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走在春天的中国》是如何诞生的

名曲《走在春天的中国》是如何诞生的

一、名歌《中国走在春光里》是怎样诞生的(论文文献综述)

任翔[1](2016)在《赵芝薰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赵芝薰是20世纪初韩国诗坛的重要诗人,和同时代诗人相比,其诗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了大量创作素材和灵感。韩国学者大多将赵芝薰诗歌中展现出的“传统文化”定义为“民族的”、“韩国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赵芝薰直接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正因为他具有良好的汉文水平,熟读中国各类传统经典,将中国文化的精神融入其诗歌创作,才形成其诗歌创作的独特风貌,使他的诗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除绪论、结语外,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首先对赵芝薰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联进行考察。赵芝薰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要远甚于其他同辈诗人,而这一影响的根源主要来自其家庭。赵芝薰的家族是韩国有名的儒学世家,他自幼跟随祖父学习儒家经典,打下了非常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对中国古典诗歌、典籍有着很强的理解能力。赵芝薰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还体现在他的人格形象上,他给人最鲜明的印象是一个“重义守节”的传统“儒士”。同时,和中国传统文人一样,赵芝薰也嗜酒好饮,崇佛尚禅,在他的性情中兼有酒徒的豪爽、隐者的闲逸和禅客的超脱,这样的人格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章研究赵芝薰的汉文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在韩国现代诗人中,能够创作汉文诗者屈指可数,赵芝薰是其中之一。其汉文诗集《流水集》创作于1940至1944年间,共计35篇,流露出很明显的自然隐逸诗风。1941年,赵芝薰在月精寺淹留期间,大量阅读了唐代经典诗作,并将其中一些译成韩文,他的汉文诗也颇受唐诗影响。《流水集》中汉文诗的另一特点是用典丰富,本文对《流水集》中有重要用典的25首汉文诗进行了细致分析,以探析赵芝薰汉文诗和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传承关系。第三章分析赵芝薰的自由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首先,赵芝薰的一部分自由诗明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体现在内容上,也体现在形式及表现手法上。其次,赵芝薰的自由诗表现出明显的佛禅思想,他早期的自由诗作品中就可见佛教思想的萌芽,他在月精寺任外典讲师时期的自由诗大都是在佛禅思想影响下写成的,佛禅思想对其自由诗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他创作生涯的后期,此时的作品流露出佛教的“空无”、“缘起”思想。再次,赵芝薰自由诗中的“自然”也值得关注。在东方传统哲学思想,尤其是中国古代自然观的影响下,赵芝薰笔下的自然多是“清静无为”、“自在悠闲”的。有时,赵芝薰诗中的自然又以“天”的形式出现,成为诗人寄托情怀,仰望崇敬的对象。第四章探讨了赵芝薰汉文诗和自由诗之间的关联。赵芝薰的汉文诗和同时期创作的自由诗有着意象上和内容上的相似性,通过分析可知,中国古典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审美意趣不仅影响了赵芝薰的汉文诗创作,在其自由诗领域也得到展现。通过深入剖析赵芝薰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可以看到韩国现代诗歌在开辟新境界的同时,也积极地继承着东方的传统思想文化。在东方的传统文化中,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依然对现代韩国诗人的精神世界产生着影响。

