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抗-HCV与HCV RNA定性定量的关系

丙型肝炎抗-HCV与HCV RNA定性定量的关系

一、丙肝抗HCV与HCV RNA定性、荧光定量之间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徐冰[1](2021)在《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文中认为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作为丙型肝炎诊断的金标准,其中HCV核酸定性检测主要用于临床诊断、献血员筛查,而HCV核酸定量检测可用于现症感染的确认、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2018年WHO在《诊断为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护理和治疗指南》中,将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同年,欧洲肝病协会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管理和治疗建议》中建议,将HCVRNA定量检测(检出限≤1000 IU/ml)用于中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特殊人群的HCV诊断及管理,但此推荐作为中等质量的弱推荐。此外,将不同检测方法组合形成检测策略,可以弥补单一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同时,制定检测策略需要考虑检测目的,检测方法的性能以及被测人群的感染率。因此,如果将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需考虑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的性能及待测人群的HCV感染率。此外,还需考虑HCV核酸定量检测中阈值应用问题。目的1.了解国内部分上市试剂的分析性能,提出适合于我国临床诊断丙肝的检测策略。2.探索出HCV核酸定量检测的诊断阈值,为我国《丙型肝炎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规范》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持,推动我国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方法用4家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对构建的商业血清盘、实验室血清盘进行盲法检测,得出待评价试剂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析特异性、分析灵敏度、检出限、精密度、不同型别的检出率以及线性相关系数。将不同检测方法组合出不同检测策略,利用2093份不同人群的样本对不同检测策略进行验证,计算不同检测策略的阳性检出率、阳性漏检率,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此外,根据HCV病毒载量分布,判断诊断阈值的应用。结果4种HCV RNA定量检测试剂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均为20/20,对临床常见干扰样本的分析特异性均为40/40,对HCV 1-6基因型具有检出能力。此外,它们具有相同的分析灵敏度,对商业阳转盘中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和平均延长天数均分别为92.9%和15.5。商业线性盘和实验室线性盘检测结果显示,试剂A、B、C、D 的线性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998,0.9989;1.000,0.9403;0.996,0.991;0.996,0.9932(P均<0.01)。在不同浓度水平上4家试剂总CV%、批内CV%、批间CV%均≤5%,其中试剂A批内CV%最小。P1(105 IU/ml)、P2(104IU/ml)水平的总CV%及批间CV%最小的分别是试剂D(1.74%,1.78%)及试剂A(2.67%,2.22%)。试剂 A、B、C、D 检出限分别为 25 IU/ml、50 IU/ml、50 IU/ml、50 IU/ml。总人群抗-HCV 阳性率为17.73%,病毒载量主要分布于105 IU/ml-107 IU/ml(占48.09%)。当样本Ct值为38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对应的病毒载量对数值为2.685 log10 IU/ml。两步法策略策略A共花费33299元,在总人群中的HCV阳性检出率为94.94%(225/237),漏检率为5.06%(12/237)。两步法策略B共花费147221元,在总人群的HCV阳性检出率均为100%,但无法区分出既往感染者。三步法检测策略共花费43059元,能区分出137例HCV既往感染,在总人群中的HCV阳性检出率为94.09%(223/237),HCV阳性漏检率为5.91%(14/237)。结论4种HCVRNA定量检测试剂具有较好的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析特异性、分析灵敏度、线性、精密度、检出限以及对HCV 1-6基因型的检出能力,均满足国家药监局对注册试剂的质量要求。其中,试剂A具有更好的线性、精密度以及更低的检出限。初步探索出HCV感染者病毒载量的诊断阈值为2.685 log10 IU/ml,即当病毒载量值≥2.685 log10 IU/ml时,判为阳性,反之为阴性。使用两步法策略能缩短周转时间,其中两步法策略A检测成本适中,阳性检出率高。虽然,两步法策略B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策略A,但检测成本高且无法区分既往感染。三步法周转时间相对较长,存在一定漏检,但检测成本最低,能排除抗-HCV初筛假阳性,区分出既往感染者。

赵智蓉[2](2021)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SOF/VEL+RBV)或者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单药治疗基因3(GT3)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丙肝患者进行采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或者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药抗病毒治疗慢性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现况调查,以期为患者选用更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基因3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37例,观察组95例采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单药抗病毒治疗。两组观察治疗4周、12周、停药后随访12周病毒学应答率、生化学指标、Fibroscan指标变化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情况。治疗结束后采用SF-36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时病毒性应答率分别为87.37%,78.57%、12周时病毒性应答率分别为97.89%,88.10%、停药后随访12周时SVR12率分别为97.89%,83.330%,停药后随访12周时对照组中有2例复发;生化学指标复常率(ALT、AST、GGT、ALB)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着(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Fibroscan值比对照组显着下降(P=0.018);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头痛和头晕、恶心,个别患者出现了轻微的溶血和总胆红素升高。(2)在137例丙肝患者的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生理机能(PF)维度得分最高,精力(VT)维度的得分最低,量表的信度为0.856,效度为0.853,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为P<0.001;在量表各维度得分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中,观察组的生理机能(PF)、社会功能(SF)得分高于对照组的得分,观察组的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精神健康(MH)得分低于对照组的得分。结论对于基因3型初治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比对照组抗病毒治疗可获得更高的SVR率和生化学应答率,肝纤维化指标明显改善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SF-36量表对于慢性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各维度中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照组患者对于利巴韦林的副作用存在疑虑,临床医生在使用药物时,要增加患者的心理疏导,打消患者的疑虑,使患者更能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方案。

徐冰,赫晓霞,任雅楠,王俊,邢文革[3](2021)在《HCV核酸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HCV感染呈全球流行,发病隐匿。实验室检测是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其检测方法主要为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为实现对HCV感染的早发现、早诊断,选择最佳检测方法和诊断策略尤为重要。本文从HCV核酸检测方法,试剂的性能评价以及目前的HCV检测策略进行综述。

