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物业管理中的居民参与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许英杰[1](2021)在《杭州市老旧社区物业管理提升研究 ——以杭州市M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张湘晗[2](2021)在《大连市中山区社区自治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进步与发展,使国内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而作为城市最小单元的社区则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社会治理概念中明确强调实现权责对等、信息公开、多元治理等重要思想,这对于推动社区管理工作建设,提高社区管理水准而言指导意义极为巨大。伴随大连市社会改革进程的加快,各种各样的矛盾越发显着,全方位地强化社区基层建设工作越发重要。本研究从选题背景和意义角度入手,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研究,将社区、社区自治以及居民参与等理论作为基础支撑,打造更完整、具体的社区居民自治理论体系,并以大连市中山区城市居民自治管理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针对大连市X社区居民自治管理关心程度不高、社区治理行政色彩浓厚、自治管理中缺乏法律根据以及治理手段存在漏洞等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中山区X社区的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其在城市社区中的居民自治管理优势及问题。与此同时,总结其在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实际经验,同时从居民参与、协同合作、政府引导、社区自治机制运行等多角度着手分析问题的引发原因,进而将治理理论作为基础支撑,从培养社区自主管理、坚持权责明确、健全自治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自治运行机制和培育发展多样化的社区居民自治体系角度提出对策。本文中的案例来源于大连市中山区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探索分析城市社区自治过程中居民的参与经验,以求从根本上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水平的上升,增强自治成效,为我国城市社区提供的良好自治过程。社区居民自治的初步实践,既能有效促进现代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精神文明水准的提升,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其带来的影响极大。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是新生事物,现阶段仍旧处于初始阶段,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伴随社会主义进程的越发深入,社区居民自治所具备的效用必然会逐步展露出来。
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3](2020)在《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文中提出前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科学指引。在长期的社会治理和物业管理实践中,越来越多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施都逐步从传统的社区向新型的物业管理区域转移,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内容和事项,也与物业管理形成相互交集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并更多地依靠物业管理活动的相关主体去实施和推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形成和完善与社会治理新格局相适应的物业管理发展体系,
山东物业管理专修学院[4](2020)在《《基于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模式下物业管理问题探索与研究》》文中提出前言1.课题的提出背景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机制有垂直管理体制和属地管理体制,以中央垂直管理为例,在垂直管理体制下,中央政府部门对于其在地方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垂直管理机构不列入地方组织的序列,而是属于政府组织的范畴,只在遵守法律和政策方面受到地方政府的监督,在功能上执行政府的指令而不受政府的干预。在属地管理体制下,由地方政府来管理地方的职能部门,地方职能部门受到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双重领导,地方政府通过自己掌握的"人、财、物"等大权有效控制地方职能部门,使其在功能上执行地方政府的指令。
王慧妍[5](2020)在《社工协助国企型物业服务老旧社区的实践研究 ——以北京市W社区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和方法进行不断的尝试,多种类型物业公司也应运而生,针对不同的社区属性引入不同类型的物业公司,实施精准高效的物业服务。除了普遍存在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房物业公司之外,现如今政府为了促进老旧小区的整体发展,特成立国企型物业公司,为老旧小区提供低价格、较高标准的物业服务。而国企型公司入驻初期存在服务标准不定、居民对于物业入驻存在不信任及抵触情绪等问题,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协助社区、物业将国企型物业引进社区并促进社区及居民适应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笔者在梳理、分析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质性研究中实地考察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从社区现实情况及居民需求出发,以地区发展模式为指导理论,展开实务工作。社工作为物业与居民之间的桥梁,通过多次开展居民会议、入户调查、居民访谈等形式,明确各主体需求,并将居民、自管会分层次与物业进行互动,增强物业与社区的适应性。通过物业联盟活动的开展增强物业与居民间的互动,并通过居民议事会的开展促进居民能力提升,挖掘自管会居民骨干能力和优势,作为居民和物业之间的中介者促进居民与物业的相互融合,明确物业及自管会在物业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及角色定位,协助建立自管会与物业共存并各司其职、促进社区整体发展的,最终推动物业扎根社区的“过渡机制”。最后依托楼宇文化打造项目,使自管会物业依托实际项目进行合作,社工适时给予干预和协调,并通过项目成效及各主体意见反馈评估国企型物业在W社区落地成效。笔者认为,社会工作者作为居民与物业、社区中间的沟通桥梁,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大有可为,不仅需要掌握各方主体的问题及需求,更需要在各方诉求中找到平衡点,需要通过开展会议、举办活动等方式,促进各方主体互动,增强主体能力,明确主体职责,建立过渡机制,推动社区发展。
