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

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

一、非络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赖鑫[1](2020)在《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高血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而心肌肥厚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高血压心肌肥厚一旦形成,最终将可导致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发生机制对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针灸可以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改善心肌重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太冲、太溪穴为肝经、肾经之原穴,前者可以疏肝理气,清肝降压,镇惊熄风;后者可以滋肾阴,涵肝木,亦可强腰膝,二穴相配,共可滋阴固肾、平肝降压。故本实验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 eous Hypertension Rat,SHR)建立高血压心肌肥厚模型,采用电针太冲、太溪穴进行干预,通过平行反应监测(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PRM)、Western-blot 技术从蛋白层面探讨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致病机理以及电针太冲、太溪穴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实验分组及干预将30只SHR大鼠根据体重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SHR组)、电针组(EA组)、非穴组(Sham组),每组各10只。并将10只同周龄的Wistar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WKY组、SHR组:采取与Sham组和EA组相同的抓取和固定方法,但不以予针刺及电针治疗。Sham组:针刺大鼠相应穴位:太冲穴对应于后肢足背第3、4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溪穴对应于大鼠脚跟部前3-5mm处。EA组:选取单侧太冲和太溪穴进行针刺。针刺后,将两针柄连接于电针治疗仪,给予电针刺激(疏密波,2Hz/15Hz,强度为1mA,每次20min,每日一次,共连续治疗8周)。2.观察指标(1)血压、心率于实验开始前、实验中第1、2、3、4、5、6、7周、第8周实验完成后,检测上诉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变化;(2)心脏指数、左右肾指数于第8周实验完成后,测量上诉各组大鼠的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左、右肾脏重量以及体质量,并计算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左、右肾指数;(3)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Masson染色计算上诉各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利用天狼星红染色计算上诉各组大鼠心肌Ⅰ/Ⅲ胶原纤维比值;(4)心、肾组织的形态学观察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HE染色法观察上诉各组大鼠心、肾组织变化情况,并计算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5)心肌差异蛋白表达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PRM技术检测上诉各组大鼠心肌差异蛋白的表达情况。(6)检测蛋白的验证于实验第8周实验完成后,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上诉各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血压、心率结果显示大鼠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治疗时间主效应显着(P<0.01);分组因素主效应显着(P<0.01),时间和分组因素交互作用显着(P<0.01)。进一步固定时间因素于同一水平,从第0周到第8周,与WKY组比较,SHR组和Sham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从第1周到第8周,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的即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的即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2.心脏指数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左心室指数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增加(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左心室指数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全心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指数降低(P<0.01,P<0.01,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3.肾脏指数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左、右肾指数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左、右肾指数增加(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SHR比较,EA组大鼠左、右肾指数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左、右肾指数降低(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4.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胶原纤维容积分数、Ⅰ/Ⅲ胶原纤维比值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5.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结果显示与WKY 比较,SHR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心肌细胞面积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降低(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降低(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6.心、肾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心肌HE染色:SHR组:与WKY组比较,心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心肌细胞肥大,细胞间隙水肿明显;心肌间质可见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增生;EA组:与SHR组和Sham组比较,心肌细胞肿胀、肥大程度下降,间质水肿减轻,心肌纤维排列整齐;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减少。肾组织HE染色:SHR组:与WKY组比较,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EA组:与SHR组和Sham组比较,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减少。7.