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X机箱规格及选购要点

ATX机箱规格及选购要点

一、ATX机箱的规格介绍与选购要点(论文文献综述)

张树尧[1](2019)在《基于水冷散热的电脑机箱造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当下信息化的生活加大了电子产品硬件的工作负荷,电脑有着轻量化、高性能的趋势,而其发热问题始终无法避免。如今,散热技术多种多样,而水冷有着较好的散热效率和较高的使用舒适度,成为了当下主流散热方式之一。水冷模块的管道交错、连接,经过设计者的精心组织,安装在机箱上,形成接近后现代主义的造型风格。与当下同质化较为严重的现代主义的造型风格相比,显得更为新颖美观,也更容易给用户带来视觉上的冲击。水冷的兴起,把台式电脑机箱从一件普通的功能性物件转变为了精致的艺术品。本文将会从水冷散热和电脑的基础结构入手,对现有的电脑配件、水冷模块、机箱形式做出调研,找到电脑的重要发热部件,分析出现有支持水冷的机箱的优缺点。然后对台式机的用户做出问卷调研,得出机箱功能和形式上的需求,即迷你化、拓展性和美观性,并根据市场调研得出设计方向。整个设计将会以水道板的方式为基础,确定机箱内部元件的布局,设计出水冷模块,形成机箱的大体基调。之后对已有的水冷部件做出拓展性、防误性和美观性的改造,然后将所有设计元件相互整合。最后调整产品造型,以产品语义的方式告诉用户该水冷方案不但美观、散热效率高,而且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整个研究的目标人群最终定位在青年的游戏玩家,目的在于探索如何在保证机箱迷你化、美观化的同时,也让机箱具有一定的防误性和拓展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给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苏丹[2](2018)在《静电纺丝设备设计与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文中研究说明纳米纤维膜在当今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水净化领域、防腐密封领域和吸附领域等。静电纺丝是当今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有效手段。全球市场已有不少的静电纺丝设备供应与制造商,但中国国内的市场还远未饱和。国内外供应商提供的静电纺丝设备在中低档价格段选择较少。本文设计了一款中低档成本的静电纺丝设备,该设备能满足实验室级别的静电纺丝科研需求和小批量的纺丝生产。本文中的设备介绍主要分为机械设计、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三大部分。机械设计包括主要运动模块和机箱等的设计。电路设计包括各电子元器件的选型,主控板的选型与电路板绘制,电路布线和机箱热仿真等。程序设计部分介绍了本设备控制程序的主要代码。随后,利用本文设计的设备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掺杂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复合材料的纳米纤维膜。最后,研究了掺杂了不同质量分数的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的纳米纤维膜的形貌特征、拉伸力学性能、介电特性和压电特性。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静电纺丝设备能有效制备具有良好效用的复合材料纳米纤维膜。PZT质量分数为4%的纳米纤维膜的形貌质量最好。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直径会随着纺丝溶液导电性的增大而减小。增大PZT质量分数可提高纺丝溶液导电性,但过高的PZT质量分数会导致纳米纤维中出现分布不均匀的PZT粉末颗粒。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中,PZT质量分数4%的纳米纤维膜表现最佳。随着PZT质量分数的增加,纺丝溶液内部的电荷密度会增加,溶液导电性会提高,制备的纳米纤维丝直径更小,直径一致性更高,纳米纤维膜表现出了更好的拉伸力学性能。PZT质量分数继续增加,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反而下降。原因是掺杂了过高质量分数PZT粉末,纳米纤维内部出现大量分布不均匀的PZT粉末颗粒,致使其直径一致性下降,且纳米纤维膜变硬变脆。制备的纳米纤维膜介电常数随着PZT质量分数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PZT质量分数为从0上升为2%的时候,纳米纤维膜的介电常数有一个小小的跃升,其原因推测可能有两个。其一,在PZT与P(VDF-TrFE)之间发生了界面极化;其二,单纯由于具有高介电常数PZT的加入提升了复合材料纳米纤维膜的介电常数。PZT质量分数继续增加时,纳米纤维膜的介电常数反而有所下降。原因是PZT质量分数的上升使得纳米纤维的硬度上升,使其可承受更大的重量,加大了纳米纤维膜内部的空隙,造成空气含量增加,从而拉低了纳米纤维膜的介电常数。XRD扫描的结果显示,本设备制备的P(VDF-TrFE)掺杂PZT的纳米纤维具有β相的特征波峰,可表现出压电效应。但其特征波峰强度在PZT质量分数为0时最大,到4%后变得不明显,同时PZT的特征波峰开始急剧增大。

