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字北京与数字奥运(论文文献综述)
石宇良[1](2009)在《信息化保障奥运举办奥运促进信息化发展——“数字北京”建设经验与启示》文中认为北京奥运会是在高度信息化条件下举办的,与历届相比,信息化需求更加复杂,保障和管理工作要求更加严格,技术风险也更加突出。"数字奥运"实现了"数字北京"建设与奥运保障战略的融合,保障了"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全面加快了"数字北京"建设的进程,实现了北京市信息化建设连上三个台阶,持续走在全国信息化建设前列的目标。
陈迅,王新杰[2](2008)在《奥运数字北京大厦——信息化时代标志建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论述了2008奥运数字北京大厦项目决策与功能定位、建筑创新理念与独特造型,从建筑、结构、景观、设备、安装施工等各方面大胆创新、精心设计、采取多种措施贯彻奥运三大理念,落实环保、节能、节水技术要求,建好信息化通讯枢纽,树立"e"时代标志性建筑,实现"数字奥运"的承诺。
舒适良[3](2007)在《数字奥运和首都信息化》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角度阐述“数字奥运”与首都信息化的密切关系和“数字奥运”中的信息化建设任务。指出,近年来,在中央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同时给出了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智能化建设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舒适良[4](2006)在《数字奥运和首都信息化》文中认为本文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角度阐述"数字奥运"与首都信息化的密切关系和"数字奥运"中的信息化建设任务。指出,近年来,在中央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的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就。同时给出了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的基本概念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智能化建设情况及其重要意义
王科[5](2006)在《解读数字奥运》文中研究指明
刘明辉,王丽芝,黄岐[6](2006)在《解读北京“数字奥运”新理念》文中研究表明“数字奥运”是适应全球进入信息社会,实现“科技奥运”的系统工程。不论是科技奥运还是绿色奥运和人文奥运,每一个奥运的主题都与通信息息相关,因此,充分利用奥运开发信息市场,有利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减缓就业压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北京“数字奥运”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和成就的国际舞台。
贺帅[7](2006)在《数字奥运助力数字北京》文中研究表明早在申奥时,北京市政府就对外承诺,北京有信心在2008年向世界奉献一届历史上科技含量最高的奥运会。时至今日,在“数字北京”这一宏伟蓝图下,“数字奥运”进展顺利;而在“数字奥运”的推动下,“数字北京”也显得越发多彩。
本刊编辑部[8](2005)在《插上双模和高清的翅膀与您一同起飞——浙江大华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柳荆生访谈》文中研究表明
杨金晖[9](2005)在《我国航天企业开拓北京“数字奥运”市场的商机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数字奥运”工程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亮点,同时也是科技奥运战略和数字北京战略的结合点。这一工程的启动将会大大加速我国信息产业的扩张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并带动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样这一工程也给我国航天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扬长避短地竞争这一市场,为奥运服务,为航天添彩,是我国航天企业应当优先考虑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根据《北京奥运行动规划数字奥运建设专项规划》,2008年北京“数字奥运”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通信服务、广播电视服务、智能交通系统、奥运场馆智能化建设、奥运气象服务、智能卡服务、公共安全保障等内容。与该规划相配套,北京市逐步启动了奥运通信工程、广播电视服务工程、智能交通建设示范工程、场馆智能化建设项目、奥运气象保障技术研究项目、智能卡和信用卡工程、安全防范保障系统工程等等。这些项目需求,正是引导我国航天企业开发2008年北京“数字奥运”商机的“方向盘”和“目标市场”。当然,要开发奥运商机光有方向和目标不行,还需要进一步做好调研和规划,系统论证我国航天企业能够为“数字奥运”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①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航天产业在卫星通讯设备制造、国际卫星电视传送与接收、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卫星遥感、航天仿真和智能卡等六个领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是我国航天企业开发“数字奥运”市场商机的优势领域。②从微观角度来看,对于“数字奥运”建设项目的大多数需求,我国航天企业都有一定的供给能力,甚至在某些领域和项目上还具有相当的优势。