差异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SOD2、HSP27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SOD1、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蛋白、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1,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动力相关蛋白1、SOD1、SOD2、HSP27蛋白表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钙蛋白酶表达增加(P<0.01,P<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蛋白表达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钙蛋白酶、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减少(P<0.01,P<0.01,P<0.01,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动力相关蛋白1、SOD1、SOD2、HSP27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肌酸激酶M型、肌酸激酶B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动力相关蛋白1表达增加(P<0.01),有统计学意义;ATP合成酶、HSP70、肌球蛋白轻链3、肌球蛋白轻链2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蛋白、丙酰辅酶A羧化酶、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蛋白表达减少(P<0.01),有统计学意义;SOD1、SOD2、HSP27、分拣连接蛋白、HSP60、MAPK激酶蛋白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8.蛋白验证的结果显示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心肌SOD1、SOD2、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HSP70 表达减少(P<0.05,P<0.01,P<0.05,P<0.05,P<0.05),有统计学意义;HSP60蛋白表达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Sham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或减少(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SHR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SOD1、SOD2、HSP60、HSP70、肌球蛋白轻链、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P<0.05,P<0.01,P<0.01,P<0.01),有统计学意义。与Sham组比较,EA组大鼠心肌SOD1、肌球蛋白轻链、HSP70、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SOD2、HSP60表达增加(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SHR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全心重量、左心室重量、全心指数、左心室指数、左、右肾指数、心肌细胞横截直径及面积、心肌胶原纤维容积、Ⅰ/Ⅲ胶原纤维比值均增加;而电针可以逆转上诉指标。2.从HE染色图片的变化看,SHR大鼠心肌细胞、细胞间隙水肿明显;心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增生,肾组织中蛋白颗粒析出;炎症细胞浸润,而电针可以逆转上诉心肌病理性表现。3.SHR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ATP合成酶、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SOD1、SOD2、HSP27、HSP70、分拣连接蛋白、MAPK激酶蛋白表达降低,而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钙蛋白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表达的增加;4.电针可以增加SHR大鼠心肌肌酸激酶B型、肌酸激酶M型、ATP合成酶、肌球蛋白轻链3、脂肪酸结合蛋白、肌球蛋白轻链2、分拣连接蛋白、HSP70、MAPK激酶蛋白表达,而减少钙蛋白酶、Ⅰ型胶原蛋白、α烯醇化酶、丙酰辅酶A羧化酶蛋白的表达。

汪文娟,袁洪,唐晓红,叶显华[2](2001)在《非络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非络地平 ,其心肌缺血改善的情况。方法 :将 4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 6周的观察期后分为 2组 ,氢氯噻嗪 +非络地平组 (A组 ,n =2 5 ) ,氢氯噻嗪 +安慰剂组 (B组 ,n =2 2 )。接受治疗 12周 ,治疗前后做 12导联心电图 ,测定QT离散度 (QTd)、ST段及T波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过非络地平和安慰剂治疗 12周后 ,非络地平组QTd明显缩短 (P <0 .0 0 1) ,ST段下降导联数及异常T波导联数均显着减少 (P均 <0 .0 0 1) ,安慰剂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非络地平能够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肌缺血 ,对心脏起保护作用

吴星[3](2021)在《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RAAS基因甲基化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基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研究较为透彻的发病机制即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对高血压的调控影响,深入研究其深层的调控因素即基因甲基化的修饰对RAAS的影响。研究报道针灸太冲穴也具有调控血压升高的作用,且这其中与影响RAAS相关蛋白的表达有关,但尚未有研究报道针灸太冲穴可调控RAAS基因甲基化。故本研究在大量研究基础上RAAS相关蛋白浓度以及下丘脑区相关基因甲基化修饰和表达的影响,推测针刺太冲穴可调控下丘脑室旁核RAAS基因甲基化修饰,通过影响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调控原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尝试从基因水平寻找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一系列变化。本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进一步探讨针刺效应作用治疗机制,为现代针灸学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收缩压≥160mmH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个组(每组8只):(1)模型组;(2)穴位组;(3)非穴位组。同体重(260±10)g正常雄性wistar大鼠8只为空白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具有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似的发病过程。参考《实验针灸学》和《实验动物穴位图谱》,穴位组取大鼠双侧“太冲”穴进行针刺干预,非穴位组则在大鼠后肢足背第3、4跖骨间凹陷处针刺干预。针刺方法:穴位组和非穴位组在针刺时,大鼠用布套/固定器等固定,常规消毒穴区,选用0.25mmx13mm不锈钢毫针直刺入双侧穴位,直刺4~5mm,行捻转手法(捻转角度90°~180°,60~120次/min,持续30s),留针30min,每天1次(于每日9:00-12:00接受针刺干预),连续治疗14天。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大鼠每次同一时段固定30min不针刺。采用电子天平记录各组大鼠连续14天针刺干预后的体重;采用BP—6动物无创血压测试系统记录各组大鼠连续14天针刺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第14天针刺干预后血浆中AGT、ANGII和ACE蛋白浓度;基于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WGBS)对各组大鼠第14天针刺干预后下丘脑室旁核组织进行RAAS相关原发性高血压基因甲基化分析;采用RT-qPCR检测各组大鼠第14天针刺干预后下丘脑AGT、ACE mRNA的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第14天针刺干预后下丘脑中AGT、ANGII和ACE蛋白浓度。结果:1.大鼠体重测量结果提示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体重在实验期间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穴位组、非穴位组与模型组相比,体重下降(P<0.001)且穴位组下降程度更明显,与非穴位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大鼠血压测量结果显示针刺大鼠太冲穴后可即刻使大鼠血压下降。