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开放并非放松监管(论文文献综述)
李琼,吴小雨,成春林[1](2021)在《基于合成控制法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影响研究——以上海自贸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自贸区")建设的深入,自贸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影响成为重要研究话题。在梳理自贸区政策对金融开放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利用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和合成控制法实证检验自贸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自贸区政策促进了金融开放,并主要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和投融资渠道拓宽机制实现,跨境贸易便利机制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多种稳健性检验表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为进一步发挥自贸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作用,应持续深化制度创新,充分利用境外投融资市场,推进跨境贸易转型升级。
陈国进,陈凌凌,赵向琴[2](2021)在《信贷驱动、博傻投机与房价泡沫骑乘》文中提出在信息不对称框架下建立了信贷驱动的房价泡沫骑乘模型,探讨影响投资者博傻投机和房价泡沫骑乘的主要因素并形成相关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基于22国1975年~2017年季度面板数据,运用GSADF技术估计房价泡沫并使用Ⅳ-Probit两步法和面板VAR模型实证分析了信贷-房价正反馈、异质信念、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对房价泡沫的影响及其具体传导机制.主要结论有:1)信贷-房价正反馈、投资者对银行的风险转移动机、投资者异质信念、低利率环境和宏观审慎信贷监管放松是影响投资者博傻投机和骑乘房价泡沫的主要因素;2)信贷和房价的正反馈会显着增加房价泡沫的发生概率且这一效应在经济繁荣时期尤为明显;3)投资者信念异质性越强,房价泡沫发生的概率越大;4)紧缩性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可分别通过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和调节家庭部门信贷扩张进而抑制房价泡沫."双支柱"政策对房价泡沫的调控效果在发展中国家要好于发达国家.
林沛[3](2021)在《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兼论自由贸易账户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上海自贸区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改革金融制度,促使上海建设成为世界金融中心。我国自由贸易账户自从首次提出,便于金融改革的前进道路中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在金融领域,向来有离岸和在岸的区别,资金进出口岸往往需要比较繁琐的程序。自由贸易账户作为离岸与在岸的中间地带,是我国大胆进行金融开放的重要防火墙。我国金融监管制度尚处于起步与试验的阶段,自由贸易账户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许多问题,反映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仍有不完善之处。但自由贸易账户对于我国金融开放有重要的作用,如何防范自由贸易账户引发金融风险是亟待解决的先决问题。本文以上海自贸区设立以来自由贸易账户的发展为基本分析方向,分析上海金融领域开放中自由贸易账户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由贸易账户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并提出自由贸易账户监管的建议。
董思奇[4](2021)在《中国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
朱珊珊[5](2021)在《证券业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经验与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高明明[6](2021)在《长三角地区金融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
汪雪凌[7](2021)在《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文中研究说明
温健纯[8](2021)在《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间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推进,跨境资本流动已经逐渐成为促进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力量。资本的国际间流动使得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国配置,这在极大促进全球经济融合与大发展的同时,也诱发了许多新的问题与风险。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金融开放进程中,跨境资本扮演了“双刃剑”的角色,这既为原本资金匮乏的新兴经济体带来大量丰富的外部资本,进而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它们累积了大量的风险隐患。从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到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再到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可以看到在这些危机的身后,均有着跨境资本流动的推波助澜。与此同时,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全球实体经济面临衰退的威胁,世界各国政府为平滑经济波动而采取了频繁调整经济政策的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得经济政策频繁变动成为左右经济不确定性的关键因素。从全球经济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后疫情时代由于各国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全球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全球实体经济的发展面临严重挑战,跨境资本流动的特征与影响也呈现出巨大的变化。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始终将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的平衡置于首要位置,如何能够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开放的有利因素促进我国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一直都是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在这其中,如何准确分析和估计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从而趋利避害,是在我国金融市场开放过程中维护好我国金融安全亟需回答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三个主要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第一,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杠杆和虚拟经济稳定等经济效应有何影响?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境资本流动经济效应有何影响?第三,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如何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不利影响?厘清这些关系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而言都是一个意义重大且迫切需要研究的议题。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讨和分析,以期为我国和其他国家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资本项目开放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将通过八章内容开展研究。论文安排如下:第1章为导论。本章首先从国际跨境资本流动发展及其经济影响,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新常态”的背景出发,提出探究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经济效应的研究意义,然后对跨境资本流动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进行概念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最后,说明本文的研究创新点、难点与不足之处。第2章为相关文献综述。本章主要对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测度与应用,跨境资本流动的类别划分和度量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等相关文献进行评述、总结和归纳,从而对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的评述,寻找本文研究的切入点。