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牧场”的结构与世界

“黄金牧场”的结构与世界

一、“金牧场”的结构和世界(论文文献综述)

许子东[1](2021)在《重读张承志的《金牧场》与《心灵史》》文中认为张承志是1980年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中篇小说《黑骏马》和《北方的河》因为硬派和深沉的风格,使他成为当时文学青年的偶像。长篇小说《金牧场》首次发表于《昆仑》杂志1987年第2期。这又是一部没有被列入《亚洲周刊》"中文小说百强"的重要长篇,浓缩、并置、概括了张承志前期作品里几乎所有的心情感觉和思想素材,他自己说,这是"把二十年思索获得的思想装进一个框架",也是"一次真正的成人式;是告别我这已经太长的青春的祭典"。(1)而且《金牧场》也是小说形式上的一个颇有野心的试验。放在当代文学的背景上,这是第一次用长篇的格式,以结构主义的观点,

朱怡璇[2](2021)在《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动物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论文以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动物叙事为研究对象,力图从西部精神、民间信仰、生命存在、现代性反思四个方面,探讨西部作家动物叙事创作容纳的独特精神文化意蕴,思索其对西部文学及中国当代文学的意义与价值。首先,论文从鉴照人性的纯真品格、刚烈不屈的血性精神和对抗命运的韧性力量三个方面论说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动物叙事对西部精神的熔铸,这表明西部动物与西部人一样承受着西部酷烈荒凉的生存艰辛,以其强悍和坚韧的身姿彰显着西部大地的生动与活力。其次,西部作家的动物叙事大都蕴含有一种原始朴素的“万物有灵”观念,体现出人类对包括动物在内的自然万物的敬畏和尊重。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这一根植于原始农牧文明时期的信仰理念逐渐式微,但相较于近现代以来甚嚣尘上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却有着能促动人类永续发展的合理性。西部作家试图通过书写人与动物的亲密无间、描摹动物身上的神性之力,复归原始信仰以重塑现代人的心灵世界。再次,在西部独特的地域时空中,西部作家以生命之子来体认动物的存在,通过凝视动物的死亡姿态,消解死亡的可怖阴影;通过书写动物的强力生命意志,在爱与自由的生命求索中释放生命最强力。最终西部作家将自我的生命期许、精神追求与动物合二为一,实现文学与生命的相融共振。最后,西部动物叙事小说很大程度可以归为乡土小说的子类,因为动物大都生活在乡野田间,书写动物很难不触及一种前现代的生活场景。很多西部作家在其动物叙事小说中,借助对动物的深情描摹、构筑独具诗情的田园牧歌景象,但同时他们又意识到,在城市化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纯粹的乡土空间正在逐渐消逝,因而这些作家笔下的动物往往留居乡土,只能见证乡村的破败,去往城市,又找不到归依之所,最终陷入一种无地彷徨的生存状态中。这样的生存状态在当下的人与动物间都是普遍的,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性症候。

祁泽宇[3](2020)在《奔驰的美神:论张承志草原书写中的骏马形象》文中研究说明张承志的骏马书写是草原文学中的一枝独秀,他借助骏马形象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文化立场,其笔下的骏马不仅是个人文学经验的组成部分,更是草原的文化象征。透过对骏马原型的分析,可以发现张承志草原书写中骏马的形象、题材、思想内涵与草原民间文本中的马文化存在着继承与转换的关系,同时张承志文学中的骏马精神在现代社会也有深远的美学意义。

李松睿[4](2020)在《瞬间的意义——张承志艺术风格论之一》文中提出莱辛在《拉奥孔》中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观点,即诗(或者说广义的文学)是时间的艺术(1)。的确,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读者总是要首先依次阅读一行行排列整齐的字符,然后才能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头脑中浮现出精妙的韵脚、鲜活的人物、细腻的风景以及曲折的情节。在这个意义上,作为一种以文字为媒介的艺术,文学其实是天然地和时间联系在一起的。不过,正如所有的规则在其诞生的那一刻,就呼唤着的挑战与改写;对于真正

