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案引发的税法话题

刘晓庆案引发的税法话题

一、刘晓庆案引出的税法话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滨[1](2021)在《约束性放权:地方政府剩余权激励与问责调适》文中指出

钟继成[2](2018)在《明星涉税问题应该如何治理?》文中研究说明前不久,崔永元微博曝光有关影视从业人员签订"阴阳合同"中涉税问题,引起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迅速责成有关地方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一段时间里,明星巨额逃税话题,引发舆论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2018年5月,央视原主持人崔永元怒怼影视演员范某某一事持续发酵。这中间,除了沸沸扬扬的个人恩怨,个别明星疑似通过"一阴一阳大小合同"偷税漏

赵磊[3](2018)在《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与心理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是关于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学与社会心理学交叉研究,问题提出以税收遵从的传统经济学分析为基础,并对税收遵从异象进行了扩展研究。行为经济学是传统经济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本文在对税收遵从行为进行行为经济学分析的同时,对纳税人心理影响税收遵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全文研究结论提出了政策建议。关于传统经济学分析部分,本文认为,对于税收遵从的研究,传统经济学以经济理性人假设为基本前提,以期望效用理论为研究体系,多是以阿林汉姆(Allingham)和桑德姆(Sandmo)的A-S分析模型为基础,考虑更多因素进行修改完善,运用预期效用理论分析纳税人遵从行为经济决策。传统经济学模型分析纳税遵从存在异象,主要是实际税收遵从程度远远超过模型计算的结果,对于预缴制度和框架效应,用传统经济学理论也无法给予合理解释。本文研究还发现,单纯的模型推导亦能发现其不合理之处,根据模型计算出来的税收遵从选择与模型假设条件相违背。关于行为经济学分析部分,本文提出,从现有研究成果看,已有理论对税收遵从异象的解释主要是从行为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税收管理的方式、税务稽查的形式和效果、预缴和退税等税收实践措施,对纳税人决策心理带来影响,对纳税人现实选择与理论冲突给出了解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应用行为经济学理论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特别是更深入地将行为经济学理论与税收遵从决策紧密关联起来,重点是将前景理论和心理账户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纳税人的决策分析,同时将行为经济学最新理论应用于税收遵从分析,对税收遵从行为研究提出了新的路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将研究视角扩展至社会心理学领域。本文认为,传统行为经济学对税收遵从行为的研究一般不深究心理学基础,对于税收遵从异象的研究一般限于结果性的原因分析,对于税收实践来说,启发性和借鉴意义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扩展,应用范围尚比较窄。因此,本文通过对税收的社会心理和纳税人个体心理进行分析,发现了影响税收遵从水平的心理层面的原因,并能够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其中,社会思维、社会影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范畴可以为税收遵从分析提供理论框架,很多角度非常具有启发性。在分析税收遵从异象时,本文认为,人们决定税收遵从或不遵从除经济利益的考虑外,人们对税收的态度、社会其他人对税收的态度、税法体系的公平与复杂性等,都对遵从决策具有很大影响。因此,了解社会公众对税收、缴税和逃税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方法上,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税收的社会认知进行评价,主要阐述国家在公民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基本的调查方向是税法认知、社会遵从认知、公平认知、税收遵从决策等维度,调查结果显示税收并不具有道德层面的绝对优势,税收遵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严肃性也有很大问题。本文对社会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得出的结论与作者在实际工作的观察结果相一致,但与税务机关官方开展的税收满意度调查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基于理论分析的结论,本文提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定位以及两者相互合作形式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税收氛围,即促进抵制税收以及个人利益最大化,或者是促进纳税人对政府机关的信任以及认可其合法性。后者产生的结果就是合作和自愿遵从。纳税人采取合作的态度与税务机关互动,那么就有更大的可能性信任税务部门。构建信任、互惠的税收征纳关系,提高内心遵从水平,对于改善税收管理水平是根本性的举措。本文研究可能的内容创新主要有:一是从利他主义和社会偏好视角考虑税收遵从,提出成立税收情绪管理部门;二是结合对税收管理措施进行评价分析,提出更多的税收遵从异象。研究方法上,目前关于税收遵从行为的研究,一些学者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但是调查对象类型相对较为单一,如只调查学生或企业经营者,该研究的调查对象相对广泛。另外,国内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税收遵从问题比较少见,本文作了一些简单的尝试。

王潇[4](2018)在《以家庭为征收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文中提出众所周知,个人所得税是常见税种之一。世界各国开征此种税,原因无非有二:其一,拓宽税基,组织税收;其二,促进收入合理分配。我国也不外乎,早在1980年就开征了个税。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进,组织税收的目标快要达成,但另一目标渐行渐远。究其原因,与我国个税当前税制模式有关,个人课税制没有考虑家庭的经济负担水平。在此背景下,全社会越来越期望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然而因为个人所得税整体结构的调整影响范围太广所以导致改革进度缓慢,改革只是着眼于免征额和税率等问题,进而使得纳税主力群体涵盖了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人群,中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相对于高收入阶层反而有所加重,改革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本篇文章先是立足我国当前国情,阐述了个人课税制的现实问题和不足之处,然后通过对比个人课税制和家庭课税制,阐述并论证了以家庭为征收单位的优势,明确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建立家庭课税制的综合税制模式。之后从界定家庭和家庭收支范围的困难性、家庭课税制下费用扣除标准的复杂性、确定合适的税率体系的困难性、建立征管监控体系的困难性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家庭课税制改革所面临的难题,最后在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税制的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个人所得税家庭课税制改革的一系列对策和具体的配套条件。整篇文章采取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研究思路,更多地是基于公平的角度从整体上去探究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一方面从理论层面论证了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重点应是转变课税单位,即将现在的个人课税制变为家庭课税制。这是因为相对于个人课税制,家庭课税制不仅体现了税收公平原则,能从根本上缓解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负担不合理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从现实层面论证了个人所得税家庭课税制的可行性,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加快个税家庭课税制在我国的推广。