与空白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的血压明显升高,束缚前后对模型组血压无影响(P<0.001);在干预前1天各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相近,而在干预后第7天后,穴位组大鼠收缩压下降为(120.918±9.853)mmHg,非穴位组在干预第七天后血压也下降为(138.837±17.756)mmHg,与原发性高血压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干预14天后,穴位组大鼠收缩压下降为(114.503±9.514)mmHg,非穴位组在干预第7天后血压也下降(152.280±18.022)mmHg,与原发性高血压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与穴位组相比,非穴位组收缩压下降幅度较小,有统计学差异(P<0.001)。穴位组、非穴位组血压下降在针刺干预7天后下降最明显(P<0.001);与穴位组相比,非穴位组血压下降程度较小,且针刺干预7天后,血压未能维持在一定水平,有上升趋势。3.ELISA检测血浆蛋白浓度结果显示穴位组、非穴位组的ACE蛋白含量分别为(0.316±0.452、1.508±0.850)ng/ml 与高血压模型组(6.797±1.000)ng/ml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穴位组、非穴位组ANGII的蛋白含量分别为(14.386±8.961、25.376±8.865)ng/ml与高血压模型组(101.828±22.160)ng/ml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而AGT蛋白浓度组间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4.下丘脑基因甲基化结果显示:Agt基因模型组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为(0.1024±0.094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甲基化程度水平低(P<0.001);Ace基因模型组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为0.1797(0.0049,0.6919)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甲基化程度水平低(P=0.044);计算组间比值可知:Ac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log2 Ratio(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为4.744,Ace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log2 Ratio(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为4.411;Ag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log2 Ratio(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为2.792,Agtr1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log2 Ratio(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为6.964,Scnn1b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log2 Ratio(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为-2.715。Agt基因穴位组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为(0.4272±0.2120)与模型组相比,甲基化程度水平增高(P=0.004)。Ace基因穴位组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为0.7606(0.4484,0.9163)与模型组相比,甲基化程度水平增高(P=0.002)。计算组间比值可知: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穴位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Ac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log2 Ratio(模型组/穴位组)为-3.722,Ag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log2 Ratio(模型组/穴位组)为-4.513;Ace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log2 Ratio(模型组/非穴位组)为-3.744,Ag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log2 Ratio(模型组/非穴位组)为-3.192。5.RT-qPCR检测下丘脑AGT、ACE 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Agt基因模型组mRNA循环阈值为(7.4470±0.201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穴位组启动子mRNA循环阈值为(5.3993±0.1697)与模型组相比,mRNA表达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穴位组启动子mRNA循环阈值为(5.3543±0.2299)与模型组相比,mRNA表达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Ace基因模型组启动子mRNA循环阈值为(12.0230±0.415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RNA表达水平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穴位组启动子mRNA循环阈值为(7.5360±0.7226)与模型组相比,mRNA表达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穴位组启动子mRNA循环阈值为(11.3400±0.3236)与模型组相比,mRNA表达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6.ELISA检测下丘脑蛋白浓度结果显示:AGT蛋白浓度模型组蛋白浓度为(299.0639±38.0259)n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浓度升高(P=0.049);穴位组蛋白浓度为(201.2279±25.6820)ng/ml与模型组相比,蛋白浓度降低(P=0.017);非穴位组蛋白浓度为(230.1576±11.8072)ng/ml与模型组相比,蛋白浓度降低(P=0.103)。ACE蛋白模型组蛋白浓度为(158.6562±1.1636)n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浓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穴位组蛋白浓度为(118.5098±6.8672)ng/ml与模型组相比,蛋白浓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GII蛋白模型组蛋白浓度为(443.8186±13.0676)n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蛋白浓度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穴位组蛋白浓度为(179.3201±7.1996)ng/ml与模型组相比,蛋白浓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穴位组蛋白浓度为(192.3393±14.5024)ng/ml与模型组相比,蛋白浓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本实验使用原发性高血压大鼠模拟人体原发性高血压作为研究。该品种大鼠高血压发生率高,由1963年Okamoto利用有显着高血压症状的远交Wistar Kyoto雄性鼠和带有轻微高血压症状的雌性鼠交配,自此开始兄妹交配并连续选择自发高血压性状的大鼠进行培养。其无明显的肾脏损伤,高血压状态稳定,符合要求可用于实验研究。2.针刺太冲穴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体重,实验结果发现针刺太冲穴调节大鼠血压可能与控制大鼠体重有关,且在干预14天后测量大鼠体重,穴位组体重下降幅度较非穴位组下降幅度大,表明针刺太冲穴确实能调控大鼠体重的增长,推测针刺太冲穴可调控机体血容量进而调控血压。3.针刺太冲穴7天后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且穴位组降压的幅度以及稳定性比非穴位组强。太冲穴是人体气血、经络之气汇集之所。结果证实了针刺大鼠太冲穴后可即刻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且穴位组的效果要优于非穴位组,这与同类文献研究结果相符合。4.针刺太冲穴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中ACE、ANGII蛋白浓度,本研究同样证实了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外周RAAS蛋白指标的影响,这与同类文献研究结果相符合且推测可能与中枢下丘脑局部RAAS有关。5.针刺太冲穴可以使下丘脑室旁核Ace、Ag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水平升高,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太冲穴可调控RAAS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修饰,使启动子序列甲基化水平发生改变,对下丘脑局部组织产生影响。6.针刺太冲穴可以调控下丘脑局部RAAS的表达,该研究结果提示,针刺干预可以使下丘脑区Ace、Ag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修饰水平升高,通过影响中枢局部的RAAS从而影响外周的RAAS和血容量,达到调控血压的目的。而这可能就是针刺太冲穴下调外周循环的ACE、ANGII等高血压发病因子的更深层机制之一。

