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退热栓的最佳基质

儿童退热栓的最佳基质

一、小儿退热栓基质的优选(论文文献综述)

王莉博,刘泽干,雷攀,黄良永,叶方,黄小凤,王淑慧,杜士明[1](2021)在《小儿柴胡退热栓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优选小儿柴胡退热栓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柴胡挥发油并采用β-环糊精进行包合,以正交试验优化柴胡挥发油提取和β-环糊精包合工艺参数,采用熔融法制备小儿柴胡退热栓;依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107栓剂项下的质量要求拟订该制剂的质量标准。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法测定小儿柴胡退热栓中正己醛及正庚醛的含量。结果柴胡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g∶m L)、浸泡8 h、提取2 h; 500 g柴胡饮片提取的挥发油精馏液250 m L,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用量50 g、50℃下包合2 h; 500 g柴胡饮片制得小儿柴胡退热栓100粒,性状、质量差异、融变时限、微生物限度等均符合药典规定。正己醛、正庚醛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19~99.00μg/m L和4.90~78.40μg/m L(r均为0.998,n=5);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69%和100.94%,RSD分别为1.84%和1.28%(n=9)。结论优选的小儿柴胡退热栓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所制备栓剂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立新[2](2021)在《蒙药三臣小儿退热凝胶贴制备和评价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蒙医外治法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现代经皮给药制剂技术,研制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新剂型小儿退热蒙药复方制剂。本研究中对蒙药三臣丸进行剂型改进,并对其药效学、作用机制、安全性、质量标准以及稳定性进行系统的评价,为临床用药和研发该药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方法:1三臣小儿退热贴提取工艺研究:以羟基红花色素A含量和出膏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红花有效成分提取工艺。2三臣小儿退热贴制备工艺研究:以感官综合评价和粘附力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法,筛选三臣小儿退热贴基质处方。3三臣小儿退热贴体外平价研究,释放度实验:以羟基红花色素A累计透过率(Qn%)为指标,评价该制剂药物释放度;体外透皮试验:以24h单位面积羟基红花色素A总透皮量(Qn)为指标,通过体外透皮试验,选择透皮促进剂的最佳比例。4三臣小儿退热贴药效学评价研究,预实验: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臣丸组、三臣小儿退热贴组等4组,除正常组以外其余大鼠采用干酵母皮下注射致发热模型,造模成功后第4h、7h给药组分别给与相应的药,每隔1h测量大鼠体温一次,共测10次。计算体温最大升高度(Δt)和体温反应指数(TRI6)为指标,比较三臣丸口服给药和经皮给药疗效。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研究: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臣小儿退热贴高、中、低剂量(生药1.6、0.8、0.4g/kg)组、阿司匹林(100mg/kg)组、空白组(即基质贴)等7组。建立干酵母致热模型,第4h、7h各给药组分别给与相应的药。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共测10次。绘制平均升温曲线图,计算Δt和TRI6,评价量效关系。5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制机研究,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关细胞因子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6、CRP含量,评价对发热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NF-α和COX2的mRNA表达水平,评价对发热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采用UPLC-QE-MS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寻找血浆中与发热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究三臣小儿退热贴对这些内源性成分的调节作用,推断其可能的代谢通路。6三臣小儿退热贴安全性评价研究:以红斑和水肿程度为指标,评价对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的刺激性;以红斑和水肿程度以及全身性过敏反应为指标,评价过敏性。7三臣小儿退热贴质量标准评价研究:薄层色谱法对该制剂中的人工牛黄和天竺黄进行定性鉴别;照《中国药典》贴剂稳定性方法对该制剂含膏量、重量差异、赋型性粘附力等项进行检查;HPLC法对该制剂中HSYA和胆酸、去氧胆酸进行含量测定,建立质量标准方案。8三臣小儿退热贴稳定性考察:照《中国药典》方法对该制剂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1 红花药材最佳提取工艺为以15倍60%乙醇为溶剂,提取3次,每次浸泡1h。2三臣小儿退热贴最适宜基质处方为N46:甘羟铝:酒石酸:甘油-7:0.15:0.15:30。3 该制剂中HSYA的释放度Q12%为50%,Q24%达到90%。氮酮使用量2%时,促透作用最强,HSYA的Q24为65.37μg/cm2。4药效学评价预实验:造模第4h时,与正常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体温均升高,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Δt和TRI6均降低,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三臣小儿退热贴组大鼠Δt和TRI6低于三臣丸组,并有显着差异(P<0.01),三臣小儿退热贴的解热作用较三臣丸提前2h出现。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解热作用研究:干酵母致热4h造模完成,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Δt和TRI6均降低,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三臣小儿退热贴高、中剂量组大鼠Δt低于阿司匹林组;三臣小儿退热贴中、低剂量组和空白基质贴组TRI6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与空白基质贴组比较阿司匹林组和三臣小儿退热贴低剂量组Δt无差异;阿司匹林组和三臣小儿退热贴高、中剂量组TRI6低于空白基质贴组(P<0.01)。5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CRP含量均升高,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空白基质贴组大鼠血清IL-6无差异外,其余各给药组L-6、TNF-α、CRP含量均降低,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除三臣小儿退热贴中剂量组IL-6无差异,其余各给药组L-6、TNF-α、CRP含量均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P<0.05);与空白基质贴组比较除三臣小儿退热贴低剂量组CRP无差异,其余各给药组L-6、TNF-α、CRP含量均低于空白基质贴组(P<0.01;P<0.05)。6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发热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N F-α、COX-2基因表达上调,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臣小儿退热贴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NF-α、COX-2基因表达下调,并有显着性差异(P<0.01)。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浆中已鉴定出7种潜在血浆生物标志物,即Ketoleucine、SM(d17:1/24:1(15Z))、SM(d18:1/24:1(15Z))、SM(d18:1/18:1(9Z))、PC(16:0/14:0)、PC(18:0/15:0)、PC(16:0/16:0)等 7 种潜在血浆生物标志物含量均上调(P<0.01或P<0.05);三臣小儿退热贴对7种生物标志物均呈显着性回调以外还提高血浆中牛磺酸和异柠檬酸的含量(P<0.01或P<0.05)。代谢路径分析发现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乙醛酸和二元酸代谢,柠檬酸循环,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亚麻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鞘脂代谢等代谢通路与三臣小儿退热贴治疗干酵母致热大鼠退热作用相关。6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对皮肤无过敏性。7人工牛黄和天竺黄的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一般检查结果显示该制剂平均含膏量为10.38g,初黏力10号钢球以上,持黏力为10s以上,重量差异和赋型性均符合规定。HSYA和胆酸、去氧胆酸含量分别为0.03%、0.26%、0.27%。8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三臣小儿退热贴质量6个月内基本稳定。结论:红花药材提取方法稳定、重复性及准确性很好,简便可行,可用于三臣小儿退热贴的提取。以筛选配方制备的三臣小儿退热贴性状良好,粘弹性适中,活性药物成分的释放度良好。三臣小儿退热贴对干酵母致热大鼠具有平稳解热作用,解热作用较三臣丸好,作用与剂量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与发热有关的细胞因子产生或加速降解,同时下调体温调节中枢中发热相关基因表达而起到解热作用。从酶抑制、脂肪代谢、氨基酸及能量代谢等多层面协同,多靶交叉作用有关。三臣小儿退热贴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过敏性,可以多次、长期使用。根据质量评价结果拟定质量标准草案,含膏量限暂定为每片不得小于9.8g,初黏力检查的钢球下限暂定为9号钢球,持黏力下限暂定为9s,HSYA的含量暂定为每1g膏体中不得小于0.25mg,胆酸和去氧胆酸的含量为分别为每1g膏体中不得小于2.Omg。重量差异和赋型性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三臣小儿退热贴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无阴性干扰。综上本课题研制的三臣小儿退热贴安全、有效、使用方便,质量稳定,值得推广使用。