徐醉尔[6](2020)在《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要求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层体现,小区治理则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物业管理涉及范围广泛、主体多元,常常引发公私利益和不同层次主体间的矛盾。本文以解剖麻雀的方法,聚焦M街道的物业管理现状和问题,从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角度入手,为合力破解物业管理难题提供有益探索,为增添社会活力、推动社区治理社会化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利的现实思考。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梳理了国内外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介绍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M街道为例,归纳了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第四部分分析了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存在的困境及其原因;第五部分介绍了国内的一些主要做法,并从制度层面、主体层面、流程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刘真[7](2020)在《住房权利的社区塑造 ——基于物业管理制度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大以来,民生工作被放在更为突出的地位,社区物业制度的发展也日趋成为焦点。我国正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进而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以及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政策目标。物业管理属于城市管理,是其一项重要议题,且与民生密切相关,在基层社区治理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我国社区物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同居住制度相适应,在整个大环境的推动下也经历了一系列深刻重大的变革。为推动治理向精细化发展,满足人们的差异化需求,全国各地不断创新社区治理的路径,力求探索出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增强居民的参与能力,形成政府行政与基层、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高效的社区治理,更大程度地实现和保障居民的权利。制度规定下的住房权利在社区生活中是如何通过物业管理制度的执行而落实?这是本文尝试回答的问题。社区中业主权利的行使程度有极大差别,同一地区,社区中业主权利的行使程度是不同小区房屋售价大不相同的原因之一。业主权利的行使程度是和居委会、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服务企业息息相关的。如果社区中的居委会监督指导好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能够反映居民需求以及监督物业服务企业,而物业服务企业能够按照合同提供服务,那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该社区中的业主权利得到了极大程度上的落实,其权利能够得到充分地保障。如何认识这种变化,通过社区中居民享受到的物业服务来展现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业主权利是如何具体落实的,以及国家与社会主体通过怎样的行动来促进制度执行,即社区是如何形塑业主的住房权利?文章借助结构—行动者—过程框架与多元共治理论,以国家社会关系为理论视角,国家—社会关系变化下的城市住房制度也发生了变化,而住房制度的变化同时带来了物业管理制度的变革,文章梳理了国家以及上海市出台的法律法规(如《物业管理条例》等)中的业主住房权利以及房产权衍生出来的其他权利的相关规定以及业主委员会、居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权利、义务和互相存在的关系,探讨作为行动者的业主、业主委员会以及行政机构的末梢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三者各自的行动基础与存在的问题(不对称的权利与义务),从而探讨业主委员会、居委会以及物业服务企业三个主体在社区治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如何影响居民权利的落实。
孙蒙[8](2020)在《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公共价值创造 ——“红色物业”的政治学思考》文中研究指明社区作为社区治理的基础单元,逐步成为了基层治理中的工作重点。各地虽然针对社区中的重难点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但是所取得的成效甚微,社区治理矛盾依然突出。在社区管理模式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社区内与物业管理、业主委员会相关的矛盾也逐渐增多,成为了社区治理中的共性问题。然而从社区治理的内部条件来看,传统的物业管理模式往往存在着居委会难以形成有效介入、业主自治缺位等因素导致社区治理陷入困境,社区品质不断下降,如何针对性地解决此类问题则成为了基层治理中的难题之一。在上海市M区D社区的发展历程中也一度面临着业主委员会、物业与居民多重矛盾等问题,使得社区正常运作一度陷入“瘫痪”。面对社区极度混乱的状况,D社区在借鉴武汉市“红色引擎”工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红色物业”的创建工作。从治理成效上来看,解决了基层治理中物业管理相关的症结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价值,也为今后社区治理提供了可行路径与有益思考。本文在公共价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D社区“红色物业”实践的调研,总结分析了“红色物业”创造社区公共价值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从文献与现实观察中可以看出,在传统的社区物业管理模式下,社区内部在缺乏价值共识、组织领导、合作参与以及监督巩固的影响下使得社区公共价值创造出现阻滞。而在“红色物业”的实践中,政党作为基层治理中的重要参与主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引导社区内各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环节中,通过共识塑造机制、组织领导机制、规范参与机制以及长效监督机制解决了社区治理中与物业管理相关的诸多问题,有效地创造了社区公共价值。“红色物业”作为城市基层社区治理模式构建的有益探索,对于现今社区治理难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也有助于今后对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探索。
李行[9](2020)在《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正值当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时期,低碳社区、绿色住宅不断兴起,传统的物业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业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实施低碳物业管理成为了当前物业管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些年,沈阳市物业管理行业逐渐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低碳环保意识缺乏等问题。沈阳市在低碳社区管理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而构建适合沈阳市的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成为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在参考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出国内外有关低碳物业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综述。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所要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对论文所涉及到的低碳经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低碳物业管理内涵和内容、影响因素评价的含义及方法选择等理论概念进行了论述。