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状和问题探讨农业推广发展趋势

从现状和问题探讨农业推广发展趋势

一、立足现状和问题谈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玄杨静和[1](2021)在《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效益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是从业人口最多的产业,但农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却最薄弱,是云南边境地区现代化进程的“短板”。要破解农业发展困境,需要农业科技的支撑和人力资本的提升。农业推广服务集二者于一身,通过农业推广服务将云南边境地区自然资源优势与农业科技成果相结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价值。通过农业推广服务促进农民知识、技能的提升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其主动做出改善自身生产、经营境况的行为。在服务环境、服务对象和服务体系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云南边境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提升。本研究将云南8个边疆州(市)的25个边境县(市)作为研究区域,将农业推广服务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历程,阐述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环境、服务体系、服务对象现状,分析服务效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提升服务效益的路径,构建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多元协同格局,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区域间相互协同,共同推动云南边境地区向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迈进。

李青[2](2021)在《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非正式科学教育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培育了具备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的现代公民,以教育的现代化彰显人的主体性和科学理性,最终指向人的现代性。但当前,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却面临制度、观念和方法等因素制约而无法对接社会转型需要。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良性发展,为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培育了具有自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的科学公民,有力地推动科学与社会的融动互进。美国社会现代化诉求是如何借助非正式科学教育渗透到民众心智中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在此过程中究竟扮演何种角色?研究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试图揭示出美国社会现代性是如何体现并作用于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过程。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化梳理。依托社会文化情境理论等,对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的文化、政治、经济、等社会情境进行剖析,揭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演进与美国社会现代化转型的互动关系,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具有主体意识、科学素养和理性精神思维的科学公民来顺应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绪论部分主要交代选题的价值、相关学术动态、研究设计的依据以及研究对象的合理化界定,使研究对象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第一章聚焦宗教神性裹挟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培育虔诚信徒,培育神性社会所需的宗教价值观;第二章聚焦政治化的非正式科学教育,剖析非正式科学教育如何通过科学启蒙为新国家培育具有民族意识和政治素养的国家公民,践行为民主政治巩固民意的政治使命;第三章聚焦工业化时期非正式科学教育是如何回应社会形态跃迁和生产力解放诉求,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塑造的技术理性及其极化对人性的异化;第四章转向对技术理性极化的利弊反思,以培育具备科学反思精神和批判意识的能动公民为目标,批判技术理性对整全人性的异化,并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需要渗透知识背后的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元素,推动公众理解科学的价值及潜在的风险;第五章则根植于后现代实践哲学下的追求个体解放和意识独立的时代诉求,强调非正式科学教育逐渐从服务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意识的姿态回归到追求个体自主意识的理性精神的本真使命,强调教育的实践性、情境性和交互对话性,以主体间性思维审视传播主体和公众间的互动关系,倡导公众在交流对话中加深对科学的认知,塑造具有整全理性的科学公民。研究认为,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科学大众走化向大众科学化的历程,即逐渐从外在于人的工具的现代性形态转向回归人性本体的后现代性形态。教育目的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实施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体现出一种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的态势。研究指出,美国文化传统、资本主义精神和分权自治体制是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目标与内容明晰、实施模式多元、广受社会支持和重视成效评估是其实践经验。最终在把握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面临的理念、经费、人员、制度和评估困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路径:根植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历史与现实,正确处理文化差异与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辩证关系;营造适切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提升其制度体系完善性和民主参与的文化生态;聚焦专业性人才培养,加强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重视家庭情境中的科学知识传递,弥补家庭科学教育的缺失;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成效评价,健全其的成效测评体系。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需要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适切性,思考“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模式的互鉴可能;检视整体迈向“公众参与科学”阶段是否冒进;探索非正式科学教育“情境断裂”的缝合思路。

陆夏媚[3](2021)在《上思县农作物秸秆在肉牛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上思县是广西主要的玉米和甘蔗种植基地,农作物秸秆资源多,营养价值较高,当地养牛历史悠久,养牛氛围良好。若能充分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转化为饲料喂养肉牛,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对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思县水稻、玉米、甘蔗等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情况和肉牛养殖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现状分析。截止2020年底,该县主要农作物秸秆全年可收集利用量为17.80万吨,饲料化利用率18.43%,所辖8个乡镇均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主要农作物秸秆,全县建立有1个秸秆收储加工利用点并已投入使用。截止2020年底,该县拥有肉牛养殖场(户)11309个,全年肉牛存栏量为3.24万头,出栏量为1.15万头,所辖8个乡镇均有发展肉牛养殖。目前,该县肉牛养殖模式中,农户散养模式占主体地位,秸秆饲料化的方式通常为农户采用到田地收集新鲜秸秆直接喂食或晒干切短后方式喂养肉牛,少数规模较大的养殖户建有小型青贮池。该县肉牛产业链结构主要表现为活牛经个体屠宰户屠宰后以热鲜肉形式进入农贸市场的形式。上思县农作物秸秆在肉牛养殖业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秸秆丰富但饲料化利用率低;二是饲养管理粗放,标准化程度不高;三是肉牛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四是服务体系不健全。本文结合上思县养牛养殖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加强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建设秸秆收储运加工体系,加快饲料加工业发展。二是推动肉牛生产专业化、组织化,推广标准化饲养方式,整合肉牛养殖模式,培育龙头企业。三是种养结合,打造产、加、销一体链,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产业,以肉牛屠宰加工为桥梁拓宽产业链。四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力度推广科学技术,加强秸秆养牛扶持力度,强化肉牛体制建设和市场监管。

