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PFA 的 GC-XPS 分析的结构表征

基于 PFA 的 GC-XPS 分析的结构表征

一、PFA基GC的结构表征-XPS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周新红,崔光磊,智林杰,张书圣[1](2007)在《全pH范围内超疏水大面积的微米螺旋炭丝(英文)》文中指出通过控制催化前驱体(酒石酸铜)的电化学氧化在金属表面形成了铜催化剂,并通过铜催化裂解乙炔在金属表面制备了大面积的微米螺旋炭丝。用SEM, FT-IR,XPS和测接触角对所制制螺旋炭丝进行了表征。发现螺旋炭丝具有非常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全PH范围的超疏水性质。这种炭丝被期待用做特殊的界面功能材料。

涂建华[2](2006)在《烟杆基木质陶瓷的制备及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进步和经济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带来了环境的巨大破坏,如何在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上处理并有效利用废弃物,已成为当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拦路虎。因此,开发具有较高资源利用率、对环境无副作用和良好使用性能的环境材料已成为研究热点。而木质陶瓷作为一种新型环境材料,其优异的导电性、耐磨性、耐腐蚀性、高强度、低密度、多孔和电磁屏蔽性等特性,使得它在许多工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当前在木质陶瓷研究领域存在的原料昂贵、结构各向异性等问题一直悬而未决,阻碍了木质陶瓷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为此,本文在详细分析国内外木质陶瓷的研究现状后,针对目前木质陶瓷制备过程中存在原料和酚醛树脂浸渍木材的不均匀性及产品的各向异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制备木质陶瓷的新方法,即以农业废弃物——烟杆为原料制备了木质陶瓷。研究了以烟杆为原料,经低温炭化后,加入酚醛树脂作粘结剂,充分混合后固化并热压成型,然后在氮气保护下进行炭化制备木质陶瓷的方法。在对原料进行热重分析后,详细考察了炭化温度、酚醛树脂含量和保温时间对木质陶瓷性能和结构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衍射、喇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对木质陶瓷的结构进行了研究。 实验中采用热重分析对烟杆、酚醛树脂和烟杆炭/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不同升温速率下烟杆和酚醛树脂的热分解过程,确定了制备木质陶瓷时烟杆的炭化温度,并对烟杆炭/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随升温速率的升高,各试样分解速率变快,但分解反应则滞后;同时还发现烟杆炭/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热分解过程比烟杆和酚醛树脂单独热解要复杂得多。 制备条件对木质陶瓷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试样的失重率、体积收缩率都是增加的,表观密度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加,开口气孔率则与表观密度相反,而体积电阻率下降了7个数量级,抗弯强度则在一开始增加很快,炭化温度为1373K后增加速度变缓;随着酚醛树脂含量的增加,试样的失重率和体积收缩率都有明显的下降,表观密度和抗弯强度有明显的增加,开口气孔率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体积电阻率减小;保温时间越长其失重率和体积收缩率越大,开口气孔率和抗弯强度也越大,而表观密度和体积电阻率越小。 通过X射线衍射表征了不同条件下木质陶瓷的结构,结果发现以烟杆和酚醛

黄彪[3](2004)在《杉木间伐材的炭化理论及其炭化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过去木质炭化物大多作为燃料用,利用价值低,对木炭的研究已渐被忽视。随着科技发展,近年来木炭的新用途及作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十分活跃。木质炭化物的高效开发利用,对解决废弃物资源化、环保、生态环境等问题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先进的检测仪器与手段的日益更新,对木炭的研究实有必要更上一层楼。本课题以我国南方速生树种之一的杉木间伐材为对象,对炭化理论及其炭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1) 采用一步炭化法和二步炭化法以及加盖炭化法和未加盖炭化法的炭化工艺,同时炭化氛围气采用CO2、N2、O2、空气以及它们的混合气体等方法,对杉木间伐材进行炭化试验研究。分析研究了杉木间伐材木屑热解的基本过程、不同炭化条件对炭化物的影响规律。 (2) 采用热重分析(TG)和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分析在连续升温过程中试样的重量与热量变化规律,求得有关的热力学参数,为炭化工艺的温度和加热速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3) 利用元素分析仪分析炭化过程中碳、氢、氧含量及主要官能团的变化规律;采用拉曼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分析手段,对炭化物化学结构、表面官能团、微晶结构等情况进行了研究与表征,揭示了其演变规律与形成特点。 (4)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对炭化物的微观结构、结晶状态、孔径分布、比表面积与孔隙特征等进行了观察与表征,研究了不同炭化条件下孔隙的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及内部原子晶体层间的变化规律。发现了炭化物中存在着纳米碳管、洋葱状富勒烯结构及金刚石晶格结构。 (5) 发现炭化温度700℃为杉木炭化产生质变的转折点温度。炭化物炭化程度的深度发展、炭化物六角碳网平面层的生长及有序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是从700℃开始。 (6) 研究了炭化物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并研究了炭化温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7) 研制出了杉木间伐材炭化物吸油材料,同时对其吸油能力的影响作了研究。