为了解沈阳市低碳物业整体发展现状、实施的必要性等,通过物业管理企业调查问卷和小区业主调查问卷获取样本数据,并利用SPSS20.0和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交叉列联表分析、灰色关联度模型构建、秩和检验等方法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重点对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和政府三方进行研究,从而为后期低碳物业管理模式的实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随后在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的过程中,结合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的特点,列出影响因素集。根据专家组确定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ISM模型进行矩阵运算,对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主要影响因素分层整理,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出体现影响因素层级关系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ISM模型,能够进一步揭示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直接因素与深层因素,明确模式构建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最后,在分析比较沈阳市传统物业管理模式和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对ISM解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寻找突破点,并针对企业问卷和业主问卷分析得出低碳物业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遵循一定原则,最终构建出“政府主导、物业管理企业主管经营、居民参与”的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总体框架,从规划设计阶段、运营管理阶段、老化阶段进行具体运作,以期为政府部门以及物业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李杨[10](2019)在《城市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老旧小区作为城市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其自身往往存在着大修基金缺失、居民群体的老龄-租客二元分化以及市场化物业管理未完全建立等现实状况,导致其管理上的无序和低效,阻碍了长效管理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老旧小区管理的好坏直接关切着在其中生活着的居民,并且无论是从利益相关性、法理合理性和管理长效性上考虑,均离不开其权利主体——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对自身权责的觉醒。可是老旧小区管理中现有居民参与激励机制并不健全,没能有效激发居民的参与活力。亟需系统地构建老旧小区管理中的居民参与激励机制来促进现行老旧小区管理状况的改善。同时,现有老旧小区相关研究多关注改造而忽视管理,侧重于“问题-对策”的描述性研究而缺少对系统性规律的探究,聚焦于政府视角的治理却忽视对居民作用的挖掘,集中于定性讨论却少有定量分析。因此,本文探寻推动居民参与城市老旧小区管理事务来改善现行老旧小区管理状况。并试图回答以下疑问:当前老旧小区管理中面临的居民参与困境及成因是怎样的?影响居民参与的关键性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居民参与行为起着怎样的作用?如何系统地促进居民参与老旧小区管理,进而实现老旧小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研究围绕“城市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为主题展开研究,具体工作如下:(1)建立了基于马克思主客体关系理论的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困境“主客体—内外部”分析框架,并探讨当前的居民参与困境。首先,基于陕西省十市一区49个老旧小区的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了老旧小区的居民参与形式及特征;接着,将内外部维度引入马克思主客体关系理论形成新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到“主体内因型”、“内部制约型”、“过程阻碍型”及“外部扰动型”4类居民参与困境及其成因。(2)识别了老旧小区管理中影响居民参与的关键性因素。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在满足理论饱和性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深度访谈资料,逐步凝练核心概念,提炼出影响老旧小区居民参与管理的八个主范畴,包括经济性、利他性、社交、信息获取、居民效能、居民期望、基础设施状态、小区资源丰富性,并进一步归纳为动机、认知和环境三方面关键因素。(3)揭示了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动机类型及其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基于文献分析结合老旧小区实地调研,识别出主要的居民参与行为和动机类型,引入心理会计理论对动机进行分类,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定量讨论居民参与动机与居民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影响范围上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社交、从众、回报、自我实现和利他动机;按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为自我实现、回报、社交、信息、从众和利他动机。(4)构建了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老旧小区管理居民参与行为关系模型,揭示了居民参与“认知-环境-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人-环境-行为”三方分析框架并结合实践,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居民参与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mart PLS3.0定量实证探究居民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排序和作用过程,发现居民预期、居民效能、小区硬件设施、小区软资源、邻里关系均正向影响着居民参与,且影响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为结果预期、居民效能、硬件设施、小区软资源和邻里关系。(5)系统地建立了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基于综合激励理论分析框架,结合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困境分析、居民参与影响因素关系分析的结果启示,构建了居民参与激励模型;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确定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的八方面功能构件,明确其作用及内容,进而系统地促进老旧小区居民参与管理事务。本研究以居民参与为切入点期望推动老旧小区管理状况的改善,归纳解释了老旧小区管理中的居民参与困境及成因,识别其关键性影响因素,揭示出老旧小区居民参与动机、认知、环境与参与行为之间的内在关系,系统构建了居民参与激励机制,为探索新时代老旧小区管理状况改善、破解当前老旧小区管理困境提供了理论参考,为政府促进居民参与、实现居民长效自治提供实证借鉴。
二、浅谈物业管理中的居民参与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物业管理中的居民参与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2)大连市中山区社区自治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三)社区概念及理论应用 |
1.社区自治相关概念 |
2.理论应用 |
3.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功效价值 |
(四)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1.研究框架 |
2.研究方法 |
(五)逻辑思路与创新 |
1.逻辑思路 |
2.创新之处 |