苏向前[4](2020)在《苍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招商引资问题研究》文中认为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与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乡发展加快融合的态势。而当前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资源环境矛盾不断加深,农产品刚性需求增长、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农业发展对外的依存度明显提高,必须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来突破物质装备、科学技术等瓶颈制约,以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与农产品供给能力。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和强大的支持保护力度,以保障农业资金的有效供给是现代农业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这是需要出台系列政策,来引导企业或个人的资金积极投向现代农业发展。由此可见,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招商引资的关联度显着增强,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农民增收,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强化农业做大做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业招商引资的对策,加大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力度,更好地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确保农业招商的成果惠及农村、富裕农民。本文选择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作为研究区域,探讨了苍南县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现状和政策,致力于研究苍南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现状问题分析,以及提出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措施。本文的主要内容有:第一章总论,从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文献综述等方面引出苍南县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问题的研究;第二章讲述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包括现代农业发展的土地、资金、技术、人才、项目要素分析,从招商引资概念理论,分析现代农业发展对招商引资的需求、意义及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政策约束制约;第三章主要讲述了苍南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分析了苍南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的现状,包括苍南县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政策以及现代农业中招商引资的优势和劣势等内容;第四章主要讲述了苍南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问题,包括农业招商引资规模过小、农业招商引资结构不合理、农业招商引资可持续性差和农业招商引资环境欠佳等问题,并提出苍南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问题的成因分析,主要因为在农业招商上思想上重视不够、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及激励措施不够等造成;第五章讲述了苍南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加强现代农业项目的培育与储备,加强招商绩效考核、完善招商机制,改善和优化农业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建立引资平台和项目资源共享,提高招商效率和创新招商方式等;第六章以前面几章节提出的问题研究为基础,得出研究结论,并开展研究展望。本文的研究成果是通过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问题的研究,提出进一步推进苍南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招商引资相关对策与建议: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加强现代农业项目的培育与储备;三、加强招商引资宣传和干部队伍建设;四、加强绩效考核,健全招商引资机制;五、优化投资环境,提供招商服务;六、建立农业招商平台,实现项目资源共享;七、提高招商效率,创新苍南招商方式。通过以上七条现在农业招商引资的对策建议,加大苍南县农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快推进苍南县现代农业的发展!本项研究能够为全国其它县市研究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可能的借鉴意义,帮助现代农业发展引进大量的民间社会资本,通达农业招商引资牵引作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产品知名度,打响农业品牌,推动地方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叶晓音[5](2020)在《农村经纪人优化成长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文中认为目前,农村地区是全国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的薄弱环节,然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则是促进农村经济向好发展的关键所在,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存在的矛盾仍然制约着农业效益的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农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因此,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时,在十四五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开展农村经纪人优化成长对策研究理应成为推进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进程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北碚区农村经纪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汇总分析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获取一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挖掘农村经纪人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困境和问题。从农村经纪人发展背景因素着手,在汇总梳理国内部分学者对农村经纪人进行研究的相关理论和取得的成果上,找出现今我国农村经纪人发展存在的短板,并从农村经纪人的概念界定、类别划分、地位影响、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五个方面奠定本文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把在乡村建设领域独具特殊意义的北碚作为样本开展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农村经纪人实现优化成长,必须因势利导、与时俱进,通过从内而外的多因素考量和因地制宜的多方位融合,梳理出农村经纪人在培育优化、管理优化、组织优化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在城乡统筹发展大背景下,加快农村经纪人的优化成长,培育高水平的农村经纪人队伍。同时也在现有的农村经纪人发展基础上,提升其现实作用,最终实现农村经纪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找到一个系统性、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的优化成长对策。

杨帆[6](2021)在《云南省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在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解云南省巧家县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的工程建设成效。本文在充分借助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其县域基本信息以及该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和实施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应用统计学知识和比较分析法,对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提升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质量的相关措施,以期为今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在此得出以下结论:(1)巧家县土地类型多样化。全县土地总面积为319400hm2,其中耕地总面积为74878.8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3.42%,林业用地达178500.9hm2,占总面积的55.9%;有林地面积72580.8hm2,占国土面积的22.7%;疏林地14.9hm2;灌木林地面积80609.0hm2,占国土面积的25.2%。但坡耕地的比例较大,15度—25度的土地大约23951.1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1.99%。(2)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持续推进。