王建方[4](2003)在《碳纤维在PIP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过程中的损伤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先驱体浸渍裂解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过程中碳纤维损伤严重的问题,以聚碳硅烷(PCS)制备Cf/SiC复合材料为重点,采用SEM、TEM、IR、XRD、XPS、TG等表征手段,分析了先驱体裂解过程、纤维基体界面和碳纤维损伤过程,系统地研究了原料(碳纤维、先驱体等)和制备工艺条件等在Cf/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对碳纤维损伤的影响,建立了碳纤维损伤程度的表征方法和损伤机理模型,制备了纤维表面涂层并利用涂层碳纤维制备了单向Cf/SiC复合材料。 本文首次应用复丝拉伸强度测试来表征PIP工艺中碳纤维的损伤程度,较好地解决了陶瓷基复合材料中碳纤维损伤程度如何表征这一棘手的问题。试验对比的结果表明,碳纤维原丝强度与其标称强度值相差不大,碳纤维强度测试结果的误差范围为12~17%。测试结果可以明显反映出不同工艺对碳纤维损伤的差别,为研究碳纤维在PIP工艺过程中的损伤提供了手段。 探明了PIP工艺制备CMCs过程中碳纤维的损伤形式。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的损伤包括了化学损伤、高温损伤和热应力物理损伤。PIP工艺第一周期对碳纤维损伤最大,第一周期中碳纤维的强度损失率远大于后续多个周期浸渍裂解中碳纤维强度损失的总和。碳纤维损伤的主要形式是热应力物理损伤。化学损伤并不是导致碳纤维强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其中先驱体化合态的氧并不会对碳纤维产生明显的损伤,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的错误认识。 首次探明了碳纤维热应力物理损伤机制,即碳纤维表面附着的先驱体在高温下无机化形成陶瓷体,同时伴随着大的体积收缩,在碳纤维的牵引下,基体的体积收缩以开裂形式出现,裂纹的取向以垂直于纤维轴向为主,由于碳纤维与基体热膨胀系数失配,致使碳纤维在降温过程中受到复杂热应力,引起碳纤维损伤。由此建立了碳纤维的四种热应力物理损伤模型,即基体体积收缩应力损伤模型、热应力拉伸损伤破坏模型、热应力弯折损伤破坏模型和热应力剪切损伤破坏模型。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基体裂纹大小、基体硬度、碳纤维表面缺陷、碳纤维模量等。目前,类似的损伤模型尚未见报道。 本文首次较系统地对不同先驱体和不同碳纤维在PIP工艺制备CMCs过程中对碳纤维损伤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O裂解后生成的基体硬度较小且延伸性好,可以缓解基体及界面的应力集中,碳纤维强度保留率较高;PSZ裂解过程中除了体积收缩对碳纤维带来物理损伤外,还与碳纤维发生严重的化学反应,使碳纤维强度大幅下降。低强度碳纤维容易在热应力拉伸或弯折破坏模式下损伤;高模量碳纤维高温损伤小,但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容易以热应力剪切破坏模式下断裂;环氧树脂表面胶刚性较大,氧含量较高,使碳纤维容易受到化学损伤和热应力弯折损伤,均不宜用来制备C灯siC复合材料。高强度、低模量和柔性表面胶的碳纤维可望得到性能较好的C刀SIC复合材料。 采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并研究了碳纤维表面涂层SIC和si一O一C,并利用涂层碳纤维制备了单向Cf/SI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适当厚度的SIC涂层和si一O一C涂层可以起到缓冲层和阻挡层的作用,减小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和物理损伤。较厚的涂层将导致碳纤维之间粘连,通过热应力损伤碳纤维。涂层碳纤维所制备的单向C刀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5%PSO和3%PCS涂层碳纤维所制备的单向C分siC复合材料性能较高,分别为797.4MPa和777.2MPa,其涂层厚度分别为0.135 pm和0.09pm,适合于用来制备Cf/siC复合材料。 本文较系统地研究了浸渍和热处理工艺条件对碳纤维损伤和材料性能的影响,阐明了制备Cf/siC复合材料应当采用的工艺条件,并建立了PIP工艺制备CMCs过程的浸渍模型。研究结果发现,高温加压可以使基体内部裂纹减小或消失,减小了对碳纤维的物理损伤;升温速率的提高不仅通过先驱体快速原位裂解避免了大裂纹的产生,从而减少了对碳纤维的物理损伤,同时通过缩短高温处理阶段时间减少了碳纤维化学损伤。采用快速升温裂解高温加压工艺(1600℃、10MPa)制备得到的C刀siC复合材料性能最优。 浸渍工艺的分析和模拟可以推导出浸渍时间函数为:怜f(基体尺寸,基体孔径大小及分布,先驱体溶液表面张力、接触角及粘度,浸渍压力)。浸渍不完全将导致碳纤维受力情况更加复杂,并导致材料致密化困难。超声在有利于浸渍效果的同时使碳纤维表面缺陷加深,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0min。