陈佳任[5](2020)在《日本资源与张承志的文学书写》文中研究指明张承志是一位有着流浪秉性的作家,无论是心灵还是身体,他始终处于“在路上”的状态,除了内蒙古草原、新疆天山、黄土高原这三块大陆之外,他还数次走访日本、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巴勒斯坦等地,对于异域他始终怀抱着“求学”的心态,渴望冲决思想的束缚获取更多来自世界的参照。其中,日本与张承志的关系最为密切复杂,他于1983-1984年期间赴日本东洋文库进修,1990-1993年期间再赴日本谋生,又于2006年本着文化考察的目的再度居留两月,而在其余时间他也曾短期地多次出入日本。张承志有着丰富多元的日本体验,他常常将自己对日本民族的认知以及个人的异国感受流露于文学创作当中,这些文字鲜明地表现出张承志一种复杂的日本情结,本文将立足于张承志的日本体验与书写,厘清他的文学世界与日本这一文化资源的关系,分析他的日本情结的生成背景与前后变迁,同时以此为切入点探究其价值立场的选择与转变,并对他的言说与取道进行历史评价。第一章聚焦张承志小说中的日本叙事,以《金牧场》《黑山羊谣》《金草地》这三部小说为中心,阐释张承志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对日本的情感认知,就主题而言,这一时期的日本书写交杂着留日学生的异国体验以及对左翼理想的热忱歌颂,在情感态度上,则存在着爱憎纠缠,并在最终选择回避一切价值评判,总体看来,张承志的对日情感尚存混乱。第二章对张承志散文中的日本书写进行系统梳理,以历时性的眼光对其进行分期讨论,以《日本留言》为转折点,张承志摹写日本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对1990-1993年留日打工期间心境的倾吐,后期则为90年代中后期回国后的回忆散文,以及2006年赴日调查研究后写下的文章,在言说方式以及情感态度上呈现出从主观批判到冷静反思的转变,在对日本表达敬重的同时,张承志最终选择与其惜别。第三章以日本歌手冈林信康为个案,分析冈林信康作为文本层面的构成元素、文学之外的艺术养分、接触现代叙事的途径以及文学道路的引领者对张承志的文学创作及价值观念所造成的影响,同时考察张承志对冈林信康情感态度的前后转变及其内在原因,并总结张承志接受日本文化资源时所坚守的一贯立场,即民族立场、正义观念与人道主义。第四章主要论述张承志日本情结的生成背景,试图在细密爬梳张承志的人生经历与日本体验的基础上,回归具体的历史语境、贴近作者的精神结构,分析出张承志日本情结的存在之由以及变迁之故,概括说来,日本左翼的心灵共鸣与复杂多元的日本体验共同造就了张承志对日本爱恨相杂、两极撕裂的复杂情感。第五章通过对近代以来文学领域日本言说的梳理,在比较中明确张承志的独特性,并发掘其日本书写的学术价值,张承志继承了以鲁迅为发端的言说传统又实现了一定的超越,在民族意识的树立、中国文明的反思、多元文化的共存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沈杏培[6](2019)在《张承志与冈林信康的文学关系考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冈林信康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东南亚的日本着名歌手。张承志在80年代的第一次日本之行期间,开始接触冈林信康的歌曲,后经由张承志的专题论文《绝望的前卫》,两人互相引为知音。张承志视冈林信康为"道之兄长",从80年代至今,他们通过论文、访谈、文字追忆、跨国互访等方式密切交往。一方面,冈林信康作为一种音乐资源,影响了张承志的艺术视野,是后者由醉心蒙古传统音乐走向探求现代艺术的关键人物,并深刻地改写了其文学表达;另一方面,冈林信康作为一种日本体验所包含的狂热迷恋和冷静省察,构成了张承志审视日本和世界的两极视角。