农丽婵[2](2016)在《农冠品诗歌族性写作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族性研究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研究话题这一,但广西作家及作品的族性研究起步较晚。本论题以农冠品诗歌的族性写作为研究个案,不仅因为其诗歌呈现出鲜明的族性内涵,还因为其作品体系中清晰地呈现出建构历史记忆纵横交错的脉络,作品生动地展现了多彩的民族文化,详实地展演了族群的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在族群历史记忆中传承了民族传统,并取得了民族国家文学的在场。通过个案研究,笔者试图找到当代广西诗歌族性叙述的一些书写技巧和文学规律,尽快参与学界相关的学术对话与交流。该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目的是通过对农冠品诗歌族性写作的维度、书写技巧及相关语境进行分析,揭示文学族性叙述与民族建设和文学语境之间的深层关系。该研究以文本细读和田野调查方法的结合,试图深刻地挖掘农冠品诗歌作品的族性内涵和书写特征。该研究以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的学理为指导,经过相关的理论分析,得出本文结论:农冠品诗歌的族性书写方法研究同样适用于对其他少数民族诗人的族性叙述研究;面对广西诗歌族性书写尴尬之境,该研究提倡族性多维度书写,提倡心性、族性和文学性书写的合一;提倡地域书写。该研究属农冠品诗歌作品研究综述,对今后农冠品诗歌论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赵洁[3](2010)在《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魏六朝诗歌是现今学术研究的热点,关于女性的诗歌更是获得了很多研究者的格外关注。这些研究都取得了可喜成就,但是现有研究成果更多地是把重心放在汉魏六朝女性的外在生存和个人形象层面,对其深层的心灵世界虽都有所涉及也都缺乏明确的关注。故而本文以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为研究对象,按照历时性的顺序分析其特征和内部规律,并指出其对考察女性心灵史的意义。这既有助于对诗歌的解读,也能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了解这一时期地域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本文共分五章,总体上各章节以历时性的顺序组织,但在东晋、南北朝之时则是共时性的顺序,主要分析诗歌中女性心灵的形态及其在某一特定阶段的可圈点之处,并在结语中对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内涵和影响因素做一概括性总结。第一章为“大汉气象下两汉诗歌的女性心灵”,主要从“大汉气象”给女性心灵产生的影响来论述。汉代诗歌还是以恋歌为主,惟主人公身份阶层和现实处境的不同使个体心灵状态呈现迥异之态。中下层平民女性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敢爱敢恨,在爱情结束的时候也不会苦苦留恋,一旦分手,绝不回头。爱情发生变故之时她们也表现出了勇敢的自救意识,顽强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命运轨迹。儒家礼教也部分地深入到了汉代女性的心灵深处,她们会自觉地按照礼教妇德的要求规范自己,但是她们就算付出沉重的代价也会奋力反抗不公正的礼教要求。总之,汉代诗歌所塑造的女性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构成了汉代诗歌中女性心灵的主干,她们的坚韧与坚守为汉代诗歌所塑造的女性心灵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女性心灵史上的地位添上了浓浓的一笔。第二章为“文化裂变下建安及西晋诗歌中的女性心灵”,分别阐述了文化裂变的背景之下的建安诗歌和豪奢汰侈之风下的西晋诗歌中的女性心灵。战争、裂变是建安、西晋时期的关键词。战争日益增强了人们的恐惧心理,而朝不保夕的生活又使人们更加注重享乐;文化的裂变则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具体生活,使士人在心灵深处对人生、人性、世界等多方面问题进行思索。战争破坏了建安、西晋女性家庭的完整,文化的裂变则使她们人性心灵得以复苏,女性诗人蔡琰、左棻、钟琰、苏伯玉妻乃至绿珠、翔凤等的出现就是最好的证明。魏晋时期男性代言体诗歌和同题材拟作大盛,于是表达征妇思妇的闺怨心灵成为恋情诗的主要内容。但文人笔下的女性心灵也真实地反映了倍受战争摧残的征妇的血泪人生。西晋豪奢汰侈的社会环境也使诗歌中的女性心灵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其余还有像秦女休的孝心、甄皇后与左棻的宫怨,以及一代才女蔡文姬己家国三者交织下的悲愤寮思想的影响还在,左延年和傅玄出于个人与社会的考虑依然在提倡礼教,傅玄的很多诗作也都反映了晋代女性心灵中的儒家思想成分。魏晋诗歌中女性心灵的亲情成分相对较弱,但对母爱和孝义也有所涉及。建安西晋诗歌充分彰显了在以儒家为主的文化裂变趋势下女性心灵的全新变化,对以后的诗歌塑造女性心灵起到了铺路架桥的积极作用。