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化大厦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余田[1](2021)在《H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工程系统已经是办公大楼的基本配置。该文在分析H大厦智能化系统建设目标、设计原则基础上,介绍了系统组成要素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一卡通系统,给出了系统网络安全的保护措施,旨在搭建一个高效率数字化的办公大楼,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办公体验。
蒋针[2](2020)在《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基于以商业写字楼为主的城市综合体物业服务急需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的“互联网+”的时代背景,这篇论文开始时利用文献探究法,利用对国内与国外文献的阅读和相关理论的总结,掌握国内国外专家针对商业写字楼物业管制平台研究进展和实际使用情况,整理不相同性能的物业管制平台有关探究成果实行的比较剖析,了解写字楼物业服务管制状况:其次,采用实地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商业写字楼用户对写字楼总体状况的满意程度、大厦智能化设备设施,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以及物业服务满意度的现状,进一步完善商业写字楼物业服务需求数据库;进而,采用定性分析法,在国内八大城市国外五大行写字楼业主服务需求调查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某m国际金融大厦针对商业物业管制平台的性能要求,针对商业写字楼客户关于物业管制性能的要求与物业管制体系要求,实行体系化的整理与剖析:最后在云端服务器、B/S框架的基础上实现物业工作管制:针对体系完善信息库的设计:对物业管制平台进行规划,划分4个板块包括物业端,户主端,管制端,作业端,针对4个板块分别实行详细的策划。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完成了缴费管理功能,派单管理系统,工单管理系统,门禁管理功能,综合报表管理的核心功能;以及报事创建,报事工单,离线数据,基础数据,设备管理等基础功能。在此基础上,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基于不同的面对对象,汇集了管理端,物业端,业主端,操作端四个模块的系统详细设计。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工作,与北京金融街某商业物业管理公司业务处理模式进行充分的结合,并对商业写字楼内用户的物业需求痛点进行分析,并将其转化为系统需求,尽可能的解决用户的痛点。该平台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对其功能,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服务质量等都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对其中的各个环节点都需要做到权责明确,为相关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陈梓威[3](2020)在《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超高层建筑近年来在我国各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又以超高层办公建筑居多。超高层办公建筑,包括超高层办公综合体,在扩大城市容量和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建筑高度的不断攀升对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超高层建筑的“心脏”,核心筒的设计最为复杂,而电梯系统既是核心筒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又是客流、货流组织的交通核心。电梯系统设计是否合理不仅影响建筑本身的品质同时也是建筑投资商和使用者密切关注的点。一方面,电梯系统斥资巨大且建成后难以更改;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诸如候梯拥堵等电梯使用问题被暴露出来。本文基于建筑学的角度,以理论结合实例的方法,研究和总结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的设计要点。首先,文章框架以研究核心筒客梯系统为主,其他用途电梯为辅,并将客梯系统又细分为技术配置和空间组织两部分。其次,文章基于定量分析探讨了客梯分区模式、参数选择及数量配置等技术配置要点,基于定性分析探讨了客梯平面布置、转换设计、分流组织等空间组织要点。最后,文章的结尾总结了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的设计策略,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既是对以往相关研究的充实,同时也希望能为今后的设计工作埋下铺垫,为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陈凯[4](2020)在《基于以太网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展,土地用地面积愈发紧张,作为集住宅、酒店、商场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项目不断落地。为了保障综合体更好的运营以及安全性,信息化技术在建筑上的使用必不可少,因此,如何针对于不同的商业综合体进行更贴合的智能化设计,是作为智能化设计行业从业者所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设计不同于单个场景,由于不同场景的智能化需求不同,因此作为集多个场景于一体的综合体在智能化设计上遇到的问题较多,本课题首先对于该类问题首先阐述了国内外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研究现状,然后通过站在商业综合体用户的角度来对智能化子系统进行需求分析,接着通过智能化产品厂商和智能化集成商两个维度上给出常用子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及现在在智能化设计领域中的物联网技术,最后通过一个中型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设计实例将解决方案应用于实际项目中,使得最新方案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展现了不同场景下智能化系统的设计技巧。本课题着重从商业综合体的用户角度出发进行需求分析,结合现有的技术和设计方案,并以实际项目来对商业综合体各子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做说明,使得智能化设计技术更好的与智能建筑相结合。