巧家县自2002年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以来,累积完成退耕还林任务13400hm2,配套荒山造林11133.3hm2,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新造特色经济林11120hm2,退耕还林以来,巧家县的优质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逐步合理化、多元化。退耕还林工程尤其在2014年—2019年期间实现了高效增长,2018年达到峰值相比前后年份平均增长4.2个百分点。(3)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显着。巧家县2012—2018年退耕还林期间,粮食总产量也有了大幅提升。每亩地粮食产量由250公斤,提高到了400公斤;粮食总产量提升了20%;2019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55666.6hm2,农民实现产值5亿余元;花椒种植20466.6hm2,实现产值近5.5亿元;芒果和蚕桑共种植84533.3hm2,实现产值近9.6亿元;板栗种植566.6hm2,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几项产业达到近21亿元。生态建设方面,2015—2019年巧家县的乔木、灌木、乔灌木培育规模增量较大,2015年三类林木的培育总量为1133.3hm2,2016年为666.7hm2,2017年为2000hm2,2018年为10000hm2,2019年为8579hm2。对比2015年和2019年的不同造林地生物量和枯落物总量,2019年不同造林地生物总量为149.9t/hm2,比2015年的143.4t/hm2增长了6.5t/hm2;2019年的不同造林地枯落物总量为145.7t/hm2比2015年的105t/hm2增长40.7t/hm2。在水土保持、预防自然灾害,调节局地气候,保护野生动物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社会效益方面,能源利用结构得到优化,截止2018年巧家县累计建设沼气池42104口,节柴灶7.57万眼,推广太阳能37804m2;民众生态环保意识增强,参与退耕还林的热情和自觉保护退耕还林成果的积极性得到提高。(4)巧家县退耕还林问题犹存。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存在政策落实不充分,宣传工作不到位、工程实施保障性不足,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性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工作中应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结合地区实际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提升退耕还林工程质量;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教育力度;加强巧家县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人才建设;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监督及评价体系建设。

杨程[7](2020)在《西南联大社会服务研究 ——以农业推广和矿产调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西南联大作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的集合体,在抗战时期自然继承了三校优良的传统与精神,联大师生积极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开展了为农业服务、为民族工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民众卫生健康服务、为教育文化事业服务以及为战时军事服务等多项社会服务活动,增加了工农业生产,发展了地方教育文化事业,更为抗战做出了贡献。限于篇幅与能力等原因,本文将从农业服务和工业服务入手,详细梳理和分析西南联大的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和理学院地质系在云南进行的农业推广和矿产调查的社会服务活动,以期为当今大学的社会服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本文在查阅民国时期档案、文献资料及参考前人论着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对本文的选题缘由及意义,研究综述,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其次,对西南联大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作一背景介绍,主要从我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延续、政府的倡导与抗战的需要以及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传入三方面分析西南联大进行社会服务的必要性。第三,介绍西南联大为农业推广服务的具体措施。在分析我国近代农业推广发展概况以及近代云南农业推广的发展与困境之后,从农作物、病虫害的研究防治及植物生理的应用研究三方面论述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农业推广实践活动。第四,介绍西南联大为民族工业服务的活动,表现为地质系师生在云南以叙昆、滇缅和滇越三大铁路沿线开展的矿产调查。最后,对西南联大开展社会服务的成效与启示作一论述。

周紫光[8](2020)在《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缺少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制约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落实、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农科院校承载着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等基本职能,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农业人才的基地,是承担农业科学知识创新和农业关键技术研发的重要力量,也是实现“三农”现代化的主力军,对于引领农业教育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然而,我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农科院校深度参与和真正引领农业产业的发展。深化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题中之义,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科院校更加深入广泛地服务“三农”发展的应然之举。本研究综合运用了问卷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高等学校职能理论、协同治理理论、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为指导,沿着“理论探讨—问题分析—经验借鉴—对策建议”的研究思路展开。除绪论外,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探讨。本研究界定了农科院校、农业产业、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等核心概念的内涵,论述了高等学校职能理论、协同治理理论以及教育内外部发展关系规律理论,并对这些理论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分析。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选取28所农科院校与3所涉农综合性院校的管理人员为调研对象,对我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第三部分是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内部因素的作用,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本研究从农科院校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两个维度,对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第四部分是美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的特点与启示。本研究运用案例研究法,探究了美国农科院校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美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特点,得出了其对我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第五部分是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本研究在理论探讨、问题与原因分析、经验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我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姜子兴[9](2020)在《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放松了对金融市场的管制,在短短四十年内,我国金融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金融市场结构更加合理,金融制度更加健全,市场规模更加庞大。然而,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风险也在日趋增加,并逐渐困扰了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农村金融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户信贷风险是农村金融市场日常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不仅阻碍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还困扰着农村金融机构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作为区域性银行,哈尔滨农商银行同样面临着农户信贷风险的困扰,对哈尔滨农商银行而言,农户贷款业务仍是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渠道,农户贷款业务风险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哈尔滨农商银行的经营业绩,甚至直接关乎到该行的生存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哈尔滨农商行如何在严峻的现实背景下防范化解农户信贷风险,完善风险防范体系,推动全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和重要工作。