刘娜[7](2019)在《张承志创作中的版本修改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张承志是具有“自省”意识的作家,他对自己的作品,常常反复阅读、反复思考,并进行大面积的删减和修改,从而达到“净化”与“升华”心灵和思想的效果,其中尤以《金牧场》和《心灵史》为甚。作品的修改成果以版本的形式呈现出来,版本更迭不仅指向结构、内容及叙事的变化,也是作者精神内核演变的集中体现。本文将立足于《金牧场》与《心灵史》版本修订的具体内容,在此基础上追溯张承志版本修改的原因、意义并对这种修改现象进行历史评价。第一章主要论述张承志作品修改的版本概要,试图通过厘清小说改写行为发生的时代背景、主体身份转变及思想深化等相关因素,回归到当时的社会情境中去分析张承志改写行为的发生,同时,将张承志的修改现象与其他作家作品的修改做了比较,突出张承志文学修改的独特性。第二章具体呈现了异文的类型,包括不同版本之间误差的订正,副文本生成意义的阐释,正文本的形式与内容之变。第三章对张承志作品修改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多元化的考察,主要有社会环境纷繁复杂的变化对主体的影响,创作主体的自我反思,投入情感的累积与学术研究的深入。第四章由张承志的版本研究拓展到当代文学的版本研究,指出了当代文学版本研究的薄弱之处和张承志版本研究的方法论启示,真正的版本研究应该建立在版本考据的基础上,基于此进一步进行版本阐释,而版本阐释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版本考据的探索与发展。综上所述,本文从版本研究的角度切入张承志的创作修改,分析这种修改的渊源、过程、结果及价值,从“变迁史”的角度理出张承志精神内核的变化和他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时提出的文学思想。此外,版本的不同不仅体现在版次的差异上,而且常会引起作品在思想内容、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变化。因此,通过对文学作品版本修改的研究可以揭示文本价值和内涵的变化,这是一项兼有学术研究与史料研究双重价值的文学研究工作。

钟怡雯[8](2018)在《《心灵史》之后——张承志“非虚构”的写作转向》文中指出张承志(1948-)以中篇小说崛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连续获得第二、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先后出版了四部小说集《老桥》(1984)、《北方的河》(1987)、《黄泥小屋》(1987)、《金牧场》(1987),奠定了文坛上的地位。他却在《心灵史》(1991)出版之后,告别了小说创作,迄今二十七年再无小说出版,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散文创作,成为散文家张承志。这期间最值得关注的是《心灵史》的修改——"经过了约

刘娜[9](2018)在《张承志创作中的版本修改问题研究——以《金牧场》和《金草地》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张承志是具有"自省"意识的作家,他对自己的作品,常常进行大面积删减修改,从而达到"净化""升华"心灵和思想的效果,作品的修改成果最终以版本的形式呈现出来,版本更迭不仅指向结构、内容及叙事的变化,也是作者精神内核演变的集中体现。本文试图从版本研究的角度切入张承志的创作修改,从"变迁史"的角度理出张承志精神内核的变化和他面对不同的社会文化语境时提出的不同解决举措。

王晓弟,荆莹莹[10](2018)在《异域文化的抒情表达——《金牧场》的文学人类学解读》文中研究表明张承志的《金牧场》是一部具有浓厚人类主题意义的文学作品,蕴含着深厚的人类学素材。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来看,《金牧场》在新时期长篇小说的创作上占据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融合内蒙古草原、天山、西海固等多种文化题材,更重要的是《金牧场》是张承志丰富的人生经历的一次大总结,也是作家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为我们提供了一幅20世纪80年代中国蒙古族游牧迁徙生活的全景图,为我们了解当时游牧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草原全貌提供了鲜活的资料。

二、“金牧场”的结构和世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牧场”的结构和世界(论文提纲范文)

(1)重读张承志的《金牧场》与《心灵史》(论文提纲范文)

