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白血病化疗致中性粒细胞重度下降患者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周露[1](2021)在《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中医外治法热敏灸对老年AML(非M3)化疗后患者的干预作用,探讨热敏灸对老年AML化疗后相关症状改善的有效性,为热敏灸在老年AML化疗后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46例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予以去甲基化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加上热敏灸治疗,热敏灸选穴为大椎穴、膈俞穴、肾俞穴、脾俞穴、胃俞穴,热敏灸治疗从化疗第1天开始,每天1次,每次治疗持续时间为热敏化现象消失时,连续治疗至化疗第21天;两组均予以止呕、护胃、护肝等,必要时抗感染、输血等对症支持治疗。于化疗前、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血细胞计数包括WBC、NEUT、HGB及PLT;化疗前及化疗第14天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期间红细胞悬液、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统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组间数据的差别。结果:1.中医症状积分:骨痛症状除实验组在化疗第21天明显轻于化疗第14天外,余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化疗第14天、第21天两组骨痛积分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热敏灸对骨痛症状的改善不明显。化疗第14天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积分均较化疗前增加(P<0.05);说明化疗加重了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等症状;化疗第21天两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积分较化疗第14天均有所下降,但除实验组纳差症状有明显好转外,余症状好转均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化疗第14天及第21天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均轻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可以有效改善瘀斑、头晕、乏力、纳差症状。化疗第14天、第21天两组发热症状积分与前一时间点组内比较均增加,除对照组在化疗第14天与化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余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化疗可加重患者发热症状;实验组化疗第14天、第21天发热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化疗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性不大,化疗第21天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说明热敏灸可改善发热症状。中医症状总积分为各个症状积分的总和,化疗第14天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明显增加(P<0.05),说明化疗会加重患者不适症状;化疗第21天两组中医症状总积分较化疗第14天减少(实验组P<0.05,对照组P>0.05),在化疗第21天不适症状有所减轻,但对照组减轻不明显;实验组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不适症状均明显轻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能够改善患者总体不适症状。2.中医疗效比较:化疗第21天相对于化疗第14天,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实验组有效率为3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热敏灸可有效提高中医疗效。3.生活质量评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化疗第14天均有明显的降低,但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热敏灸对提高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疗效。4.血细胞计数:治疗后,组内比较显示:化疗第14天两组血细胞计数包括WBC、NEUT、HGB及PLT均明显降低(P<0.05),说明化疗会引起骨髓抑制,导致血细胞的下降;化疗第21天两组血细胞计数均较化疗第14天有所上升(P<0.05),说明化疗第21天骨髓缓慢恢复,血细胞计数缓慢上升,但仍处于低水平。组间比较显示:实验组化疗第14天、化疗第21天血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热敏灸可有效减轻骨髓抑制,并可促进骨髓的恢复。5.治疗期间输血情况比较:治疗期间实验组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红细胞悬液输注量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说明热敏灸可有效减少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单采血小板输注量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说明热敏灸对单采血小板输注量影响不明显。结论:热敏灸能改善老年AML化疗后相关症状,提高老年AML化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有效减轻化疗后骨髓抑制,减少血液制品的用量;此观察显示:除中医内治法外,热敏灸也是老年AML患者化疗的有效干预手段。
郝鑫帅[2](202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和分析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危险因素、病原体的种类及敏感和耐药情况,为今后预防和治疗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血液科就诊的化疗后处于骨髓抑制期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43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感染情况、病原菌情况,加以总结分析,对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并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1、43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共发生感染264次,骨髓抑制期感染发生率为:61.1%(264/432)。2、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占总感染部位构成比41.6%;其次为血流感染,占比27.9%。3、骨髓抑制期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PICC置管;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粒缺时间。(若合并感染,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记录发生感染前一周的最低值,若未感染,则记录住院期间的最低值)4、骨髓抑制期感染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为18.7%(105/561),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70株,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阳性菌22株,主要为葡萄球菌;真菌13株,主要为假丝酵母菌。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米诺环素及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达到90%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达80%左右;铜绿假单胞菌对所检测药物敏感性较好,耐药率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拉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存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但其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加环素敏感性好;真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氟胞嘧啶敏感性好,对氟康唑耐药性强。结论:1、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血流感染为主,且存在多部位感染情况。2、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粒细胞缺乏时间、住院时间、血红蛋白及PICC置管,其中,年龄、粒细胞缺乏时间是独立危险因素。3、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病原菌检出率较低,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治疗时避免使用氨苄西林,可选择敏感性高的碳青霉烯类药物;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为葡萄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治疗不推荐青霉素,其中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其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替加环素菌均敏感;真菌主要为假丝酵母菌,治疗时不首选氟康唑。
