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频闪喉镜图像测量值对艺术嗓音人群进行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婷[1](2021)在《嗓音障碍患者临床及心理状态评估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嗓音疾病的诊疗过程十分复杂它与患者的心理和生活息息相关。许多病因均可导致嗓音的异常:先天性畸形、炎性病变、良恶性肿瘤等。声带病理性病变的性质诊断金标准为组织活检,其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较高,且有创性使其使用受到局限。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声带良性病变患者、声带恶性病变患者进行嗓音和心理状态评估,探讨其在声带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实验组:(1)声带良性病变组: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2月因声音嘶哑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频闪喉镜检查发现声带器质性病变且病理诊断为声带良性病变的患者48例。(2)声带恶性病变组: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2月因声音嘶哑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频闪喉镜检查发现声带器质性病变且病理诊断为声带恶性病变的患者35例。对照组:收集2018年8月2020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无嗓音障碍的健康查体及志愿者41例设为对照组,均为嗓音无异常的正常人。使纳入的各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分布相匹配。所有患者均进行计算机嗓音评估、GRBAS评估、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动态喉镜检查、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中文版及广泛性焦虑量表量表(GAD-7)评估,对比各组之间各项指标评估结果。结果1.声带良性病变组与声带恶性病变组之间声音总嘶哑程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2.声带良性病变组与声带恶性病变组的嗓音障碍指数量表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且在功能方面、生活方面、情绪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3.绝大多数声带良性病变组患者均存在粘膜波减弱及声带闭合不全的表现,以粘膜波轻度减弱、轻度声带闭合不全为主。声带恶性病变组患者在频闪喉镜下均可观察到明显的粘膜波减弱,以患侧粘膜波重度减弱、消失为主,声带粘膜波振动的对称性及周期性呈现不规律较明显。根据各项指标评分,声带良性病变、声带恶性病变组粘膜波情况、声带粘膜振幅对称性、声带振动周期性与对照组各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4.声带良性病变组、声带恶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在计算机嗓音分析指标中,频率微扰、振幅微扰以及最长声时具有明显的异常。声带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的频率微扰、最长声时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振幅微扰具有统计学差异,但差异不明显,P<0.05。声带恶性病变组与对照组的频率微扰、振幅微扰、最长声时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声带良性病变组与声带恶性病变组的频率微扰、振幅微扰、最长声时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5.声带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的PHQ-9及GAD-7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声带恶性病变组与对照组的PHQ-9及GAD-7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声带良性病变组与声带恶性病变组对比,PHQ-9、GAD-7评分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嗓音的主观评估及客观检测的各项指标在声带良、恶性病变的诊疗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2.完善的嗓音和心理状态评估对声带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通过对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进行嗓音和心理状态评估,探讨其在功能性发声障碍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例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实验组)和无嗓音障碍的正常人(对照组)40例。其中功能性发声障碍组中功能增强型发声障碍50例,功能减弱型发声障碍2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计算机嗓音评估、GRBAS评估、嗓音障碍指数量表(VHI)、动态喉镜检查、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对比两组之间各项指标评估结果。结果:实验组GRBAS评分为(1.92±1.03)分,VHI自评分为(58.43±23.17)分,频闪喉镜检查实验组声带闭合、黏膜波、对称性及周期性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计算机嗓音评估中,实验组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最长声时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S评分及SDS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善的嗓音和心理状态评估对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曙光[2](2021)在《T1声门型喉癌等离子手术与放射治疗的嗓音学及生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步测定嗓音质量指数(acoustic voice quality index,AVQI)在汉语普通话人群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50名嗓音正常者及50名嗓音障碍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所有的受试者使用电子喉镜检查喉部结构,由两名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来判断喉功能是否异常。同时,受试者用汉语大声朗读一段构音平衡的句子及发元音/a:/超过5秒,并填写嗓音障碍指数问卷(VHI-30)的自我评估。两位专业的耳鼻喉科医师对声样进行GRBAS系统的评估,以确定发音困难(G)的等级。录制的声样使用Praat(6.0)中的AVQI脚本02.03版进行分析得出AVQI值。统计方法使用Kappa系数检验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来确定诊断的准确性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来评估AVQI值与其他测量方法的相关性。结果:Kappa系数分析发现,判断电子喉镜结果两位耳鼻喉科医生之间及进行G评分的两位耳鼻喉科医生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以电子喉镜结果为金标准,进行AVQI值的ROC曲线分析,结果为AUC=0.920,P<0.001;表示AVQI值对于正常嗓音和异常嗓音功能的鉴别有良好的准确性。