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樟树籽油为原料制备N,N-二羟乙基十二酰胺(论文文献综述)
章挺,温世钫,杨海宽,江香梅[1](2016)在《闪式提取樟树籽油工艺优化》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索闪式提取法提取樟树籽油的最佳工艺,选取对提取工艺影响较大的液料比、电压、提取时间3个因素,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闪式提取樟树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2∶1、电压170 V、提取时间120 s,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出油率为67.97%。认为闪式提取法可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樟树籽油提取方法。
章挺,江香梅,付宇新[2](2012)在《樟树籽油溶剂萃取脱酸工艺优化》文中认为为优化樟树籽油溶剂脱酸工艺,在单因素水平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萃取次数、液料比、温度为因素,以酸值为响应值,设计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优化了樟树籽油溶剂脱酸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萃取次数为3次、液料比为1:2.8、温度为34℃时,脱酸效果最佳,酸值由21.58KOHmg/g降为1.41KOHmg/g。
李振华,温强,戴小英,江香梅[3](2007)在《樟树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樟树是一种优良的多用途树种,一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要植物资源。从樟树的用途、资源状况、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更好地综合利用樟树资源,着重对樟树油开发利用新途径、可能性及其前景进行了探讨。
潘晓华[4](2004)在《樟树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KAPD)标记技术,对福建省7个居群共68个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如下: (1)建立了改进的CTAB法用于樟树总DNA的提取。在常规的CTAB法基础上,采取先破碎细胞收集细胞核,将存在于细胞质中的大量影响DNA提取质量的多酚等次生代谢物除去后再加核裂解液释放DNA,经分离纯化,获得DNA。通过电泳、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扩增以及A260/A280比值的测定,结果表明,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的DNA完全能满足RAPD分析的要求。 (2)建立了用于DNA提取的樟树叶片的保存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用改进的饱和NaCl-CTAB(十六烷基三乙基溴化铵)溶液保存7d、14d(室温下)的樟树叶片提得的DNA,完整性与纯度都不亚于鲜叶提得的DNA。 (3)筛选并建立了适合于樟树RAPD扩增的扩增程序和反应体系。为确保RAPD结果的重复性和真实性,对RAPD反应的变性时间和退火温度进行筛选,确定了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180s;94℃变性30s,35℃复性90s,72℃延伸120s,42个循环;最后在72℃延伸300s。同时将均匀设计法应用于樟树RAPD反应体系的筛选,对Mg2+、dNTP、模板DNA、Taq DNA聚合酶、引物浓度等5个因素进行两次均匀设计试验,确定了反应体系为:在20μL总反应体积中,含MgCl21.5 mmol/L,dNTP 0.2mmol/L,模板DNA8ng/μL,Taq DNA聚合酶1U,引物0.2μmol/L。 (4)筛选的21个随机引物对7个居群共68个樟树样本进行RAPD扩增,共检测到168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75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占44.64%。7个樟树居群中邵武居群(SW)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最大,为33.33%,最低的是福建林科院优树居群(YS),为22.62%。居群间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Nei’s基因多样度(h)和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2496、0.1688和0.3498,表明樟树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高。AMOVA分析显示居群间的变异组分为28.55%,而71.45%的变异组分存在于居群内。UPGMA聚类结果将7个居群分为两大支,第一支包括福州(FZ)、邵武(SW)、顺昌(SC)和永安(YA)四个一般居群,第二支包括建欧(JO)、浦城(PC)、福建林科院(YS)三个优树居群。
陈金芳[5](2001)在《以樟树籽油为原料制备N,N-二羟乙基十二酰胺》文中认为以樟树籽油为原料与甲醇进行了酯交换反应得脂肪酸甲酯 .8k Pa的条件下 ,收集 1 77~ 1 78℃的馏分得月桂酸甲酯 .其甲酯在催化剂 (Na OH)存在的条件下 ,与等摩尔量的二乙醇胺作用得 1∶ 1型 N,N 二羟乙基十二酰胺 .经分析 ,N,N 二羟乙基十二酰胺的含量 w大于 94% ,甲酯含量 w小于 0 .5 % .标题化合物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值 )经实验测定为 1 2 .2 1 .在实验范围内 ,标题化合物对模型洗涤剂具有一致增稠性 .用傅立叶红外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 N,N二羟乙基十二酰胺 ,其速度快 ,足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陈金芳,王荷香,王君荃,倪晓峰[6](2001)在《樟树籽油合成脂肪酸二乙醇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樟树籽油为原料与甲醇进行了酯交换反应得脂肪酸甲酯。其甲酯在催化剂(NaOH)存在下与二乙醇胺作用得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经分析脂肪酸二乙醇酰胺含量大于94 % ,甲酯含量小于 0 .5%。实验测定了产品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值 )为 12 .2 2。用傅里叶红外 (FTIR)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脂肪酸二乙醇酰胺 ,其速度快 ,足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二、以樟树籽油为原料制备N,N-二羟乙基十二酰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樟树籽油为原料制备N,N-二羟乙基十二酰胺(论文提纲范文)