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宏观与微观经济的影响方面,已有文献主要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波动、金融市场、政策有效性及国际溢出效应等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经济发展、实体经济杠杆和虚拟经济稳定等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已有文献存在不足方面主要有三:(1)关于资本流动的经济效益相关研究,将全球经济政策环境变化作为背景考虑因素的已有文献较少,更是缺乏基于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的相关研究;(2)对于跨境资本流动没有统一的测度方法;(3)对于资本流动的经济效益研究,尤其对基于资本流动规模、流向和波动的研究较为缺乏。第3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本章首先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层面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境资本流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调节效应,厘清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分析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及其经济效应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后文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第4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现状分析。本章通过对跨境资本流动,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有关数据和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统计测度,对经济政策不确定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关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具体情况,包括指标构建和具体使用;聚焦跨境资本流动的基本特征,包括具体项目下的流动特点,以期为政策启示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本章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1)在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分析中,重点介绍本文所采用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的构成及其表现,其中包括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单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2)在对跨境资本流动的分析中,本章采用了IMF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作为分析基础,并将表内资本流动项目的流出和流入情况进行了分析;(3)本章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经由全球EPU指数的分段表现可以认为,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强的过程中,跨境资本流动在全球范围内也呈现出增强的特征。第5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基于1970-2019年跨国面板数据考察了跨境资本净流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本章从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1)跨境资本净流出规模的加大,会对国家的经济产生抑制效应,跨境资本净流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2)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固定资产形成总额较低的国家、低金融机构效率国家、高外债资本存量国家以及高银行不良贷款率国家中,跨境资本净流出对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更为显着;(3)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的情况下,跨境资本净流出对一国经济发展的抑制效应更大,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加大跨境资本净流出对经济发展的负向影响;而在低资本市场开放程度国家、高宏观金融风险国家以及高金融机构发展指数国家中,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跨境资本净流出与经济发展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更大。第6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实体经济杠杆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基于1970-2019年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各国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章从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1)净流出规模增加会对本国宏观杠杆产生负向影响,而跨境资本流动波动率的提高会对本国杠杆产生正向影响;(2)分部门来看,跨境资本净流出规模增加会显着降低政府部门杠杆率,跨境资本流动波动率的上升会对私营非金融部门杠杆率产生显着正向影响;(3)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对跨境资本流动与宏观杠杆之间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较低的时期,跨境资本流动波动率的提高会促进家庭部门杠杆率、企业部门杠杆率、家庭和企业部门杠杆率、私营部门杠杆率的提升。第7章为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虚拟经济稳定影响的实证分析。本章基于1997-2017年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为各国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章从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1)跨境资本流动确实会对虚拟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2)不同类型的资本流动对于虚拟经济稳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3)虽然总体上看,跨境资本流动会对虚拟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但在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也可以表现出其有利于虚拟经济稳定的一面。第8章为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归纳总结全文主要研究结论,并基于这些研究结论为我国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提供建议。具体措施包括:有序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合理利用跨境资本维持适度宏观经济杠杆率;加强跨国公司融资风险管理;加强国际资本流动管理与风险防范;提高经济政策的透明度和前瞻性指引能力。
刘林[9](2021)在《金融开放与商业信用供给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商业信用决策是公司营运资本决策和公司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2004–2018年的样本数据表明,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与预付账款之和占总资产比平均值高达17.7%。商业信用供给在实务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Meltzer(1960)开创性地观察到了商业信用在公司经营与融资中的作用以来,学术界关于商业信用供给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然而,已有关于公司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因素研究仅局限于国内视角,而忽略了金融开放对公司经营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金融开放程度可能会影响企业经营环境,进而影响企业经营决策。金融开放带来宏观经济前景、行业前景预期与外部信息环境的变动,公司的经营决策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Mc Kinnon等经济学家提出金融自由化理论以来,众多研究聚焦考察金融开放对宏观经济运行、金融发展的影响,却少有研究关注金融开放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商业信用供给角度,考察金融开放对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的影响,尝试丰富金融开放与商业信用供给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商业信用供给是企业提供商业信用能力与意愿的均衡。基于商业信用供给的替代性融资理论和经营性动机理论,本文认为金融开放影响了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能力与意愿,从而改变了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决策。(1)从商业信用供给意愿来看,基于已有文献研究以及中国不断推进金融开放的现实角度,金融开放对于抑制我国宏观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社会总需求具有积极作用;外资企业在带来生产技术的同时,也加剧了国内现有行业的生产竞争,企业为参与市场竞争,可能会扩大商业信用供给。