并使用约登指数计算AVQI值的阈值为:3.030,此时的敏感度为:85%,特异度为:93%;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AVQI值与电子喉镜的结果高度正相关(rs=0.730;P<0.001);与Gmean评分有极强的正相关性(rs=0.751;P<0.001);与VHI-30问卷的得分相关性较差(rs=0.376;P<0.001)。结论:AVQI值的有效性和特异性已经在其他语种中得到了证实,但是在汉语普通话中并未经过验证。本研究首次验证了 AVQI值在汉语普通话人群中,对于判断整体语音质量来说,是一种准确稳定的方法。该方法对判断异常和正常嗓音具有较高的符合日常交流模式的效度。由于其测量过程简单,无侵入和结果敏感准确,AVQI值在临床实践中有潜力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与电子喉镜检查和GRBAS评分量表平行使用。目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最理想的治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T1声门型喉鳞癌的患者经等离子辅助的内镜手术或放射治疗后的肿瘤学和嗓音学结果,来为T1声门型喉鳞癌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证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190例T1声门型喉鳞癌患者,以风险因素进行配对分组。最终71例接受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辅助治疗患者和71例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吸烟史、切缘和前连合受累方面以个案控制匹配成功。采用Log-rank方法分析3年,5年及10年的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主观嗓音结果用VHI-30问卷汉语普通话版进行评估,主观听感知评价以GRBAS评分进行评估,客观声学分析以Praat软件(6.0版)联合嗓音质量指数插件(02.03版)分析,并且探索性地使用嗓音质量指数作为评价参数之一。结果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结果:Log-rank分析显示等离子手术组与放疗组的3年,5年及1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8.6%vs.93.0%;P=0.083,95.8%vs.87.3%;P=0.086,93.0%vs.87.3%;P=0.114。等离子手术组与放疗组的3年,5年,10年的无病生存率为:93.0%vs.70.4%;P<0.001,90.0%vs.69.0%;P<0.001,87.3%vs.69.0%;P<0.001。以上结果提示两组间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无病生存率等离子手术组明显优于放射治疗组。经过COX分析多因素校正后,结果与Log-rank分析相同。根据T分期进行分层分析后,T1a组:3年,5年,10年复发率等离子手术组明显较低(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别(P>0.05)。T1b组两种治疗方式的3年,5年,10年死亡率与复发率均无明显差别(P>0.05)。嗓音学结果为在治疗1年后的患者中,T1a患者中RFA组与放疗组的VHI-30评分无明显差异(P=0.54);T1b患者中放疗组的嗓音学结果明显优于RFA组(P<0.001),客观嗓音学分析的结果也表现出同样的趋势。结论:对于T1期声门型喉鳞癌的患者来说,低温等离子辅助的内镜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放射治疗相比,总生存率无明显差别,但复发率更低。在T1a声门型喉癌的人群中,两种治疗方式的嗓音学结果是相似的,但RFA手术的复发率明显更低。故对T1a声门型喉癌的患者来说,与放射治疗相比,RFA手术是更被推荐的。但是,对于T1b声门型喉癌的患者来说,两者肿瘤学结果相近,但是放射治疗的嗓音学结果更好,所以对T1b声门型喉癌的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是更优先的选择。
肖志贤[3](2019)在《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的随机安慰针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比较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受试者,通过揿针补肺健脾法治疗前后相关嗓音主客观参数的变化。其主观指标包括嗓音疲劳指数量表(VFI)各项积分(嗓音回避值、躯体症状值、休息后改善情况值)、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客观指标包括平均基频、音域及嗓音疲劳指数,来评价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的临床疗效,以期丰富临床针对嗓音疲劳的治疗手段。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单盲随机、安慰针对照试验设计。课题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在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受试者共40例,所有病例均根据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受试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揿针加行为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揿针加行为干预治疗,疗程为20天。受试者于治疗前进行频闪喉镜或纤维喉镜检查,填写CRF表,并进行嗓音声学分析,治疗结束后再次填写CRF表,进行嗓音声学分析。最后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嗓音疲劳指数量表(Vocal Fatigue Index,VFI)试验组与对照组在VFI量表各项积分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试验组VFI量表各项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对照组VFI量表各项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在VFI量表中休息后改善情况值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余两部分无统计学意义。2.中医症候量表积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中医症候量表积分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试验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平均基频、低音音域、嗓音疲劳指数等嗓音声学分析参数上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在高音音域组间比较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组内比较在平均基频、音域两方面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嗓音疲劳指数中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组内比较在平均基频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音域及嗓音疲劳指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仅在高音音域上有统计学差异,在其他评价指标上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组内比较除外嗓音声学分析中嗓音疲劳指数没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评价指标组内比较均差异明显。对照组组内比较在VFI量表中休息后症状改善值及嗓音声学分析中平均基频存在差异,其余评价指标没有显着性差异。2.组间比较高音音域值提高,说明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患者在提高高音音域方面优于安慰针,同时提示患者对声音的控制能力明显提高。试验组组内比较绝大部分评价参数都存在差异,且显示主观评分及客观参数优于治疗前,说明揿针治疗嗓音疲劳是有效的,但组间比较试验组并未显示出明显的优势,这可能与多方面因素相关。3.样本含量偏低可能是主要原因,后期需要提高样本量,减小试验统计偏倚;规范试验流程;检验量表信度效度,更规范、更准确地评价揿针治疗嗓音疲劳的临床疗效。
