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一、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赵锋荣[1](2021)在《嵌入式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针对当前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故障数据采集效率低、预警响应时间长的问题,引入嵌入式技术,开展对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研究。通过硬件设计和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电力数据自动化采集与监控、基于微机保护技术的系统驱动运行管理等软件设计,提出一种全新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新的电力自动化系统对故障数据的采集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警响应时间缩短,系统整体运行效率提高。

王彬任[2](2020)在《物联网环境下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电力信息监测是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基本且重要的一步,而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在居民用电侧电力信息监测的具体应用形式,也是建设更高效、更安全以及更智能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研究了物联网环境下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在保证家庭用电数据安全传输的条件下用户能监控家庭具体的用电情况。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⑴研究了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所需的关键技术。结合物联网与家庭电耗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针对家庭电耗监控系统中用电数据传输的安全性易被忽略以及用户监控延时大等问题,确定了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将其实现所需的关键技术,并根据所需关键技术构建了以物联网四层模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架构。⑵设计并实现了系统的核心硬件。结合系统所需的关键技术,设计了感知层的硬件结构框图,通过对比用电数据采集数据模块和时间管理模块中的元器件参数,实现了处于感知层的用电数据捕获终端、路由节点以及协议转换网关等系统核心硬件。⑶提出了家庭用电数据安全传输方案。针对Zig Bee无线传输网络易被非法节点入侵的问题,提出了RFID合法认证方案,通过采用RFID硬件配合换位加密算法完成入网请求节点的身份验证。为筑建第二道安全传输防线以及解决伪密文-签名对也能通过签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数字签名的混合加密方案。通过对这两种方案抵御安全攻击的能力分析与实验测试,证明两种方案均能提升用电数据传输的安全性。⑷完成了边缘计算平台设计。将边缘计算技术融入协议转换网关,构建了边缘计算平台。通过采用边云协同工作模式以及设计边缘计算平台的功能架构以及功能任务,实现了用电数据在本地处理后传输至云服务器平台中,降低了隐私数据在云端泄露的风险。经实验测试,边缘计算平台具有更快的服务响应速度。⑸设计并实现了系统网站与移动终端APP。结合系统功能需求,通过选择合适的开发环境和系统网站以及APP的功能设计,实现了用户能个性化地监控家庭各区域各时段的用电情况以及远程控制用电数据捕获终端的通断状态。经过实验测试,系统网站与移动终端APP能满足系统的功能需求。

张天晨[3](2020)在《人工智能在电网嵌入式终端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嵌入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工业控制、交通管理、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在电力行业,电网嵌入式终端的普及使得智能电网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给电力消费者带来了更优质的用电体验。然而,由于网络攻击的不断升级,电网嵌入式终端在实现电力高效监测,调节、控制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安全挑战,一旦设备被恶意入侵,将对电力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传统嵌入式终端检测方法往往需要由专家来提出检测的规则,很大程度上依赖专家的知识储备,容易有被忽略的检测盲区,同时基于规则的检测方法需要随着时间不停的更新,这会带来大量的人力资源消耗,而人工智能技术以其优秀的特征挖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许多安全检测场景取得了令人满意效果。因此,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电网嵌入式终端上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结合机器学习提出了针对不同电网嵌入式终端的安全检测技术,从而实现对电网嵌入式终端的全面安全检测。针对电力系统用电环节中最常用的智能电表,本文提出了基于RPL协议的安全检测方案,结合One Class SVM,实现对实施黑洞攻击的终端节点进行检测,从而保障终端的可靠通信;针对系统相对封闭性的传统电网嵌入式终端,本文提出基于边信道信息的安全检测方案,结合带有注意力机制的LSTM神经网络,实现对终端正常长功耗序列的特征进行学习,从而检测设备的异常状态,实现对终端的安全检测;对于新一代的智能电网嵌入式终端,本文提出基于设备运行状态信息的安全检测方案,结合wide&deep模型,实现对新一代电网嵌入式终端的细粒度安全检测。本文基于仿真或真实的电网嵌入式终端和攻击样本对我们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电网嵌入式终端进行安全检测。

