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C_(10)~+重芳烃的综合利用

重整C_(10)~+重芳烃的综合利用

一、重整C_(10)~+重芳烃的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忠卫[1](2021)在《C10+重芳烃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催化重整C10+重芳烃为原料,考察了原料种类和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工艺条件,合成了液体芳烃树脂,开发了高性能导热油、高沸点芳烃溶剂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对苯二甲醇为烷基化试剂,最佳工艺条件为: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原料芳烃与对苯二甲醇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80℃。以苯乙烯为烷基化试剂,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为催化剂,原料芳烃与苯乙烯物质的量比为2∶1,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8 h。从合成的芳烃树脂中分离出的215℃以下的馏分,符合GB/T29497—2013中SA-1500型号溶剂油的各项指标,240℃以上的馏分符合SHT 0677—1999中L-QB240型号导热油的各项指标。

于政锡,徐庶亮,张涛,叶茂,刘中民[2](2020)在《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二甲苯异构化、甲醇芳构化、甲苯选择性歧化及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等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及不足。文章分析表明,与甲醇制芳烃技术相比,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具有对二甲苯选择性高、流程短、无需吸附分离等方面的显着优势,是实现煤经甲醇(和甲苯或苯)制对二甲苯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采用芳烃联合装置与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技术耦合,理想状况下可实现对二甲苯增产40%以上,同时不副产苯。提出了对二甲苯生产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发展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对二甲苯技术,既利于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聚酯产业链安全,还有助于形成煤化工和石油化工技术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任慧勇,杨卫兰,张蓓[3](2020)在《中国重整C9+重芳烃分离和利用机会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重整C9+重芳烃中几乎不含烯烃,稳定性好,可以进一步加工利用。重整C9+重芳烃目前有3种利用途径:用作油品调和组分;作为制备BTX轻质芳烃的原料;加以分离利用。综述了重整C9+重芳烃分离技术,介绍了中国重整C9+重芳烃分离利用状况,并对投资和效益进行了分析。总体来说,国内主要重整C9+重芳烃组分偏三甲苯、均三甲苯、甲乙苯、均四甲苯分离技术成熟,但市场容量有限,企业投资须慎重。

王祥瑞[4](2021)在《重汽油制芳烃溶剂油工艺开发与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石油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在现有的工艺装置和产品结构下,企业为了应对市场风险,需要开辟新的发展道路: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合格的清洁燃料,生产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以保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目前国内炼厂产能过剩,化工品存在缺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将炼油向化工转变,降低过剩的油品产量,转向增加生产化工品。目前,原油组分偏重是一个显着的问题,且日趋重质化,对原油的利用提出了挑战,因此利用重油生产化工品成为技术关键。目前炼厂的重汽油主要用来调油,作为燃料油使用,产品不仅质量较低,也具有较低的附加值。针对炼厂汽油加氢装置副产重汽油,其特点是组分复杂,含有大量芳烃,因此具有很好的利用潜力。由于重汽油的芳烃含量较高,适合用于生产附加值较高的芳烃溶剂油。目前市场上的芳烃溶剂油产品主要来源于催化重整产出的C9+组分,其中芳烃含量很高(可达97.84%),直接进行沸点切分即可获得溶剂油产品。相比之下若使用重汽油做原料,由于芳烃含量不足以达到芳烃溶剂油的指标,故以重汽油为原料生产溶剂油需要对传统工艺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对由重汽油生产重芳烃溶剂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取了萃取精馏手段来分离普通精馏难以分离的芳烃/非芳烃体系。针对重芳烃体系,提出了适用于复杂体系的溶剂筛选方法。利用文献调研+同类型对比+标志物验证的方法选取待选溶剂,并测试其性能,最终筛选出了环丁砜作为溶剂。又采用复配的方法解决环丁砜高温分解的问题,测试、选取了复配组分——萘,解决了溶剂高温分解的问题,实现了重芳烃分离过程的平稳运行。随后优化了溶剂配比和用量两个溶剂参数。分析了传统工艺的原料与重汽油的差异,设计了适用于重汽油原料的流程,并优化了流程中的工艺参数。最后综合考虑溶剂和流程优化,使用遗传算法,以最小能耗为优化目标,对溶剂参数和工艺参数进行了同步优化,使得流程的能耗进一步降低。