宁劲涛[3](2021)在《5-氨基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栓制备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以5-ASA为模型药物,制备5-ASA固体脂质纳米粒(5-ASA-SLN),结合质量源于设计(Qb D)的理念进行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优制备工艺。对最优工艺制备出的5-ASA-SLN及其冻干粉进行表征,探讨体外释药机制,最终制备成5-ASA-SLN栓,达到病灶部位直接给药,解决5-ASA溶解度差的问题,提高疗效。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5-ASA体外分析方法。采用微乳法制备5-ASA-SLN,运用鱼骨分析法以包封率和浑浊度为考察指标,筛选影响5-ASA-SLN制备工艺的重要因素,运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混合乳化剂与脂质的比、药脂比6个影响因素中筛选出关键工艺参数,结合Box-Behnken设计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优制备工艺并考察冻干工艺,优选出最佳冻干工艺;采用透射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量热扫描法(DSC)对5-ASA-SLN进行表征,验证5-ASA-SLN的形成,将得到的5-ASA-SLN与5-ASA进行饱和溶解度的测定,探讨其体外释药机制;以5-ASA-SLN栓剂外观形态、融变时限、重量差异、粘手情况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最优5-ASA-SLN栓制备工艺。结果:建立了5-ASA体外分析方法且方法稳定可行,以鱼骨分析法对5-ASA-SLN制备工艺过程进行剖析,经单因素试验、PBD试验和BBD试验,得到最优制备工艺为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脂质,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为乳化剂,无水乙醇为助乳化剂,乳化温度65℃,乳化时间10min,搅拌速度900rpm,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为4.32:1,混合乳化剂与脂质的比为6.38:1,药脂比为1:15.6,内水相用量20ml,分散相用量50ml,分散方式为磁力搅拌下注射器滴入,固化温度0℃-2℃,固化时间30min。经验证试验,5-ASA-SLN包封率的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为2.19%,工艺稳定可行。由于5-ASA-SLN是液体状态不易保存,将其制成了冻干粉,以蔗糖为冻干保护剂,保护剂用量为3%,冻干时长30h,最终得到白色,饱满光滑紧致的5-ASA-SLN冻干粉,加速稳定性试验表明5-ASA-SLN冻干粉稳定性较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5-ASA-SLN为类球形,红外光谱扫描和DSC结果分析验证了5-ASA-SLN的形成;测得5-ASA-SLN平均粒径为(124.7±2.62)nm,PDI为0.32±0.02,Zeta电位为(-15.0±0.8)m V,表明5-ASA-SLN粒径较小,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5-ASA-SLN在纯化水中的饱和溶解度是5-ASA的33.12倍。体外释放试验结果表明5-ASA-SLN具有一定缓释作用,释药模型拟合符合Higuchi方程。采用热熔法将5-ASA-SLN冻干粉制备成栓剂,最终制备出的5-ASA-SLN栓为乳白色,颜色均一,表面光滑,完整无缺的子弹型栓。结论:通过工艺优化,制得的5-ASA-SLN及其栓工艺简单,稳定可行,有效解决了5-ASA溶解度差的问题。