胡健强[3](2017)在《EAST托卡马克上的先进集成微波反射计诊断系统》文中指出微波诊断系统作为一种无扰的测量技术,在等离子体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微波反射计作为常用的一种微波诊断系统,可以高时空分辨地测量聚变等离子体的多个参数,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了现代主流的各个磁约束聚变装置上。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EAST (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托卡马克上的先进综合微波反射计系统的测量原理、模拟设计、搭建测试、数据处理以及托卡马克物理实验测量结果等内容展开。EAST托卡马克上的先进综合微波反射计系统主要由8道多普勒背向散射仪(Doppler Backscattering System, DBS)和2道的电子密度剖面反射计这两个子系统有机结合而成。两套系统共用一套准光学前端,能够互为补充地为EAST的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中提供如电子密度分布剖面、等离子体极向旋转速度分布剖面、径向电场的径向分布、湍流强度径向分布以及湍流波数谱等多个物理参量的高速高分辨率的测量,可以进行如输运与约束机理以及高约束模和低约束模之间的转换(L-H转换)机理等物理问题的研究和湍流模式鉴别。在数据处理方法上,本论文从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于剖面反射计系统,文中讨论了密度反演的方法,以及密度涨落、相对论效应、误差场、多普勒效应、极化角耦合等的影响以及与密度零点相关的注意事项。对于多普勒反射计系统,文中介绍了几种求频移的和模分析方法,讨论了模分析中采样时钟等问题。并从模拟上给出了 SOL区对测量光路的影响。在本论文的主体部分,详细地介绍了 EAST上的先进集成反射计系统的设计、搭建、校准和测试的过程。该系统包括共用的准光学收发前端、双波段(Q-band,33-50GHz 和 V-band,50-75GHz)的双极化(O-mode 和 X-mode)连续波频率调制FMCW超快扫频单发单收零差式剖面反射计以及可以同时测量8个频率位置(55,57.5,60,62.5, 67.5,70,72.5和75GHz)的单发单收外差式多普勒背向散射仪系统(8道DBS)。此外,还详细介绍了配套的子系统:数据采集存储系统、保护系统、温控系统、反射镜驱动和监测系统、供电系统等子系统。并给出了各子系统的设计、校准和测试的过程,特别是准光学测试、VCO的线性化和动态校准、8道DBS的调试和通过旋转光栅轮进行的频移校准测试。并介绍了在为搭建和测试本套集成反射计而开发的新颖的测试和校准的平台。本论文最后给出了利用该套反射计在EAST放电实验中实际测量的基本结果,包括在利用剖面反射计测量L-mode和H-mode放电时的电子密度剖面分布、台基区演化、以及用8道DBS系统在L-H放电和在低杂波加热中等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该套反射计系统的测量能力。

董自上[4](2015)在《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以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探究式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建构知识,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中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网络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发展,为中职学校教师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开展研究工作,从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理论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开展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下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首先,论文首先阐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国内外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和方法。其次,阐述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自主探究学习的涵义,分析数字化资源平台对自主探究教学的影响。通过对中职学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情况、师生对数字化资源平台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数字化资源平台与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如何充分发挥数字化资源平台的作用,对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在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中,开展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包括实践对象的选择、实践方案的设计,过程实施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研究,成绩比较和调查问卷分析,验证本课题的研究,能较好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效的促进教学。最后总结本次研究成果,对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就课题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陈钦荣[5](2014)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各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硬件安装及维护的知识和技能成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这样将使学生的相关技能更好的满足岗位要求,符合社会需要。本文根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知识技能更新快等特点,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该门课程提出了一些教学的改革措施。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左维[6](2013)在《计算机电源研究及故障检测分析》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的日新月异,计算机的电源也同样飞速地发展。笔者本文中,我将主要介绍电源的不同版本及发展过程,并且详细地解析一下电源输出接口和各颜色导线的定义。另外,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电源的维修检测方法,以及如今在选购中要注意的电源的几个重要参数。