黄迎春[4](2021)在《基于“五脏应时”理论探讨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季节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基于“五脏应时”理论探讨不同季节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特征,分析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指标与季节的相关性,研究“五脏应时”理论在高血压病临床的实际意义,从中医时间医学角度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56例。对其分别进行基本资料采集、动态血压监测,记录其全天、白天、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平均血压(average blood pressure,ABP)、夜间收缩压下降率(nocturn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rate,NSBPRR)等数据,同时从中央气象台调取福州市2020年2月1日-2021年1月31日的气象情况,制作统一的调查表对数据进行录入,并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压分级、病程在各季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压方案在长夏与春季、秋季的差异分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2020年2月1日-2021年1月31日当地各季节的平均温度从高至低依次分布为:长夏>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SD值在各季比较中,夏季的24h SBPSD、NSBPSD低于冬季、春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V值在各季比较中,夏季的NSBPCV低于春季,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ABP值在各季对比中,夏季、长夏的24h ASBP、DASBP均低于冬季,夏季24h ADBP低于冬季,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夏季、秋季的DADBP低于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昼夜节律的组间对比中,夏季与冬季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夏季的血压节律大致呈非杓型、反杓型分布,冬季的血压节律大致呈杓型、非杓型分布;4.秩相关分析发现季节、性别、年龄与BPV部分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相比于冬季,夏季出现反杓型血压的风险增大;相比于冬季,秋季出现反杓型血压、非杓型血压的风险增大。结论1.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在不同季节的特点体现在:春季24小时血压波动较大,以夜间收缩压波动为主,同时存在白天平均收缩压较高的情况;夏季24小时血压波动较为平稳,但是要关注患者的夜间血压控制,改善血压的昼夜节律;长夏血压处于较为平稳的状态;秋季的血压变异性逐渐增大,要及时关注调整治疗方案;冬季应当关注平均血压控制,尤其以白天为主。2.结合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季节的血压变异性特点,基于“五脏应时”理论为指导原则,在春季注意条畅情志,不宜躁狂或抑郁,否则容易使肝阳上亢或肝气郁结:夏季可在下午阴阳交替之时予滋阴潜阳之药,若患者存在心阳虚,亦要注重补充心阳,使机体达到水火既济的平衡状态:长夏以健脾化湿为主,健运脾气,平衡五脏:秋季应滋养肺肾之阴,使金水相生,收敛阳亢之性:冬季顺应自然沉敛之性,为滋阴强阳的最佳季节。

余萍[5](2021)在《丹红注射液治疗ACS的系统评价及其ADR预测模型的验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作为中药注射剂的典型代表,虽然近年来医保对其临床应用进行了严格限制,但其应用频次和使用量依然很大,随之而来的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的研究目的: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为例,评价丹红注射液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不合理用药及ADR发生情况,并对已建立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与评价。方法:一、通过检索中外文数据库,对丹红注射液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AC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查询,利用Rev Man5.3软件对已纳入研究进行定量分析、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二、基于丹红注射液集中监测研究,对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ADR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三、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丹红注射液ADR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与评价。结果:一、系统评价中,研究共纳入30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3152例患者。结果显示,对于PCI术后ACS患者,相对于单纯常规治疗,联合丹红注射液能够显着降低ET-1(SMD=-1.76,95%CI[-2.35,-1.17],P<0.00001)、v WF(MD=-35.86,95%CI[-50.02,-21.68],P<0.00001)、IL-6(SMD=-1.12,95%CI[-1.72,-0.52],P=0.0003)、hs-CRP(MD=-1.84,95%CI[-2.32,-1.37],P<0.00001)、MMP-9(P<0.01)、c Tn I(SMD=-1.01,95%CI[-1.54,-0.49],P=0.0002)、CK-MB(MD=-14.02,95%CI[-17.42,-10.62],P<0.00001)、BNP(SMD=-0.52,95%CI[-0.96,-0.07],P=0.02)、CD62P(MD=-2.25,95%CI[-2.48,-2.03],P<0.00001)、s CD40L(MD=-0.70,95%CI[-0.78,-0.62],P<0.00001)、GPⅡb/Ⅲa(P<0.01)和MDA(MD=-2.69,95%CI[-4.92,-0.45],P=0.02)水平,升高NO(MD=10.16,95%CI[6.46,13.86],P<0.00001)、FMD(MD=1.90,95%CI[1.32,2.47],P<0.00001)、LVEF(MD=7.00,95%CI[4.85,9.14],P<0.00001)、SOD(SMD=1.58,95%CI[0.93,2.23],P<0.00001)水平与治疗总有效率(RR=1.17,95%CI[1.12,1.23],P<0.00001),降低患者心肌梗死面积(RR=-5.53,95%CI[-6.31,-4.75],P<0.00001)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RR=0.55,95%CI[0.42,0.71],P<0.00001),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同时两组的ADR发生率(RR=1.39,95%CI[0.38,5.14],P=0.62)无统计学差异。二、集中监测共收集6331例病例,其中ADR病例50例,不良反应率为0.79%。大多数病例用药符合说明书规定,存在部分应用不合理情况,主要包括缺少中医辩证、超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合并用药多且存在相互作用等。丹红注射液的ADR常出现在应用第1~2天,滴注开始后前30分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大多数能在1~2内好转或痊愈。三、参与验证研究的病例共计1099例,其中ADR病例11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logistic回归、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和整体模型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整体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60%、72.73%和89.77%,AUC值为0.88,Gini系数为0.759,模型区分度较高。结论:丹红注射液应用于PCI术后ACS时能够显着降低患者心肌梗死面积与MACE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但其临床应用合理性仍需提高,说明书规定模糊或缺失与中药注射剂用药培训缺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丹红注射液ADR预测的整体模型准确度高、区分度好,可以考虑用于下一步的模型优化与实践。

