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兰曼,任铭,周会娟[1](2022)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基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需求,鉴于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探讨跨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讨论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教学的可能性与优点,改变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实现既完成理论教学目标,又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将为教学形式和教育理论的革新提供新的思路,对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海娟[2](2022)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种类增加和数据格式来源的丰富,有利于教学发展更科学、管理体制更完善。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强了信息的交互能力,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入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中。立足于时代背景和技术发展现状,旨在分析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课堂现状,探究创新发展途径,期望探讨教育利用大数据技术的创新途径,推动高等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王玉海,于卓[3](2022)在《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文中指出伴随着课程思政的引入,作为课程思政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文化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和同学们的关注,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数学文化作为高等数学的精髓,越来越引起高校师生的重视,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已经成为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内涵、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价值以及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林应炬[4](2021)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高等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将创新创业内容渗透到各学科的日常教学中,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对于高等数学中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来说,教师要针对实际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对高等数学的教学大纲进一步进行合理安排与规划,更好地为高等数学学科提供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基于此,本文先介绍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等数学教学融合的研究,接着从五个方面来阐述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以供相关人士交流。
吴琦[5](2021)在《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路径探究》文中研究表明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普遍存在教学方式老套、教学能力偏弱、教学思维单一等问题。文章阐述民办高校数学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分析高校高数教学的改革情况,探讨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路径,以提升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新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唐帅[6](2020)在《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文中认为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本教学目标之一。作为高等教育课程,高等数学教学中也要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这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高等数学知识,能够活学活用的重要保障。对此,需要在高等数学教学中,通过不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形式,强化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对此,本文介绍了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分析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分析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张敏[7](2020)在《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文中指出高等数学教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教学形式,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效度。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开展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是对以往高等数学教学形式的一种创新,彰显高等数学教学育人教育价值,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本文着重分析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论述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明晰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提出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徐辉歌[8](2020)在《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人才培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数学这一门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学生积极创新出不同的解题思路的学科。因此将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不仅满足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满足时代的需求。本文就对采取不同的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
刘奕[9](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王立冬,张春福,陈东海,张文宇[10](2019)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问题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高等数学教学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结合高等数学教学实际,分析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新理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内容;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新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的对策:改进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交流与研讨;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渗透现代数学思想与数学软件的掌握及使用;完善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考核与适度引入开放题.
二、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模块化教学概述 |
2 模块化教学实例 |
3 模块化教学的优点 |
3.1 主动参与学科融合,加强学科间的交流 |
3.2 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
3.3 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
3.4 实现数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
3.5 融入课程思政,提高行业责任 |
4 教学效果的反馈 |
结论 |
(2)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优势 |
(一)提供多样性的数据基础 |
(二)提供结构性的网络体系 |
(三)提供有效性的教学手段 |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问题 |
(一)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性 |
(二)教师队伍缺乏互补性 |
(三)教学内容缺乏先进性 |
(四)网络技术教学偏差性 |
三、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
(一)形成校企合作提供职业信息 |
(二)树立改革目标整合课程资源 |
(三)完善应用机制,提高实施成效 |
四、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的途径 |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
(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学习 |
(三)开展针对性训练的布置 |
(3)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价值 |
(一)数学文化的融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 |
(二)融入数学文化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审美能力 |
(三)融入数学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三、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
(一)改革与完善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 |
(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史和数学家的励志故事 |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文化修养 |
(四)组织丰富的高等数学教学活动 |
三、结束语 |
(4)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将创新创业教育与高等数学教学融合的研究 |
(一)创新创业教育 |
(二)高等数学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
(三)高等数学与创新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高等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 |
(一)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
(二)将数学建模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教学计划中,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三)利用各种培训加快教师成长速度 |
(四)改变以往传统的考核方式,使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改变以往唯成绩论的观点 |
(5)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路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办高校教学特点 |
二、民办高校数学教学现状 |
三、对高等数学教学现状的思考 |
四、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情况分析 |
五、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路径 |
1. 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 |
2. 采用多维的评价手段辅助教学 |
3. 增强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联系 |
4. 在教学内容中增加数学建模元素 |
六、结语 |
(6)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
2 当前高等数学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
2.1 教学内容相对陈旧,课程设置不合理 |
2.2 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教学创新 |
2.3 考核模式单一,缺乏激励性 |
3 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
3.1 强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创新设计 |
3.2 改良课程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3.3 优化考核模式,注重创新激励 |
4 结语 |
(7)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
1、推进高等数学教学革新 |
2、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
二、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
1、高等数学教学观念落后 |
2、高等数学教学内容陈旧 |
3、高等数学教学评价单一 |
三、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原则 |
1、教育主体性原则 |
2、教育互动性原则 |
3、教育新颖性原则 |
四、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
1、转变高等数学教学观念 |
2、创新高等数学教学方法 |
3、更新高等数学教学内容 |
4、构建高等数学教学评价体系 |
5、提升高等数学教师综合能力 |
结语 |
(8)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
1.1 教学模式传统枯燥,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1.2 课程实践性不高,无法促进学生的思维创新 |
1.3 考核方式不妥,无法充分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
2 如何构建创新型高等数学教学课堂 |
2.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 |
2.2 加强针对性的专业教学 |
2.3 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2.4 更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3 高数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
3.1 高等数学本身的学科特性 |
3.2 创新能力对学习的影响 |
3.3 具备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的需要 |
4 结束语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10)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
2.1 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新理念 |
2.2 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内容 |
2.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缺乏新举措 |
3 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对策 |
3.1 改进教学模式并加强师生交流与研讨 |
3.2 更新教学内容并重视渗透现代数学思想与数学软件的掌握使用 |
3.3 完善评价机制并注重过程考核与适度引入开放题 |
4 结束语 |
四、高等数学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 兰曼,任铭,周会娟. 科技风, 2022(05)
- [2]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J]. 李海娟. 现代职业教育, 2022(05)
- [3]数学文化融入高等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J]. 王玉海,于卓.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01)
- [4]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 林应炬. 山西青年, 2021(24)
- [5]民办高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路径探究[J]. 吴琦. 成才之路, 2021(36)
- [6]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J]. 唐帅. 中外企业文化, 2020(09)
- [7]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 张敏.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07)
- [8]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分析[J]. 徐辉歌. 农家参谋, 2020(12)
- [9]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10]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问题与对策[J]. 王立冬,张春福,陈东海,张文宇. 数学教育学报,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