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史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冯建伟,戴俊生,秦峰,宋永[1](2019)在《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与沉积响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前陆冲断带的特殊构造位置及沉积特征的复杂性,本文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分析,在海西运动晚期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前缘岩石圈挠曲下陷发育周缘前陆盆地,并夹杂大规模的短暂伸展火山喷发活动,接受了巨厚的二叠系沉积层序;随着板块俯冲在二叠纪末的逐渐消亡,三叠纪进入印支期陆内坳陷继承性挤压活动阶段,周边受南北向挤压和左旋构造应力场影响,前陆冲断带古断裂再次逆冲,哈拉阿拉特山急剧抬升,后缘和什托洛盖盆地形成;进入侏罗纪—白垩纪(燕山运动早中期),为陆内坳陷的填充消亡阶段,但有继承性活动,构造活动强度较二叠纪大为减弱,在燕山运动Ⅲ幕晚期最终被覆盖定型。整个过程受地体碰撞和板内挤压影响,冲断带发生幕式构造活动,从而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而且冲断带每次挤压逆冲均导致相应的沉降和沉积物充填,并直接控制前陆盆地和陆内坳陷的沉积充填特征。
陈连木[2](2019)在《楚雄盆地深部电性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南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缘,构造活动剧烈,其地形地貌受控于青藏高原的隆升掀斜作用,深部构造十分复杂。楚雄盆地处于滇中地块,是中-新生代特提斯构造动力体系和滨太平洋构造力体系的联合部位。盆地先后经历了多期次的复杂构造运动,伴随不同的构造演化,其深部结构与动力学问题仍缺乏认识。因此在楚雄盆地开展深部电性结构研究,了解其深部构造特征,对揭示该区域与邻区构造的关系及动力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对收集到的14条测线1188个测点的MT数据进行了功率谱再编辑处理、维性分析、阻抗张量分解以及相位张量分析等资料处理与分析工作;应用WinGLink软件进行了各测线资料的二维反演并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应用实验室开发的基于GPU工作站的三维反演软件进行了工区MT资料带地形的三维反演,得到了高置信度的区域三维地电结构模型;结合研究区及邻区的地质及其他地球物理资料,对楚雄盆地的电性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与他人在邻近区域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确认三维反演结果可信,算法是有效的。(2)工区的电性结构具有横向分块,纵向分层的特征。按电性可大致划分为西部前陆冲断区、中部前陆隆起区和东部前陆断坳区三个区块;西部前陆冲断区和中部前陆隆起区在2-24km深度主要表现为高阻,而东部前陆断坳区主要以低阻为主;纵向上西部前陆冲断区电性结构相对复杂,大部分电性结构表现为高阻-低阻,中部前陆隆起区和东部前陆断坳区表现为浅部高阻,中深部低阻的特征。(3)渔泡江断裂下方低阻层受到下方基底挤压呈蝶状形态,推测原因为在喜山期由于印度板块的持续向东挤压过程中受到盆地西部块体的阻挡,扬子板块受到思茅-印支块体的下插力作用导致盆地西部地体受到向上的推挤力所致。(4)证实该区域地壳低阻层的存在,并且在不同位置,规模和埋深有所区别;低阻体与白登海等所提出的地壳流模型在形态和埋深上基本对应,可以初步解释为青藏高原地壳流的向南延伸。(5)对三江褶皱带及邻区的大地构造动力学初步分析认为研究区的推覆前缘断褶带和三街断褶带是在燕山期由于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运动遭受思茅-印支块体的阻挡而形成的,现今该地区的动力学状态是以红河断裂等的调节和吸收作用的结果。
曾文涛,刘桂春,马进华,孙柏东,王晓林,陈光艳,何兆荣,张虎[3](2018)在《楚雄盆地西缘下侏罗统冯家河组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震积岩是古地震事件的重要记录,依托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在滇西楚雄盆地西侧陆相红层冯家河组中识别出一套陆相震积岩体系。通过对宏观露头和岩石薄片微观观察,总结了该套地层的震积岩标志,主要包括微断裂、震褶岩、液化变形构造、砂岩脉、沙火山、负荷构造、火焰构造、枕状构造、球状构造、角砾岩化、地裂缝等原地相的震积构造及震浊积岩、震积泥石流等异地相震积岩。综合地层柱状结构图,建立了冯家河组陆相震积岩垂向震积岩结构序列。冯家河组震积岩的发现对研究楚雄盆地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为楚雄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了地质依据。