王建方,陈朝辉,刘维民,郑文伟,姚志军[5](2002)在《Cf/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对碳纤维的损伤》文中研究表明对几种类型的碳纤维在Cf/Si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的先驱体中氧含量及高温热处理和PCS浸渍裂解处理过程中造成的损伤进行了考察,并探讨了损伤机制。结果表明,碳纤维石墨化程度和表面状态的差别会对其在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损伤程度产生影响。石墨化程度高的M40JB碳纤维损伤程度较大;表面呈活性的JC1#碳纤维对外界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而石墨化程度不高而表面不活泼的JC2#碳纤维则损伤程度较小且较稳定。

王建方,陈朝辉,刘维民,齐尚奎,谢征芳[6](2002)在《不同碳纤维表面状态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文中指出采用XPS对两种不同的碳纤维表面进行了分析,制备了束丝Cf/SiC复合材料,并采用束丝拉仲强度表征其性能。结果表明,碳纤维表面主要有C、O两种元素存在,其中碳主要有C-C和C-O两种存在方式,并且两种纤维的Ols/Cls有明显的不同。当氧含量高时,纤维在经历高温处理后强度下降幅度较大,所制备的Cf/SiC复合材料性能较差。

邱海鹏,赵根祥[7](2000)在《PFA基GC的结构表征-XPS分析》文中指出采用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研究了聚糠醇 (PFA)制备玻璃炭 (GC)过程中的元素组成、相对含量以及表面含氧官能团的类型。结果表明 :PFA基 GC的主体元素组成为 C、O(H除外 )。其中 C元素大多以类石墨碳形式存在 ,表面含氧基团以羟基、醚基为主并伴有一定数量的羰基、羧基、酯基等。

二、PFA基GC的结构表征-XPS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FA基GC的结构表征-XP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全pH范围内超疏水大面积的微米螺旋炭丝(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 Introduction
2 Experimental
3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 Conclusions

