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室管理探讨

医学检验室管理探讨

一、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邢艳娣,王金萍[1](2022)在《医学院校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文中认为为了提升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水平,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非常必要。根据现阶段实验室管理模式运行情况探索创新思路,提出实验教学联系理论教学、加强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联系学科与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综合实验室、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与体系等建议,进而加强医学院校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符合医学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祖先鹏,王卓,徐希科[2](2021)在《医学院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直接影响教学和科研效果。通过分析目前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平台建立和改革管理体制等手段对医学院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新模式进行探讨。建立与实验室建设方案相符合的智能化管理模式,加强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综合效能,进行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张健,周党侠,孙颖,莫立平,韩水平,赵文宝,吕茉琦,葛攀,杨妍琪[3](2021)在《病理标本室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文中研究指明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桥梁课程。病理大体标本是开展病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对病理大体标本室的高效管理是病理学教学高质量完成的重要保障。文章结合实践,介绍了病理标本室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具体实施方案和管理效果,旨在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提升病理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李阳[4](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付欣,洪玮,周问渠,邓小亮,邹东霆,陈豫钦[5](2021)在《高校医学类实验室设备与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文中研究表明高等院校医学实验室是以培养医学相关人才并将医学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场所,其中高、精、尖与贵重仪器较多。医学实验室的高效管理关系到医学人才安全、科学素质的培养,故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高校医学实验室的管理问题十分必要,应引起各个高校和(或)医学院校的重视。实验室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教研室相当,通过实验室的实践过程,能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紧密联系,在人员管理上基本条件应以实验内容为基础,进行合理优化与资源整合,做好资源共享,从而确保现有资源的充分优化与利用,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则建议实名负责制及使用预约制,确保实验室资源的规范、标准与科学利用,提高实验室教学与管理效率。医学实验室的高效管理关系到医学人才安全、科学素质的培养,故及时有效的发现并解决高校医学实验室的管理问题十分必要,应引起各个高校和(或)医学院校的重视。本文则主要针对高校医学类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的规范化与人性化进行综述。

高咪,洪玮,付欣,戴建威,梁春晓,杨美珠[6](2021)在《医学实验室科学管理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价值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类院校研究生的培养一方面应注重医学临床知识的培养,一方面应注重医学科研实验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应注重医学人才未来职业能力的培养。规范且严格的医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在确保实验室安全有效的运行的同时实现医学实验室资源共享,达到全方面培养高素质医学研究生的目的,落实医学实验室规章制度是研究平台的高效有序运行的保障,实验室管理者尽职尽责落实实验室规章制度,科研人员以及学生严格按照实验室规章制度开展实验课题,确保科研工作顺利、高效的实施。认真贯彻实施实验室相关管理规定,是科研工作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基础,是实验室高效、有序运转的的支持与保障。高效、安全、有序的实验室管理,对提高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积累专业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科研素养,激发科研热情等均有重要价值,最终达到为医学科研和(或)临床医疗事业输送高素质、社会需求型后备人才的目的。

张馨予[7](2021)在《基于CiteSpace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医学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围绕实验室管理系统在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探索近10年该系统在医学领域的发展情况、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方法检索CNKI应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并分析。结果研究热点主要为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信息化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等。结论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构建以实验室管理体系需求为导向、先进技术支持为依托的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沈美玲[8](2021)在《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医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加速推进,医学实验室从单一设置逐渐转变为多功能实验中心,实现了集教学、实验、人才培养于一体,在医学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以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为基点,融合创新教育理念,势必能够有效改善医学实验室存在的系列问题,激活医学实验室的效能活力。基于此,对医学实验室运作模式进行简要陈述,并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实验室的管理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以创新教育理念对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浩,雷松[9](2020)在《6S精益化管理用于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6S精益化管理用于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效果。方法根据高校医学实验室在实施6S精益化管理前后进行分组,将实施6S精益化管理之前的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作为常规管理组,将实施6S精益化管理之后的阶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的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内容作为6S精益化管理组,比较两组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医学生的满意度、检验标本周转时间、检验样本不合格率。结果 6S精益化管理组的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医学生对管理的满意度高于常规管理组,P <0.05。6S精益化管理组检验标本周转时间短于常规管理组,P <0.05。6S精益化管理组检验样本的不合格率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 6S精益化管理用于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效果确切,可减少检验标本周转时间,减少检验样本不合格率,提高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医学生的满意度。

李章勇,代国知,林应标,史文元,滕文友,廖琳,张磊,刘朝晖,孟霞[10](2020)在《ISO15189在多医疗区实验室管理的应用》文中指出ISO15189即《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临床实验室起草的,用于指导医学实验室建立自己的检测质量及技术管理体系并指导其运作的标准。实验室的管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多医疗区实验室的管理则更加考验管理者的能力。本文参照国内外医学实验室广泛认可的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对多医疗区实验室的统一管理模式进行探讨,以期建立适合多医疗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院校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室管理模式运行现状
2 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思路
3 医学院校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完善建议
    3.1 实验教学联系理论教学
    3.2 加强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
    3.3 实验室建设联系学科与人才培养目标
    3.4 构建综合实验室
    3.5 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与体系
4 结语

(2)医学院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院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一)实验室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二)实验室队伍建设不合理
    (三)实验室管理复杂低效
    (四)实验室教研秩序差
二、医学院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的探索与建立
    (一)实验室仪器预约平台的建立
    (二)实验室技术人员管理体系的完善
    (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
    (四)实验室现代化水平提升
    (五)实验室教研能力提高
    (六)大型实验中心的组建
    (七)建立反馈机制,促进实验室全面发展
三、结语