张军号[4](2019)在《快速移频滤波算法及其在微型PMU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广域测量系统应用全球定位系统授时技术,通过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hasor Measurement Unit,PMU)实现带有精确时标的电网同步相量数据实时采集,为提高电力系统动态监控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电力系统不断发展,大量非线性设备的使用,新能源以及大规模分布式电源的并网,使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遭遇巨大挑战。然而,面向输电网络的传统PMU因体积大,成本高等缺点,无法满足配电网监控节点多的要求而难以在配电网中广泛应用。微型同步相量测量单元(Micro PMU,μPMU)凭借体积小、成本低、易于安装等特点,为解决配电网动态监控提供了新思路。PMU以同步相量测量算法为核心,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相量测量算法得益于其计算量和相量测量准确度优势而广泛应用于广域测量系统。然而,非同步采样时,DFT受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影响,其相量测量精度明显降低,难以符合相量测量要求。且面向配电网监控的μPMU要求低成本与微型化,即在软件、硬件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研究适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具有高精度、高计算效率、低延迟且低系统资源占用的同步相量测量算法,对提高μPMU在配电系统监视、控制和保护等各项环节的应用效果,保障电力系统供电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满足配电网同步相量测量要求,本论文提出了基于快速移频滤波的同步相量测量算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基于等效加权滤波器的快速移频滤波算法研究;2)快速移频滤波算法系统误差分析;3)快速移频滤波算法随机误差分析;4)快速移频滤波算法在μPMU中的应用研究。论文首先分析了传统相量测量算法,针对传统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性,提出并建立了移频滤波相量测量算法。移频滤波算法以移频技术和数字滤波技术为基础,其基本步骤为:1)用移频参考信号将被测信号的目标频率成分移至零频附近;2)应用基于平均滤波器的迭代滤波过程对移频后的被测信号滤波,将目标频率成分以外的其他频率成分滤除;3)根据移频滤波后所得单频信号的频率,计算得到被测信号相量值。虽然迭代滤波过程可提高相量测量精度,但增加了计算量,降低了相量测量效率。基于此,提出了基于等效加权滤波器的快速移频滤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快速移频滤波算法可在非同步采样条件下,以较小的计算量实现同步相量的快速准确测量,满足了面向配电网的μPMU同步相量测量需求。其次,论文分析了快速移频滤波算法相量测量系统误差。由于平均滤波器的非理想幅频响应,不能完全滤除被测信号中的干扰成分,导致快速移频滤波相量测量算法存在系统误差。论文从纯正弦信号开始,分析并建立了单频信号相量测量系统误差模型,然后给出了谐波干扰情况下的基波相量系统误差模型和谐波相量系统误差模型。根据系统误差特性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系统误差补偿的平滑移频滤波算法。仿真结果验证了系统误差模型的正确性,于此同时,也证明了通过系统误差补偿,可在小幅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相量测量精度,为进一步提高μPMU配电网同步相量测量准确度提供了支持。随后,论文分析了快速移频滤波算法相量测量随机误差。实际应用中,μPMU相量测量精度将因信号背景噪声以及采集系统引入噪声而产生随机误差。为分析随机误差对快速移频滤波相量测量算法的影响,论文以加性高斯白噪声为例,建立了白噪声对基于快速移频滤波算法的相量测量影响模型,推导了快速移频滤波算法的频率、幅值和初相位方差表达式;分析了白噪声影响下快速移频滤波算法相量测量方差与其克拉美罗下界的关系;为提高μPMU同步相量测量抗噪性提供了有效依据。通过仿真验证了本论文所推导方差表达式的正确性。最后,论文给出了快速移频滤波算法在μPMU中的应用研究。搭建了快速移频滤波相量测量算法的μPMU测试平台,介绍了其硬件组成、数据模型和传输协议;根据μPMU相量测量需求改进了快速移频滤波算法并给出了具体应用流程;分析了μPMU相量测量误差特性及其来源,给出相应误差校正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快速移频滤波相量测量算法可在不同条件下满足相关标准对μPMU测量精度的要求。

李宏博[5](2019)在《油浸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研究和开发》文中提出本论文提出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方法和设计方案。通过采用嵌入式的技术实现了油浸式变压器体内的总烃曲线采集与传输功能,并将信息传输到工业控制服务器上的变压器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软件系统上,实现对整个油浸式变压器进行远程监测和在线故障诊断,提高变压器的管理和故障分析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油浸式变压器运行过程和设备状态的监测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完成了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并完成了变压器信息采集与传输模块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其次,完成了油浸式变压器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在小波分析的基础上,对油浸式变压器异常时箱体内部烃类气体的特征量进行提取。而后通过BP神经网络算法对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进行分析,完成箱体内部烃类气体的特征量变化与变压器异常状态的匹配,从而实现对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最后,在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后,进行详细的系统测试来对系统的可行性与安全可靠性进行验证,保障系统能够达到本文预期效果。