闻皓扬[5](2020)在《基于智能化建筑理念下的办公建筑设计 ——以武汉武昌区新建XX办公楼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科技在飞速发展,建筑业也随着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的智能化设计是以建筑为平台,将通讯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融入到建筑之中,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概念。现代化的建筑物大量出现,像博物馆,办公大厦,住宅,大型商业体等。近年来的建筑并不是单纯的给人们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了,建筑环境的舒适性、智能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如今快速发展的智能化技术的条件下,传统、老旧的建筑应该是拆除重建还是利用智能化技术对其进行改造设计,是现如今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新建XX办公楼是为了突出21世纪新型智能化建筑的特性,目标是要建成一个能容纳200人同时进行工作的空间。其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工作人员的工作需求,其次是要通过智能化技术将其进行改造。整个新建XX办公楼要满足自动化开评标的要求,做到从投标人住宿、投标到工作人员开标、评标专家封闭评标的工作流程一体化,结合现在的智能化技术与设备,最终要营造出一个高效率、一体化、人性化的办公空间。本文系统的阐述了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XX办公大楼,从传统、老旧的空间转变成一个全新的、智能化的办公空间的过程。它是一栋将近10年的传统建筑,在为了满足现在的高效率的工作需求下,用智能化理念对其进行改造设计。通过国内外的建筑案例研究,结合市武昌区XX办公大楼的改造工作,总结和归纳出传统建筑向智能化建筑转变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所在。本文通过研究传统建筑向智能化建筑转变的过程,以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XX办公大楼为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当今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传统建筑应该利用现如今的智能化技术来进行设计,在不改变其结构的同时对其原有空间来进行深化改造,达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工作需求的目的,也能对原有经济体系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更何况在现在的疫情模式下,传统的建筑向智能化建筑转变是大势所趋,也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传统建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李海峰[6](2019)在《基于FPGA的混合服务策略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建筑自动化的不断革新与成熟,使得建筑智能化成为发展热潮,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为设备的智能控制提供条件,因此采用合适的控制策略对智能建筑或智能家居设备进行稳定可靠的控制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对设备控制的策略研究较少,且存在控制模式缺乏灵活化、控制对象往往单一化、接入的方式不够多元化等现状,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1)系统有多个接入用户,包括RFID门禁卡、车牌识别、指纹识别、安全设备、防盗设备、手机、电脑等,并且RFID门禁卡、车牌识别、指纹识别、安全设备、防盗设备等本地接入用户对服务延迟时间的容忍度要比手机、电脑等远程接入用户低。为了稳定可靠地对各个用户的信息分组进行服务,并且使本地接入用户服务的延迟时间越短越好,本文提出区分优先级的混合服务策略轮询模型。将本地接入用户的信息分组归为中心队列,将远程接入用户的信息分组归为普通队列。中心队列作为高优先级,普通队列作为低优先级,分别采用完全服务策略和限定k(k=1)服务策略以区分优先级服务。(2)应用嵌入式马尔可夫链(Markov)和概率母函数理论对提出的轮询模型进行数学理论推导,得出中心队列和普通队列信息分组平均排队队长和平均排队等待时间的数学公式。应用Matlab软件工具对推导得到的性能参数进行理论计算和仿真验证,并与不区分优先级的轮询模型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应用该轮询控制策略的有效性。(3)根据应用需求,在分析该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特点基础上,设计该控制系统方案,并通过对比分析,采用具有并行处理能力的FPGA作为核心控制处理器件来设计实现该控制系统。基于FPGA应用Verilog HDL进行电路设计,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开发平台进行仿真验证;在Altera公司DE2开发板上进行硬件搭建与系统调试。仿真实验及硬件调试结果说明能够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系统不仅可以对多个接入用户进行有序服务,而且可以区分对中心队列和普通队列的不同服务,使得中心队列的排队等待服务时间远远短于普通队列的排队等待服务时间。另外,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思想,方便扩展,能够实现智能建筑或智能家居中更多个电子、电器设备的智能控制。