(2)烟杆基木质陶瓷的制备及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木质陶瓷的研究进展
        1.2.1 制备木质陶瓷的原料资源
        1.2.2 木质陶瓷的制备方法及工艺
        1.2.3 木质陶瓷的结构
        1.2.4 木质陶瓷的性能
        1.2.4.1 电学性能
        1.2.4.2 力学性能
        1.2.4.3 摩擦性能
        1.2.4.4 其他性能
        1.2.5 木质陶瓷的应用
    1.3 现有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新方法的提出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木质陶瓷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能和结构的研究方法
    2.1 试验原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2.1.1 试验原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2 制备方法
    2.3 木质陶瓷性能的检测方法
        2.3.1 失重率的计算
        2.3.2 体积收缩率的计算
        2.3.3 表观密度的测定
        2.3.4 开口气孔率的测定
        2.3.5 体积电阻率的测定
        2.3.6 抗弯强度的测定
    2.4 制备木质陶瓷原料的热重分析
    2.5 木质陶瓷的结构表征
        2.5.1 X射线衍射(SRD)
        2.5.2 激光喇曼光谱(Laser-Raman Spectroscopy)
        2.5.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5.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第三章 制备木质陶瓷原料的热重分析
    3.1 烟杆的热重分析
    3.2 酚醛树脂的热重分析
    3.3 烟杆炭/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热重分析
第四章 木质陶瓷性能的研究
    4.1 炭化温度对木质陶瓷性能的影响
    4.2 酚醛树脂含量对木质陶瓷性能的影响
    4.3 保温时间对木质陶瓷性能的影响
第五章 木质陶瓷制备过程中结构变化的研究
    5.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5.1.1 X射线衍射分析炭材料的原理及应用
        5.1.2 不同炭化温度下制备的木质陶瓷的 XRD分析
        5.1.3 不同酚醛树脂含量下制备的木质陶瓷的 XRD分析
        5.1.4 不同保温时间下制备的木质陶瓷的 XRD分析
    5.2 激光喇曼光谱(Laser-Raman Spectroscopy)研究
        5.2.1 激光喇曼光谱分析炭材料的原理及应用
        5.2.2 炭化温度对木质陶瓷喇曼光谱特性的影响
        5.2.3 酚醛树脂含量对木质陶瓷喇曼光谱特性的影响
        5.2.4 保温时间对木质陶瓷喇曼光谱特性的影响
    5.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5.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炭材料的原理及应用
        5.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木质陶瓷的分析
    5.4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杉木间伐材的炭化理论及其炭化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木质材料的炭化
    1.2 不同炭化条件下的木质炭化物的物性与吸着特性
    1.3 木质炭化物的环境净化性能
    1.4 木质吸油材料及其应用
        1.4.1 吸油材料
        1.4.2 吸油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1.4.3 木质吸油材料
    1.5 课题创新之处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主要研究内容
        2.1.1 炭化方法和条件对间伐材杉木炭化物性能影响的研究
        2.1.2 间伐材杉木炭化物性能与化学结构的研究
        2.1.3 间伐材杉木炭化物微观结构的研究
        2.1.4 间伐材杉木炭化物吸附污染物质性能的研究
        2.1.5 间伐材杉木炭化物作为吸油材料的研究
    2.2.研究方法与仪器
        2.2.1 研究使用的设备与仪器
        2.2.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三章 炭化过程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2.1 原料准备
        3.2.2 炭化试样制备
        3.2.3 原料及其炭化产物的性质测定
        3.2.3.1 原料水份测定
        3.2.3.2 炭化物的灰分、挥发分、固定碳、充填密度、pH值的测定
        3.2.4 炭化物的热分析研究
        3.2.5 炭化物的C、H、O、N元素分析研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炭化条件对炭化物得率、挥发分、固定碳的影响
        3.3.2 不同炭化条件对木炭pH值的影响
        3.3.3 炭化温度对炭化物元素组成的影响
        3.3.4 杉木间伐材炭化物的热重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炭化物性能与化学结构的研究
    4.1 前言
        4.1.1 拉曼光谱在炭材料上的应用
        4.1.2 X射线衍射(XRD)在炭材料上的应用
        4.1.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4.1.3.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由来
        4.1.3.2 XPS的基本原理
        4.1.3.3 XPS在木材科学领域的应用
        4.1.3.4 XPS在炭材料领域的应用
    4.2 实验方法
        4.2.1 拉曼光谱
        4.2.2 X射线衍射(XRD)
        4.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炭化过程拉曼光谱的研究
        4.3.1.1 温度对炭化物拉曼光谱特性的影响
        4.3.1.2 不同炭化条件下炭化物拉曼光谱的变化规律
        4.3.2 炭化过程XRD的研究
        4.3.3 炭化过程XPS的研究
        4.3.3.1 不同炭化温度下炭化物XPS的Cls能谱的研究
        4.3.3.2 炭化物XPS能谱的荷电效应与炭化物导电性的研究
        4.3.3.3 不同炭化温度下炭化物XPS的Ols能谱的研究
        4.3.3.4 不同炭化条件下炭化物XPS能谱的研究
        4.3.3.5 炭化物XPS的Cls能谱的分峰研究
    4.4 小结
第五章 炭化物微观结构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方法
        5.2.1 炭化物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研究
        5.2.2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
        5.2.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炭化物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