总之,本文构建了一种油浸式变压器的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方便的实现了对传统油浸式变压器监测系统的升级改造,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对油浸式变压器的远程监测和在线故障诊断,极大的提高了变压器的管理和异常处理效率,对提高油浸式变压器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杨文敬[6](2019)在《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配电网规模逐年扩大,同时作为电能从变电站至电力用户的枢纽,其供电是否可靠,直接影响着电力用户的满意程度,但由于配电网辐射性广、负荷分布随机、系统复杂等原因,导致故障发生频率高。此外,由于我国配电网多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信号微弱,不易检测,并且接地故障占配电网故障比重很高,所以提高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速度、减小故障发生时间,成为配电网故障处理的重点之一。故障指示器作为故障(短路故障和接地故障)定位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配电网故障定位中应用广泛,但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应用中仍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甚至发生漏判现象。本文针对目前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首先概述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故障指示器的基本结构、类型及故障检测原理。其次对比分析了利用不同故障特征实现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出利用暂态零序电流实现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的优势和具体的实现过程。最后分析了现有故障指示器在应用和获取暂态电流信号时,存在的磁饱和、动态范围小、频带范围窄、三相同步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强调制定理的光电式互感器,实现高压侧三相电流信号以光形式的同步传输,有效提高了暂态零序电流的采集精度,通过现场试验对该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中的效果进行了验证。

康杰[7](2019)在《电力保障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重大活动和高级会议在国内举办。然而,在重大活动的电力保障工作中,依然存在协同工作不易落实、设备改造成本巨大、保电方式落后、缺乏科学的负荷预测方法等问题。将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监控系统引入电力保障工作中,提升保电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已势在必行。首先,论文以电力保障监控系统为研究对象,完成了系统的总体设计,分析和设计了系统管理模块和电力监控模块组成的服务器端管理系统,并分别为PC端和移动端提供了登入系统的方式。提出了集采集、传输、控制为一体的DTU硬件设计方案和工作流程。其次,完成了DTU硬件的详细设计,包括电源模块、RS-485通讯模块、驱动电路模块和4G通讯模块等。并使用Atmega64a为主芯片完成了DTU的软硬件设计。通过数据库的建立和系统管理、电力监控两大模块的开发实现了服务器端管理系统,并应用Elman神经网络实现了超短期电力日负荷的预测功能。管理系统使用4G网络通讯连接到DTU获取采集数据,并通过网络向PC客户端及移动端APP提供服务。最后,对服务器端管理系统进行了单元测试和功能测试,并完成了整体系统的联合调试,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达到了系统的预期要求。

卢冬梅[8](2018)在《嵌入式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将嵌入式技术这一科学性较高的先进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中,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性能成为当今学者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对嵌入式技术和电力系统中的嵌入式系统的含义进行解释的及基础上,对嵌入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嵌入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前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性能进而踢动科技的发展。

刘燚荣[9](2018)在《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本文对嵌入式技术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嵌入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张磊[10](2017)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系统自身的演进和发展,高等教育专业设置面临着来自教育系统内外的多重挑战,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识别这些挑战并开发相应的专业设置治理体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不同层次专业之间的关系在微观层面是与专业层次结构相关的教育系统功能表达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两分法”和现行专业目录的框架下,两个教育层次的规模对等发展和二者总体在高等教育中的绝对规模使得二者的并行发展呈现出一种双螺旋的运行模式。应用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范式分析发现,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专业层次适配是教育系统双螺旋专业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要求,这种双螺旋的效率是实现教育系统特定功能的系统动力。通过构建和运算以专业关系为基础的各类关系矩阵,并结合系统耦合分析方法分析发现,本科专业和高职专业的对接和层次适配处于较为初级的自发为序的状态,表现在专业对接强度分布不均、专业层次结构的稳定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等方面,这不利于教育功能的实现。