李婷,侯经纬,李潇,马树刚,王豪,陈静,王苑,周媛,万子岸[5](2020)在《熔融结晶在重芳烃分离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熔融结晶可应用于同系物、共沸物、热敏性物质等特殊物系的分离,因其分离纯度高、能耗低、工业放大操作方便等优点获得广泛认可。乙烯焦油、重整芳烃、煤焦油等劣质重芳烃中含丰富的萘、对二甲苯、均四甲苯、蒽、菲、咔唑、苊等一系列高附加值化学品,熔融结晶在上述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分离提纯中有重要作用,其中多数为间歇操作。目前,对于连续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堵塞和结垢仍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结晶过程中传质传热的理论研究对于指导未来新型结晶器和模型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要点:(1)简述了熔融结晶的特点、原理及分类。(2)综述了熔融结晶在乙烯焦油分离提纯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的应用。(3)综述了熔融结晶在重整芳烃分离提纯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的应用。(4)综述了熔融结晶在煤焦油分离提纯高附加值化学品领域的应用。

徐威[6](2019)在《C10+重芳烃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文中指出在石油化工企业中,乙烯裂解装置、催化重整装置和对二甲苯装置每年都要副产大量的重芳烃,但由于重芳烃深加工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这部分宝贵的重芳烃资源被浪费掉了,这不符合我们的技术经济政策。本论文以中国石油化工公司安庆分公司催化重整装置副产的C10+重芳烃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开发市场急需的高附加值产品,本文对催化重整C10+混合重芳烃的利用途径进行探讨,提出了利用芳烃特有的傅克反应活性合成液体芳烃树脂,再对合成的液体芳烃树脂进行高性能导热油、PVC增塑剂、高沸点芳烃溶剂和环保芳香基橡胶油等工艺路线的研究。采用GC-MS方法对C10+重芳烃原料进行单体烃组成分析,全面了解样品中的成分及各组分含量。以C10+重芳烃为原料,通过考察原料种类和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种类及用量等工艺条件,合成不同反应深度、不同系列的液体芳烃树脂,进一步考察液体芳烃树脂精制转化工艺,开发高性能导热油、PVC增塑剂、环保芳香基橡胶油、高沸点芳烃溶剂等,并根据相关标准对合成的各种产品进行检测。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下产品收率的考察,确定了两种经济效益较高的C10+重芳烃综合利用方案。一、以苯乙烯为烷基化试剂,硫酸为催化剂,在反应装置中投入摩尔比为2:1的C10+芳烃原料和苯乙烯,5%硫酸溶液(质量浓度45%),在100℃下反应8h,制备液体芳烃树脂,蒸馏分离,得到馏程低于215℃的馏分用于制备SA-1500型号芳烃溶剂油;馏程大于240℃的馏分用于制备L-QB 240型号导热油;215-240℃之间的馏分用于精制提取石油萘;二、以多聚甲醛为交联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反应装置中投入摩尔比为2:1的芳烃原料和多聚甲醛,质量分数为3%的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在80℃下反应8h,合成液体芳烃树脂,蒸馏分离,得到215℃以下的馏分用作溶剂油;215-310℃的馏分作导热油;310-365℃的馏分用作PVC增塑剂;365℃以上的馏分可经糠醛抽提精制作为环保芳香橡胶油。根据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利用方案Ⅱ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朱传福[7](2019)在《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备均四甲苯催化剂研究》文中提出均四甲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聚合物、半导体材料以及纤维等的合成工业中应用广泛。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备均四甲苯是一条绿色环保的工艺路线。本文考察了分子筛类型、HZSM-5分子筛硅铝比、载体种类、活性组分担载量、金属和非金属组分改性、改性组分负载量以及工艺条件等因素对烷基化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评价了改性分子筛催化剂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HZSM-5、HY和SAPO-34三种分子筛催化剂在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中具有不同的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HY和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较高。评价了硅铝比为27、38、80和200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其中,硅铝比38的HZSM-5分子筛具有更好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硅铝比过低容易引起催化剂积碳失活,选择性变差;硅铝比过高则无法供应足够的反应活性中心。分别以Si O2、Al2O3、Ti O2及Si O2-Al2O3为载体,机械混合法担载HZSM-5(38)分子筛制备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实验结果表明,Al2O3作为载体时,ZS(38)/Al2O3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综合考虑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及利用率,将活性组分和载体的混合配比定为7:3。利用非金属组分(B、P和F)和金属组分(Co、Zn、Ce和Zr)对ZS(38)/Al2O3催化剂进行改性并评价其烷基化催化性能。改性催化剂在改性和反应过程中均保持了结构完整性,没有发生崩塌。实验结果表明,三种非金属组分改性后,催化效果不佳。四种金属组分改性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催化剂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其中Co-ZS(38)/Al2O3催化剂具有最佳的综合效果,且抗积碳性能也优于其他几种改性催化剂。最终确定2 wt%Co负载量改性Co-ZS(38)/Al2O3催化剂适用于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论文优化了改性Co-ZS(38)/Al2O3催化剂催化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反应温度350?C,反应压力0.8 MPa,空速4 h-1,进料中偏三甲苯/甲醇摩尔比1:3,改性Co-ZS(38)/Al2O3催化剂催化效果最佳,偏三甲苯转化率为43%,均四甲苯的选择性为55%。