第三章是“江南文化浸润下的东晋南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主要是分析身处江南、深受江南文化浸润的东晋南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东晋南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有别于前之汉魏晋诗歌,呈现出多样化、较少受到礼教影响的特点。东晋南朝诗歌按照作者大致可以分为乐府诗歌、男性文人的诗歌和女性文人的诗歌三类。第三章就从乐府诗歌、男性文人诗歌和女性文人诗歌三个角度来观照东晋南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江南在东晋之时已是鱼米之乡的富庶之地,江南水乡又极秀美,于是造就了统治者们偏安江南的心态。江南经济的发达也刺激了文学的发展,南朝诗歌的数量、流派更可谓绚烂繁盛。乐府诗歌也得益于江南自然的秀美、经济的发达而显得异常繁荣,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拟作兴趣。江南女子受儒家正统的礼教影响较小,所以诗歌中女性的心灵表现比之曹魏西晋自是奔放了许多,并且女诗人在这一时期大量地出现。整体上东晋南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的自我意识增强。苦等多年的丈夫归来时的女性心灵在东晋南北朝诗歌中也有了鲜明的表现,让诗歌中的女性心灵跨出了较大的一步。但整个东晋南朝诗歌对女性心灵的表现都有一种人伦情味的严重缺失,孝义之心、慈母之心没能呈现它的本真状态,但它仍然极大地丰富了诗歌中的女性心灵的表现,对于后世尤其唐宋诗歌中的女性心灵表现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同时也对诗歌表现女性心灵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丰满作用。第四章题为“河朔文化影响下北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主要论述深受河朔之风浸润的北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北朝早期文化上的劣势和经济的欠发达决定了北朝诗歌不盛。战争所致的男丁锐减使北朝民间女子的婚嫁成了社会问题,故北朝民间女子直率爽朗但又不乏含蓄柔婉的思嫁之心甚为明显,但这不意味着她们没有了原则,若是情意已逝,那么无论是多么不舍,都要挥泪断情根。木兰的忠孝两全、机智勇敢和小女子之心在北朝民歌的女性心灵中最为抢眼。北朝男性文人诗歌的成就整体不高,唯温子昇《捣衣诗》中对征妇群体的思夫之心的表现颇为动人,王德《春词》中那河朔女子特有的豁达的人世生活之心亦不禁使人眼前一亮。北朝女诗人对自身心灵的表现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宫廷女子尤其是贵为后妃、母仪天下之人群的心灵刻画是汉魏六朝诗歌所仅有。北朝女性诗人的心灵和《木兰诗》中木兰的心灵一道在诗歌对中国女性心灵史的表现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第五章为“南北文化交融之势下隋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论述在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之后的南北文化交融背景下诗歌中的女性心灵。隋朝诗歌即是南北方诗风交融的结果,北朝诗歌中刚健的和南朝诗歌中柔婉的情爱之心在隋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那里就形成了交融之势。大义公主无比艰难的生存处境使我们动容,而她的家国情结也使她足以媲美蔡文姬;隋炀帝侯夫人的自伤之心道出了“荒淫”皇帝后宫妃嫔的千古伤心之事;隋朝诗歌中娼女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僧人沸大的《委靡辞》表现了媒妁之言中的女性心灵,薛道衡《昔昔盐》几乎勾画出了征妇思念丈夫的整个心灵世界。结语从整体上对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内涵和影响因素作一总结。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内涵主要表现在和美团圆的生活期盼、温馨醇美的人伦诉求、自我生命心灵的潜在发展等方面。和美团圆的生活期盼是历代诗歌所要表现的重点;而其中女性自觉的人伦诉求和自我生命意识可以说是由汉魏六朝诗歌所开创,数量不多却是亮点。从影响因素上看,客观性因素包括文学的发展、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以及地域文化环境这几方面,它们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与主观性因素“诗歌作者”共同表现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总之,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表现对后世诗歌尤其是唐代诗歌对女性心灵的表现有着深远的影响。