彭钰莹,李力[7](2019)在《浅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大厦弱电智能化建设》文中指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即将信息化、自动化以及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与传统的建筑、设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促使建筑向着更加安全、节能环保、高效、自动化等智能方向发展。总的来说,建筑向着智能化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市场需求的推动。本文通过阐述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大厦弱电智能化建设的系统特点,来归纳建筑智能化的优势、发展及其必要性。
黄宝生[8](2019)在《住宅小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随着近年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系统从特别行业、应用逐渐向各行各业传播;智能技术已经从建筑物转移到小区,并己进入数以千计的家庭,小区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达。在智能建筑技术的新发展之后,人们将智能建筑技术扩展到住宅小区进行综合管理,这样的小区被称为智能住宅小区。智能住宅小区己经成为智能楼宇之后建筑业的新热点。所谓的智能住宅小区,提供的功能服务可以是三重的:安全的生活环境,便利的管理服务,以及稳定的居住保障。协调这些房屋设施和小区环境之间的管理和维护、建设智能社区和智能住宅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人们供应多样化的信息和安全的生活环境。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的前提下,易于管理和联合控制。本文通过对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理念、系统组成、使用功能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衡阳东路51号小区为背景,根据项目设计需求,从住宅小区的设备自控、智能安防、小区管理三个方面设计了住宅小区自控系统、闭路电视与监控系统、消防报警系统、电子门禁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巡更管理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等,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迅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实现系统功能,给居住者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系统服务。
张冠男[9](2019)在《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智能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思路是,基于国内外楼宇经济、智慧城市及智能楼宇相关的理论与经验,结合我国楼宇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商务楼宇开发策略为目标出发,寻找质量、进度与费用的最优解决方案。面对天津市大意风区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首先,利用区位熵模型,对楼宇空间规划进行相应研究,确定适合楼宇所在空间商圈的业态选择;其次,基于扎根理论,建立起商务楼宇入驻企业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得出驱动力框架,实现基于用户角度的商务楼宇开发策略参考。最后,基于智慧城市理念下结合用户选择意愿及楼宇空间规划研究方法,提出商务楼宇的建设方案。首先,借助楼宇经济空间规划相关理论对大意风区商务楼宇的业态分布展开研究。面对大意风区各商务楼宇的空间聚集和业态聚集情况,根据圈层理论对大意风区的楼宇商圈空间聚集情况分析得出三大楼宇商圈群落:意式商务核心区、海河—新开河黄金带以及中山路沿线副中心;之后基于空间基尼系数计算得出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当前主要的11类业态;进而采用区位熵理论对三个楼宇商圈的业态聚集情况加以分析,得出相应的主要发展业态,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大意风区楼宇商圈规划基本思路。其次,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视角进行商务楼宇用户入驻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面对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采用扎根理论方法,选取40位访谈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经过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8进行初步整理抽取后,经过去重等筛选,开放式编码提炼得到54个初始概念和15个范畴;进一步完成主轴编码:通过分析15个概念范畴之间的联系整合后获取五个主范畴:楼宇商圈规划、智能楼宇建设、服务支持体系、政府支持体系和资源支持体系;最后经过选择性编码得出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最后,在前期楼宇经济空间规划研究的辅助下,基于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确定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策略。以内部驱动为核心,整合楼宇商圈规划、确定智能楼宇建设方案、提升服务支持体系;以外部驱动为保障,优化政府支持体系、强化资源支持体系,最终完成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建设平台的全面提升。