一、一个爱国学者的东京生活
二、“人民之子”的知青往事
结语

(2)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动物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动物叙事中的西部精神熔铸
    第一节 鉴照人性的纯真品格
    第二节 刚烈不屈的血性精神
    第三节 对抗命运的韧性力量
第二章 动物叙事中的民间信仰根植
    第一节 重返万物有灵现场
    第二节 人与自然的龃龉图景
    第三节 神性动物的救赎之力
第三章 动物叙事中的生命存在之思
    第一节 生命之子的存在体认
    第二节 死亡、救赎与永续的赞歌
    第三节 文学与生命的相融共振
第四章 动物叙事中的现代性反思
    第一节 动物在乡的牧歌追忆
    第二节 动物进城的悲剧叹惋
    第三节 无所归依的文化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奔驰的美神:论张承志草原书写中的骏马形象(论文提纲范文)

一、骏马:张承志草原书写中的文化立场
二、骏马:张承志草原书写中的文化原型
三、骏马:张承志草原书写中的反思精神

(5)日本资源与张承志的文学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张承志小说中的日本叙事
    第一节 《金牧场》:留日学生的复杂体验
    第二节 《黑山羊谣》:剑拔弩张的尖锐对抗
    第三节 从《金牧场》到《金草地》:日本部分的删改
第二章 张承志散文中的日本书写
    第一节 前期散文:主观化的日本批评
    第二节 后期散文:严谨客观的日本认知
第三章 张承志与冈林信康的艺术关联
    第一节 张承志与冈林信康的结缘
    第二节 张承志的文学道路与冈林信康的关系
    第三节 从狂热到审慎:张承志对冈林信康的接受变迁
第四章 张承志日本情结的生成动因
    第一节 日本左翼与个人立场的碰撞共鸣
    第二节 日本体验与情感认知的交融互生
第五章 张承志日本书写的价值估衡
    第一节 张承志与近代以来的日本叙述
    第二节 张承志日本书写的学术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7)张承志创作中的版本修改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张承志创作中的修改现象与版本嬗变概略
第二章 版本视野下的异文类型
    第一节 “常规化”误差:不同版本之间的误差订正
    第二节 副文本生成意义的阐释
    第三节 正文本的形式与内容之变
第三章 修改的原因考察及意义追问
    第一节 张承志文学修改的原因考察
    第二节 文本修改与张承志主体的变迁
    第三节 张承志文学修改和多重版本的学术意义
第四章 从张承志的版本研究到当代文学的版本研究
    第一节 薄弱的当代文学版本研究
    第二节 必要的延伸:张承志版本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8)《心灵史》之后——张承志“非虚构”的写作转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心灵史:他自己的形式
二、鞍与笔:散文的意义
结论

(9)张承志创作中的版本修改问题研究——以《金牧场》和《金草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参与的失语
二、从暴力叙述到语言洁化
三、文本结构的再思考

四、“金牧场”的结构和世界(论文参考文献)

  • [1]重读张承志的《金牧场》与《心灵史》[J]. 许子东. 文艺争鸣, 2021(05)
  • [2]新时期以来的西部小说动物叙事研究[D]. 朱怡璇. 兰州大学, 2021(12)
  • [3]奔驰的美神:论张承志草原书写中的骏马形象[J]. 祁泽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4]瞬间的意义——张承志艺术风格论之一[J]. 李松睿. 南方文坛, 2020(02)
  • [5]日本资源与张承志的文学书写[D]. 陈佳任.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7)
  • [6]张承志与冈林信康的文学关系考论[J]. 沈杏培. 文艺研究, 2019(09)
  • [7]张承志创作中的版本修改问题研究[D]. 刘娜.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3)
  • [8]《心灵史》之后——张承志“非虚构”的写作转向[J]. 钟怡雯. 文艺争鸣, 2018(12)
  • [9]张承志创作中的版本修改问题研究——以《金牧场》和《金草地》为例[J]. 刘娜. 文教资料, 2018(35)
  • [10]异域文化的抒情表达——《金牧场》的文学人类学解读[J]. 王晓弟,荆莹莹. 名作欣赏, 2018(36)

标签:;  ;  ;  ;  ;  

“黄金牧场”的结构与世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