杨庆道,陈明春,卯升俄,郭朝斌,谭代英[4](2017)在《滇中楚雄盆地地腹构造-沉积特征重要发现及地质意义》文中提出对楚雄盆地地震资料进行解释,在盆地内发现了多条地腹深大断裂,被中生代红层所掩覆,这些隐伏基底断裂与盆缘、盆内控盆基底断裂,共同控制盆地层块分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发现了对中生代盆地沉积具有控制作用的地腹大型隐伏深大断裂——石羊断裂,认为该断裂是楚雄盆地晚三叠世早期滇中裂谷西支——程海—祥云地堑的东边界控制断裂,并重新认识了中生代楚雄盆地性质、形成机制及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认为晚三叠世楚雄盆地是经历裂陷-坳陷沉积过程的伸展盆地,建立了晚三叠世挤压构造背景下的裂陷作用与挤压-裂陷盆地模型,落实了云南驿组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提出了新的海相目的层系有利勘探目标区.此外,发现了盆地东部寒武系沉积西边界,重新厘定了早寒武世高水位期沉积范围及页岩气勘探有利区域,重新认识了楚雄盆地有利油气保存单元分区,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陈沈强,朱民,熊光耀,曾庆,周红飞,陈汉林,肖安成,贾东[5](2017)在《上扬子西南部晚三叠世古隆起演化及其构造意义》文中研究指明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剖面的沉积特征和地层对比分析,识别出上扬子西南部存在晚三叠世古隆起;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古隆起的构造属性、演化和大地构造意义。研究结果表明,上扬子西南部普遍缺失上三叠统,这一地层的缺失不是后期剥蚀造成的,而是由于上扬子西南部在晚三叠世存在一个与上扬子西南缘近平行的古隆起。该古隆起的发育与金沙江-哀牢山-马江-八布洋、甘孜-理塘洋的关闭及之后的碰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在早三叠世末,金沙江-哀牢山-马江-八布洋关闭,上扬子西南部南缘的右江和楚雄盆地成为前陆盆地,形成的前缘隆起共同组成了该古隆起;至晚三叠世诺利期,甘孜-理塘洋关闭,上扬子西南部西缘发育西昌前陆盆地,其前缘隆起与右江、楚雄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一起组成古隆起;至瑞替期末,由于右江前陆盆地停止发育,古隆起仅由楚雄和西昌前陆盆地的前缘隆起组成。这一古隆起的发现对研究四川盆地晚三叠世盆地原型和上扬子西南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金兴学[6](2016)在《楚雄盆地页岩气勘探前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楚雄盆地页岩气勘探前景评价为主要内容。在总结和归纳国内外页岩气研究进展和勘探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解释区内34条二维地震剖面并辅以野外地质调查,对楚雄盆地页岩气从地质背景、构造特征、沉积特征、以及页岩的厚度、热演化以及伽马能谱特征等内容综合研究认为,楚雄盆地晚三叠世地层具备页岩气存在的条件,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楚雄盆地仅有有限的地质资料,页岩气的研发还处在探索阶段。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如下主要认识:1.楚雄盆地历经多期次构造运动,是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类型复合的地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解释表明,研究区内断裂发育且褶皱强烈。构造的形变强度对页岩气有一定影响,在楚雄盆地页岩气勘探研究过程中,构造运动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裂缝的发育,向斜和背斜的窄陡都会促使页岩气的消失,特别是在断裂经过多次反转的复杂地方对页岩气的聚集有一定的破坏作用。2.野外地质调查表明,晚三叠世地层中灰黑色泥页岩,劣质煤段或煤线在楚雄盆地西南部较为发育。室内样品测试表明,晚三叠世页岩有机质比较丰富,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较高,具备页岩气存在的良好物质条件。3.楚雄盆地晚三叠世页岩形成于还原环境,页岩中主要粘土矿物类型为伊蒙混层,脆性矿物含量高,脆性适中,综合评价好。4.构造成图表明,晚三叠世地层的沉降中心在大姚—姚安一带,最深处在姚安县超过3000m。舍资组、干海资组、云南驿组对楚雄盆地页岩气资源有主要贡献,作为区内页岩气勘探的目标层段,其在盆地西部有较厚的沉积,均超过100m。在页岩厚度上,满足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5.楚雄盆地多个地方发育有优质页岩,页岩气勘探可划分为二个勘探有利远景区,最有利区位于双柏县西南部一带,次有利区位于姚安—南华一带西南部,建议在此加大对岩页气的勘探投入。页岩气在楚雄盆地油气资源勘探战略中具有广阔的远景。作为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现实性。随着对楚雄盆地页岩气资源的不断研究,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将实现质的突破。
武昱东,王宗起,罗金海,闫全人,张英利[7](2015)在《川西南甘洛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及对铅锌保存的约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碎屑岩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炭质泥岩镜质体反射率相结合的办法,重建了甘洛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沉降史,进而探讨了构造沉降史对铅锌保存状态的约束。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和西秦岭地区洋盆的闭合作用导致研究区变为前陆环境,并开始迅速接受陆相沉积,埋深迅速增加,增幅达7.6km;晚三叠世至古近纪,甘洛地区经历过多次抬升-沉降作用,总体表现为缓慢抬升,平均抬升速率不高于32.7m/Ma;新近纪,甘洛地区快速差异隆升北部抬升速率高于南部,25.510.3Ma期间,平均抬升速度超过295m/Ma;在6Ma至今,平均抬升速率超过667m/Ma。快速隆升过程早于川南马边地区和临沧地区,而明显晚于攀西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晚新生代以来幕式抬升及分步向外扩展的观点。构造沉降史结果表明成矿后的深埋藏作用对原生铅锌矿具有重要的保存作用,并影响到现今矿体的就位深度。