韩英[6](2020)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蛋白尿256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蛋白尿的效果。方法方便抽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蛋白尿患者25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25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所有患者均予以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记录所有患者用药前后SBP、DBP、24 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SBP、DBP、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别为(155.23±6.58)mmHg、(100.63±4.94)mmHg、(10.62±1.64)g均高于治疗后(118.69±3.94)mmHg、(84.93±2.43)mmHg、(4.62±0.6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75、37.578、44.975,P<0.05);256例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蛋白尿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面部潮红,1例患者出现踝部水肿,1例患者出现低血压症,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的患者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所有调查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两种及两种以上不良反应,对于4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均为进行相关治疗,采取停药的方式,停药数天后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消失,未出现病情加重、死亡等情况。结论对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蛋白尿患者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SBP、DBP、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不良症状发生概率较少。

汪云[7](2020)在《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晨峰、收缩压标准差、收缩压变异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素-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的疗效优于苯磺酸氨氯地平,而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接近,均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徐英富[8](2020)在《从阳明为阖论治高血压非杓型改变痰湿壅盛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在阳明为阖理论指导下,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承气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非杓型改变及中医证型属痰湿壅盛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中医症状的改善情况,探讨西药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承气汤对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非杓型改变的临床价值,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方法:将6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位患者。对照组:依据血压水平分别予高血压1级者: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高血压2级者:缬沙坦氨氯地平80mg/5mg Q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承气汤(配方颗粒),温水冲服早晚2次,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成果:1.两组治疗前后24h动态血压结果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效。2.治疗组在降低24h平均收缩压(24h 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后血压节律转为杓型的患者多于对照组,且其治疗后治疗组的夜间血压下降率与对照组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于中医症候总疗效的改善,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失眠症状改善上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承气汤联合西药能有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非杓型改变患者,具有降低24h动态血压、改善血压节律的效果,在治疗眩晕、头痛、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失眠等临床症状上效果更为突出。

郭继臻[9](2020)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气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治疗肾气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纳入的样本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试验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金匮肾气丸采用颗粒剂服用,一日一剂。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1.降压效果方面:两组均能起到降低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效果,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74%,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症候疗效方面: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改善患者症状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都能降低患者的中医症候总积分,试验前对照组总积分为17.89±2.47,试验组为18.12±2.00,试验后对照组为12.64±2.08,试验组为6.23±2.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中医单项症状的治疗作用,在改善眩晕、头痛、浮肿等方面两组未见差异性,在腰脊痛、腰膝酸软、疲劳倦怠、口渴、耳鸣等肾气虚证方面,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出现心悸1人,自行消失,试验组出现服药后轻度恶心1人,两组用药皆安全。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有效降压,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并且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症状,缓解腰脊痛、腰膝酸软、小便异常、口渴、疲乏倦怠等肾气虚症状,单纯应用西药对改善中医肾气虚证症状效果有限。所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即肾气丸为补肾气所用,并掌握肾气丸应用指征,辨证使用金匮肾气丸治疗肾气虚型高血压病,可以提高单纯使用西药降压的治疗效果,相得益彰,为临床治疗疾病拓宽思路,并且对拓宽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有一定意义,提高对高血压病肾气虚证的了解和认识,对于肾气虚型高血压病患者值得应用。

