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X线摄影在导管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附30例报告)

乳腺X线摄影在导管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附30例报告)

一、乳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附3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郭瑞[1](2020)在《乳泣宁汤联合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背景: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常见三大主要症状之一,其发生率约为5%-8%[1],临床上常见的乳头溢液种类多样,包括乳汁样、多色粘稠性、脓性、水性、浆液性、浆液血性、血性等,其中80%-90%的乳头溢液为良性病因所导致,主要包括乳导管炎、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增生症等[2]。中医和西医对于乳头溢液的治疗方法区别较大,对于导管内占位性病变,西医目前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式。临床实践中发现大多数的良性非肿瘤占位性乳头溢液可通过保守治疗而缓解或治愈,这些方法包括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等。局部治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纤维乳管镜下溢液乳管的药物冲洗或灌注治疗,亦可见中药的局部外用治疗。随着纤维乳管镜的日渐普及,人们对非肿瘤占位性乳头溢液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溢液乳管的局部药物灌注治疗经济、方便、有一定疗效,但其疗效有限,且部分患者运用该疗法后存在一定机率反复。而全身治疗方面,现代医学现在没有较好的办法,中医药对乳头溢液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根据临床经验,对非占位性良性乳腺病变导致的乳头溢液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笔者科室运用口服中药辨证治疗联合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上非肿瘤性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的治疗效果及治愈率。但其具体疗效如何,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患者治疗后乳头溢液量变化、乳管镜下乳管内壁表现变化以及中医症候变化的情况,评价乳泣宁汤联合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提供更优化的方案。方法:收集2019年01月01日至2020年08月01日于东方医院乳腺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乳头溢液患者,根据样本量计算公式,考虑20%的脱落率,共收入4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纳入乳泣宁汤联合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组(试验组)、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组(对照组),每组患者24例。治疗时间为3周,建立前瞻性对照研究数据库,评价对比2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第1、8、15、22天的乳头溢液量变化、乳管镜下乳管内壁表现变化、中医症候变化。并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结果:(1)治疗3周后,试验组治愈8例,显效7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者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乳泣宁汤联合乳管镜下药物灌注组疗效优于单纯乳管镜下药物灌注组。(2)试验组在治疗第15天起促进乳头溢液量减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镜下观察,两组在促进管壁充血及炎性絮状物减轻方面较各组治疗前对比均有一定疗效,但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试验组在改善纳谷不馨、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胸闷胁痛、焦虑抑郁中医症候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皆未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5)治疗后1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1)乳泣宁汤联合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疗效确切,优于单纯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2)乳泣宁汤联合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安全可靠,目前尚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3)乳泣宁汤联合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短期随访无复发,可作为临床可供选择的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的有效方案之一。

黄文杰[2](2019)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联合外周microRN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ontrast-Enhanced Spectral Mammography,CESM)联合外周血微小RNA(MicroRNA,miRNA)指标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9例乳腺肿块患者术前行CESM检查并抽取外周静脉血分析4项miRNA定量指标,采用两个标志物成组相对定量分析方法,筛选出效能较高的一组标志物。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CESM多项影像学征象及外周血miRNA相对定量指标进行筛选,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的乳腺癌诊断模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评价回归方程的诊断效能和最佳诊断分界值。结果miRNA-145/miRNA-25两个标志物相对定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4,效能较高。CESM多项影像学征象中肿块边缘、钙化、强化情况联合外周血miRNA-145/miRNA-25相对定量对乳腺癌的 logistic 方程为 P=1/1+exp[-(-21.608+2.484X2+20.776X3+19.159X4+1.456X6)],其AUC为0.954,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界值为0.813,其敏感度为90.0%,特异性为73.5%。结论CESM征象多指标联合外周血miRNA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

