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转业,国家补贴

渔民转业,国家补贴

一、渔民转产转业 国家给予补贴(论文文献综述)

钟芳科,黄波,李欣[1](2021)在《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长江大保护要求,结合鄱阳湖渔民渔情,江西围绕着"禁得住、退得出、能小康"的总目标,对"一湖一策"差别管理禁捕退捕政策进行了探索。本文从禁捕补偿、养老保障和转产转业三个维度,对鄱阳湖禁捕退捕政策进行了梳理,认为当前政策具有层层落实、多部门联动,重点保民生、突出因地施策的特点。同时,结合鄱阳湖访谈调研对政策效果进行了评价。发现"禁得住、退得出"短期内已实现,但由于激励不足,长期来看渔民返捕可能性较大;由于退捕前后渔民收入反差较大,"能小康"目标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创新转产转业方式、试点探索资源保护利用新机制等政策建议。

南铭扬[2](2020)在《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乡村经济走向繁荣的必然要求,是经济实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升级、转型和创新的迫切要求。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首要的是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而休闲海钓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乡村的产业兴旺,继而助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目前,渔农村发展休闲海钓产业,把产业融合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其中,有利于渔农村产业兴旺,并为乡村振兴战略推波助澜。当前,浙江省舟山市渔农村正在打造休闲海钓产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渔农村振兴、渔民富裕,并以产业兴旺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论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为基础,以白沙岛休闲海钓企业化运作模式、秀山岛休闲海钓公园产业链协同模式、东极岛海钓基地为代表的基地化运作模式产业发展为例,分析了当前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并在借鉴国内外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优化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现实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当前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初显规模,产业融合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初具雏形,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不同的渔农村在实践中形成了“产业+”多维融合、产业链协同、基地化运作等模式。但是,仍存在产业集聚规模不足、产业融合程度不高、产业发展供需错位和产业保护措施乏力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来自政府、产业、企业等层面的原因。通过进一步借鉴国内外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经验,结合舟山实际,提出了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策略,主要包括:(1)强化政策引领和支持力度。首先是强化产业规划引领,其次是拓宽产业融资渠道,其三是壮大产业人才队伍,最后是解决渔民的再就业。(2)促进海钓相关产业融合。要进一步加强海钓基地建设,并强化与赛事经济的融合、与网络经济的融合、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及加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3)注重产业与需求对接。主要从延伸产业链条、塑造品牌特色、创新海钓产品等三个方面加强与需求的深度对接。(4)强化海钓企业的主体功能。一是培育休闲海钓企业的“龙头”,二是推动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三是推动企业管理集约化。(5)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激活海钓协会的作用。(6)推进休闲海钓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平衡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建立休闲海钓产业信息管理平台,规范休闲渔船和渔民的监督管理,结合现有政策切实落实生态保护。

刘芳[3](2020)在《基于渔民满意度视角的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估 ——以湖北和贵州为例》文中提出为有效缓解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国家提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系统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7-2020年连续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建立长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常年禁捕,做好渔民退捕工作”。长江流域实行常年禁捕对实现长江流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意味着近28万长江渔民必须退出长江捕捞活动,丧失原有的生计手段。而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落实了渔民上岸后安居、教育、医保、低保、养老和扶贫等各方面的政策,同时鼓励渔民参与转产转业、就业培训等,以确保退捕渔民长远生计有保障。但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绩效如何,需要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来反映禁捕生态补偿政策取得的绩效以及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完善和改进现行的禁捕生态补偿政策,为今后其他省市禁捕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本文基于顾客满意度理论,从渔民满意度视角出发,对率先退出长江捕捞活动的两个地区——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和湖北省洪湖市的禁捕生态补偿政策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影响禁捕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的障碍因子。首先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研究及其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渔业资源生态补偿研究文献较少;其次对长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和社会经济概况进行了阐述,并从渔民生计、修复长江生态以及推动长江大保护战略三点分析了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已经退捕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和湖北省洪湖市禁捕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以及对尚未开展退捕工作地区的渔民禁捕意愿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渔民愿意退出长江捕捞活动,但必须保障渔民长远生计。接着结合了顾客满意度理论和禁捕生态补偿政策,兼顾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设计各项评价指标,构建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最后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对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和湖北省洪湖市两地区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绩效进行测算与评价,采用障碍度模型对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并据此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对于未退捕地区,(1)78%的调查渔民愿意退出捕捞;(2)渔民年龄越大、生产船船龄越长对渔民退出长江渔业捕捞活动的意愿具有正向影响;(3)家庭人口数越多、捕捞收入越高对渔民退出长江渔业捕捞活动的意愿具有负向影响;(4)渔民受教育水平、燃油补贴对渔民退出长江渔业捕捞活动的意愿无显着影响。(2)对于已退捕地区,(1)渔民是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直接参与者,其满意度直接关系到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的成效,因此,将渔民满意度高低作为衡量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水平高低的标准,符合我国关注退捕渔民生计保障的宗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渔民视角,采用熵权改进的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禁捕生态补偿政策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2)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和湖北省洪湖市禁捕生态补偿政策渔民评价的正理想解贴近值分别为0.451和0.272,对应的绩效水平分别为一般和较差;(3)从指标层因子的障碍度来看,影响贵州赤水河和湖北洪湖禁捕生态补偿政策渔民绩效评价排序前3位的障碍因子相同,依次为对政府部门关于禁捕后期工作满意度(B4)、对禁捕后家庭社会活动与社会地位满意度(E2)、对禁捕后家庭生活水平满意度(D2);影响贵州赤水河禁捕生态补偿政策渔民绩效评价排序后2位的障碍因子依次为对禁捕后家庭收入稳定程度满意度(D1)、对禁捕后亲朋邻里关系满意度(E1);影响湖北洪湖禁捕生态补偿政策渔民绩效评价排序后2位的障碍因子依次为对禁捕补偿资金发放及时程度满意度(B2)、对禁捕后家庭收入稳定程度满意度(D1);(4)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和湖北省洪湖市的禁捕生态补偿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均有值得借鉴和改进的地方。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禁捕后需加强管理能力、加强禁捕工作宣传力度和禁捕后期工作指导、实现补偿资金使用途径透明公开化和合理化、重视渔民社会关系诉求、提高渔民就业途径。