郭文俊[4](2018)在《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疾病关联强度大小,为嗓音疾病防治提供参照。2.通过对比干预前后嗓音声学参数、嗓音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评分(VHI-30)及动态喉镜检查结果变化,探讨动态喉镜下教师声带良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适宜时间,并评价嗓音训练对术后声带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有效性。方法:第一部分: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便利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收治169例声带良性增生病变教师作为VD组,同期就诊无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180例教师为NVD组。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编制问卷,对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antal-Haenszel估计95%可信区间和OR值,明确相关危险因素与疾病关联程度。第二部分:便利选取确诊并经喉镜下声带良性病变切除144例教师为研究对象,依照信封法将其分为A组(n=48)、B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A、B组在此基础上给予2个月嗓音训练(认知行为干预、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声带运动和改变发音方式),分别于术后2周、1周开始嗓音训练。比较三组术前、术后3,5,7天、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2个月嗓音声学参数;三组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2个月GRBAS评估、VHI-30量表评分和动态喉镜检查结果。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部分:按照问卷收集14个可能影响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逐步回归法对单因素分析筛选结果或可能影响疾病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入回归模型职业层次、教龄、平均每周饮酒量、平均每周辛辣刺激食物次数、吸烟史、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平均每周授课数、课堂学生数。第二部分:共133例对象完成全部资料收集,其中A组46例,B组45例,对照组42例,三组一般资料、嗓音声学参数、VHI量表评分、GRBAS评估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术后3天,三组Jitter、Shimmer值均升高,DSI、MPT值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天,三组Jitter、Shimmer值呈下降趋势,DSI、MPT值呈升高趋势,Jitter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天三组声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对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嗓音声学参数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在时间和组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组间比较:三组嗓音声学参数干预后1个月、2个月经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干预后1个月,A、B组jitter、MPT值与对照组,B组Shimmer、DSI值与A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A、B组嗓音声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Jitter、Shimmer、MPT值明显优于B组,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A、B组Jitter、Shimmer、DSI、MPT值和对照组Jitter、MP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三组Jitter、Shimmer、DSI、MPT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Jitter、Shimmer、DSI、MPT值,B组Jitter、DSI、MPT值和对照组Jitter、Shimme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3.组间比较:三组VHI-P、VHI-F、VHI-T评分干预后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A组VHI-P评分与B组、对照组,A、B组VHI-F评分、VHI-T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A、B组VHI-F、VHI-E、VHI-T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B组VHI-P、VHI-F、VHI-E、VHI-T评分和对照组VHI-F、VHI-E、VHI-T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VHI-P、VHI-F、VHI-T评分,B组VHI-F、VHI-T评分和对照组VHI-T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4.三组对象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2个月G、R、B值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G值时间和组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R、B值时间和组别之间交互作用不存在(P>0.05)。组间比较:除B值外,三组G值干预后1个月、2个月,R值干预后2个月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D多重比较:干预后1个月,A、B组G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A、B组G、R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G值改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1个月相比,A组G、R、B值和B组G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前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G、R、B值和B组、对照组G、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2个月相比,A组G、R、B值和B组R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5.动态喉镜显示:干预后2个月,A、B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包括职业层次、教龄、平均每周饮酒量、平均每周辛辣刺激食物、吸烟史、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平均每周授课时数、课堂学生数。2.动态喉镜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7天声带功能开始好转,术后相对声休2周开始进行嗓音训练有助于提高嗓音质量。3.嗓音训练能明显改善教师嗓音声学参数、VHI-30量表评分、GRBAS评估指标,说明嗓音训练促进声带黏膜修复、声带功能好转和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4.嗓音声学分析、GRBAS评估、VHI-30量表、动态喉镜检查等多维度评估具有良好一致性,可以更全面、精确评价嗓音障碍程度,为术后转归提供治疗决策。
