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茶道五境──四之茶具(论文文献综述)
吴幼波[1](2021)在《清泉石上流——紫砂“清流茶具”创作漫谈》文中研究指明紫砂艺术创作十分重视线条的表现力度,通过长短、粗细、曲直不同的线条,可以呈现出不尽相同的艺术特点。这套"清流茶具"主体设计十分简约、干净利落,然而围绕"清流"的特征,设计中巧取"曲线"的灵魂表现力,壶肩、壶底一圈从以往的平直状态化为了独特的曲线状态,好似灵动的波浪此起彼伏,清泉石上流,静中寓动、风雅无双,同时波浪与波浪之间联系密切、对称统一,视觉上十分舒畅,架构上十分合理,并未因创新而脱离实际,稳重大气、饱满有力。
房慧[2](2021)在《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智能茶艺机体验设计研究》文中指出互联网的发展势不可挡,其指数式的增长发展速度已为我们带来了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物联网。物联网时代下智能互联产品的设计飞速发展,智能茶艺机正是一种典型的家居智能互联产品,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与现代化科技的结合,更是人们实现智慧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工具,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市面上已有的智能茶艺机与传统茶艺文化的融合并不紧密,也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功能“,导致了用户很难获得良好的茶艺体验,享受智慧化的文化服务。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智能茶艺机的体验设计为研究对象,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运用信息加工方法,重构中国茶艺的四个组成因素,获取茶艺体验组成。再依据用户体验五要素,从产品、交互、情感三个维度提出符合用户情境认知过程的智能茶艺机体验设计策略。最后,以luyu-T智能茶艺机为例,设计智能茶艺机茶艺体验所需的硬件产品及操作端app,依据用户情境进行需求确认层次的体验设计,根据任务情境进行服务输出层次的体验设计,依据环境情境进行意义构建层次的体验设计,验证所提方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旨在为设计师进行产品的体验设计提供方法参考和理论依据。
王子航[3](2021)在《从品茶到QC》文中指出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起源于日本,中国第一个QC小组诞生为1978年,发展至今有40多年历史。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时,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谱、茶诗、茶画、茶学、茶故事、
赖晓文[4](2021)在《学习茶艺、茶道的有益经验,提升档案工作水平》文中提出档案工作要学习茶艺、茶道的业者心态、从业目的等宏观上的启示,同时学习茶艺的茶器、流程、服务的艺术性、创新性以及茶文化的基层建设经验、茶道与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等问题,同时把握好向茶艺、茶道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注意事项,从而促进档案工作水平的提高
苟慧洁[5](2020)在《茶艺经济中涉外旅游英语的应用探析》文中研究指明茶起源于中国,称之为中国人的国饮毫不为过。在大众观念里,饮茶不仅是喉舌之间的滋润,是关乎强身健体的饮食疗养,更是一种精神道德乃至情感美学上的陶冶与熏陶。茶艺引领的经济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富于民族文化特色的竞争力,与涉外旅游英语的有效融合将会大大推动我国的茶业经济的发展和茶文化的全球推广。
张帆[6](2020)在《《中国传统文化》第九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翻译中国饮食文化着作,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对传播中华文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第九章节为素材撰写的。该文本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广,语言具有较强的文化负载特性,所以对文本的翻译质量和文化内涵的把握度要求比较高。在本章节中笔者通过分析饮食文化特色,以文本类型理论为依据探究饮食文化文本所适合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完善此类文本的翻译研究贡献一份力量,从而帮助外国友人更好的解读中国饮食,推广中国的饮食文化。本篇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翻译项目介绍,包括翻译文本的背景、翻译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为翻译理论概述,包括文本类型理论的含义和文本类型理论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启示。第三部分是翻译过程,包括译前准备、译中处理和译后审校。第四部分为案例分析,该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次翻译的重难点,并结合翻译理论进行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的经验与收获,分析了本次翻译实践存在的不足之处和今后改进的方向。通过此次的翻译实践,笔者试图总结出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对这类饮食文化类文本的翻译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从事这方向的翻译人员提供参考。
龙慧[7](2018)在《茶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意义》文中指出中国茶道源远流长,从品饮的艺术去领悟生活艺术,茶有着纯净的品性,茶可以清心,让人有平和的心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整体素质,培养社会人才对现如今的教育管理有重要意义,茶文化中的一苦二甜三回味也适用于我们的教育管理,其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意义运用于教育管理中,以增强小学教育管理。