王丽君[4](2020)在《海岛渔村转型研究 ——基于岱山南峰渔村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发展战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海洋经济高度发达,在经济总量中占比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具有较强的海洋开发和保护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海洋渔业转型的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依靠海洋渔民、传统渔业劳动力向现代渔业劳动力的转变。在转型过程中,渔民的职业或身份发生变化,完成渔业向其他产业的转型,使海洋渔业的发展摆脱对海洋生态资源的过度依赖,实现海洋渔村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和捕捞过度扩张,舟山逐渐陷入“东海无鱼”的困境。2016年开始想办法减少合法渔船数量。随后《海洋捕捞渔民减船转产实施方案》宣布,浙江将逐年压减海洋捕捞渔船总功率和船数,进而逐步降低捕捞强度,至2020年,全省计划令目前超过2万艘海洋捕捞渔船中的2580艘退役。这两项措施涉及到舟山传统渔业重振,渔民上岸后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产业的后续发展成了目前最重要的问题,要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依赖海洋渔民的转型和海洋渔业的转型,而要探究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就要系统的查找渔村历史,也就是从传统渔村向现代渔村转型的过程,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基于对舟山渔村典范南峰村的考察,客观反映海洋渔村在转型中给渔业和渔民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对南峰渔村史的调查分析,切实了解海洋渔村在产业转型和渔民角色转型中的变化、在渔业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变化发展、从业渔民情况、渔业经济发展结构变化、捕捞销售及渔民收入情况,结合实地调研,探讨南峰村渔业目前发展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渔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对策建议。本论文共有六章内容:第一章为引言部分,主要阐述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海岛渔村、转产转业、休闲渔业等相关的基本概念。第三章论述我国海岛渔村转型的背景和历史进程,分析我国渔村转型和渔民转产转业的必要性。第四章以舟山南峰渔村为例,根据史料记载记录了南峰渔村渔业转型历史沿革。第五章分析了南峰渔民在渔业转型中发生的变化。第六章提出海岛渔村渔民在转产转业,渔业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七章针对出现的渔民转产转业困难、休闲渔业政策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沿海渔村在转型中需要改进的基本对策和路径选择。