因而,实现两个专业层次在专业结构上的良性互动以推动教育系统的发展演进并实现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微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校际专业交往是中观层面关系到院校自身的专业发展和院校之间的专业资源配置问题。应用社会关系网络理论可以以矩阵形式构建并表达高校之间基于共同举办的专业而形成的不同层次的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使用结构洞分析方法对这些矩阵进行分析发现,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存在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现象。由于内生冲突的存在,院校无法在提升校际专业交往效率的同时提升交往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对网络的控制力,因而陷入两难决策的困境中。面对影响校际专业关系强度的技术性因素、学科与专业的隔离效应因素、学校发展历史性因素以及教育主体对校际专业关系功能和作用认识的主观因素等原因,开展校际专业关系网络治理以提升校际专业交往资源配置效率和院校专业交往能力是中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以就业为主要关系的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问题是宏观层面社会、教育与人的协同发展问题。在“社会—教育—人”的系统交互和社会与教育“母系统—子系统”的关系模式中,使用耦合分析方法和供需均衡分析方法对教育系统就业供需的专业结构和社会系统的专业供需行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教育系统的专业供需处于整体上的供不应求状态,而在社会系统中国民经济各行业对于专业的供需又处于较大程度上的供大于求的状态,产生了“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它是教育系统专业设置的自发独立性与社会系统行业对专业需求的天然不均衡性二者冲突的系统表现,而这种冲突的解释和解决也必然需要在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视角中进行。因此,调整专业与行业的供需关系以解决教育与社会的结构性冲突并实现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就业质量的协同即成为宏观层面专业设置治理的主要任务。通过以上全局性的系统分析发现和识别出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目前存在“微观上专业层次适配处于自发为序的状态”“中观上存在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宏观上存在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三个现象,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可以设立不同的治理目标并开发相应的治理工具以及配套安排等治理要素。使用链理论对这些治理要素进行系统整合,可以发展出一个使各治理要素在横向内容上相互补充和协调,在纵向层次上相互衔接和配套,在时间上保持延续和动态演进的三维治理链,该治理链体系是为教育治理现代化在专业设置和优化调整的地区治理方面构建机制框架方面所做的一种尝试。

二、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嵌入式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硬件设计
2 软件设计
    2.1 基于嵌入式技术的电力数据自动化采集与监控
    2.2 基于微机保护技术的系统驱动运行管理
3 对比实验
4 结语

(2)物联网环境下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物联网的研究现状
        1.2.2 电力数据安全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1.2.3 家庭电耗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分析
    1.3 研究创新以及全文安排
第2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需求分析及关键技术
    2.1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1 系统安全需求
        2.1.2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服务需求
    2.2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关键技术与系统整体设计
        2.2.1 物联网技术
        2.2.2 无线通信技术
        2.2.3 信息安全技术
        2.2.4 嵌入式技术
        2.2.5 边缘计算技术
        2.2.6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整体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3.1 Zig Bee无线通信模块与RFID合法认证模块
        3.1.1 Zig Bee无线通信模块
        3.1.2 RFID合法认证模块
    3.2 用电数据捕获终端
        3.2.1 用电数据采集模块
        3.2.2 时间管理模块
        3.2.3 混合加密模块
        3.2.4 电能供应模块
    3.3 路由节点与协议转换网关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传输方案研究
    4.1 RFID合法认证方案
        4.1.1 RFID合法认证方案设计
        4.1.2 RFID合法认证方案安全性分析
    4.2 混合加密方案
        4.2.1 基于改进数字签名的混合加密方案设计
        4.2.2 混合加密方案安全性分析
    4.3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传输方案测试
        4.3.1 RFID合法身份认证方案测试