时宝琦,李经球,孔德金[8](2018)在《HLD-002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文中提出开展了HLD-002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双功能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通过考察反应压力、氢气纯度和氢烃分子比等工艺参数对HLD-002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得到HLD-002催化剂运行的较佳工艺条件。HLD-002催化剂在工业侧线装置上长周期运行结果表明,在高空速条件下(重时空速3.5 h-1),能保持较高的总转化率(45%以上)和总选择性(88.5%以上)并具有较高的重芳烃处理能力,高空速下C10重芳烃转化率高达63%以上。通过复合床工艺优化,HLD-002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在高空速下能保证产品苯纯度合格。工业侧线试验结果表明,HLD-002催化剂满足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要求。

关颖[9](2017)在《国内外C9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C9的来源、组成、性质、产业链,重点介绍了C9的综合利用技术情况。分析了C9产业链发展现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郑均林,徐旋,祁晓岚,孔德金[10](2017)在《劣质重芳烃资源及其化工产品转化技术》文中提出随着炼油和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每年有多达数千万吨的劣质重芳烃副产,包括来自芳烃联合装置的重整C10+芳烃(HAB)、蒸汽裂解制乙烯装置的乙烯焦油(PGO)、炼油催化裂化装置的轻柴油(LCO)和煤基直接合成油(CTL)等。随着柴油和汽油标准的不断提高,将这些劣质重芳烃资源加工成柴油或汽油的方案已越来越不经济。另一方面,芳烃产品需求巨大,增量迅速,且进口依赖度很高,特别是对二甲苯产品。从这些劣质重芳烃原料经济地生产轻质芳烃和烯烃裂解原料,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技术意义。本文从HAB、PGO、LCO和CTL原料的来源、组成特点和利用现状入手,综合分析了国内劣质重芳烃资源的状况。结合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在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适宜的原料预处理方案,对比了各种劣质重芳烃化工产品转化技术和催化剂体系。基于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劣质重芳烃转化的PAC平台技术,实现了最大化生产轻质芳烃,并副产乙烯、丙烯等重要有机化工原料的目标。