李晓夏[10](2020)在《益气活血汤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影响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益气活血汤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益气活血汤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65例气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前者病例数为33例、后者病例数为3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同样的基础治疗,此外治疗组予益气活血汤加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仅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指标、中医证候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各中医症状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24hSBP、24hDBP、dSBP、dDBP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而nSBP、nDBP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24hSSD、24hDSD、dSSD、dDSD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而nSSD、nDSD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益气活血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气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减小血压波动性,降低血压变异性,有助于平稳降压。

二、非络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络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研究现状
        一、中医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认识
        二、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病因病机
        三、针灸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
    第二节 现代医学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的研究现状
        一、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生理病理
        二、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
        三、高血压心肌肥厚的治疗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差异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附件

(3)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RAAS基因甲基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及病因病机
        1.1.1 西医对高血压流行病学及病因病机的研究
        1.1.2 中医对高血压流行病学及病因病机的研究
    1.2 高血压的治疗研究进展
        1.2.1 西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2.2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1.3 基因甲基化与疾病研究进展
        1.3.1 基因甲基化测序技术简介
        1.3.2 DNA甲基化与心血管疾病
    1.4 高血压与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1.4.1 基因甲基化的机制研究
        1.4.2 高血压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研究
        1.4.3 中医与基因甲基化的关系
        1.4.4 针灸对基因甲基化的影响研究
第二章 实验研究
    2.1 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体重、血压及血浆RAAS蛋白浓度的影响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步骤
        2.1.3 结果与分析
    2.2 基于WGBS的大鼠下丘脑原发性高血压相关DNA甲基化差异分析和表达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方法
        2.2.3 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西医研究意义和大鼠模型简述
    3.2 选用针灸及单穴(太冲穴)干预血压的意义简析
    3.3 针刺太冲穴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研究结果与意义
    3.4 针刺太冲穴对控制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体重的研究结果与意义
    3.5 针刺太冲穴对调控原发性高血压大鼠RAAS蛋白指标的研究结果与意义
    3.6 针刺太冲穴对调控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RAAS相关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结果与意义
    3.7 针刺太冲穴对调控原发性高血压大鼠下丘脑RAAS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与意义
结语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4)基于“五脏应时”理论探讨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季节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资料研究
        2.2 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布
    2 各季温度变化规律
    3 各季动态血压监测值不同参数的对比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1.1 血压变异性定义
        1.2 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机制
        1.3 血压变异性的观察指标及特点
    2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
        2.1 病名及病因病机
        2.2 中医对血压变异性的认识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基线资料可比性分析
        3.2 各季的血压变异性特点
        3.3 “五脏应时”理论在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应时体现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五脏应时”理论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丹红注射液治疗ACS的系统评价及其ADR预测模型的验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1.1.2 丹红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
        1.1.3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
    1.2 丹红注射液应用于ACS的研究现状
    1.3 临床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
        1.3.1 模型的建立