孙佳[5](2016)在《我国影视公众人物的责任伦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影视文化是我国现代化文明的标志之一,影视文化是归属通俗文化范畴,因此群众对其接受力较强,对大众文化底蕴的普及有帮助,使文化传播更加便捷。时代进步的同时,文化也在进步,然而,影视文化的关键承载者——影视公众人物却出现了许多责任伦理缺失的现象。所以说,提升我国影视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解决发生在影视公众人物身上的一系列责任伦理淡漠现象。解决影视公众人物的责任伦理缺失问题是影视文化发展中最紧迫、最首要的一步,对未来起着引导和参谋的作用,同时,也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良性发展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调查访谈的基础上,对影视公众人物责任伦理缺失的现状和原因进行深入探索,提出落实其责任伦理的途径与对策,这对于影视文化中责任教育的补充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抓住影视公众人物这一新闻热点,尝试通过对影视公众人物进行定义,将人们对于影视圈的关注从影视演员扩展到更大的范围。凭借对现实中影视公众人物的各种道德责任失范现象研究,总结和分析影视公众人物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突破法律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角度,结合已有伦理学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结论对这些社会现象加以剖析,提出影视公众人物对待社会责任这一方面的缺陷所在,最后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努力改善影视公众人物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提高影视公众人物社会责任感,在影视娱乐圈内营造一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氛围,进而为社会营造出更好的道德氛围,这就是本篇文章的目的所在。文章分为四大章,第一章首先对影视公众人物的概念进行界定,归纳出影视公众人物所具有的特点。再对责任、责任伦理的定义以及责任伦理的特点进行阐述入手,引出影视公众人物伦理责任的内涵,最后从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两个角度明确影视公众人物的伦理责任内容。第二章从影视由业人员现今责任缺失的现状引出三个社会影响包括:对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影响与对公益事业的影响。第三章分别从社会、教育和个人三方面对影视公众人物责任伦理缺失的原因进行深刻地剖析。第四章则依据现状和原因的分析,从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道德自律和社会他律两个维度给出影视公众人物道德责任的重构途径。

王光艳[6](2016)在《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独特的影像形式,纪录片担负着诸多重要功能:第一,它真实记录人类社会的历史,用直观的影像为社会的变迁留存一份珍贵的档案;第二,它通过影像传递某种思想,进而影响受众;第三,它通过文化传播,促进不同地域人们的相互了解;第四,它属于文化产业,可以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第五,纪录历史与现实,最终目的是启迪未来。作为地方纪录片的代表,湖北纪录片创作具有某种意义上的“标本”价值。一、起步较早。早在1905年,湖北人谭鑫培就参与了中国第一部舞台纪录片《定军山》的拍摄。1911年,朱连奎在武汉拍摄了辛亥革命。二、水平较高。湖北创作的纪录片屡屡斩获国内、国际大奖。三、思想活跃。湖北纪录片导演的创作思想十分活跃,既有坚持传统的一面,也有部分思想引起诸多的争议。四、产业待兴。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湖北纪录片的振兴尚待时日。因此,研究湖北当代纪录片的发展有助于我们认识湖北地区在纪录片创作中的成就,也有利于我们“解剖麻雀”,充分认识地方纪录片创作中的巨大能量。本文着力研究的是湖北当代纪录片,力图通过纵、横两条脉络来揭示湖北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和创作特点。整篇论文分为“绪论”、“上篇”、“下篇”、“结语”等四个部分,主干是“上篇”和“下篇”。绪论部分是全文的总体说明,也是全文逻辑思路的集中表述,说明了选题的由来、研究现状、研究方案与学术创新、有关概念的界定等问题。论文的“上篇”是湖北纪录片发展史研究,分为五章。第一章是湖北当代纪录片创作的“前史”,介绍从纪录电影的传入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湖北纪录片创作的情况。第二章到第五章分别是“十七年”、“文革”期间、新时期、多元化时期的湖北纪录片创作。按照拉斯韦尔的5w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注重纪录片的“谁拍摄/放映”、“放映/拍摄什么”、“通过什么渠道”、“谁观看”、“产生什么效果”的考察和研究,结合世界及中国影视的发展状况横向比较,构建基于传播学视野下的湖北纪录片发展史。这是历史纵向的湖北纪录片梳理。论文的“下篇”是湖北纪录片创作研究,也分为五章。依据纪录片的主题、内容倾向等把纪录片分成五大类,即:新闻纪录片、历史文化纪录片、文献纪录片、自然科学纪录片、人文社会纪录片等,从第六章到第十章按照纪录片的类型分别论述。在具体每章论述中,分成本类型纪录片创作概貌、创作特点、个案研究、本章小结等几个方面,力图建构一个从历史到现实、从面到点的研究模式。从整体来看,“下篇”是横向的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结语部分是对湖北纪录片的若干思考,包括纪录片影像介入历史的意义、地域影像纪录与社会发展、湖北纪录片创作的启迪、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关于后续研究的思考等。需要说明的是,本人竭尽所能地将有代表性的、主流的湖北纪录片基本上都搜集在文中。但是,由于湖北纪录片在不同的年代,由不同的机构和个人拍摄,数量很大,不计其数,很难收全。因此,难免有遗漏,后续的研究可弥补其不足。此外,在文末,还附录了《湖北纪录片发展大事记》和《湖北纪录片获奖作品名录(部分)》。通过这种的形式,期望读者可以很便捷地了解各个不同时期湖北纪录片的发展状况。