李佳莉[4](2021)在《葛根素凝胶贴膏的制备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葛根素对皮肤伤口愈合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葛根素水溶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经皮渗透性。本研究以葛根素为原型药物,通过比较葛根素自组装胶束溶液和葛根素醇质体溶液的经皮渗透性能,优选葛根素分散体系,将其研制成经皮渗透性能好、药物在皮肤的保留时间长、给药方便的骨架型凝胶贴膏。方法:1.葛根素醇质体的制备与评价:建立葛根素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注入-超声法制备葛根素醇质体(puerarin ethosomes,PUE-Es),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进行工艺优化;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仪等仪器对制剂的形态特征、粒径大小、包封率和稳定性等药剂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性进行了研究。2.葛根素自组装胶束溶液的制备与评价:建立葛根素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葛根素自组装胶束(puerarin micelles,PUE-Ms)(以下简称为“葛根素胶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仪对其形态特征、粒径大小进行研究,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对制剂的稳定性和渗漏率进行考察,并对其体外经皮渗透性进行研究。3.葛根素凝胶贴膏的制备与评价:以初黏力、持黏力、剥离强度和感官评价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筛选,选取影响较大3个单因素,同时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实验,筛选葛根素凝胶贴膏(puerarin micelles hydrogel plaster,PM-HGP)的最佳制备工艺,并且采用流变仪确定凝胶贴膏的载药量;对凝胶贴膏的含膏量、赋形性、粘附力和稳定性等药剂学特性进行考察;研究凝胶贴膏中葛根素的经皮渗透性;以促透性为指标,筛选挥发油的离体经皮渗透性;结合微透析取样技术和LC-MS/MS定量分析技术测定葛根素凝胶贴膏的在体经皮渗透性。结果:1.确定制备处方为:乙醇浓度为30%,卵磷脂为2.1%,葛根素为0.29%;优化后得到的葛根素醇质体的平均粒径为(112.63±4.62)nm,包封率为(82.62±0.33)%;形态分布较均一,无沉淀无杂质,微有蓝色乳光的液体,并且具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在TEM视野下呈球形或近球形囊泡,粒径大小较均一;贮藏于4℃为宜;渗透率为(7.88±2.89)%;研究了皮肤角质层对葛根素的经皮渗透性,结果表明角质层对葛根素的经皮渗透性具有一定的限速作用;与葛根素饱和水溶液相比,葛根素醇质体可以提高葛根素的经皮渗透性。2.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葛根素胶束,该制剂为澄清透明,无沉淀无杂质且分布均以的纳米制剂;粒径为(19.56±0.1701)nm;储存温度为35℃;包封率在(94.53±0.01)%左右,渗透率为(9.08±5.68)%;体外透皮的结果表明,与葛根素饱和水溶液相比,葛根素胶束的经皮渗透性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与葛根素醇质体的经皮渗透性比较,发现葛根素胶束的经皮渗透效果更好。3.确定了葛根素凝胶贴膏的最佳处方:NP-700为2.5%,pvp k-30为5%,甘羟铝为0.16%,甘油为44%,35%的葛根素胶束溶液;优化得到的葛根素凝胶贴膏的含膏量为37.8207 g·100cm-2;确定了以3%氮酮为凝胶贴膏的最佳经皮渗透促进剂;确定了以30%乙醇-生理盐水为凝胶贴膏的灌流液;以减量法测得的在体回收率对测得的数据进行校正,得到3%氮酮凝胶贴膏的Cmax为174.67ng·m L-1,MRT0-∞为9.74 h,T1/2为3.50 h,Tmax为6.83 h,10 h内药时曲线下的面积(AUC0-10h)958.34 ng·h·m L-1。结论:葛根素自组装胶束可以显着提高葛根素的经皮渗透性;将葛根素自组装胶束制备成凝胶贴膏可以改善葛根素自组装胶束的涂布性和黏着性。

周琪,李坤豪,李旭飞,罗成月,陈晓兰[5](2021)在《小儿健脾消食穴位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将小儿健脾消食方研制成小儿健脾消食凝胶膏剂,并且优选小儿健脾消食处方的提取工艺、制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挥发油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选处方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以膜残留量、皮肤追随性、外观评价、黏附性为指标,采用混料均匀设计试验,选择最佳基质配方。结果:山楂水提2次,提取3 h,加水量16倍。桂枝、苍术、干姜用8倍量蒸馏水,提取8 h。小儿健脾消食凝胶膏剂的最佳基质处方为甘油:NP-700:纯水:酒石酸:Al(OH)3=0.085:0.609:0.423:0.012:0.005。结论:本实验研制的小儿健脾消食凝胶贴膏制剂工艺稳定可行,黏附性、外观良好,便于贴用,为中医儿科健胃消食疗法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凝胶贴膏提供实验依据。

原丹,李婵,刘亚凤,黄钱荣[6](2020)在《加味清胃散栓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味清胃散栓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加味清胃散栓剂组(30例),利巴韦林组(30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取加味清胃散栓剂直肠给药、利巴韦林口服给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热退时间及咽部疱疹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热退时间及咽部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清胃散直肠栓剂给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临床效果好,治疗上有优势。

李倩,吴春芝,李爽,谷福根[7](2020)在《中国栓剂的剂型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查阅、分析、总结近年来栓剂的剂型研究及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国内有中空栓、缓释栓、泡腾栓、双层栓、液体栓等新剂型的相关研究。此外,栓剂在解热、镇痛、哮喘、癫痫等全身治疗以及在男科、妇科、肠道疾病等局部治疗方面,有着独特而广泛的应用。