二、重整C_(10)~+重芳烃的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整C_(10)~+重芳烃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C10+重芳烃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主要原料及试剂
    1.2 试验仪器
    1.3 分析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原料C+10重芳烃组成
    2.2 烷基化试剂和催化剂选择
    2.3 工艺条件考察
        2.3.1 不同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2.3.2 不同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2.3.3 原料比例对收率的影响
    2.4 导热油及芳烃溶剂油指标
    2.5 利用方案
3 结论

(2)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石油路线对二甲苯生产技术进展
    1.1 催化重整
    1.2 芳烃分离技术
        1.2.1 芳烃抽提技术
        1.2.2 PX结晶分离技术
        1.2.3 PX吸附分离技术
    1.3 甲苯歧化和烷基转移技术
        1.3.1 传统甲苯歧化技术
        1.3.2 甲苯选择性歧化制PX技术
    1.4 二甲苯异构化技术
2 煤制PX新技术
    2.1 合成气直接制芳烃
    2.2 甲醇制芳烃技术
    2.3 甲醇甲苯选择性烷基化制PX技术
        2.3.1 甲苯甲醇制对二甲苯技术
        2.3.2 甲醇甲苯制对二甲苯联产低碳烯烃技术
    2.4 苯与合成气的烷基化
3 PX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4 结语

(3)中国重整C9+重芳烃分离和利用机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重整C9+重芳烃组成和利用途径
2 重整C9+重芳烃分离技术
    (1)偏三甲苯
    (2)均三甲苯
    (3)间/对甲乙苯
    (4)连三甲苯
    (5)均四甲苯
3 中国重整C9+重芳烃组分分离利用状况
    3.1 国内重整C9+重芳烃分离企业概况
    3.2 中国重整C9+重芳烃分离利用状况
        (1)偏三甲苯
        (2)均三甲苯
        (3)甲乙苯
        (4)均四甲苯
4 投资和效益
5 结语

(4)重汽油制芳烃溶剂油工艺开发与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溶剂油产品
        1.2.1 溶剂油产品的分类
        1.2.2 溶剂油产品的应用与需求
        1.2.3 溶剂油产品的来源
    1.3 溶剂设计方法
        1.3.1 实验筛选法
        1.3.2 性质约束法
        1.3.3 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
    1.4 遗传算法简介
        1.4.1 定义及发展
        1.4.2 原理
    1.5 萃取精馏
    1.6 流程模拟与优化
    1.7 研究内容与思路
2 溶剂筛选
    2.1 原料分析
    2.2 待选溶剂及约束条件
    2.3 热力学方法选择
    2.4 主溶剂筛选测试
        2.4.1 对相对挥发度的影响
        2.4.2 流程中的分离效果
    2.5 复配溶剂筛选
        2.5.1 改进原因及思考
        2.5.2 复配组分筛选方法论
        2.5.3 测试流程
        2.5.4 测试结果
    2.6 溶剂参数优化
        2.6.1 溶剂复配比例优化
        2.6.2 溶剂比优化
    2.7 小结
3 重芳烃溶剂油生产工艺开发
    3.1 原料产品分析
    3.2 生产工艺开发
        3.2.1 传统重整重芳烃溶剂油生产工艺
        3.2.2 重汽油为原料的重芳烃溶剂油生产新工艺
    3.4 工艺流程参数优化
        3.4.1 萃取精馏塔参数优化
        3.4.2 溶剂回收塔参数优化
        3.4.3 后三塔的优化
        3.4.4 工艺计算结果
    3.6 小结
4 溶剂与流程同步优化
    4.1 遗传算法
    4.2 流程模型建立和自由度分析
        4.2.1 工艺流程模型
        4.2.2 自由度分析
    4.3 优化算法模型
        4.3.1 年度总费用基本理论
        4.3.2 目标函数
        4.3.3 约束条件
        4.3.4 边界条件
    4.4 黑箱模型
        4.4.1 流程模拟获取参数
        4.4.2 拟合
    4.5 优化结果
    4.7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熔融结晶在重芳烃分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熔融结晶的原理及分类
3 熔融结晶在乙烯焦油分离中的应用
4 熔融结晶在重整芳烃分离中的应用
    4.1 熔融结晶提纯对二甲苯
    4.2 熔融结晶提纯重整芳烃中的C10组分
5 熔融结晶在煤焦油分离中的应用
    5.1 熔融结晶分离蒽、菲、咔唑等高附加值产品
    5.2 熔融结晶分离苊等高附加值产品
6 结语与展望