高军[7](2010)在《纳税人基本权研究》文中提出现代法治社会,人民与国家的基本关系主要体现为税收关系。税收关系中隐含着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契约,人民之所以纳税,目的乃在于以所纳之税来购买政府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人民不是纳税的仆役,虽然在宪法和法律上纳税被认定为一种义务,但并不是无限义务,人民在承担纳税义务的同时,享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在纳税人所享有的权利中,纳税人基本权处于核心的地位。所谓纳税人基本权,是纳税人享有的要求按照符合宪法的规定征税和使用税款的基本权利。纳税人基本权概念植根于社会契约,以宪法基本理念与基本价值为基础,强调国家征税的目的在于国民的福利。纳税人基本权摆脱了传统税法学片面强调税的“收入”层面而忽略了税的“使用”层面,割裂了税的征收与使用之间的关系的状况。它以广义的税为基础,站在纳税人立场上构筑税的概念,将税的征收与使用予以统一,强调对税的征收以及对税的用途实现“法的支配”。因此,纳税人基本权这一概念反映的是公民与国家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它直接针对国家征税、用税而发生,用以回答国家征税、用税行为、甚至国家政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问题,集中体现了法治精神、宪政精神。纳税人基本权是一种综合性的权利,内容上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就自由权层面而言,认为税是国家对公民财产的一种强制性剥夺,从对公民私有财产权、人身权保障的角度出发,强调国家对公民财产的这种剥夺必须遵循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平等原则,由此衍生出公民的依法纳税权、不受过分征收权、不受过度执行权、公平纳税权等权利。而从社会权的层面来看,一方面,强调税法整体秩序所彰显的价值体系,必须与宪法的价值体系相一致,在税法上不得有侵犯人性尊严,危害纳税人生存权的情形;另一方面,强调税款必须真正地“用之于民”以实现征税的目的,纳税人享有社会保障权。纳税人基本权兼具自由权与社会权双重属性,难免存在内在的紧张,在宪法上主要表现为私有财产权与社会保障权、法治国与社会国之间的冲突。私有财产权是一种“免于国家干涉的自由”,而社会保障权则是一种“由国家实现的自由”。社会国以调整现实社会不平为已任,勇于打破社会现状,而法治国则以保障个人自由权、财产权为前提,势必承认并维护现实不平等的现状。因此,现代国家无不在实践中探索协调两者之间冲突的办法。历史上,曾经存在两种截然对立的模式,一种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奉行的私有财产权优先的模式,另一种是社会主义所强调的社会保障权优先的模式。但两种模式均存在着弊端,都进行了并正在进行着自我矫正。此外,现代法治国家,均采取“租税国”体制,即国家不自行从事营利活动,国家任务推行所需的经费,主要依赖人民依据量能原则平等牺牲的税收来充实。对人民而言,牺牲了金钱给付保全了经济行为自由,是最小损害途径。租税国使国民与国家之间产生距离,为法治国家创造条件,即人民得保有私经济自由领域,得以自行选定目标,自行求其实现,而得以扩展私人与社会的发展空间。纳税人基本权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保障:采取“无代表无税”、预算的议会控制、独立的国家预算审计、保障纳税人财政知情权等财政的民主控制手段;立法方面,制定纳税人权利保护法;司法方面,建立行政诉讼、违宪审查、纳税人诉讼等制度。与西方法治国背景下“民主过剩”所导致的“租税国危机”所不同的是,中国纳税人基本权保护面临的是由于“民主不足”与“法治不足”所造成的困境:一方面,在中国集权主义政治文化传统,以及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全能政府”观念影响下,中国政府总体上倾向于把税收问题仅仅当作一个经济问题来处理,回避其中的政治意义和影响,“无代表无税”、“税收法定”原则未得到严格的贯彻,纳税人对国家征税权缺乏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政府在使用税款方面,显得过于随心所欲,政府浪费严重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却迟迟建立不起来。中国纳税人基本权保护的核心还是“控权”的问题。完善纳税人基本权保护的途径主要有: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租税国的逻辑、完善公共财政法律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等。

高飞[8](2010)在《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文中提出生活世界是最重要的世界,是通过知觉可以直接体验的世界。重视生活教育的理念对教育的启示是,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真实的生活世界中,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学生的经验是构成学校经验的重要内容;生活世界也是教育意义得以构建的场所,教育只有做到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高中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主张教育活动要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会生活的视野和素质,使学生既能适应社会发展又能与之和谐相处。回归真实的生活世界也是让课堂教学彰显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活气息的基本要求。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中贯彻“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怀。本文的研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上主要说明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含义,通过分析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论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阐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同时根据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内容,选择了《经济生活》中两个“框题”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设计。本文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引言部分,对问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进行了分析,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成果;第二章进行了生活化教学的理论研究,阐述了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现状、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观点和要求;第三章集中分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第四章列举了实际教学中的教学案例来探讨生活化教学的实施。