杨云辉,刘平华,王永新,雷斌,欧阳明月,麦海浪,左建军,周军[3](2015)在《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中的影像学表现,比较乳腺导管内疾病在乳腺导管造影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影像特点,及乳腺导管造影对导管内疾病诊断的优势,并分析其病理结果,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溢液乳腺疾病20例,包括乳腺癌3例、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乳腺导管扩张症6例及2例乳腺囊性增生病,回顾性分析其乳腺导管造影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特征。结果本组20例:乳腺常规检查诊断导管扩张4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0例,乳腺癌1例;乳腺常规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40%。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诊断导管扩张6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乳头状瘤9例,乳腺癌2例;乳腺导管造影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病变检出正确率为95%。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是一项安全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极高价值。对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疾病亦能作出较准确的诊断。乳腺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疾病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王建[4](2014)在《乳管镜在乳头溢液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乳管内窥镜(FDS)对病理性乳头溢液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价值,是否有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乳管镜检查的106例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导管内无占位性乳头溢液者行管腔灌洗治疗;对导管内发现占位性病变者行导丝定位后手术,再与术后病理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106例乳头溢液均成功检查,乳管镜诊断乳腺导管扩张症4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8例,导管内癌(DCIS)6例;病理性乳头溢液各疾病中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扩张症3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42.9%),导管内乳头状瘤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32.8%),而导管内癌50岁以上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66.7%);病理性乳头溢液不同疾病各溢液性质分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扩张症以清水样为主(42.9%),导管内乳头状瘤以浆液性为主(48.3%),而导管内癌9例均为血性溢液(100%);共有68例乳头溢液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导管扩张症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58例,导管内癌6例。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导管内乳头状瘤为84.5%(49/58),而导管内癌为83.3%(5/6),总符合率为84.4%;38例导管扩张症患者行乳管药物灌洗后乳头溢液症状均明显好转或治愈。结论病理性乳头溢液多见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并且以浆液性溢液为主;在血性乳头溢液中,50岁以上的妇女恶性概率在50%以上;乳管镜目前是病理性乳头溢液最有效检查方法,与其他相关检查联合能提高乳腺疾病的诊断率;乳管镜能直接观察到乳管内病变,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李良[5](2013)在《影像学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及中医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 IDP)是来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在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纤维腺瘤。新的WH0乳腺肿瘤分类中明确将乳管内乳头状肿瘤归为癌前病变(或称前驱病变,precursor lesions)。近年来也有学者研究指出伴非典型增生乳管内乳头状瘤生物学特性与浸润性导管癌或有相关性,可能是一重要的癌前病变。能早期正确诊断是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并减少癌变风险的关键,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不断提高乳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准确率奠定了基础。目前,临床常用于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影像学技术主要包括乳腺钼靶、乳腺导管造影、彩超及乳腺导管镜。而存在的现状是对影像学检查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准确率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存在差异,对临床医生的优化选择造成困扰。祖国医学并无乳管内乳头状瘤这一病名,依其病症表现,多将本病归属于“乳衄”范畴。乳衄,顾名思义是乳头溢血的意思。意为乳头血液外溢,血液不依脉道循行,即为离经之血。但中医之“乳衄”并不完全等同于乳管内乳头状瘤,还包括了导管炎、导管内乳头状癌等以乳头溢血为表现的一类病证。而实际临床中导管内乳头状瘤也表现多样,相当部分的患者没有典型乳头溢血及肿块的症状体征,甚至临床体查未见肿块和溢液,并不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中医诊断也可归于“乳癖”、“乳泣”范畴。清代医家徐灵胎说:“病之总者谓之病,而一病总有数证”。传统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主要在“症(证)”上,诊断主要用“症(证)”来表达,疾病的命名或以病因病机、或以症状病位,而实际上仅凭症状或体征难以对有些疾病做出明确区分,这种诊断方法其实只能反映疾病的部分特征,很难反映疾病的本质和预后。把中医辨病理论和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相结合,在中医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拓宽中医传统四诊的视野,特别是对于有病无“症”的患者,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乳腺疾病的影像医学在近、现代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本病中医诊断的应用研究甚少。目的:1.分析钼靶、乳腺导管镜、乳腺导管造影、彩超四种常用影像学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应用ROC曲线来客观评述上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正确指导临床对影像学检查的优化选择,从而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2.评价上述四种常用影像学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不同中医诊断的诊断价值,探讨影像学检查在本病中医辨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旨在为今后本病的中医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采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住院部行乳腺钼靶或/和导管造影或/和乳腺彩超或/和导管镜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病理学确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500例为病例组。另选同期行上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学确诊为非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良性疾病患者249例作为对照组。