冯小飞[4](2020)在《医疗机构丙型肝炎诊疗现况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丙型肝炎(简称“丙肝”)诊断和治疗的现况,分析有关影响因素,为评估丙肝防治策略措施的落实情况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医疗机构丙肝相关诊断及治疗现况。抽样调查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全国抽取部分省份的部分县区,以当地居民就诊较多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为调查对象。典型调查选取最近3年报告丙肝病例数及报告发病率均居全国前列的某一县(区)内的所有公立医院为调查对象。定量研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所调查医院的丙肝检测策略、丙肝抗体检测及核酸检测能力现况、近3年检测量以及丙肝治疗相关情况等,使用卡方检验比较计数资料。定性研究是对部分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和丙肝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丙肝相关检测和治疗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等,采用主体框架分析法进行分析。定性研究是对定量研究内容的扩展和补充。结果:1.抽样调查本次共调查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1县区的83家医院,其中二级医院55家,三级医院28家。1.1医疗机构丙肝抗体检测现况83家医院全部开展HCV抗体检测项目。所有被调查的医院均要求手术前常规进行HCV抗体检测,对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只有60家(占72.29%)医院进行丙肝抗体检测。83家医院三年间总的抗体检测比例为48.32%。二级医院抗体检测比例高于三级医院(卡方检验,P均<0.01),且二级、三级医院抗体检测比例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卡方趋势检验,P均<0.01)。东部地区丙肝抗体检测比例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卡方检验,P均<0.01),且东、西地区抗体检测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部地区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卡方趋势检验,P均<0.01)。1.2医疗机构丙肝核酸检测现况36家(占43.37%)医院开展HCV核酸检测项目,共覆盖31个县区(占所调查县区的50.82%)。二级医院开展核酸检测比例(40%)低于三级医院(50%)(χ2=13.92,P=0.001)。近3年36家开展HCV核酸检测的医院核酸检测比例为34.9%。二级医院核酸检测比例均低于三级医院(卡方检验,P均<0.01),且二级、三级医院HCV核酸检测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卡方趋势检验,P均<0.01)。西部地区核酸检测比例高于东、中部地区(卡方检验,P均<0.01)。1.3医疗机构丙肝治疗现况83家医院中,36家(占43.37%)报告可开展丙肝相关治疗服务。13家医院报告提供抗病毒治疗方案,23家医院仅采用保肝治疗方案。13家报告开展丙肝抗病毒治疗的医院3年间共治疗1308人,以这些治疗者均采用了抗病毒治疗方案来测算,占所调查83家医院同期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次数的 12.45%(1308/10503)。仅9家医院(占10.84%)可满足丙肝规范诊疗的基本要求;该9家医院3年间治疗人数占所调查83家医院同期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次数的12.45%(1308/10503),二级医院规范治疗的人数占比(13.38%)高于三级医院(11.91%)(χ2=4.90,P=0.03)。2.典型调查选择近3年丙肝病例报告数及报告发病率均居全国前3位的某县(简称“A县”)开展调查。A县共有公立医疗机构21家,其中2家二级医院,19家乡镇卫生院。2.1医疗机构丙肝抗体检测现况21家医院中,20家开展HCV抗体检测项目,10家医院开展手术且均要求术前常规进行HCV抗体检测,16家有住院部的医院均将HCV抗体作为住院患者的常规检测项目。20家医院三年间总的抗体检测比例为68.57%。一级医院检测比例(85.33%)高于二级医院(65.79%)(卡方检验,P均<0.01);且一级医院抗体检测比例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二级医院抗体检测比例均呈逐年递减趋势(卡方趋势检验,P均<0.01)。2.2医疗机构丙肝核酸检测现况2家二级医院均具备丙肝核酸检测能力,核酸检测比例68.41%。2.3医疗机构丙肝治疗现况仅1家医院(占4.76%)满足丙肝规范诊疗的基本要求,该1家医院3年间共治疗1080人,仅占所调查2家医院同期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次数的12.07%(1080/8942)。3.定性访谈本次研究共完成个人深入访谈59人,其中医务人员34人,丙肝患者25人。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主要对影响检测和治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1丙肝患者方面对丙肝相关知识的缺乏及其经济状况是影响患者进行丙肝抗体及核酸检测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经济状况、对治疗方法的认识、丙肝诊断治疗药物等知识缺乏是影响患者治疗的影响因素。3.2医疗机构方面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非专科医务人员对丙肝诊断标准理解错误,是影响患者接受丙肝核酸检测的影响因素;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疗相关专业的人才不足,各类设施、环节薄弱,以及医疗机构内部转诊机制不健全等,也是影响患者接受核酸检测的因素;部分医务人员不了解丙肝防治领域的最新进展,治疗观念落后,是影响丙肝患者接受治疗的影响因素。结论:1.全国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具备丙肝抗体检测能力,疫情严重地区的一级医院也绝大多数具备丙肝抗体检测能力。2.丙肝抗体检测已普遍纳入医疗机构术前筛查项目;医疗机构丙肝抗体检测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少数医疗机构尚未将丙肝抗体纳入住院患者及肝功能异常者常规检测项目,建议进一步扩大医疗机构就诊者的丙肝抗体筛查范围和力度。3.医疗机构丙肝核酸检测能力尚存在不足,对筛查出的HCV抗体阳性者的核酸检测比例较低,特别是二级及以下医院。4.检测能力、医患双方的认识、院内外转诊机制是否健全是影响核酸检测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自身建设或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的方式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同时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医患双方的核酸检测意识,通过建立院内外有效转诊机制提高核酸检测率。5.医疗机构提供丙肝规范抗病毒治疗不足,规范治疗比例低下。6.医务人员对丙肝规范治疗的认知、治疗药物的医保政策等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尽快各地促进丙肝药物医保政策落地,加强专业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生的培训,并通过多种途径宣传加强公众对丙肝治疗的认识。