《个人电脑》编辑部[7](2012)在《商务专刊——承前启后,蓄势待发》文中提出关注并熟知业界发展的读者对于英特尔Tick-Tock(嘀嗒),又称钟摆节奏肯定是耳熟能详。夸张点说,这个在2006年问世的战略,与指导业界发展数十年的摩尔定律在过去几年对于整个PC产业发展的影响已经称得上是并驾齐驱。按照这一节奏,英特尔准时推出了采用22纳米制造工艺,代号为IvyBridge的新一代处理器——第三代英特尔智能酷睿处理器。随着计算平台的更替,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用产品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从商用办公环境来看,IvyBridge无疑将成为未来两年主流的商用计算平台,无论是笔记本电脑还是台式机产品,都将从IvyBridge的诸多新特性中获益。除此以外,在显示、打印以及网络技术方面,都可以看到诸多新应用在逐步被用户采用。为了让您在商用产品采购中有更多的参考,我们在商务专刊中针对计算平台、笔记本电脑、台式机、云计算、显示设备、打印设备以及网络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希望在您制定采购计划时能够有所帮助。

王丁,王欣,卢小雷,吕华威,张越,王旭[8](2010)在《商用产品采购专刊》文中指出在2009年中,我们评测了超过1400款产品,其中面向商业应用环境的产品占到了70%以上。虽然商用产品表面上不如数码产品那么缤纷灿烂,但是随着2010年中很多平台、技术的升级换代,商用产品也表现出蓬勃的换

朱夏川[9](2010)在《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测试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等离子显示器件作为现在最新型的显示器件有轻薄、时尚、层次感强和色彩还原性好的优点,特别适合于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等离子显示器件由等离子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信号及电源连接线和结构件组成。电路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显示模组品质的优劣,所以驱动控制电路的制造工艺是等离子显示器件的关键工艺。本文就是通过对Y驱动电路板的功能检查工装的设计及研究上来优化电路板的制造工艺。本文主要通过对电路板组件的生产流程的分析来挖掘制造流程的关键工序。通过明确电路检查是影响电路板制造的工艺关键后,开发出一种新型的,低成本的电路板测试系统。本系统以LabView为核心进行架构。通过数据采集卡DAQ对Y板的输出波形进行数字化采集,数据通过PCI插槽进入工控计算机。然后通过数据分析,还原波形并对波形判定来检查电路组件合格与否。在外围电路上设计了针床以方便操作和提高效率。数据采集采用8bit的采集卡,单端接地模式。电源采用模组电路的电源,提高系统的匹配性。

散人[10](2008)在《树欲静而风不止 关于风道的学问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又是一个夏天。这个季节对DIYer来说都是比较痛苦的:电脑高烧不断,散热困难。你还是在像以前那样打开机箱侧盖板过一个季节吗?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什么?用电风扇对着吹?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只听过没实践过的"风道"呢?什么?你不会?不要紧,读完笔者的文章你就能对这个时髦的名词有所了解了。如果你以为笔者今天要为大家介绍一大堆厂商的散热设备那就错了。笔者今天要说的是综合解决方案,套用并篡改世界上最着名解决方案的公司IBM的一句广告词:停止空谈,开始行动,盖上侧板,组建风道。要说风道先要从主板构架开始谈起。