邓小燕[8](2020)在《葛根、粉葛炮制前后成分、药效差异及炮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苯酚-浓硫酸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对葛根、粉葛炮制前后的主要黄酮类成分、多糖类成分和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比较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在治疗腹泻、降血糖及降血压方面的药效学差异;基于肠道菌群初步对葛根、粉葛饮片的炮制机理进行探究,为葛根、粉葛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和炮制机理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与结果1.成分比较研究葛根、粉葛在古籍中和《中国药典》2000年版之前均称为葛根,但为了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葛根按药材来源分为葛根和粉葛两个品种,两者性味归经及功能主治均一致,以致临床上葛根、粉葛饮片的使用混淆不清。那么其成分以及临床作用是否一致?葛根、粉葛饮片均具有厚片和不规格丁块两个规格,但临床上为了便于调剂和使用往往使用丁块,但是切制工艺的不同对葛根、粉葛饮片化学成分的影响尚不清楚,此外,葛根、粉葛的炮制饮片主要有生品、煨制品以及醋制品,不同的炮制手段对葛根、粉葛的成分及药效的影响差异亦有待于进一步考究。因此,本文对葛根、粉葛以及不同规格饮片及不同炮制方法的葛根品种进行了黄酮类、多糖类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对比。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酮类成分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粉葛生品及炮制品(煨制品、醋制品)中5种主要共有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葛根、粉葛中的黄酮类成分差异显着,且葛根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显着高于粉葛;葛根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含量最高的为生葛根片,大豆苷、大豆苷元含量最高的为煨葛根片,葛根素含量最高的为醋葛根片(P<0.05);粉葛中3’-羟基葛根素含量最高的是煨粉葛丁,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含量最高的是煨粉葛片,大豆苷元含量最高的是生粉丁((P>0.05));此外,葛根厚片的黄酮类成分含量大部分高于葛根丁块,其中,葛根厚片中3’-羟基葛根素较葛根丁块提高了 52.3%,葛根素较葛根丁块提高了 38.3%,3’-甲氧基葛根素较葛根丁块提高了 72.9%,大豆苷较葛根丁块提高了 83.9%,厚片中的大豆苷元较丁块降低了 35%。1.2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多糖类成分的含量;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多糖变化,结果显示,葛根、粉葛的不同炮制品多糖含量有所差异,粉葛中的多糖含量显着高于葛根,其中,生粉葛片的多糖含量最高,醋葛根片的多糖含量最低;粉葛组中,相对于粉葛丁块生品,煨制、醋制之后多糖含量均升高了 16.7%,相对于生粉葛片,煨制、醋制后多糖含量分别下降了 40%、25%,可见不同的切制工艺会对炮制后多糖的含量变化产生影响;葛根组中,相对于葛根丁块生品,煨制后多糖含量提高8%,醋制后下降了 4%,相对于生葛片,煨制后多糖含量提高显着,醋制后多糖含量下降50%。1.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微量元素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其中微量元素Ca、K、Cu、Fe、Mg、Mn、Zn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Mn、Fe在醋葛片中含量最高,Cu在醋葛丁中含量最高,Zn在煨葛丁中含量最高,Mg在生粉丁中含量最高,K在生粉丁中含量最高,Ca在醋葛片中含量最高。葛根经煨制、醋制后其中的Mn、Ca、K、Zn、Mg元素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Cu含量在葛根煨制之后下降显着(P<0.05),经醋制后在葛根片中上升显着(P<0.05)。Fe含量经煨制之后有所下降,醋制之后在葛根片中有所升高;粉葛经煨制、醋制后微量元素含量差异不显着。相对于粉葛丁,Fe的含量在粉葛片中更高,约为粉葛丁块中的一倍。2.药效比较研究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根经煨制后止泻作用增强显着,其主要的有效物质基础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含量亦显着提高;葛根经醋制后葛根素含量较煨制提高显着,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葛根醋制后对腹泻作用的研究报道,对于粉葛炮制前后治疗腹泻的文献也甚少;葛根素、葛根多糖、黄酮类成分、葛根煎剂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均具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葛根素对高血压患者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葛根、粉葛生品及煨制品醋制品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大鼠的作用影响研究。由前期不同规格葛根、粉葛成分炮制前后含量测定试验,筛选葛根及粉葛的厚片生品规格、厚片煨制品和醋制品对其抗腹泻、降血糖、降血压药效差异进行研究。2.1葛根、粉葛炮制前后抗腹泻功效差异研究采用番泻叶致腹泻的腹泻模型,分别给与厚片葛根及粉葛的生品、煨制品和醋制品的水煎液,测定6h内大鼠的腹泻指数,以腹泻指数为指标比较葛根、粉葛,生品,煨制品、醋制品治疗腹泻的药效差异;结果显示,腹泻指数大小为生葛根组>醋粉葛组>生葛根组>醋葛根组>生粉葛组>煨粉葛组>煨葛根组,,实验表明,相对于生葛根组和模型组,煨葛根组及煨粉葛组的止泻作用大大增强且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蒙脱石散)与煨葛根组、煨粉葛组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2葛根、粉葛炮制前后降血糖功效差异研究采用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模型,测定大鼠在给药前后各阶段血糖浓度的变化,以血糖浓度变化为指标,比较葛根、粉葛炮制前后降血糖的药效差异;结果显示,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给药6天后对照组、生葛根组、煨葛根组、醋葛根组、醋粉葛组大鼠血糖浓度显着下降(P<0.05);给药11天后,对照组、煨葛根组大鼠血糖浓度极显着下降(P<0.01),醋葛根组、醋粉葛组血糖浓度下降显着(P<0.05);给药16天后,对照组、生葛根组、醋葛根组、煨葛根组、醋粉葛组大鼠血糖浓度极显着下降(P<0.01),煨粉葛组血糖浓度显着下降(P<0.05)。2.3葛根、粉葛炮制前后降血压功效差异研究采用N-硝基-L-精氨酸甲酯致高血压模型,通过比较给药各阶段大鼠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大鼠收缩压为指标,比较葛根、粉葛炮制前后抗高血压的药效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第一周,除空白组外,各给药组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第二周,各给药组中生葛根组、煨葛根组、醋葛根组与对照组显着性差异(P<0.05),给药第三周,其中生葛根组、煨葛根组、醋葛根组、对照组呈现极显着性差异(P<0.01),且生葛根组与醋葛根组具有显着差异(P<0.05);生粉葛、煨粉葛、醋粉葛组呈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间不具显着性差异(P>0.05)。3.基于肠道菌群研究葛根、粉葛炮制机理取SPF级大鼠随机分为7组,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分别灌胃等量葛根、粉葛生品、煨制品及醋制品的水煎液,共灌胃14天,末次给药1h后指腹按摩法收集各给药组与空白组大鼠的新鲜粪便,提取大鼠粪便DNA,进行PCR扩增,利用DNA测序技术分别对不同给药组大鼠粪便的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和种类差异进行测定,比较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高通量数据结果显示:3.1 与 空 白 组 比 较,lactobacillus(乳 酸 菌 属)、unculturedbacteriumfMuribaculaceae(拟杆菌属)均下降,Blautia(布劳特氏菌属)、Bacteroides(拟杆菌属)、Holdemanella(霍尔德曼氏菌)、Prevotella9(普雷沃菌属)、[Eubacterium]coprostanoligenesgroup(优杆菌属)丰度均上升。lactobacillus(乳酸菌属)丰度煨葛根组最高,Roseburia(罗氏菌属)以生葛根组丰度最高,Blautia(布劳特氏菌属)生葛根与醋葛根含量较高;lactobacillus(乳酸菌属)生粉葛组丰度最高,Roseburia(罗氏菌属)醋粉葛组丰度最高。3.2与化学成分比较的差异结果对比来看,煨葛根的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最高,与肠道菌群的煨葛根组lactobacillus(乳酸菌属)丰度最高结果一致,lactobacillus(乳酸菌属)在肠道中通过代谢产生乳酸,乳酸能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具有增强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的作用,对腹泻有显着治疗效果,推测大豆苷、大豆苷元或许是增加肠道内lactobacillus(乳酸菌属)丰度增加的原因之一;醋葛根中葛根素、Cu、Fe、Zn含量最高与肠道菌群中醋葛根组Blautia(布劳氏菌属)、Prevotella9(普氏菌属)丰度最高结果一致,Blautia(布劳氏菌属)是一个主要的产丁酸菌种,Prevotella9(普氏菌属)产丙酸,丁酸、丙酸能促进肠道合成黏蛋白,修复肠道黏膜,维持肠道微平衡,促进胰岛素响应,也可促进血管扩张,直接参与降压,推测葛根素或许是增加肠道内Blautia(布劳氏菌属)、Prevotella9(普氏菌属)丰度增加的原因之一。3.3与药效比较的差异结果对比来看,煨葛根的抗腹泻效果最好,在肠道菌群中煨葛根组lactobacillus(乳酸菌属)丰度最高,推测其抗腹泻的作用可能与增加肠道内lactobacillus(乳酸菌属)的丰度从而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并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有关;醋葛根组的降血糖效果最好,在肠道菌群醋葛根的Blautia(布劳氏菌属)、Prevotella9(普氏菌属)丰度最高,推测其降血糖的作用可能与引起肠道内Blautia(布劳氏菌属)、Prevotella9(普氏菌属)的丰度增加促进肠道内短链脂肪酸-丁酸、丙酸的增加,促进胰岛素响应,维持葡萄糖稳态有关;醋葛根的降血压效果最好,在肠道菌群醋葛根的Blautia(布劳氏菌属)、Prevotella9(普氏菌属)丰度最高,推测其降血压的作用可能与引起肠道内Blautia(布劳氏菌属)、Prevotella9(普氏菌属)的丰度增加,增加了与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及嗅觉受体(Olfr78)]结合,促进肠黏膜细胞的β氧化过程,消耗肠腔内的氧气,造成肠道微环境后,促进有益菌种的生长、抑制肠腔内潜在的致病微生物的增殖,最终缓解与高血压有关的免疫炎性反应,减少高血压的靶器官损害,降低血压。结论1.葛根和粉葛的化学成分差异显着,其中葛根中的黄酮类成分均较粉葛中的高,粉葛多糖含量较葛根高;炮制手段会对葛根中的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炮制方法对粉葛中成分影响不显着。2.葛根、粉葛的药效作用并非完全一致。煨葛根、煨粉葛均具有止泻作用,煨葛根的止泻作用最佳,生品及醋制品止泻作用不明显;葛根及其炮制品均具有降血糖的功效,以醋葛根的降血糖作用最佳;粉葛生品降糖作用不显着,经煨制、醋制后降糖作用显着;葛根和粉葛均具有一定程度的降血压功效,且葛根的降血压作用强于粉葛,醋葛根的降血压作用最佳;粉葛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其降血压作用也逐渐增强,粉葛生品与炮制品降血压作用差异不显着。临床上若用于治疗腹泻,建议使用煨葛根厚片,若用于降血糖、降血压,均建议用醋葛根厚片。3.推测煨葛根的止泻作用或许与大豆苷的增加促进肠道内lactobacillus(乳酸菌属)生成,从而在肠道中促进乳酸代谢,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和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有关。醋葛根降血糖、降血压作用可能与葛根素、Cu、Fe、Zn含量的增加促进肠道中Blautia(布劳氏菌属)生成丁酸,Prevotella9(普氏菌属)产生丙酸盐,从而提高胰岛素转录和翻译、增加β细胞分化、增殖功能、抑制糖质新生和肝糖分解,增加了与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及嗅觉受体(Olfr78)]结合,促进有益菌种的生长、抑制肠腔内潜在的致病微生物的增殖,最终缓解与高血压、糖尿病有关的免疫炎性反应有关。