杨玲[5](2019)在《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南海地区海洋渔业转型发展研究 ——以北海市侨港镇、地角镇为例》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洋强国战略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增长、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海洋权益的维护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如今的南海海洋渔业的发展现状却与海洋强国战略的目标要求相去甚远,出现了渔业经济增长缓慢、渔业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以及海洋权益维护力量弱小等问题。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南海海洋渔业的发展应该以促进海洋强国战略目标要求的实现为发展方向,应力促南海海洋渔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保护和修复南海近海渔业生态环境以及增强南海渔业维权力量。因此,针对当今南海海洋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当下的南海海洋渔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使南海海洋渔业的发展向海洋强国战略目标靠近,有力地促进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如今,南海三省(区)各级政府已实施了一系列海洋渔业转型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南海渔民是南海海洋渔业转型政策的直接“用户”,是南海渔业转型政策的最直接检验者,南海渔民社会各群体对南海海洋渔业转型政策的反应,采取的措施、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是南海渔业政策所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的最主要和最直接的体现。所以,本文以自下而上的角度,通过运用实地调查获得的一手访谈资料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渔民社会各群体在南海渔业转型过程中,对政府渔业政策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比借鉴国内外海洋渔业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海洋渔业转型成功经验,自下而上地反思南海海洋渔业转型的得失,从政府、个体渔民、渔业企业和渔业组织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南海海洋渔业的转型,推进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本文正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南海渔业转型的必要性和政府政策措施。由于南海近海渔业资源严重枯竭、南海争端日益激化及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南海渔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为此,南海三省(区)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限鱼政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政策以及促进南沙渔业发展的政策。第二部分,南海渔民社会反应措施、困难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南海渔民社会中,个体渔民、渔业企业以及渔业组织根据自身条件特点对政府实施的转型政策采取了系列应对措施,同时存在减船转产、南沙渔业发展困难重重,渔业企业示范带动能力弱、转型发展举步维艰,以及渔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与渔民缺乏有效沟通互动、双方互信不足,政府惠渔政策落实不到位效率较低;渔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低,思想观念保守;政府对渔业企业和渔业组织的扶持力度不足,以及渔业企业和渔业组织自身发展理念滞后等。第三部分,国内外海洋渔业发展成功经验及南海海洋渔业转型对策建议。在促进海洋渔业向现代化渔业转型过程中,国内外许多海洋渔业发达地区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包括开展渔业资源共同开发与管理,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海洋牧场、增殖放流、建立评估和管控计划等方式努力修复与保护海洋渔业生态环境,加大渔业科研投入,提升渔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重视充分发挥各种渔业组织的作用等。南海渔业转型应借鉴国内外海洋渔业转型发展成功经验,结合南海本地实际情况,建立起政府、个体渔民、渔业企业和渔业组织的互动联结机制,加强政府与渔民的理解互信、因地制宜地制定南海渔业转型政策,提高渔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和引导渔民转变保守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渔业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及增强渔业组织服务管理能力等,进一步推进南海渔业的转型,促进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江心宇[6](2019)在《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执行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渔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成本高、风险高、产出偏低的产业特性,各国普遍采取扶持政策。我国渔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对降低渔民生产成本、提升渔业现代化装备水平、降低捕捞强度、促进渔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但我国渔业补贴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并提出对策,对于提升渔业补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渔业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对比,并深入渔村渔区展开实地调查,分析了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执行中出现的“补贴政策偏离渔业管理目标”、“补贴规模不够”、“行政主体落实政策不到位”、“渔民对补贴政策信息了解不全面”等问题。本文从史密斯模型理论的四个维度,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展开原因分析。在对比总结各国渔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执行的对策。从完善渔业补贴政策、健全执行机构内部制度、增进与目标群体的互动、优化补贴实施环境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对策。本文认为实现渔业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扩大渔业补贴的种类,增加渔业补贴的力度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政策执行体系还须进行完善,防止偏离政策目标。

熊泽秀[7](2019)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文明是在处理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相关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成果,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关键在于建设。其建设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关键关注点,需要在党和政府的指挥下进行,也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公众参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外在体现,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和资源的问题讨论、保护和利用中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理念和五中全会提倡的“共享”理念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00年以来,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内陆水域和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的保护,不仅是全球关注的课题,也是世界渔业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发挥渔业的生态效应,促进渔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是我国当代渔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十三五”规划中“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根本理念是推动渔业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之路。捕捞渔业作为传统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传统的资源型产业,严重地依赖自然资源,人员流动性较差,但随着国家生态保护相关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大量捕捞渔民生活受到影响退出捕捞业,他们的出路成了重要问题。此外捕捞渔民作为渔业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与措施的落实的直接相关者,他们的想法直接关乎国家生态保护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本文基于治理理论和公共参与理论,结合调研实际,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个案分析法等对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的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力图为妥善安置退捕渔民拓展途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下,由于捕捞渔民自身特性以及主动参与性较差等原因使得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难度更大,对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提出了现实需求,而公共参与实践得到很大的发展,参与主体范围不断扩大,参与途径和内容在不断丰富,公众逐渐参与到行政监督管理中,在其它行业如林业和社会治安方面表现为“护林员”和辅协警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也为我国渔业领域公共参与实践的开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作用。在渔业领域,退捕渔民转为协助渔政执法人员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的协巡员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表现为一方面,目前我国国家和地方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对渔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渔政执法人员一直处于人员不足、任务繁重的状态,对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提出了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基于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渔民想要离开捕捞业,而技能障碍和年龄障碍是其再就业的主要障碍,大多数渔民希望政府直接对接工作,帮助他们进行转产转业,而他们在就业选择上更倾向于从事与水/捕捞有关行业,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具有自身的意愿和可行性,此外渔民相对于当地渔政,具有情感和技能方面的优势,且目前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实践有了初步的发展,并在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协助渔政执法和稳定禁捕后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通过观察分析江西、重庆的协巡员建设等具体案例,我国目前相关实践存在资金来源不可靠、队伍组织性差、制度化发展滞后等问题,其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待解决问题。目前世界上渔业管理模式包括等级管理、市场管理和参与式管理三种,参与式管理在渔业领域主要表现为行业自治、共管、社区参与和环境管理四种形式。面对渔业资源的迅速衰退,世界各国政府更加注重渔民在渔业管理的作用,积极推进渔民参与到渔民管理中,相关实践为我国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以及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案例分析和经验借鉴。笔者通过具体分析维多利亚湖、马拉维和墨西哥等渔业管理中渔民参与实践,总结出其可持续发展经验:(1)采取由上自下的管理模式,在地方上建立一个公众参与的合法平台和统一管理机构;(2)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为事物制度化发展提供基本保障;(3)建立国家或地方政府层面渔民参与渔业管理的规章和制度,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相关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发展措施和建议:(1)建立健全法规,明确法律地位;(2)明确职责权限,确定数量标准;(3)建立招录标准,统一管理机构;(4)加强岗前培训,重视在职培训;(5)建立考核制度,明确奖惩标准;(6)完善监督体系,促进多角度化;(7)完善保障机制,保证有效落实。