单玉华[8](2018)在《于“静”中勾连茶道精神与人生修养》文中研究说明"静"是茶道精神的构成要素。茶道的"静"既指茶本身有"静"的属性和仪态,亦指茶道仪式外在的"静"和茶道精神内在的"静"。"静"也是中国传统的人生修养功夫。道家学说在阐释"道""自然""无为"等核心概念的同时,充分关注了"静"在其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儒家学说同样关注了"静"的哲学内涵与人生修养价值,在"修身在正其心"的修养伦理中居重要地位。"静"还是一种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通过践行茶道之"静"与传统哲学之"静",建构"静"的人生意境,是人生意境的美好境界。
李雅怡[9](2018)在《大力营造茶文化环境,服务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局》文中研究说明服务华侨创新创业,对我国经济与文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重视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提高对其的服务水平,是当前我国文化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重点研究的问题。而营造茶文化环境,更好地为华人华侨创新创业服务,提高其成功率与积极共享,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结合茶文化对华人华侨创新创业相关问题进行几点具体分析和研究。
陈宗荣[10](2018)在《中国茶道与文化自信的探讨》文中认为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道是茶文化的最高精神境界,文章从中国茶道源远流长,"和"是中国茶道的精髓,茶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中国茶道新时代的新定位等进行认真的探讨,旨在弘扬茶道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二、中国茶道五境──四之茶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茶道五境──四之茶具(论文提纲范文)
(1)清泉石上流——紫砂“清流茶具”创作漫谈(论文提纲范文)
1 清流雅致,尽显文人精神追求 |
2 曲线设计,营造别样审美个性 |
3 创新立意,点亮紫砂艺术审美 |
(2)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智能茶艺机体验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后疫情时代下的中国茶饮趋势 |
1.1.2 茶艺体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情境认知的研究现状 |
1.2.2 用户体验的研究现状 |
1.2.3 智能茶艺机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课题研究目的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1.4 课题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课题研究方法 |
1.4.2 课题研究创新点 |
1.5 课题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情境认知及体验设计理论概述 |
2.1 情境认知理论 |
2.1.1 情境认知概述 |
2.1.2 情境定义及情境因素 |
2.1.3 情境认知过程及信息加工方法 |
2.2 用户体验设计理论 |
2.2.1 用户体验设计概述 |
2.2.2 智能体验感判断模型 |
2.2.3 用户体验层次及要素 |
2.2.4 用户体验设计方法 |
2.3 情境认知在用户体验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茶艺机的核心要素分析 |
3.1 智能茶艺机的茶艺文化要素分析 |
3.1.1 中国茶道艺术 |
3.1.2 茶艺组成因素 |
3.2 智能茶艺机案例的体验要素分析 |
3.2.1 智能茶艺机国内外案例分析 |
3.2.2 智能茶艺机存在的体验问题挖掘 |
3.3 智能茶艺机应用情境认知理论的技术要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茶艺机的目标用户研究 |
4.1 调研策略 |
4.1.1 目标用户定位 |
4.1.2 调研方法 |
4.2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
4.2.1 定量研究 |
4.2.2 定性研究 |
4.3 用户角色模型及行为地图 |
4.3.1 用户角色模型 |
4.3.2 用户行为分析 |
4.3.3 行为地图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智能茶艺机体验设计方法研究 |
5.1 基于情境认知信息加工方法的茶艺体验组成 |
5.1.1 情境获取层重构茶艺环境因素 |
5.1.2 情境理解层重构茶艺礼法因素 |
5.1.3 情境规划层重构茶艺技艺因素 |
5.1.4 输出反馈层重构茶艺修行因素 |
5.2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智能茶艺机体验设计策略 |
5.2.1 从产品维度出发的体验设计策略——需求确认 |
5.2.2 从交互维度出发的体验设计策略——服务输出 |
5.2.3 从情感维度出发的体验设计策略——意义构建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智能茶艺机体验设计实践 |
6.1 luyu-T智能茶艺机需求确认层次的体验设计 |
6.1.1 luyu-T智能茶艺机的用户需求 |
6.1.2 luyu-T智能茶艺机的设计目标 |
6.2 luyu-T智能茶艺机服务输出层次的体验设计 |
6.2.1 luyu-T智能茶艺机茶艺服务硬件及任务流程 |
6.2.2 luyu-T智能茶艺机操作方式及功能结构 |
6.3 luyu-T智能茶艺机意义构建层次的体验设计 |
6.3.1 luyu-T智能茶艺机硬件外观设计方案 |