针对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的实际状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发现,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户贷款坏账率较高;二是农户贷款担保机制不完善;三是风险防控部门组织架构不合理;四是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的团队建设不到位;五是农户贷款风险防控流程不够精细化。针对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户贷款风险防控改进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催收机制,调动农户履约积极性;完善农户贷款担保制度,降低不良贷款率;完善哈尔滨农商银行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控人员队伍素质;优化风险防控流程,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刘小容[10](2020)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以涪陵区大木乡旅游发展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8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市开展荔枝节,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起源,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已逐步走向规范化。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解城乡发展差距的关键一步,能够有效减缓农业衰退、增加农民收入,逐渐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集休闲与求知于一体的旅游度假方式已成为新的时尚,但同时对交通、食宿、商品、娱乐等旅游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大众旅游消费时代,如何把握旅游市场机遇,满足游客全方位的体验需求、得到游客青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广泛,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全方位的需要,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从三十多年来的景点旅游模式转变为全域旅游模式。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新理念、新战略,是助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的新路子,特别注重区域内资源环境的保护和产业的融合,有效平衡政府、企业、居民、游客等的关系和利益。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改变乡村旅游发展僵化的老路,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力及催化、集成作用,把握客源市场需求、利用地域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旅游+农业、旅游+林业、旅游+工业、旅游+商贸、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融合发展新路,推动旅游资源要素在空间和产业层面的流动,实现青山绿水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大木乡乡村旅游自2006年起步后,由单一的大木花谷景点观光旅游逐步发展为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产业发展的旅游集群,由年游客量几万人增至100余万人,成为大木乡经济发展主要产业之一,但由于产品单一、缺乏特色、空窗期长等问题,不能充分适应当前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另外,大木乡境内78%的区域都属于大木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才是大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出路。本文通过走访调查、数据收集、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大木乡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大木乡乡村旅游发展弊端和面临的机遇,结合项目规划、景点打造、环境整治、产品开发等内容,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前提下,找出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有效运行模式和组织方式,明确全域旅游模式下大木乡乡村旅游发展的总体定位和主题形象,以不断提升旅游接待功能、旅游产品供给和旅游服务能力,突破当前旅游发展的“瓶颈期”,实现旅游发展全民共建共享。

二、立足现状和问题谈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立足现状和问题谈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效益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四、相关概念和理论视角
第一章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发展历程
        一、1949-1977 年:起步阶段
        二、1978-2000 年:加速阶段
        三、2001 年至今:转型阶段
    第二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环境
        一、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自然环境
        二、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人口与民族环境
        三、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政策环境
        四、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经济环境
    第三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对象
        一、云南边境地区农业产业
        二、云南边境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云南边境地区小农户
    第四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体系
        一、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组织
        二、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内容
        三、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方式
第二章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效益分析
    第一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生态效益
        一、农业面源污染减少
        二、森林覆盖率增加
        三、打造生态特色农产品品牌
    第二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经济效益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提高
        二、粮经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第三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的社会效益
        一、农业推广服务为服务对象“能力赋能”
        二、农业推广服务为农民组织化赋能
第三章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现存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纵向贯通不畅
        一、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纵向贯通不畅的表现
        二、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纵向贯通不畅的原因
    第二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横向协同不足
        一、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横向协同不足的表现
        二、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横向协同不足的原因
    第三节 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内外联动难续
        一、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内外联动难续的表现
        二、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内外联动难续的原因
第四章 提升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效益的路径
    第一节 提升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效益的重点
        一、构建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多元协同格局
        二、重视云南边境地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三、推动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 提升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效益的具体措施
        一、促进云南边境地区各类农业推广服务组织的发展
        二、搭建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多元协同系统