崔高峰[8](2018)在《长沙市转产上岸渔民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提出湘江作为湖南省内最大的河流,是非常重要的水资源。但由于近年来,自然条件的变化以及人类生产活动使得湘江的生态平衡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改善湘江渔业资源,提高湘江专业渔民的生活水平,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沙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大力推动湘江流域长沙渔民转产上岸。本文将以长沙市湘江转产转业渔民的生存现状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对比转产转业工作实施前后渔民的生存状况,查阅前人所做的相关工作,与负责渔民转产转业的工作人员、转产上岸渔民进行访谈调研,发现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困难、渔民的诉求,对相关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对公共管理部门及政策实施主体提供建议,对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理论参考。渔民转产转业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需要以改善渔民生存条件、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突出其政策性、长效性、迫切性、社会性等特性,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社会帮扶、严格监管等措施多管齐下,保障传统渔民转产上岸工作富有成效,达到人与生态共发展的目标。

黄轩流[9](2018)在《珠海万山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渔业是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传统支柱产业,其发展关乎辖区众多海岛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近些年来,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愈发严重、渔业过度捕捞形式愈发严峻、国家相关政策调整等因素,万山海域渔业资源不断衰退,海岛渔民的经济收入逐渐下滑。在这种情形下,出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海岛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快辖区海岛渔民的转产转业、改善渔民生产生活状况亟需进行。文章运用调查法、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首先进行对珠海市万山区主要海岛渔业发展基本情况的概述,从海岛渔民转产转业背景入手,指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是传统渔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其次结合珠海万山区渔民的特点、传统渔业的发展现状、地区的发展现状、政策实施现状等角度来分析辖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的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再次借鉴了福建厦门及浙江舟山渔民转产转业的成功经验,包括渔民自身转产转业的路径及政府推动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措施。最后结合万山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发展实际,通过对辖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政策分析,从渔民个体的角度、行业产业发展的角度、政策的角度,为辖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道路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及措施建议,以期在未来为推动万山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工作进程发挥作用。

贾烁,王飞[10](2017)在《舟山市减船转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文中研究表明由于"东海无鱼"现象日趋严重,舟山市实施了"减船转业"。虽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望能促进渔民成功进行"减产转业",实现减少过剩渔业捕捞能力,同时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二、渔民转产转业 国家给予补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渔民转产转业 国家给予补贴(论文提纲范文)

(1)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措施及特点
    (一)禁捕退捕主要政策措施
        1. 退捕补偿措施
        2. 养老保障措施
        3. 转产转业措施
    (二)禁捕退捕措施的主要特点
        1. 层层落实、多部门联动
        2. 重点保民生、突出因地施策
四、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一)“退得出”效果评价
    (二)“稳得住”效果评价
    (三)“能小康”效果评价
五、巩固完善禁捕退捕政策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健全持续生态补偿机制
    (二)持续创新拓宽转产转业方式
    (三)试点探索资源保护利用新机制