        4.3.2 混合加密方案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边缘计算平台功能设计
    5.1 边缘计算平台功能架构设计
    5.2 边缘计算平台软件运行环境构建
    5.3 家庭用户用电习惯获知方案
        5.3.1 家庭用户用电习惯聚类分析的评价指标
        5.3.2 家庭用户用电习惯获知算法的确定
    5.4 边云协同工作模式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网站与APP设计
    6.1 服务器的选择
    6.2 数据库的选择
    6.3 系统网站与移动终端APP的功能设计
    6.4 系统网站与移动终端APP测试
        6.4.1 用户请求响应速度测试
        6.4.2 系统人机交互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人工智能在电网嵌入式终端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电力嵌入式终端安全检测方面研究
        1.2.2 边信道信息分析技术研究
        1.2.3 人工智能在电网中的研究
    1.3 论文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主要内容
        1.3.3 章节安排
第2章 电网嵌入式终端设备
    2.1 电网嵌入式终端和智能电网
        2.1.1 智能电网整体架构
        2.1.2 电网嵌入式终端分类
    2.2 电网嵌入式终端的安全威胁
        2.2.1 网络攻击
        2.2.2 隐私泄露
        2.2.3 资源占用和破坏
    2.3 电网嵌入式终端的安全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RPL协议的智能电表安全检测
    3.1 高级计量基础设施的通讯框架和RPL协议
        3.1.1 高级计量基础设施的通讯框架
        3.1.2 RPL协议
        3.1.3 黑洞攻击及其防护方法
    3.2 共谋黑洞攻击
        3.2.1 攻击原理
        3.2.2 仿真验证
    3.3 RPL协议中的安全检测
        3.3.1 节点接入的初次安全检测
        3.3.2 接入节点的持续安全检测
        3.3.3仿真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边信道的电网嵌入式终端安全检测
    4.1 LSTM和注意力机制
        4.1.1 LSTM神经网络
        4.1.2 注意力机制
    4.2 传统电网嵌入式终端安全检测方案
        4.2.1 功耗采集
        4.2.2 特征提取
        4.2.3 安全检测
    4.3 实验分析
        4.3.1 实验设置
        4.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设备运行状态的电网嵌入式终端安全检测
    5.1 Word2vec技术和Wide&deep模型
        5.1.1 Word2vec
        5.1.2 Wide&deep模型
    5.2 新一代电网嵌入式终端安全监测方案
        5.2.1 运行状态采集
        5.2.2 特征提取
        5.2.3 安全检测
    5.3 实验分析
        5.3.1 实验设置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与参与的项目

(4)快速移频滤波算法及其在微型PMU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同步相量测量系统概述
        1.2.1 同步相量测量技术
        1.2.2 PMU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微型PMU研究进展
    1.3 相量测量算法的研究进展
        1.3.1 现有主要相量测量算法
        1.3.2 同步相量测量标准及性能评估方法
        1.3.3 现有相量检测方法的不足
    1.4 相量测量的要求与难点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传统相量测量算法及其局限性分析
    2.1 引言
    2.2 电力信号相量
    2.3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相量测量算法
        2.3.1 信号采样与截短
        2.3.2 离散傅里叶变换
    2.4 DFT相量测量存在的问题
        2.4.1 同步采样和非同步采样
        2.4.2 频谱泄漏
        2.4.3 栅栏效应
    2.5 基于DFT的改进相量测量算法
        2.5.1 DFT相量测量的改进方法
        2.5.2 时域加窗
        2.5.3 频域插值
    2.6 加窗插值DFT相量测量算法存在的不足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移频滤波相量测量算法
    3.1 引言
    3.2 移频原理
        3.2.1 移频参考信号
        3.2.2 移频后频谱变化
    3.3 数字滤波技术
        3.3.1 卷积
        3.3.2 平均滤波器
        3.3.3 迭代滤波过程
    3.4 移频滤波相量测量算法
        3.4.1 算法公式
        3.4.2 算法流程
    3.5 快速移频滤波算法及其计算量分析
        3.5.1 等效加权滤波器
        3.5.2 计算量分析
    3.6 仿真实验与分析
        3.6.1 移频滤波算法参数设定原理
        3.6.2 迭代次数对相量测量的影响
        3.6.3 测量间隔对相量测量的影响
        3.6.4 基波频率波动对相量测量的影响
        3.6.5 白噪声对相量测量的影响
        3.6.6 谐波相量测量
        3.6.7 动态条件下相量测量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移频滤波算法系统误差分析
    4.1 引言
    4.2 系统误差分析及建模
        4.2.1 移频滤波算法系统误差来源分析
        4.2.2 移频滤波算法系统误差建模
        4.2.3 纯正弦时系统误差分析
        4.2.4 谐波干扰时系统误差分析
        4.2.5 系统误差特性分析