总的来说,我国航天企业对“数字奥运”市场的供给能力遍及奥运通信服务、广播电视服务、智能交通系统、奥运场馆智能化建设、奥运气象服务、智能卡服务、公共安全保障等7大领域,涉及移动通信和固定通信市场、卫星通信系统市场、国际卫星电视传送市场、移动载体卫星电视实时接收系统市场、卫星广播电视业务市场、公交智能管理系统市场、交通仿真系统市场、交通监控和报警设备市场、奥运场馆三维仿真系统市场、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市场、气象卫星的研制市场、气象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市场、卫星遥感技术市场、智能卡市场、奥运安保市场等18个子目标市场。可见,我国航天企业在“数字奥运”市场上是大有可为的。 <WP=5>虽说我国航天企业在卫星应用和IT技术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具备承接“数字奥运”重大工程、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但要真正地化(技术)优势为(市场)胜势,竞标到相关项目还必须认真分析它们在规模、资本、技术创新、成本管理、市场营销、品牌建设和政府营销等7个竞争力要素方面的优势与劣势。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是这个道理。为了全面地分析我国航天企业在“数字奥运”市场的竞争力,我们以这7个竞争力要素为指标,将我国航天企业分别同外国跨国公司和国内民口企业作了比较。通过比较,我们发现:①我国航天企业在企业规模、融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外国跨国公司有很大的差距,同时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等工作也不到位。这里面既有外部环境和体制方面的障碍,也有企业经营理念、资金投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它们进军北京“数字奥运”市场的重大障碍,亟待加以克服。与此同时,我国航天企业在“数字奥运”市场上也存在着比较优势,例如,熟悉国内市场运作、易于建立营销网络、民品具有较高经济实用性、政府对它们倍加扶持和信任等。②与国内民口大型IT企业相比,我国航天IT企业在企业规模、成本控制、市场营销、品牌开发等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技术研发和政府营销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上风。为了尽快弥补上述差距和不足,增强竞争北京“数字奥运”市场的能力,我国航天企业务必要:①树立起竞争与联合的观念,推动重点民品和核心企业上规模、上效益;②多渠道地筹措航天民品发展资金,形成良好的资本循环机制;③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④强化成本意识,不断探索适应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新模式;⑤做好市场开发和调研工作,不断提高航天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培育航天名牌产品;⑦积极进行政府营销,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等等。
润青[10](2004)在《创造世纪辉煌的中国网通 打造数字奥运的完美工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中国网通入选奥运合作伙伴王旭东吴基传出席中国网通与奥组委 签约仪式 2004-07-22下午,北京奥组委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合作协议,中国网通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北京奥组委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代表北京奥组委与中国网通副总经理赵继东签署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协议;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与中国网通总经理张春江互赠纪念品。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吴基传、国资委副主任王勇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二、数字北京与数字奥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字北京与数字奥运(论文提纲范文)
(3)数字奥运和首都信息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京2008奥运会是首都信息化的发展契机 |
二、现代化运动会的主体行为就是信息化 |
1、现代化运动会的起源 |
2、“数字奥运”的实质是“电子奥运” |
三、“数字奥运”中的信息化建设 |
1、信息系统的建设任务 |
2、通信系统建设的任务 |
四、北京奥运场馆及其智能化建设 |
1、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简介 |
2、体育场馆智能化系统的构建方法 |
五、结束语 |
(5)解读数字奥运(论文提纲范文)
什么是数字奥运 |
信息通信业最先受益 |
“数字奥运”带活IT人才 |
加速“数字北京”建设 |
(8)插上双模和高清的翅膀与您一同起飞——浙江大华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柳荆生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共建数字北京, 携手数字奥运” |
康佳联手ST开发新一代数字引擎鲸吞两大核心市场 |
Sumavision在福建三明又获佳音 |
海尔数字电视机顶盒连连中标再掀数字电视整体平移新高潮 |
中兴通讯联手长虹朝华重塑企业网市场新格局 |
传视数码推出DMD2000 plus和DMD3000 plus新一代全业务H.264 IPTV机顶盒 |
康佳推出新品机顶盒 |
中兴通讯NGN产品挺进美国市场 |
斯高帕斯公司双喜临门—更名成功、喜迁新址 |