(2)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2.3 文献简评与启示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渔农村
        2.1.2 休闲海钓
        2.1.3 休闲海钓产业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产业发展理论
第三章 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现状与模式
    3.1 产业发展条件
        3.1.1 区位地理条件
        3.1.2 海钓资源条件
        3.1.3 旅游资源条件
        3.1.4 海陆交通条件
        3.1.5 政策保障条件
    3.2 产业发展模式
        3.2.1 “产业+”多维融合模式:以白沙岛休闲海钓企业化运作为例
        3.2.2 产业链协同模式:以秀山岛休闲海钓公园为例
        3.2.3 基地化运作模式:以东极岛海钓示范基地建设为例
    3.3 产业发展现状
        3.3.1 产业发展初显规模
        3.3.2 产业融合初步形成
        3.3.3 产业链条初具雏形
        3.3.4 产业效益初见成效
第四章 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4.1 主要问题
        4.1.1 产业集聚规模不足
        4.1.2 产业融合程度不高
        4.1.3 产业发展供需错位
        4.1.4 产业保护措施乏力
    4.2 原因分析
        4.2.1 政府层面的原因
        4.2.2 产业层面的原因
        4.2.3 企业层面的原因
第五章 国内外休闲海钓产业发展模式及其路径的经验借鉴
    5.1 国内外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5.1.1 美国的“政府支持+行业管理”模式
        5.1.2 日本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模式
        5.1.3 威海的“产业融合+基地运作”模式
        5.1.4 台湾的“政府引领+渔会协同”模式
    5.2 国内外休闲海钓发展路径的经验启示
        5.2.1 规划要坚持科学化和统筹化
        5.2.2 经营要突出产业化和集约化
        5.2.3 管理要加强规范化和法制化
        5.2.4 发展要融入绿色化和持续化
第六章 推动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强政策引领和支持力度
        6.1.1 强化产业规划引领
        6.1.2 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6.1.3 壮大产业人才队伍
        6.1.4 推动渔民转产转业
    6.2 促进海钓相关产业融合
        6.2.1 建设可融合的海钓基地
        6.2.2 加强与赛事经济的融合
        6.2.3 加强与网络经济的融合
        6.2.4 加强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6.2.5 加强与乡村旅游的融合
    6.3 注重产业发展与需求对接
        6.3.1 延伸产业链条
        6.3.2 塑造品牌特色
        6.3.3 创新海钓产品
    6.4 强化海钓企业的主体功能
        6.4.1 培育海钓企业“龙头”
        6.4.2 推动企业的强强联合
        6.4.3 推动企业管理集约化
    6.5 激活海钓协会的协同作用
        6.5.1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6.5.2 发挥海钓协会的作用
    6.6 推进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6.6.1 结合现有政策切实落实生态保护
        6.6.2 平衡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关系
        6.6.3 建立休闲海钓产业信息管理平台
        6.6.4 规范休闲渔船和渔民的监督管理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关于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B 关于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中转产转业渔民的访谈提纲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3)基于渔民满意度视角的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估 ——以湖北和贵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生态补偿及绩效概念界定
        2.1.1 生态补偿
        2.1.2 生态补偿绩效
    2.2 生态补偿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2.3.1 综合评价理论
        2.3.2 顾客满意度理论
第三章 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与渔民退捕意愿调查
    3.1 长江流域概况
        3.1.1 自然地理概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2 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实施状况
        3.2.1 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3.2.2 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实施情况
        3.2.3 湖北省洪湖市实施情况
    3.3 长江流域渔民退捕意愿分析
        3.3.1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3.3.2 研究方法
        3.3.3 研究结果
第四章 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 指标体系构建理论依据
        4.1.3 指标体系设计与说明
    4.2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取
        4.2.1 绩效评价方法选取理论依据
        4.2.2 熵权改进的TOPSIS法
        4.2.3 障碍度模型
第五章 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5.1 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5.1.1 问卷设计
        5.1.2 数据来源
    5.2 样本描述性分析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禁捕生态补偿实施情况分析
        5.3.2 绩效评价指标数据描述性分析
        5.3.3 构建规范化决策矩阵和正、负理想解
        5.3.4 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及贴近度分析
        5.3.5 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障碍因子诊断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禁捕后需加强管理能力,严格管控
        6.2.2 加强禁捕政策宣传力度和关注禁捕后期工作
        6.2.3 实现补偿资金使用途径的透明公开化和合理化
        6.2.4 提高渔民就业途径
        6.2.5 重视渔民社会关系诉求
    6.3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海岛渔村转型研究 ——基于岱山南峰渔村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海岛渔村
        2.1.2 渔民渔业
        2.1.3 渔业转型
        2.1.4 休闲渔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劳动力转移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国内文献综述
        2.3.2 国外文献综述
        2.3.3 总结和评价
第三章 中国海岛渔村转型历史进程与发展
    3.1 中国海洋渔村社会组织方式演进
        3.1.1 社会主义初期
        3.1.2 人民公社时期
        3.1.3 承包责任制时期
        3.1.4 渔业转产转业时期
        3.1.5 休闲渔业发展时期
    3.2 中国渔村渔业转型分析
        3.2.1 渔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2.2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分析