杨杨[9](2008)在《和谐社会下税收公平制度选择》文中提出公平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的前进就是一个人类不断追求公平的过程。税收公平是公平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和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重要手段,与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密切相关,并对社会生活和经济运行发挥着巨大影响。税收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的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进而对社会的整体公平乃至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税收公平也是保征税收制度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国内外的税收史实证明,很多社会矛盾、社会动荡乃至政权更迭的主要起因,就是由于当时统治者实行极不公平的“苛税”政策所致。当前我国税收不公平问题较突出,如生产型增值税对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纳税人造成的税负不公,分类个人所得税制模式及费用扣除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个人所得税对高收入阶层的“削峰”功能很弱,等等。现行税制的严重不公,一方面导致我国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突出,近年来我国基尼系数早已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进入了收入差距过大的区间。另一方面,税制不公也加剧了各市场主体间的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经济公平原则。这种状况将会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和生产积极性,对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近年来,国内专业期刊或论着中有一些关于税收公平方面的研究成果,然而,综观这些成果,大多数都是照搬西方税收公平理论进行分析,从税收自身的“小环境”角度,就课税而论公平。令人欣慰的是,已有少数学者突破了这种研究视野的局限性,从税收的“大环境”角度去研讨税收公平问题,这将有利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公平目标。不过,目前这类研究成果缺乏深度,也无系统性,还处于抛砖引玉的阶段。所以,正值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新一轮税制改革之际,选择税收公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拓宽税收公平理论的研究思路,丰富税收公平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将对“十一五”期间的税制改革和税制建设提供裨益。准确把握和理解公平的含义,是全面、深入研究税收公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就一直追寻着“什么是公平”这个深奥的哲学命题。历史上诸多公平观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受社会历史条件、阶级地位、个人的认识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很容易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对公平做出这样或那样的解释。而综合来看,公平实质上是一个具有多学科、多层次的概念。本文在回溯人类追求公平理想的历史轨迹之基础上,试图对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观进行理性思考,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和谐社会公平贯穿所有社会领域,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涉及经济方面的公平,还涉及政治方面的公平和社会伦理等方面的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和谐的公平是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的统一。经济公平是基础,但它并不排斥社会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和谐分配领域的公平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为辅的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和谐的公平不仅注重形式上公平,更注重实质上公平。税收应以公平为本。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和经济学者对税收公平问题进行了不断探索,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税收公平思想或理论。我国古代的“任土作贡,分田定税”、“相地而衰征”、“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等课税主张,就体现了区别不同情况分担赋税的税收公平思想。相比较而言,西方的税收公平思想出现较晚,但发展却较快。经过威廉·配第、尤斯蒂、亚当·斯密、阿道夫·瓦格纳、林达尔、萨缪尔森、布坎南等许多学者的不断研究和创新,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较系统、完善的税收理论,包括税收公平的含义、税收公平的衡量标准、纳税能力的测量标准等。然而,从目前国内外的情况看,传统税收公平含义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是考察视野不开阔。它仅从税收负担本身来讨论税收公平,就课税而论公平。事实上,税收公平不仅是一个财政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二是涵盖内容不丰富。它仅仅涉及税负如何在纳税人之间的公平分配问题,难以体现广泛的公平。令人欣慰的是,我国已有少数学者如杨斌、林晓、顾海兵等突破了传统理论的局限性,从更广的角度抛砖引玉地探讨了税收公平问题。根据上述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含义的解释,本文对税收公平的内涵作了一种扩张性解释,认为税收公平应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税收的本质公平、税收的代内公平和税收的代际公平,亦称之为“三层次”税收公平观。只有三个层次的公平目标都达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税收公平。为实现税收公平三个层次的目标,如何进行相关制度选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研究的方便和准确性,本文对于税收制度的界定拟采用的观点是“税收制度是国家为取得财政收入而制定的调整国家与纳税人在征税与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本文认为:完整的税收制度包括了规范征纳双方征纳行为的所有制度,从内容构成上包括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和税收争讼法。其内容涉及课税的基本原则、征纳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税收管理规则、法律责任、解决税务争议的法律规范等,包括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回顾比较了三大税制优化理论,即公平课税论、最适课税论和财政交换论,并认为:为实现税收本质公平,相应的制度选择应是优化政府,保证政府征税权不被滥用,同时重视纳税人权利,构建完善的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为实现税收代内公平,应做出的制度选择有:努力实现税收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为实现税收的代际公平,必须构建完善的绿色税收体系并开征遗产税。考察西方发达国家税收公平原则的变化趋势及促进公平的税收政策体系,可为我国建立公平的税收制度提供他山之石。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税收公平发生了三次重大变革。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此次围绕“降低税率、扩大税基、减少优惠”的税制改革原则发生了最重大的变化是从侧重税收公平转向突出税收效率;进入20世纪90年代,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税制改革总体上还是延续80年代的思路,不过各国政府改变了80年代税改中片面追求效率的做法,又开始注重把税改与其他社会经济目标相结合,税收制度的公平性有所注意;进入21世纪以来,为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些国家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趋势,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国家又纷纷推出了历史上规模庞大、跨时较长的减税计划,税收政策的重心又转向了偏重效率。对我国税收公平进行实证分析,是重塑我国税收公平机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在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税制公平性的发展变化,重点考察了现行税制的公平性问题。1994年税改前,我国税制具有按经济性质分别设置税种和出台减免税政策的鲜明特征,主要采取“区别对待”原则。这种原则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初期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这种原则与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的“实现税负公平,促进平等竞争”目标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1994年税制改革放弃了“区别对待”原则,而转变为“公平税负”原则。然而,由于当时税制改革的渐进性,特别是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导致现行税制中不公平因素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1)从税收本质公平看,我国历次税制改革更注重税收收入的增长而忽视了税收本质公平的要求,表现在:现行税收立法体系中纳税人权利缺位;征税权、用税权未受有效监督,纳税人权利受损;纳税人权利受侵害时缺乏有效的司法保障;纳税人维权意识淡漠,缺乏保护自身权利的能力等。因此,我国对纳税人权利保护任重而道远。(2)税收代内公平方面,从税收经济公平来看,现行税制中存在诸多有悖于经济公平的因素:在增值税中,生产型增值税、增值税两类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差别待遇及增值税征税范围不够宽广等问题,导致不同行业间或纳税人间的增值税税负严重失衡,不利于它们之间的平等竞争;在财产税体系中,对房产课税是实行房产税(适用于内资企事业单位和中国公民)和城市房地产税(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两税并存的模式,使内外纳税人间的税负不公;在其他税种中,也存在一些经济不公平因素,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均只适用于内资企事业单位和中国公民,车船使用税(适用于内资企事业单位和中国公民)和车船使用牌照税(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人员)实行内外有别的税制模式。从税收社会公平看,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税制调节体系存在很多违背社会公平原则的因素:一是在调节高消费的消费税制中,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实施新的消费税政策后,现行消费税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原税制中的征税范围“缺位”与“越位”的弊端,但目前仍存在征税范围小等缺陷,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消费税在调节高消费、缓解社会分配不公方面的作用;二是在调节高收入的个人所得税制中,由于实行分类所得税制模式、费用扣除制度欠科学、税率结构设计不合理及税收征管不力等因素,导致个人所得税难以承担起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重任,甚至还可能起到一定的逆向调节作用;三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社会保障税制中,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征社会保障税,现行社会保障费征缴制度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承担起社会“安全网”或“减震器”功能。(3)从税收代际公平来看,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已经在一些税种中实行了有差别的税收政策,如对“三废”综合利用项目减征、免征增值税,对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等。但是,这与发达国家将绿色税收引入到国家的税收体系中以实现税收的代际公平分配目标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绿色税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税收绿色化水平不高;涉及环保的税收也存在诸多不足;相关制度尚不完善;税收优惠措施还需改进等。以上不足严重影响了我国税收代际公平目标的实现。另外,随着近年来我国亿万富翁“成批”出现及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调节财富贫富差距的遗产税等财产税却尚未建立。重塑我国的税收公平机制,是研究税收公平问题的最终目的。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税收公平制度和政策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目标,本文从税收公平的三个基本层次出发,探讨了实现我国税收公平的有效途径。(1)我国税收本质公平的实现途径。第一,需要优化政府。为实现这一目标,应努力达到:以公民参与为核心,重构民主政府;以依法行政为核心,构建法制政府;以降低行政成本为核心,构建廉价政府;加快“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从经济基础上促进政府行为的优化。第二,在我国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若要实现税收的本质公平,重视与完善纳税人权利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应完善我国立法体系,保护纳税人权利;完善我国税收征管体系,体现纳税人权利保护思想;同时还应完善纳税人权利司法保护与纳税人权利的自我保护。(2)我国税收代内公平的实现途径。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首先应按照税收经济公平原则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有关税制。一是完善增值税制;二是完善房产税等其他税种。从实现税收社会公平的途径看,根据十七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的精神,按照税收社会公平原则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有关税制。一是完善消费税制;二是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三是开征社会保障税;四是防止偷逃税。(3)我国税收代际公平的实现途径。为实现税收代际公平,绿色税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必不可少。构建绿色税收体系是一个大的工程,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内容:改革现行资源税制,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尽快开征环境税,加大环保力度。除绿色税收体系外,遗产税的开征对于税收代际公平的实现亦具有重大意义。因为,遗产税有平抑与熨平代际间不平等问题的作用,可以适度平衡血缘继承制度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起点不公平现象,从而适度缓解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我国应当借鉴美国,实行遗产税与赠与税合二为一的总遗产税制,并慎重选择遗产税的课税要素。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第一,在综述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税收公平涵义作了扩张性解释,建立了“三层次”(即税收本质公平、税收代内公平和税收代际公平)的税收公平观。并以此为标准对我国现行税制的公平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第二,在探讨税收公平问题时候,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的整体分析入手,抓住多学科知识在公平领域的交织点来透视其内在实质。对当前有关公平、税收公平问题的一些争论,如公平的三分法——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税收公平与税收中性辨析等,作出了较为独到的阐释。第三,在探讨税收社会公平时,将偷逃税纳入分析框架;在确定社会保障税的税率时,运用了生命周期理论进行模型推导。本文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一,税收公平问题涉及学科领域广泛,除了经济学外,还与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密切相关。虽然本人尽量在能力范围内对税收公平的基础——公平的价值判断进行深入研究,但是,由目前情况看,对公平问题论述笼统,流于空泛仍然是本文的一个缺陷。第二,本文对税收公平涵义作了扩张性解释,建立了“三层次”(即税收本质公平、税收代内公平和税收代际公平)的税收公平观。但由于公平很难用计量经济语言加以准确量化,本文未能将“三层次”的税收公平观用系统的数学模型表述,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分析的效果。本文因此尽量在社会公平中可以运用模型的地方,如确定社会保障税税率时采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吴国平[10](2007)在《税收赦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悠久的中国赦免历史入手,阐述了税收赦免的内涵、特征及效应。然后集中介绍了西方国家或地区施行现代税收赦免的种种举措,并进行经验总结。我国04年对外籍个人率先启动个人所得税赦免,结果令人失望,其中不足值得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及实施层面已经积压了许多问题,既影响了税收收入分配,也无法解决累积的偷逃税问题,笔者建议在完善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同时,可以考虑采取税收赦免作为配套措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外,目前在我国推行全面的税收赦免的条件尚不具备,也无必要。