李厚钢[9](2020)在《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材鳖甲(Trionycis Carapax)是传统动物类中药,其基原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应用历史悠久。该传统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国药典》,具有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的功效;主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阴虚阳亢、头晕目眩、虚风内动、手足瘛疭等症。基于鳖甲的功效主治,科学实验研究表明,鳖甲提取物具有显着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现代药理学认为,肝纤维化疾患的形成是由于肝脏受损后,机体在修复过程中肝纤维组织过度沉积的可逆性病理现象,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各种慢性肝病,是肝硬化和肝癌的病理学基础。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鳖甲为君药组方研制的鳖甲抗纤方、鳖甲软肝片、鳖甲煎丸等中成药制剂,广泛用于临床治疗肝纤维化疾病,疗效显着,受到广大患者赞誉。为了探讨鳖甲抗肝纤维化什么物质有效和为什么有效,本学位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中药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鳖甲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较系统研究。采用超声水提法从醋鳖甲粗粉提取多肽类物质,通过膜透析法将鳖甲多肽分离为分子量大于6000 Da和小于6000 Da两大类肽类物质部位,以对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抑制率为检测指标,对鳖甲抗肝纤维化的活性多肽部位进行了筛选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子量小于6000 Da的肽为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部位。在确定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部位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膜透析法将分子量小于6000有效肽部位分离为分子量0-3000 Da和3000-6000Da两个肽段,将两个肽段对肝星状细胞的抑制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个肽段均能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中TGF-β1的转化力,从而减轻肝纤维化。其中,分子量0-3000 Da肽段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更优。本论文构建了肝纤维化小鼠动物模型,对鳖甲分子量0-3000 Da和3000-6000 Da有效肽段进行了抗肝纤维化的药效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肉眼观察肝脏外观,给药鳖甲有效肽段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前者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后者;比较给药组小鼠与模型组小鼠的脏器系数测定结果,给药组小鼠的心脏、肝脏、肾脏等脏器系数显着减小(P<0.05);通过HE和Masson染色观察,给药鳖甲有效肽组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给药鳖甲有效肽组与阳性药物(愈肝龙和秋水仙碱)组动物比较,两者治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相近似。因此,表明鳖甲有效肽抗肝纤维化的药效作用显着。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和方法,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类物质进行了作用机理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了给药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COLⅣ、HPCⅢ、LN、HA、TNF-α、TGF-β1、IL-1β、IL-6等因子的表达,表明鳖甲有效肽能显着抑制上述因子的含量(P<0.05);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了给药肝纤维化模型小鼠肝组织中CTGF、EGFR、MMP9、p-AKT、p-p38、α-SMA、TGF-β1等因子的表达,表明鳖甲有效肽能显着下调CTGF、EGFR、p-AKT、p-p38、α-SMA、TGF-β1等因子的表达,上调MMP9的表达(P<0.05);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了给药模型小鼠肝组织中p-JNK、p-ERK1/2、Smad7、p-p38、TIMP-1、MMP-1、p-Smad2等因子的表达,鳖甲有效肽能显着下调p-JNK、p-ERK1/2、p-p38、TIMP-1、p-Smad2的表达(P<0.05),上调Smad7和MMP-1的表达(P<0.05),表明鳖甲有效肽通过参与调控MAPK、Smads、TIMPs/MMPs的信号通路的途径,达到治疗肝纤维的药效作用。以上实验研究结果阐释了鳖甲有效肽类物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理。采用高效液相和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Triple TOF5600 MS],对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类物质(0-6 KD)中的两个肽段0-3 KD和3-6 KD的化学结构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两个有效肽段分别鉴定出评分20分以上800多个氨基酸序列,其中0-3 KD肽段中评分40分以上有18个氨基酸序列,3-6 KD肽段评分40分以上有7个氨基酸序列。上述研究结果探讨了鳖甲抗肝纤维化活性肽的结构组成,这对进一步诠释了鳖甲抗肝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后期化学合成抗肝纤维化肽类药物奠定了一定基础。本学位论文通过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较深入探讨了鳖甲抗肝纤维化的什么物质有效和为什么有效,进一步诠释了其药效物质基础,从而为鳖甲及其复方制剂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疾患的临床疗效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并为该传统中药及其复方制剂开发为抗肝纤维化创新药物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可望为合成抗肝纤维化的肽类新药提供目标化合物。