(9)我国航天企业开拓北京“数字奥运”市场的商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
第1章 2008年北京“数字奥运”的市场需求 |
1.1 通信服务 |
1.2 广播电视服务 |
1.3 智能交通系统(ITS) |
1.4 奥运场馆智能化建设 |
1.5 奥运气象服务 |
1.6 智能卡服务 |
1.7 公共安全保障 |
第2章 我国航天企业开拓北京“数字奥运”市场商机的优势与能力 |
2.1 我国航天企业的优势领域 |
2.1.1 卫星通信设备的研制能力 |
2.1.2 国际卫星电视地球站的作用 |
2.1.3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 |
2.1.4 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 |
2.1.5 航天仿真技术的成就 |
2.1.6 智能卡技术的优势 |
2.2 航天企业对北京“数字奥运”相关需求的供给能力 |
2.2.1 对通信服务需求的供给能力分析 |
2.2.2 对广播电视服务需求的供给能力分析 |
2.2.3 对智能交通系统需求的供给能力分析 |
2.2.4 对奥运场馆智能化建设需求的供给能力分析 |
2.2.5 对奥运气象服务需求的供给能力分析 |
2.2.6 对智能卡需求的供给能力分析 |
2.2.7 对公共安全保障需求的供给能力分析 |
第3章 我国航天企业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
3.1 我国航天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力比较 |
3.1.1 企业规模上的比较 |
3.1.2 融资能力比较 |
3.1.3 技术水平上的差距 |
3.1.4 成本管理方面的比较 |
3.1.5 市场营销方面的比较 |
3.1.6 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比较 |
3.1.7 利用政府等公共资源的能力比较 |
3.2 我国航天IT企业与国内民口IT企业的竞争力比较 |
3.2.1 企业规模上的比较 |
3.2.2 融资能力上的比较 |
3.2.3 技术创新水平上的比较 |
3.2.4 成本管理方面的比较 |
3.2.5 市场营销方面的比较 |
3.2.6 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比较 |
3.2.7 利用政府等公共资源的能力比较 |
第4章 我国航天企业开拓“数字奥运”市场的对策 |
4.1 树立起竞争与联合的观念,推动重点民品和核心企业上规模、上效益 |
4.2 多渠道地筹措航天民品发展资金,形成良好的资本循环机制 |
4.3 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 |
4.3.1 建立开放式开发机制,加强产学研结合 |
4.3.2 要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对外引进的关系,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4.4 强化成本意识,不断探索适应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新模式 |
4.4.1 积极推进观念创新,强化成本意识 |
4.4.2 探索适应技术创新的成本管理新模式 |
4.4.3 科学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
4.5 做好市场开发和调研工作,不断提高航天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
4.5.1 以市场引导技术--把握好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关系 |
4.5.2 市场重新细分和市场再定位 |
4.5.3 加强市场开发、营销和售后服务工作 |
4.6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培育航天名牌产品 |
4.6.1 实施标准战略 |
4.6.2 抓好质量建设 |
4.6.3 积极培育航天名牌 |
4.7 积极进行政府营销,争取政府的政策扶持 |
4.7.1 政府营销的内涵 |
4.7.2 航天企业进行政府营销的具体对策 |
参考文献 |
致 谢 |
四、数字北京与数字奥运(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化保障奥运举办奥运促进信息化发展——“数字北京”建设经验与启示[A]. 石宇良. 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 2009
- [2]奥运数字北京大厦——信息化时代标志建筑[A]. 陈迅,王新杰. 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 2008
- [3]数字奥运和首都信息化[J]. 舒适良. 办公自动化, 2007(02)
- [4]数字奥运和首都信息化[A]. 舒适良. OA’2006办公自动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总第97期)
- [5]解读数字奥运[J]. 王科. 中国新通信, 2006(14)
- [6]解读北京“数字奥运”新理念[J]. 刘明辉,王丽芝,黄岐.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03)
- [7]数字奥运助力数字北京[J]. 贺帅. 中国新通信, 2006(10)
- [8]插上双模和高清的翅膀与您一同起飞——浙江大华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柳荆生访谈[J]. 本刊编辑部. 广播电视信息, 2005(09)
- [9]我国航天企业开拓北京“数字奥运”市场的商机分析[D]. 杨金晖. 中国人民大学, 2005(03)
- [10]创造世纪辉煌的中国网通 打造数字奥运的完美工程[J]. 润青. 当代通信, 2004(15)
标签:航天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航天技术论文; 奥运营销论文; 奥运会项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