丘穗敏[10](2019)在《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适应产业置换的空间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12月中央经济会议多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创新驱动主导、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同年同月,《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正式发布,标志着广州城市发展从增量拓展转向存量更新,以落实中央供给侧改革战略为目标,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广州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经济、金融商务的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东风路—环市东路”商务区、天河商务区、珠江新城商务区等甲级商务商业楼宇集聚中心,逐渐成为承载广州市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具备发挥土地能效、优化空间环境、促进产业升级、集聚各类资源等多种用途。但是,这些商务区乃至中心城区内同样存在大量低效或闲置的老旧商务楼宇,面临着衰败甚至淘汰的风险。如何在城市土地高效利用及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盘活存量空间载体,促进老旧商务楼宇转型发展成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经济发达城市将老旧商务楼宇更新改造纳入工作计划中,并相应地出台了扶持政策,这预示着老旧商务楼宇亟需更新改造已成为共识。越秀区作为广州市老城区之一,商务楼宇存量较多,楼宇区位优势明显,经济价值高,文化价值丰富。越秀区内大部分老旧商务楼宇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标准较低,外加城市新区高端写字楼竞争等种种原因,面临着功能单一、设施落后、空间低效、环境质量较差及空置率高等问题。而随着创新创业时代浪潮的发展与后现代社会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开放共享、舒适便利的办公环境,贴心且个性化的配套服务成为标准配置。在这种情况下,老旧商务楼宇作为城市存量资源,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造势在必行。目前,越秀区已经推出相关政策文件扶持老旧商务楼宇转型升级,力图适应新的产业及企业与人员等活动主体的空间需求变化,进一步提升老旧商务楼宇的空间品质,成就新的价值和用途,拓展城市存量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城市经济增长点。本文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细致调研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适应产业置换的空间更新现状情况,深入探究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适应产业置换的空间更新在技术方法层面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结合国内外前沿理论与成功实践案例的经验启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适应产业置换的空间更新设计策略。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明确研究对象及范围,研究目的及意义,对我国相关法规政策及国内外文献进行深入学习,说明研究方法,构建技术框架。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解析与基础理论研究。界定了老旧商务楼宇、产业置换及空间策略三者的概念,重点分析了老旧商务楼宇的产业特征、空间特点以及新产业影响空间更新设计的主要因素,并对论文涉及的相关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是现状调研与分析总结。从促进老旧商务楼宇改造提升的背景及楼宇产业、空间环境发展导向的政策出发,分析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更新改造的现状总体情况,并选取羊城同创汇、289艺术park和国际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基地三个越秀区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总结老旧商务楼产业置换的趋势与特点、空间更新的技术手法,并通过访谈和问卷形式调研了解楼宇办公人员的空间需求。最后,梳理新产业特征、空间需求及空间更新技术手法三个方面的内容,弄清当前空间更新设计中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第四部分是实践案例分析。深入分析上海临潼188金融创业园区、天津泛华国际大厦、上海零号湾三个置换案例,针对第三章节中的问题,参考实践案例的空间策略,结合前文基础理论研究,提出产业发展趋势、功能空间组成与布局、空间环境更新技术三个方面的经验启示。第五部分是空间策略。在深入探究产业置换对老旧商务楼宇空间发展的影响和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现状空间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适应产业置换的空间更新整体化设计策略。首先明确产业置换的目的,其次论述空间适应性更新设计的原则,最后分别从前期评估、功能空间构成、空间布局重构、空间风格设计及空间设施配置五个方面探讨老旧商务楼宇技术层面空间更新设计方法和策略。第六部分是结语与展望。明确论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论文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智能化大厦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化大厦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H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智能化工程概述 |