葛韵[3](2021)在《生白方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以徐经世先生经验方——生白方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给予新选择。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观察期间每天口服地榆升白片0.2g ti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生白方,观察疗程为20天。若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出现重度白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109/L),立即予以rh G-CSF升白处理,其下一次的相关理化指标记录不纳入统计分析。分别于化疗前,化疗后第3、7、10、14、20天比较两组WBC、NE数值水平和升降趋势变化,同时比较两组白细胞减少分度情况(化疗后第7天和第10天)和升白疗效(自化疗后第10天至第20天)。兼顾观察比较两组相关营养指标数值(TP、Alb、PA、Hb)、中医证候积分和疗效及KPS评分情况。研究结果(1)主要指标:(1)两组初始WBC、NE数值无统计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2)化疗第4天两组WBC、NE数值水平均有所下降,统计学显示无差异(P>0.05);(3)化疗第7天两组WBC、NE数值进一步跌落,治疗组WBC、NE计数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更缓,但两组白细胞减少分布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集中于Ⅰ、Ⅱ度白细胞减少;(4)化疗第10天两组WBC、NE水平均跌至最低,治疗组WBC、NE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白细胞减少分布比较呈现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白细胞减少集中于Ⅰ、Ⅱ度,优于对照组;(5)化疗第14、20天两组WBC、NE数值均较前恢复,治疗组上升趋势较对照组更明显,恢复数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升白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6)组内比较:化疗第20天治疗组可恢复至初始白细胞水平(P>0.05),对照组则低于初始水平(P<0.05)。(2)治疗组治疗后的相关营养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均高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在组间和组内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值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经治后生白方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对比,治疗组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为71.4%优于对照组40.5%(P<0.05)。(4)两组治疗前KPS评分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经1疗程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及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提高和稳定人数多于对照组。结论生白方联合地榆升白片组较单用地榆升白片组,能显着预防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重度白细胞减少,加快白细胞恢复速度,还原初始水平,保证下一周期化疗;生白方能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部分指标,提高化疗耐受性,进一步防治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生白方能有效改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的中医证候和KPS评分,减轻不适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黄畅,孙晓敏,朱莹,杨晓晖[4](2020)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及防护干预进展》文中认为本文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及防护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以改善和提高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口腔健康提供参考。
万希伟[5](2020)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2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30例,感染率为13. 64%,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白血病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 5×109/L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化疗效果(完全或部分缓解)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保护因素(P <0. 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与性别、白血病类型、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化疗效果等因素有关,需加以重视,制定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肛周感染发生。
任兴华[6](2020)在《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究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意义,探究营养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并发症的影响,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山东省滨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且骨髓形态学已达完全缓解的患者,于入院当天完成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评分≥3分)和无营养风险组(评分<3分),再分别将2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观察比较四组患者在化疗前后体重、BMI、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血红蛋白最低值、输血小板数、输红细胞的量及化疗副作用(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住院时间等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71例,有营养风险干预组患者46例,对照组41例,无营养风险干预组43例,对照组41例。(1)无营养风险患者的体重及BMI差值较有营养风险患者差值明显更小(P<0.001),有营养风险患者营养干预后其差值也明显减小(P<0.001),无营养风险干预组与对照组在体重差值及BMI变化差值方面有差异,但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无营养风险患者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下降程度更小;四组患者中,两个干预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及总蛋白平均水平均高于两个对照组,其差值干预组均小于对照组;有营养风险干预组患者在白蛋白及总蛋白的平均值、最低值与对照组相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无营养风险对照组患者在白蛋白及总蛋白平均值、最低值、差值与有营养风险对照组患者相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3)化疗患者中无营养风险组的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有营养风险组(P<0.001),有营养风险患者经营养干预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1),无营养风险患者经营养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采用不同的营养干预方式后,有营养风险的两组患者粒缺持续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均长于无营养风险两组患者;在输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数量方面,有营养风险两组患者较无营养风险两组患者多,且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血红蛋白最低值高于有营养风险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干预组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有营养风险对照组患者较无营养风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营养风险患者经营养干预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且与无营养风险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个体化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2.