二、刘晓庆案引出的税法话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刘晓庆案引出的税法话题(论文提纲范文)

(2)明星涉税问题应该如何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场照片引出的大众税收讨论, 让许多人始料未及
明星大腕也是商人, 阴阳合同只是“冰山一角”
法律之下无“大腕”, 明星纳税应透明
高收入人群税收征管, 关系到收入分配是否公平
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监管, 盯住大腕应该成常态化

(3)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与心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理论成果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未来研究方向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和篇章逻辑
        1.3.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3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税收遵从行为界定与传统经济学分析
    2.1 税收遵从行为的性质与类型
        2.1.1 遵从的概念
        2.1.2 税收遵从概念与分类
        2.1.3 税收遵从行为辨析
    2.2 关于A-S模型的数理验证和经验检验
        2.2.1 传统经济学模型与期望效用理论
        2.2.2 A-S模型主要内容
        2.2.3 谨慎的结论与实证经验
        2.2.4 关于A-S模型数理验证和经验检验
    2.3 基本评价、数据检验和政策建议
        2.3.1 简单评价和异象总结
        2.3.2 现实验证:数据选择
        2.3.3 现实验证:验证结果
        2.3.4 传统经济学视角的遵从政策建议
第3章 税收遵从行为社会调查研究
    3.1 税收社会表征理论简述
        3.1.1 社会表征理论与税收社会表征
        3.1.2 税收的主观知识和心理概念
        3.1.3 税收态度与税收道德
        3.1.4 税收遵从的行为控制:感知和决策
    3.2 税收遵从行为社会调查与分析
        3.2.1 问卷设计与和数据来源
        3.2.2 受访者的属性分析
        3.2.3 问题设计主要考虑
        3.2.4 分析方法原理
        3.2.5 模型实证分析
    3.3 问卷评价和主要结论
        3.3.1 对问卷调查及分析的评价
        3.3.2 问卷调查结论小结与研究需要扩展
第4章 税收遵从决策的行为经济学研究
    4.1 行为经济学研究综述
        4.1.1 标准经济学模型的研究异象
        4.1.2 行为经济学模型的解释
        4.1.3 行为财政学研究范围与税收领域考察
    4.2 税收遵从传统异象的验证与扩展
        4.2.1 税收有限理性的有效依据
        4.2.2 传统税收遵从异象分析
        4.2.3 税收遵从异象的延伸考察与解释
    4.3 前景理论与税收遵从决策
        4.3.1 前景理论框架简述
        4.3.2 税收遵从前景的编辑
        4.3.3 税收遵从决策前景的评估和异象解释
    4.4 税收预缴制度基于前景理论的实证研究
        4.4.1 参考点的选取
        4.4.2 模型框架
        4.4.3 模型假设前提及参数设定
        4.4.4 模型分析
    4.5 纳税人的心理核算
        4.5.1 心理核算理论的形成
        4.5.2 心理账户的运算规则
        4.5.3 纳税人的心理核算
第5章 税收遵从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5.1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5.1.1 传统理论中的异象与非传统理论的欠缺
        5.1.2 税收遵从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框架
        5.1.3 税收遵从行为的研究角度与应对策略
    5.2 直觉判断在税收遵从行为中的应用及检验
        5.2.1 社会心理学中的直觉判断理论
        5.2.2 影响税收遵从直觉判断生成的因素
        5.2.3 影响纳税人税收直觉判断因素的实验检验
        5.2.4 直觉实验的不同维度启示
    5.3 纳税人群体意识与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
        5.3.1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与从众理论
        5.3.2 纳税人适用群体与从众理论的合理性分析
        5.3.3 纳税人群体从众行为的现实表现——基于实验的检验与结论
    5.4 税收情绪
        5.4.1 情绪与判断
        5.4.2 税收情绪的类型
        5.4.3 税收情绪对税收遵从的影响
        5.4.4 最优税收界限:情绪理论与道德层面的解决方案
        5.4.5 税收情绪专门化管理
第6章 互惠理论视角的税收遵从治理策略
    6.1 互惠偏好与税收遵从
        6.1.1 互惠偏好对税收遵从问题的回应
        6.1.2 社会偏好
        6.1.3 公平互惠理论
        6.1.4 税收关系互惠假设理论与现实基础
    6.2 征纳互惠关系构建:税收战略视角
        6.2.1 互惠理论对税企关系的审视与改进
        6.2.2 构建可信赖的税收制度
        6.2.3 新型税企关系的建立
        6.2.4 健全征纳双方信息批露机制
        6.2.5 打造透明中立税收执法程序
    6.3 税收立法互惠考量与公平需求
        6.3.1 税法及税法的复杂性
        6.3.2 复杂税法对纳税人心理的影响
        6.3.3 公平原则在税收立法中的意义与具体化
        6.3.4 税收法律关系的私法化和协调性
    6.4 优化税收管理的实践与微观视角
        6.4.1 纳税服务在税企关系构建中的应用
        6.4.2 优化和透明公共产品供给
        6.4.3 税收文化和共同价值培育
参考文献
税收社会表征调查问卷
税收社会表征调查问卷情况统计表
后记: 岁月不待人