马洁琼[5](2020)在《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核酸方法建立及应用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为科学、有效地预防与控制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HCV(Hepatitis C virus,HCV)及TP(Treponema Pallidum,TP)传播,获知其流行趋势与动态,我国建立了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多年来该系统在艾滋病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975个哨点,每年需进行数十万人份的检测,包括HIV、HCV、TP。现有哨点样本检测采用的是血浆检测法,每年需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采集大量血浆样本,由专人将其运送至实验室,分别对每份样本进行HIV、HCV、TP的检测,同时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阳性血浆样本须长期储存。现行的血浆检测方法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现场采集血浆样本需要大量人力和耗材、样本运输要求高尤其是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必须符合高级别生物安全运输要求、长期积累的阳性血浆样本保存空间难以持续扩大、需要溯源时无法用血浆样本追溯到个体的遗传特征等诸多问题。需要创新研究,建立更加适宜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与血浆相比,干血/浆斑样本具有采样方便、稳定性好、储存简单、无需冷链运输,可最大限度降低生物安全风险等诸多优势,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干血/浆斑对监测遗传性疾病是一个有效方法,也有相关研究干血斑检测HIV、HCV和TP的报道。但已有研究检测HIV、HCV、TP的干血斑处理缺乏标化的统一方法,检测每个病原菌时需要分别处理干血斑。为了提高检测效率,需要创新,研究标化干血斑处理方法,一份干血斑一次性标化处理后可检测三种病原菌,不需要分别处理三次干血斑。研究建立更加适宜我国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于提高我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总体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研究方法1.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评价及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基于现有商业化试剂盒,通过优化血液采集体积、干血斑洗脱液加样量、干血斑大小、洗脱液体积、洗脱液组分、洗脱温度及洗脱时间等实验参数,建立适宜的应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实验室评价:构建系列实验室评价盘,包括实验室基础盘、实验室干扰盘、实验室精密度盘等,评价应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线性范围、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精密度性等实验室性能指标,并评价干血斑样本稳定性。临床评价:以男同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men,MSM),注射吸毒人群(people who injectdrugs,PWIDs)两类重点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男同人群监测哨点、江西省南昌市美沙酮门诊共采集429份血液/血浆配对样本,其中229份为MSM人群样本,200份为PWIDs人群样本。采用已建立的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进行检测。以血浆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临床敏感性与临床特异性,并计算PPV、NPV及Kappa值。策略研究:提出干血斑抗体筛查策略,即直接采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进行HIV、HCV及TP感染的筛查,以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标准,初步探讨其应用效果。2.干浆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方法学建立:基于现有商业化试剂盒,通过优化血浆采集体积、干浆斑大小、洗脱液体积、洗脱液组分、洗脱温度及洗脱时间等实验参数,建立适宜的应用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实验室评价:构建系列实验室评价盘,包括实验室基础盘、实验室干扰盘、实验室精密度盘等,评价应用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线性范围、分析灵敏度、分析特异性、精密度性等实验室性能指标,并评价干浆斑样本稳定性。临床评价:以MSM、PWIDs两类重点人群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男同人群监测哨点、江西省南昌市美沙酮门诊共采集329份血液/血浆配对样本,其中129份为MSM人群样本,200份为PWIDs人群样本。采用己建立的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ELISA方法进行检测。以血浆检测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析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临床敏感性与临床特异性,并计算PPV、NPV及Kappa值。进一步比较分析一份干血斑与一份干浆斑分别用于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检测性能。3.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核酸方法的建立与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建立和优化应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的核酸方法。与血浆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策略研究:首次提出干血斑HIV/HCV/TP抗体与核酸检测相结合的干血斑筛查策略,即第一步采用一份干血斑进行HIV/HCV/TP抗体检测;第二步采用一份干血斑对HI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IV-1 RNA或HIV-1 DNA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CV RNA检测,对TP抗体阳性样本则再次采用ELISA方法复检,结果以第二步检测结果为准。在此基础上,以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为参考标准,初步探讨此干血斑筛查策略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1.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评价及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最适条件为血液收集量为70~100 μL,取全斑,采用500 μL 1‰ Tween20-PBS洗脱液于RT下洗脱4 h,HIV检测时加入样本为(30 μL干血斑洗脱液+70 μL 1‰ Tween20-PBS洗脱液)。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分析特异性良好;不同抗体水平干血斑样本的日间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斑间精密度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15%;干血斑样本稳定性良好。临床评价:429份配对样本的结果显示,HIV、HCV、T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26/429)、27.7%(119/429)与 15.0%(64/429);其中,HIV/HCV/TP、HIV/HCV、HIV/TP及HCV/TP合并感染样本分别为2份、2份、4份、9份。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临床特异性均为100%,临床敏感性分别为88.5%(95%CI:0.69~0.97)、98.3%(95%CI:0.93~1.00)、92.2%(95%CI:0.82~0.97);PPV均为100%,NPV 分别为 99.3%、98.3%、92.2%;Kappa 值分别为 0.96、0.99、0.95。策略研究:采用干血斑抗体筛查策略检测HIV、HCV及TP抗体,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相比,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在HIV检测中,阳性符合率88.5%(23/26),阴性符合率100%(403/403),总符合率为99.3%(426/429);在HCV检测中,阳性符合率 98.3%(117/119),阴性符合率 100%(310/310),总符合率为 99.5%(427/429);在TP检测中,阳性符合率92.2%(59/64),阴性符合率100%(365/365),总符合率为 98.8%(424/429)。2.干浆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方法学建立:一份干浆斑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的最适条件为血浆收集量为100 μL取全斑,采用500μL 1‰Tween20-PBS于RT下洗脱2 h。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分析特异性良好;不同抗体水平干浆斑样本的日间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斑间精密度的CV均小于15%;干浆斑样本稳定性良好。临床评价:329份配对样本的结果显示,血浆样本中,HIV、HCV、T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0%(10/329)、35.9%(118/329)与 11.2%(37/329)。其中,HIV/HCV/TP、HIV/HCV、HIV/TP及HCV/TP合并感染样本量分别为1份、2份、4份、9份。千浆斑用于HIV/HCV/TP抗体检测的临床敏感性分别为90.0%(95%CI:0.54~0.99)、99.2%(95%CI:0.97~1.00)、86.5%(95%CI:0.70~0.95);临床特异性均为 100%。Kappa值分别为 0.95、0.99、0.92。干血斑与干浆斑检测结果比较分析显示:整体而言,与血浆检测结果为标准,干血斑与干浆斑用于联合检测HIV/HCV/TP的总符合率分别为:HIV抗体检测,干血斑的总符合率为99.4%(327/329),干浆斑的总符合率为99.7%(328/329);HCV抗体检测,干血斑的总符合率为99.4%(327/329),干浆斑的总符合率为99.7%(328/329);TP抗体检测,干血斑的总符合率为98.5%%(324/329),干浆斑的总符合率为98.8%(325/329)。两种样本的HIV/HCV/TP抗体检测结果S/CO比值整体分布相似,S/CO比值分布的中位数与平均值相近。3.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核酸方法的建立与策略研究方法学建立:成功建立了一份干血斑用于HIV RNA/DNA及HCV RNA联合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HIV-1 VL干血斑的检出率为84.4%(27/32);血浆与干血斑HCV VL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98.1%(101/103)。血浆与干血斑样本HIV-1 VL检测相关性r=0.68(n=27,P<0.05)。对于 HCV VL 检测,二者相关性 r=0.61(n=89,P<0.05)。Altman-Bland分析显示:血浆与干血斑中HIV-1 VL检测值平均差异为1.00±1.01 log10 copies/mL;所有干血斑样本HIV-1 VL均在±1.96 SDs范围之内即-0.97~+2.97 log10 copies/mL。针对HCV VL检测,血浆与干血斑样本中VL平均差异为0.15±1.08 log10 copies/mL,94.38%(84/89)样本检测结果在±1.96 SDs 范围内即-1.96~+2.67 log10 copies/mL。采用干血斑进行HIV-1 DNA检测,与血浆HIV-1 RNA检测结果一致且RT-PCR检测性能良好。策略研究: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TP抗体与检测核酸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提出干血斑抗体与核酸相结合筛查策略,其实验流程为:即第一步采用一份干血斑进行HIV/HCV/TP抗体检测;第二步采用一份干血斑检测HIV/HCV核酸方法对HI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IV-1 RNA或HIV-1 DNA检测,对HCV抗体阳性样本进行HCV RNA检测,对TP抗体阳性样本则再次采用ELISA方法复检,结果以第二步检测结果为准。将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干血斑抗体与核酸筛查策略进行比较,采用干血斑抗体与核酸监测HIV、HCV及TP的总符合率分别为:HIV-1 RNA总符合率为99.3%或HIV-1 DNA总符合率为100%;HCVRNA总符合率为98.6%;TP总符合率为98.8%。研究结论1.本研究标化了干血/浆斑处理方法,优化了实验流程,成功建立了一份干血/浆斑样本检测HIV/HCV/TP抗体的ELISA方法,显着缩短了试验流程;并证实所建立方法具有良好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满足实验室检测需要。干血斑与干浆斑样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二者检测结果一致性高,可适应于不同检测环境。2.应用一份干血斑联合检测HIV-1 RNA、HIV-1 DNA及HCV RNA,其HIV-1 DNA检测结果与血浆检测结果一致;HIV-1 RNA与HCV RNA检测具有较高检出率。证实一份干血斑可用于HIV-1 DNA、HIV-1 RNA及HCV RNA联合检测。3.本研究将一份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和核酸监测策略应用于艾滋病哨点监测,与现行策略检测结果一致性高,为提升现有哨点样本检测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策略,对建立适宜我国哨点监测的实验室检测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耀[6](2020)在《驻马店市HCV抗体阳性者核酸检测及接受治疗情况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医疗机构就诊人群中HCV抗体阳性者核酸(HCVRNA)检测现状、HCVRNA阳性者治疗现状。分析影响HCV抗体阳性者接受HCV RNA检测和HCV RNA阳性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可能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丙型肝炎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2019年5月1日--8月31日期间,对驻马店市驿城区、平舆县、汝南县、泌阳县四个地区五家具备HCVRNA检测资质和抗病毒治疗能力的医院就诊者中筛查出的年龄≥18岁的HCV抗体阳性者(包括既往阳性和新筛查阳性)开展调查。调查方式包括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电话回访调查两种方式。对住院患者、与肝病相关的感染科和消化内科的门诊就诊者中发现的HCV抗体阳性者主要采用现场调查。对其他门诊筛查的丙肝抗体阳性者和现场调查遗漏的HCV抗体阳性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收集HCV抗体阳性者的基本人口学信息、家庭经济状况、个人隐私问题、就医便利度、就诊信息、丙型肝炎防治知识、接诊医生信息、实验室检测信息和治疗信息等。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频数分布法,构成比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统计检验水准为α=0.05,进行双侧检验。结果:1核酸检测现状:共调查HCV抗体阳性者416例,HCV RNA检测率为58.41%(243/416),HCV RNA 阳性率为 82.72%(201/243)。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在2000-2999元(OR=5.36,95%CI:1.55~18.53)和≥3000元(OR=8.39,95%CI:2.01~35.01)者HCVRNA检测率均高于人均月收入<1000元者;自驾来就医的调查对象HCV RNA检测率高于乘公交来就医者(OR=4.30,95%CI:1.46~12.69);知晓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调查对象HCVRNA检测率高于不知晓者(OR=1.89,95%CI:1.06~3.38);HCV感染状态被家人知晓的调查对象HCV RNA检测率高于不被家人知晓者(OR=5.11,95%CI:1.27~20.49);和常规医疗服务前检测HCV抗体的调查对象相比,出现肝病症状后检测者HCV RNA检测率较高(OR=3.78,95%CI:1.15~12.46);感染科/肝病科(OR=11.17,95%CI:3.61~34.55)和消化内科(OR=8.65,95%CI:2.38~19.74)的调查对象HCV RNA检测率高于外科。2整体治疗现状:HCV RNA阴性者中,排除既往HCV抗体阳性者后,抗病毒治疗、保肝/护肝治疗分别占13.42%(53/395)、31.14%(123/395)。在未做HCV RNA检测者中,抗病毒治疗者占5.78%(10/173);在HCV RNA阴性者中,抗病毒治疗者占9.52%(2/21)。在抗病毒治疗者中,有22.74%(12/53)的调查对象无抗病毒治疗指征。3抗病毒治疗现状:201例HCV RNA 阳性者中,抗病毒治疗率20.40%(41/2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者治疗率高于小学及以下学历者(OR=5.31,95%CI:1.04~27.11);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者治疗率高于人均月收入≤1999元者(OR=8.12,95%CI:1.83~36.14);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者抗病毒治疗率高于不知晓者(OR=2.73,95%CI:1.10~6.73);出现症状后检测HCV抗体者治疗率高于医疗服务前筛查HCV抗体者(OR=5.40,95%CI:1.72~16.93)。结论与建议:1调查医院的HCV抗体阳性者HCV RNA检测率达到中等水平,但受到患者经济状况、家人是否知晓感染和就诊科室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检测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故医疗机构降低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如减免检测费用或将检测纳入医保),同时鼓励患者在诊疗过程尽量取得家人配合,提升就医积极性,主动到肝病专科门诊就诊,可提高该类人群的HCV RNA检测率。2抗病毒治疗者中存在没有治疗指征的调查对象;HCVRNA阳性者抗病毒治疗率较低,家庭经济状况差和对丙肝危害认识不足是该类人群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主要原因。故建议患者使用纳入医保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医疗负担;同时鼓励患者向医生咨询丙肝相关问题,以消除对自身病情的疑惑,提高抗病毒治疗积极性。