曾庆开[5](2018)在《利用离体狗喉研究会厌角度改变对发音与共鸣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离体狗喉会厌角度的改变对其发音及共鸣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按照下文所述方法制作离体狗喉会厌角度改变模型,固定于实验平台上,测量14只离体狗喉的解剖会厌角度(angle of epiglottis,Aepi)作为对照组。然后将每只狗喉的会厌角度调整到60°和90°。当声门下压控制在1.5 kPa,采集声信号和空气动力学参数。参数有起始发声阈压、起始发声阈气流、发音阈能、声压级、平均气流率、基频、共振峰1-4、jitter和shimmer等声学及空气动力学参数。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对照组的会厌角度和声学及空气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并对三组间的声学和空气动力学参数行正态性型检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及其事后检验。结果:(1)会厌初始角度:14只狗喉初始会厌角度Aepi从21.40°到47.27°不等,平均值为35.02°;(2)会厌初始角度与空气动力学和声学参数的线性关系:Ps 为 1.5kpa 时,Aepi 与 Jitter 呈负相关(p=0.005,r=-0.701),Aepi 与Shimmer 呈负相关(p=0.018,r=-0.621),Aepi 与 F1’ 呈负相关(p=0.013,r=-0.646),Aepi 与 F2’ 呈负相关(p=0.023,r=-0.602);(3)人为改变会厌角度对空气动力学和声学参数的影响:方差齐性检验Shimmer、F1’和PTW方差不齐。上述参数在会厌角度不同的各组间的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LSD检验示90°组与对照组相比,MFR、SPL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MFR:P=0.022;SPL:P=0.023),但与60°组相比无明显差异。随会厌角度增大,PTP及PTF在三组间有显着差异(PTP:P=0.019;PTF:P=0.002)。结论:本研究首次具体定义会厌角度参数的概念,这使得对会厌位置的描述更加精确,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声门上结构在发声生理的作用。可得出如下总结:1)会厌角度在离体狗喉发声和共鸣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会厌初始角度大的狗喉,声道开放程度增大,气流率较大,不易形成湍流,Jitter和Shimmer降低,同时MFR和SPL增大;3)会厌角度增大时,声道延长,共振峰F1’和F2’频率明显减小,同时PTP、PTF和PTW明显升高。
王睿卿[6](2017)在《利用离体狗喉实验装置研究三类疾病模型的声学与空气动力学特性》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三类离体狗喉实验模型,分别模拟三类疾病(双侧假声带肥厚、双侧声带下唇肥厚、双侧声带麻痹),通过声学与空气动力学的测量,分别分析狗喉发声特性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分别在双侧假声带与双侧声带下唇注射一定量的果糖溶液,制作双侧假声带肥厚、双侧声带下唇肥厚两类模型疾病,每一类疾病模型都分为轻度与重度肥厚组。通过对双侧声带麻痹模型行不同阶段的手术方式,模拟各种手术方式的影响。收集的参数有发声阈压、发声阈气流、信噪比、声强、平均气流率、基频和共振峰,并计算声门阻力。结果:(1)双侧假声带肥厚:正常狗喉和重度肥厚模型相比,声强的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其余两两比较的情况中,声强虽然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流率在正常狗喉模型与重度假声带肿胀模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余两两比较都没有意义;第一共振峰在正常狗喉模型与重度假声带肿胀模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变化都是重度假声带肿胀模型高于正常狗喉模型。(2)狗喉启动发音参数发声阈压、发声阈气流与在声门下压为1.5kPa与2.5kPa时,通过声信号获取的基频改变都具有统计学差异。平均气流率,喉阻力,声压级,第一至第四共振峰参数的变化都没有意义。(3)在稳定发音的情况下,声压级在4个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信噪比在依次进行4阶段术式后,出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信噪比在术前和1阶段术式间、2阶段和3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阶段术式后有增加趋势,3阶段术式后有下降趋势。在1阶段和2阶段术式间、3阶段和4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声门阻力在依次进行4阶段术式后有逐渐下降趋势,在术前和1阶段术式间、1阶段和2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阶段术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声门气流在依次进行4阶段术式后有逐渐增加趋势,除3阶段和4阶段术式间,其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假声带肥厚对于狗喉发声时声音的能量分布具有重要影响,会导致音质的变化。双侧声带下唇肥厚会增加启动发音的难度并增加声信号的基频。对于双侧声带麻痹患者,在综合考虑通气功能和发音功能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杓状软骨次全切除术(3阶段手术)或杓状软骨部分切除术(2阶段手术)。
曾晓[7](2016)在《嗓音训练对声带息肉术后嗓音恢复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1、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比较声带息肉手术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嗓音差异。2、通过对比声带息肉术后接受嗓音训练干预组和术后仅接受常规治疗组的嗓音客观参数值,来观察围手术期嗓音训练和康复指导对声带息肉术后患者嗓音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1、采用德国XION公司DiVAS嗓音声学分析软件对37例确诊为声带息肉患者的术前、后及3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低音强(SPLmin)、(最高基频)F0max、基频(F0)、最长声音持续时间(MPT)、嗓音障碍指数(DSI)。并对声带息肉组术前、术后、正常对照组行独立样本t检验。2、采用德国XION公司DiVAS嗓音声学分析软件测得干预组及非干预组术前及术后8周的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最低音强(SPLmin)、(最高基频)F0max、基频(F0)、最长声音持续时间(MPT)、嗓音障碍指数(DSI)。分别对两组进行术前及术后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本研究声带息肉组术前SPLmin、Jitter、Shimmer值较正常对照组高,F0、F0max、MPT、DSI值比正常对照组低;声带息肉患者术后的SPLmin、Jitter、Shimmer较术前均降低,F0、F0max、MPT、DSI值较术前均升高。