(2)从商业信用供给能力来看,金融开放下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外资持股上市公司,改善了企业的经营。因此金融开放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了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能力。金融开放将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产生影响,改变其经营决策。同时,由于小规模、非国有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能力与意愿不对称性更为严重,其商业信用供给变化受金融开放的影响更加显着。此外,由于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基础设施、金融环境更为完善,对外资和金融机构的吸引力较大,金融开放开始时间较早,因而金融开放对于东部地区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影响可能更为显着。为检验上述设想,本文选取我国2004-2018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使用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与预付账款之和占总资产比,应收账款与总资产之比两个比值作为企业商业信供给的表征指标,选取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经济研究所全球金融一体化指数中中国金融开放指数作为金融开放的表征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到以下结论:(1)金融开放对企业商业信用供给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随着金融开放程度的提高,企业将会提供更多的商业信用。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这也为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微观解释。(2)分别使用经营不确定性、SA指数作为企业经营环境、融资约束的代理变量,实证发现经营不确定性、融资约束是金融开放影响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中介变量。金融开放通过降低企业的经营不确定和融资约束,提高了企业商业信用供给的能力与意愿,促使企业提供更多商业信用。(3)金融开放对营业收入规模较小、非国有企业以及位于东部地区企业的商业信用供给影响更为显着。上述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样本期间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依旧成立。最后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继续坚定不移、有条不紊地推进我国金融开放进程。通过引入外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技术创新,改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加大金融业开放力度,提升外资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支持,降低企业的经营不确定性和融资约束从而提高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能力与意愿。(2)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中西部地区崛起,提高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需加强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金融环境建设,并设立中西部地区优惠政策从而促进中西部地区金融开放。
李映瑛[10](2021)在《金融开放对中国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消费再次受到了政策制定者与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然而,中国的最终消费率自2000年起连续下降,至2019年仍维持在38.78%的较低水平,因此,中国亟需多举措来增强居民消费。对于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成因,学术界进行了大量探讨,但甚少关注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同时,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开放进程明显加快,连续出台了多项降低外资金融机构准入门槛、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政策。中国稳步扩大金融开放的举措是否会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升级?这日益成为学术界要回答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探讨了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理:首先,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提出金融开放影响居民消费的研究假设;其次,分析了中国居民消费及金融开放水平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利用中国31个省2010-201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金融开放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及内在机理,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本文研究发现:(1)1978-2019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优化,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缩小,但居民消费率却自2000年起连续下降;中国省际居民消费水平具有显着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和集聚效应。(2)2004-2018年,中国法定金融开放水平先上升后保持不变,与世界上182个国家相比,中国法定金融开放程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事实金融开放水平总体上保持上升的趋势;中国省际金融开放水平空间分布不均,空间集聚态势进一步增强。(3)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下,金融开放能够提高居民消费水平。(4)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5)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当金融开放达到一定程度后,金融开放才能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6)金融发展在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中起着门槛变量的作用,当金融发展水平达到0.4306时,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水平的促进作用才开始显现。(7)金融开放对不同类型的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并不相同,金融开放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8)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水平、生存型居民消费支出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存在显着的空间溢出效应。(9)金融开放能够通过促进居民可支配收入、缓解流动性约束、降低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小收入差距来影响居民消费。
二、金融开放并非放松监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融开放并非放松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合成控制法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影响研究——以上海自贸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 |
三、机制分析与研究假设 |
四、研究方法与变量选择 |
(一)研究方法 |
(二)变量选择 |
1. 结果变量 |
2. 控制变量 |
五、实证结果分析 |
(一)金融制度创新机制 |
(二)投融资渠道拓宽机制 |
1. 融资机制 |
2. 投资机制 |
(三)跨境贸易便利机制 |
(四)稳健性检验 |
1. 安慰剂检验 |
2. 改变样本周期 |
3. 改变计量方法 |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
(2)信贷驱动、博傻投机与房价泡沫骑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信贷驱动泡沫理论模型 |
1.1 模型设定 |
1.2 决策集及均衡 |
1.3 博傻投机与房价泡沫产生 |
1.4 命题推导 |
2 实证设计、变量及数据来源 |
2.1 实证设计 |
2.2 房价泡沫变量构建 |
2.3 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性统计 |
3 实证结果分析 |
3.1 基准分析 |
3.2 稳健性检验 |
3.2.1 利率变量选择 |
3.2.2 加入经济周期 |
3.2.3 分样本回归 |
4 结束语 |
附录1 |
附录2 |
(3)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兼论自由贸易账户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由贸易账户设立与境内外投资 |
二、自由贸易账户风险与监管 |
三、自由贸易账户监管及建议 |
四、结语 |