2.1 建设目标 |
2.2 设计原则 |
2.3 设计内容 |
3 智能化工程主要子系统设计 |
3.1 综合布线系统 |
3.2 计算机网络系统 |
3.3 一卡通系统 |
4 系统网络安全 |
4.1 防火墙技术 |
4.2 数据加密技术 |
4.3 杀毒软件 |
5 结论 |
(2)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物业管理平台的背景 |
1.1.1 重要组成部分 |
1.1.2 “互联网+物业管理”模式是物业行业的发展方向 |
1.1.3 商业写字楼物业服务急需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1 有关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服务现状国内外研究 |
1.3.2 有关商业物业管理服务需求国内外研究 |
1.3.3 有关物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的国内外研究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2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
2.1 国内八大城市国外五大行综合体业主服务需求调查及分析 |
2.1.2 综合体发展现状 |
2.2 国内八大城市国外五大行综合体移动端调查及分析 |
2.2.1 国内八大城市综合体移动终端调查 |
2.2.2 世界五大行在管大型综合体管理与服务网络移动端现状 |
2.2.3 国内外综合体管理与服务网络移动端分析总结 |
2.3 分析概述和可行性分析 |
2.4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2.5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非功能需求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软件设计 |
3.1 六大物管公司管理平台开发使用现状分析 |
3.1.1 网站定位 |
3.1.2 盈利方式 |
3.1.3 业务功能 |
3.1.4 特色服务 |
3.1.5 服务对象 |
3.1.6 缺陷及弊端 |
3.1.7 总结 |
3.2 软件结构设计 |
3.2.1 软件的功能模块划分 |
3.2.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流程和说明 |
3.3 数据库分析 |
3.3.1 ER图 |
3.3.2 数据库表 |
3.4 本章小结 |
4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实现 |
4.1 系统功能模块及其实现 |
4.1.1 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
4.1.2 系统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
4.1.3 物业管理员模块的实现 |
4.1.4 操作员模块的实现 |
4.1.5 业主模块的实现 |
4.1.6 工单模块的实现 |
4.2 本章小结 |
5 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测试 |
5.1 软件测试的基础知识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登录界面代码 |
附录 B:系统管理员主界面代码 |
附录 C:物业管理员主界面代码 |
附录 D:操作员主界面代码 |
附录 E:业主端主界面代码 |
附录 F:工单模块实现代码 |
致谢 |
(3)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度界定 |
1.1.2 时代发展背景 |
1.2 相关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
1.2.1 超高层办公建筑及电梯发展历史综述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4.1 研究对象 |
1.4.2研究范围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的基本解析 |
2.1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的基本概述 |
2.1.1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概述 |
2.1.2 核心筒的概述 |
2.1.3 电梯轿厢形式的概述 |
2.1.4 电梯设备空间的概述 |
2.2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设计的影响因素 |
2.2.1 规范约定 |
2.2.2 高度制约 |
2.2.3 功能需求 |
2.2.4 档次定位 |
2.3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
2.3.1 经济性 |
2.3.2 高效性 |
2.3.3 通达性 |
2.3.4 人性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客梯系统的技术配置 |
3.1 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客流特点及服务总人数估算 |
3.1.1 客流特点 |
3.1.2 电梯服务人数估算 |
3.2 客梯系统的垂直分区模式 |
3.2.1 垂直分区模式的分类 |
3.2.2 垂直分区的一般规律 |
3.3 客梯的参数选择 |
3.3.1 客梯的载重量与速度 |
3.3.2 客梯的控制方式 |
3.4 客梯的性能评价指标及标准 |
3.4.1 电梯性能评价指标 |
3.4.2 电梯性能评价指标的标准 |
3.5 客梯数量的配置 |
3.5.1 面积估算法 |
3.5.2 公式计算法 |
3.5.3 实例参照法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客梯系统的空间组织 |
4.1 核心筒客梯系统的平面布置 |
4.1.1 电梯组平面基本单元研究 |
4.1.2 核心筒多组电梯的平面组合形式 |
4.1.3 电梯组平面组合形式的对比及优化 |