二、城市社区自治的发展历程及大连市社区自治现状 |
(一)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的演进过程研究 |
1.城市社区的恢复阶段 |
2.城市社区自治的初探阶段 |
3.城市社区治理转型阶段 |
(二)大连市中山区社区分布概况 |
1.大连市中山区社区概况 |
2.大连市中山区社区现状 |
(三)大连市社区自治管理主要案例 |
1.自我管理案例分析 |
2.自我服务案例 |
(四)大连市社区自治能力提升主要体现 |
1.社区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彰显 |
2.社区内组织协同能力逐渐提升 |
3.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的增强 |
三、大连市社区自治管理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大连市社区自治存在的问题 |
1.基层民众对社区自治关心程度不高 |
2.社区自治管理行政色彩浓厚 |
3.社区自治管理缺乏法律依据 |
4.社区自治管理手段存在漏洞 |
(二)大连市社区自治管理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居民参与水平低 |
2.社区与各种权利间形成的关系阻碍 |
3.社区自治的制度不完善 |
4.社区自治运行机制不健全 |
四、大连市社区自治管理能力提升优化建议 |
(一)培养社区居民自觉自治管理 |
1.培育居民主体意识和责任 |
2.强化居民自治能力 |
3.丰富社区业余文化生活 |
(二)坚持政府指导下的权责明确式自治管理 |
1.明确基层政府工作权责 |
2.有效厘清“政府——社区”关系 |
3.确保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地位 |
(三)构建健全的社区自治管理制度 |
1.加强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建设 |
2.完善社区居民监督形式 |
(四)完善社区居民自治运行机制 |
1.强化居委会的自治职能、实现议行分离 |
2.健全社区民主参与机制 |
3.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的有效建立 |
4.构建完善的政绩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 |
(五)培育多层次多元化的社区居民自治体系 |
1.构建多层级的自治体系 |
2.构建多元化的自治体系 |
五、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导论 |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文献综述 |
1.3核心概念 |
1.3.1物业管理 |
1.3.2社会治理 |
1.4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研究思路 |
1.4.2研究方法 |
1.5研究创新点与局限性 |
1.5.1创新点 |
1.5.2局限性 |
第二章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
2.1新时代社会治理思想的重要论述 |
2.1.1拓展为“七位一体”的社会治理体系 |
2.1.2明确了提高社会治理“四化”水平的要求 |
2.1.3部署了“五个”方面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任务 |
2.1.4强调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 |
2.1.5提出了以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
2.2新时代社会治理思想对物业管理的新要求 |
2.2.1社会治理体系构建要求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
2.2.2社会治理水平提高要求物业管理提高“四化”水平 |
2.2.3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任务要求物业管理活动发挥作用 |
2.2.4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要求物业管理有效融入社区治理 |
2.2.5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要求推动物业行业党建工作 |
2.3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优势 |
2.3.1物业管理具有亲民近民的驻地服务优势 |
2.3.2物业管理是组织引导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有效载体 |
2.3.3物业管理是社会治理的协同治理源头 |
2.3.4物业管理具有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优势 |
第三章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实践与探索 |
3.1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任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
3.1.1物业管理是缓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要抓手 |
3.1.2物业管理是强化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基础 |
3.1.3物业管理是建设公共安全体系的关键防线 |
3.1.4物业管理是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着力点 |
3.2物业管理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手段中发挥积极作用 |
3.2.1打造党建引领下多元主体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模式 |
3.2.2“物业+网格”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精细化 |
3.2.3智慧物业建设提升社区自治和服务能力 |
3.2.4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引导物业企业承接公共服务职能 |
3.3物业管理在助力社会治理领域拓宽中发挥积极作用 |
3.3.1物业企业服务链条向生活性服务领域延伸 |
3.3.2物业企业拓展城市服务推动乡村精细化管理 |
3.3.3物业服务行业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
3.3.4物业服务行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攻坚行动 |
第四章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的现实困境 |
4.1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发挥困境 |
4.1.1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内部矛盾复杂多样 |
4.1.2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协同不足 |
4.1.3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深度不够 |
4.1.4物业服务企业承担超权利和能力的义务 |
4.1.5业主自治并未发挥基层民主的应有作用 |
4.2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困境的成因探析 |
4.2.1物业管理多元主体间权责利对等的政策制度供给滞后 |
4.2.2物业管理融入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依旧羸弱 |
4.2.3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能力欠缺 |
4.2.4物业管理的社会认可和信任度偏低 |
第五章新形势下提升物业管理融入社会治理效能的路径建议 |
5.1完善制度设计,构建物业管理融入社会治理共治秩序 |
5.1.1建立物业管理多元主体权责清单制度 |
5.1.2建立政府购买物业企业公共服务制度 |
5.1.3健全物业管理区域业主公共契约制度 |
5.2更新治理模式,夯实物管区域精准化精细化治理基础 |
5.2.1设立社会治理与物业管理综合协调机构 |
5.2.2强化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多元协同共治 |
5.2.3深化物业管理区域网格化管理服务 |