(3)病理标本室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理标本室概况与管理现状
2 规范化和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
3 开展病理标本室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方法
    3.1 规范化管理
        3.1.1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3.1.2 规范病理标本登记制度
        3.1.3 规范病理标本巡查制度
        3.1.4 借鉴博物馆的陈列和管理经验,形成病理标本专题管理制度
        3.1.5 病理标本陈列室开放管理制度
        3.1.6 医学生志愿者招募制度
        3.1.7 病理标本室安全管理制度
    3.2 信息化管理
        3.2.1 建立标本数字化库
        3.2.2 建立二维码标签
        3.2.3 基于网络(多媒体)平台的应用
        3.2.4 建立病理标本室预约管理系统
4 实行标本室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后的效果分析
5 结束语

(4)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级实验室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2.2 文献研究综述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协同创新理论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2.3.4 数据挖掘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1.1 萌芽起步阶段
        3.1.2 集中建设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2.1 快速起步阶段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3.2.3 重整复苏阶段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3.3.3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取原则
        4.1.3 资料获取
        4.1.4 分析框架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4.3.5 林肯实验室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4.4.6 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5.1.6 小结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5.2.4 小结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5.3.4 小结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高校医学类实验室设备与人员的人性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医学类实验室设备与人员的管理现状
2 建立并完善高校医学类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
3 实验室合理布局,资源共享
4 落实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5 医学实验室日常管理与监督
6 优化实验室管理效率
7 科学评估与考核
8 新型医学类实验室管理方案建议

(6)医学实验室科学管理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中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1.1 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弊端
    1.2 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有待提高
    1.3 管理队伍缺乏主动意识
2 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2.1 以公共中心实验室为基础,完善专业实验室布局
    2.2 开放共享互助式医学实验室的建立
    2.3 建立健全的医学实验室管理制度
3 提高研究生实验记录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
4 提高医学研究生外文文献搜索以及阅读能力
5 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写作及学术会议表达能力
6 总结

(7)基于CiteSpace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医学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2.3 纳入和排除标准
    2.4 数据转换和处理
3 结果
    3.1 纳入文献情况
    3.2 文献发表时间分析
    3.3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3.4 研究机构网络分析
    3.5 载文热点分析
    3.6 研究趋势分析
4 讨论
    4.1 研究热点聚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
    4.2 基本技术的研究稍显不足
    4.3 跨学科团队协作有待加强

(8)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学实验室运作模式概述
    (一)共享式医学实验室
    (二)分散式医学实验室
    (三)创新式医学实验室
二、医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医学实验室管理认知存在偏差
    (二)医学实验室人员定位存在偏差
    (三)医学实验室缺乏聘用管理制度
    (四)医学实验室设置不合理,管理过渡缓慢
    (五)经费管理不合理,影响资源共享
    (六)医学实验室成果转化不足
    (七)医学实验室开放性与创新性服务有欠缺
三、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策略建议
    (一)转变观念重视管理
    (二)做好人员管理,使定位更清晰
    (三)严格把关聘任,做好源头管理
    (四)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五)合理管理经费,促进实验室发展更新
    (六)整合资源确立协同机制
    (七)始终坚持创新改革,保持实验室生命力

(9)6S精益化管理用于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医学生的满意度比较
    2.2 两组检验标本周转时间比较
    2.3 两组检验样本不合格率比较
3 讨论

(10)ISO15189在多医疗区实验室管理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ISO15189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ISO15189认可的意义
    2.1 实验室与国际接轨
    2.2 增强专业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2.3 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员工素质
    2.4 增强医院的社会知名度及医疗市场竞争力
    2.5 医患问题处理方式优化
    2.6 多医疗区实验室发展的需要
3 多医疗区质量体系的建立
    3.1 组建科室管理机构
    3.2 宣贯和学习认可准则及认可规则
    3.3 编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4 规范仪器和试剂管理
    3.5 人员培训与管理
    3.6 不断完善实验室信息系统
    3.7 内审员培训
    3.8 质量体系的内部审核
    3.9 对质量体系进行管理评审
    3.1 0 填写申请书,迎接现场评审
4 关于多医疗区ISO15189认可的体会
    4.1 质量方面的持续改进
    4.2 管理方面的持续改进
    4.3 服务流程的持续改进
    4.4 人员培训的持续改进
    4.5 仪器设备方面
    4.6 多医疗区资源整合及优化各医疗区标本、试剂配送
    4.7 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
    4.8 优化标本周转时间
    4.9 信息系统及功能的不断完善

四、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院校教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分析[J]. 邢艳娣,王金萍. 黑龙江科学, 2022(01)
  • [2]医学院校实验室智能化管理新模式的探讨[J]. 祖先鹏,王卓,徐希科. 教育教学论坛, 2021(43)
  • [3]病理标本室的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J]. 张健,周党侠,孙颖,莫立平,韩水平,赵文宝,吕茉琦,葛攀,杨妍琪.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1(05)
  • [4]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5]高校医学类实验室设备与人员的人性化管理[J]. 付欣,洪玮,周问渠,邓小亮,邹东霆,陈豫钦. 中国医药科学, 2021(10)
  • [6]医学实验室科学管理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价值探讨[J]. 高咪,洪玮,付欣,戴建威,梁春晓,杨美珠. 中国医药科学, 2021(08)
  • [7]基于CiteSpace的实验室管理系统医学相关研究可视化分析[J]. 张馨予. 继续医学教育, 2021(02)
  • [8]基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医学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J]. 沈美玲.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1(01)
  • [9]6S精益化管理用于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效果分析[J]. 李浩,雷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22)
  • [10]ISO15189在多医疗区实验室管理的应用[J]. 李章勇,代国知,林应标,史文元,滕文友,廖琳,张磊,刘朝晖,孟霞. 中国现代医生, 2020(19)

标签:;  ;  ;  ;  ;  

医学检验室管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