(4)以家庭为征收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2.3 目的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内文献综述
        1.3.2 国外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
        1.6.1 可能的创新之处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实证研究
    2.1 我国个人所得税发展进程
    2.2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现状
        2.2.1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单位
        2.2.2 我国以个人为核算单位的原因分析
    2.3 个人课税制的不足
        2.3.1 调节收入分配功能减弱
        2.3.2 费用扣除不合理
        2.3.3 个税征管体系不完善
        2.3.4 个人纳税意识淡薄
第3章 家庭课税制的利弊分析
    3.1 家庭课税制的内涵
    3.2 家庭课税制的优势
        3.2.1 家庭课税制更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
        3.2.2 家庭课税制更符合实质课税原则
        3.2.3 家庭课税制更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3.3 家庭课税制在我国面临的难题
        3.3.1 界定家庭和家庭收支范围的困难性
        3.3.2 家庭课税制下费用扣除标准的复杂性
        3.3.3 确定合适的税率体系的困难性
        3.3.4 完善征管监控体系的困难性
        3.3.5 家庭课税制改革带来的社会问题
    3.4 小结
第4章 国外经验借鉴
    4.1 美国个人所得税家庭申报制的经验
        4.1.1 美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概述
        4.1.2 美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4.2 法国个人所得税家庭申报制的经验
        4.2.1 法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概述
        4.2.2 法国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4.3 韩国个人所得税家庭申报制的经验
        4.3.1 个税制度方面
        4.3.2 个税税率方面
        4.3.3 个税费用扣除方面
        4.3.4 个税申报方面
        4.3.5 个税征管方面
    4.4 美法韩三国改革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的启示
        4.4.1 宽税基
        4.4.2 完善的扣除制度
        4.4.3 完善的征管体系
        4.4.4 先进的申报制度
第5章 我国建立个人所得税家庭申报制的政策建议
    5.1 家庭课税制下个税税制要素的确定
        5.1.1 确定合理的纳税申报主体
        5.1.2 细化费用扣除
        5.1.3 调整适应税率
    5.2 完善个税家庭申报制的制度环境
        5.2.1 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收制度
        5.2.2 完善财产申报制度
        5.2.3 完善申报制度
    5.3 完善征管监控体系
        5.3.1 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5.3.2 编制统一的个人所得税纳税识别号
        5.3.3 加大处罚力度
        5.3.4 完善纳税服务
        5.3.5 提高全民的个税纳税意识
    5.4 保持税收婚姻中性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5)我国影视公众人物的责任伦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难点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 影视公众人物及其责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 影视公众人物
        2. 责任及责任伦理
    二、影视公众人物的应担责任
        1. 影视公众人物的个人责任
        2. 影视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
第二章 我国影视公众人物的责任伦理缺失的现状及其后果
    一、我国影视公众人物责任伦理缺失的表现
        1. 家庭责任伦理的不足
        2. 法律责任伦理的淡薄
        3. 政治责任伦理的匮乏
        4. 文化责任伦理的弱化
        5. 个人责任素养的缺失
    二、影视公众人物责任伦理缺失造成的后果
        1. 影响社会风气的纯正
        2. 误导青少年的价值观
        3. 冲击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 我国影视公众人物责任伦理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责任制度的不健全
        1. 法律规定的不完善
        2. 问责制度的缺乏
    二、伦理责任教育的缺失
        1. 家庭教育的轻视
        2. 学校教育的疏忽
    三、个人责任的匮乏
        1. 责任意识的淡漠
        2. 角色定位的模糊
第四章 我国影视公众人物责任伦理的落实路径
    一、建设影视公众人物的伦理他律
        1. 强化舆论监督系统
        2. 健全社会责任制度
        3. 深化影视公众人物的责任教育
    二、加强影视公众人物的伦理自律
        1. 提高影视公众人物的道德责任感
        2. 明确影视公众人物的角色规范
结语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 1:关于影视公众人物责任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 2:关于影视公众人物责任现状的访谈提纲