5.2.4推进智慧小区建设破解物业治理难题 |
5.3完善业主自治,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居民自治能力 |
5.3.1优化业主委员会治理结构 |
5.3.2提高业主对物管区域公共事务的参与度 |
5.3.3厘清居民委员会与业主委员会职责范围 |
5.3.4实现物业企业与业主委员会的良性互动 |
5.4优化发展环境,激发物业服务行业参与社会治理活力 |
5.4.1发挥政府在培育物业管理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
5.4.2发挥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的应有作用 |
5.4.3提升物业企业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 |
5.4.4提高社会对物业管理的认可和信任度 |
结语 |
附录:企业案例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一) |
党建引领多方共治——御景上城小区探索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 |
一、物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 |
二、党建引领,多方共治的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 |
三、取得的成绩及启示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二) |
打造五星级的拆迁安置小区----凤翔云庭创新管理之路 |
一、安置小区的管理痛点 |
二、确定针对性的前期解决方案 |
三、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物业服务 |
四、创建五星级的项目品牌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三) |
巧借“党建+”力量妙解安置小区治理难题 |
一、这个安置小区不一般 |
二、党建引领,物业服务有态度 |
三、收获殊荣,业主感受有温度 |
四、借梯上楼,凝心聚力再出发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四) |
化解小矛盾共建大和谐——“红色物业”构建多元共治纠纷调解机制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五) |
创新“四位”一体+“四会”模式打造“四型”和谐小区 |
成都市物业服务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案例(六) |
“物业+社工”双轮驱动构建社区发展服务新时代 |
(4)《基于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模式下物业管理问题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课题的提出背景 |
1.1属地管理及意义 |
1.2社区治理中实施“属地管理”模式的作用 |
2.课题研究内容 |
3.课题研究目标 |
4.课题研究的意义 |
6.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
6.1参加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立项课题线上工作会议 |
6.2课题研究工作部署 |
6.3实地调研 |
6.4网上调研 |
6.5组织开题报告会及课题研讨会 |
第一章“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与物业管理工作相关的问题 |
1.1“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过程中,物业管理中“物业”存在的问题 |
1.1.1老旧小区存在的物业管理问题 |
1.1.2商品房开发遗留问题,引发物业管理问题 |
1.2“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过程中,物业管理中“企业”存在的问题 |
1.2.1物业服务企业运作不规范,损害业主的合法权益 |
1.2.2面对物业管理矛盾纠纷,物业服务企业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办法予以解决,使得物业项目陷入恶性循环 |
1.3“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过程中,物业管理中“业主”存在的问题 |
1.3.1老旧小区业主没有形成花钱买服务的消费意识 |
1.3.2“三供一业”移交后,业主意识转化慢问题 |
1.3.3物业服务费标准上涨难,专项维修资金使用难 |
1.3.4业主的履约行为没有有效的考核制度 |
1.4“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过程中,物业管理服务义务与政府公共行政管理责任边界不清 |
第二章“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过程中物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
2.1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环境 |
2.1.1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涵义 |
2.1.2社区治理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意义 |
2.1.3社区治理进行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 |
2.1.3.1街道办事处主导解决问题方式 |
2.1.3.2物业服务企业主导解决问题方式 |
2.1.3.3业主主导解决问题方式 |
2.1.3.4党建引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方式 |
2.1.3.5政府指导国有物业服务企业进驻老旧小区,政府给予物业服务费补贴方式 |
2.2将对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的诚信考核纳入社会诚信系统 |
2.2.1建立物业服务企业诚信系统 |
2.2.2建立业主物业管理诚信系统 |
第三章“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的模式 |
3.1“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的四种模式 |
3.1.1属地政府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 |
3.1.2市场主导型社区治理模式 |
3.1.3社区自治模式 |
3.1.4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模式 |
第四章“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过程中,需进一步探索的物业管理问题 |
4.1“属地管理”辖区内省属与市属单位对街道办、居委会安排的物业管理工作不予及时配合问题 |
4.2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的责任边界不清 |
结语 |
一、物业项目本身问题 |
二、物业服务提供方存在的问题 |
三、物业服务接受方存在的问题 |
四、属地政府扩大物业服务企业责任范围问题 |
(5)社工协助国企型物业服务老旧社区的实践研究 ——以北京市W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的关系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 |
1.2.2 国外研究 |
1.3 研究意义 |
1.3.1 现实意义 |
1.3.2 社会工作的实务意义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方法 |
2.1.1 文献研究法 |
2.1.2 实地观察法 |
2.1.3 访谈法 |
2.2 研究内容 |
2.3 理论基础 |
2.3.1 地区发展模式 |
2.3.2 研究思路 |
2.4 相关概念界定 |
2.4.1 物业管理 |
2.4.2 准物业公司 |
2.4.3 国企型物业公司 |
第3章 W社区整体情况概述 |
3.1 W社区基本情况 |
3.1.1 W社区概况 |
3.1.2 引进CY物业公司概况 |
3.2 W社区物业管理的过往 |
3.2.1 自管会多年“代管社区物业” |
3.2.2 社区积极联系洽谈,筹建物业管理公司 |
3.2.3 CY物业托底老旧小区提供专业物业服务 |
3.3 当前社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自管会本身存在问题 |