4.2 核心筒客梯系统的转换组织 |
4.2.1 转换层的垂直交通组织 |
4.2.2 转换层的水平交通组织 |
4.2.3 区间转换段电梯井道的叠加分析 |
4.3 核心筒客梯系统的分流组织 |
4.3.1 水平分流组织 |
4.3.2 垂直分流组织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其他用途电梯的设计要点 |
5.1 消防电梯 |
5.1.1 消防电梯的数量要求 |
5.1.2 消防电梯的参数选择 |
5.1.3 消防电梯的前室设置 |
5.2 货运电梯 |
5.3 车库转换电梯 |
5.4 VIP电梯 |
5.5 观光穿梭电梯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核心筒电梯系统的设计策略 |
6.1.1 建构垂直分区 |
6.1.2 选择电梯参数 |
6.1.3 估算电梯数量 |
6.1.4 布置电梯平面 |
6.1.5 细化局部交通 |
6.1.6 消解设备空间 |
6.2 核心筒电梯系统的发展趋势 |
6.2.1 超高速 |
6.2.2 大容量 |
6.2.3 智能化 |
6.2.4 多轿厢立体化 |
6.2.5 绿色节能 |
6.2.6 公共健康安全设计 |
6.3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图表索引 |
作者简历 |
(4)基于以太网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智能商业综合体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基于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 |
2.1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板块需求分析 |
2.1.1 商业功能区智能化需求分析 |
2.1.2 公寓居住区智能化需求分析 |
2.1.3 办公场所板块智能化需求分析 |
2.1.4 酒店服务板块智能化需求分析 |
2.2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板块子系统选择 |
2.2.1 建筑智能化设计中的子系统 |
2.2.2 商业功能区智能化子系统选择 |
2.2.3 公寓居住区智能化子系统选择 |
2.2.4 办公场所板块智能化子系统选择 |
2.2.5 酒店服务所板块智能化子系统选择 |
2.3 商业综合体的智能化设计的原则与标准 |
2.3.1 智能化设计原则 |
2.3.2 智能化设计的依据标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化商业综合体系统各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3.1 项目中智能化设计方案的分工 |
3.2 产品供应商的方案设计 |
3.2.1 视频监控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3.2.2 门禁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3.2.3 信息引导及发布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3.2.4 公共广播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3.2.5 楼宇自控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3.3 智能化集成商的方案设计 |
3.3.1 综合布线系统的方案设计 |
3.3.2 机房工程子系统的方案设计 |
3.3.3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
3.3.4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 |
4.1 项目概况 |
4.1.1 某商业综合体项目概述 |
4.1.2 某商业综合体项目功能区设计 |
4.1.3 某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范围 |
4.2 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 |
4.3 可视对讲系统的设计 |
4.4 信息发布系统的设计 |
4.5 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 |
4.6 机房系统的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1)发表的学术论文(含专利和软件着作权) |
(5)基于智能化建筑理念下的办公建筑设计 ——以武汉武昌区新建XX办公楼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研究探讨方法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构成 |
第2章 建筑智能化的含义及其发展状况 |
2.1 什么是智能化建筑 |
2.2 国内外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状况 |
2.3 我国智能化建筑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
2.4 传统建筑向智能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
第3章 传统办公空间与智能化办公空间的区别 |
3.1 传统办公空间 |
3.2 智能化的办公空间 |
3.3 智能化办公空间的特点 |
3.4 建筑的“生长” |
第4章 智能化办公建筑设计原则及方法 |
4.1 设计原则 |
4.2 智能化办公空间设计方法 |
4.3 智能化办公建筑的影响因素 |
4.4 智能化办公建筑案例 |
第5章 武汉市武昌区新建XX办公楼设计 |
5.1 工程概况 |
5.2 工程方案的设计要求 |
5.3 办公空间设计 |
5.4 期望达成的智能化办公室 |
5.5 合理的施工措施 |
5.6 工作区域各系统的设计 |
5.7 武汉市武昌区新建XX办公楼调查反馈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6)基于FPGA的混合服务策略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二章 系统方案 |
2.1 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
2.2 功能分析 |