        三、激发云南边境地区乡村参与农业推广服务的内生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相关研究
        (二)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研究概况
        (三)现代性相关研究
        (四)文献述评
    三、研究设计
        (一)现代性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关系
        (二)理论基础
        (三)具体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四、核心概念
        (一)现代性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
第一章 “侍奉上帝”与宗教信徒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时期的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前殖民阶段的美国社会发展样态
        (二)前殖民阶段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概况
    二、“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清教政治模式在殖民地初步践行
        (二)殖民地经济贸易水平逐渐增强
        (三)欧洲文化教育传统在北美的沿袭
        (四)宗教性教育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
    三、“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义问答”模式中的家庭教育
        (二)“社区布道”中的科学知识推广
        (三)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人的科学实践
        (四)“报刊出版”中的科学知识扩散
    四、“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为开拓“新耶路撒冷”而教
        (二)教育类型与方式分散多样
        (三)以立法巩固教育的宗教性
        (四)教育的实用性倾向日渐凸显
    五、“侍奉上帝”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宗教神性对自然人性的无情宰治
        (二)“杂乱拼凑”的教育师资队伍
        (三)“潜匿于神学体系中的科学知识”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层级化明显
第二章 “科学立国”与“国家公民”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新生国家为自由民主而战
        (二)“旧科学”的落寞与“新科学”的荣盛
        (三)“大觉醒运动”与西进运动的发展
        (四)以立法形式巩固民主政治观的实践
    二、“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培育民族情感”的场馆科学实践
        (二)“宣扬理性”的公共讲座与科学博览会
        (三)“知识福音”与教会性科学知识推广
        (四)政治主导的科学知识推广实践
        (五)职业科学人的热情参与
        (六)“公民社会塑造”与科学新闻出版
    三、“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科学立国”成为核心价值诉求
        (二)“宗教性的消退”与“世俗化的觉醒”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具有国家化倾向
        (四)注重借鉴西欧教育的优质经验
    四、“科学立国”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立国之师”的质量参差不齐
        (二)“科学立国”存在严重的路径依赖
        (三)“科学立国”的实利主义倾向显现
        (四)“国家公民培育”面临“肤色歧视”
第三章 “技术时代”与“科技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内战对美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助推
        (二)“手工训练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三)进步主义运动与进步教育实践
    二、“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教会推行的“科学肖陶扩之旅”
        (二)“政府推动”的技术知识推广
        (三)“报刊科学”中的科技知识传递
        (四)科学场馆的科学知识宣传
        (五)技术行会的产业技能培训
        (六)“新闻媒体人”的科技资讯传播
    三、“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以培育具有技术理性的产业人为目标
        (二)教育内容更注重生产实用性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遵循“新闻模式”
        (四)“新闻人的出场”与“科学人的隐退”
    四、“技术时代”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唯技术理性的价值取向盛行
        (二)科学新闻的“碎片化”与“主观化”
        (三)伪科学与迷信冲击下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出现衰退迹象
第四章 “科学危机”与“批判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危机”激化了美国社会发展矛盾
        (二)“莫斯科的威胁”与“华盛顿的警觉”
        (三)公众“科学万能论”价值观的消解
        (四)“经济起落”与非正式科学教育的“颠簸”
    二、“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新闻科学”的“荧幕化”与内容“专精化”
        (二)增强公众科学鉴别力的“电视科学”
        (三)创设“科学原生态”的场馆科学模式
        (四)“共筑科学理解力”的“科学共同体”
        (五)“从做中学”的社区化科学教育
    三、“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理解科学”的政治取向较为明显
        (二)理性批判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三)“现代公众”概念的逐渐清晰化
        (四)科学与消费的联姻:“科学广告”盛行
    四、“科学危机”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消费文化对公众理智精神的侵蚀
        (二)科学在公众视野中的形象滑落
        (三)迷信和虚假内容仍然充斥其中
        (四)公众定位从“知识缺失”转向“理解缺失”
第五章 “交往社会”与“实践理性人”培育的非正式科学教育
    一、“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一)科学哲学的“生活实践转向”
        (二)知识生产模式的后现代转型
        (三)社会转型对非正式科学教育提出新要求
        (四)美国社会持续关注科学教育事业
    二、“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样态
        (一)为公众参与科研创设“公共科学领域”
        (二)鼓励实践探索的科学场馆活动
        (三)推行交互对话的科学传播模式
        (四)“活动式”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开展
        (五)“专业化”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
    三、“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特征
        (一)强调公众参与科学的机会平等
        (二)注重科学参与的交互性对话
        (三)凸显公众参与科学的情境化
        (四)关切非正式科学教育的成效测评
    四、“交往社会”时期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困境
        (一)“公众参与”面临过度商业化的侵蚀
        (二)科学人与公众的科学理解错位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缺乏自我批判反思
        (四)公众参与科学的活力受限
第六章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审思:历程审视、影响因素、经验与反思
    一、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审视
        (一)目标追求:从外在的目的转向本体的目的
        (二)教育内容:从有序的科学转向跨界的科学
        (三)实践模式: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交互
        (四)“自我批判”:从依附性发展转向批判性发展
    二、影响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美国文化传统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二)资本主义精神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分权自治政治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四)科学自身发展对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影响
    三、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良性发展的实践经验
        (一)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清晰
        (二)非正式科学教育的实施模式多元化
        (三)非正式科学教育的社会支持力度高
        (四)非正式科学教育更强调成效评价
    四、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与反思
        (一)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二)美国经验对我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三)理性反思美国经验的本土化转译