3.3.2 居民对CY物业不信任,导致物业难以展工作 |
3.4 居民对物业管理的态度分析 |
3.4.1 居民对自管会感情深厚,不同意自管会解散 |
3.4.2 居民要求物业提高服务标准,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 |
3.5 定位居民与物业矛盾并分析 |
3.5.1 居民与物业的矛盾分析 |
3.5.2 需实行物业与自管会共同发挥职能的双轨制物业管理 |
第4章 社工协助国企型物业公司开展社区物业服务的实践 |
4.1 社工帮助物业公司开展社区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
4.1.1 社工有较好的社区群众基础 |
4.1.2 物业公司管理有地方政府支持 |
4.1.3 社区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有助于实务开展 |
4.2 社工协助国企型物业服务老旧社区的实践过程 |
4.2.1 总体服务思路及设计 |
4.2.2 物业入驻前期召开议事会,对接居民需求 |
4.2.3 分析自管会及物业角色优势,促使自管会转变职能 |
4.2.4 召开物业联盟活动,促进居民认同 |
4.2.5 开展楼宇文化打造项目,促进社区融合 |
4.3 开展访谈评估工作分析实务成效 |
4.3.1 评估方法——结果评估 |
4.3.2 物业方面有效推进工作开展 |
4.3.3 自管会有效缓解挫败感,自我效能感较高 |
4.3.4 居民看到实际成果,转变负面情绪 |
4.4 .服务总结 |
4.4.1 服务成功经验分析 |
4.4.2 实践经验的可推广性 |
4.4.3 服务不足的分析及专业反思 |
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1.1 国企型物业的管理方式有助于老旧社区的发展 |
5.1.2 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有助于国企型物业公司更好地融入到老旧社区的治理中 |
5.1.3 社区工作者通过协助物业公司开展物业服务而促进社区的发展 |
5.2 政策建议 |
5.2.1 社工介入物业管理问题需契合政策需要,发挥专业优势 |
5.2.2 建议物业公司借鉴国企型物业服务模式经验,购买专业社工服务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梳理 |
二、国内研究梳理 |
三、简要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案例分析法 |
三、访谈法 |
第一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物业管理 |
二、社会组织 |
三、社会组织参与物业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合作治理理论 |
第二章 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的现状描述 |
第一节 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
一、M街道基本情况 |
二、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的基本情况 |
第二节 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的成功案例 |
一、社会组织参与物业费调价 |
二、社会组织参与物业管理纠纷调解 |
三、社会组织参与组建业委会 |
第三节 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的总体评价 |
一、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的方式 |
二、总体评价 |
三、小结 |
第三章 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的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一节 背景概述 |
一、T新村基本情况 |
二、M街道解决T新村居民诉求的主要做法 |
第二节 存在的困境 |
一、物业管理各类主体的诉求和困境 |
二、社会组织参与存在的困境 |
第三节 制约因素分析 |
一、制度因素 |
二、主体因素 |
三、流程因素 |
第四章 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全国优秀经验启示 |
一、福建省福州市台州区的物业托管模式 |
二、上海市徐汇区田林街道的外包调解模式 |
三、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镇的桥梁纽带模式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制度层面 |
二、主体层面 |
三、流程层面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住房权利的社区塑造 ——基于物业管理制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三、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视角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视角 |
四、研究问题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分析框架 |
(四)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第一章 结构:社区物业管理制度 |
一、居住形态变化下的物业管理制度 |
(一)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制 |
(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街居制 |
(三)市场经济时期:社区制 |
二、上海市社区物业管理制度的变化 |
三、社区制下的物业管理供给模式 |
(一)业主自管型物业服务模式 |
(二)政府保障型物业服务模式 |
(三)共同管理型物业服务模式 |
四、具体法律法规中的规定 |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
(二)上海市相关法律法规 |
五、小结 |
第二章 行动者: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 |
一、业主委员会、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职责的界定 |
(一)业主及业主委员会职责的界定 |
(二)居委会职责的界定 |
(三)物业服务企业职责的界定 |
二、业主委员会、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行动依据 |
(一)委会、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现实驱动力 |
(二)业主委员会、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的权能基础 |
三、业主委员会、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存在的问题 |
(一)业主委员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二)居委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三)物业服务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四、小结 |
第三章 过程:主体间的互动 |
一、业主委员会与居委会 |
(一)业主委员会与居委会间的替代与被替代 |
(二)业主委员会与居委会间的被指导与指导 |
二、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 |
(一)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间的委托——代理 |
(二)业主委员会与物业服务企业间的监督与被监督 |
三、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 |
四、业主委员会、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
(一)业主委员会、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间的竞争 |
(二)业主委员会、居委会与物业服务企业间的合作 |
五、小结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8)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公共价值创造 ——“红色物业”的政治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社区公共价值 |