刘志友[10](2020)在《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制备工艺改进及质量研究》文中指出对乙酰氨基酚常用于感冒发烧、关节痛、神经痛、偏头痛及手术后止痛。以对乙酰氨基酚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片剂、注射剂、口服溶液等剂型被广泛使用,在液体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不稳定。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原处方及制备工艺生产出的产品检验结果波动较大,稳定性较差。因此要重新确立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媒种类及用量,并且达到提高对乙酰氨基酚在系统中稳定性的目的,优化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使其适合工业化生产。该课题通过对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的研究,对处方、制备工艺进行改进,重新确定处方及工艺。并对产品的稳定性进行详细研究,通过对自制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的研究,此课题要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使产品在有效期内质量稳定。参考原处方及制备工艺,通过实验又重新确定了新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先将丙二醇、聚乙二醇400加热至80℃,再用适量80℃纯化水溶解焦亚硫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将上述两种液体混合,然后将处方中规定量的对乙酰氨基酚加入到混合液体中,待对乙酰氨基酚完全溶解后,加入处方量的苯甲醇,搅拌药液至均匀,用相应的滤材过滤后进行灌装,进行全项检验,制得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药液。共试制了三批样品,对三批样品进行了质量标准研究。对其中微生物限度和含量测定进行了检验方法学验证。对样品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通过对连续三批中试生产产品的稳定性考察研究,采用改进后处方和制备工艺生产的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各项考察指标与0月相比,均无明显变化。该课题解决了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性差且不稳定、容易被氧化的问题,确定了溶剂的名称和用量,达到了使对乙酰氨基酚增溶的目的,并且使对乙酰氨基酚在溶液体系中保持稳定,进而使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质量稳定。按现行的国家药品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质量标准进行检验,产品质量可控,稳定性较好。说明处方及制备工艺改进可行,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二、小儿退热栓基质的优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退热栓基质的优选(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柴胡退热栓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制备
        2.1.1 柴胡挥发油提取工艺优化
        2.1.2 柴胡挥发油包合工艺优化
        2.1.3 小儿柴胡退热栓制备
    2.2 质量标准研究[14-15]
        2.2.1 质量检查
        2.2.2 正己醛及正庚醛含量测定[16-17]
3 讨论
    3.1 栓剂制备工艺优化
    3.2 栓剂含量测定指标选择
    3.3 方法评价