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使用ROC CURVE模块计算钼靶、彩超、导管镜、导管造影方法针对金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画出ROC曲线和计算曲线下面积,客观评价上述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分析上述四种检查方法对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针对金标准不同中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探讨不同中医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四种影像学检查具体表现特征。结果:1.一般情况(1)年龄分布本组研究病例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平均年龄43.68±9.97,中位年龄43岁。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多发年龄分布于30-49岁(73.4%)。(2)症状体征本组研究病例中438例(87.6%)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伴乳头溢液症状,其中乳头血性溢液230例(46.0%),浆液性及水样溢液等其他性状溢液208例(41.4%)。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伴乳腺肿块151例(30.2%),其中乳晕区肿块71例(14.2%)。既无溢液也无肿块症状者5例(1%)。2.四种影像学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评价(1)乳腺钼靶检查敏感性50.9%,特异性82.3%,阳性预测值84.5%,阴性预测值47.0%,诊断准确率61.8%。ROC曲线下面积Az=0.666(P<0.001)。(2)导管造影检查敏感性90.9%,特异性61.4%,阳性预测值87.3%,阴性预测值69.9%,诊断准确率83.3%。ROC曲线下面积Az=0.762(P<0.001)。(3)彩超检查敏感性50.1%,特异性75.6%,阳性预测值79.4%,阴性预测值44.6%,诊断准确率58.9%。ROC曲线下面积Az=0.629(P<0.001)。(4)导管镜检查敏感性89.1%,特异性70.8%,阳性预测值87.3%,阴性预测值74.3%,诊断准确率83.5%。ROC曲线下面积Az=0.799(P<0.001)。3.联合诊断评价(1)导管镜及导管造影联合诊断敏感性98.1%,特异性60.6%,阳性预测值80.0%,阴性预测值95.2%,诊断准确率83.7%。(2)钼靶及彩超联合诊断敏感性69.4%,特异性65.0%,阳性预测值78.9%,阴性预测值53.0%,诊断准确率67.9%。4.四种影像学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瘤不同中医诊断的诊断评价(1)中医诊断本研究病例组乳衄患者230例(46.0%),乳癖110例(22.0%),乳泣160例(32.0%)。(2)钼靶检查对乳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58.6%,明显高于乳癖患者的诊断敏感性28.4%。卡方分析结果显示,钼靶对不同中医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导管造影检查对乳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93.1%,特异性65.7%,阳性预测值90.0%,阴性预测值74.2%。乳泣患者的诊断敏感性90.8%,特异性50.0%,阳性预测值84.9%,阴性预测值63.6%。乳癖患者的诊断敏感性84.2%,特异性70.0%,阳性预测值84.2%,阴性预测值70.0%。卡方分析结果显示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4)彩超检查对乳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63.8%,明显高于乳癖41.6%、乳泣36.5%,对乳衄患者的阳性预测值89.0%,明显高于乳癖62.7%。卡方分析结果显示敏感性、阳性预测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5)导管镜检查对乳衄患者的诊断敏感性91.7%,特异性72.0%,阳性预测值88.8%,阴性预测值78.3%。乳泣患者的诊断敏感性88.0%,特异性73.8%,阳性预测值88.0%,阴性预测值73.8%。乳癖患者的诊断敏感性80.8%,特异性57.1%,阳性预测值77.8%,阴性预测值61.5%。卡方分析结果显示敏感性、阳性预测值、特异性、阴性预测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5.不同中医诊断患者四种影像学检查具体表现分析(1)乳衄患者钼靶检查表现多为导管扩张或乳晕区肿块(57.4%)。乳癖患者钼靶检查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腺体密度结节影(40.9%)。乳泣患者钼靶检查多表现为导管扩张或乳晕区肿块(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乳衄患者导管造影多表现为乳晕后的主导管不均匀扩张,呈现杯口形状等的充盈缺损或导管的中断改变(78.6%)。乳癖患者多为导管不均匀扩张,二级以下分支导管断续显影、充盈缺损或导管的中断改变(73.2%)。乳泣患者多表现为乳晕后的主导管不均匀扩张,呈现杯口形状等的充盈缺损或导管的中断改变(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乳衄患者彩超表现多为囊实性肿块或导管内占位(61.6%)。乳癖患者表现多为实性肿块或结节;导管不均匀扩张,囊肿内可见絮状、条带状、薄纱样弱回声(57.4%)。乳泣患者彩超检查常无阳性表现(27.8%),或表现为导管扩张,未见肿块(27.8%)。(4)乳衄患者导管镜表现多为导管内桑葚样、乳头状、圆形或卵圆形肿块(80.2%)。乳癖患者表现多为导管内隆起性病变,未见肿块(53.8%)。乳泣患者多表现为导管内隆起性病变,未见肿块(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1.乳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多发年龄30~49岁。乳头溢液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症状,多为乳头溢血,浆液性及其他性状溢液在临床中亦并不少见。乳腺肿块特别是乳晕区肿块的典型体征在临床中不常见。而少数患者不具有乳头溢液及乳腺肿块的表现,在临床诊断中应结合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以免造成漏诊。2.彩超及乳腺钼靶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二者诊断效能较低,临床中应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判断。二者联合诊断可提高敏感性,对于不伴有乳头溢液的患者,更具备一定的临床诊断指导意义。3.导管造影及导管镜检查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于国内外研究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导管造影及导管镜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效能中等,导管镜诊断效能较导管造影稍高。考虑其原因为本研究依据WHO最新病理诊断标准将中央型乳头状瘤与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均归属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纳入研究对象加以讨论相关。由于导管造影及导管镜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临床可用于伴乳头溢液可疑患者的乳管内乳头状瘤筛查,其检查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二者联合诊断并联试验可获得较单项诊断更高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但不能提高特异性。需要进一步行串联试验的前瞻性研究评价联合诊断价值。4.在纳入的研究对象中,乳管内乳头状瘤中医诊断乳衄占多数,其次为乳泣,乳癖最少。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上述四种影像学检查对不同中医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乳腺彩超及钼靶对乳衄、乳泣、乳癖的诊断敏感性较低,而乳衄高于乳癖。导管镜及导管造影对乳衄、乳癖、乳泣诊断的敏感性及阳性预测值较高,对不同中医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的诊断效能无明显差异。不同中医诊断患者影像学表现有显着性差异,影像学检查可成为乳管内乳头状瘤中医诊断微观的参考指标,对乳管内乳头状瘤中医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王远梅,黄劲柏,熊浩,郑卫华,蔡杰,李云[6](2011)在《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8例溢液性乳腺疾病的导管造影表现。结果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乳腺囊性增生伴导管扩张6例;导管扩张症11例;乳腺导管扩张伴慢性乳腺炎4例;导管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癌3例;导管内未见异常2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价值,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治疗依据。