二、ATX机箱的规格介绍与选购要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TX机箱的规格介绍与选购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水冷散热的电脑机箱造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创新点
        1.6.1 产品的迷你化
        1.6.2 迷你机箱的拓展性
        1.6.3 产品语义的可视化
        1.6.4 用户操作的防错设计
        1.6.5 同造型相结合的新的控制形式
2 有关于水冷机箱的理论基础
    2.1 水冷的基础原理
    2.2 水冷的基础结构
    2.3 一般电脑机箱的构成
    2.4 发热部件分析
        2.4.1 中央处理器(CPU)
        2.4.2 显示接口卡(GPU)
        2.4.3 其它发热部件
    2.5 现有散热方式分析
        2.5.1 风冷散热
        2.5.2 水冷散热
    2.6 现有水冷散热器介绍
        2.6.1 分体式水冷
        2.6.2 一体式水冷
    2.7 机箱设计原则
        2.7.1 保护性原则
        2.7.2 兼容性原则
        2.7.3 美观性原则
        2.7.4 模块化原则
    2.8 本章小结
3 水冷散热机箱造型设计调研
    3.1 机箱和电脑造型
    3.2 现有机箱概况
    3.3 基于用户需求方向的调研
    3.4 基于用户年龄和产品造型调研
    3.5 现有机箱案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水冷机箱造型设计方案实践
    4.1 目标人群设定
    4.2 水冷机箱设计方向
        4.2.1 功能方向
        4.2.2 形式方向
    4.3 设计展开
        4.3.1 整体结构方案
        4.3.2 电脑部件参考方案
        4.3.3 机箱内部布局方案
        4.3.4 前期理念以及草图方案
        4.3.5 草图方案评估
    4.4 设计深化
        4.4.1 CPU冷头造型
        4.4.2 显卡水冷头造型
        4.4.3 冷排外部造型
        4.4.4 其它部件造型
        4.4.5 水道板结构
        4.4.6 整体造型设计
        4.4.7 整体颜色搭配
    4.5 三维表现以及展示
        4.5.1 三维模型制作
        4.5.2 三维渲染展示
        4.5.3 场景模拟展示
        4.5.4 使用效果评测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2)静电纺丝设备设计与纳米纤维膜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静电纺丝的发展历史
    1.2 纳米纤维膜
        1.2.1 纳米纤维膜简介
        1.2.2 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
    1.3 国内外静电纺丝设备发展现状
    1.4 本文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第2章 高压远场静电纺丝概述
    2.1 高压远场静电纺丝装置的基本组成
        2.1.1 电源
        2.1.2 喷丝头
        2.1.3 接收装置
    2.2 静电纺丝的纺丝液分类
    2.3 静电纺丝过程及其原理
第3章 机械设计
    3.1 设计要求和设计思路
        3.1.1 设计要求
        3.1.2 设计思路
    3.2 主要模块机械设计
        3.2.1 X轴运动模块机械设计
        3.2.2 Z轴运动模块机械设计
        3.2.3 恒流注射泵模块机械设计
        3.2.4 收集装置模块机械设计
        3.2.4.1 转筒收集装置
        3.2.4.2 平板收集装置
    3.3 机箱与其余构件机械设计
第4章 硬件设计
    4.1 设计要求和设计思路
        4.1.1 设计要求
        4.1.2 设计思路
    4.2 单片机平台介绍
        4.2.1 Arduino开源平台介绍
        4.2.2 Arduino Mega 2560电路原理图
        4.2.3 电路板绘制
    4.3 按键和LCD显示屏模块
    4.4 其它电器元件选型与布线
        4.4.1 直流高压电源选型
        4.4.2 电源与电机驱动器选型
        4.4.3 传感器选型
        4.4.4 所有电子元器件布线
    4.5 机箱热仿真分析
第5章 程序设计
    5.1 设计要求和设计思路
        5.1.1 设计要求
        5.1.2 设计思路
    5.2 程序流程设计
    5.3 主要代码
第6章 制备P(VDF-TrFE)掺杂PZT压电陶瓷纳米纤维膜
    6.1 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与锆钛酸铅压电陶瓷简介
        6.1.1 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
        6.1.2 锆钛酸铅压电陶瓷
    6.2 实验参数
    6.3 P(VDF-TrFE)掺杂PZT压电陶瓷纳米纤维膜的形貌情况
    6.4 P(VDF-TrFE)掺杂PZT压电陶瓷纳米纤维膜的拉伸力学性能
    6.5 P(VDF-TrFE)掺杂PZT压电陶瓷纳米纤维膜的介电特性
    6.6 P(VDF-TrFE)掺杂PZT压电陶瓷纳米纤维膜的压电特性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发明专利授权
致谢