        5.3.1.1 温度对炭化物比表面积的影响
        5.3.1.2 温度对炭化物孔径分布的影响
        5.3.1.3 二步炭化法对炭化物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的影响
        5.3.1.4 其他炭化条件对炭化物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的影响
        5.3.2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5.3.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5.4 小结
第六章 炭化物环境净化作用的研究与杉木炭化物吸油材料的研制
    6.1 炭化物环境净化作用的研究
        前言
        6.1.1 实验方法
        6.1.1.1 炭化物试样的制备
        6.1.1.2 炭化物吸附性能的测定方法
        6.1.2 结果与讨论
        6.1.2.1 炭化温度对吸附三氯甲烷蒸气的影响
        6.1.2.2 炭化条件对吸附苯蒸气的影响
        6.1.2.3 炭化条件对吸附甲醛与苯酚的影响
        6.1.2.4 化温度对碘吸附值的影响
        6.1.2.5 炭化物的BET比表面积、微孔容积与碘吸附值的关系
    6.2 木质炭化物吸油材料的研制
        前言
        6.2.1 实验方法
        6.2.1.1 木质炭化物吸油材料的制备
        6.2.1.2 吸油材料性能的测定方法
        6.2.2 结果与讨论
        6.2.2.1 热处理温度对吸油性能的影响
        6.2.2.2 热处理温度对吸油材料得率及其元素组成的影响
        6.2.2.3 热处理温度对吸油材料抽出物含量的影响
    6.3 小结
        6.3.1 炭化物的环境净化能力
        6.3.2 杉木炭化物吸油材料的性能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4)碳纤维在PIP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过程中的损伤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热结构材料研究背景
    1.2 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FRCMCs)概述
        1.2.1 纤维与基体的种类
        1.2.2 FRCMCs的制备工艺
    1.3 碳纤维研究发展现状
    1.4 Cf/SiC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1.5 Cf/SiC复合材料的结构与界面特性
    1.6 Cf/SiC复合材料的损伤破坏机制
        1.6.1 FRCMCs的损伤破坏过程基本规律
        1.6.2 Cf/SiC复合材料中碳纤维的损伤破坏机制
        1.6.3 Cf/SiC复合材料中碳纤维损伤破坏的检测
    1.7 本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研究的主要过程
    2.2 实验用原材料
    2.3 制备工艺方法
        2.3.1 不同氧含量聚碳硅烷的制备
        2.3.2 束丝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
        2.3.3 碳纤维表面涂层
        2.3.4 Cf/SiC复合材料的制备
    2.4 物理和力学性能测试
        2.4.1 润湿角的测定
        2.4.2 密度及孔隙率的测定
        2.4.3 力学性能的测试
    2.5 显微组织结构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先驱体转化过程对碳纤维损伤程度的影响
    3.1 引言
    3.2 聚碳硅烷(PCS)裂解过程
        3.2.1 PCS裂解过程中的组成结构变化
        3.2.2 PCS裂解过程中的体积变化
    3.3 PCS裂解过程中碳纤维损伤机理研究
        3.3.1 束丝Cf/SiC复合材料碳纤维损伤的表征
        3.3.1.1 力学性能表征
        3.3.1.2 界面及其结合强度表征
        3.3.1.3 SEM表征
        3.3.2 PCS裂解过程碳纤维的化学损伤分析
        3.3.2.1 化学反应对碳纤维的损伤
        3.3.2.2 界面扩散反应对碳纤维的损伤
        3.3.3 PCS裂解过程中碳纤维的高温损伤分析
        3.3.4 PCS裂解过程中碳纤维的物理损伤机理分析
        3.3.4.1 碳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热应力分析
        3.3.4.2 碳纤维损伤的物理模型分析
        3.3.4.3 碳纤维热应力损伤因素分析
    3.4 不同氧含量PCS对碳纤维的损伤
        3.4.1 PCS的预氧化
        3.4.2 PCS中氧含量及其结合方式的表征
        3.4.3 PCS中氧含量对Cf/SiC复合材料中纤维强度的影响
    3.5 聚硅氧烷(PSO)的裂解及其对碳纤维的损伤
        3.5.1 PSO的交联与裂解过程
        3.5.2 PSO裂解过程对碳纤维的损伤分析
    3.6 聚硅氮烷(PSZ)的裂解及其对碳纤维的损伤
        3.6.1 PSZ的裂解过程
        3.6.2 PSZ裂解过程对碳纤维的损伤分析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碳纤维种类与损伤程度的关系
    4.1 引言
    4.2 PIP工艺中碳纤维损伤程度的表征方法
    4.3 不同碳纤维在PIP工艺中的损伤研究
        4.3.1 不同强度碳纤维在PIP工艺中的损伤
        4.3.2 不同类型碳纤维在PIP工艺中的损伤
    4.4 不同表面胶对碳纤维损伤程度的影响
        4.4.1 碳纤维表面胶的XPS分析
        4.4.2 碳纤维表面胶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5 碳纤维表面涂层对碳纤维损伤的影响
        4.5.1 表面涂层对碳纤维强度的影响
        4.5.2 碳纤维表面涂层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浸渍和热处理工艺对碳纤维损伤的影响
    5.1 引言
    5.2 浸渍工艺对碳纤维损伤影响分析
        5.2.1 超声浸渍工艺对碳纤维的损伤先驱体
        5.2.2 浸渍效果对碳纤维损伤的影响
    5.3 PIP工艺中浸渍过程分析
        5.3.1 先驱体PCS对碳纤维的润湿性
        5.3.2 Cf/SiC复合材料工艺浸渍过程模拟
        5.3.2.1 浸渍过程的分析
        5.3.2.2 浸渍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5.3.3 逾渗理论对先驱体浸渍碳纤维编织物中的解释
    5.4 热处理工艺对碳纤维损伤的影响
        5.4.1 高温加压对Cf/SiC复合材料中碳纤维损伤的影响
        5.4.2 不同热压温度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5.4.3 不同裂解升温速率对碳纤维损伤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Cf/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对碳纤维的损伤(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1.2 试样制备
    1.3 分析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高温处理
    2.2 PCS浸渍裂解
    2.3 PCS中的氧含量
3 结论

