象[J]. 周毅. 江苏政协, 2002(12)

标签:;  ;  ;  ;  ;  

改革开放——专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景叔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