2、声带息肉术前组F0、F0max、MPT、DSI、Jitter较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Lmin、Shimmer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组较术前组的F0、MPT、DSI、Jitte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Shimmer、SPLmin、F0max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3、声带息肉术后组与正常组相比,F0max较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F0、SPLmin、MPT、DSI、Jitter、Shimmer均无统计学意义。4、术前: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声学参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声带息肉干预组的最长发音时间MPT较非干预组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9,P<0.05);干预组的DSI均值为(-0.23),非干预组的DSI均值为(-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0,P<0.05);干预组的Jitter较非干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2,P<0.05);干预组的F0max较非干预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7,P<0.05);(2)嗓音训练干预组的F0,SPLmin,Shimmer与非干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计算机嗓音声学分析可行定量评估声带息肉术后转归情况。2、声带息肉围手术期的嗓音训练及康复指导有助于患者术后嗓音的恢复。
邓璐[8](2016)在《揿针联合针刺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嗓音主、客观检查评估揿针联合针刺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课题共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2月24日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咽科门诊的声带小结患者60例(所有病例均经过频闪喉镜确诊)。受试者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针刺结合揿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进行治疗。疗程为20天。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填写临床病例观察表,并进行电子动态喉镜检查、电声门图测量及嗓音声学分析,最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电子动态喉镜检查比较治疗后15天,无论组间还是组内比较,电子动态喉镜检查声带粘膜波和声带闭合程度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2.嗓音活动与参与量表(Voice Activity and Participation Profile, VAPP)治疗后15天,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VAPP量表各项积分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电声门图结果比较治疗后15天,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电声门图检测结果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治疗后15天,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嗓音声学分析各项结果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无论对照组还是试验组的治疗均可使声带小结缩小,改善患者声嘶症状,继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加明显,提示针刺结合揿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任全伟[9](2015)在《基于临床路径的慢性肥厚性喉炎非手术治疗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临床路径,通过观察中医传统治疗方式联合嗓音训练治疗前后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与嗓音主客观分析结果的变化,评价中医传统治疗方式联合嗓音训练对慢性肥厚性喉炎疗效的影响,以期为慢性肥厚性喉炎较优化治疗方案的提出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遵循开放性、随机对照、非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2月28日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咽科门诊的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基于《慢喉喑(慢性喉炎)中医临床路径》的综合治疗方案(口服会厌逐瘀汤加减+体针联合嗓音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医传统治疗方式(口服会厌逐瘀汤加减+体针)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即入组时),治疗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即治疗结束时)填写症状体征评分表与嗓音障碍指数量表,进行电声门图测量,并将症状体征评分、嗓音障碍指数量表积分及电声门图测量结果作为观察指标,最终对症状体征评分与嗓音主客观分析结果的变化进行对比,并按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整理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治疗第7天,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第14天,组间比较,咽喉干、咳嗽评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声嘶、喉异物感、喉痛及局部体征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声嘶、咳嗽、咽喉干及局部体征评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喉痛与喉异物感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声嘶与咳嗽评分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咽喉干、喉痛、喉异物感及局部体征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第28天,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VHI量表积分比较治疗第7天,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VHI量表各项积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第14天,组间比较,F值、E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P值、T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F值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P值、E值与T值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VHI量表各项积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第28天,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VHI量表各项积分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电声门图结果比较治疗第7天,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电声门图各项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第14天,组间比较,电声门图各项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HNR结果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Jitter与Shimmer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第28天,无论是组间还是组内比较,电声门图各项结果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4.