    4.3 基于系统误差补偿的平滑移频滤波算法
        4.3.1 系统误差补偿及算法流程
        4.3.2 改进算法计算量分析
    4.4 仿真实验与分析
        4.4.1 系统误差验证
        4.4.2 系统误差补偿效果
        4.4.3 基于误差补偿的相量测量
        4.4.4 动态条件下相量测量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移频滤波算法随机误差分析
    5.1 引言
    5.2 随机误差来源与特性
    5.3 等效加权滤波器性能指标
    5.4 噪声对移频滤波算法影响分析
        5.4.1 噪声存在情况下建模
        5.4.2 噪声对频率估计的影响
        5.4.3 噪声对幅值估计的影响
        5.4.4 噪声对初相位估计的影响
    5.5 基于移频滤波算法的参数估计与其CRLB的关系
    5.6 仿真实验与分析
        5.6.1 基于移频滤波算法的参数表达式验证
        5.6.2 频率偏差以及谐波对测量方差的影响仿真
        5.6.3 测量方差与其CRLB对比仿真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移频滤波算法在μPMU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μPMU及其系统组成
        6.2.1 μPMU硬件构成
        6.2.2 μPMU数据模型和协议
    6.3 基于μPMU的移频滤波相量测量算法
        6.3.1 μPMU的工作流程
        6.3.2 基于移频滤波算法的改进相量计算流程
    6.4 基于改进移频滤波的μPMU误差分析与校正方法
        6.4.1 误差来源及分析
        6.4.2 误差校正
    6.5 测试结果
        6.5.1 测试平台介绍
        6.5.2 测试结果及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硕博连读期间申请和授权的发明专利
附录C 硕博连读期间完成和在研的项目与获得的奖励

(5)油浸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研究和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现状
        1.2.2 实现技术现状
    1.3 课题目标及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油浸式变压器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2.1 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分析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
        2.1.1 油浸式变压器的研究现状与电气参数
        2.1.2 油浸式变压器油产气原理
        2.1.3 油中溶解气体与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对应关系
    2.2 油浸式变压器状态分析方法
        2.2.1 传统的变压器状态分析方法
        2.2.2 变压器监测与异常诊断的流程
    2.3 远程监测及异常诊断系统需求分析
        2.3.1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2.3.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油浸式变压器设备状态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3.1 总体方案设计
    3.2 硬件设计
        3.2.1 硬件总体设计
        3.2.2 电源电路模块设计
        3.2.3 通信接口电路模块设计
    3.3 软件设计
        3.3.1 软件总体设计
        3.3.2 用户管理及登录模块设计
        3.3.3 系统配置及管理
        3.3.4 信息采集的软件设计
        3.3.5 通讯与远程控制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异常诊断功能实现
    4.1 小波分析的原理
        4.1.1 傅里叶分析原理
        4.1.2 傅里叶分析与小波分析的关系
        4.1.3 小波分析原理及其优势
    4.2 基于小波包的变压器运行状态特征量提取
        4.2.1 运行状态特征量的选定
        4.2.2 小波包分解
        4.2.3 基于小波包分解的变压器总烃曲线特征量提取
    4.3 神经网络算法简介
    4.4 基于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异常诊断
    4.5 变压器异常诊断功能模块设计
        4.5.1 变压器信号特征向量提取功能模块
        4.5.2 BP神经网络训练功能模块
    4.6 变压器在线监测及异常诊断功能实现
        4.6.1 异常诊断流程
        4.6.2 在线监测功能实现
        4.6.3 变压器特征向量提取分析
        4.6.4 基于小波包和BP神经网络诊断分析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
    5.1 系统测试环境及方法
    5.2 系统BUG分析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2.3 系统BUG定义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小结
    6.1 研究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6)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2.1 系统结构
    2.2 故障指示器
    2.3 系统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及分析
    3.1 传统接地故障检测方法
    3.2 基于暂态零序电流的故障定位方法
    3.3 利用相关系数实现故障定位的过程
    3.4 本章小结
4 光电式故障指示器的设计
    4.1 故障特征分量数据采集技术
    4.2 故障特征分量数据的合成
    4.3 光电式互感器的设计
    4.4 取电装置
    4.5 汇集单元
    4.6 故障指示器的整体架构