        3.2.3 渔村渔业转型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 调查地南峰海岛渔村渔业概况
    4.1 南峰渔村的基本情况
        4.1.1 地理区位
        4.1.2 人文历史
        4.1.3 生产主业
    4.2 南峰渔村的历史发展
        4.2.1 渔区民主改革时期
        4.2.2 互助合作与公社化时期
        4.2.3 文化大革命时期
        4.2.4 改革开放后
第五章 南峰渔村转型分析
    5.1 渔业功能转型
        5.1.1 走向远洋:岱山首对"818"渔轮投入生产
        5.1.2 走进市场:广交会提高渔村知名度
        5.1.3 走向合作:渔业公司的创办和实践
    5.2 渔村产业结构转型
        5.2.1 渔工商联合,实施多元化发展
        5.2.2 渔业经济合作,推进共同富裕
        5.2.3 渔民转产转业,开拓生产新空间
        5.2.4 清退近海养殖,发展休闲渔业
    5.3 渔民生活变化和渔民身份转型
        5.3.1 南峰渔村渔民生活与收入变化
        5.3.2 南峰渔村妇女社会经济角色的变迁
        5.3.3 转产转业从传统渔民向新型渔民转型
        5.3.4 渔民生活从渔村向城市社区的转变
第六章 南峰渔村渔业转型存在的问题分析
    6.1 休闲渔业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制约因素
        6.1.1 休闲渔业法律规范和管理的不完善,影响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6.1.2 缺乏对渔村休闲渔业发展的总体设计和构想
        6.1.3 渔村渔文化氛围缺失,渔文化传承保护遭遇瓶颈
        6.1.4 渔村休闲船队、渔家民宿业服务质量落后
        6.1.5 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一二三产的融合难以真正实现
    6.2 渔民转产转业遭遇新课题
    6.3 转型过程中城镇化进程,对渔民的转型形成了新挑战
第七章 南峰渔村渔业转型的对策分析
    7.1 破除制约因素,大力发展休闲渔业项目
        7.1.1 完善休闲渔业相关法规,提高管理水平
        7.1.2 加急编制渔村休闲渔业产业总体规划方案
        7.1.3 开发渔村“渔文化+旅游”策略,保护传承渔村文化
        7.1.4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动渔业产业升级
    7.2 政府出台强渔惠渔政策,培训渔民转产转业技能,帮助渔民攻克难关
        7.2.1 出台“惠渔”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7.2.2 培训渔民转产转业技能,提高渔民科学文化素质
    7.3 有序推进渔村城镇化进程,转变渔民生产生活方式
        7.3.1 完善渔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
        7.3.2 加强新型职业渔民培训,增加职业认同感
        7.3.3 建立新型渔业组织,引领渔民多元化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南海地区海洋渔业转型发展研究 ——以北海市侨港镇、地角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
        (二) 关于海洋渔业转型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分析法
        (二) 实地调查法
    四、研究案例
        (一) 研究案例选取原因
        (二) 研究案例基本概况
    五、研究思路
    六、相关概念界定
        (一) 海洋强国战略
        (二) 海洋渔业转型
第一章 南海海洋渔业转型的必要性及政策措施
    一、南海地区海洋渔业转型的必要性
        (一) 南海地区近海渔业资源的枯竭
        (二) 南海问题日益激化
        (三) 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
    二、海洋强国战略下南海地区海洋渔业转型的政策措施
        (一) 限鱼政策的实施与海洋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 南海渔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三) 南海深海外海渔业的发展与南海权益的保护
第二章 南海地区海洋渔业转型进程中的渔民社会
    一、渔民社会的反应措施及成效
        (一) 个体渔民
        (二) 渔业企业
        (三) 渔业组织
    二、渔民社会遇到的困难和存在问题
        (一) 渔民减船转产转业和南沙渔业发展困难重重
        (二) 渔业企业转型发展举步维艰
        (三) 渔业组织服务能力不强
    三、渔民社会所遇转型困境与问题的原因
        (一) 政府与渔民沟通互信程度及政策落实效率
        (二) 渔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及思想生活观念
        (三) 渔业组织和企业的政府扶持力度及自身发展理念
第三章 国内外海洋渔业发展成功经验及南海海洋渔业转型发展对策建议
    一、国内外海洋渔业发展成功经验
        (一) 国外经验
        (二) 国内经验
        (三) 国内外经验总结及启示
    二、南海海洋渔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政府与渔民沟通因地制宜制定转型政策
        (二) 提高渔民整体文化素质水平引导转变思想观念
        (三) 充分发挥渔业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四) 增强渔业组织的服务管理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执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一、国内外政策执行相关研究状况
        二、国内外渔业补贴相关研究状况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补贴政策
        二、渔业补贴
        三、政策执行
    第二节 史密斯模型理论
        一、史密斯模型的四大因素
        二、史密斯模型的调节机制
第三章 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的执行现状分析
    第一节 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的内容
        一、渔业成品油价格补贴
        二、渔民转产转业补贴
        三、标准化海洋捕捞渔船更新改造补贴
        四、渔业保险补贴
        五、远洋渔业发展支持政策
    第二节 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具体执行情况
        一、执行机构及执行对象
        二、补贴发放程序
    第三节 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
        一、缓解渔民生产困境
        二、加强渔业设施装备建设
        三、养护水生生物资源
第四章 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执行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节 补贴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一、补贴政策偏离渔业管理目标
        二、渔业补贴规模不够
        三、渔业补贴核算指标体系欠透明
        四、行政主体落实政策不到位
        五、渔民对补贴政策信息了解不全面
        六、渔业保险财政补贴机制不健全
    第二节 补贴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补贴政策自身存在不足
        二、补贴政策的执行机构存在缺陷
        三、目标群体对政策认同缺失
        四、政策执行相关环境因素的不利影响
第五章 完善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执行的对策
    第一节 国外各国及地区渔业补贴政策及其启示
        一、国外渔业补贴政策
        二、国外渔业补贴政策的启示
    第二节 完善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渔业补贴政策
        二、健全执行机构的内部制度
        三、增进与目标群体的互动
        四、优化补贴实施环境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结论
        一、渔业补贴政策的规模还会扩大
        二、渔业补贴政策执行体系还须完善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执行调查问卷
附录B 渔业补贴政策执行情况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