刘丽莉[7](2020)在《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因其人群普遍易感性呈全球性流行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约有7,100万HCV感染者,但80%的患者对自身感染不知情。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病例逐年增加,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16年,WHO提出了彻底消除HCV感染的战略目标。因此,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已感染HCV人群,简化HCV筛查手段,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成为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我国医院对拟进行手术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住院病人常规筛查HCV,但缺乏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对实际筛查情况的认识也不充分。另一方面,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普遍丙肝筛查难以实现。为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和筛查率,充分掌握和利用医院已有的筛查数据,同时开发快速、便捷且成本低的HCV筛查工具必不可少。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针对丙肝病毒感染筛查的策略与方法展开以下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住院患者的HCV筛查情况,并提出更有价值的HCV筛查策略。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包含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多中心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信息和HCV筛查结果,计算总体筛查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的非肝病相关科室住院患者HCV阳性率。进而推算在现行政策下每年接受筛查的人数及可检测出的HCV抗体阳性患者的数量。制定更好的HCV筛查和管理策略。结果:2016年8个中心的总住院患者850,379人,其中HCV筛查人数为512,938,最终有467,008例(51.20%为男性)非肝病相关科患者纳入研究,非肝病相关科室HCV筛查率大于50%。HCV抗体阳性患者4,129例,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8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5%–0.91%),男性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91%,高于女性的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HC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反,年龄越小,HCV抗体阳性率越低,证实了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HCV筛查和防控所做相关努力的积极影响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人群占HCV抗体阳性患者的90.14%(3,722/4,129),其中,606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儿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13%(95%CI,0.06%–0.20%),肿瘤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80%(95%CI,1.36%–2.24%)。根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全国医院总住院患者为1.75亿人次,如果各医院同样能达到50%的筛查率,推算2016年在医院接受丙肝筛查的人数为8,750万人,进一步按照我们的阳性率推算可发现约77万非肝病科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最后,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加强HCV筛查后管理的建议。结论: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人群HCV筛查率高达50%以上,加强对已筛查人群的管理,可发现更多的丙肝病毒的感染者,有效提高丙肝诊断率及治疗率。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对住院患者检查结果充分利用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找到中国的千百万已感染患者,加快消除丙肝的步伐。第二部分:目的:HCV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性研究,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口腔分泌物检测试剂进行首次临床效能评价。明确其应用于筛查HCV中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推动清除HCV进程。方法:在不同地区的三家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通过与已有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评估维尔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江苏维尔试剂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并应用现有的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雅培ARCHITECT丙肝抗体检测试剂及英科新创丙肝抗体检测试剂)进行血清HCV抗体检测。对于维尔试剂及雅培试剂结果为阳性的样本,通过HCV RNA检测进一步验证。此外,根据受试者意愿,一部分患者也接受了美国Ora Quick快速丙肝病毒检测试剂的检测及维尔试剂的自采自测。结果:共纳入1,179名受试者,其中慢性丙肝感染者486例,其他非丙肝感染的肝病患者108例,体检人群585例。以雅培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为参考依据,Well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考核试剂)的敏感性为91.88%(95%CI,88.97%–94.09%),特异性为98.00%(95%CI,96.58%–98.86%)。考核试剂与英科新创生物科技公司的HCV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为97.02%(1,138/1,179)。考核试剂与Ora Quick试剂的一致性为98.50%(197/200)。此外,受试者应用考核试剂自我检测结果与研究人员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79)。HCV RNA检测结果还表明,在39例考核试剂出现假阴性的样本中,仅1例检测到HCV RNA阳性,同时在172例HCV RNA阳性病例中,考核试剂可检测到171例为阳性。结论: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能力能够满足HCV筛查需求。该试剂检测快速,无创,不需要仪器,成本低,且易于操作,特别适合用于社区及家庭医疗中的HCV筛查。有望未来用于HCV的全面筛查,识别已感染人群,尽早实现消除HCV的目标。