个体化营养支持可以减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3.个体化营养支持可以缩短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的住院时间;4.NRS2002可用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
覃琬婷[7](2020)在《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Chemotherapy-induced diarrhea,CID)优势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更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知网、维普、万方、CBM、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9年12月的有关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提取相关资料并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对提取的相关结局指标数据进行Meta分析。数据结果:预防组共纳入18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如下:CID发病率:OR=0.38,95%CI=[0.29,0.48],合并效应量检验Z=7.57,P<0.00001。CID发生时间,合并MD=1.18,95%CI=[-1.02,3.37],合并效应量检验,Z=1.05,P=0.29。CID持续时间,合并MD=-2.63,95%CI=[-3.38,-1.88],合并效应量检验Z=6.90,P<0.00001。治疗组共纳入文献31篇。Meta分析结果具体如下:CID有效率:OR=4.71,95%CI=[3.64,6.10],合并效应Z=11.75,P<0.00001。KPS评分:合并MD=4.40,95%CI=[3.16,5.63],合并效应量Z=6.99,P<0.00001。CID起效时间:合并MD=-0.78,95%CI=[-2.59,1.02],合并效应量检验,Z=0.85,P=0.39。结论:1.中医药可降低CID的发病率,起到预防作用。2.中医药治疗CID疗效显着,同时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内治法的效果要优于外治法。
林嘉乐[8](2020)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感染特点,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与感染及早期治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纳入CCCG-ALL-2015方案治疗的133例儿童ALL临床资料(化疗阶段、危险度、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等)、住院期间感染情况(感染病程、实验室指标、抗菌药物和(或)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感染部位、转归等)及患儿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身高/身长、体重)。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性分析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3例ALL患儿中,男性77例,女性56例,男女比例为1.37:1;初诊中位年龄4岁1月;低危组55例,中/高危组78例;B-ALL与T-ALL比例为5.65:1。(2)治疗期间共合并感染553例次(感染率38.7%),医院感染284例次(院感率19.9%),其中感染相关死亡3例。性别、免疫表型、危险度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中性粒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及营养状况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均有影响(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化疗阶段、住院时长、中性粒细胞数、营养状况为独立危险因素。(3)553例次感染事件中未明确感染部位的占14%,明确感染部位的以呼吸道感染(61%)最多见,皮肤软组织(2%)和泌尿道(1%)感染少见。血培养检测出的病原学中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各占44.1%、52.9%和2.9%,较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诱导缓解期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最高(58.8%),营养不良为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133例初诊ALL患儿,肥胖组6例,占4.5%,超重组4例,占3.0%,营养良好组91例,占68.4%,营养不良组32例,占24.1%。不同营养状况分组之间d 19、d 46 MRD的阴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阶段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28.6%。结论:(1)中性粒细胞数、化疗阶段、住院时长、营养状况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营养状况与感染呈负相关,营养状况越差,发生感染的风险越高,尤其是血流感染。(2)营养不良及超重、肥胖均会影响ALL患儿的早期治疗反应,初诊时的营养水平可作为评估ALL患儿早期治疗反应的不良因素。
简黎,张农惠,李宏伟,李海容,郭子文[9](2019)在《综合性护理预防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失期患者中抽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常规护理)、研究组(n=100,临床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肛周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肛周感染发生率3.00%,低于对照组的31.00%,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白血病化疗粒细胞缺失期患者,采取临床综合性护理,可以预防肛周感染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住院时间缩短,护理效果显着。
马月[10](2019)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医护人员对其营养管理知信行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描述我国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血液科医护人员对其营养管理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后续制定优化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G-SGA、人体测量学指标、实验室指标和食物频率调查问卷等描述13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营养状况,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探寻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膳食摄入的阻碍因素;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277名血液科医生和护士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结果1.49.63%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入院时即存在营养不良,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0%,53.97%和40.63%,诱导缓解治疗期患者和巩固维持治疗期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5.29%和40%。2.急性白血病患者出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增加至85.93%,体质指数、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等均比入院时显着下降,但接受营养治疗的患者仅占5.97%。