2.3 系统架构与控制方案 |
2.3.1 系统架构 |
2.3.2 接入控制策略 |
2.3.3 门禁卡、车牌识别、指纹识别接入控制 |
2.3.4 手机、电脑终端接入控制 |
2.3.5 发送安全、防盗信息到手机、电脑端 |
2.3.6 电子电器设备开启控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区分优先级的混合服务轮询模型 |
3.1 轮询系统简介 |
3.2 混合服务策略轮询系统数学模型 |
3.2.1 模型定义 |
3.2.2 运行条件 |
3.2.3 概率母函数 |
3.3 混合服务策略轮询系统特性分析 |
3.3.1 平均排队队长 |
3.3.2 平均等待时间 |
3.3.3 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FPGA的混合服务策略控制系统设计 |
4.1 FPGA设计简介 |
4.2 基于FPGA的控制系统结构 |
4.3 功能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FPGA的电路设计与系统调试 |
5.1 基于FPGA的电路设计 |
5.1.1 信息分组输入及存储模块 |
5.1.2 混合服务策略轮询控制模块 |
5.1.3 混合服务策略轮询控制系统 |
5.2 基于FPGA的仿真验证 |
5.2.1 信息分组输入及存储模块 |
5.2.2 混合服务策略轮询控制模块 |
5.2.3 混合服务策略轮询控制系统 |
5.3 实物调试 |
5.3.1 DE2 平台简介 |
5.3.2 分配引脚及配置端口 |
5.3.3 调试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及取得成果 |
致谢 |
(8)住宅小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的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智能小区概述 |
2.1 概述 |
2.2 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总体结构 |
2.3 小区综合集成系统功能与特点 |
2.3.1 智能小区特点 |
2.3.2 系统功能与特点 |
第三章 住宅小区自控系统 |
3.1 概述 |
3.2 系统组成 |
第四章 消防报警系统 |
4.1 火灾探测 |
4.2 联动控制 |
4.3 集-散型智能火灾报警、联动设备 |
第五章 安防保卫系统 |
5.1 闭路电视与监控系统 |
5.2 电子门禁系统 |
5.3 楼宇对讲系统 |
第六章 物业管理系统 |
6.1 停车场管理系统 |
6.2 巡更管理系统 |
6.3 周界报警系统 |
第七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9)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智能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楼宇经济相关理论 |
2.1.1 楼宇经济的概念及特征 |
2.1.2 楼宇经济发展模式 |
2.2 智慧城市及智能楼宇相关理论 |
2.2.1 智慧城市的概念 |
2.2.2 智能楼宇的概念和特征 |
2.2.3 智能楼宇建设原则 |
2.3 商务楼宇空间规划相关理论 |
2.3.1 圈层理论 |
2.3.2 空间基尼系数理论 |
2.3.3 区位熵理论 |
第3章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现状分析 |
3.1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发展情况 |
3.1.1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空间分布现状 |
3.1.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产业分布现状 |
3.1.3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入驻企业现状 |
3.1.4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运营现状 |
3.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建设及运营中存在问题 |
3.2.1 产业聚集面临的问题 |
3.2.2 楼宇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业态规划 |
4.1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圈层分析 |
4.1.1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区域空间结构 |
4.1.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商圈分析 |
4.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业态聚集分析 |
4.2.1 空间基尼系数 |
4.2.2 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业态基尼系数 |
4.3 大意风区楼宇商圈业态空间分布研究 |
4.3.1 区位熵 |
4.3.2 区位熵模型构建 |
4.3.3 大意风区各楼宇商圈业态聚集竞态分析 |
第5章 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 |
5.1 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的确定 |
5.2 扎根理论结构模型介绍 |
5.2.1 扎根理论模型概念 |
5.2.2 扎根理论模型步骤 |
5.3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5.3.1 研究对象 |
5.3.2 访谈设计 |
5.4 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
5.4.1 开放式编码:初始概念和范畴化 |
5.4.2 主轴编码:概念范畴和主范畴 |
5.4.3 选择性编码:智能商务楼宇用户选择意愿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
5.4.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6章 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开发运营策略 |