纪伟[8](2019)在《HCV和HBV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和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rus,HCV)引起的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呈世界性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丙型肝炎的流行率平均为3%,估计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每年新增感染者300万-400万例,死亡25万例,占所有传染病死因的第10位。丙型肝炎已经成为困扰全球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由于HCV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缺乏理想的动物和细胞感染模型,HCV疫苗研究仍面临很多难题。T细胞免疫在急性HCV感染中病毒是否能自发清除起到关键作用。研究表明,在自限性HCV感染的患者或黑猩猩中发生了强烈的HCV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但在慢性感染的宿主中观察到较弱CD8+T细胞应答。为了探究T细胞在HCV感染自然进程中的特征,及T细胞免疫与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我们招募河北省某村因献血感染HCV的聚集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的HCV感染者是1970-1990年左右因献血感染,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我们用NS3蛋白overlapping多肽库体外刺激PBMC,通过流式分析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记忆细胞分型及抑制性分子表达等,探究T细胞免疫在HCV病毒清除组和慢性感染组的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病毒清除组的CD8+T和CD4+T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显着高于慢性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HCV特异性CD8+T细胞主要以效应性记忆T细胞(TEM)和效应性T细胞为主(TEMRA),而HCV特异性CD4+T细胞主要以效应性记忆T细胞(TEM)和中心记忆T细胞(TCM)为主。在抑制性分子的表达分析中,慢性感染者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抑制受体的表达以PD-1高、TIM-3高表达为主要特征,其与以AST或ALT水平异常和形态病理学变化为特征的肝损伤相关。有趣的是,LAG-3在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上的表达较低,与ALT或AST呈负相关。我们对长时期的HCV感染者的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并有助于阐明免疫应答在相关临床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对慢性感染者感染的HCV病毒进行了分子水平的研究工作。我们对其感染的HCV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一代测序和二代测序手段获得26条全基因组序列。根据基因分型结果,这些感染者感染的是HCV1b(17)、HCV2a(9)两种基因型。对于一代测序的全基因序列,我们根据MEGA7.0的进化距离分析发现,HCV1b间及HCV2a间的序列都有很高的同源性。通过与国内外序列进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HCV2a的序列相对聚集,聚集在一个独立的分支上,与国外测得的NDM228等株亲缘关系相对较近。HCV1b的17条序列相对分散。对各蛋白编码区也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同全基因序列的分析基本一致。通过二代测序,我们获得的信息有原始reads、拼接序列、每条序列每个位点的测序深度、entropy、mutrate等。26条序列的拼接工作已经完成,数据分析还在进行中。我们在病毒“准种”、重要的T细胞表位和中和抗体表位的免疫逃逸突变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数据,探究其与肝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另外,MHC分子结构在T细胞免疫研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MHC分子可以限制TCR对多肽的识别,而且多肽与MHC之间的构象协调作用对于TCR的识别至关重要。如果将构像改变的关键氨基酸突变,就会导致pMHC复合物与TCR的结合变弱。同一 MHC-多肽可以被不同TCR识别,MHC-多肽复合物的柔性变化也是TCR可以交叉识别的原因之一。可以看出,MHC-多肽的结合能力以及它们的构象变化影响了TCR识别。我们通过对H-2Kd-HBV peptide复合物分子结构的分析,并结合HLA-B*4001的结构解析及分析,发现两个复合物结构中都有在一个带正电的氨基酸R和负电氨基酸E构成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盐桥参与MHC与多肽的结合。我们对两个氨基酸进行了单突变和双突变,通过refolding、CD检测MHC与多肽结合的稳定性,以及H-2Kdtetramer对HBV特异性CD8+T的识别,结果证明了盐桥氨基酸的突变影响了多肽与MHC分子的结合能力及多肽-MHC复合物对TCR的识别。综上所述,本研究探究了 T细胞免疫在HCV感染自然进程中的特征和T细胞免疫与肝脏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并对感染者感染的HCV病毒全序列进行了分析。另外,我们基于H-2Kd-HBV peptide HBc87-95和 HLA-B*4001-SARS N216-225复合物结构发现了盐桥在MHC与多肽结合及MHC-多肽复合物对TCR识别的重要性。该研究工作对HCV和HBV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提示性和指导性。