(7)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 基本理论
        1.4.1 公共参与理论
        1.4.2 治理理论
        1.4.3 价值链理论
第2章 我国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可操作性分析
    2.1 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现状
    2.2 公共参与的发展
        2.2.1 参与主体范围的不断扩大
        2.2.2 参与途径和内容的不断丰富
    2.3 其他行业的可借鉴性经验
        2.3.1 护林员的产生与发展
        2.3.2 辅协警的产生与发展
    2.4 国家政策支持与法律依据
        2.4.1 国家法律政策文件层面
        2.4.2 地方法律政策层面
    2.5 渔业监督执法的实际需求
    2.6 渔民实际意愿与优势
    2.7 我国现有实践基础
第3章 我国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3.1 我国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现状
        3.1.1 江西省协巡队伍的实际建设情况
        3.1.2 重庆市巡护队的实际建设情况
    3.2 存在的问题
        3.2.1 缺乏系统法律规范,资金来源不稳定
        3.2.2 招录培训形式不规范,落实性差
        3.2.3 监督体制不健全,形式单一
        3.2.4 奖励晋升方式单一,保障机制不完善
第4章 国外渔民参与渔业管理实践经验借鉴
    4.1 国外渔业管理情况
        4.1.1 等级管理模式
        4.1.2 市场管理模式
        4.1.3 参与式管理
    4.2 具体案例分析
        4.2.1 维多利亚湖渔业管理中的渔民参与
        4.2.2 马拉维内陆渔业管理中的渔民参与
        4.2.3 墨西哥渔业管理中的渔民参与
    4.3 可持续发展经验借鉴
        4.3.1 建立公众参与的合法平台和统一管理机构
        4.3.2 保障稳定的资金来源
        4.3.3 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
第5章 我国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实现路径
    5.1 建立健全法规,明确法律地位
    5.2 明确职责权限,确定数量标准
    5.3 建立招录标准,统一管理机构
    5.4 加强岗前培训,重视在职培训
    5.5 建立考核制度,明确奖惩标准
    5.6 完善监督体系,实现多角度化
    5.7 完善保障机制,保证有效落实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长沙市转产上岸渔民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渔民转产转业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思考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长沙市渔民转产转业政策背景及实施现状
    2.1 湘江长沙段专业渔民基本情况
        2.1.1 长沙市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现状
        2.1.2 渔民转产上岸以前的生存状态
    2.2 长沙市渔民转产转业政策背景分析
        2.2.1 湘江过度捕捞造成渔业资源枯竭
        2.2.2 捕捞经济效益的不断下滑导致渔民生活日益窘迫
        2.2.3 停靠在湘江河岸的趸船、渔船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3 长沙市渔民转产转业政策
        2.3.1 渔民证件注销补偿
        2.3.2 转产转业渔民捕捞设施评估补偿
        2.3.3 实行转产转业渔民转户参保
        2.3.4 实施转产转业培训促进再就业
        2.3.5 加强渔民血吸虫病防治
第三章 长沙市转产上岸渔民生活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3.1 渔民转业面临的问题
        3.1.1 涉及人员多,年龄层次偏高
        3.1.2 基础条件差,渔民观念转变困难
        3.1.3 渔民上岸后的社会保障和子女教育问题
        3.1.4 观望心理普遍,消极配合工作
        3.1.5 缺乏充足的工作经费支持
        3.1.6 上岸渔民再就业的工作层次低,幸福感和获得感不足
        3.1.7 转产上岸渔民最大的需求
    3.2 渔民转业所遇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 早期思想因素影响
        3.2.2 人口因素的影响
        3.2.3 渔业管理体制因素的影响
第四章 对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4.1 提供“订单式”技能培训,分类指导渔民再就业
    4.2 面向转业渔民出台资金补贴的扶持政策
    4.3 基层工作人员变通方式,加强人文关怀
    4.4 完善社会保障,强化渔民子女教育保障
    4.5 丰富渔民精神生活,鼓励渔民融入社会
    4.6 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形成打击非法捕捞压倒性态势
    4.7 引导渔民自我管理,发挥渔民积极作用
    4.8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4.9 组织劳务输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珠海万山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3 研究重点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小结
    1.3 研究方法及基本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辖区海岛
        2.1.2 渔民
        2.1.3 渔业
        2.1.4 转产转业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资源理论
        2.2.2 产业的优化升级理论
        2.2.3 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
        2.2.4 劳动力市场理论
第3章 万山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背景及现状
    3.1 万山区海岛渔业基本情况
        3.1.1 万山区海岛基本情况
        3.1.2 万山区海岛渔业发展历史
        3.1.3 万山区海岛渔业现状
    3.2 万山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背景分析
        3.2.1 海洋环境日益严峻