6.1 基于内部动力提升的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开发运营策略 |
6.1.1 精细楼宇商圈规划 |
6.1.2 加强智能楼宇建设 |
6.1.3 完善服务支持体系建设 |
6.2 基于外部动力提升的大意风区智能商务楼宇开发运营策略 |
6.2.1 优化政府支持体系 |
6.2.2 强化资源支持体系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适应产业置换的空间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范围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5.1 我国相关法规政策综述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1.5.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相关概念解析及基础研究 |
2.1 老旧商务楼宇及相关研究 |
2.1.1 商务楼宇的定义 |
2.1.2 对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的界定 |
2.2 产业置换及相关研究 |
2.2.1 老旧商务楼宇的产业特征 |
2.2.2 产业置换的定义 |
2.3 空间更新及相关研究 |
2.3.1 老旧商务楼宇空间更新的定义 |
2.3.2 老旧商务楼宇空间特点及更新设计方向 |
2.3.3 新产业影响空间更新设计的主要因素 |
2.4 相关理论分析 |
2.4.1 产业集群理论 |
2.4.2 功能混合理论 |
2.4.3 环境心理学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产业置换的空间更新现状调研 |
3.1 越秀区城市发展背景分析 |
3.1.1 越秀区城市发展背景 |
3.1.2 促进老旧商务楼宇更新改造的政策 |
3.2 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总体概况 |
3.2.1 总体规模与城市空间分布情况 |
3.2.2 现状主要问题分析 |
3.3 产业置换后空间更新现状调研分析 |
3.3.1 现状调研的总体概况 |
3.3.2 调研实例分析 |
3.3.3 调研案例对比与总结 |
3.4 产业置换后办公人员的行为与空间需求调查分析 |
3.4.1 楼宇办公人员的基本情况 |
3.4.2 楼宇办公人员的行为特征 |
3.4.3 楼宇办公人员的对空间和功能的心理需求 |
3.5 空间适应性更新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
3.5.1 功能管理与空间布局层面 |
3.5.2 空间更新环境与设施层面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典型案例借鉴分析 |
4.1 上海临潼188 金融创业园区 |
4.1.1 项目改造背景 |
4.1.2 分析借鉴 |
4.2 天津泛华国际大厦 |
4.2.1 项目改造背景 |
4.2.2 分析借鉴 |
4.3 上海零号湾 |
4.3.1 项目改造背景 |
4.3.2 分析借鉴 |
4.4 案例小结 |
4.4.1 老旧商务楼宇的产业置换趋势 |
4.4.2 功能组成及空间环境发展趋势 |
第五章 空间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
5.1 产业置换的目的 |
5.1.1 以新兴产业众创空间取代无序发展 |
5.1.2 以复合化的功能丰富楼宇经济内涵 |
5.1.3 以舒适性的物理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
5.1.4 以公共空间构建增进与城市的联系 |
5.2 空间更新设计的原则 |
5.2.1 经济性原则 |
5.2.2 开放性原则 |
5.2.3 复合化原则 |
5.2.4 可变性原则 |
5.2.5 人性化原则 |
5.3 空间更新设计的方法 |
5.3.1 科学性的前期整体评估 |
5.3.2 复合化的功能空间构成 |
5.3.3 开放性的空间布局重构 |
5.3.4 创新性的空间风格设计 |
5.3.5 人性化的空间设施配置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 研究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录 商务楼宇办公空间需求调研问卷 |
四、智能化大厦门禁系统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H大厦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案研究[J]. 余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02)
- [2]商业写字楼物业管理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蒋针.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4)
- [3]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电梯系统设计研究[D]. 陈梓威. 浙江大学, 2020(02)
- [4]基于以太网的商业综合体智能化设计[D]. 陈凯.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基于智能化建筑理念下的办公建筑设计 ——以武汉武昌区新建XX办公楼为例[D]. 闻皓扬. 长江大学, 2020(02)
- [6]基于FPGA的混合服务策略控制系统设计[D]. 李海峰. 云南大学, 2019(02)
- [7]浅谈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大厦弱电智能化建设[J]. 彭钰莹,李力. 智能建筑, 2019(09)
- [8]住宅小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D]. 黄宝生. 广西大学, 2019(06)
- [9]基于用户选择意愿的智能商务楼宇开发及运营策略研究 ——以天津市大意风区商务楼宇为例[D]. 张冠男.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10]越秀区老旧商务楼宇适应产业置换的空间策略研究[D]. 丘穗敏.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