会霞[9](2019)在《核心抗原检测在丙肝诊断中的意义探讨》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核心抗原(core Ag,cAg)与HCV核酸(HCV-RNA)定量的相关性,探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的cAg是否能作为HCV-RNA的替代标志物用于丙肝的诊断。方法:收集我院2015.01.01-2018.05.31期间同时进行HCV抗体(抗-HCV)、cAg、HCV-RNA定量检测患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年龄、性别、抗-HCV、cAg、HCV-RNA、基因分型等。分析cAg与HCV-RNA之间的相关性和各基因型、不同HCV-RNA水平中cAg阳性率有无差异,及明确cAg用于丙肝诊断的作用。结果:共纳入抗-HCV(+)1217例患者,其中cAg(+)498例、HCV-RNA(+)909例,cAg与HCV-RNA均(+)496例;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的共有768例,基因1型、2型、3型、4型、6型分别有102、54、317、2、241例,52例未能分型。以HCV-RNA定量检测为金标准,cAg检测的特异性(specificity,SP)99.35%、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 value,PPV)99.60%、敏感性(sensitivity,SE)54.57%、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 value,NPV)42.56%。cAg与HCV-RNA之间的相关系数rs=0.477(P=0.000)。随着HCV-RNA定量水平的增高,cAg检测的阳性率增加;低水平时,阳性率极低(HCV-RNA定量<1x105时,cAg阳性率<30%)。各基因型中cAg阳性率不同,基因1型、2型、3型、6型分别为72.55%、59.26%、38.49%、65.98%(P=0.000)。结论:利用ELISA检测cAg,其与HCV-RNA的相关性较差;HCV-RNA定量水平低时,cAg阳性率低。故cAg检测用于丙肝诊断作用非常有限,不能替代HCV-RNA检测。

戴俊斌[10](2019)在《湖南省吸毒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特征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根据HCV基因NS5B区段设计引物,对湖南省吸毒人群HCV患者的HCV病毒基因进行分型。2.探讨湖南省吸毒人群中HC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为对该人群中HCV阳性者进行精确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收集湖南省内14个市州18岁以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既往HCV抗体阳性的吸毒患者的血浆样本,每市州样本15份,共210份。对收集到的血浆样本分别进行HCV抗体ELISA复检、荧光PCR法定量HCV-RNA检测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在210名调查对象中,ELISA法复检HCV抗体阳性标本202例,阳性率96.19%;荧光PCR法检出HCV-RNA病毒载量>15IU/m L标本181例,阳性率86.19%。HCV基因型分别为1型18例(9.94%),2型51例(28.18%),3型47例(25.97%),其他型别65例(35.91%)。区域分布以非1型为主,2型和3型普遍分布。结论:湖南省吸毒患者HCV基因型比较复杂,区域分布以非1型为主,2型和3型普遍分布,需进一步研究。

二、丙肝抗HCV与HCV RNA定性、荧光定量之间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肝抗HCV与HCV RNA定性、荧光定量之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HCV核酸定量检测方法学评价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2.1 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选择
        2.2 HCV核酸定量检测
        2.3 HCV核酸商业血清盘的构建
        2.4 HCV核酸实验室血清盘的构建
        2.5 HCV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方法学评价
        2.6 质量控制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不同检测试剂盒的性能参数
        3.2 不同检测试剂盒的分析性能
        3.3 检测人员能力验证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HCV核酸定量检测策略研究
    前言
    1 材料
    2 方法
        2.1 抗-HCV检测
        2.2 HCV RNA定量检测
        2.3 不同检测方法组合及评价指标
        2.4 检测策略验证及成本效益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现场样本背景信息
        3.2 HCV感染情况
        3.3 不同检测策略验证结果
        3.4 不同检测策略成本效益分析
        3.5 HCV RNA定量检测结果
        3.5.1 丙型肝炎病毒载量分布
        3.5.2 ROC曲线判断诊断阈值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附录2: 已发文章
致谢