(6)C10+重芳烃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芳烃生产现有工艺
        1.2.1 传统芳烃生产现状和技术
        1.2.2 芳烃来源的新技术途径
    1.3 C_(10+)重芳烃来源及利用现状
    1.4 C_(10+)重芳烃深加工新工艺
    1.5 C_(10+)重芳烃下游产品
        1.5.1 导热油
        1.5.2 芳烃溶剂油
        1.5.3 PVC增塑剂
        1.5.4 环保芳香基橡胶油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 主要试验设备
    2.3 检测方法
        2.3.1 原料C_(10+)重芳烃组成分析
        2.3.2 导热油检测
        2.3.3 高沸点芳烃溶剂检测
        2.3.4 PVC增塑剂检测
        2.3.5 环保芳香基橡胶油检测
        2.3.6 烷基化试剂和交联剂转化率
    2.4 研究内容
        2.4.1 研究目标
        2.4.2 试验内容及技术关键
    2.5 试验方法
        2.5.1 原料C_(10+)重芳烃组成分析
        2.5.2 导热油及芳烃溶剂油的制备
        2.5.3 PVC增塑剂的制备
        2.5.4 环保芳香基橡胶油的探索性研究
3.结果与讨论
    3.1 原料C_(10+)重芳烃组成分析
    3.2 导热油及芳烃溶剂油的制备
        3.2.1 不同烷基化试剂和催化剂的选择
        3.2.2 不同工艺条件的考察
        3.2.3 对合成的导热油和芳烃溶剂进行检测
        3.2.4 小结
    3.3 PVC增塑剂的制备
        3.3.1 不同交联剂和催化剂的选择
        3.3.2 不同工艺条件的考察
        3.3.3 增塑剂检测
        3.3.4 小结
    3.4 环保芳香基橡胶油的制备
        3.4.1 互溶温度
        3.4.2 溶剂精制条件实验
    3.5 综合利用方案
        3.5.1 综合利用方案Ⅰ
        3.5.2 综合利用方案Ⅱ
    3.6 经济性分析
        3.6.1 方案Ⅰ经济性分析
        3.6.2 方案Ⅱ经济性分析
4.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备均四甲苯催化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绪论
    1.2 均四甲苯的性状和应用
    1.3 均四甲苯的生产方法
        1.3.1 分离法
        1.3.2 合成法
    1.4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的制备
        2.2.1 不同活性组分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2.2 不同硅铝比HZSM-5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2.3 不同载体HZSM-5 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2.4 不同HZSM-5 分子筛担载量催化剂的制备
        2.2.5 改性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2.6 不同Co组分负载量分子筛催化剂的制备
    2.3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法(XRD)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
        2.3.3 程序升温脱附法(NH_3-TPD)
        2.3.4 比表面法(BET)
        2.3.5 热重分析法(TG)
    2.4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
第三章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能评价
    3.1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反应产物的定性分析
    3.2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活性组分种类的考察
    3.3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HZSM-5 分子筛硅铝比的考察
    3.4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载体种类的考察
    3.5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活性组分担载量的考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4.1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非金属组分改性
        4.1.1 不同非金属组分改性催化剂的催化结果
        4.1.2 不同非金属组分改性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4.2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金属组分的改性
        4.2.1 不同金属组分的改性催化剂催化结果
        4.2.2 不同金属组分改性催化剂的表征结果
    4.3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催化剂改性组分负载量的考察
    4.4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改性催化剂失活原因考察
        4.4.1 反应后分子筛物化性质分析
        4.4.2 催化剂积碳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工艺条件的优化
    5.1 反应温度对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的影响
    5.2 反应压力对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的影响
    5.3 体积空速对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的影响
    5.4 进料中偏三甲苯/甲醇摩尔比对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HLD-002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方法
    1.1 催化剂制备
    1.2 催化剂评价
2 反应原理
3 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
    3.1 催化剂组成
    3.2 反应工艺条件影响
        3.2.1 反应压力影响
        3.2.2 氢气纯度的影响
        3.2.3 氢烃分子比的影响
        3.2.4 复合床的优化
    3.3 催化剂长周期运行性能
4 结论