(6)不同碳纤维表面状态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原材料
    1.2 试样制备
    1.3 分析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碳纤维表面状态的XPS分析
    2.2 碳纤维表面状态对其Cf/SiC复合材料的影响
3 结论

(7)PFA基GC的结构表征-XP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
    2.1 GC的制备
    2.2 测试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元素组成
    3.2 元素结合态及归类
4 结论

四、PFA基GC的结构表征-XPS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全pH范围内超疏水大面积的微米螺旋炭丝(英文)[J]. 周新红,崔光磊,智林杰,张书圣. 新型炭材料, 2007(01)
  • [2]烟杆基木质陶瓷的制备及表征[D]. 涂建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0)
  • [3]杉木间伐材的炭化理论及其炭化物在环境保护中应用的研究[D]. 黄彪. 南京林业大学, 2004(02)
  • [4]碳纤维在PIP工艺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过程中的损伤机理研究[D]. 王建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3(01)
  • [5]Cf/Si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对碳纤维的损伤[J]. 王建方,陈朝辉,刘维民,郑文伟,姚志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2(06)
  • [6]不同碳纤维表面状态对Cf/Si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 王建方,陈朝辉,刘维民,齐尚奎,谢征芳. 材料导报, 2002(03)
  • [7]PFA基GC的结构表征-XPS分析[J]. 邱海鹏,赵根祥. 新型炭材料, 2000(04)

标签:;  ;  ;  ;  ;  

基于 PFA 的 GC-XPS 分析的结构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