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第7天与第14天,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28天试验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两组组间疗效比较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无论试验组还是对照组对慢性肥厚性喉炎患者症状体征评分和嗓音主客观分析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口服会厌逐瘀汤加减+体针联合嗓音训练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的综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李艳[10](2014)在《嗓音训练对治疗嗓疾和改善音质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采用嗓音评估系统对嗓音病患者的嗓音进行全面评价,对比嗓音训练前后嗓音评估系统中各个参数的变化,探讨排除医学干预而单纯进行嗓音训练对嗓音疾病的治疗效果。2.通过对比嗓音训练前后,歌唱者的音域和计算机嗓音分析参数(jitter值、shimmmer值)的变化,探讨单一嗓音训练对歌唱者音质改善的效果。研究方法:1.选择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葛平江主任医师、愿意放弃医学干预而进行嗓音训练的患者进行嗓音全面评估(GRBAS评估、VHI量表评估、喉镜检查、空气动力学评估和计算机嗓音分析),运用彭莉佳教授总结的嗓音训练方法对嗓音疾病患者进行5节课嗓音训练,训练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嗓音全面评估。收集21例资料完整的患者前后各项检查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检验嗓音训练前后各项检查数据是否存在显着差异。2.对两位歌唱者分别进行3节课的单一嗓音训练,收集嗓音训练前后音域和计算机嗓音分析数据,对比嗓音训练前后各项参数的变化。研究结果:1.21例患者所有检查指标在嗓音训练前后有差异,尤其是以下参数:(1)GRBAS评估中的G(总声嘶度)和R(粗糙声);(2)VHI评估中的各项得分和总分;(3)动态喉镜检查中的各项指标:声带闭合、声带运动对称性、声带粘膜波和声带振动规律性;(4)空气动力学评估的两个指标:最大发音时间(MLPT)和最长发音时间(MPT);(5)计算机嗓音分析中的两个指标:频率微扰(jitter)和振幅微扰(shimmer),差异非常显着(P<0.01)。2.两位歌唱者嗓音训练后音域有所拓宽,计算机嗓音分析jitter值和shimmer值都有所降低。结论:1.嗓音训练对嗓音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2.嗓音训练对歌唱者的音域和音质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二、基于频闪喉镜图像测量值对艺术嗓音人群进行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频闪喉镜图像测量值对艺术嗓音人群进行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1)嗓音障碍患者临床及心理状态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声带良、恶性病变患者嗓音及心理状态评估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2.1 评估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GRBAS的声音嘶哑度评分 |
2.VHI评分 |
3.频闪喉镜检查的比较 |
4.计算机嗓音分析评估的比较 |
5.心理量表评估的比较 |
讨论 |
1.人体发声机制 |
2.声带的解剖 |
3.嗓音的评估 |
4.本研究的缺点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功能性发声障碍患者嗓音及心理状态评估分析 |
资料与方法 |
1.资料与分组 |
2.方法 |
3.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实验组GRBAS评分和VHI评分 |
2.实验组和对照组频闪喉镜检查的比较 |
3.实验组和对照组计算机嗓音分析评估的比较 |
4.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状态评估的比较 |
讨论 |
本研究的缺点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嗓音疾病评估方法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附录) |
致谢 |
(2)T1声门型喉癌等离子手术与放射治疗的嗓音学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部分 嗓音质量指数在汉语普通话人群中信度和效度的初测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T1声门型喉癌等离子手术及放射治疗的肿瘤学和嗓音学分析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嗓音评估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嗓音障碍指数量表 |
附录二:GRBAS评分 |
致谢 |
(3)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的随机安慰针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方法 |
1.1 研究方法设计 |
1.2 受试者的筛选 |
1.3 试验设备及针具 |
1.3.1 频闪喉镜或纤维喉镜 |
1.3.2 嗓音声学分析 |
1.3.3 揿针 |
1.4 样本量计算方法 |
1.5 随机及盲法设计 |
1.5.1 随机设定 |
1.5.2 试验盲法选择 |
2.研究方案 |
2.1 诊断标准 |
2.1.1 西医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辨证诊断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5 脱落病例处理 |
2.6 治疗穴位 |
2.7 治疗方案 |
2.7.1 试验组 |
2.7.2 对照组 |
2.8 试验观察流程 |
2.9 评价指标 |
2.9.1 基线指标 |
2.9.2 嗓音疲劳受试者的主观评估量表 |
2.9.3 嗓音声学分析 |
2.10 不良事件观察与处理 |
2.10.1 严重程度判断 |
2.10.2 记录不良事件 |
2.10.3 处理不良事件 |
2.12 技术路线图 |
2.13 统计学分析 |
3.研究结果 |
3.0 纳入病例基本情况 |
3.1 试验病例情况 |
3.2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比较 |
3.2.1 试验组与对照组基线比较 |
3.2.2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FI量表积分比较 |
3.2.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症候量表积分比较 |
3.2.4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 |
3.3 临床研究结果 |
3.3.1 VFI量表积分比较 |