(2)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肝患者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1.1 资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情况
        1.1.3 医学伦理
        1.1.4 纳入标准
        1.1.5 排除标准
        1.1.6 流行特征方法
        1.1.7 治疗方法
        1.1.8 疗效观察
        1.1.9 标本收集及检测
        1.1.10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
        1.2.1 研究对象基因分布及基本情况
        1.2.2 疗效与安全性
    1.3 讨论
    1.4 结论
第2章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肝患者生命质量评测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观察组和对照组情况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SF-36 量表的内容
        2.1.6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
        2.2.1 SF-36 量表得分的情况
        2.2.2 SF-36 量表的信度
        2.2.3 SF-36 量表的效度
        2.2.4 SF-36 量表8 个维度得分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比较
    2.3 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单纯 HCV、HCV/HIV 基因 3 基因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医疗机构丙型肝炎诊疗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
        1.1 定量研究
        1.2 定性研究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定量研究
        2.2 定性研究
    3 现场实施
        3.1 预调查
        3.2 调查员的培训
        3.3 正式调查
    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4.1 定量研究
        4.2 定性研究
    5 质量控制
        5.1 设计阶段
        5.2 实施阶段
        5.3 资料处理与分析
    6 偏倚及控制
        6.1 信息偏倚
        6.2 选择偏倚
    7 伦理学审核
    8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抽样调查结果
        1.1 调查现场的丙肝疫情状况
        1.2 所调查医院基本情况
        1.3 丙肝抗体检测现况
        1.4 丙肝核酸检测现况
        1.5 丙肝治疗现况
        1.6 规范诊断治疗现况
    2 典型调查结果
        2.1 调查地区丙肝疫情及基本情况
        2.2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2.3 丙肝抗体检测现况
        2.4 丙肝核酸检测现况
        2.5 丙肝治疗现况
        2.6 规范诊断治疗现况
    3 定性访谈结果
        3.1 丙肝抗体检测策略
        3.2 丙肝核酸检测情况
        3.3 丙肝治疗情况
        3.4 影响丙肝诊断、治疗的因素
讨论
    1 医疗机构丙肝抗体检测情况
    2 医疗机构丙肝筛查策略及影响因素
    3 医疗机构丙肝核酸检测现况及影响因素
    4 医疗机构丙肝治疗现况及影响因素
    5 丙肝诊断治疗中机构间合作情况
    6 本研究的不足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丙型肝炎诊断治疗方法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核酸方法建立及应用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HIV/HCV/TP流行现状、挑战与应对
    2. 干血/浆斑样本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一章 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评价及应用策略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干浆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方法的建立与评价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核酸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策略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总结
创新性分析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附录1 已发表文章-综述
附录2 已发表文章-论着
附录3 已发表文章-论着
附录4 已发表文章-SCI

(6)驻马店市HCV抗体阳性者核酸检测及接受治疗情况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和内容
    1. 研究现场
    2 研究对象
    3 相关定义
    4 研究方法
    5 研究内容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学处理
    8 伦理学审核
    9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基线情况描述
        1.1 全部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特征
        1.2 全部调查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特征
        1.3 全部调查对象就医便利度特征
        1.4 全部调查对象隐私问题特征
        1.5 全部调查对象就诊信息特征
        1.6 全部调查对象丙型肝炎知识知晓特征
    2 调查对象HCV RNA检测现状分析
        2.1 HCV抗体阳性者HCV RNA检测情况
        2.2 HCV抗体阳性者HCV RNA检测影响单因素分析
        2.3 HCV抗体阳性者HCV RNA检测影响多因素分析
        2.4 HCV抗体阳性者未进行HCV RNA检测原因分析
    3 HCV抗体阳性者治疗现状
        3.1 整体治疗情况
        3.2 HCV RNA阳性者治疗情况
        3.3 HCV RNA阳性者抗病毒治疗影响单因素分析
        3.4 HCV RNA阳性者抗病毒治疗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丙肝抗体阳性者调查问卷
综述 丙型肝炎诊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丙肝的流行病学
        1.1.1 全球的疾病负担
        1.1.2 各地区流行状况
        1.1.3 全球基因型分布
        1.1.4 传播途径
        1.1.5 特殊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1.1.6 我国的丙肝流行病学研究
    1.2 HCV病原学
    1.3 HCV感染的自然史
    1.4 丙肝的预防与诊治
        1.4.1 预防措施
        1.4.2 实验室检查
        1.4.3 诊疗及管理
        1.4.4 抗病毒治疗
    1.5 防治丙肝面临的挑战
        1.5.1 WHO的战略目标
        1.5.2 我国丙肝防治面临的挑战
        1.5.3 HCV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5.4 HCV筛查策略
        1.5.5 HCV筛查方法
第2章 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HCV抗体的检测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3 统计学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布
        2.3.2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2.3.3 不同性别、年龄间HCV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2.3.4 HCV抗体阳性患者年龄分布
        2.3.5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情况
        2.3.6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2.3.7 不同科室HCV抗体阳性情况
        2.3.8 全国丙肝抗体检测情况推算
        2.3.9 加强医院内丙肝筛查管理建议
    2.4 讨论
第3章 丙肝病毒感染快速筛查方法的效能评价
    3.1 研究方法
        3.1.1 总体方案设计
        3.1.2 研究对象
        3.1.3 研究步骤
        3.1.4 主要试剂
        3.1.5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考核试剂检测
        3.2.2 参比试剂1检测
        3.2.3 血样采集及处理
        3.2.4 血清样本检测
        3.2.5 数据收集
        3.2.6 统计学分析
    3.3 研究结果
        3.3.1 受试者分布
        3.3.2 各中心检测情况
        3.3.3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3.3.4 检测结果描述性统计
        3.3.5 考核试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6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1的一致性
        3.3.7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2的一致性
        3.3.8 参比试剂1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9 参比试剂2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3.3.10 自采自测使用方式的适用性
        3.3.11 病毒学阳性检出率
        3.3.12 假阴性结果分析
        3.3.13 低滴度样本分析
    3.4 讨论
第4章 结论
第5章 本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HCV和HBV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和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聚集性献血导致的HCV感染的T细胞免疫研究
    1.1 前言
    1.2 实验材料
    