1.3.2 红色物业 |
1.3.3 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公共价值创造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第2章 公共价值理论与分析框架 |
2.1 公共价值理论概述 |
2.1.1 公共价值理论的发展 |
2.1.2 公共价值的主要特征 |
2.2 公共价值理论基础上传统社区治理模式问题剖析 |
2.2.1 缺乏价值共识,利益冲突增多 |
2.2.2 缺乏组织领导,治理成效低下 |
2.2.3 缺乏合作参与,运行机制不畅 |
2.2.4 缺乏监督巩固,成效持续性低 |
2.3 社区公共价值创造的理论分析框架 |
2.3.1 共识塑造机制 |
2.3.2 组织领导机制 |
2.3.3 规范参与机制 |
2.3.4 长效监督机制 |
第3章 社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及困境 |
3.1 社区物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
3.2 社区物业管理相关治理问题分析 |
3.2.1 物业管理失灵,服务质量低下 |
3.2.2 监管职能缺位,规范引导不足 |
3.2.3 居民自治不佳,管理效能甚微 |
3.3 关于社区物业管理的思考 |
第4章 D社区治理概况与“红色物业”的实践 |
4.1 D社区基本概况 |
4.2 D社区原有治理问题分析 |
4.2.1 社区制度约束力弱,管理状况陷入混乱 |
4.2.2 物业服务能力低下,公共利益严重受损 |
4.2.3 业委会治理缺位,社区自治问题突出 |
4.2.4 社区居民认同度低,政策实施缺乏支持 |
4.2.5 少数党员缺乏先进性,责任担当意识淡薄 |
4.3 D社区“红色物业”的具体实践 |
4.3.1 规范社区规章制度,凝聚居民价值共识 |
4.3.2 明确党的领导地位,把控主体队伍质量 |
4.3.3 规范主体职责履行,健全多种参与方式 |
4.3.4 畅通多方监管渠道,构建全面监督体系 |
4.4 D社区“红色物业”的实践成效 |
第5章 “红色物业”中社区公共价值创造的实践分析 |
5.1 “红色物业”创造社区公共价值的机制解析 |
5.1.1 共识塑造价值导向,形成集体行动共识 |
5.1.2 发挥组织领导机制,重构社区治理体系 |
5.1.3 构建规范参与机制,主体合作联动治理 |
5.1.4 长效监督维护成效,保障成果持续发展 |
5.2 “红色物业”实践的理论思考 |
5.2.1 确保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
5.2.2 政党整合机制在基层治理中有着重要作用 |
5.2.3 多方良性互动是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保证 |
5.2.4 政党在基层治理应发挥公共价值领导作用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D社区居民访谈提纲 |
附录 B D社区现任书记与社区主任访谈提纲 |
附录 C D社区时任书记与主任访谈提纲 |
附录 D G街道房管办专员访谈提纲 |
附录 E D社区现任物业经理访谈提纲 |
附录 F D社区业主委员会成员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及概念综述 |
2.1 低碳物业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1 物业管理及低碳物业管理内涵 |
2.1.2 低碳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
2.1.3 低碳物业管理与传统物业管理区别 |
2.1.4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内容 |
2.2 低碳经济理论 |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3.1 利益相关者概念 |
2.3.2 低碳物业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 |
2.4 系统工程理论与ISM模型的选择 |
2.4.1 ISM模型含义 |
2.4.2 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
3.1.1 问卷设计 |
3.1.2 调查实施 |
3.1.3 问卷分析 |
3.2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不够规范 |
3.2.2 企业实施低碳物业管理的行为不普遍 |
3.2.3 业主低碳意识不强 |
3.2.4 开发商与物业企业缺乏沟通机制 |
3.2.5 政府对低碳物业管理支持力度不够 |
3.3 低碳物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技术层面 |
3.3.2 管理层面 |
3.3.3 组织与制度层面 |
3.4 本章小结 |
4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分析 |
4.1 ISM模型方法概述 |
4.1.1 ISM模型的应用原理 |
4.1.2 影响因素邻接矩阵的建立 |
4.1.3 建立影响因素阶层结构 |
4.2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ISM模型构建 |
4.2.1 影响因素识别 |
4.2.2 影响因素评价 |
4.3 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分析结论 |
4.4 本章小结 |
5 沈阳市传统与现代物业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5.1 沈阳市传统物业管理模式 |
5.1.1 房管部门成立的物业企业管理模式 |
5.1.2 单位自行管理的物业管理模式 |
5.2 沈阳市现代物业管理模式 |
5.2.1 房地产企业组建的物业企业管理模式 |
5.2.2 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物业企业的管理模式 |
5.2.3 按照“三合一”组建的物业管理模式 |
5.3 沈阳市物业管理模式比较 |
5.3.1 管理目标和范围 |
5.3.2 管理机制方面 |
5.3.3 管理过程 |
5.4 本章小结 |
6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 |
6.1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
6.1.1 以人为本原则 |
6.1.2 系统全面原则 |
6.1.3 循序渐进原则 |
6.2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总体思路 |
6.2.1 贯穿房地产开发全过程 |
6.2.2 政府、企业、业主多主体参与 |
6.3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管经营、居民参与”的低碳物业管理模式 |
6.4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实施程序 |
6.4.1 规划与设计、建设阶段 |
6.4.2 低碳物业管理运营阶段 |
6.4.3 房地产老化阶段 |
6.5 本章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10)城市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关键概念界定 |
1.3.1 老旧小区管理概念界定 |
1.3.2 居民参与的概念界定 |
1.4 相关研究现状及文献述评 |
1.4.1 老旧小区管理研究综述 |
1.4.2 居民参与研究综述 |
1.4.3 文献述评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思路与创新点 |
1.6.1 研究思路 |
1.6.2 创新点 |
2.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困境分析 |
2.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形式 |
2.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特征 |
2.3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困境分析框架 |
2.3.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困境分析的理论基础 |
2.3.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困境分析框架的构建 |
2.4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困境表现及成因 |