        3.2.2 海岛渔民失业类型分析
        3.2.3 海岛产业发展分析
        3.2.4 政府对于海岛渔业发展的政策
第4章 影响万山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因素的调查分析
    4.1 调查设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资料收集
    4.2 调查情况
        4.2.1 受访渔民的基本情况
        4.2.2 受访渔民对于转产转业的态度
        4.2.3 受访渔民对于转产转业的诉求和期望
        4.2.4 受访政府工作人员对于转产转业的认识
    4.3 影响转产转业的主要因素分析
        4.3.1 渔民文化素质较低
        4.3.2 渔业资源衰退
        4.3.3 交通水电成本过高
        4.3.4 资金短缺
        4.3.5 政策力度不足
    4.4 影响转产转业的其他因素分析
        4.4.1 近岸养殖业发展受制约
        4.4.2 海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4.4.3 海洋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4.4.4 渔民社会保障政策作用有限
第5章 国内海岛渔民转产转业的先进经验及借鉴
    5.1 福建厦门市渔民转产转业的实践
        5.1.1 厦门市渔业发展概况
        5.1.2 渔民自身转产转业的主要路径
        5.1.3 政府推动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措施
    5.2 浙江舟山市渔民转产转业的实践
        5.2.1 舟山市渔业发展概况
        5.2.2 渔民自身转产转业的主要路径
        5.2.3 政府推动渔民转产转业的主要措施
    5.3 对辖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的启示
        5.3.1 渔民要转变思想,提高自身技能
        5.3.2 拓宽转业途径,发展新型渔业行业
        5.3.3 政府加强政策与资金支持
第6章 万山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的路径与对策
    6.1 更新渔民自身观念,提升综合素质
        6.1.1 宣传发动促进渔民转变思想
        6.1.2 强化渔民渔业能力及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
        6.1.3 强化“一家一业”的特色导向
        6.1.4 树立渔民转业典型,形成示范效应
    6.2 发展特色海洋产业,拓宽发展领域
        6.2.1 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发展新型养殖业
        6.2.2 加快水产品加工产业化步伐
        6.2.3 利用区位及资源优势,发展海岛旅游业
        6.2.4 发展海上及海岛休闲渔业
    6.3 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
        6.3.1 完善对渔船主渔民转产转业的扶持政策
        6.3.2 完善对非渔船主渔民转产转业的扶持政策
        6.3.3 健全渔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公共服务
        6.3.4 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建设投入
    6.4 开拓发展方式,促进持续发展
        6.4.1 促进与发达国家及高校科研机构联动
        6.4.2 促进渔港综合经济圈建设
        6.4.3 强化违法行为的惩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10)舟山市减船转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舟山市减船转业的现状
    (一) 减船转产工作的主要内容
    (二) 减船转产工作进展及现状
二、减船转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渔民就业技能缺乏
    (二) 受地理位置限制, 渔民再就业难度较大
    (三) 渔民现有资金缺口
    (四) 政府监管力度不够, 减船周期长, 限制多
    (五) 报废船只数目在逐步减少
    (六) 全面彻底拆除“三无”渔船难度大
三、对减船转业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渔民转产转业的技能培训力度
    (二) 以政策引导倾斜增加渔民就业机会
    (三) 积极筹集资金, 切实解决渔民资金困难
    (四) 加快出台相关政策, 建立健全有关制度
    (五) 加大减船转业的宣传力度
    (六) 加强对“三无”渔船的打击力度
结语

四、渔民转产转业 国家给予补贴(论文参考文献)

  • [1]鄱阳湖“一湖一策”禁捕退捕政策及实施效果评价[J]. 钟芳科,黄波,李欣. 中国渔业经济, 2021
  • [2]舟山市渔农村休闲海钓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南铭扬.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3]基于渔民满意度视角的长江流域禁捕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估 ——以湖北和贵州为例[D]. 刘芳.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4]海岛渔村转型研究 ——基于岱山南峰渔村的调查[D]. 王丽君.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5]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南海地区海洋渔业转型发展研究 ——以北海市侨港镇、地角镇为例[D]. 杨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6]泉州市渔业补贴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 江心宇. 华侨大学, 2019(01)
  • [7]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退捕渔民参与渔业监督管理研究[D]. 熊泽秀.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8]长沙市转产上岸渔民现状调查分析[D]. 崔高峰. 湖南农业大学, 2018(09)
  • [9]珠海万山区海岛渔民转产转业问题与对策研究[D]. 黄轩流.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10]舟山市减船转业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 贾烁,王飞. 中国渔业经济, 2017(04)

标签:;  ;  ;  ;  ;  

渔民转业,国家补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