(6)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湖北纪录片研究现状分析
    三、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四、“纪录片”及“湖北纪录片”的界定
上篇:湖北纪录片发展史研究
    第一章 晚清民国时期湖北影视纪录(1895—1949)
        第一节 纪录片的传入与萌发
        一、影像生意:纪录片的诞生
        二、西风东渐:纪录片传入中国
        第二节 纪录片在湖北的早期传播
        一、登陆汉口:湖北人初会纪录片
        二、立足武汉:纪录片带来的“欧风美雨”
        第三节 辛亥战火催生的纪录片
        一、巧遇辛亥:武昌首义遭逢“纪录”
        二、辐射各地:纪录片在湖北境内传播
        第四节 抗日烽火中的湖北影视纪录
        一、风云际会:艰苦卓绝的抗战纪录
        二、热血奔涌:基于影像的抗战宣传
        三、管中窥豹:魂牵中国的大师纪录
        第五节 解放战争中的湖北影视纪录
        一、战火洗礼:如影随形的战争纪录
        二、迎接胜利:大军南下的湖北纪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十七年”的湖北纪录片创作(1949—1966)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湖北纪录片(1949—1953)
        一、机构整合:创作机构重新洗牌
        二、欢庆建国: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湖北影像
        三、关注发展:解放初期的湖北影像纪录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纪录片(1956—1966)
        一、发展电影:湖北纪录片创作有了自己的阵地
        二、建立电视:湖北纪录片有了电视舞台
        三、史海拾珠:省外电影厂镜头下的湖北纪录片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革”时期湖北纪录片创作(1966-1976)
        第一节 “文革”初期的湖北纪录片(1966-1969)
        一、山雨欲来:创作机构遭遇“夺权”风暴
        二、乱中蓄势:纪录片创作蹒跚起步
        第二节 “文革”中期的湖北纪录片(1969—1973)
        一、风雨飘摇:创作机构乱中求生
        二、艰难跋涉:湖北电影纪录片登上舞台
        第三节 “文革”末期的湖北纪录片(1973—1976)
        一、风潇雨晦:创作机构渐成规模
        二、逆境成长:纪录片创作初显成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时期湖北纪录片创作(1976—1992)
        第一节 徘徊期与拨乱反正期湖北纪录片(1977—1982)
        一、调整巩固:地市开始建立电视台
        二、蓄势待发:纪录片创作影、视并进
        第二节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期湖北纪录片(1983—1992)
        一、发展壮大:地市电视台纷纷成立
        二、扬帆起航:纪录片创作影、视双丰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跨世纪发展期湖北纪录片(1993—今)
        第一节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期湖北纪录片(1993—2002)
        一、合流发展:创作机构初步整合
        二、阔步向前:纪录片创作“影退视进”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期的湖北纪录片(2003—)
        一、整合发展:创作机构多次重组
        二、开放多元:纪录片创作接轨市场
        本章小结
下篇:湖北纪录片创作研究
    第六章 现实的写作: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新闻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新闻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新闻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深入纪录重大历史事件,及时向外传播
        二、围绕社会热点,注重思想性表达
        三、立足现实问题,挖掘新闻背后的真相
        第三节 个案分析《三峡移民备忘录》:工程移民的当代画卷
        一、纪实视野下的人文关怀
        二、宏大叙事中面与点的平衡
        三、生存视野下的纵横对比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文化的坐标: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历史文化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凸显宏大的历史文化观
        二、聚焦荆楚文化的特色
        三、渗透文化担当的思考
        第三节 个案分析《楚国八百年》:荡气回肠的楚国史诗
        一、历史与文化:抽丝剥茧的追问
        二、写实与写意:多维叙事的表达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共时与历时的交响: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文献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文献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文献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小投入,大视野
        二、小题材,大文章
        三、小细节,大格局
        第三节 个案分析《情系长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武汉》:用文献还原历史
        一、文献:有温度的历史
        二、遗址:有见证的历史
        三、声音:有回想的历史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生命的平等: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自然科学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自然科学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用平等的视角关注自然界的生命
        二、从关注单个科学现象发展到关注生态环境
        三、将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第三节 个案分析《麇鹿家园》:人与动物的命运共同体
        一、灭绝与再生:环境变迁中的高歌
        二、觅食与繁殖:四季更替中的轮回
        三、竞争与合作:人与动物的相处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生存的范本: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
        第一节 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概貌
        一、人文社会纪录片的概念
        二、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发展概述
        第二节 湖北人文社会纪录片创作特点
        一、保持平等视角
        二、凸显人文关怀
        三、贯穿理性思考
        第三节 个案分析《舟舟的世界》:生命的尊严
        一、镜子:反观自我
        二、故事:人文关照
        第四节 个案分析《请为我投票》:人性的折光
        一、标本:班级的透视
        二、视角:社会的映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湖北纪录片发展大事记
附录2:湖北纪录片获奖作品名录(部分)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7)纳税人基本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及本文存在的不足
        一、宪法解释学方法
        二、部门宪法学方法
        三、本文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纳税人基本权
    第一节 税
        一、社会契约——税的发生学基础
        二、税的事物本质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性质
        四、税的逻辑——从公共物品到公共财政
    第二节 纳税人权利与义务
        一、纳税人
        二、纳税人权利与义务
        三、纳税人权利的分类
        四、本文研究对象范围的界定
    第三节 纳税人基本权
第二章 作为自由权的纳税人基本权
    第一节 法治国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则运用于税法——依法纳税权
        一、税收法定原则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
        二、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
        三、税法的形式正当性与实质正当性
        四、非税公课的征收
    第三节 比例原则运用于税法——不受过分征收权、不受过度执行权
        一、不受过分征收权
        二、不受过度执行权
    第四节 平等原则运用于税法——公平纳税权
        一、公平纳税是一项宪法性原则
        二、公平纳税权的核心——税法中的量能课税原则
        三、税收立法中公平纳税的具体化
        四、税收公平原则在税法适用过程中的适用
第三章 作为社会权的纳税人基本权
    第一节 社会国
        一、人性尊严
        二、宪法上人的图像
    第二节 纳税人税法上生存权保障
        一、人性尊严与最低生活不课税
        二、所得税的课征
        三、生存权保障与其他税的课征
        四、生存权保障与税收债务的免除、停止执行
    第三节 纳税人社会保障权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二、对社会保障发展历史的简单考察
        三、社会保障为纳税人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四、社会保障的美国经验
        五、政府的社会保障义务
第四章 纳税人基本权的内在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 主义之争——两种对立的模式
        一、私有财产权优先模式及其修正
        二、社会保障权优先模式及其改革
    第二节 “租税国”——两种权利冲突的协调
        一、租税国的概念与逻辑
        二、租税国的意义
        三、租税国保障纳税人基本权的途径
第五章 纳税人基本权的保障
    第一节 国家财政权的民主控制
        一、无代表无税
        二、预算的议会控制
        三、独立的国家审计监督
        四、保障纳税人财政知情权
        五、当代西方纳税人基本权保护的新课题
    第二节 制定纳税人权利保护法
        一、原则指导性的立法例
        二、修正既有税法的立法例
        三、国际组织的立法建议
        四、我国台湾地区《纳税者权利保护法》(草案)
        五、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法立法建议
    第三节 纳税人基本权的司法救济
        一、对纳税人自由权的司法救济
        二、对纳税人社会保障权的司法救济
        三、纳税人诉讼
第六章 完善中国纳税人基本权保护体系
    第一节 中国纳税人基本权保护的问题意识
        一、中国纳税人基本权保护的症结所在:控权危机
        二、中国纳税人基本权保护的目标: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第二节 完善中国纳税人基本权保护的途径