6.3.2 luyu-T智能茶艺机操作端设计方案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问卷调查A |
附录二 问卷调查B |
附录三 luyu-T智能茶艺机设计说明书 |
(3)从品茶到QC(论文提纲范文)
QC与茶的程序 |
QC与茶的量化 |
QC与茶的工具 |
QC与茶的特性 |
小结 |
(4)学习茶艺、茶道的有益经验,提升档案工作水平(论文提纲范文)
1 茶艺、茶道宏观上对档案工作的启示 |
1.1 档案工作具有向茶艺、茶道学习的先天优势 |
1.2 业者开放的心态 |
1.3 从业目的不是“为了钱” |
2 茶艺、茶道对档案工作的其他若干启示 |
2.1 茶艺的“器”与档案装具优化 |
2.2 茶艺的“序”与档案工作程序的必不可少 |
2.3 茶艺服务的艺术性档案工作的艺术追求 |
2.4 茶道、茶艺的创新性与档案工作的创新空间 |
2.5 茶文化的基层建设经验必对档案建设工作的启明星作用 |
3 茶道看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 |
3.1 客来敬茶,这是汉族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与礼节,讲究人的休养、情绪 |
3.2 茶道活动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 |
3.3 修行是茶道的宗旨,中国茶道的修行是“性命双修”(即身心双休),可以优化人的价值观 |
3.4 不要将茶道、职业道德庸俗化 |
4 档案工作者学习茶艺、茶道的注意事项 |
(5)茶艺经济中涉外旅游英语的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茶艺经济与涉外旅游英语的联系 |
2 茶艺经济中涉外旅游英语的具体体现形式 |
2.1 茶艺表演过程中的英语解说 |
2.2 茶艺相关产品的英语介绍 |
2.3 茶艺相关文化的英语推广 |
3 总结 |
(6)《中国传统文化》第九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翻译项目介绍 |
1.1 项目背景 |
1.2 项目意义 |
第2章 翻译理论概述 |
2.1 文本类型理论 |
2.2 文本类型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翻译实践的启示 |
第3章 翻译过程描述 |
3.1 译前准备 |
3.1.1 背景知识准备 |
3.1.2 网络工具及纸质工具准备 |
3.2 译中处理 |
3.3 译后审校 |
第4章 翻译质量控制 |
4.1 翻译难点 |
4.2 案例分析 |
4.2.1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
4.2.1.1 意译法 |
4.2.1.2 意译加注释法 |
4.2.1.3 音译加注释法 |
4.2.2 特殊句式的翻译 |
4.2.2.1 换序法 |
4.2.2.2 增译法 |
4.2.2.3 减译法 |
4.2.3 翻译中的重组 |
4.2.3.1 重组法 |
4.2.3.2 拆分法 |
4.2.4 小结 |
第5章 实践总结 |
5.1 翻译实践的经验与收获 |
5.2 翻译实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茶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改革下的学教育管理 |
二、当代社会中学生的情况 |
(一) 家庭环境教育 |
(二) 社会环境教育 |
三、茶道中的一苦二甜三回味 |
四、茶道中的五境与教育管理的结合 |
五、中国茶道精神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 |
六、结语 |
(8)于“静”中勾连茶道精神与人生修养(论文提纲范文)
一、静是茶道的精髓 |
二、静是人生修养的功夫 |
三、于“静”中展示的人生意境 |
(9)大力营造茶文化环境,服务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局(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茶文化概述 |
1.1 中国茶道 |
1.2 中国茶文化 |
2 华人华侨开展创业项目的外部环境 |
2.1 全要素的项目孵化环境 |
2.2 创业资金的扶持与对接 |
2.3 创业技术帮扶 |
3 茶文化创业的现状 |
4 茶文化创业项目的开发与创新 |
4.1 茶文化中的餐饮项目 |
4.2 茶文化中的茶馆茶艺项目 |
4.3 有关茶文化的旅游项目 |
结束语 |
(10)中国茶道与文化自信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茶以载道, 中国茶道源远流长 |
2 和泽天下,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 |
2.1 中国茶道精髓在“和” |
2.2 中国茶道影响深远 |
3 共享发展, 中国茶道新时代的新定位 |
3.1 正视缺失, 着力补齐中国茶道发展短板 |
3.2 以史为鉴, 拓展有效的文化生产方式 |
3.3 和而不同, 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四、中国茶道五境──四之茶具(论文参考文献)
- [1]清泉石上流——紫砂“清流茶具”创作漫谈[J]. 吴幼波. 江苏陶瓷, 2021(05)
- [2]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智能茶艺机体验设计研究[D]. 房慧.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3]从品茶到QC[J]. 王子航. 中国质量, 2021(04)
- [4]学习茶艺、茶道的有益经验,提升档案工作水平[J]. 赖晓文. 福建茶叶, 2021(01)
- [5]茶艺经济中涉外旅游英语的应用探析[J]. 苟慧洁. 福建茶叶, 2020(10)
- [6]《中国传统文化》第九章翻译实践报告[D]. 张帆.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7]茶文化对于小学教育管理的意义[J]. 龙慧. 新智慧, 2018(27)
- [8]于“静”中勾连茶道精神与人生修养[J]. 单玉华. 唐都学刊, 2018(05)
- [9]大力营造茶文化环境,服务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局[J]. 李雅怡. 福建茶叶, 2018(10)
- [10]中国茶道与文化自信的探讨[J]. 陈宗荣. 福建茶叶,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