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改革年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3)上思县农作物秸秆在肉牛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状况
        1.3.2 国内研究状况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阐述
        2.1.1 秸秆
        2.1.2 秸秆饲料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秸秆综合利用理论
        2.2.2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
第三章 上思县主要农作物秸秆在肉牛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3.1 上思县基本概况
        3.1.1 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3.1.2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3.2 上思县主要农作物秸秆在肉牛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
        3.2.1 上思县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3.2.2 上思县养牛业发展情况
第四章 上思县主要农作物秸秆在肉牛养殖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秸秆丰富但饲料化利用率低
        4.1.1 秸秆饲料技术推广不足
        4.1.2 种植条件和养殖方式的制约
        4.1.3 收集储运加工体系不健全
    4.2 饲养管理粗放,标准化程度不高
        4.2.1 饲养方式落后,管理粗放
        4.2.2 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4.3 肉牛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短
        4.3.1 种养分离较明显
        4.3.2 缺乏屠宰深加工企业
    4.4 服务体系不健全
第五章 推进上思县主要农作物秸秆在肉牛养殖业中应用的对策
    5.1 加强秸秆饲料的开发利用
        5.1.1 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技术
        5.1.2 建设秸秆收储运加工体系,加快饲料加工业发展
    5.2 推动肉牛生产专业化、组织化
        5.2.1 推广标准化饲养方式
        5.2.2 整合肉牛养殖模式,培育龙头企业
    5.3 种养结合,打造产、加、销一体链
        5.3.1 打造种养结合循环经济产业
        5.3.2 以肉牛屠宰加工为桥梁拓宽产业链
    5.4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5.4.1 加大力度推广科学技术
        5.4.2 加强秸秆养牛扶持力度
        5.4.3 强化肉牛体制建设和市场监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苍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招商引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思路与目标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现代农业发展与招商引资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传统农业
        2.1.2 现代农业
    2.2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关系
    2.3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素理论分析
        2.3.1 土地要素
        2.3.2 资金要素
        2.3.3 技术要素
        2.3.4 人才要素
        2.3.5 资源要素
    2.4 招商引资理论概述
        2.4.1 招商引资的概念
        2.4.2 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的需求及意义
        2.4.3 招商引资的理论基础
        2.4.4 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的理论基础
    2.5 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政策制约因素
        2.5.1 农业用地用途的约束
        2.5.2 农村土地流转的约束
第3章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现状分析
    3.1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概述
        3.1.1 苍南农业发展条件与资源禀赋
        3.1.2 苍南农业发展状况
        3.1.3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3.2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现状
        3.2.1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政策
        3.2.2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成效
    3.3 苍南县现代农业发展招商引资的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遇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4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的效益分析
        3.4.1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产业带动效益
        3.4.2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就业和农民收入带动效益
第4章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问题分析
    4.1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
        4.1.1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的项目规模过小
        4.1.2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结构存在不合理
        4.1.3 苍南现代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可持续性差
        4.1.4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环境欠佳
    4.2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思想上重视不够
        4.2.2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策划培育不足
        4.2.3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的队伍机制建设不强
        4.2.4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的信息渠道不畅
        4.2.5 苍南现代农业招商引资的激励措施不够
第5章 苍南现代农业发展中招商引资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对农业招商工作的统一领导
    5.2 加强苍南现代农业项目的培育与储备
    5.3 加强苍南招商引资宣传和干部队伍建设
    5.4 健全苍南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考核机制
    5.5 优化苍南农业招商投资环境
    5.6 建立农业招商资源共享平台
    5.7 提高效率创新苍南招商方式
        5.7.1 开展品牌招商
        5.7.2 开展代理招商
        5.7.3 开展以商招商
        5.7.4 开展驻点招商
第6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农村经纪人优化成长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村经纪人的概念辨析
        1.2.2 农村经纪人的类别认知
        1.2.3 农村经纪人的地位和影响
        1.2.4 农村经纪人的发展现状
        1.2.5 促进农村经纪人的发展对策研究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研究法
        1.3.2.2 专题访谈法
        1.3.2.3 专家咨询法
2.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应用
    2.1 农村经纪人的基本概念界定
        2.1.1 按照主体划分明确农村经纪人的概念定义
        2.1.2 按照经纪业务明确农村经纪人的类别定义
    2.2 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
        2.2.1 马克思主义商品流通理论
        2.2.2 交易费用理论
        2.2.3 农村中介组织理论
        2.2.4 乡村建设理论
3.农村经纪人的社会功能及发展历程
    3.1 农村经纪人的社会功能
        3.1.1 推动电商新兴业态的成熟
        3.1.2 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3.1.3 推动市场信息的有效传递
        3.1.4 推进农村劳动力合理转移
        3.1.5 推进政府职能本位的回归
        3.1.6 促进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3.1.7 实现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