李诠林[4](2006)在《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文中研究表明台湾现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载体有汉语文言、国语(白话)、方言(客家语、闽南语、台湾少数民族语言)和日语等多种样态。本文尝试从文本创译用语的角度构建台湾现代文学史,运用社会语言学的方法研究台湾现代文学进程中的独特的语言转换现象。 本文以语言转换为经脉,以台湾光复为界限,将台湾现代文学史分为台湾现代文学史的日据时段(1923.1.1-1945.8.15)和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1945.8.16-1949.5.20)两个大部分(上下篇)进行论述;其中日据时段部分又分为两个小阶段(1937年6月日据当局废止台湾中文报刊及报刊汉文栏之前与其后)。并按文学本体与文学外围文化及两者的融混共生形态(主要表现为文艺论争)将两个大部分(上下篇)分别划分为文学外围书写、文学的内部考察、文学内外的纠葛缠绕三个论述角度与层次。 文学外围的社会制度等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和外围书写(如流散写作)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映摄着台湾现代文学的中华文化意涵。 文学内部的边缘书写(如女性文学、地下写作、民间写作等)、语言转换(如中——日文间的转换、文言——国语间的转换、方言——文言及方言——国语间的转换等)、文化隐喻(如叙事结构的隐喻、人物形象的隐喻、背景的隐喻等)则显示了台湾文学追求进步、坚守中华文化的韧性抗争精神。 日据时段的文艺论争与光复初期的文艺论议组成了文学外围事象与文学内部事象沟通的桥梁,实时控导着台湾现代文学的中华文化本质发展方向。 经过对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学周边文化、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等的全方位扫描,本文认为,边缘书写、语言转换、文化隐喻,以及对中华文化的坚韧持守是台湾现代文学史最具规律性的文学现象。