(9)国内外C9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C9的来源、组成及性质
    1.1 来源
    1.2 组成
    1.3 性质
    1.4 产业链
    1.5 资源量及现状
2 综合利用技术
    2.1 裂解C9综合利用技术
        2.1.1 芳烃溶剂油及其他衍生品生产技术[4~5]
        (1) 精馏直接制芳烃溶剂油。
        (2) 裂解C9加氢生产芳烃溶剂油。
        (3) 裂解C9加氢轻质化增产BTX。
        (4) 裂解C9闪蒸油加氢生产芳烃溶剂油。
        (5) 裂解C9加氢生产汽油调和组分。
        (6) 裂解C9催化加氢制二甲苯。
        2.1.2 C9石油树脂合成技术
    2.2 重整C9综合利用技术
        2.2.1 精馏分离
        2.2.2 重芳烃轻质化 (HAL) [8]
        (1) HAD工艺。
        (2) Detol工艺。
        (3) ATA-Ⅱ催化工艺。
        2.2.3 重整C9+转化制备BTX/三甲苯
        (1) 北京石科院研发技术。
        (2) 中石化研发技术。
        2.2.4 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技术
        (1) TAC9工艺。
        (2) Trans-Plus工艺。
        (3) GT-Trans Alk技术。
3 C9产业链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1 产业现状
    3.2 发展趋势

(10)劣质重芳烃资源及其化工产品转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劣质重芳烃资源现状
    1.1 重整C+10A芳烃 (HAB)
    1.2 乙烯焦油 (PGO)
    1.3 催化裂化轻柴油 (LCO)
    1.4 煤基直接合成油 (CTL)
    1.5 劣质重芳烃原料性质对比
2 预精制方案及化工产品转化技术
    2.1 预精制方案
    2.2 化工产品转化技术
        2.2.1 针对LCO的转化技术
        2.2.2 针对重整C+10芳烃的转化技术
        2.2.3 从劣质重芳烃生产轻质芳烃和烯烃裂解原料的平台技术 (PAC技术)
3 结语与展望

四、重整C_(10)~+重芳烃的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C10+重芳烃利用研究[J]. 刘忠卫.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21(02)
  • [2]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于政锡,徐庶亮,张涛,叶茂,刘中民. 化工进展, 2020(12)
  • [3]中国重整C9+重芳烃分离和利用机会分析[J]. 任慧勇,杨卫兰,张蓓. 现代化工, 2020(08)
  • [4]重汽油制芳烃溶剂油工艺开发与流程优化研究[D]. 王祥瑞.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熔融结晶在重芳烃分离中的应用[J]. 李婷,侯经纬,李潇,马树刚,王豪,陈静,王苑,周媛,万子岸. 过程工程学报, 2020(06)
  • [6]C10+重芳烃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D]. 徐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9(06)
  • [7]偏三甲苯-甲醇烷基化制备均四甲苯催化剂研究[D]. 朱传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8]HLD-002甲苯歧化与烷基转移催化剂工业侧线试验[J]. 时宝琦,李经球,孔德金.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8(01)
  • [9]国内外C9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趋势[J]. 关颖. 化学工业, 2017(06)
  • [10]劣质重芳烃资源及其化工产品转化技术[J]. 郑均林,徐旋,祁晓岚,孔德金. 化工进展, 2017(10)

标签:;  ;  ;  ;  ;  

重整C_(10)~+重芳烃的综合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