(3)EAST托卡马克上的先进集成微波反射计诊断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聚变能与托卡马克
        1.1.1 世界和中国的能源格局
        1.1.2 核聚变能
        1.1.3 磁约束核聚变与托卡马克
        1.1.4 ITER托卡马克及ITER计划
        1.1.5 我国聚变及国内现有的托卡马克
    1.2 EAST托卡马克
        1.2.1 EAST的基本特征和参数
        1.2.2 EAST上的渗断系统
        1.2.3 密度剖面和等离子体极向旋转以及密度涨落、湍流测量
    1.3 文章总结
        1.3.1 本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1.3.2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2章 反射计的理论原理和技术方案
    2.1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
    2.2 反射计诊断原理
        2.2.1 剖面反射计测量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的密度剖面原理和分类
        2.2.2 剖面反射计测量精度、误差来源分析以及减少误差的方法
        2.2.3 多普勒背向散射仪径向电场以及粒子输运等测量原理
        2.2.4 多普勒背向散射仪系统的测量精度和误差分析
    2.3 EAST先进综合反射计的技术方案选择
        2.3.1 剖面反射计的技术实现方案选择
        2.3.2 多普勒背向散射仪的技术方案选择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数值模拟
    3.1 从中频信号中提取信息的方法
        3.1.1 外差正交测量系统中的IQ中频信号的信息提取
        3.1.2 零差系统中的中频IF信号中的信息提取
    3.2 反射计系统数据处理中的谱分析方法
    3.3 等离子体密度剖面反演
        3.3.1 O-mode极化的测量剖面反演
        3.3.2 X-mode极化的测量剖面反演
        3.3.3 等离子体完整电子密度剖面反演
    3.4 剖面反射计中其他的注意问题
        3.4.1 等离子体密度涨落对密度剖面测量的影响
        3.4.2 等离子体高温相对论效应对密度剖面测量的影响
        3.4.3 纵向磁场误差场对密度剖面测量的影响
        3.4.4 剖面反射计中的多普勒效应
        3.4.5 反射计的极化角耦合(Pitch Angle)
        3.4.6 等离子体密度零点位置的判断
    3.5 多普勒反射计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注意事项
        3.5.0 从中频复信号中求多普勒频移的几种方法
        3.5.1 SOL区对多普勒反射计的光路影响
        3.5.2 多普勒系统中相关分析时的采样时钟同步问题
    3.6 反射计系统中的自动化实时测量方法
        3.6.1 等离子体密度零点位置自动化实时测量
        3.6.2 用剖面反射计进行台基区高度、斜率的实时测量
        3.6.3 用多普勒背向散射仪对等离子体极向旋转速度剖面实时测量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EAST上的先进集成反射计的搭建和测试
    4.1 集成准光学系统
        4.1.1 准光学前端
        4.1.2 波导传输线
        4.1.3 基模波导喇叭和过模皱褶波导的耦合
        4.1.4 准光学系统的测试
        4.1.5 准光学系统中的保护措施
    4.2 电子学系统
        4.2.1 剖面反射计电子学系统
        4.2.2 8道多普勒背向散射仪电子学系统
    4.3 其他配套辅助系统
        4.3.1 高速数据流盘采集系统
        4.3.2 数据存储FTP服务器
        4.3.3 电源滤波和防浪涌系统
    4.4 平台测试和校准系统的研制
        4.4.1 剖面反射计中VCO线性化与动态校准
        4.4.2 剖面反射计系统的中频降频的方案对比
        4.4.3 8道DBS输出增益和直流偏置的调节
        4.4.4 8道DBS一次混频IF信号的滤波器调试
        4.4.5 8道DBS多普勒频移测试和校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射计诊断系统在EAST的初步实验结果
    5.1 剖面反射计系统的初步测量结果
        5.1.1 L-H模式放电中的电子密度剖面测量
        5.1.2 利用X-mode的数据进行等离子体的密度零点判断
        5.1.3 L-H约束模转换时台基区高度和斜率的变化
    5.2 8道DBS系统的初步测量结果
        5.2.1 8道DBS在等离子体L-H模放电中测量结果
        5.2.2 LHCD功率调制加热下极向旋转速度的变化
        5.2.3 ELMs爆发期间多普勒频移的变化
        5.2.4 ELMs缓解抑制时准相干模QCM研究
        5.2.5 利用多普勒反射计观察到的其他湍流模式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6.1.1 先进集成反射计准光学收发前端研制
        6.1.2 剖面反射计电子学系统的研制
        6.1.3 8道多普勒背向散射仪的电子学系统
        6.1.4 其他辅助系统的搭建
        6.1.5 先进集成反射计系统在EAST实验中的测量结果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6.2.1 密度涨落对电子密度剖面测量的影响的数值模拟
        6.2.2 减少准光学传输系统中的反射
        6.2.3 湍流模式和机理的研究
        6.2.4 湍流的波数谱的绝对定标测量
        6.2.5 极化方案更改
        6.2.6 改用一次IQ混频来进行动态校准
        6.2.7 利用FPGA技术实现实时测量和反馈控制
        6.2.8 电子学机箱和电源滤波改造
附录A 基模高斯光学理论
附录B 高斯光束薄透镜变换理论
附录C DBS准光学前端设计
附录D 主要器件的参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以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问题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课题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理论基础
    2.1 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相关的理论
        2.1.1 发现学习理论
        2.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 自主探究学习
第3章 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1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特点
    3.2 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目标及特点
    3.3 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的学习现状
    3.4 数字化资源平台的使用情况
        3.4.1 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发展现状
        3.4.2 数字化资源平台在中职学校的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3.4.3 数字化资源平台在中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的使用分析
        3.4.4 数字化资源平台对自主探究学习的影响
        3.4.5 数字化资源平台的选择
第4章 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4.1 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可行性分析
    4.2 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分析
第5章 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5.1 教学实践的方案设计
    5.2 教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5.3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第6章 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结论和展望
    6.1 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结论
    6.2 研究存在的问题
    6.3 研究展望
附录A: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C: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用户需求问卷(学生卷)
附录D:信息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用户需求问卷(教师卷)
附录E:实验班《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学习的情况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语