(2)蒙药三臣小儿退热凝胶贴制备和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文摘要
ABSTRACT
附件1
目录
正文
参考文献
附件2

(3)5-氨基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栓制备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SLN制备方法的研究
        1.1 薄膜-超声法
        1.2 高压乳匀法
        1.3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
        1.4 微乳法
        1.5 溶剂扩散法
    3 质量源于设计理念
    4 结论与展望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1 试验材料
        1.1 仪器设备
        1.2 材料与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2.2 方法学的验证
        2.3 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
    3 试验结果
        3.1 体外分析方法验证结果
        3.2 5-ASA-SLN包封率和载药量考察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5-ASA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5-ASA固体脂质纳米粒分散液的制备
        2.2 鱼骨分析法分析关键工艺参数
        2.3 单因素考察法优化制备工艺
        2.4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优化影响因素和水平
        2.5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最佳处方
        2.6 验证性试验
        2.7 均一性考察
        2.8 5-ASA固体脂质纳米粒冷冻干燥工艺考察
    3 试验结果
        3.1 单因素考察结果
        3.2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结果
        3.3 Box-Behnken试验结果
        3.4 验证性试验结果
        3.5 均一性试验考察结果
        3.6 5-ASA-SLN冷冻干燥工艺考察结果
        3.7 冻干工艺对包封率和粒径的影响结果
        3.8 冻干粉稳定性研究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5-ASA固体脂质纳米粒表征及体外释放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形态分析
        2.2 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的测定
        2.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
        2.4 红外光谱扫描法研究
        2.5 5-ASA和5-ASA-SLN冻干粉饱和溶解度的测定
        2.6 体外释药机制研究
        2.6.1 5-ASA和 5-ASA-SLN分散液体外累计释放度的测定
        2.6.2 拟合模型的确立
    3 试验结果
        3.1 形态分析
        3.2 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的测定
        3.3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结果
        3.4 红外光谱扫描结果
        3.5 饱和溶解度的测定结果
        3.6 体外释药机制研究结果
        3.6.1 释放度测定结果
        3.6.2 释药模型拟合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5-ASA固体脂质纳米粒栓制备工艺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5-ASA-SLN栓的制备
        2.2 5-ASA-SLN栓处方筛选
    3 试验结果
        3.1 基质种类考察结果
        3.2 注模温度考察结果
        3.3 搅拌方式考察结果
        3.4 冷却温度考察结果
        3.5 冷却时间考察结果
    4 质量评价
        4.1 外观
        4.2 重量差异
        4.3 融变时限
    5 小结与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葛根素凝胶贴膏的制备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1 立题依据
    2 研究思路
    3 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葛根素醇质体的制备与评价
    第一节 葛根素醇质体中葛根素含量测定的方法与制备工艺的考察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葛根素醇质体的评价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葛根素胶束的制备与评价
    第一节 葛根素胶束中葛根素含量测定方法与处方优化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葛根素胶束的评价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葛根素凝胶贴膏的制备与评价
    第一节 葛根素凝胶贴膏基质的筛选与优化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葛根素凝胶贴膏的评价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葛根素凝胶贴膏的在体微透析经皮渗透性研究
        1 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结语
    1 全文总结
    2 全文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小儿健脾消食穴位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小儿健脾消食凝胶膏剂提取工艺研究
    2.1 方法与结果
        2.1.1 挥发油的提取
        2.1.2 山楂中有机酸的提取
3 小儿健脾消食凝胶膏剂的成型工艺研究
    3.1 方法与结果
    3.2 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
        3.2.1 黏着力
        3.2.2 皮肤追随性
        3.2.3 膜残留试验
        3.2.4 外观评价
    3.3 评分结果
        3.3.1 黏附性
        3.3.2 皮肤追随性
        3.3.3 膜残留量
        3.3.4 外观评价
    3.4 结果
    3.5 验证性试验
4 讨论与小结