    4.7 故障指示器的功能及性能
    4.8 本章小结
5 故障指示器的实际应用案例
    5.1 装置测试
    5.2 案例概述
    5.3 现场试验及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llOkV黄邦变电站10kV主接线图

(7)电力保障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电力保障系统研究现状
        1.2.2 电力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3 电力保障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电力保障系统分析
        2.1.1 重大活动事件分级
        2.1.2 负荷分级
        2.1.3 重要负荷供电要求
        2.1.4 重大活动电力保障工作流程
    2.2 监控系统的分析
        2.2.1 功能需求
        2.2.2 数据流分析
        2.2.3 非功能性需求
    2.3 系统的总体设计
        2.3.1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
        2.3.2 系统的软件架构
        2.3.3 系统的硬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与实现
        3.1.1 硬件电路设计
        3.1.2 嵌入式程序设计
    3.2 软件系统设计
        3.2.1 软件设计关键技术
        3.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3.2.3 移动端APP设计
        3.2.4 数据库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电力日负荷预测
    4.1 Elman神经网络模型
        4.1.1 人工神经元模型
        4.1.2 Elman神经网络结构与算法
        4.1.3 Elman神经网络隐含节点数的确定
        4.1.4 Elman神经网络参数的选择
    4.2 Elman神经网络在电力日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4.2.1 历史负荷数据的预处理
        4.2.2 Elman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4.3 仿真实现及算例分析
        4.3.1 数据处理
        4.3.2 仿真实现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系统测试与实现
    5.1 系统测试
        5.1.1 测试环境
        5.1.2 模块测试与结果分析
    5.2 系统实现及展示
        5.2.1 运行环境
        5.2.2 系统模块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嵌入式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嵌入式系统的内涵
2 嵌入式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1 应用于微机保护
    2.2 应用于自动装置
    2.3 应用于电费结算
3 嵌入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4 小结

(9)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嵌入式技术概述
    1.1 嵌入式技术的概念
    1.2 嵌入式技术的特点分析
2 嵌入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2.1 嵌入式系统在电力监控中的应用
    2.2 用于抗EMC
    2.3 在自动化系统和装置中的应用
    2.4 在电费计量中的应用
3 结束语

(10)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1.2.1 研究对象
        1.2.2 核心概念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外对于专业设置的认知差异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3.3 国内研究
        1.3.4 研究评述
第2章 专业关系的研究范畴与分析方法
    2.1 专业关系的分类及其量化
        2.1.1 专业关系系统分类
        2.1.2 专业关系的主体范畴、数据与标识
        2.1.3 专业关系赋值规则及量化框架
    2.2 专业与院校之间举办关系的量化考察
        2.2.1 本科院校与本科专业的举办关系
        2.2.2 举办高职专业的院校与高职专业的举办关系
    2.3 基本理论与方法
        2.3.1 基本理论
        2.3.2 分析方法和工具
    2.4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3章 微观分析:专业层次适配与教育系统发展
    3.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与专业对接
        3.1.1 专业层次的两分法
        3.1.2 专业对接的含义与内容
        3.1.3 本科专业目录与高职专业目录的对接关系
        3.1.4 院校与专业的对接关系
    3.2 专业层次相互关系的社会系统论
        3.2.1 帕森斯AGIL社会系统论
        3.2.2 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解释
        3.2.3 专业对接之于教育社会系统的意义
    3.3 适应—整合:专业对接是专业层次适配的基本环节
        3.3.1 专业对接与专业层次适配的社会系统关系
        3.3.2 专业对接的基本单位与组织结构
        3.3.3 专业对接关系的强度
        3.3.4 专业对接强度的地区状态
    3.4 整合—潜在模式维持:专业层次适配是双螺旋模式的结构要求
        3.4.1 专业层次与双螺旋模式的社会系统关系
        3.4.2 专业对接的双螺旋模式结构分析
        3.4.3 双螺旋专业对接链的长度与层次适配
    3.5 潜在模式维持—目标达成:双螺旋效率是教育功能实现的系统动力.