1.2.1 主要实验仪器
    
1.2.2 主要实验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血样的采集与处理
    
1.3.3 抗HCV抗体的定性检测
    
1.3.4 临床信息的获得
    
1.3.5 HCV基因分型
    
1.3.6 HCV RNA足量
    
1.3.7 HCV多肽库的设计与合成
    
1.3.8 HCV特异性T细胞的刺激及流式分析
    
1.3.9 统计分析
    1.4 实验结果
    
1.4.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1.4.2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1.4.3 HCV慢性感染者的病毒特征
    
1.4.4 HCV病毒清除组与HCV慢性感染组有持续的CD8~+T细胞及CD4~+T细胞应答
    
1.4.5 多因子分泌
    
1.4.6 HCV特异性T细胞的表型特征
    
1.4.7 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特点
    
1.4.8 T细胞免疫与肝功能
    1.5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聚集性献血感染HC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的试剂及耗材
    2.3 实验方法
    
2.3.1 HCV RNA提取
    
2.3.2 RNA反转录
    
2.3.3 全序列引物设计及测序
    
2.3.4 序列组装及分析
    
2.3.5 二代测序
    2.4 实验结果
    
2.4.1 HCV病毒基因组的各片段反转录PCR结果
    
2.4.2 HCV病毒5'/3' RACE扩增结果
    
2.4.3 全基因序列拼接
    
2.4.4 序列同源性分析及进化分析
    
2.4.5 二代测序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盐桥在HBV特异性多肽呈递和T细胞识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主要仪器
    
3.2.2 主要实验耗材及商品试剂
    
3.2.3 实验试剂及其配方
    
3.2.4 实验动物、菌株、载体
    3.3 实验方法
    
3.3.1 实验所用的多肽合成和载体构建
    
3.3.2 H-2K~d-HBV多肽免疫小鼠及脾细胞的获得
    
3.3.3 ELISPOT实验
    
3.3.4 H-2K~d和HLA-B~*4001分子的表达与纯化
    
3.3.5 HLA-B*4001-peptide(GETALALLLL)的结晶条件的筛选
    
3.3.6 HLA-B*4001 Χ-射线衍射及结构解析
    
3.3.7 圆二色谱实验检测H-2K~d-HBVpeptide的热稳定性
    
3.3.8 H-2K~d-HBV peptide四聚体的制备及流式染色
    3.4 实验结果
    
3.4.1 H-2K~d分子和HLA-B~*4001-分子的蛋白纯化
    
3.4.2 探究H-2K~d/HLA-B~*4001野生型/突变体与多肽的结合能力
    
3.4.3 探究H-2-K~d野生型及突变体结合多肽识别TCR
    
3.4.4 H-2K~d和HLA-B~*4001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盐桥
    
3.4.5 盐桥对MHCI和结合肽的结构构象的影响
    
3.4.6 潜在盐桥广泛存在不同脊椎动物中
    3.5 讨论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第四章 HCV病毒及细胞免疫概述
    4.1 HCV病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
    
4.1.1 HCV的流行
    
4.1.2 HCV的临床表现
    
4.1.3 HCV病毒的检测和实验室诊断
    
4.1.4 HCV的防控及治疗
    4.2 HCV病毒的基本特征
    
4.2.1 HCV病毒的形态特征
    
4.2.2 HCV病毒的基因组成及全基因组测序
    
4.2.3 HCV病毒的生活周期
    
4.2.4 HCV病毒的传播及变异
    4.3 HCV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特征
    
4.3.1 血清学反应
    
4.3.2 T细胞免疫
第五章 MHC分子结构免疫学概述
    5.1 MHC的概念
    5.2 MHC的抗原呈递及T细胞识别
    
5.2.1 MHCⅠ类途径
    
5.2.2 MHCⅡ类途径
    
5.2.3 外源抗原的MHCⅠ类途径交叉呈递
    5.3 MHC及相关分子的结构特征
    
5.3.1 MHCⅠ类分子的结构特征
    
5.3.2 MHCⅡ类分子的结构
    
5.3.3 非经典的MHCⅠ类分子结构
    5.4 MHC分子结构在T细胞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5.4.1 MHC结构研究对于MHC分子分类的影响-HLA超级型及其意义
    
5.4.2 MHC分子对TCR识别的限制性
    
5.4.3 MHC交叉呈递和TCR交叉识别的结构基础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缩略表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核心抗原检测在丙肝诊断中的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方法与材料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10)湖南省吸毒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HCV感染者丙型肝炎知识知晓与接受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意愿调查
    1.1 对象与方法
        1.1.1 调查对象
        1.1.2 调查内容及方式
        1.1.3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人口学情况
        1.2.2 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
        1.2.3 丙型肝炎知识知晓情况
    1.3 讨论
第二章 湖南省吸毒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特征分析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样本来源
        2.2.2 样本收集与处理
        2.2.3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和基因分型检测
    2.3 结果
        2.3.1 检测结果
        2.3.2 湖南省丙型肝炎基因型地理分布
    2.4 讨论
    2.5 结论
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一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丙肝抗HCV与HCV RNA定性、荧光定量之间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HCV核酸定量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D]. 徐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2]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D]. 赵智蓉. 大理大学, 2021(01)
  • [3]HCV核酸检测用于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J]. 徐冰,赫晓霞,任雅楠,王俊,邢文革.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1(01)
  • [4]医疗机构丙型肝炎诊疗现况研究[D]. 冯小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5]干血斑联合检测HIV/HCV/TP抗体、核酸方法建立及应用策略研究[D]. 马洁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2)
  • [6]驻马店市HCV抗体阳性者核酸检测及接受治疗情况现状调查[D]. 王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7]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D]. 刘丽莉. 吉林大学, 2020(08)
  • [8]HCV和HBV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和分子机制研究[D]. 纪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2)
  • [9]核心抗原检测在丙肝诊断中的意义探讨[D]. 会霞. 重庆医科大学, 2019(01)
  • [10]湖南省吸毒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特征分析[D]. 戴俊斌. 南华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丙型肝炎抗-HCV与HCV RNA定性定量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