(1)闪式提取樟树籽油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樟树籽采集与处理。 |
1.1.2 仪器与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出油率计算。 |
1.2.2 单因素试验。 |
1.2.3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
1.2.4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单因素对出油率的影响 |
2.1.1 液料比对出油率的影响。 |
2.1.2 电压对出油率的影响。 |
2.1.3 提取时间对出油率的影响。 |
2.2 提取工艺参数模型分析 |
2.3 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
3 结论 |
(2)樟树籽油溶剂萃取脱酸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萃取方法 |
1.3.2 酸值测定 |
1.3.3 单因素试验 |
1.3.4 中心组合试验设计 |
1.3.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溶剂的选择 |
2.2 单因素对脱酸效果的影响 |
2.2.1 萃取次数对脱酸效果的影响 |
2.2.2 液料比对脱酸效果的影响 |
2.2.3 温度对酸值的影响 |
2.3 响应面分析结果 |
2.4 回归模型的验证 |
3 讨论 |
(3)樟树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樟树的主要用途 |
1.1 城乡园林绿化、美化 |
1.2 用材 |
1.3 医药原料 |
1.4 生物化工原料 |
2 樟树资源概况 |
2.1 分布状况 |
2.2 樟树化学类型划分、特点及利用 |
2.2.1 芳樟醇型——芳樟 (Linalool) |
2.2.2 樟脑型——脑樟 (Camphor) 或本樟。 |
2.2.3 桉油素型——桉樟 (Cineol) 或油樟。 |
2.2.4 异橙花叔醇型——异樟 (Iso-nerolidol) 。 |
2.2.5 龙脑型——龙脑樟 (Borneol) 。 |
3 樟树油的研究、开发利用进展 |
3.1 樟树油的理化性质及成分分析 |
3.2 樟树油的分离、提取和纯化 |
3.2.1 樟树油的粗提。 |
3.2.2 樟树油的精馏与分离。 |
3.2.3 樟树油的纯化与精炼。 |
3.2.4 樟树油的加工利用。 |
4 开发利用樟树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 |
(4)樟树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樟树研究概况 |
1.1.1 樟树的综合利用研究 |
1.1.1.1 木材利用 |
1.1.1.2 根、茎、叶精油的开发利用 |
1.1.1.3 樟树籽油的开发利用 |
1.1.1.4 公路和城区绿化 |
1.1.1.5 景观林建设 |
1.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2.1 樟树精油的提取与成分分析 |
1.1.2.2 抑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
1.1.2.3 樟树的病理学研究 |
1.1.2.4 良种选育与培育技术 |
1.2 遗传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
1.2.1 形态学标记 |
1.2.2 细胞学标记 |
1.2.3 生化标记 |
1.2.4 分子标记 |
1.2.4.1 RFLP标记 |
1.2.4.2 RAPD标记 |
1.2.4.3 AFLP标记 |
1.2.4.4 SSR标记 |
1.2.4.5 EST标记 |
1.2.4.6 SNP标记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植物材料 |
2.2 方法 |
2.2.1 叶片组织的采集与保存 |
2.2.1.1 改进的饱和NaCl-CTAB溶液的配制 |
2.2.1.2 叶片组织的采集与保存 |
2.2.2 D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 |
2.2.2.1 DNA的提取 |
2.2.2.2 DNA质量检测 |
2.2.3 RAPD反应条件筛选 |
2.2.3.1 扩增程序筛选 |
2.2.3.2 扩增体系筛选 |
2.2.4 随机引物筛选 |
2.2.5 RAPD扩增 |
2.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方法DNA提取结果 |
3.2 新鲜叶片与保存液保存7d、14d的叶片DNA提取结果 |
3.3 RAPD条件筛选 |
3.3.1 扩增程序筛选 |
3.3.1.1 变性时间对樟树RAPD的影响 |
3.3.1.2 退火温度对樟树RAPD的影响 |
3.3.2 扩增体系筛选 |
3.3.2.1 一般方法筛选 |
3.3.2.2 均匀设计法筛选 |
3.4 引物筛选 |
3.5 樟树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 |
3.5.1 RAPD扩增结果及条带统计 |
3.5.2 居群内遗传多样性 |
3.5.3 居群遗传分化 |
4 讨论 |
4.1 樟树DNA提取技术 |
4.2 用于DNA提取的植物材料保存技术 |
4.3 RAPD反应的稳定性及影响因素 |
4.4 RAPD数据分析与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6)樟树籽油合成脂肪酸二乙醇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1.1 原料及药品 |
1.1.1 原料 |
1.1.2 药品 |
1.2 仪器 |
2 实 验 |
2.1 樟树籽油酸甲酯的制备 |
2.2 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的制备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傅里叶红外定量分析 |
3.2 分析结果的归一化处理 |
3.3 催化剂的影响 |
3.4 亲水亲油平衡值 |
四、以樟树籽油为原料制备N,N-二羟乙基十二酰胺(论文参考文献)
- [1]闪式提取樟树籽油工艺优化[J]. 章挺,温世钫,杨海宽,江香梅. 南方林业科学, 2016(03)
- [2]樟树籽油溶剂萃取脱酸工艺优化[J]. 章挺,江香梅,付宇新. 食品科技, 2012(06)
- [3]樟树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J]. 李振华,温强,戴小英,江香梅. 江西林业科技, 2007(06)
- [4]樟树居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D]. 潘晓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04(04)
- [5]以樟树籽油为原料制备N,N-二羟乙基十二酰胺[J]. 陈金芳.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1(04)
- [6]樟树籽油合成脂肪酸二乙醇胺的研究[J]. 陈金芳,王荷香,王君荃,倪晓峰.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