3.3.1.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VFI量表积分比较 |
3.3.1.2 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VFI量表积分比较 |
3.3.1.3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VFI量表积分比较 |
3.3.2 中医症候量表积分比较 |
3.3.2.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结果比较 |
3.3.2.2 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结果比较 |
3.3.2.3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中医症候量表积分结果比较 |
3.3.3 嗓音声学分析比较 |
3.3.3.1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嗓音声学分析比较 |
3.3.3.2 试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 |
3.3.3.3 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嗓音声学分析结果比较 |
3.4 脱落病例情况及原因分析 |
3.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嗓音疾病与嗓音医学 |
2.针刺治疗嗓音疾病 |
2.1 针刺治疗嗓音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 |
2.2 该领域内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
3.嗓音疲劳 |
3.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3.2 治疗方式 |
4.揿针的作用机制 |
4.1 皮部理论 |
4.1.1 祖国医学关于皮部理论的认识 |
4.1.2 现代研究关于皮部理论的认识 |
4.2 腧穴理论 |
4.2.1 祖国医学关于腧穴理论的概述 |
4.2.2 现代研究关于腧穴理论的认识 |
4.3 浅刺与久留针 |
5.治疗方案解析 |
5.1 本试验采用揿针治疗嗓音疲劳方案分析 |
5.2 安慰针 |
5.3 行为干预 |
5.4 揿针治疗嗓音疲劳的选穴依据 |
6.观察指标分析 |
6.1 嗓音疾病的评估体系 |
6.1.1 试验中的主观评估体系 |
6.1.1.1 频闪喉镜检查 |
6.1.1.2 嗓音疲劳指数量表(VFI量表) |
6.1.1.3 中医症候量表 |
6.1.2 试验中客观评估体系 |
6.1.2.1 嗓音声学分析 |
7.试验结果分析 |
7.1 VFI量表积分结果分析 |
7.2 中医证侯量表积分结果分析 |
7.3 嗓音声学结果分析 |
7.3.1 基频 |
7.3.2 音域 |
7.3.3 嗓音疲劳指数 |
结论 |
问题展望 |
致谢 |
附表 |
附表1 临床病例观察表(CRF) |
附表2 随机数字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获得奖励 |
(4)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样本量估算 |
1.4 研究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个人习惯和健康状况比较 |
2.3 两组教学特征比较 |
2.4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教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
3.2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疗效观察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评价指标及工具 |
1.4 干预内容及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1.6 科研伦理原则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三组干预前后嗓音主客观指标之间比较 |
3 讨论 |
3.1 嗓音训练方法及现状 |
3.2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疗效分析 |
3.3 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时间探讨 |
3.4 嗓音训练在干预期间依从性探讨 |
4 结论与意义 |
参考文献 |
综述 嗓音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利用离体狗喉研究会厌角度改变对发音与共鸣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离体喉实验 |
1.2 声学与空气动力学参数评估 |
1.3 共鸣原理与共振峰 |
1.3.1 共鸣原理 |
1.3.2 共振峰(formant, F) |
1.3.3 影响共振峰的因素 |
1.4 会厌的结构与发音功能 |
1.5 课题相关构思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环境 |
2.1.3 实验设备及耗材 |
2.2 实验过程 |
2.2.1 离体狗喉制备 |
2.2.2 改变会厌角度及数据采集 |
2.2.3 统计分析学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会厌初始角度与空气动力学和声学参数的线性关系 |
3.2 人为改变会厌角度对空气动力学和声学参数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会厌的解剖学与组织学 |
4.2 会厌对狗喉发音的声学和空气动力学参数影响 |
4.3 会厌对语音学的影响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主要科研成果 |
(6)利用离体狗喉实验装置研究三类疾病模型的声学与空气动力学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离体喉实验 |
1.2 双侧假声带肥厚模型 |
1.3 双侧声带下唇肥厚模型 |
1.4 双侧声带麻痹手术模型 |
1.5 声学参数评估与空气动力学参数 |
1.6 课题相关构思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环境 |
2.1.3 实验设备及耗材 |
2.2 实验方法 |
2.2.1 双侧假声带肥厚模型制备 |
2.2.2 双侧声带下唇肥厚模型制备 |
2.2.3 双侧声带麻痹手术模型制备 |
2.2.4 声信号的收集处理 |
2.2.5 空气动力学信号的收集 |
2.2.6 统计分析学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双侧假声带肥厚模型 |
3.2 双侧声带下唇肥厚模型 |
3.3 双侧声带麻痹模型 |
3.3.1 应用于实验的狗喉基本情况(见表3.4) |
3.3.2 离体狗喉模型4阶段术式间信噪比的比较 |
3.3.3 离体狗喉模型4阶段术式间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双侧假声带肥厚模型 |
4.2 双侧声带下唇肥厚模型 |
4.3 双侧声带麻痹模型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嗓音训练对声带息肉术后嗓音恢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声带息肉手术前后嗓音定量分析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测试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嗓音训练对声带息肉术后嗓音恢复的疗效观察 |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2 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复查情况 |
2.2 动态喉镜下显示 |
2.3 声学客观参数显示 |
3 讨论 |
3.1 嗓音训练现状 |
3.2 分析声样选择 |
3.3 嗓音训练干预措施 |
3.4 嗓音训练干预效果评估 |
4 本次研究所存在的缺陷 |
5 小结 |
5.1 关于嗓音评估 |