赵彬[5](2005)在《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 ——新诗的语言和形式》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立足新诗的语言和形式问题,从语言学角度尝试性的探讨了诗的本质,诗歌韵律的形成,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差别以及形成这差别的原因。正是在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中,揭示出正是文字出现造成的语言文字之间的矛盾运动导致了五四新诗的必然发生和转型,推导出白话作为新诗语言的历史必然性,进而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导出白话新诗的韵律应与第一轮口语型诗歌文学时代《诗经》民歌的韵律风格一致,而不应以文字型诗即古典律诗的格律模式为参照。并重新解释论证了自由诗和韵律之间的关系,指出自由诗并非无韵律,韵律是自由的必然性结果。这样就从语言文字之间的矛盾运动关系,从诗歌语言文体自身演变规律的角度,重新梳理了新诗与旧诗、新诗与传统、新诗与西方外来文学影响之间的关系,廓清、消除了围绕新诗语言和形式问题引起的诸多分歧与争端,为新诗语言文体形式的发展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考与见解。

吴跃农[6](2004)在《名歌《中国走在春光里》是怎样诞生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名歌《中国走在春光里》是怎样诞生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名歌《中国走在春光里》是怎样诞生的(论文提纲范文)

(1)赵芝薰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关于选题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资料及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创新之处与研究难点
第一章 赵芝薰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对赵芝薰的影响
        一、来自家庭的影响
        二、着述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第二节 赵芝薰的东方传统文人形象
        一、志操高洁的“儒士”
        二、饮酒参禅的文人雅士
    小结
第二章 赵芝薰汉文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一节 赵芝薰汉文诗中自然隐逸的诗风
    第二节 赵芝薰汉文诗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第三节 《流水集》中的用典分析
    小结
第三章 赵芝薰自由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一节 赵芝薰自由诗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一、内容上的影响
        二、形式上的影响
        三、表现手法上的影响
    第二节 赵芝薰自由诗中的佛禅思想
        一、赵芝薰早期诗作中佛教思想的萌芽
        二、月精寺时期诗作中的“禅味”和“观照”
        三、后期诗作中的佛教思想
    第三节 赵芝薰自由诗中的“自然”
        一、“清净自在”的自然
        二、自然中的“隐”与“游”
        三、作为崇敬对象的“自然”
    小结
第四章 赵芝薰汉文诗与自由诗的关联
    第一节 意象相同的汉文诗和自由诗
    第二节 内容相同的汉文诗和自由诗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一、中文文献
    二、韩文文献
附录1:赵芝薰年谱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

(2)农冠品诗歌族性写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对象和目的
    二、相关研究回顾
    三、研究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 农冠品诗歌族性创作背景及作品综述
    第一节 族群族性整合背景
        一、建国前的族群认知
        二、建国后族性整合与广西民族文学的勃兴
    第二节 地方知识背景
        一、五山乡社会概况和历史沿革
        二、村落社区
        三、口述资料中的建国初期的三合村情况
    第三节 农冠品主要人生和创作经历
        一、疾苦的童年和艰辛的求学经历
        二、对民间文学的热爱和整理
        三、诗歌作品的主要创作经历
    第四节 农冠品着作及诗歌作品综述
        一、作品概况
        二、诗歌作品体系
        三、情感内涵及发展主线
第二章 农冠品诗歌族性内涵的呈现及书写
    第一节 农冠品诗歌的族性内涵
        一、族性构成要素
        二、族性构成的核心
    第二节 农冠品诗歌族性叙述过程及方法
        一、象征
        二、“实在”叙述
    第三节 农冠品诗歌族性写作的维度
        一、族群历史记忆之“网”的编织
        二、族性叙述维度
第三章 农冠品诗歌族性写作语境
    第一节 民族建设语境
        一、民族建设语境下“自塑”和“认同”
        二、民族话语释放与民俗、地域视野的选择
        三、民族国家政治话语对单向度族性叙述维度的捕捉
    第二节 文学交流语境
        一、民族书写主题的延继
        二、场域文学交流资本的获得
结语
附件 1:关于农冠品诗歌族性叙述创作背景的调查报告
附件 2:悲与欢都要报以真情 ——农冠品家乡田野调查日记
附件 3:农冠品访谈记录整理
参考文献
后记