王经龙,罗瑛,王桂忠,易小玲,关群策,段捷,王雪松[7](2011)在《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乳腺导管造影,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病理证实的48例早期乳腺癌资料。乳头状癌8例,导管原位癌6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12例,浸润性导管癌22例。结果:48例早期乳腺癌中,乳腺导管造影表现:①病变位于Ⅰ级导管内21例,Ⅱ级导管内30例,Ⅲ级导管内3例。②导管内不规则充盈缺损23例。③导管截断14例。④导管壁僵硬,管腔不规则狭窄11例。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术使导管充盈后能清晰显示导管内细微结构和病变范围,是乳腺导管疾病中最有效的检查和诊断方法,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米黑热古丽·艾尼瓦尔[8](2011)在《乳管镜检查中乳管内灌洗细胞学检查对乳腺溢液的临床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乳管镜检查中乳管内灌洗细胞学检查对乳腺溢液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9月对185例乳头溢液的患者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同时在乳管镜下对溢液乳管异常部位盐水灌洗,收集导管灌洗液行脱落细胞学检查,定性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结果:185例乳头溢液的患者中行乳管镜下诊断乳管导管扩张或炎症病变25例,未行手术;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160例,其中79例乳腺导管内占位的乳腺溢液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病理诊断为非典型增生1例(1.27%),乳管内乳头状瘤40例(50.63%),乳腺导管上皮增生25例(31.65%),乳腺腺病或伴扩张13例(16.46%)中主要分布的细胞分别为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100%)、导管上皮细胞(50%)及增生的导管上皮细胞(30%)、导管上皮细胞(48%)、吞噬细胞(38.46%)及炎细胞(23.08%)。乳腺导管内非典型增生多表现为血性溢液,乳头状瘤多表现为血性、清水样及浆液样溢液,导管上皮增生多表现为黄色粘稠样及清水样溢液,导管扩张伴炎症多表现为乳汁样溢液;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3.54%(66/79),其中导管内病变在不同溢液性质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χ2=22.078,P=0.037),血性与乳汁样及清水样溢液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样与浆液性溢液间有统计学溢液(P<0.05),各导管内病变在不同年龄组中的构成分布的有统计学意义(χ2=17.081,P=0.047),乳头状瘤好发年龄为40-50岁,导管上皮增生及导管扩张伴炎症好发年龄为30-40岁。术后病理与常规细胞学、灌洗细胞学及乳管镜检查诊断符合率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45.08,P=0.000),其灌洗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82.27%,常规脱落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34.17%,乳管镜检查联合灌洗细胞学诊断符合率为96.20%(76/79),其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185例中,乳管镜检查下行导管灌洗细胞学涂片阳性细胞为120例,乳头溢液常规脱落细胞学涂片阳性细胞为13例,导管灌洗液细胞学涂片的阳性细胞量较乳头溢液常规细胞学涂片明显增加(P=0.000)。结论:乳管镜下行乳腺导管灌洗液细胞学涂片能获得更多的阳性细胞,其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涂片,对导管内占位性病变及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提高,可提高诊断效率,在对乳腺导管内病变及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指导以及降低高危妇女患癌风险中的潜在的应用价值。