郭佩,李长志[8](2013)在《楚雄盆地的性质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云南省楚雄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由于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很难追溯相邻造山带的演化及其控盆过程,因而,有关中生代以来盆地的性质说法不一,甚至有截然相反的观点。为对楚雄盆地性质有整体认识,综合近十几年来前人对楚雄盆地形成与演化的观点,概况起来盆地的类型归属有以下五种:①裂谷盆地(包括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②弧后前陆盆地、③周缘前陆盆地、④后陆盆地、⑤复式盆地。
韩颖[9](2012)在《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与沉积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前陆冲断带的特殊构造位置及沉积特征的复杂性,在地层剥蚀厚度恢复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西缘乌夏前陆冲断带的沉降史与和沉积响应特征,并得出了以下认识:海西运动晚期准噶尔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前缘发育前陆盆地;印支期进入陆内坳陷继承性挤压活动阶段,前陆冲断带再次逆冲,哈拉阿拉特山急剧抬升,后缘和什托洛盖盆地形成;燕山运动期为陆内坳陷的填充消亡阶段。冲断带的幕式构造活动,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并伴随相应的沉积体系,直接控制沉积充填特征。
缪卫东,史晓颖,张志琳,杨贵芳,郭爱民,王东良,秦建中,汪本善,姜晓华[10](2010)在《楚雄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楚雄前陆盆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含油气远景盆地。从油气生成的角度,系统评价了该盆地6套11组烃源岩层系、5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热演化,认为该区具备油气形成的良好条件,其中三叠系煤系烃源岩是主力源岩。通过热模拟试验建立了烃源岩的产烃率图版,计算了盆地内各层系烃源岩的生烃强度,三叠系煤系烃源层生烃强度最大。楚雄盆地天然气资源量达15000×108m3,具备形成大、中型气田或油田的地质条件,油气勘探前景好。
二、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史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与沉积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沉降曲线求取方法 |
3 沉降史分析 |
4 构造沉降的沉积响应 |
5 结论 |
(2)楚雄盆地深部电性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章 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处理 |
2.1 大地电磁测深法资料处理 |
2.2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反演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楚雄盆地MT数据处理与分析 |
3.1 区域构造背景 |
3.2 数据处理 |
3.3 数据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楚雄盆地MT数据二维反演 |
4.1 实测数据二维反演 |
4.2 二维反演结果分析与解释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楚雄盆地MT数据三维反演 |
5.1 实测数据三维反演 |
5.2 三维反演结果分析 |
5.3 三维反演与二维反演结果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楚雄盆地深部电性结构特征及意义 |
6.1 反演电阻率剖面的深部构造解释 |
6.2 深部电性结构及动力学意义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和问题 |
7.1 主要结论 |
7.2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3)楚雄盆地西缘下侏罗统冯家河组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地层剖面和震积岩特征 |
2.1 冯家河组地层剖面 |
3 冯家河组震积岩识别特征 |
3.1 原地震积构造 |
3.1.1 微断层和地裂 |
3.1.2 震褶层及卷曲构造 |
3.1.3 砂岩脉、泥岩脉和沙火山 |
3.1.4 串珠构造、负荷构造、火焰构造和枕 (球) 状构造 |