(5)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特点
    (一)课程教学目标
    (二)课程特点
二、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多,教材内容滞后于计算机新技术、新产品
    (二)学生掌握的硬件原理基础较差
    (三)实践环节少且薄弱
    (四)学生对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
三、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精选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2. 用新技术及时充实教学内容
        3. 强化实践教学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1. 计算机部件展示法
        2. 模块化教学法
        3. 虚拟机软件在教学中应用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 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2. 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增强教学的实践性
四、采用科学化地考核方式,做到公平公正
五、结语

(9)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测试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彩色PDP技术概述
    1.2 AC-PDP电路系统概述
    1.3 电路板生产工艺流程
    1.4 电路板测试系统的发展现状
    1.5 本课题的背景、意义和任务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测试系统的总体研究
    2.1 电路检测工艺概览
        2.1.1 实用检查
        2.1.2 在线测试
        2.1.3 功能测试
    2.2 虚拟仪器技术
        2.2.1 虚拟仪器技术优点
        2.2.2 虚拟仪器的构成
        2.2.3 虚拟仪器系统的开发
    2.3 整体检测方案设计
        2.3.1 PDP模组Y板电路通道分析
        2.3.2 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测试系统的硬件研究
    3.1 电路整体系统
        3.1.1 工控计算机
        3.1.2 数据采集卡
        3.1.3 电压探头
        3.1.4 整体电路构成和接口设计
    3.2 数据采集卡接入电路的配置
    3.3 测试针床电路及测试点设计
        3.3.1 能量控制信号特征分析及连接方式设计
        3.3.2 电源板与Y板连线的设计
        3.3.3 电源板与逻辑板的连线设计
        3.3.4 逻辑板到Y板的连线设计
        3.3.5 Y板到扫描模块的连线设计
    3.4 扫描模块电路设计
        3.4.1 扫描芯片功能
        3.4.2 扫描模块电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测试系统的软件研究
    4.1 软件整体架构
        4.1.1 LabView开发平台
        4.1.2 软件结构分析
    4.2 驱动程序设计
        4.2.1 数据采集流程
        4.2.2 采样率分析
        4.2.3 驱动程序设计
    4.3 电压波形分析程序
        4.3.1 电压波形分析需求
        4.3.2 电压波形分析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检查机运行情况
    5.2 改进意见
        5.2.1 增加程控电源
        5.2.2 增加放电电路
    5.3 电路板测试系统发展展望
    5.4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四、ATX机箱的规格介绍与选购要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水冷散热的电脑机箱造型设计[D]. 张树尧.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2]静电纺丝设备设计与纳米纤维膜的制备[D]. 苏丹. 武汉大学, 2018(06)
  • [3]EAST托卡马克上的先进集成微波反射计诊断系统[D]. 胡健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7(02)
  • [4]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以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为例[D]. 董自上.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 [5]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陈钦荣.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2014(03)
  • [6]计算机电源研究及故障检测分析[J]. 左维. 科技视界, 2013(06)
  • [7]商务专刊——承前启后,蓄势待发[J]. 《个人电脑》编辑部. 个人电脑, 2012(06)
  • [8]商用产品采购专刊[J]. 王丁,王欣,卢小雷,吕华威,张越,王旭. 个人电脑, 2010(04)
  • [9]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路板测试系统的研究[D]. 朱夏川.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10]树欲静而风不止 关于风道的学问探索[J]. 散人. 大众硬件, 2008(08)

标签:;  ;  ;  ;  

ATX机箱规格及选购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