3.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除蛋类和乳类外,其余各类膳食的摄入量均显着减少;阻碍患者住院期间膳食摄入的主要因素有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治疗对饮食的限制、患者营养知识缺乏、基础疾病对饮食的限制以及医护人员对患者缺乏明确的膳食指导等。4.经过对国内外近五年肿瘤营养相关指南的筛选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提示《ESPEN癌症患者营养指南》的质量最佳。5.在知-信-行理论指导下,以《ESPEN癌症患者营养指南》为依据,构建的《血液科医护人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信效度较好,在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59、0.814和0.876,平均内容效度为0.998。6.血液科医护人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管理的知识维度得分率为39.64%,态度维度得分率为75.50%,行为维度得分率为72.12%。“问卷知识维度得分”、“问卷态度维度得分”、“职业为医生”、“参加过肿瘤营养相关培训”是血液科医护人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1.我国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入院时已有近50%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在住院化疗期间,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但接受营养治疗的患者却仅占5.97%。2.急性白血病患者住院期间,膳食摄入量显着减少,且膳食摄入量的减少对患者的营养状况有着负面影响。阻碍患者膳食摄入的因素主要有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治疗对饮食的限制、患者营养知识缺乏、基础疾病对饮食的限制以及医务人员对患者缺乏明确的膳食指导等。3.血液科医护人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的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的态度不够合理,行为不够规范。
二、急性白血病化疗致中性粒细胞重度下降患者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白血病化疗致中性粒细胞重度下降患者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注释表 |
引言 |
历史回顾 |
1.研究对象与材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剔除或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
3.2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
3.3 中医疗效比较 |
3.4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3.5 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比较 |
3.6 治疗期间输血情况比较 |
3.7 不良反应 |
4.讨论 |
4.1 热敏灸应用的理论及临床依据 |
4.2 选穴依据 |
4.3 研究结果分析 |
5.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2)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材料和研究方法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感染的诊断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2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感染发生率 |
3.2 感染部位 |
3.3 危险因素 |
3.3.1 感染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3.3.1.1 不同年龄AL患者感染情况 |
3.3.1.2 不同性别组发生感染的情况 |
3.3.1.3 不同类型AL患者的感染情况 |
3.3.1.4 不同住院时长AL患者感染情况 |
3.3.1.5 白细胞计数对感染的影响情况 |
3.3.1.6 中性粒细胞计数对感染的影响 |
3.3.1.7 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对感染的影响 |
3.3.1.8 血红蛋白对感染的影响 |
3.3.1.9 PICC置管对感染的影响 |
3.3.2 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3.4 感染病原学结果 |
3.4.1 AL患者病原学培养结果 |
3.4.2 标本中革兰氏阳性菌的敏感及耐药情况 |
3.4.3 标本中革兰氏阴性菌的敏感情况 |
3.4.4 标本中革兰氏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
3.4.5 真菌的敏感、耐药情况 |
第4章 讨论 |
4.1 感染率的情况 |
4.2 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 |
4.3 感染的危险因素 |
4.3.1 年龄 |
4.3.2 住院时间 |
4.3.3 白细胞计数 |
4.3.4 中性粒细胞计数 |
4.3.5 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 |
4.3.6 血红蛋白 |
4.3.7 PICC置管 |
4.4 病原菌 |
4.5 防治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生白方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Chinese and English abbreviations lis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比较 |
2 主要指标比较 |
3 次要指标比较 |
第三部分 研究讨论 |
1 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现代医学研究 |
2 中医学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学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
4 生白方配伍特点、单味药药理研究及临床疗效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恶性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4)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及防护干预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 |
1.1 化疗相关因素 |
1.2 精神因素 |
1.3 口腔因素 |
1.4 其他因素 |
2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护理干预措施 |
2.1 健康宣教 |
2.2 合理饮食 |
2.3 病房环境 |
2.4 监测护理 |
3 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发生后的护理干预措施 |
3.1 口腔护理 |
3.2 用药护理 |
3.3 疼痛护理 |
3.4 心理护理 |
(5)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白血病治疗方案 |
1.3 肛周感染评价标准 |
1.4 调查方法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急性白血病患儿并发肛周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
2.2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性别 |
3.2白血病种类 |
3.3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
3.4 化疗效果 |
(6)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本研究相关概念 |
第1章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观察指标 |
1.4 资料收集 |
1.5 统计学方法 |
1.6 质量控制 |
1.7 伦理原则 |
1.8 技术路线 |
第2章 结果 |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2.2 患者住院期间能量及蛋白质补充情况对比 |
2.3 有营养风险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对比 |
2.4 无营养风险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对比 |
2.5 无营养风险对照组与有营养风险对照组患者之间各项指标对比 |
第3章 讨论 |
3.1 患者每日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结果的比较 |
3.2 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
3.3 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 |
3.4 个体化营养支持对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 |