(7)中国栓剂的剂型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剂型的研究
    1.1 中空栓
    1.2 缓释栓
    1.3 泡腾栓
    1.4 双层栓
    1.5 液体栓剂
2 临床应用
    2.1 退热
    2.2 止痛
    2.3 男科疾病
        2.3.1 精液不液化
        2.3.2 慢性前列腺炎
        2.3.3 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
    2.4 妇科疾病
        2.4.1 阴道炎
        2.4.2 尖锐湿疣
        2.4.3 子宫出血
        2.4.4 宫颈炎与宫颈糜烂
        2.4.5 慢性盆腔炎
        2.4.6 萎缩性阴道炎
    2.5 肠道疾病
        2.5.1 功能性便秘
        2.5.2 溃疡性结肠炎
        2.5.3 术后胰腺炎的预防
    2.6 其他疾病
        2.6.1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2.6.2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3 讨论

(8)葛根、粉葛炮制前后成分、药效差异及炮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综述
    1.葛历史文献记载
        1.1 葛炮制历史沿革
        1.2 葛炮制作用归纳
        1.3 产地与性状
    2.葛根、粉葛的现代炮制机理研究
        2.1 葛根、粉葛现代炮制饮片
        2.2 葛根、粉葛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研究现状
        2.3 葛根药理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现状
    3.小结与展望
第一章 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研究
    1.药材的采集
    2.药材炮制
    第一节 不同规格葛根、粉葛炮制前后黄酮类成分含量测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含量测定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不同规格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多糖类成分含量测定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含量测定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不同规格葛根、粉葛炮制前后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测定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葛根、粉葛炮制前后药效差异研究
    1.药材
    第一节 葛根、粉葛炮制前后抗腹泻功效差异研究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试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葛根、粉葛炮制前后降血糖功效差异研究
        1.实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葛根、粉葛炮制前后降血压功效差异研究
        1.实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肠道菌群研究葛根、粉葛炮制机理
    1.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
    3.试验结果
    4.讨论与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9)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二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类物质的活性筛选研究
    1 鳖甲多肽类物质部位的提取分离
    2 提取分离方法
    3 鳖甲多肽类物质抗肝纤维化活性筛选
    4 讨论
第三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段的活性比较研究
    1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不同分子量段的分离
    2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不同分子量段的活性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段的药效学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第五章 鳖甲有效肽段抗肝纤维化作用机理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试药配制
    3 实验方法
    4 统计学分析
    5 实验结果
    6 讨论
第六章 鳖甲抗肝纤维化有效肽的结构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
    3 数据库检索和多肽鉴定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结语与创新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10)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制备工艺改进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对乙酰氨基酚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药理毒理研究情况
        1.2.2 药代动力学
        1.2.3 临床应用情况
        1.2.4 对乙酰氨基酚制剂研究情况
    1.3 对乙酰氨基酚灌肠剂的特点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
2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处方及制备工艺改进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2.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内容
        2.3.1 原处方及制备工艺
        2.3.2 溶媒系统的改进筛选
        2.3.3 工艺处方改进
        2.3.4 原辅料相容性试验
        2.3.5 制备工艺参数优选
        2.3.6 中试生产
    2.4 结果分析
        2.4.1 影响因素试验结果
        2.4.2 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结果
        2.4.3 小试检测结果
        2.4.4 中试检测结果
    2.5 本章小结
3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质量标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3.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2 实验材料
        3.2.3 试验用菌株
        3.2.4 试验用培养基
    3.3 实验内容
        3.3.1 性状
        3.3.2 鉴别
        3.3.3 pH值
        3.3.4 装量
        3.3.5 微生物限度
        3.3.6 含量测定
    3.4 结果分析
        3.4.1 性状
        3.4.2 鉴别
        3.4.3 酸度
        3.4.4 装量
        3.4.5 微生物限度
        3.4.6 含量测定
    3.5 本章小结
4 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稳定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4.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2 实验材料
    4.3 实验内容
        4.3.1 影响因素试验
        4.3.2 加速试验
        4.3.3 长期试验
    4.4 结果分析
        4.4.1 影响因素试验
        4.4.2 加速试验
        4.4.3 长期试验
    4.5 本章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小儿退热栓基质的优选(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儿柴胡退热栓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J]. 王莉博,刘泽干,雷攀,黄良永,叶方,黄小凤,王淑慧,杜士明. 中国药业, 2021(16)
  • [2]蒙药三臣小儿退热凝胶贴制备和评价研究[D]. 立新.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1(01)
  • [3]5-氨基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栓制备工艺的研究[D]. 宁劲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葛根素凝胶贴膏的制备与评价[D]. 李佳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小儿健脾消食穴位凝胶膏剂的制备工艺研究[J]. 周琪,李坤豪,李旭飞,罗成月,陈晓兰.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1)
  • [6]加味清胃散栓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J]. 原丹,李婵,刘亚凤,黄钱荣. 江西中医药, 2020(12)
  • [7]中国栓剂的剂型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 李倩,吴春芝,李爽,谷福根. 华西药学杂志, 2020(06)
  • [8]葛根、粉葛炮制前后成分、药效差异及炮制机理研究[D]. 邓小燕.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9]鳖甲抗肝纤维化的物质基础研究[D]. 李厚钢.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小儿对乙酰氨基酚灌肠液制备工艺改进及质量研究[D]. 刘志友.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标签:;  ;  ;  ;  ;  

儿童退热栓的最佳基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