    3.2 农村经纪人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发展历程
        3.2.1 十五及十一五期间
        3.2.2 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
4.研究区域概况与样本特征
    4.1 北碚区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4.1.1 北碚区地理及区位特征
        4.1.2 北碚区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4.2 北碚区农村经纪人队伍现状及其发展影响因子分析
        4.2.1 北碚区农村经纪人队伍近年来发展情况
        4.2.2 北碚区农村经纪人发展影响因子分析
        4.2.2.1 从业人员构成对农村经纪人队伍专业水平影响
        4.2.2.2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村经纪人转型的影响
        4.2.2.3 组织集中化程度对农村经纪人的市场竞争力影响
        4.2.2.4 现代理念不足对农村经纪人品牌形成的影响
        4.2.2.5 市场研判对农村经纪人抢占电商领域先机的影响
        4.2.2.6 外在动力不足对农村经纪人发展进程的影响
        4.2.2.7 规范管理对农村经纪人队伍有序化发展的影响
5.北碚区农村经纪人优化成长对策
    5.1 培育优化对策
        5.1.1 政策支持
        5.1.1.1 通过制定规范标准实现主体质量把控
        5.1.1.2 同步规划农业项目与农村经纪人培育
        5.1.1.3 运用数据化发展优势实施电商战略
        5.1.1.4 发挥政府职能优势提供各类服务
        5.1.1.5 健全资源融合机制服务农村经纪人发展
        5.1.1.6 着力打造农村经纪人品牌实现价值提升
        5.1.2 资金支持
        5.1.2.1 各类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
        5.1.2.2 开展财税帮扶及项目基金扶持
        5.1.2.3 整合资源为持续发力增添后劲
        5.1.3 人才支持
        5.1.3.1 利用教育资源就地挖掘引路人
        5.1.3.2 扎根基层一线培育典型带头人
        5.1.3.3 通过部门优势发掘党政引领者
        5.1.3.4 通过“碚有引力”计划引进专业人才
    5.2 管理优化对策
        5.2.1 行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管理
        5.2.1.1 完善制度,让行业信用有章可循
        5.2.1.2 育管并重,让个人信用有源可溯
        5.2.2 职能部门的规范化管理服务
        5.2.2.1 各司其职,以管理促进健康发展
        5.2.2.2 清理整顿,以规范营造公平环境
        5.2.2.3 发挥优势,以服务推动优化成长
        5.2.3 经纪人的自律管理
    5.3 组织优化对策
        5.3.1 建立农村经纪人协会组织
        5.3.2 以特色产业带动专业组织建设
        5.3.3 探索农村“三社”的有机融合
    5.4 评价体系建设
        5.4.1 自我评价体系建设
        5.4.1.1 制定行业标准,实现自我评价的稳步推进
        5.4.1.2 注重分析研判,实现业务水平的不断进阶
        5.4.1.3 自评内审结合,实现行业整体的成熟发展
        5.4.2 社会评价体系建设
        5.4.2.1 第三方科学设置评价系统指标
        5.4.2.2 各职能部门做好监督评价指导
        5.4.2.3 相关主体的外部过程结果反馈
6.结论与未来研究展望
    6.1 结论
        6.1.1 内外兼修、育管并行
        6.1.2 利用资源,因地制宜
        6.1.3 不断优化,与时俱进
    6.2 未来研究展望
        6.2.1 继续拓展主题研究领域
        6.2.2 继续关注农村经纪人在新领域的作用发挥
        6.2.3 继续关注农村经纪人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6)云南省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退耕还林效益评价方法
        1.5.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1.5.2 评价指标的选取
第二章 巧家县基本情况
    2.1 巧家县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2 巧家县自然资源及特点
        2.2.1 气候资源
        2.2.2 土地资源
        2.2.3 林业资源
    2.3 巧家县社会经济情况
    2.4 巧家县退耕还林现状
第三章 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分析
    3.1 生态效益
        3.1.1 气候资源方面
        3.1.2 土地资源方面
        3.1.3 林业资源方面
    3.2 经济效益
        3.2.1 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
        3.2.2 经济收入情况
        3.2.3 地区产业结构情况
    3.3 社会效益
        3.3.1 能源利用结构方面
        3.3.2 退耕区民众生态意识方面
        3.3.3 巧家农业基础建设方面
第四章 巩固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质量的策略分析
    4.1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退耕还林政策
    4.2 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的宣传教育力度
    4.3 加强巧家县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地区经济实力
    4.4 加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人才建设
    4.5 加强退耕还林工程监督及评价体系建设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讨论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西南联大社会服务研究 ——以农业推广和矿产调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相关概念辨析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西南联大开展社会服务的背景
    第一节 中国传统教育精神的延续
    第二节 时代诉求:政府倡导与抗战需要
    第三节 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传入
第二章 农业推广:西南联大为云南农业服务
    第一节 我国近代大学农业推广的发展概况
        一、清末至1930年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成立
        二、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成立至抗战前夕
        三、抗战期间
    第二节 近代云南农业推广的发展与困境
        一、近代云南农业推广的发展
        二、近代云南农业推广的困境
    第三节 西南联大农业科技推广的实践
        一、农作物的研究与推广
        二、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
        三、植物生理应用研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矿产调查:西南联大为民族工业服务
    第一节 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地质学组概论
        一、西南联大地质学组的教师与学生
        二、西南联大地质学组的教学与学术活动
    第二节 西南联大地质学组在云南开展矿产调查
        一、西南联大地质学组开展地矿调查的历程
        二、西南联大地质学组对云南矿产的调查成果
    第三节 西南联大地质学组在云南开展地质矿产调查的作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西南联大社会服务的成效与启示
    第一节 西南联大社会服务的成效
        一、改进了工农业生产,推动社会发展
        二、增进了对现实的了解,加强和社会的联系
        三、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发展,拓宽知识领域
    第二节 西南联大社会服务的启示
        一、大学需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为社会服务
        二、政府需完善制度,为社会服务提供保障
        三、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服务观,确保社会服务适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作用的研究
        1.3.2 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的研究
        1.3.3 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的研究
        1.3.4 农科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评价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4 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农科院校
        2.1.2 农业产业
        2.1.3 高等院校内部管理体制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高等学校职能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2.3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理论
3 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的调查分析
    3.1 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1.3 调查组织与实施