        1.3.2 模型的评价与验证
    1.4 本文主要贡献与创新
    1.5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丹红注射液治疗PCI术后ACS患者的系统评价
    2.1 研究内容
    2.2 资料与方法
        2.2.1 文献检索
        2.2.2 文献纳入标准
        2.2.3 文献排除标准
        2.2.4 文献筛选
        2.2.5 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
        2.2.6 统计学方法
        2.2.7 敏感性分析与亚组分析
    2.3 纳入文献结果
        2.3.1 文献检索结果
        2.3.2 纳入文献信息
        2.3.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系统评价结果
        2.4.1 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ACS患者的有效性评价
        2.4.2 丹红注射液对PCI术后ACS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2.4.3 敏感性分析与亚组分析
        2.4.4 发表偏倚分析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与ADR发生情况分析
    3.1 研究内容
    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3.3 数据分析
    3.4 研究结果
        3.4.1 患者基本情况
        3.4.2 中西医诊断
        3.4.3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
        3.4.4 不良反应病例情况分析
    3.5 讨论
        3.5.1 中西医诊断
        3.5.2 用法用量
        3.5.3 合并用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丹红注射液ADR预测模型验证
    4.1 研究内容
    4.2 数据来源
    4.3 研究方法
        4.3.1 数据处理
        4.3.2 搭建验证数据流
        4.3.3 评价指标
        4.3.4 分析软件
    4.4 研究结果
        4.4.1 数据基本情况
        4.4.2 模型验证结果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蛋白尿256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患者SBP、DBP、24h尿蛋白定量水平
    2.2 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7)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指标水平的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的比较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8)从阳明为阖论治高血压非杓型改变痰湿壅盛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与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评价标准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分析
        3.2 病情资料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高血压非杓型改变的研究
        1.1 血压变异性及血压的昼夜节律
        1.2 高血压非杓型改变的危害
        1.3 现代医学对血压节律影响因素的研究
    2 中医学对血压节律的研究
        2.1 从阴阳学说认识血压节律
        2.2 从运气学说认识血压节律
        2.3 从子午流注学说认识血压节律
    3 阳明为阖的理论研究
        3.1 开阖枢理论的源流与内涵
        3.2 从两阳合明理解阳明为阖理论涵义
        3.3 从阳明为阖分析血压昼夜节律
        3.4 高血压非杓型改变痰湿壅盛证的病因病机
        3.5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承气汤组方思路
    4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承气汤的研究
        4.1 来源及方药组成
        4.2 药物的功效和现代药理学研究
        4.3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小承气汤临床研究及优势
    5 临床试验结果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气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临床研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益气活血汤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判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研究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血压变异性比较
        2.4 安全性指标比较
结果讨论
    1.理论讨论
        1.1 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探讨
        1.2 中医对血压变异性的认识探讨
        1.3 气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的理论探源
        1.4 益气活血法在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
        1.5 益气活血汤的组成及方义分析
        1.6 益气活血汤组成药物现代药理学分析
    2.临床结果分析
        2.1 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2.2 对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影响
        2.3 安全性评价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非络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对SHR大鼠心肌保护及对心肌差异蛋白表达影响研究[D]. 赖鑫.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非络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J]. 汪文娟,袁洪,唐晓红,叶显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1(12)
  • [3]针刺太冲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RAAS基因甲基化的影响[D]. 吴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基于“五脏应时”理论探讨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季节相关性[D]. 黄迎春.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丹红注射液治疗ACS的系统评价及其ADR预测模型的验证研究[D]. 余萍.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中老年高血压并发蛋白尿256例[J]. 韩英. 中外医疗, 2020(24)
  • [7]苯磺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比较[J]. 汪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20(21)
  • [8]从阳明为阖论治高血压非杓型改变痰湿壅盛证的临床观察[D]. 徐英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肾气虚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D]. 郭继臻.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10]益气活血汤对气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影响的临床观察[D]. 李晓夏.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肌保护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