(8)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5 研究的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相关研究 |
2.2 跨境资本流动相关研究 |
2.3 研究述评 |
第3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经济效应的理论分析 |
3.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关联性 |
3.2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境资本流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调节效应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现状分析 |
4.1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现状分析 |
4.2 跨境资本流动的现状分析 |
4.3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关联性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5.1 研究假设 |
5.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
5.3 实证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实体经济杠杆的影响 |
6.1 研究假设 |
6.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对虚拟经济稳定的影响 |
7.1 研究假设 |
7.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
7.3 实证结果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 主要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金融开放与商业信用供给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与中国金融开放历程 |
2.1 关于商业信用供给、金融开放的概念界定 |
2.2 文献综述 |
2.2.1 商业信用相关文献回顾 |
2.2.2 金融开放相关文献回顾 |
2.2.3 文献评述 |
2.3 中国金融开放历程与特点 |
2.3.1 中国金融开放历程 |
2.3.2 中国金融开放特点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金融开放影响商业信用供给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2 金融开放影响商业信用供给的中介效应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2.1 经营不确定性中介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3.2.2 融资约束中介效应的理论分析与假设 |
3.3 金融开放对商业信用供给影响的异质性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3.1 企业规模异质性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3.2 企业性质异质性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4 金融开放对商业信用供给影响的地区差异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 实证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4.2 变量选取及说明 |
4.2.1 被解释变量 |
4.2.2 关键解释变量 |
4.2.3 控制变量 |
4.3 模型设定与实证设计 |
5 实证结果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
5.1 描述性统计 |
5.2 相关性分析 |
5.3 多元回归分析 |
5.3.1 金融开放对商业信用供给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
5.3.2 中介效应实证结果分析 |
5.3.3 异质性实证结果分析 |
5.3.4 地区差异性实证结果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5.4.1 替换被解释变量 |
5.4.2 替换解释变量 |
5.4.3 替换样本期间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金融开放对中国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金融开放概念界定 |
1.2.2 金融开放主要度量方法 |
1.2.3 居民消费相关研究 |
1.2.4 金融开放与居民消费相关研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之处 |
2 研究设计 |
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1.1 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1.2 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2.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2.2.1 变量选取 |
2.2.2 数据来源 |
2.3 模型构建 |
3 金融开放与居民消费的时空特征分析 |
3.1 居民消费的时空特征分析 |
3.1.1 居民消费的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
3.1.2 居民消费的空间特征分析 |
3.2 金融开放的时空特征分析 |
3.2.1 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测量及其时间变化趋势分析 |
3.2.2 金融开放的空间特征分析 |
4 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平稳性检验 |
4.2 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
4.2.1 经典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
4.2.2 面板分位数模型回归结果 |
4.2.3 门槛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
4.2.4 空间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
4.3 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4.3.1 空间计量模型相关检验 |
4.3.2 空间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
4.4 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城乡分样本回归结果 |
4.4.1 经典一次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
4.4.2 经典二次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
4.4.3 面板分位数模型回归结果 |
4.4.4 门槛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
4.4.5 空间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
4.5 稳健性检验 |
5 金融开放对居民消费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
5.1 基于收入增长效应的分析 |
5.2 基于流动性约束的分析 |
5.3 基于预防性储蓄的分析 |
5.4 基于收入差距的分析 |
6 结论、对策建议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金融开放并非放松监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合成控制法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对金融开放的影响研究——以上海自贸区为例[J]. 李琼,吴小雨,成春林.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21(10)
- [2]信贷驱动、博傻投机与房价泡沫骑乘[J]. 陈国进,陈凌凌,赵向琴. 管理科学学报, 2021(09)
- [3]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与金融监管兼论自由贸易账户的发展[J]. 林沛. 现代金融, 2021(09)
- [4]中国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 董思奇.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
- [5]证券业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经验与实证分析[D]. 朱珊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1
- [6]长三角地区金融开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 高明明. 安徽大学, 2021
- [7]金融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效应[D]. 汪雪凌.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 [8]经济政策不确定背景下跨境资本流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 温健纯. 广西大学, 2021(12)
- [9]金融开放与商业信用供给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D]. 刘林.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10]金融开放对中国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D]. 李映瑛. 山西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