        一、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参考并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租税国的逻辑
        三、完善公共财政法律体系
        四、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 现实背景
        1、基于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地位
        2、基于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临的问题
        3、基于贯彻和落实思想政治课程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4、基于高中生已具有的丰富生活经验
        (二) 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理论
        (二) 国内相关研究的文献理论
    三、研究方法
        (一) 理论分析和实证性研究相结合
        (二)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研究
        (三) 侧重于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操作程序的研究
第二章 生活化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一) 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含义
        (二) 生活化教学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原则
        (三) 思想政治课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二、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观点和要求
        (一) 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观点
        (二) 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问题
        (一) 生活化蜕变为庸俗化和无序化
        (二) 片面追求活动形式而忽略教学实效
        (三) 无法正确处理接受教学与探究教学的关系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有的放矢,使教学目标“生活化”
    二、精心整理,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三、再现生活,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四、灵活运用,使教学方法“生活化”
    五、锦上添花,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应用的实例
    一、《经济生活》依法纳税的教学设计
    二、《经济生活》第十课《市场配置资源》教学设计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和谐社会下税收公平制度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论文研究的出发点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方法及结构
        1.2.1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2 研究方法和篇章结构
2. 公平观的辨析
    2.1 公平观的辨析
        2.1.1 公平观的历史发展
        2.1.2 公平与效率关系辨析
        2.1.3 公平的三分法——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辨析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和谐社会公平的含义、内涵
        2.2.1 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和谐社会公平的内涵和特征
3. 税收公平观的思考
    3.1 税收公平观的历史发展
        3.1.1 国外税收公平观的历史发展
        3.1.2 我国税收公平观的历史发展
    3.2 税收公平与税收效率的内涵
        3.2.1 税收公平与税收效率内涵
        3.2.2 税收公平与税收效率的关系
    3.3 税收中性与税收公平
        3.3.1 税收中性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3.2 纯粹的理想的税收中性是不存在的
    3.4 对我国税收公平目标的再思考
        3.4.1 税收公平内涵的重构
        3.4.2 税收本质公平
        3.4.3 税收代内公平
        3.4.4 税收代际公平
4. 实现税收公平的制度分析
    4.1 税收制度的内涵
        4.1.1 关于制度内涵的界定
        4.1.2 税收制度内涵的界定
        4.1.3 税收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
    4.2 三大理想税制理论
        4.2.1 公平课税论
        4.2.2 最适课税论
        4.2.3 财政交换论
        4.2.4 三种理论对现实税制的影响
    4.3 实现税收公平的制度分析
        4.3.1 实现税收本质公平的制度选择
        4.3.2 实现税收代内公平的制度选择
        4.3.3 实现税收代际公平的制度选择
5. 西方发达国家税收公平的实证分析
    5.1 西方发达国家80 年代以来税收公平的变化趋势
        5.1.1 20 世纪80 年代税收公平的变化
        5.1.2 20 世纪90 年代税收公平的变化
        5.1.3 21 世纪以来税收公平的变化
    5.2 西方发达国家税收本质公平实现的制度选择
        5.2.1 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发展轨迹简介
        5.2.2 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权利立法保护的借鉴
        5.2.3 西方发达国家行政机关纳税人服务的借鉴
        5.2.4 西方发达国家纳税人权利司法保护的借鉴
    5.3 西方发达国家税收代内公平实现的制度选择
        5.3.1 西方发达国家消费税的比较
        5.3.2 西方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的比较
        5.3.3 社会保障税的国际比较
        5.3.4 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的相关评价
    5.4 西方发达国家税收代际公平实现的制度选择
        5.4.1 西方发达国家绿色税收的比较
        5.4.2 西方发达国家遗产税的比较
6. 新中国税收公平的实证分析
    6.1 1994 年以前中国税制公平性回顾
    6.2 中国现行税制公平性的实证分析
        6.2.1 税收本质公平的实证分析
        6.2.2 税收代内公平的实证分析
        6.2.3 税收代际公平的实证分析
7. 和谐社会下税收公平的制度选择与构建
    7.1 我国税收本质公平的实现途径
        7.1.1 优化政府——税收本质公平实现的基础
        7.1.2 重视纳税人权利——税收本质公平实现的路径选择
    7.2 我国税收代内公平的实现途径
        7.2.1 我国税收经济公平的实现途径
        7.2.2 我国税收社会公平的实现途径
    7.3 我国税收代际公平的实现途径
        7.3.1 构建绿色税收体系,实现代际资源转移公平
        7.3.2 开征遗产税,实现代际财产转移公平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10)税收赦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税收赦免理论
    一、我国的赦免
        (一) 赦免的历史及特点
        (二) 赦免的概念及评价
    二、税收赦免的理论
        (一) 税收赦免的内涵及分类
        (二) 实行税收赦免的原因分析
        (三) 税收赦免的效应分析
第二章 外国税收赦免的实践经验
    一、外国税收赦免的实践与成效
        (一) 美国州级税收赦免
        (二) 德国的税收赦免
        (三) 俄罗斯的税收赦免
        (四) 印度的税收赦免
    二、外国税收赦免的经验与启示
        (一) 设计优良的税收赦免方案制度
        (二) 配套的制度改进
        (三) 严密的电子税源监控体系
        (四) 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
第三章 我国的税收赦免的讨论及尝试
    一、关于税收赦免的大讨论
        (一) “原罪”及税收特赦问题的提出
        (二) 赞成方及其观点
        (三) 反对方及其观点
    二、我国外籍个人所得税税收赦免措施及分析
        (一) 外籍个人所得税税收赦免措施
        (二) 外籍个人所得税税收赦免效应及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章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赦免的分析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总体评价
        (一)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制度问题
        (二)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实施情况
        (三) 个人所得税的偷逃税现象和原因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赦免的建议
        (一) 个人所得税改革概述
        (二) 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
        (三) 个人所得税赦免的制度设计
        (四) 税收赦免方案的效应分析
第五章 全面推行税收赦免可行性分析
    一、全面推行税收赦免制度的条件尚不具备
        (一) 目前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和能力不足
        (二) 当前我国的从社会法治水平不够
        (三) 当前推行全面税收赦免的必要性也不强
    二、全面推行税收赦免的程序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详细摘要

四、刘晓庆案引出的税法话题(论文参考文献)

  • [1]约束性放权:地方政府剩余权激励与问责调适[D]. 刘滨. 吉林大学, 2021
  • [2]明星涉税问题应该如何治理?[J]. 钟继成. 吉林人大, 2018(07)
  • [3]税收遵从行为的经济与心理研究[D]. 赵磊. 天津财经大学, 2018(07)
  • [4]以家庭为征收单位的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D]. 王潇. 天津财经大学, 2018(08)
  • [5]我国影视公众人物的责任伦理问题研究[D]. 孙佳. 南京林业大学, 2016(03)
  • [6]湖北当代纪录片研究[D]. 王光艳.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7]纳税人基本权研究[D]. 高军. 苏州大学, 2010(10)
  • [8]试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活化教学[D]. 高飞. 辽宁师范大学, 2010(06)
  • [9]和谐社会下税收公平制度选择[D]. 杨杨. 西南财经大学, 2008(11)
  • [10]税收赦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吴国平. 苏州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刘晓庆案引发的税法话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