3.1.5 震碎岩和震裂岩 |
3.1.6 水力破裂构造 |
3.2 异地震积构造 |
3.2.1 震浊积岩 |
3.2.2 泥石流 |
4 震积岩垂向序列及其成因解释 |
5 地质意义 |
6 结论 |
(4)滇中楚雄盆地地腹构造-沉积特征重要发现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
2 地腹构造-沉积特征重要新发现 |
2.1 发现多条隐伏深断裂控制早期构造-沉积格局 |
2.2 发现多条基底深断裂扭动构造特征 |
2.3 发现了地腹层块分异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 |
2.4 首次发现了寒武系沉积西边界 |
3 地质认识与地质意义 |
3.1 地腹沉积特征验证了中生代楚雄盆地属性为裂陷盆地 |
3.2 勘探新层系新方向 |
3.2.1 三叠系勘探新层系及分布范围 |
3.2.2 重新确定了寒武系泥页岩分布范围 |
3.3 扭动作用与盆地内有利油气保存单元 |
4 结论 |
(5)上扬子西南部晚三叠世古隆起演化及其构造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地质背景 |
2 古隆起的识别 |
2.1 剖面的地层柱状图对比 |
2.2 古隆起剥蚀区的演变 |
3 讨论 |
3.1 古隆起的构造属性与演化 |
3.2 古隆起的大地构造意义 |
4 结论 |
(6)楚雄盆地页岩气勘探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页岩气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技术思路 |
1.4 完成的工作量与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2章 楚雄盆地地质背景 |
2.1 研究区位置 |
2.2 盆地构造特征 |
2.3 盆地断裂期次及构造样式 |
第3章 地层岩性特征 |
3.1 野外地质调查路线 |
3.2 地层岩性调查成果 |
第4章 页岩气成藏条件评价 |
4.1 页岩分布 |
4.2 有机质 |
4.3 脆性 |
第5章 页岩气勘探有利远景区 |
5.1 楚雄盆地页岩成气特征 |
5.2 页岩气勘探有利远景区 |
第6章 认识与建议 |
6.1 认识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7)川西南甘洛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及对铅锌保存的约束(论文提纲范文)
1地质背景 |
2样品采集及测试 |
2.1样品采集条件 |
2.2裂变径迹样品处理与测试 |
2.3镜质体反射率样品处理与测试 |
3测试结果与分析 |
3.1镜质体反射率测试结果 |
3.2磷灰石封闭径迹长度 |
3.3磷灰石表观年龄 |
3.4锆石表观年龄 |
3.5样品历史埋深 |
3.6重建构造沉降史 |
4构造沉降史对铅锌保存条件的约束 |
4.1铅锌矿为浅成矿床 |
4.2埋深作用导致矿床深部保存 |
5结论 |
(8)楚雄盆地的性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盆地性质及证据 |
1.1 后陆盆地 |
1.2 裂谷盆地 |
1.3 周缘前陆盆地 |
1.4 弧后前陆盆地 |
1.5 复式盆地 |
2 展望 |
(10)楚雄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
2 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 |
3 烃源岩特征 |
3.1 有机质丰度 |
3.2 有机质类型 |
3.3 有机质热演化 |
4 资源潜力分析 |
4.1 两套主力烃源层, 一个生烃中心 |
4.2 天然气为主要产物 |
4.3 油气资源潜力大 |
5 结 论 |
四、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沉降史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与沉积响应研究[J]. 冯建伟,戴俊生,秦峰,宋永. 地质学报, 2019(11)
- [2]楚雄盆地深部电性结构研究[D]. 陈连木. 长江大学, 2019(10)
- [3]楚雄盆地西缘下侏罗统冯家河组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 曾文涛,刘桂春,马进华,孙柏东,王晓林,陈光艳,何兆荣,张虎. 地质通报, 2018(11)
- [4]滇中楚雄盆地地腹构造-沉积特征重要发现及地质意义[J]. 杨庆道,陈明春,卯升俄,郭朝斌,谭代英.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S2)
- [5]上扬子西南部晚三叠世古隆起演化及其构造意义[J]. 陈沈强,朱民,熊光耀,曾庆,周红飞,陈汉林,肖安成,贾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04)
- [6]楚雄盆地页岩气勘探前景[D]. 金兴学. 长江大学, 2016(12)
- [7]川西南甘洛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及对铅锌保存的约束[J]. 武昱东,王宗起,罗金海,闫全人,张英利. 地质学报, 2015(08)
- [8]楚雄盆地的性质综述[J]. 郭佩,李长志. 地下水, 2013(05)
- [9]准噶尔盆地乌夏前陆冲断带沉降史与沉积响应研究[J]. 韩颖. 内江科技, 2012(06)
- [10]楚雄盆地烃源岩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J]. 缪卫东,史晓颖,张志琳,杨贵芳,郭爱民,王东良,秦建中,汪本善,姜晓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