王玉霞,李振龙,孙妮娜,刘少华,郑启忠[9](2010)在《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及病理诊断》文中研究表明

李雪梅,陈颖[10](2009)在《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文中指出目的分析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的乳导管造影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的钼靶X线表现、乳导管造影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为:乳腺囊型增生症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导管癌2例,与病理对照,2例误诊,诊断正确率为93.9%。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伴溢液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乳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附3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附3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乳泣宁汤联合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祖国医学对乳头溢液的认识
        1.概述
        2.古代医家对乳头溢液中医病名的认识
        3.古代医家对乳头溢液的辨治
        4.现代中医家对乳头溢液的辨治
        5.小结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乳头溢液的研究进展
        1.概述
        2.病因
        3.诊断
        4.治疗
    第三节 药物灌注治疗乳头溢液的研究进展
        1.单纯药物灌注治疗
        2.药物灌注联合中药内服
        3.药物灌注联合理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研究内容
    结果
        1.试验完成情况
        2.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3.基线比较
        4.疗效评价
    小结
讨论
    1.基本信息情况讨论
    2.临床疗效讨论
    3.乳头溢液的中医辨证讨论
    4.乳泣宁汤的中医辨证讨论
结语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 病例报告表
附录二: 乳管镜下表现典型图像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联合外周microRN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3)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乳腺导管造影方法
        1.2.1 器械设备:
        1.2.2 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伴乳头溢液的乳腺癌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与病理:
    3.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导管造影表现与病理:
    3.3 导管扩张症及乳腺囊性增生症的乳腺导管造影表现与病理:

(4)乳管镜在乳头溢液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影像学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及中医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认识及研究
        一、中医对乳衄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中医诊断探讨及研究
        三、乳管内乳头状瘤中医辨病辩证与现代影像学相关性研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研究进展
        一、现代医学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认识
        二、乳管内乳头瘤的现代影像学诊断研究
        三、讨论和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仪器方法
        四、资料采集
        五、诊断试验及统计分析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
        二、影像学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瘤诊断评价
        三、影像学检查对不同中医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评价
    第三节 讨论
        一、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年龄分布及症状体征
        二、影像学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三、影像学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中医诊断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7)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设备和材料
    1.3 乳腺导管造影的操作方法
2 结果
    2.1 乳腺X线平片表现
    2.2 乳腺导管造影表现
        2.2.1 乳腺癌病理类型与病变部位关系
        2.2.2 导管内充盈缺损
        2.2.3 导管截断
        2.2.4 导管腔不规则狭窄
3 讨论
    3.1 乳头溢液的临床意义
    3.2 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3.3 恶性病变导管形态的影像表现
    3.4 乳导管内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8)乳管镜检查中乳管内灌洗细胞学检查对乳腺溢液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细胞学取材、涂片方法
        2.2 乳腺内窥镜检查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及病理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仪器设备
    1.4 检查方法及步骤
2 结果
    2.1 乳腺钼靶X线平片表现
    2.2 乳腺导管造影表现
3 讨论
    3.1 乳腺导管造影主要征象[1]
        3.1.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造影表现
        3.1.2 多发性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造影表现
    3.2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与病理[2]
    3.3 鉴别诊断[1, 3-5]:

四、乳导管造影在导管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附3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乳泣宁汤联合纤维乳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肝郁脾虚型乳头溢液的疗效观察[D]. 郭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联合外周microRNA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D]. 黄文杰. 苏州大学, 2019(02)
  • [3]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 杨云辉,刘平华,王永新,雷斌,欧阳明月,麦海浪,左建军,周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5(03)
  • [4]乳管镜在乳头溢液诊疗中的临床应用[D]. 王建. 宁夏医科大学, 2014(03)
  • [5]影像学检查对乳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及中医诊断价值研究[D]. 李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6]乳腺导管造影在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王远梅,黄劲柏,熊浩,郑卫华,蔡杰,李云. 中国医师杂志, 2011(10)
  • [7]乳腺导管造影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 王经龙,罗瑛,王桂忠,易小玲,关群策,段捷,王雪松.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1(07)
  • [8]乳管镜检查中乳管内灌洗细胞学检查对乳腺溢液的临床价值[D]. 米黑热古丽·艾尼瓦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1)
  • [9]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乳腺导管造影及病理诊断[J]. 王玉霞,李振龙,孙妮娜,刘少华,郑启忠.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0(03)
  • [10]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J]. 李雪梅,陈颖.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09(05)

标签:;  ;  ;  ;  ;  

乳腺X线摄影在导管内病变诊断中的价值(附3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