        3.1.4 调查统计与分析
    3.2 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3.2.1 农业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3.2.2 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3.2.3 农业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2.4 教师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4 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内部原因分析
        4.1.1 办学定位未凸显农业特色
        4.1.2 校内管理部门设置欠合理
        4.1.3 绩效考评内容缺乏针对性
    4.2 外部原因分析
        4.2.1 政府授权不充分
        4.2.2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影响
        4.2.3 农科教结合管理体制的制约
5 美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的特点与启示
    5.1 美国农科院校的发展历程
        5.1.1 萌芽时期:以培育农业人才为目标
        5.1.2 发展时期: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抓手
        5.1.3 成熟时期:以提供农业服务为己任
    5.2 美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的特点
        5.2.1 科学合理的机构设置
        5.2.2 明晰有序的权力配置
        5.2.3 以院、系为中心自主办学
    5.3 对我国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5.3.1 优化农科院校内部机构的设置
        5.3.2 重构农科院校内部的权力结构
        5.3.3 授予院、系充足的办学自主权
6 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6.1 农科院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6.1.1 推进管办评分离,明确政府角色定位
        6.1.2 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授权农科院校
        6.1.3 整合农科教资源,构建农科教深度融合管理体制
    6.2 农科院校要深化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6.2.1 加强顶层设计,凸显“三农”办学特色
        6.2.2 合理配置职权,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6.2.3 拓宽转化渠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6.2.4 引导教师参与,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6.2.5 优化考评内容,健全教师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7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状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内部管理体制状况的访谈提纲
致谢

(9)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贷款
        2.1.2 农户贷款信用风险
        2.1.3 贷款风险防控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2.3 信贷配给理论
        2.2.4 全面风险防控理论
3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现状
    3.1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发展现状
        3.1.1 哈尔滨农商银行基本情况
        3.1.2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情况
        3.1.3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的产品分类
        3.1.4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不良贷款情况
    3.2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现状
        3.2.1 哈尔滨农商银行风险防控组织架构
        3.2.2 哈尔滨农商银行风险防控状况
        3.2.3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流程
        3.2.4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流程
4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存在的问题
    4.1 农户贷款担保机制不完善
    4.2 风险防控部门组织架构不合理
        4.2.1 风险防控部门独立性较弱
        4.2.2 风险防控部门岗位设置不合理
    4.3 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的团队建设不到位
        4.3.1 风险防控技术手段落后
        4.3.2 信贷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4.4 农户贷款风险防控流程不够精细化
        4.4.1 风险识别主观因素强烈
        4.4.2 风险评价体系不完善
        4.4.3 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5 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改进措施
    5.1 完善催收机制调动农户履约积极性
    5.2 完善农户贷款担保制度降低不良贷款率
        5.2.1 改进农户贷款联保模式
        5.2.2 创新担保方式
    5.3 完善哈尔滨农商银行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体系
        5.3.1 优化风险防控组织架构
        5.3.2 强化风险防控岗位职能
    5.4 提高风险防控队伍人员素质
    5.5 优化风险防控流程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以涪陵区大木乡旅游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预期结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预期结果
2 全域旅游
    2.1 全域旅游概述
    2.2 全域旅游特性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进展
3 大木乡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1 大木乡旅游发展现状
        3.1.1 大木乡基本情况
        3.1.2 大木乡旅游发展情况
    3.2 调查结果分析
    3.3 大木乡旅游发展近五年对比分析
    3.4 大木乡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3.5 大木乡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
4 大木乡全域旅游发展探讨
    4.1 以全域发展理念规划旅游格局
        4.1.1 景区规划
        4.1.2 线路规划
    4.2 以“旅游+”新模式实现产业全域融合
    4.3 以生态保护实现旅游发展新需求
    4.4 以人才培养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4.5 以宣传营销提高旅游知名度
    4.6 以共建共享助推旅游全域发展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立足现状和问题谈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边境地区农业推广服务效益提升研究[D]. 玄杨静和.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现代性视角下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发展研究[D]. 李青.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0)
  • [3]上思县农作物秸秆在肉牛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对策研究[D]. 陆夏媚. 广西大学, 2021(12)
  • [4]苍南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招商引资问题研究[D]. 苏向前. 西南大学, 2020(05)
  • [5]农村经纪人优化成长对策研究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D]. 叶晓音. 西南大学, 2020(05)
  • [6]云南省巧家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D]. 杨帆. 广西大学, 2021(12)
  • [7]西南联大社会服务研究 ——以农业推广和矿产调查为例[D]. 杨程.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2)
  • [8]农科院校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周紫光.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9]哈尔滨农商银行农户贷款风险防控研究[D]. 姜子兴.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10]“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探讨 ——以涪陵区大木乡旅游发展为例[D]. 刘小容.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从现状和问题探讨农业推广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