3.5 NRS2002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中应用的意义 |
第4章 结论 |
4.1 结论 |
4.2 本研究的创新性 |
4.3 本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营养支持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附录 |
附录A 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置表 |
附录C 化疗期间相关副作用预防指导 |
附录D 血液科患者常用食物能量换算表 |
附录E 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剂量表 |
(7)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一、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中医认识 |
1.中医理论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治则治法 |
2.中医疗效评价 |
二、化疗相关性腹泻的西医认识 |
1.发病机制 |
2.临床表现 |
3.CID的防治研究 |
3.1 CID的预防 |
3.2 CID的治疗 |
三、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META分析 |
1.纳入标准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干预措施 |
1.4 结局指标 |
2.排除标准 |
3.检索策略 |
4.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
5.质量评价 |
6.统计分析方法 |
7.数据分析形式 |
四、结果 |
1.文献筛选结果 |
2.中医药预防化疗相关性腹泻的META分析 |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2 偏倚风险评价 |
2.3 Meta分析结果 |
2.4 小结 |
3.中医药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的META分析 |
3.1 纳入文献研究的基本特征 |
3.2 偏倚风险评价 |
3.3 Meta分析结果 |
3.4 数据结果小结 |
五、讨论 |
1.本研究的局限性与偏倚性 |
1.1 文献检索与数据提取 |
1.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1.3 异质性检验 |
1.4 敏感性分析 |
1.5 发表偏倚 |
1.6 安全性评价 |
2.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疗效评价 |
2.1 中医药预防化疗相关性腹泻Meta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
2.2 中医药治疗化疗相关性腹泻Meta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
3.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机制 |
4.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优势及不足 |
结论 |
创新性及特色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二部分 对象与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个人简介 |
致谢 |
文献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的感染现状及进展 |
参考文献 |
(9)综合性护理预防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基础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指标评估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肛周感染发生率对比 |
2.2 护理满意度 |
3 讨论 |
(10)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医护人员对其营养管理知信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
1.白血病流行病学特征 |
2.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状况 |
3.医务人员对肿瘤患者的营养管理现状 |
4.文献小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操作性定义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内容 |
五、技术路线 |
第三章 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状况研究 |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内容与方法 |
3.测量时间点 |
4.统计分析 |
5.质量控制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对下一步研究的启示 |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患者膳食摄入阻碍因素的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五、对下一步研究的启示 |
第四章 血液科医护人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知-信-行现状的调查 |
第一节 构建评价血液科医护人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知-信-行现状的调查工具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三、研究内容与结果 |
1.国内外近五年肿瘤营养实践指南质量评价 |
1.1 指南检索 |
1.2 .指南筛选与资料提取 |
1.3 .指南质量评价方法 |
1.4 .统计分析 |
1.5 .研究结果 |
2.《血液科医护人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知-信-行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 |
2.1 问卷编制的方法 |
2.2 问卷的语言调试 |
2.3 问卷内容效度评价 |
2.4 问卷内部一致性检验 |
四、讨论 |
第二节 血液科医护人员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管理知-信-行现状的调查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设计 |
1.研究对象 |
2.研究工具 |
3.研究过程 |
4.统计分析 |
5.质量控制 |
三、研究结果 |
四、讨论 |
第五章 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启示 |
三、研究局限性 |
四、研究创新性 |
五、后续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录用)论文 |
致谢 |
四、急性白血病化疗致中性粒细胞重度下降患者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热敏灸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症状改善的临床研究[D]. 周露.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感染的临床分析[D]. 郝鑫帅.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3]生白方防治结直肠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观察[D]. 葛韵.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口腔溃疡的影响因素及防护干预进展[J]. 黄畅,孙晓敏,朱莹,杨晓晖.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08)
- [5]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并发肛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万希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4)
- [6]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任兴华. 滨州医学院, 2020
- [7]中医药防治化疗相关性腹泻的Meta分析[D]. 覃琬婷.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营养状况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D]. 林嘉乐.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9]综合性护理预防白血病化疗后肛周感染的观察[J]. 简黎,张农惠,李宏伟,李海容,郭子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23)
- [10]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医护人员对其营养管理知信行的研究[D]. 马月.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急性白血病论文; 对照组论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骨髓抑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