2.4.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困境的具体表现 |
2.4.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困境成因及解释 |
本章小结 |
3.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影响因素识别 |
3.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影响因素识别的方法比选 |
3.2 老旧小区管理居民参与影响因素识别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3.2.1 扎根理论的分析原理 |
3.2.2 数据来源 |
3.3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影响因素范畴的提炼 |
3.3.1 开放式编码 |
3.3.2 主轴编码 |
3.3.3 选择性编码 |
3.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3.4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的关键影响因素 |
3.4.1 动机因素 |
3.4.2 认知因素 |
3.4.3 环境因素 |
3.5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影响因素关系分析的方法比较 |
本章小结 |
4.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动机—行为”关系分析 |
4.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动机—行为”分析理论基础 |
4.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动机行为分析模型 |
4.2.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行为 |
4.2.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动机 |
4.2.3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动机行为分析模型构建 |
4.3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动机及行为调查 |
4.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4.3.2 调查的实施情况及信效度分析 |
4.4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动机行为关系分析 |
4.4.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的基本情况 |
4.4.2 居民参与动机与参与行为的关系分析 |
4.5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动机行为分析结果及讨论 |
本章小结 |
5.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认知—环境—行为”关系分析 |
5.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认知—环境—行为”分析理论基础 |
5.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认知—环境—行为”分析模型 |
5.2.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认知—环境—行为”分析研究假设 |
5.2.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认知—环境—行为”分析模型构建 |
5.3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认知、环境、行为”调查 |
5.3.1 调查样本 |
5.3.2 测量量表 |
5.4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认知—环境—行为”模型检验 |
5.4.1 信效度分析 |
5.4.2 假设检验 |
5.5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认知-环境-行为”关系分析结果及讨论 |
本章小结 |
6.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设计 |
6.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设计基础 |
6.1.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设计指导思想 |
6.1.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基础 |
6.1.3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设计思路 |
6.1.4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模型的构建 |
6.1.5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设计依据 |
6.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 |
6.2.1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原则 |
6.2.2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范围 |
6.2.3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经济激励机制 |
6.2.4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声誉激励机制 |
6.2.5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渠道激励机制 |
6.2.6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培养激励机制 |
6.2.7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组织激励机制 |
6.2.8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保障激励机制 |
6.3 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的效力分析 |
本章小结 |
7.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四、浅谈物业管理中的居民参与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杭州市老旧社区物业管理提升研究 ——以杭州市M社区为例[D]. 许英杰. 华东政法大学, 2021
- [2]大连市中山区社区自治问题与对策研究[D]. 张湘晗.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物业管理在社会治理新格局中的作用[A]. 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4]《基于属地管理原则社区治理模式下物业管理问题探索与研究》[A]. 山东物业管理专修学院. 2020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20
- [5]社工协助国企型物业服务老旧社区的实践研究 ——以北京市W社区为例[D]. 王慧妍.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6]社会组织参与M街道物业管理研究[D]. 徐醉尔.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7]住房权利的社区塑造 ——基于物业管理制度的研究[D]. 刘真.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8]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公共价值创造 ——“红色物业”的政治学思考[D]. 孙蒙.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 李行.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10]城市老旧小区管理中居民参与激励机制研究[D]. 李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