        3.5.1 专业层次双螺旋模式与教育功能实现的社会系统关系
        3.5.2 专业对接指数
        3.5.3 专业结构效率的系统分析方法
        3.5.4 专业对接的耦合度分析
        3.5.5 专业对接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3.5.6 双螺旋模式的系统效率
    3.6 小结与讨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特征及治理的原则、分类方法与空间
        3.6.1 治理起点:地区专业层次适配的阶段性特征
        3.6.2 专业层次适配地区特征的成因
        3.6.3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空间
        3.6.4 专业层次适配的治理原则
        3.6.5 专业层次适配的分类治理方法
第4章 中观分析:校际专业交往与院校专业发展
    4.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
        4.1.1 校际专业交往与校际专业关系的含义与特性
        4.1.2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关系的内容
        4.1.3 校际专业交往构建了校际专业关系存在形式的可能性空间
        4.1.4 校际专业交往规定了校际专业交往关系的强度
    4.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是校际专业关系的社会存在表达形式
        4.2.1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定义
        4.2.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结构与属性
        4.2.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存在性及其意义
        4.2.4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构建方法
    4.3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与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1 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3.2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形成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机制
        4.3.3 结构洞: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测量
    4.4 地区院校专业交往能力的分类实证分析
        4.4.1 类型一:举办高职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2 类型二:举办本科专业院校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3 类型三:全局专业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4 类型四:基于专业对接的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4.5 校际专业关系网络的比较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校际专业交往能力引致的院校专业发展治理需求
        4.5.1 治理起点:校际专业交往能力的跨网络(层次)差异和内生冲突
        4.5.2 治理难题:影响校际专业关系网络调整和演化的因素追溯
        4.5.3 治理目标:提升院校校际专业交往能力
        4.5.4 治理工具
        4.5.5 治理能力涵养
第5章 宏观分析:专业就业协调与社会事业发展
    5.1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5.1.1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社会系统论
        5.1.2 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冲突
        5.1.3 专业与行业的全局均衡是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
    5.2 地区性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1 研究方法设计
        5.2.2 本科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3 高职专业就业供需专业结构全局分析
        5.2.4 “需求导向”与“学科导向”的专业供需耦合差异
        5.2.5 教育系统专业供需协调的“低水平发展陷阱”
    5.3 地区性就业供需行业结构耦合分析
        5.3.1 研究方法设计
        5.3.2 各行业的本科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3 各行业的高职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4 各行业的全局专业供需结构分析
        5.3.5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地区特征共性
        5.3.6 行业专业供需协调的层次和行业特性
    5.4 小结与讨论:教育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专业治理
        5.4.1 治理起点:行业与专业的供需悖论
        5.4.2 专业供需平衡的动力机制
        5.4.3 治理目标:教育、社会与人的协同发展
        5.4.4 治理思路
        5.4.5 治理工具
第6章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及行动路径
    6.1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原则
    6.2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目标
    6.3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工具
    6.4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配套
    6.5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与运行
        6.5.1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概念
        6.5.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构建
        6.5.3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链的运行
第7章 结语
    7.1 主要的发现与结论
        7.1.1 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分析的三个发现
        7.1.2 专业设置地区治理行动路径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T地区高等院校名单、标识及举办的专业数量
    附录B: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部分)
    附录C:能与高职专业目录对接的本科专业名单
    附录D:能与本科专业目录对接的高职专业名单
    附录E:T地区举办的本科专业与高职专业对接院校数量关系
    附录F:T地区本科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附录G:T地区高职专业与产业就业供需协调状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嵌入式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J]. 赵锋荣. 自动化应用, 2021(11)
  • [2]物联网环境下家庭用电数据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王彬任. 湘潭大学, 2020(02)
  • [3]人工智能在电网嵌入式终端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张天晨. 浙江大学, 2020(12)
  • [4]快速移频滤波算法及其在微型PMU中的应用研究[D]. 张军号. 湖南大学, 2019(01)
  • [5]油浸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研究和开发[D]. 李宏博. 苏州大学, 2019(02)
  • [6]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 杨文敬.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电力保障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康杰.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8]嵌入式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J]. 卢冬梅.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15)
  • [9]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刘燚荣. 数码世界, 2018(03)
  • [10]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地区治理研究[D]. 张磊. 天津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嵌入式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