(3)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学术回顾
    二、选题缘由及意义
    三、指导思想与研究方法
    四、突破与创新
第一章 大汉气象下两汉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第一节 汉代礼教初兴时诗歌中的女性世俗心灵
        一、两汉女子对和美家庭生活的期盼之心
        二、班婕妤、刘兰芝等人对礼教的恪守之心
    第二节 汉代女性的自我之心
        一、汉代女子明确的自我生命之心
        二、《孔雀东南飞》等诗歌中女子自觉的自救之心
    第三节 盛汉时期女性心灵中的人伦情怀与痛苦之隐
        一、缇萦的孝义之心
        二、罗敷和胡女反抗强权诱惑的贞洁之心
        三、胡地汉家女儿刘细君和王昭君的思归之意
        四、《孔雀东南飞》、《妇病行》中的舐犊情深
    小结
第二章 文化裂变下建安及西晋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第一节 战乱频仍之际的建安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一、建安诗歌中男性视野下的女性心灵
        二、蔡琰诗歌中的心灵剖析
    第二节 豪奢汰侈之风下西晋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一、同题诗歌拟作初盛时的女性心灵
        二、豪汰奢侈背景下妻妾的悲苦
        三、一代才女左棻志向不得伸展的苦闷与思亲之切
        四、庞氏烈妇力撑门户的豪情壮气
    小结
第三章 江南文化浸润下的东晋南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第一节 秀美江南之东晋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心灵
        一、享受生活,体悟生命
        二、怎一个“爱”字了得
    第二节 思字当头,自与思协,伤怨同在——东晋南朝男性文人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一、“春思乱如麻”
        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心灵诉求
        三、思字当头
        四、自与悲协
        五、姬妾之宠辱悲怨交织的心灵
        六、秋胡妻和采桑女坚守气节的纯洁高尚心灵
        七、王昭君的和亲之悲
    第三节 怒放的才情与生命之花——东晋南朝女性诗人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一、东晋南朝女性自言体诗歌中的情爱心灵
        二、才女谢道韫的才情志向与其命运遭际的悖反
        三、鲍令晖等女诗人的代言体诗歌中对女性心灵的有力扩充
        四、王金珠、刘令娴姐妹以及沈满愿的热爱生命之心
        五、杨苕华与乐昌公主饱受命运戏弄的无奈心灵
    小结
第四章 河朔文化影响下北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第一节 《梁鼓角横吹曲》中的河朔女子心灵
        一、直率热烈不失含蓄柔美的情爱之心
        二、《木兰诗》中木兰的忠孝两全、勇敢豪气不失女儿本色之心
        三、河朔女子的生活情趣
    第二节 北朝文人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一、温子昇《捣衣诗》中征妇之思所代表的北朝男性诗歌中女性的闺怨之心
        二、北朝女性文人诗歌中才情与本心高度统一的心灵
    小结
第五章 南北文化交融之势下隋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第一节 开盛唐之声的隋朝男性诗人诗歌中的女性心灵
        一、《委靡辞》中女性对媒妁之事的忧变之心
        二、诗人们感同身受的闺怨、宫怨之心和王昭君的自伤之心
    第二节 隋朝宫庭、民间女子共谱的女性心灵之歌
        一、宫廷女子大义公主、侯夫人、秦玉鸾的忧伤之心
        二、民间女诗人演绎的悲苦心曲
    小结
结语:千秋红颜家国梦——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论
    第一节 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内涵探究
        一、和美团圆的生活期盼
        二、温馨醇美的人伦诉求
        三、自我生命心灵的潜在发展
    第二节 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影响因素简论
        一、文学观念的发展
        二、社会历史的变迁
        三、思想文化的更替
        四、地域文化环境的浸润
        五、“文心”与“人心”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引论
    一、本课题领域的学术史回顾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本课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四、本论文的基本结构及框架
上篇 台湾现代文学史的日据时段(1923.1.1-1945.8.15)
    第一编 文学的外围:周边文化中的边缘书写
        第一章 日据时期台湾现代文学史背景
        第一节 日据时期的台湾社会概况
        第二节 文学社团、流派及与之关联的报刊
        第三节 文学周边的中华文化民间薪传
        第二章 离岛写作与归岸之响
        第一节 概述
        一、离岛写作——“流散美学”(Diaspora aesthetic)现象
        二、陆、岛文化人的同声相应
        第二节 离台内渡写作
        一、台湾作家的内渡写作
        二、民间书写的内渡
        第三节 离台赴日写作
        第四节 台湾作家及民间艺人在其他国家、地区的写作
        第五节 岛外文化人的台湾题材写作及对台交流
        第一编小结 映摄中华文化意涵的台湾现代文学外围书写
    第二编 文学的内部:语言暴政下的痛苦言说
        第三章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文言作品
        第一节 概述
        一、文言诗歌发展脉络
        二、文言散文发展脉络
        三、文言小说、戏剧等的产生与发展
        四、文言楹联
        第二节 赖和与陈虚谷、杨守愚等人的文言创作
        第三节 吴浊流与叶荣钟等人的文言创作
        第四节 连横等人的文言创作
        一、连横、洪弃生、林幼春、胡殿鹏
        二、王松、施天鹤
        三、蔡惠如、谢星楼、庄嵩、张汉、黄赞钧、黄水沛
        第五节 石中英、黄金川等女性文言诗人
        第四章 日据时段的国语(白话)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国语(白话)文学生长脉络
        二、国语(白话)新诗源流
        三、国语(白话)小说创作
        四、国语(白话)散文创作
        五、戏剧、文学评论等其它国语(白话)文学形式
        第二节 赖和、杨守愚、周定山等人的国语(白话)文学创作
        第三节 张我军与杨云萍等人的国语(白话)文学创作
        第四节 吴漫沙等人的通俗国语(白话)文学创作
        第五章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日语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日语诗歌创作发展脉络
        二、日语小说创作发展脉络
        三、日语散文、戏剧等其它文学形式发展脉络
        第二节 杨逵、吕赫若、龙瑛宗、张文环、翁闹等人的日语作品
        第三节 杨炽昌、张彦勋、吴新荣、王白渊、陈奇云等日语诗人
        第四节 吴浊流、叶荣钟、杨云萍等人的日语创作
        第五节 女性作家及其日语通俗文学创作