5.2 关于嗓音训练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参与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揿针联合针刺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符号说明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实验设计方法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1.3 试验仪器、量表及检查 |
1.4 样本量计算方法 |
1.5 随机方法及盲法 |
1.6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方案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5 脱落病例处理 |
2.6 穴位选取 |
2.7 治疗方法 |
2.8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9 不良事件观察 |
2.10 技术路线图 |
2.11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试验病例情况(见表1) |
3.2 两组均衡性比较 |
3.3 临床研究结果 |
3.4 脱落病例情况及原因分析 |
3.5 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 嗓音疾病与嗓音医学 |
2 声带小结 |
2.1 声带小结的病因与治疗方式 |
2.2 针刺治疗声带小结 |
3 浅刺法与揿针 |
3.1 浅刺法 |
3.2 皮内针与揿针 |
4 治疗方案解析 |
4.1 本试验采用揿针联合针刺治疗方案分析 |
4.2 针刺选穴依据 |
5 观察指标分析 |
5.1 嗓音疾病的评估体系 |
5.2 频闪喉镜检查 |
5.3 电声门图 |
5.4 嗓音声学分析 |
6 试验结果分析 |
6.1 频闪喉镜结果分析 |
6.2 VAPP量表积分比较 |
6.3 电声门图测量结果比较 |
6.4 嗓音声学分析比较 |
6.5 小结 |
结论 |
问题展望 |
致谢 |
附表 |
附图1~13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得奖励 |
(9)基于临床路径的慢性肥厚性喉炎非手术治疗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试验设计方法 |
1.2 病例选择 |
1.3 标准选择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
1.8 治疗方法 |
1.9 试验仪器及器械 |
1.10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11 临床观察指标 |
1.12 不良事件观察 |
1.13 技术路线图 |
1.14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疗效评定标准 |
2.2 试验病例情况 |
2.3 两组均衡性比较 |
2.4 临床研究结果 |
2.5.总有效率比较 |
2.6 脱落病例情况及原因分析 |
2.7 不良事件分析 |
3 讨论 |
3.1 研究背景讨论 |
3.2 治疗方案解析 |
3.3 观察指标分析 |
3.4 试验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附表1:症状体征评分表 |
附表2:嗓音障碍指数量表 |
附表3:点声门图检测结果记录单 |
附图1~13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获得奖励 |
(10)嗓音训练对治疗嗓疾和改善音质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嗓音训练的用途和方法 |
二、 嗓音疾病常见的治疗手段和疗效 |
三、 嗓音训练对音质的改善 |
四、 嗓音评价方法 |
第三节 选题意义 |
一、 利用嗓音评价系统评价嗓音疾病和嗓音疾病治疗效果 |
二、 通过实验数据探讨声带病损的首选治疗方法 |
三、 以科学手段验证“简易高效的练声方法”的真实功效 |
四、 初步探讨嗓音训练对歌唱者音质改善的效果 |
五、 探索声音教练参与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新模式 |
第二章 本研究使用的嗓音训练方法和嗓音评价系统 |
第一节 本研究使用的嗓音训练方法 |
一、 嗓音训练的原理概述 |
二、 普通嗓音疾病患者使用的嗓音训练方法介绍和实施过程 |
第二节 本研究所采用的嗓音评价系统 |
一、 专业医生的主观听感知评估 |
二、 嗓音障碍患者的主观感受评估 |
三、 喉镜检查 |
四、 空气动力学评估 |
五、 计算机嗓音分析 |
第三章 嗓音训练对嗓音疾病的疗效观察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过程 |
一、 研究对象 |
二、 实施过程 |
三、 研究方法 |
四、 资料处理和分析 |
第二节 结果 |
一、 嗓音训练前后 GRBAS 评估统计分析结果 |
二、 嗓音训练前后 VHI 量表评估统计分析结果 |
三、 嗓音训练前后动态喉镜检查统计分析结果 |
四、 嗓音训练前后空气动力学评估统计分析结果 |
五、 嗓音训练前后计算机嗓音分析统计分析结果 |
第三节 讨论 |
一、 综合采用多维嗓音评估系统评估嗓音疾病 |
二、 从嗓音训练前后各项检查得分的变化评估嗓音训练的效果 |
三、 声带病损体积与嗓音质量的关系 |
四、 声带病损治疗方法的选择 |
五、 嗓音训练能否用于歌唱者嗓音疾病的治疗? |
六、 嗓音训练是否能改善专业歌手音质? |
第四节 小结 |
第四章 嗓音训练对歌唱者音质改善的研究 |
第一节 歌唱者嗓音现状概述 |
第二节 嗓音训练对歌唱者音质改善的个案描述 |
一、 个案一 |
二、 个案二 |
第三节 30 位在校声乐专业学生的音质调查 |
一、 调查缘由 |
二、 材料和方法 |
三、 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一、 嗓音训练对改善嗓音音质的效果 |
二、 歌唱者嗓音参数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
三、 “嗓音保健操”的推广意义 |
四、 声音教练参与培养学生的声乐教学新模式的建议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一、 研究结果 |
二、 研究创新与局限 |
第二节 后续研究展望 |
一、 扩大歌唱者研究样本量 |
二、 完善歌唱者嗓音参数和正常参考值 |
三、 推广简便省时高效的“嗓音保健操” |
四、 开展声乐教学新模式的教学实验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各嗓音评价方法中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
附录二 本研究使用的各量表 |
附录三 嗓音病患者个案展示 |
四、基于频闪喉镜图像测量值对艺术嗓音人群进行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 [1]嗓音障碍患者临床及心理状态评估分析[D]. 张凯婷. 青岛大学, 2021
- [2]T1声门型喉癌等离子手术与放射治疗的嗓音学及生存分析[D]. 李曙光.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揿针治疗嗓音疲劳(中气不足证)的随机安慰针对照临床研究[D]. 肖志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教师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术后嗓音训练效果研究[D]. 郭文俊. 山西医科大学, 2018(10)
- [5]利用离体狗喉研究会厌角度改变对发音与共鸣的影响[D]. 曾庆开. 厦门大学, 2018(07)
- [6]利用离体狗喉实验装置研究三类疾病模型的声学与空气动力学特性[D]. 王睿卿. 厦门大学, 2017(07)
- [7]嗓音训练对声带息肉术后嗓音恢复的疗效观察[D]. 曾晓.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 [8]揿针联合针刺治疗声带小结的临床观察[D]. 邓璐.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9]基于临床路径的慢性肥厚性喉炎非手术治疗方案研究[D]. 任全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10]嗓音训练对治疗嗓疾和改善音质的效果研究[D]. 李艳. 星海音乐学院,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