        第六章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方言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台湾方言之源流及其分布概况
        二、方言歌诗、口传民间故事、传说、谜猜等民间文学形式发展脉络
        三、方言小说发展脉络
        四、方言戏曲、散文、戏剧及其他文学形式发展脉络
        五、闽南语流行歌
        第二节 方言歌谣(含少数民族的歌诗)
        第三节 闽南语流行歌、报告文学等通俗文学创作
        第四节 台湾民间方言戏曲
        一、日据时段台湾现代民间方言戏曲的发展
        二、歌仔和歌仔册
        三、歌仔册个案抽样析赏——《金快运河记新歌》
        第七章 日据时段的台湾现代翻译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张我军的日文中译
        第三节 黄宗葵、刘顽椿、吴守礼等的中文日译
        第二编小结:语言转换、文化隐喻与韧性抗争
    第三编 文学内外的纠葛
        第八章 各种文艺思想的交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新旧文学论战沿革及意义
        第三节 乡土文学和台湾话文论战沿革及意义
        第四节 大众及左翼文艺的倡导
        第五节 台湾作家与来台日本人的文学论战
下篇 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1945.8.16-1949.5)
    第一编 文学的外围:光复之喜与恶政之怨
        第九章 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史背景
        第一节 光复初期的台湾社会概况
        第二节 光复初期的台湾文学社团与相关报刊
        第三节 融汇于中华文化主流的光复初期台湾文学周边文化
        第十章 彼岸之念与此岸之思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在大陆的台湾文化人和在台湾的大陆文化人
        一、台湾文化人在大陆
        二、大陆文化人在台湾
        第三节 范泉、《文艺春秋》与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之关联
        第一编小结:光复初期庶民写作和官方意识形态:融合—分流—交织
    第二编 文学的内部:回归的欢喜与转换的阵痛
        第十一章 光复初期台湾文言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言诗歌
        第三节 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言散文
        第十二章 光复初期国语(白话)文学
        第一节 概述:光复初期国语(白话)文学的复苏
        一、创作用语由日文向中文转换的困难与适应
        二、两岸国语(白话)文学的汇流
        三、光复初期国语(白话)文学创作概况
        第二节 光复初期的国语运动
        第三节 光复初期的国语(白话)小说家
        一、钟理和
        二、吕赫若、周青
        三、欧坦生和杨梦周的小说创作
        第十三章 光复初期台湾日语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光复初期的日语小说创作
        一、吴浊流
        二、杨逵等小说作家
        第三节光复初期的日语诗歌创作
        一、光复初期台湾女性作家的日语诗歌
        二、陈千武及银铃会诸诗人的日语诗歌
        第十四章 光复初期台湾方言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光复初期的闽南语流行歌
        第十五章 光复初期台湾现代翻译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许寿裳、黎烈文等的翻译文学活动
        下篇第二编小结:语言转换的艺术与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
    第三编 文学内部的论议与文学外部的纷扰
        第十六章 光复初期的文艺争鸣
        第一节 光复初期文学论议的起因及其范围
        第二节 关于台湾新文学诸问题的讨论
        一、《新生报》“桥”副刊上关于台湾文学方向的论议
        二、《台湾文化》对两岸新文学传统的兼容
        三、论议的结果——促使两岸文学汇流的进步现实主义
结论 台湾现代文学:语言转换中的中华文化脉搏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致谢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5)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 ——新诗的语言和形式(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对诗本质的探寻
    第一节 诗:在韵律的节奏中舞蹈与歌唱
    第二节 韵律:无意识语言的特殊形式
第二章 韵律――无意识语言诗性结构的环形重复形式
    第一节 语言和无意识:语言产生无意识
    第二节 韵律:无意识语言的环形重复结构形式
    第三节 节奏:诗歌语言审美解放后的游戏运动状态
第三章 诗歌语言的艺术特性:诗是无意识诉诸声音表现激情和想象的口语性艺术
    第一节 情感:诗歌的灵魂和生命
    第二节 想象:诗歌的艺术质素
    第三节 声音:诗歌的物质外壳
    第四节 口语性:诗歌的本质属性
第四章 文字的产生:口语型诗歌和文字型诗歌的分化
    第一节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诗歌语言和日常语言分离的肇始
    第二节 言文分离的结果:口语型诗歌和文字型诗歌的分化
第五章 白话作为新诗语言的历史必然性:“五四”口语型诗歌时代的回归
    第一节 “五四”白话新诗革命、新文学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语言与文字之间的矛盾斗争
    第二节 新一轮新诗语言的文白之争:与郑敏先生的商榷
    第三节 李金发文言入诗的陌生化效果:文言的枯荣与轮回
第六章 白话新诗的韵律: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
    第一节 白话新诗:五四新文学的先声
    第二节 新月派诗歌的韵律风格:《诗经》韵律风格的再现
    第三节 新月派诗歌音乐性的综合比较分析:各有千秋
第七章 自由诗和韵律
    第一节 自由诗并非无韵律
    第二节 韵律是自由的必然性结果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四、名歌《中国走在春光里》是怎样诞生的(论文参考文献)

  • [1]赵芝薰诗歌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关系研究[D]. 任翔.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12)
  • [2]农冠品诗歌族性写作研究[D]. 农丽婵. 广西民族大学, 2016(03)
  • [3]汉魏六朝诗歌中的女性心灵研究[D]. 赵洁.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3)
  • [4]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D]. 李诠林.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
  • [5]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 ——新诗的语言和形式[D]. 赵彬. 吉林大学, 2005(06)
  • [6]名歌《中国走在春光里》是怎样诞生的[J]. 吴跃农. 文史春秋, 2004(01)

标签:;  ;  ;  ;  ;  

名曲《走在春天的中国》是如何诞生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